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Q Chat | 她们也想知道,永生和宇宙到底是什么?
【本期简介】 这是一期暌违半年多的GQ Chat,GQ报道编辑部的三位同事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年中总结,聊了聊做过的稿子,以及工作中有所触动的时刻。也必须要说明,本期所涉及稿件只是编辑部的部分工作,更丰富的内容可以移步公众号“GQ报道”。 我们发现,过去半年我们关注的选题有三条突出的脉络:1.传统男性故事中被遮蔽的视角,比如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的新闻中,孩子母亲的声音在哪里?当福青爷爷在自家墙壁写下“宇宙到底有多大”时,他身后那位并无能力让自己浮现的妻子杜中秀想对世界说什么?2.女性是如何做事的?关于她们的写作、领导力与想象力,除了抽象的理念,具体的践行是怎样的?她们要走的路会有所不同吗?3.长期主义的眼光,当一个时代(成就个人)的条件不具足的时候,个人以什么心态做事?我们从作家唐诺和记者保罗·萨洛佩科的故事中获得了启发。 我们也分享了采访中受到触动的现场,以及下半年想要关注的议题、事件与人物。非虚构写作最好的素材是时间,我们年终再见。 本期提及报道: 《从“厌女”到“爱女”,她们对浪漫小说感到厌烦》 《以AI之名:一个父亲复生女儿的决心》 《他叫福青,他有好多话想对世界说》 《与猫腻、王倦聊<庆余年>:为什么这个故事里有这么多“爹”?》 《当想要赢一次,女性如何做事?》 《与保罗·萨洛佩克徒步:黄河远上白云间》 《当一个65岁的人不想退休,靠写作为生》 【本期主播】 【Shownotes】 01:18 众声喧哗的舆论场里,传统叙事中被遮蔽的视角 04:29 在父亲对女儿的AI复生中,隐形的母亲 14:10 拼命留下自己存在痕迹的张福清,再无能力让自己浮现的杜中秀 24:39记录宇宙有多大的同时,也要记录家有多大 26:32等待《庆余年》更新的五年,也是我们内心动荡变化的五年 29:23男女叙事中隐藏的脉络:或许是“赢”,或许是“爱” 33:16网文要直视最根本的欲望机制,爱女文学是新的性别试验场 43:12做过“弱者”的人,变强后所警惕的部分 53:30李飞飞:在边缘用不安与想象力做事的女性 57:53 当时代成就一个人的条件不足时,要有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 61:19 在非虚构中,时间是最好的素材 65:28 《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一场性别话题的真人秀 73:18“当抽象的路走不下去时,或许可以走一走具体的路” 80:28 下半年的期许:写复杂的人、写人的选择、写“爱女”的故事 【本期制作】
- 【082】“复活”女儿:谁拥有“造人”的权力?
【本期简介】 前不久,我们在一篇报道中详述了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了自己去世的女儿的过程(《以AI之名:一个父亲复生女儿的决心》)。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生下”这位AI女儿的技术提供方、小冰公司的CEO李笛,聊了聊“复生”背后的技术和伦理问题。在对包小柏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人一旦走进“复生”的技术过程,就要面对一件事,当你可以自定义孩子的记忆、个性,你会怎么选择?包小柏女儿的梦想是做牙科研究,但这位父亲让她在数字世界里成为了一名歌手,就想他曾经期待女儿会成为的那样。 近一年来,AI“复生”逝去的家人、明星的情况越来越多,这部分得益于过去一年大模型技术堪称“进化”的升级——复刻逝者所需的数据在技术上变得越来越简单,几张照片,几句描述,就能生成一个“我”。在李笛看来,这种对逝者的复刻,更像是“我的父亲用木头雕刻了一个我”,它可以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长得非常像我,但它从本质上,更接近一种“木雕”。 从过去到现在,人类向来有着把其他形体视为有情生物的冲动,只是技术让这个过程更便捷了。我们讨论AI“造人”的故事,最终还是会回到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当我们重新创造一个人,我们是在为谁而造?当人拥有了造物的权力,如何不滥用这种权力?人有没有办法拒绝被复生?当一个复生人“走出”丧亲者的家门,被公开,新的伦理问题又该如何界定?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1:32 包小柏失去女儿的痛苦,想要通过一种技术手段弥合 05:08 人工智能天生被赋予浪漫色彩,你以为的“出现意识”可以能只是机器故障 07:22 复刻一个人包含六大侧面:性格、观点、生物学特征、创造力、掌握的知识、可完成的任务 11:42 AI复生中,家属最重要的工作是判断“像不像” 15:31 如今用AI“复生”一个人,最短只需几分钟 19:10 与其说是AI“复生”,更多的是一种哀伤疗愈 23:00 技术人员如何把握所使用的逝者的隐私数据边界 27:50 《黑镜》一集灵感源于微软,同年微软将这项技术雪藏 38:17 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人类胜诉了 41:00 “复活”包小柏的女儿,只使用了父母的“回忆” 53:50 当“复活”一个人没有门槛后,世界会变成怎样? 58:49 AI恋人可以有脾气,但不能让人类绝望 71:27 人总是想要跟世界上可以被视为有情生物的任何形体发生情感纽带 【本期播客片单】 【本期制作】
- 【081】对话白先勇:我的人生,恰似红楼一梦
