【之前的声音有点不统一,重新剪辑了一版。嗯,收听过 200 我就氪金买新装备了!】
上一期聊主播溜达梅最近对社会学非常感兴趣,最近也在读费孝通老师的一系列书。没想到一个小白的学习过程分享,得到了不少听众的收听和反馈。(👉006:社会学的眼光: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1)从费孝通其人其事其作品聊起)。
今天继续分享,这次主要聊聊费孝通的《生育制度》这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 1940 年代,是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等地的课程讲义汇编而成,所以不能算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但是这本书无论对于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对于现代我们去理解生育相关的制度是怎么回事儿,都能有帮助。
尤其是我作为一名女性,面临生育和抚育,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这本书给了一些「功能学派」的框架。
更难能可贵的是,基于这套「功能学派」理论,费先生也展望了如今这个时代,随着社会变迁、女性选择变多,有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但是《生育制度》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比如它只是提出了单一的基本假定,再逐一论证,但是这个假定本身的合理性,这个论证采用的材料是否充分,也有一些问题。费孝通先生在几十年后的后记中,也提到了自己如果从纯功能学派出发的话,会有「只见社会不见人」的局限。
但是我们去阅读一本 80 年前的书,看到当年人的大胆假设和远见,还是经常心有戚戚焉,比如费老提出:
营养是损人利己的,而生殖是损己利人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才不是指技术上的能力,而是指性灵上的钟情。德也不是行为上的善,而是人间的幸福。
我们若观察一个孩子的生活,有时真会使我们替他抱不平。长大后社会桎梏不是取消了,而是我们熟习了。
我们在母亲之外不得不去认一个父亲是因为我们生活所倚赖的社会结构是以性别来作分工基础的……两性分工只是社会利用两性差别所安排出来的分工体系,并不是男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而引起他们所能做的工作的不同。
……
彷佛是一个坐标,我们看到当年人的远见,也和当年的人一起发现进步和不足,这样的阅读本身也很珍贵。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分享更多从书籍出发,对于生育本身的选择没有过多讨论,毕竟如费老后来发现的,个体如此不同,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本期所聊:
1. 《生育制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怎么去看待生孩子这件事
3. 为了抚育好孩子,人类为什么选择了双系抚育制度
4. 从「培养出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解读,为什么亲子关系会出现那么多问题
5. 八十年过去了,我们如今从这本书还能得到哪些启发
6. 他的老师潘光旦怎么看待这本书
7. 「元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