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创新药企早研科学家小P返场!我们来详细拆解了一款新药的诞生过程。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和小P录过一期节目《vol.62.和一线创新药企早研科学家,聊聊这两年生物医药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承蒙小宇宙厚爱上了首页,也引来很多朋友感慨受益良多。
于是我这次回国趁热打铁,又把小P请来,细细拆解了一款新药从立项到临床再到上市的全过程。
当然,作为一档聚焦投资的播客,我的视角依然是投资者视角,如果想从纯科普的角度了解新药上市过程,可以移步辉瑞的这期节目:《一粒药丸的诞生(下):药物研发历险记》
简易时间轴:
00:54 一款药物从立项到上市,究竟有几个步骤?
03:10 以PD-1为例,一款新药的诞生动辄会以十年为单位计算
04:55 第一步:寻找社会关注的需求在哪里
07:16 第二步: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也就是靶点
10:16 第三步:在现在五花八门的技术平台中,选择最合适靶点的药物形式
13:46 BD现在对于药企来说有多重要?
15:07 第四步:管线建立,项目组搭建
16:44 CRO企业在新药早期研发阶段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职责?
18:45 第五步:临床一二三期,为什么现在失败率这么高?
23:29 反向提问:我如何看待及处理重要管线突发失败的投资黑天鹅事件?
27:27 第六步:上市阶段,新药选择适应症有什么讲究?
28:48 第七步:获批提线治疗的药物,到底做对了什么?
33:02 人类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药,明明很重要,却在临床阶段一直卡壳?
35:15 溶瘤病毒免疫治疗:药企迄今心中的痛
42:22 医药行业的产学研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49:41 临床一二三期究竟分别都是在做什么的?
56:01 有些癌症药的临床三期实际上是在给病友送福利,但要从哪里可以得知信息呢?
60:02 药物上市之后的适应症扩大和提线治疗,是药企的哪个团队在负责?
63:00 药企的复杂程度和研发的漫长期限,恐怕只有深海石油公司可以与之媲美,所以投资难度其实很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美食就是当代人的博物课》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qizhulouyanbinke@gmail.com。
节目后期制作:Siri
一般药物从立项→临床→上市平均时间10年左右。
临床前2年左右、一期二期2~3年、三期3~5年。
「1.寻找社会/市场需求」
立项:关注哪些疾病。
罕见病:市场规模相当小,往往是公益机构或政府参与。
「2.寻找突破口」
靶点:从什么角度克服该疾病。
考验各家药企research掌门人的眼光,需要对药物的biology非常清楚,否则在太多未知情况做研发,失败率非常高。
「3.选择最适合靶点的药物形式」
找到最适合该靶点的药物形式,在此基础上寻找起始点。比如找到一些(初始)小分子可以影响这个靶点,在此基础上使这个小分子真正被改造为可上临床的药物。
技术平台(药物形式)可选择余地更多,但不一定都可选,某些企业在某类技术平台上非常强。
现在医药行业BD人员需求量非常旺盛。
「4.管线建立」
专注于此的管线跨部门的合作(项目组),每个人负责不一样的工作。
「CRO公司」
确定好靶点寻找起始点时,CRO公司有更高效的平台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临床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临床组织样本的收集,会对所属国家有敏感性。
「5.临床一二三期」
目前临床失败率很高,研发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疗效不足,以及对机制的了解不足。
估值:重新估算在新技术平台下,每一期临床成功率到底是多少?
进入临床阶段上市公司发公告→拿到批件进行临床实验→某类投资公司开始对它进行估值。往往只有进入到临床才可能开始给他估值,但狂热的时候不一样。
如果临床实验由CRO承担,难以保障效率,且各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最后申报上市有一定风险。大公司一般亲自做临床实验,更好的把控风险。
临床前的研究模型不如小分子药物成熟,依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但临床前用的是小鼠、猴子等动物,不能很好的模拟该过程。
「投资 - 药企」
个人投资者:看好生物医药行业直接买一篮子指数即可。买一个公司风险太大,只能通过公开信息了解,非常滞后。
专业投资者:有各种方式了解非公开信息、投资更加分散、选择确定性高的公司。
「6.上市阶段」
最好以最高成功率的适应症申报上市,后来者需要选择不一样的赛道。越往后的人可选择相对较少先行者触及的领域。
有多次上市机会(新增适应症)的药物,每次获批都会让它的市场更大一点。
「7.提线」
每一线是一种治疗方案,越往后线的治疗难度越大、要求越低。因为到经过多轮治疗的病人,往往身体的极限状况非常差。
✅「免疫治疗」
病毒对细胞的感染有一些选择性,指向自身免疫系统可以清除肿瘤细胞。
人体经常有癌细胞,在非常少量的情况下,自身免疫系统正常时免疫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但当癌细胞大量繁殖或免疫系统自身出现异常状态时,没办法处理该情况。
「溶瘤病毒」
可以在肿瘤内感染肿瘤,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然后裂解肿瘤细胞。
一方面杀掉肿瘤细胞,另一方面通过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提供情报。但临床实验非常艰难。
绝大部分药物的原理:在副作用和疗效之间有足够大的空间,不然可能起效,但人受不了。
✅「医药行业 - 产 学 研」
企业要为自己的生存负责,对比较高风险的投入很审慎,注重把已有研究进行转化。
学校更多的是发现、探索未知的生物学,不需要为后续是否转化负责。
大部分靶点都是学界最早发现,企业从中发掘最有价值的靶点。
比如教授在学校发现,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整个研究过程利用学校的资源(设备、人力、物力等),学校有一定知识产权,如果要拿出去转化学校占一定股份。
罕见病:开发成本很高。现在很多罕见病的药物推动都是由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起。社会关注、政策支持、谁来出资、如何把流程有效循环起来。
✅「临床阶段」
临床前需要经过各种验证,包括在动物内的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没问题后获批进入实验。每期根据目的不同分析A、B等。
一期:验证药物安全性,通过剂量爬坡看人体的最大耐受剂量。样本量不会太大,不太注重疗效。
二期:2A探索最佳给药剂量和给药策略;2B偏后期关注疗效,决定要不要上三期。肿瘤100人左右,考虑想要申报的市场。
三期:样本非常大,要做出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要求很高,比如双盲随机大样本。选择多大量的样本取决于二期的效果。
特别惊艳的药物,可以在一期或二期实验结果出来后,优先审批上市,再补充验证性的临床三期,成功后再获得完整的批检。有一定灵活度,看疾病的风险和获益比。对患者来说,完全是送福利。
志愿者:临床实验网站、医生、CRO公司、医药公司。
✅「上市后」
新增适应症获批、提线治疗,在上市之后进行。由临床开发部和公司策略部门研究,优先推进哪个适应症的临床实验?优先申报优先上市,最快的抢占先机。初次申报上市成功后,第二个申报的适应症所需提交材料少很多,新增适应症相对容易。
优先申报哪个竞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