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1. 金句干货碰撞!收割导师智囊团+订制升职宝藏
这期播客故事丰富+干货满满!从职业规划、公司内的导师coach、公司外的导师mentor、升职聊到向上管理,请不要介意我们中英夹杂哦!香港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呢,播客文字也直接放了笔记哦! 雨荷第35期播客《35. 导师mentor=老师=知心哥姐吗?》也讨论过职场导师的话题,文字版本也在雨荷公号上写过文章《新工作第1步不管其他,你要找到这个人!https://mp.weixin.qq.com/s/GJGW0BDSd-SsBNMW1509CQ?token=576696929&lang=zh_CN》。 本期嘉宾Lawrence在管理咨询行业工作,是公司内部的导师coach过好几个人。 章节摘要: 03:30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觉得“我好需要一个导师或者教练呀”? 05:30 公司外面的导师mentor VS 公司里面的coach 有什么不一样呢? (1) 公司外的mentor,给你指明整个职场的大方向,比如行业趋势、职业发展路线。 (2) 公司内的coach,主要就是围绕着公司的事儿,比如公司文化呀、怎么在公司里晋升。 15:30 公司给你安排的coach一般有什么任务呀,又得满足什么要求呢? 23:40 作为公司里的导师coach,他们在期待什么呢? (1)他们超想了解你们这些年轻一代的小朋友,现在的职业痛点呀、趋势呀,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呢。 (2)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呀,你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市场信息,这样大家就能一起进步,把信息差都补上啦。 30:30 如果给自己选导师或者教练,你会选什么样的人呢? (1)最好不要选和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当导师,这样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 (2)不管是相似背景的,还是不同行业转行的,甚至是性格不一样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导师。不用太在意方方面面都完全契合,这样反而能收获更广泛、更有趣的视角和经验分享呢。 (3)选导师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你们之间的化学反应chemistry和风格style是不是匹配哦。 (4)和跨行业、跨学科、不同职位的人交流,你会发现呀,每个人在差不多的阶段有很多共通点和挑战呢。 (5)你可以提前规划好和导师的联系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问题情境来决定什么时候主动联系他们。比如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到有经验、有相似经历的人,和他们交流呀。 (6)记得主动和导师保持联系哦,给他们反馈,分享自己行动后的效果,这样他们也会更有成就感、更有所收获呢。 46:50 嘉宾从公司内部的coach身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领导层不仅要业务能力强,还要能管理好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团队里的人才保留问题呢。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挑战呢。 51:00 雨荷从公司内部的coach身上,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被自己的职级所局限。” (1)最开始雨荷是怎么理解的?主动寻找资源和人力,把事情盘活。即使超出职位要求,也可以提早获得经验和洞察力哦。 (2)后来雨荷又这么理解的呢:所有经历和成长都会为我赋能,突破现有角色、职位和级别,不应该成为自我发展的限制。 01:00:10 找导师或者教练的途径可多啦:学校、公司、社团组织、行业协会、领英linkedin、论坛活动,还有各种社交活动呀,都可以遇到,关键是要自己主动抓住机会哦! 