【本期简介】 这是我们新推出的「学者访谈」系列播客的第二期。我们每期会在一个新的领域和一位学者邂逅,重新理解学术与真实生活的关联。在这期节目中,借着《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再版的机会,我们和白先勇聊了聊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看法,以及他的人生。 白先勇有多重身份,他是知名作家、评论家,30多岁写出了足以留名文学史的《台北人》,后半生则孜孜不倦地推动昆曲和红楼梦在新时期的复兴与传承。他一生辗转多地,出生于广西,漂泊于两岸,求学于海外,晚年归国任教,经历战火、动荡、家国变迁,转眼八十余载,蓦然回首,人生恍若大梦一场。 《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说不完的玄机,解不尽的密码,而白先勇的人生亦厚重跌宕如书。在这期节目中,白先勇讲述了自己人生的五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一位红楼人物的理解。我们发现,在这位老者身上,红楼一梦和人生一梦,发生了奇妙的互文: 去国离乡多年后,白先勇重返故里,在桂林的一座老房子里忆起年少时,祖母九十岁寿辰,全家人就在这里听戏贺寿。而在《红楼梦》中,贾母八十寿宴,同样少不了听戏,一曲《满床笏》唱尽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富贵。后来贾府被抄家,“忽喇喇似大厦倾”,一时看尽人心险恶,而白家也经历了家道中落,让白先勇在青年时期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化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来总结这期节目,那就是: 同是梦中人,谁解其中味?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1:06 6岁染上肺病,隔离时听广播剧版《红楼梦》 09:02 年幼时的桂林逃难,如黛玉从苏州到贾府一般,是生命的断层 15:39 林黛玉作为女主角,出场却极为低调,《红楼梦》为何这样处理? 21:25 贾宝玉父子的冲突,其实是儒家与佛道的冲突 24:16 《红楼梦》沿袭了中国古典小说重视人物的传统 30:41 从赵姨娘的去世,看到了曹雪芹的悲悯之心 36:49 《红楼梦》不够好莱坞,美国学生理解不了贾宝玉 41:46 “情”是贾宝玉的信仰, 也是宝玉的“十字架” 46:55 曹雪芹会让笔下的人物突然暴涨,黛玉从弱柳扶风到刚烈决绝 52:57 “可能我最大的贡献,就是恢复了程乙版《红楼梦》” 57:38 《青春版牡丹亭》缘起期待一场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 【本期提及图书】 【本期制作】
- 【080】我在世界找朋友 | 梁彦增:一个双鸭山作家,与父亲的奥德赛
【本期介绍】 满洲里有席地而坐的大象,布鲁日有度假的杀手,东北有漫长的季节......「我在世界找朋友」是GQ Talk的全新栏目,以城市地理为坐标,以人与故事为经纬,让生活走出附近,使目光重返世界。第一站我们去往双鸭山。双鸭山市,别称煤城,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宁古塔所在地,边缘位置房价直逼鹤岗。与很多冷冽的东北城市一样,标志性事物有矿区、火车、寒冷的冬季和酒。 梁彦增是一个双鸭山青年,在十八岁之前,他与双鸭山缠绕着生长在一起,向往快意恩仇的江湖,咒骂这里没有侠客生活的土壤。外面的世界遥远如缸中之脑。十八岁之后,他带着记忆和理想出走,从大厂青年到脱口秀演员,北京成为他精神上的故乡,而真正的故乡在文学中被重新建构。今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沉默时,请大声朗读情书》,十篇小说,有的发生在双鸭山,有的发生在别的地方,形成了双鸭山与世界的对照。 双鸭山最强烈的印记或许是父亲。每当他们交叠在一起,“双鸭山成为了父亲的一个依仗,而不是一个客观的城市”,当父亲丢掉他养育多年的乌龟,从小集起的水浒卡,母亲的遗物,那才是一个东北青年真实具体的失落。所以,他想要从创作中获得爱,获得真实具体的爱自己的方式。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0:15 新栏目「我在世界找朋友」第一站:双鸭山 06:06 回双鸭山最想做的事,独自给爷爷和妈妈烧纸 09:40 脱口演员出书时,希望大家忘记自己的幽默 10:58 小时候怀疑大城市是双鸭山人编出来骗自己的 14:03 爱上文学是因为奶奶关于公序良俗的讲解 20:06 双鸭山的家庭氛围:I人强做E 23:38 童年里的父亲:爷爷奶奶的「滴滴代打」 28:18“双鸭山的故事奔放且不合逻辑,但我对他们有感情” 30:54 离开故乡后,一切人际关系只围绕职业身份而展开 35:18 也许90后不会再考虑「落叶归根」了 40:23 “写小说最快乐的那一天,我被车撞了” 45:33 可能古龙是最会写美食的武侠小说家 50:38 对双鸭山最强烈的失落感是人在流失 57:20 家里给的理想人设:我在今日头条当编辑 66:31 东北是个巨大的概念,东北文学可能只是个象征符号 82:59 最东北的一本小说,可能诞生在了加拿大 86:45 “我互动的理由是:如果两分钟没有笑声,我会害怕” 96:00 “我的创作动力是希望更多的人爱我” 【本期提及书影】 【本期制作】
- 【079】孙萍:社科院老师,“卧底”线上约会软件
