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每一个人作为灾难的感知器: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害管理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凌尧。凌尧目前是密歇根大学的信息学院的博士后,他研究的方向是计算社会科学。 我们对于灾害的记忆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的被刷新。灾害的发生切实的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社交媒体往往成为了灾害中人们第一时间交流,互助,思考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所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可以成为机构和组织进行灾害管理和救援的重要信息途径。灾害管理包含哪些方面?社交媒体可以从哪些角度辅助灾害的管理和评估?和传统方法相比,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害管理又有哪些利弊? 从灾害管理的目的与内容开始,凌尧在本期的节目中从计算社会科学的角度讨论了灾害中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的趋势,社交媒体信息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以及利用社交媒体信息进行灾害管理的局限性。 本期嘉宾 李凌尧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2 「灾害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组织疏散、分配救灾物资、灾后评估” 04:20 用来自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做灾害评估 07:20 突发的灾害事件包括什么? 10:00 社交媒体可以提供哪些灾害评估相关的信息? 13:30 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社交媒体数据研究中把每一个人看作灾害信息的传感器” “帮助决策者决断、保险公司判断” 16:40 和传统数据相比,社交媒体数据的优缺点是什么? “社交媒体数据是快速产生的,容易获取;对研究者来说免费;相对遥感技术来说,能够提供人的情绪信息;和卫星遥感相比,能够提供建筑内部结构信息” “社交媒体数据不能代表大众,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群;社交媒体的谣言会影响数据准确性” 22:10 社交媒体信息的传播趋势是什么?社交媒体中什么信息传播得广? “发声者很重要,替发声者发声的人也很重要” “求助信息、骇人听闻的信息” 30:20 社交媒体数据中的图像信息如何被分析? 32:10 如何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不是所有基于社交媒体的数据的分析都需要被验证” “为决策提供辅助的信息需要被验证” “和地质局的调查问卷结果对比” 34:40 验证数据可靠性的另一个例子 “用社交距离指数来验证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的是否支持封城的态度” 39:00 如何理解社交媒体数据的质量? “灾害非常严重,网络信号受影响时,社交媒体信息无法反应受灾情况” 参考资料 Ashokkumar, A., & Pennebaker, J. W. (2021). Social media conversations reveal large psych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COVID-19’s onset across US cities. Science advances, 7(39), eabg7843. Li, L., Ma, Z., & Cao, T. (2021). Data-driven investigations of using social media to aid evacuations amid Western United States wildfire season. Fire Safety Journal, 126, 103480. Li, L., Bensi, M., Cui, Q., Baecher, G. B., & Huang, Y. (2021). Social media crowdsourcing for rapid damage assessment following a sudden-onset natural hazard ev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60, 102378.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源:http://www.mountholyokenews.com/healthandscience/2021/10/11/google-launches-new-wildfire-mapping-feature. Photo Courtesy of the NRDC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32. 疾病与医药:文化如何塑造我们对医学的理解?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外码师傅。外码师傅在北美读人类学的博士项目,她研究的的方向是医学人类学。 医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生活中小到作息起居大到生老病死的决定,无疑不体现着我们对身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理解。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对医学与生命的理解?我们被“科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何种程度上是科学?当治疗疾病的药物作为商品流通时,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又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于药物与治疗的理解? 从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开始,外码师傅在本期的节目中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医药生产及推广的过程,以及这样的过程如何利用并重塑了我们对疾病的文化理解。 本期嘉宾 外码师傅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1 什么是医学人类学? 03:05 人类学视角中的自然和文化:我们认为什么属于文化、什么不属于文化的观点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也是文化,是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 07:00 外码师傅对医学人类学感兴趣的契机 12:10 生病的人和家属面对疾病时的感受是什么?会有什么情绪? 《疾痛的故事》阿瑟·克勒曼 16:40 生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角色 “医学人类学关注系统、制度、关系中的人” 24:20 医学中的文化冲突 “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被文化影响” “文化也影响人们对医学的需要和看法” “疾病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27:40 比如:把巫术作为一种手段 31:10 当人们对于医学的理解不一样时,医学人类学视角中什么是“真实”? “医学人类学关注对于一群人来说什么是真实” 33:45 外码师傅的研究:热气 “热气和上火所关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王老吉的例子 “上火借用商业逻辑超越热气的本土语境” 41:00 外码师傅的研究:中医药生产的全球化 Local biologies本土知识如何全球化? “资本主义也是一种文化体系” “经济逻辑在和中医体系打交道” 51:30 阿胶生产的全球化 世界各地会有各自的对中医的理解,有不同的中药现象 57:00 医学人类学会帮助研究者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生活? “有意识地培育、感受、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01:01:35 医学人类学著作推荐 《医学人类学十二论》朱剑峰 《疾痛的故事》阿瑟·克勒曼 《照护》阿瑟·克勒曼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阿瑟·克勒曼 参考资料 Kleinman, A. (2020). The illness narratives: Suffering, healing,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Basic books. 《疾痛的故事》 Kleinman, A. (2020). 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Penguin.《照护》 Kleinman, A., Anderson, J. M., Finkler, K., Frankenberg, R. J., & Young, A. (1986). Social origins of distress and disease: Depression, neurasthenia, and pain in modern China. Current anthropology, 24(5), 499-509.