别等到有问题再去找人,遇到问题或者需要建议的时候,能迅速想到合适的咨询对象counsel。 01:02:30 雨荷另辟蹊径遇到一个好导师:雨荷通过一个读者引荐去面试的,雨荷并不想去那家公司。不过雨荷把面试当成了解市场动态和公司业务的途径。最后一轮的面试官给了我非常具体和实用的职业建议呢,甚至还列出了他的前同事名单和推荐猎头。 01:10:30 真诚和做自己真的超重要呢,这样能帮助你匹配到更适合自己的人和事。有时候没有offer,也许面试官觉得你不会喜欢不合适,这样反而避免了经历不适合的工作和公司团队,那也是好事呀。 01:17:10 别拒绝猎头的电话哦,这可是了解市场动态和职业需要的最新技能的机会呢。 01:20:20 升职之前,要提前做这些事儿呢: (1)提前制定短期和中期计划,设定里程碑,然后不断跟进进程哦。 (2)展示自己的个人成就,在不同场景中积极发声,增强上级对自己能力与贡献的认识呢。 (3)主动跟进和沟通,形成更立体的个人形象,这样才能提供更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呢。 01:25:00 内向的人I人向上管理小技巧: (1)通过一次深入交流,做足准备,真诚且认真地和对方沟通,利用好每一分钟,加深印象,了解对方近期的想法及工作计划,这样就能减少后续的频繁跟进,后续只需通过简短汇报或者邮件保持联系哦。 (2)把社交和工作任务分解成小步骤,这样可以减轻压力,提前打预防针呢。 (3)小规模的跟进,比如电话或者邮件简短汇报。 (4)在例如汇报演讲、公司论坛等等关键场合留下深刻印象,能维持和加深这些关系呢。
- 70. 向上社交宝藏地图:用AI链接神秘磁场
这期播客是我的直播录音回放。 l 04:40 发心要正,要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别人是能感觉到的。 l 06:30 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目的和企图心。 l 07:20 能站在高位的人更识货,更容易识别出好货。 l 08:00 相信自己的直觉,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和能量场的。 l 09:10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谁,我是个普通人,现在站在高位的人也是普通人。 l 12:00 识别对方的信息盲区和兴趣点。 l 13:20 带入我的优势领域,提供信息差来展示自己的价值和独特性。 l 17:20 根据与对方的关系和认知,调整语气和语态。 l 19:30 利用AI工具优化生活和工作:雨荷在生活场景喜欢Google出的Gemini,写文章喜欢用Anthropic出的Claude,语音速读总结喜欢用阿里巴巴出的通义,中文回复喜欢用kimi,从图片抓取文字喜欢用智谱清言。 l 22:30 向上社交的机会在于自己是否能够主动抓住并回应他人,积极主动地与人链接,要有正确的发心和内在驱动力,并感知对方是否愿意继续深入交流。 l 25:00 希望在心动的时候,无论有什么限制,无论有什么障碍,享受当下。
- 69. 疫情下跨界转型,创业一探AI安全的新机遇
本期嘉宾Brian是普通话很好的香港人,在广告公关公司工作10多年后,在疫情期间创业成立一家提供品牌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关科技公司,用AI技术帮助客户防范各种公关危机,兼职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一门硕士课程。 章节速览 l 02:00 运用AI技术的品牌安全解决方案:最近为一家香港银行处理了涉及深伪造技术deepfake换脸的假图片和影片的案例; l 10:34 从广告公关公司agency到创立AI解决方案的品牌安全公司:社交监控与AI技术; l 19:43 创业成长:不断尝试和学习,调整策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技术趋势的快速适应能力,企业运营,财务管理,危机意识和持续努力; l 29:49 公司定位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清晰定位和深入了解市场; l 34:55 识人用人:招聘员工重要的是寻找与公司文化和目标相匹配的人选,对于合作伙伴和投资者,能带来市场联系或其它价值的人最为重要; l 41:49 创业心态改变:自律性大大提高,亲力亲为处理公司各种运营细节; l 49:04 在香港中文大学硕士课程的教学经历与心得。
- 68. 你的职业面具是什么颜色?上班穿西装还是防弹背心?