【本期简介】 这个春天我们准备了新的专题节目「学者访谈」与大家见面,每一期我们会和一位学者用学术讨论附近,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提出新的质询和阐释。 第一期我们请来了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孙萍,很多人对她的认识源于2020年人物杂志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性别、劳动、技术是孙萍关于平台经济研究的三个重要维度。她说现在无论去哪儿,脑门上似乎都挂着两个字“外卖”,她也想讨论一下自己做的其他研究,比如线上约会软件。 过去十年,媒介技术发展见证了社会关系的全面数字化,婚恋交友、情感欲望也不例外。截至 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达2812.9万人,月使用时长超1亿小时。在“卧底”研究线上约会软件多年后,孙萍和合作者提出了“中介化爱情”一词来描述它对当下亲密关系的影响。 这期播客我们围绕着这一话题展开:在线上约会软件上,性别比为何与线下交友现状颠倒?男性与女性分别付出的劳动是什么、又在平台上承担了什么角色?平台如何通过操纵信息“可见性”牟利?以及注册了多个约会软件账户做“田野调查”后,她都有哪些有趣的人间观察。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1:44 线上约会软件:平台资本对人的欲望和需求的定价 03:09 中国城市约会“地图炮”:追爱之城、摩登之城、佛系之城、萌动之城、热辣之城 15:26 女性用户的社交倦怠,源于社交软件中的性别失衡 19:14 线下婚恋市场中,女性的比例反而多于男性 26:50 线上交友就是把“可见性”做成生意 32:45 AI进化后,人机之恋会成为趋势吗? 40:04 女性在社交网站上的防骚扰机制: 45:21 当两性差异变成生意,男女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50:15 中介化爱情与数字型媒人,孰优孰略? 53:09 中辍行为成为线上交友的普遍现象 55:21 对00后来说,交友软件不是主流的社交形态 62:37 线上交友软件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重新塑造 68:18 第一次线下约会选地点,哪个成功率最高? 71:51 钱和性别认知,都是衡量第一面的重要标准 【本期制作】
- 【078】2023年度上网观察:“这网我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本期简介】 这里是“GQ Talk”年终观察系列节目的最后一期,关于过去一年的上网观察。 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微博是网络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聚合地。前几天,微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23年微博热点趋势报告》,我们也邀请到了这份报告的撰写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讲师董晨宇一起参与讨论。 我们发现在2023年,网红的热度与明星逐渐趋同,大量文娱事件都包含社会隐喻价值,网络舆论有强烈的衍生效应,比如李佳琦“哪里贵了”事件,至少经过四轮不同议题的发酵讨论;而在抖音,普通人的“造神”来得猝不及防,又走得悄无声息。流量变成一种稀缺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的资源,成为诸多产业必须附着的河流;与此同时,网络舆论的力量也在溢出,胡鑫宇事件,开盒与反开盒,网暴成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体感的普遍现象。 这一年社交媒体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小红书“搜索引擎化”,强社交属性的视频号崛起,播客聚集了高价值用户;在网民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网民已经超过3亿人,他们被忽视的欲望和情感以互联网消费(或追星)呈现出来;年末,新的议程设置方式在文旅大作战中激烈“整活儿”。 过去一年,GQ Talk制作了30期播客,总被播放接近60万个小时。节目最后,我们也聊了聊我们做播客的感受,对未来的期许。谢谢各位的包容和陪伴,我们新春再见!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1:17 2023年上网:找乐子、找搭子、找案子、花银子 06:39 网红热度与明星有趋同趋势,“网红的明星化” 13:14 流量越来越稀缺,热点事件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高 18:14 网红分三类:文化网红、创意网红、社交网红 21:44 以外卖员为例,群体的可见性来自其能否提供戏剧性事件和冲突性事件 26:10 “占用公共资源”的核心含义是什么? 29:01 反网暴草案出台后,或许仍要向内寻求和解 34:34 小红书或许是目前唯一会对抖音造成威胁的平台 42:24 利用人性的下沉来赚钱,可耻吗? 48:38 互联网上的闯入者:超过3亿的中老年网民 53:10 文旅宣传的议程越来越依靠人来设置,而非旅游资源 58:36 当真相不讨好任何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61:24 人人都在为争夺互联上的可见性而付出劳动 64:55 我们如何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恶评? 72:12 上网表达这么多年,我们的心态变化? 80:18 2023年我们做播客的感受是什么? 【本期制作】
- 【077】2023年度电影营销观察:“我是你们play的一环吗?”
【本期简介】 这里是“GQ Talk”年终观察系列节目,本期是我们对2023年电影营销的观察。这一年,是影院恢复正常的一年,许多早就拍好的影片扎堆上映,但影院并未完全回温——总观影人次大幅下降,这一年的观影人次与疫情前相比,下降了将近4亿。与这个数据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不少电影的热梗成为网络上的出圈话题,片方的营销内容,与大众怀着惊人的热情进行的内容再生产,这二者之间的互动,成为2023年里最突出的文化事件之一。 从“霍思燕落泪、张艺谋震惊、吴京探班”的“reaction三件套”,到“张万森下雪了”的造雪仪式;从《孤注一掷》抖音百万赞的视频,到《封神第一部》将路演做出综艺效果;从《燃冬》一朝失手,“三人成行”,到《河边的错误》因势利导,“千人千面”,花样营销的背后,电影行业到底在经历什么?二创作品层出不穷,热梗不断翻新,我们又在其中投射了怎样的感受? 在本期播客录制之前,我们分头采访了一些参与过相关热门电影营销的从业者,并将结合对他们的采访,以及相关数据和背景资料,梳理和总结2023年的经典电影营销事件和文本,以及讨论这些变化发生背后的原因。 【本期主创】 【Shownotes】 第一部分 2023电影营销梳理 03:19 电影营销,我是你们play中的一环 05:10 短视频的内卷化:从小众逆袭到大片标配 09:13 拆解《孤注一掷》如何成为短视频营销业内showcase 19:06 当短视频营销公司进入剧组、介入剧本 24:30 路演综艺化:《封神》的路演弥补了选秀的空白 27:13 营销越广,玩法越多,好梗都是观众创造的 37:16 感受无法量化,再愉悦的体验也无法转换成数据 40:02 赛道的垂直化:关于高校路演的性价比 48:08 体验互动化:为电影造梗,无需观看电影 53:43 “比原始信息更吸引受众的是评论区的互动,这是社交传播的底层逻辑” 57:36 年轻人+穷经济+现场体验=? 第二部分 电影营销文化漫谈 59:50 电影行业的危机:观影年龄在上升,观影人数在下降 62:54 如今的电影营销,内卷是一种“不得不” 66:36 营销的核心从创造力到抓取能力和反应能力 70:35 “过去电影兜售美梦,现在电影兜售噩梦” 75:22 一部卖座的电影要安全地、巧妙地解决恐惧 81:55 “有时候不得不消耗一些电影本体,来置换一些流量上的安全感” 84:11 在强营销文化下,作者性的消退 【本期提及影片】 【资料参考】 【本期制作】
- 【076】和麻赢心&鸟鸟的新年聊天:我的天才女友们
【本期简介】 2024年第一期节目,我们和电影《鹦鹉杀》的导演麻赢心、脱口秀演员鸟鸟聊了聊女性友谊。几个月前,她们在一场路演中结识,很快成为朋友。在她们的关系里,麻赢心主动,“只要我喜欢的人我就会去试一下”,鸟鸟被动,“被动是一种非常好的筛选机制”。 这是一次轻松的新年聊天,我们各自回忆了生命中比较重要的友谊瞬间,友谊之于我们的位置;我们也谈到了“女性友谊”的叙事,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友谊,都有什么样的样式?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刻板印象?最后,我们也斗胆畅聊了女性友谊中的“灰度”。我们发现,对女性友谊的认知,是与对自己厌女情结的反思一同成长的,但也是友谊,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女性。 我们前段时间推送过一篇写麻赢心导演的文章,推荐阅读。 【本期主创】 【Shownotes】 1.“女性友谊”初印象 05:18 麻赢心的“侠女”朋友:一个莽撞的人,一个托底的人 07:59 鸟鸟:在看到特立独行的人之前,是不知道自己在人云亦云的 10:20 无法区分出真正的朋友,或许是一种幸运 16:56 被动交友也是一种筛选机制 23:45 友谊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2.“女性友谊”的叙事 25:12 攀比、嫉妒、扯头花…那些对女性友谊的刻板描述 29:24 有关女性友谊的文艺作品几乎在成长中缺位 34:19 当代影视对女性的描摹:从一种刻板走上另一种刻板 40:46 我们是如何被植入这些刻板印象的? 46:40 传统的性别分工对女性友谊的影响 53:55 我们会被什么样的女性吸引?一个在破碎中重建自己的女人 3.“女性友谊”的反思 62:28 如何面对友谊中的占有欲? 67:05 我们对于女性友谊的成长性认识 69:56 曾经的友谊关乎陪伴,长大后没有人不孤单 73:40 女性友谊中的灰度与负面 79:37 通过女性友谊打破厌女 81:14 关于女性友谊故事,我们需要看到现代的探索 【本期提及书影】 【本期制作】
- 奥迪论坛 x 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何为美好生活?