上班累吗?你会一直戴着职业面具、穿着西装外套(穿戴盔甲),贴身穿着防弹背心(掩护自己)吗? 真实的样子是有吸引力的,不会累人的,也是很有力量的。你的心现在是什么颜色?那就穿成什么样,说什么样的话,让别人感受到吧! 章节速览 l 03:10 在一次线下聚会中,嘉宾April对雨荷印象深刻:雨荷的状态让April感受到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且值得信任、非常自信和确定,雨荷的状态是与职业、性格特质合一的,雨荷如何做出这个选择并维持这种状态的? l 06:30 雨荷本科毕业开始周更博客写公号4年:通过展现风格和气质,自然地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向感兴趣的人发出信号,达到筛选的目的,也节省了时间成本。 l 10:00 雨荷的公众号和播客是鲜明丰富的自我介绍、是立体丰满的社交名片。 l 11:10 只有创作出你才能做到的风格和内容,才能吸引来属于你的运气、贵人和机会。 l 14:00 担心网络暴力和流量压力; l 16:50 朋友圈 VS 职场圈? l 18:00 让身边的人更加清楚地知道:你是谁。 l 20:00 工作场合,专业化、职业化让人过度包裹自己,好累啊!个人特质能暴露多少呢? l 21:30 大学期间:小孩穿大人穿西装;刚工作的时候黑白灰深色系,想要显得成熟稳重。 l 22:30 以前羡慕那些穿着个性化、自由化,色彩丰富鲜艳的老板们,非常吸引人的目光,也体现出自信和底气。 l 23:10 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界限模糊:需要分得这么开吗? l 24:40 一直阅读雨荷文章超过3年的读者:她感到我不需要在职场上套上西装外套(穿戴盔甲),也不需要防弹背心(掩护自己)。 l 26:48 别人是能够感受到你的性格特质的,你藏不住的。 l 30:10 初入职场选择基础色系、简单款,到逐渐加入配饰、个性化装扮,再到选择鲜艳色彩表达自我。 l 32:20 去什么样的场景,选择什么样的风格?个性化 VS 专业化,你怎么选? l 35:20 竞争激烈,个人层面的信任和合作舒适度,对于长期合作、应对市场和关系的波动很有帮助哦! l 37:20 身份identity、角色role、位置 position是流动的,在不同时间段,灵活调整自己的身份角色。 l 42:20 “遵循职场游戏规则,穿你该穿的”,这样也许会限制自己。 l 48:00 真实的你在职场中很难被遮掩,资深人士往往很快能感受到你的性格气质。 l 49:00 刚工作想要显得成熟稳重,等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怀念羡慕刚工作的时候。 l 51:00 受伤是防不住的啊,摔跤是躲不过的呢。 l 53:40 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问题就会找上门来哦! l 54:10 不同的风格和气质各有优点和缺点,选择意味着放弃。 l 56:00 首先是认知方向,其次,换道路需要心力。 l 57:20 目标会随着人、事、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认请周边态势,适时调整,继续前行,才能在拥挤的人潮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目的地哦! l 59:00 真实且个性化的表达,很有力量和感染力。
- 66. 香港VS内地内卷出口:大学打怪装备→职场迷宫
你的大学到职场地图长什么样?每条路有几个出口?每一关的技巧、装备怎么获得?每一条小路都各有乾坤?本期嘉宾清雅是普通话超好的香港人,本科在北大,一直在香港做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她的分享非常真诚接地气贴近当下! 章节速览 l 03:08 内地与香港就业差异:内地同学普遍把研究生当作求职基础门槛,香港学生则更倾向于本科毕业就先工作; l 06:10 内地学生与香港本地学生的学习与社交差异:上庄(加入学生社团); l 08:45香港本科教学特色:tutorial助教小班课; l 13:30 在香港从小上学,就要做小组项目; l 14:40 商科与理工科课程项目在演讲汇报、技能训练、风格方法上的差异; l 17:30 跨越文化与教育背景,与国际学生交流; l 22:00 香港本科教育中外学生比例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l 23:40 香港本科申请跟美国本科申请 拉齐时间线抢人啦; l 24:10 香港本科宿舍文化:住hall,为了下一年有宿舍住,要付出多少? l 29:00 北大复旦住宿洗澡体验:) l 33:30 当前学生求职的羊群效应、随大流、更保守了; l 36:30 年轻人对快速晋升 VS 稳定性的矛盾心理; l 38:00 无论换到哪里,都可能面临相似的问题,生活让你遇到重复的问题,直到你学会为止; l 41:30 常被媒体上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所影响,导致职业选择受风口驱动; l 44:20 永远追寻热点,永远期待诗和远方,却过不好当下; l 46:20 怎么从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比较心态中走出来? l 49:00 社交网络上,大家只会分享光鲜亮丽的一面,你并不知道他们身处其中开不开心; l 52:30 鼓足勇气,保持胆量,扩大视野,即使没有路了,把墙拆了,还能往前走一走哦!