【本期简介】 本期GQ Talk,是刚刚过去的2023智族GQ年度盛典活动的论坛之一“奥迪论坛”的部分内容,参与嘉宾为演员张钧甯、王阳,遥望科技董事长兼CEO谢如栋,跨界艺术家王令尘。 陈嘉映先生有本书《何为良好生活》,启发了本次论坛的主题,该怎样生活的问题,贯穿人的一生。它不仅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关于如何行路。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0:16 张钧甯、王阳、谢如栋、王令尘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03:19 戏里戏外的美好生活 05:16 对美好的愿景如何影响艺术? 06:20 如今抵达美好生活更难了吗? 10:14 缺点才是定义一个人的元素 12:37 努力的叙事现在还有效吗? 14:56 离开舒适区,才能有饥饿感 16:19 选择一种不被时间淘汰的审美 【本期制作】
- 【075】和曹保平聊《涉过愤怒的海》:没有和解,没有原谅,没有……爱
【本期简介】 时隔四年,曹保平导演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终于上映。一位花季少女离奇死亡,愤怒的父亲踏上寻仇之路,却最终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真相。 本期GQ Talk,我们和暌违市场已久的曹保平导演聊了聊他的旧作、新片。这部电影有着犯罪片的外壳,讨论的是原生家庭问题,延续了其前作《狗十三》的主题,我们的话题由此展开。相对于《狗十三》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家庭之内讨论父与女,《海》的时空跨度更大,穿梭于中日两国,连接起两种社会阶层,故事的灰度也更明显——我们在一个表现女儿臆想的镜头中,看到了被高高悬吊起来的父亲的尸体。 “扮演”是《海》的一个重要的视听形式,也是理解其主题的关键词。父亲将对所属物的占有扮演成爱,母亲将维持尊严扮演成爱,女儿将持续不灭的激情扮演成爱,而爱究竟是什么?与爱相对应的权力,又是什么?子一代的复仇,为何只能挥刀指向自身?除此之外,我们还聊了聊他创作序列中对于极端情绪的痴迷。他喜欢将人物置于一种失序和脱轨的状态下,以此来探索人能够呈现出来的复杂性。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2:31 谈对原著小说的改编:文本修改与影像奇观 06:35 从《狗十三》到《怒海》:更大的商业体量以及对于原生家庭的深入探讨 10:47 “孩子越来越大,他会变成某种意义上权力的操控者” 21:10 “边缘性人格障碍时时刻刻都要依附一个母体” 25:56 对于老金来说,他对女儿的爱是Cosplay吗? 29:47 曹保平:把黄渤的内心独白加上,是为了让表达再“白”些 35:59 恶童与反社会人格:50%的先天影响+50%的后天影响 39:31 黄渤与周迅在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同类交流与调情试探 47:09 “李烈没有死,只是昏迷” 56:05 曹保平:一些幽暗的、复杂的作品也有积极意义 59:14 西方主题中那种非常明确的弑父,在我们这儿好像会弱化成一种象征意义上的弑父 01:01:25 曹保平眼中的父爱:把孩子当做一个有独立的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客体去对待 01:02:47 《怒海》的遗憾:不可控的尺度收紧以及传达的有效性 01:16:54 曹导的电影序列:人性本身最底下的那层东西,是电影可以深入探讨琢磨的地带 01:30:36 曹保平对于新片的的期待:“希望明年能上” 【本期提及书影】】 【本期制作】
- 【074】2023年度女性情感观察:“这恋爱非谈不可吗?”
【本期简介】 这里是“GQ Talk”年终观察系列节目,我们会分成几个不同的主题,盘点2023年的若干社会热点事件,并分享一些个人观察。 第一期是我们对女性情感议题的观察。这一年,“放弃”似乎成为了大众对爱情叙事更普遍的感受,在一些极受欢迎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看到,女主角不再需要借由爱情故事来完成成长,比如《芭比》,女主角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认知外部世界上,并最终指向认知自我。《消失的她》等影视作品中,真爱则进一步被渲染成一种危险、易被谎言包装的事物。此外,一些涉及爱情桥段的影视作品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我们似乎很难再轻易相信一个爱情故事。就像《鹦鹉杀》的导演麻赢心所说的,现代爱情最大的阻碍,不再是过去时代中的宗教、国别、身份、地位,而是“相信”。 此外,我们也发现,大家对于性别议题的认知分裂进一步变大了。不光是在不同性别之间,同一性别内部也形成了巨大分野。这同样存在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年轻一代与老年人之间。社交媒体上常言“不婚不育保平安”,但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仍是一个普婚普育的国家。婚恋的焦虑,在其他渠道体现出来。今年,随着“一笑倾城”、“秀才”的爆火,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再次浮现,人的情感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在这一年的社会热点事件与影视作品中,爱情的“危险性”被反复提及,我们看到了情感如何成为人的软肋,但也应看到,情感也是人的一种巨大的动能。我们困惑的是,人的情感出口,只能依靠建立一段浪漫关系吗?希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本期主创】 【Shownotes】 1. 我们更难相信一套爱情叙事了 4:46女性叙事的刻板印象:把女性放置在性缘/亲缘关系中去讨论 7:24今年国产影视剧中兴起的“人财两空”叙事 8:20描述爱时,我们的想象和语言是如此贫乏 11:45女性精神探索的终点只有事业成功和夺回男人吗 12:04《燃冬》为什么被为评价为“歹毒” 16:23当下爱情故事为什么越来越让人难以相信 2. 对“爱情需要经营”的厌倦感 18:27在亲密关系中,反复且收效低微的阐释性劳动 24:12从伴侣转向家人的“一人一杀” 29:22对于在亲密关系中,决绝离开的女性的苛责 31:16“这些我都不想做,我有我自己想做的事” 33:35对男性催婚的方式是利诱,对女性的方式是威逼 3. 当下性别议题的巨大分野 35:33本质主义是一件需要警惕的事情 36:51女性的评价体系:从“怎么做都错”到“怎么做都不够好” 38:38“我仅代表我自己对不完美的芭比表示满意” 40:01 是谁拥有对“新与旧”的定义权? 44:23女性生来就要完成的功课:进化和“排毒” 47:53性别议题在舆论场上与现实中的分野 49:58性别议题在年轻一代与老年群体中的分野 4. 女性巨大的情感动能 53:37“梦女”背后:女性可以靠想象爱上一个人 55:36“罗曼蒂克2.0”阶段:虚拟化与商品化的亲密关系 57:06放弃对于父权结构下的亲密关系的想象,其实没有那么难 63:48踏上这个旅程的开始,这个复仇就已经成功了 5. 当离婚成为解脱 66:13名人离婚时,我们不再惊诧了 67:52女性巨大的情感诉求,某种程度上是失权的表现 69:08女性该如何驯服自己的情感 69:38“拔除”恋爱脑的过程,是从梦里走向现实的过程 6 一些困惑 72:19女性的情感出口只有性缘关系吗? 74:30我们可以在哪里倾注生命的激情? 77:00芭比可以追求不变强地活着,只是去看妇科医生而已 77:46个体性和私密性可以转化成一种可感知和可理解的实体 81:15对第46期节目的小小修正 84:50万玛才旦拍的最后一个镜头:重生 【本期提及书影】 【本期制作】
- 【073】对话黄轩:我合作过的导演们,和一起创造的世界
【本期简介】 本期GQ Talk,我们请来了演员黄轩。他也是《智族GQ》十月刊的封面人物。 9月底上映的电影《莫斯科行动》中,黄轩出演悍匪苗青山,这是他第一次演反派。除电影、电视作品之外,我们很少见到他出现在其他曝光渠道。入行十余年,他与多位知名导演合作过。播客就从他这些年的演艺经历聊起,从与他者、与行业的互动中看一个演员的成长。 我们也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不同创作者的面貌:邱礼涛导演的剧组效率极高,11天拍完《青魇》,2个月拍完《莫斯科行动》;万玛才旦导演则不紧不慢,在片场慢慢等天光合适。冯小刚导演感情丰沛,往往比演员要先达到情绪爆发点;陈凯歌导演要求细致,会注意配音时一个气息的区别。黄轩出演了娄烨导演的《春风沉醉的夜晚》,最终戏份被剪到只剩下一个背影,几年后,他又出演娄烨的《推拿》,在首映礼上手心发凉。映后娄烨对他说,这次还大发了。 