- 65. 大城市恋爱最大情敌是工作:同城像异地、办公室恋情、周末CP
这期是我和朋友的漫谈。章节速览: l 02:00 能快速开始恋爱的女生是怎么做的? l 06:30 大城市社交困难,以及大学生都不想恋爱了? l 08:10 办公室恋情:个人感情成为八卦?集团集体婚礼? l 13:00 同城像异地恋?周末夫妻? l 16:20 光靠标签,也不一定能看对眼,个人魅力和化学反应是玄学,也是人类身体最本能的gut feeling; l 19:25 老同学重逢,很容易成~ l 21:10 女生在关系中怎么主动? l 23:30 人更关键,人本身更难得。 l 25:50 异地恋的挑战:双方信任,避免一方为另一方做出“牺牲”。 l 32:40 为什么成年人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度不如学生时代? l 34:00 吃醋嫉妒、潜在情敌? l 38:40 工作后,了解一个人难在哪里? l 40:10 不要给自己条条框框。 l 41:40 吸引异性的2个通用方法。
- 64. 最新金融脉搏:香港心跳&新加坡节奏|串台不止投资
这期播客是联合录制,《不止投资》是雨荷一直在听的播客节目,刚巧《不止投资》播客的主播靳佳小姐姐来香港出差,于是我们一起做了一期香港新加坡的金融见闻分享! 章节速览: l 02:52 播客《不止投资》主播靳佳的职业转变:从巴菲特股东大会到价值投资转型、新加坡香港出差见闻概况; l 10:27 雨荷分享近几年香港金融业的挑战与机遇; l 12:25 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分类、风格、战略差异性; l 16:15 靳佳在十一前后跑完新加坡香港的第1点感受:田园牧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啊! l 21:50 第2点感受:大湾区一体化的程度,没来过的人真的很难想象整合程度之高呢! l 24:00 第3点感受:新加坡和香港的DNA不一样,要好好利用这两个地方的特点哦~ l 27:15 雨荷身边在香港工作的同学朋友们的画像; l 29:50 香港正处于转型变化期,敬请期待; l 34:40 香港是国际法律与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l 37:34 香港和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教育差异与竞争现状; l 42:30 家庭资产配置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而不是盲目追求; l 44:45 剖析自我,理解并利用时代红利; l 46:20 珍惜你现在进入问题的方式; l 49:15 精英叙事实在太强大了,更重要的是积累身份资本,而不是收集身份标签。
- 63. 35+大厂跑路转型 VS 离职博主回去上班 VS 主页副业,怎么反内耗?
本期嘉宾Ro姐:NUS新加坡国立→世界500强研发工作→美国西北凯洛格Northwestern Kellogg MBA→麦肯锡→腾讯总监→喜茶高管→企业管理咨询与培训创业中,微信:baochi224,播客:Ro姐会客厅,公号/小红书:抱持的Rochelle。Ro姐跟雨荷做的上一期播客:《12. 工作上卡住了?顶尖商学院MBA聊怎么不错过新的出口》。 【00:55】Ro姐是我2018年通过公号结识的,是我敬佩的前辈career mentor,遇到好的career mentor也是需要缘分的。 【05:30】离职博主怎么红起来的?第一批离职博主怎么已经回去上班了? 【12:30】Ro姐会客厅播客中35+大厂跑路的朋友们,能够成功转型的共性有哪些呢? 【22:00】人生的基本盘有哪些?这些才能帮你抗住岁月漫长和坚持耐心。 【26:00】Ro姐现在第二次创业,相比较第一次创业,怎么不内耗的? 【33:40】Ro姐做个人优势咨询教练、创业陪跑教练的过程中,从疫情之后,大家常见的问题,常见的困惑,来找你的是什么类型的呢? 【41:00】怎么好像每个人都在想做副业?好像每个人都在想还有什么其他出路? 【45:50】不要忘了自己的基本盘,关系是双向的,关系也是自己选择的, 去尝试去做!
- 62. 透视香港金融求职:本科硕士实习迷茫怎么选?