最后,我们还聊了聊他演员职业之外的生活。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希望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自己。他热爱徒步和旅行,曾和嬉皮士做朋友。演员是一种能够体验别样人生的工作,但他有他自己的生活。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2:05 在平遥电影展做评委 08:21 谈与万玛才旦导演合作《陌生人》:他和蔼、自然、一点不着急 09:54 不拍摄的时候会倾听牛铃、念经声,等从雪山来的风 13:07 “我想走进万玛导演的电影世界” 17:23 “所有人都叫他老师,那他肯定是很好的人” 19:33 与万玛导演的最后一场戏:漫长的房间戏、巧合与“重生” 22:11 与邱礼涛的友谊:11天的拍摄、摇滚乐与二锅头 24:45 在《莫斯科行动》里第一次当反派,“这不是一个好人,我就很激动” 29:11 高效的电影工业流程对演员也是一种解放 34:17 不经常参加综艺,有更合适的人可以给大家制造欢乐 37:24 黄轩眼中的冯小刚:柔软、感性、拍《芳华》的时候经常流眼泪 40:50 黄轩眼中的陈凯歌:拍《妖猫传》时,听他讲戏像在听诗 46:28 黄轩与娄烨:从剧情被删与演员抱头痛哭,到《推拿》柏林首映时小手冰凉 54:48 大学毕业时,觉得能靠演员让自己在北京待下来就太幸运了 57:06 拍摄《乌海》,周子阳给黄轩写了一篇长信 59:39 “体验了如此多的人生,被那么多人关注,确实是件很幸运的事” 01:01:56 享受旅行的自由与松弛,给自己解绑 【本期制作】
- 【072】我在缅北这五年:教贫困学生识字,与电诈园区为邻
【本期简介】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电信诈骗话题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讨论。在本期播客,我们从一个拥有独特经历的个体微观视角进入,走进缅北,和这个庞大的话题背后不为人知的角落。 齐红2016年加入了一个慈善组织做志愿者,之后,他在缅北的大其力与佤邦勐能县待了5年,为贫困山区的小孩提供医疗与教育。在学校,他使用中国人教版教材,教授孩子中文;然而极端的贫困,监管的缺失,让这个地区成为滋生罪恶产业的温床,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反而令物价飞涨,道德失序,当地人的生活更加困苦。 这5年,他目睹着电诈园区的兴建,也一度跟各种势力打过交道。电诈园区像一颗肿瘤,不断复制、生长,吸食着地区的血液和养分,最终成为危害经济、秩序和人民的病患。我们也采访了从事反诈工作的警察,对本播客涉及的电诈相关事实进行了补充说明。 齐红与他的缅甸学生们 人教版教材 穷困的学生穿着塑料袋代替衣服 齐红在联合国送粮车前 十字架建筑物是祈祷室,常有电诈人员来此祷告 电诈园区 齐红偷拍到电诈公司对业绩突出者庆功 在劝返政策开始后,为了防止人逃跑,电诈公司建起一排蓝色铁皮房作为禁闭室 县法院也被出租给了电诈公司 电诈产业兴荣,带来的当地大兴基建与相关娱乐配套产业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1:53 当初为什么选择去缅北 03:29 “缅北”初印象:迷信、赌场与杀不尽的虱子 10:30 为什么缅北的孩子要学习中文? 15:46 “现金园区”的老板很多都是中国人 20:42 电诈集团内部:德沃夏克、励志大会、茶水间与心理咨询 21:47 电诈园区里真的有酷刑吗? 24:32 “人类之间相互欺骗,这是正常的。” 25:15 “上帝的任务就是可怜我们穷人” 28:36 “一旦你无法胜任他们交给你的工作,你就会一路往下滑,滑向未知的更惨的命运” 31:31 那些被园区所抛弃的人,他们的下场与出路 32:24 缅北涉诈人员:是被哄骗还是自愿 39:55 当地政府要求学生到电诈园区上班 42:47 电诈人员回国后的去路 44:20 电诈产业7年:物价上涨、毒品交易以及对于本地人的诱惑 46:44 “学生问我,那些人都是干嘛的?” 48:16 齐老师教的缅北学生们后来怎么样了 51:46 谈《孤注一掷》,现实比电影更加残酷 55:11 缅北的电诈技术研究机构 56:28 “就像一颗肿瘤,它依赖人体不断地供血”
- 【071】对话Nova Heart冯海宁:不确定的世界 VS 自主的人生