这期播客是高中学妹找我咨询的硕士选择、金融求职咨询问答,想咨询请加我薇芯yuhexyz,也可以加入听友群~ 【00:50】实习是不是应该找与未来职业方向高度匹配的? 【03:45】去读Master主要目的是什么?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12:20】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资源、吸引客户,找到自己的风格和方向; 【16:50】金融机构的分类buy side sell side、职位部门概况front office middle office back office; 【23:15】实习的取舍: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24:20】不要不好意思networking,不要不好意思开口提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去要反馈,去校正思路; 【30:45】不要一开始就拒绝,即使起初不尽如人意,也可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32:30】在面试时,将看似不相关的经历串联起来,加入个人见解,形成有力的故事narrative来展示个人动机和能力; 【37:20】即便实习与未来职业目标不符,也能通过探索不同部门和职位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嘛~ 【40:20】趁年轻,初生牛犊不怕,不要想这么多,畏手畏脚!
- 61. 香港VS新加坡留学就业问答:金融值得做吗?职场动荡?中外竞争
这期播客是我面对高中母校学生家长做的直播问答。 【01:20】国内本科转学去海外香港、新加坡大学的情况?有哪些具体步骤及要求? 【07:30】雨荷本科毕业在金融行业求职时的难度如何?与今天的市场情况相比有什么变化? 【12:30】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职场差异? 【16:20】雨荷对比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就读体验; 【20:00】香港 VS 新加坡留学、就业、经济发展、金融中心地位对比; 【30:40】香港、新加坡、英国留学国家选择对比:关注经济发展、行业优势与地理位置优势周边国家; 【34:40】雨荷本科读的量化金融学什么?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现状如何? 【37:00】非商科专业的大陆本科,申请香港商科研究生,要做哪些准备? 【40:30】雨荷学姐怎么看待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建议学弟学妹们进金融行业吗? 【43:45】雨荷当时本科毕业之后,有没有考虑说回内地工作?雨荷在香港曾经挣扎过的想要离开香港的时刻:回内地?再去美国读MBA?社会动荡到职业发展规划的深刻反思; 【51:05】通过去香港读本科、读硕士,拿到香港永居身份需要什么条件? 【52:30】香港目前就业形式怎么样?容易找工作吗?香港金融、法律、科技、金融科技、区块链、消费品、ESG绿色能源大概情况; 【57:15】张雪峰做高考报志愿建议的时候,说金融就业要求带资源,女孩子要漂亮,这是真的吗? 【01:00:30】小学中学从内地转学到香港的考虑; 【01:12:30】好好享受学习生活和校园时光,要相信自己未来有很多可能,未来有很多选择,就不用太焦虑当下的、一时一刻的选择,每个地方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机遇!
- 60. 职场硕士:差异共融、共舞AI、学会放下
这期播客的嘉宾是我中学的学姐,她在港大法学院读兼职在职的硕士。 【03:07】为何选择从上海到香港读part-timemaster,尤其是在已经有好几年工作经验的情况下? 【07:36】如何处理与比你年龄小、工作经验少的同学一起做group project的问题?成员的不同优缺点如何影响项目的合作效果? 【13:09】在职场中VS在学校中如何应对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或沟通差异、期望不一致? 【15:25】目前,使用AI工具可能难以准确回答特定情境下的专业问题,因此人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19:32】是什么让你考虑放弃某个学习项目?如果某个学习项目不再适合、对个人发展帮助不大,放弃它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不必过于自责或被负面情绪束缚。 【21:56】上课是一个起点,它让你逐渐关注某个领域并加深理解。即使选的课程与工作内容不完全贴合,但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可以打开思路,跳出工作中的圈子,看到整个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25:50】回望读part-time master之前,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
- 59. 心动很难:温柔触动心弦的微妙
好久没有更新,我最近在想很多人用AI写文章写脚本的时代里,做什么样的播客、写什么样的文章是AI还做不好、更有“人味”的呢?我回想了一下我几乎每期都听、听了好多年的播客,都是非常个人、非常个性化,甚至非常raw非常自然天然没有任何加工的、饱含情感情绪的,有独特的视角,非常subtle微妙的观察,以及多年经验积累起来的那种微观体感,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选择叠加起来,日常中每一个细小选择,真实地感知每一个微小瞬间,身体感知和直觉就能排列组合碎片化的经验。 这期播客呢是我第一次请听众读者一起录播客! 【02:20】没见雨荷之前和之后,对雨荷的印象变化。 【07:40】由于工作压力、职业背景等多重因素,工作之后在面对感情时往往犹豫不决。 【09:00】心动很难,遇见心动的人不容易,错过非常可惜。 【10:15】每个人在面对心动的人,都会紧张担心害羞。 【10:50】大家在喜欢的人面前都会不自信,都会非常狠地评判自己love makes you judge yourself harshly. 【11:30】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对方一个机会。 【13:15】感情是藏不住的,人在这方面的触角是很灵敏的,你心里有个眼睛在看着TA,TA心里也有个眼睛在看着你。 【14:30】互相想要抵抗那个吸引、接近、好感的冲动。 【16:20】如果不喜欢的人喜欢自己,有些话、有些行为自然能让对方感到距离和冷淡的。 【17:40】刚开始会害怕,会想是不是自己搞错了?你会怀疑是不是真的?人在面对心动上头的时候,会害怕失去,需要互相确认。 【18:40】初期内心的试探和相互了解是很正常的,需要注意这段过程的时间,避免关系冷却。 【20:30】互相都害怕被拒绝,于是互相都算了。 【21:00】感情是互相回应的艺术。 【22:00】渗透到日常,刚开始慢慢来。
- 58. 数字化转型在香港外资银行的应用实例、项目管理难点与挑战(English)
我一直很喜欢做客户讲座,这期播客是我在香港理工大学fintech金融科技大四学生课堂的即兴演讲分享,我拿之前工作上看过的PPT和一些项目案例,主要内容在香港外资银行主流的已经实施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前两个部分我介绍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OCR ICR智能字符识别这2种数字化转型在银行业的应用,第三部分描述了一下数字化转型的项目管理大概是怎么做的,第四部分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挑战。 因为当时的受众是大四的本科生,所以我穿插了分享一些找工作的tips、工作上的心态和方法。由于PPT中涉及工作上的一些保密事项,不能在这里发出来我的PPT,希望你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 Project manage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 KYC know your client, AML anti money laundering, compliance, system interaction, report generation, rule-based decision, benefits, obstacles, costs, regulation, process mapping, automation. 章节速览: 02:10 Applicability of RPA in Banking Services, 23:10 OCR and ICR for Compliance and Operations in Banks, 27:00 Digital project management, 34:00 Challenges and obstacl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banks.
- 57. 和香港理工大学老师漫谈本科上课VS博士研究、GPT
关键词:大学老师 研究 疫情 学生 博士生 工业界 经济 稳定 市场 学术圈科研 应用 信任 律师 医生 计算机 教学晋升。 章节速览: 04:15 跨领域协同与研究贡献; 08:03 GPT的功能与限制; 11:59 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 15:39 疫情后学生更自闭吗?博士生和本科生在学习态度和职业观念上的根本区别; 19:35 大学老师的竞争; 23:28 学术圈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27:18信任在商业和法律界的重要性; 34:44内地留学生与香港本地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不同; 38:19大学教育与未来职业的相关性。
- 56. 高考状元→大学松散→精英化职业道路的挣扎
这一期的内容非常深度思考、非常厚实,听完绝对不亏!~ 嘉宾是公号“吴所谓1566”的创作者,曾经的高考状元、闪闪发光的履历,她会怎么描述自己的高中、大学、刚工作的挣扎呢?现在的她回头看,又会有哪些反思呢? 03:59 高考状元光环的负担; 07:19 聪明小孩的困境与寄托; 10:51 理科的快乐与金融的乐趣; 13:52 尝试与觉知:人生之路的思考; 17:20 写公众号带给我的变化和启发; 20:55 选择与探索的主题,包括个人经验、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 24:44 精英化道路的困境; 27:54 精英化的定义与社交场合的体现; 31:20 青春的浪费; 34:27 公众号是可以发散的一个东西; 48:30 谈谈选择既定的精英化职业道路; 01:05:03 过来人的话可能是你的经历,不要害怕接触更高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