【本期简介】 《乐队的夏天3》在深秋落下帷幕,Nova Heart乐队获得了亚军。 Nova Heart成立12年,主唱冯海宁被称为“最玩命的女主唱”,她在舞台上肆意舞蹈,在音乐节生猛“跳海”,为此受伤过、骨折过。在《乐夏3》第二赛段,因为一段编舞她再次摔倒,右腿十字韧带撕裂,她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完成了后面的几场表演。 稍作梳理就会发现,冯海宁的故事和外部世界高度同频、强烈勾连。她小学时随父母搬到美国,读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在摩根士丹实习,她不喜欢这份工作和被预期的人生轨道。“9·11”发生后,她下定决心辞职,进入文化行业。没过多久,她回到了千禧年的北京,她曾说,“那是一个机会之地,在这里任何新的想法都有可能开花结果。只要你勇于尝试新事物,你就可以有所作为。”当时,乐队野蛮生长,年轻人热血快意,像不标准但蓬勃的野花。她感觉自己站在冲浪板上,“把浪往前冲,你觉得真爽,但是同时你也不太知道在发生什么,好像明天就是永远。” 2011年,冯海宁和博譞成立了Nova Heart,乐队第一场演出就是欧洲巡演,他们在“地球村”漫游,联结不同的声音和文化,这样的状态没有持续太久。2020年,新冠封闭世界,乐队陷入停滞,冯海宁经历了生育、成为妈妈,独自带孩子在柏林生活了三年时间。她说,过去的人生一直有一种失控感,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石头总是滚下来,还常常滚到沟里。但经过这三年的思考、成长,如今她可以安心地坐在石头上休息,然后带孩子放个风筝。 今年,Nova Heart恢复演出,回到了《乐夏3》的舞台。她说,每个时代都有“意外的小人群”,现在这些出名的乐队,就是当年的那群人,只是多年后因为一场真人秀他们被再次看到了。 冯海宁的故事,是“失控世界”与“自主人生”的一场较量。这季《乐夏3》最出圈的一首歌是瓦依那的《大梦》,歌曲反复叩问“怎么办”,但冯海宁似乎一直知道在发生什么,她也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办。 【本期主创】 【Shownotes】 00:36电台节目《落日大道》 02:10采访彭磊的那天,他很愤怒 03:10Nova heart队名的由来 06:30哭泣和微笑的Helen,失控和自在的状态 10:15“9.11”后,第一反应是要知道家人的状况 12:09从送剧本到前台,再到一助理、二助理,音乐经纪公司“森严”的等级 14:38在“无名高地”,朵朵野花不规则生长 18:55想做摇滚乐队,但主持人的身份不太酷 22:46随着浪潮向前,同时也不太知道在发生什么 22:57“体制内摇滚青年”的生活 24:52每个时代都有的“意外的小人群” 33:23在“地球村”里漫游,我们并不是游客 35:16听完《大梦》,掩埋在洞里的心被刨出来了 39:04“我永远永远不会让孩子上补习班” 43:36给人生重要的东西排序,经济排名第四 48:22每天都会对孩子说“我爱你”,有天孩子说,“我爱你,但也爱我的ipad” 53:29生育前,和爱人拟定“生前协议” 58:44“怎么办呢?就办吧,人生就是这样” 【本期制作】
- 【070】罗布泊穿越事故调查:死亡与真相,秘史与冒险
【本期简介】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志耳。” 僧人法显这样形容罗布泊。7月下旬,一支11辆车20余人的自驾车队驶入新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车队由当地资深向导老贾起头,来自四川的两批人马临时拼团组建而成。穿行途中状况频发,几天后,在老贾的带领下,一小批人马先行撤出沙漠,最终四人无一人生还。 上个月,我们发表了报道《寻找老贾:罗布泊里的死亡与真相》。在四人失联的几天内,发生了什么事情?酿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又是什么?怀着这样的疑问,作者宋明蔚来到罗布泊,分辨众人叙述的真伪,试图理清这起罗生门事件。 本期GQ Talk,我们邀请到宋明蔚,请他分享这次在罗布泊的所见所闻。他采访了本次事件的多位相关人,还机缘巧合在沙漠中发现了遇难者老贾的帽子。我们也在本期播客里聊了聊探险故事为何始终召唤着人们的好奇心,也分享了自己读过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自己亲身经历的探险。 【本期主创】 【Shownotes】 1:01 简要回顾这次的罗布泊事件 4:21 与《西出玉门》的巧合 5:45 去往罗布泊之前做的功课 7:54 AA制拼团,使得队伍里面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队 9:38 在沙漠中穿行,卫星电话的重要性 17:22 老贾是唯一责任方吗? 19:57 快递收到了一堆纸钱,第一反应是被网暴 20:48 祭拜老贾的那天,下午飞沙走石,半夜突下暴雨 24:56 郑重澄清:尽管此次采访重回了事发地,但并非非法穿越 26:29 从罗布泊穿越事故里学到的 28:23 极限运动领域中虚假的安全感 35:20 我们为什么喜欢探险故事? 41:36 分享看过的印象深刻的探险故事 48:09 “最能展现个人意志力的不是致命运动,而是一个人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下突破了自我的桎梏” 50:33 到达敦煌七里镇不到四个小时,越野车陷车,车手刘杰说:完了,回不去了 53:29 猎人们寻找落入横断山脉的陨石,从组织探索,到最后的分崩离析 63:23 推开寺门,夕阳下的一座断臂观音像 72:09 所有探险者需要回答的终极命题 73:41 只有在路上才能找到的奇遇 【本期提及书影】 【本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