《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 Fadiman, A. (2012).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A Hmong child, her American doctors, and the collision of two cultures. Macmillan. 朱剑峰. (2021).《医学人类学十二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播客 世界莫名其妙物语: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ec74981418a84a046d8a006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31. 公共舆论中的社交机器人:假账号是否有真舆论?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段泽宁。泽宁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大众传播学博士生,他的工作使用计算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新兴媒介算法的影响及争议事件中的公共舆论。 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冲浪时,和我们产生互动的用户可能不仅仅包括网线另一端的网友,还包括社交机器人。一方面,社交机器人虽然不像聊天机器人一样能够进行对话,他们作为社交平台用户也能提供有用的服务,比如更新天气信息、体育比分。另一方面,一部分社交机器人又常常以“水军”、“僵尸号”等名字被大家熟知。社交机器人改变了社交平台的运行逻辑吗?我们如何从真实用户中辨别社交机器人?当真人用户和社交机器人产生互动时,社交机器人如何参与和塑造公共舆论?我们如何得知社交平台所反映的公众舆论代表了谁?社交机器人的言论是否是真舆论的一部分? 从社交机器人账号和真实人类用户的区别开始,泽宁和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如何理解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真假公共舆论,以及普及新闻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本期嘉宾 段泽宁 @计传岛COMputation(微信公众号)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43 嘉宾介绍 01:05 新兴媒介算法是什么?社交机器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06:13 社交平台是由人和社交机器人共同组成的 08:05 社交机器人和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区分? “取决于研究者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公共舆论学者关心真正人类的观点是什么” 12:15 谁改变了舆论场? 16:35 微博僵尸文学与社交机器人 “给一只猴子一个打字机和足够多的时间也能够打出莎士比亚全集” 21:52 社交机器人是否影响了人的判断? “更像人类的社交机器人有更多的说服作用” Duan, Z., Li, J., Lukito, J., Yang, K. C., Chen, F., Shah, D. V., & Yang, S. (2022). Algorithmic Agents in the Hybrid Media System: Social Bots, Sel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tisan News about COVID-19.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7:30 社交机器人的正向作用 “在自然灾害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借助社交机器人在社交平台上传递重要的、服务社会的信息” “社交机器人和汽车、太空等其他技术没有区别”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使用技术” 30:40 社交平台的底层逻辑决定了社交机器人的出现 “从社交媒体诞生以来我们就有一种冲动去操纵代表流行度的数字” “社交机器人的负面作用在于在舆论场中打破了我们平等参与讨论的可能性” “武器化社交机器人来攻击对方观点的合理性” “注意力经济、流行即正义、公共舆论可以称为武器” 39:00 一些意见不被信任,一些声音不被倾听:社交机器人、数据女工、水军、营销号 “社交平台上我们真正接受的、认为真实的、愿意倾听的声音是什么?是如何发出的?” “我们不喜欢虚假,尤其是这个虚假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时” 43:20 理想的社交平台是什么? “即使没有社交机器人也不能避免社交媒体中充斥的情绪、不能避免非理性表达的观点” 47:10 在社交平台上什么是真和假?假账号是否有真舆论? “社会科学家在研究课题中定义了真和假” “真舆论代表了谁?” “真和假取决于研究的问题” 52:35 如何阅读新闻?新闻和我们的个人生活的关系 “有时间可以了解新闻是如何产生的,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知道新闻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社会中的固有偏见” 参考资料 段泽宁的研究: Duan, Z., Li, J., Lukito, J., Yang, K. C., Chen, F., Shah, D. V., & Yang, S. (2022). Algorithmic Agents in the Hybrid Media System: Social Bots, Sel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tisan News about COVID-19.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来自双重意识的提纲和段泽宁的文献整理: Social bot 社交机器人和 chatbot聊天机器人有什么不同? 目前的定义依然在辩论中,边界也模糊,bot applications是一个广泛的“光谱”。 Stella, M., Ferrara, E., & De Domenico, M. (2018). Bots increase exposure to negative and inflammatory content in online social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5(49), 12435-12440. Bail, C. A., Argyle, L. P., Brown, T. W., Bumpus, J. P., Chen, H., Hunzaker, M. F., ... & Volfovsky, A. (2018). Exposure to opposing views on social media can increase political polar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5(37), 9216-9221. Go, E., & Sundar, S. S. (2019). Humanizing chatbots: The effects of visual, identity and conversational cues on humanness perception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7, 304-316. Wischnewski, M., Ngo, T., Bernemann, R., Jansen, M., & Krämer, N. (2022). “I agree with you, bot!” How users (dis) engage with social bots on Twitter. New Media & Society, 14614448211072307. Rahwan, I., Cebrian, M., Obradovich, N., Bongard, J., Bonnefon, J. F., Breazeal, C., ... & Wellman, M. (2019). Machine behaviour. Nature, 568(7753), 477-486. Holtgraves, T. M., Ross, S. J., Weywadt, C. R., & Han, T. L. (2007). Perceiving artificial social agent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3(5), 2163-2174. Spence, P. R., Edwards, A., Edwards, C., & Jin, X. (2019). ‘The bot predicted rain, grab an umbrella’: few perceived differences in 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a weather Twitterbot versus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meteorologists.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8(1), 101-109. 如何从真实用户中辨别社交媒体机器人?社交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和似人(更逼真)以及和自己意识形态更一致的社交机器人账号互动。因此,一些机器人工作室将机器人账号设计得更为拟人化,大约是正确的思路(也许之后会有新的证据)。 Wischnewski, M., Ngo, T., Bernemann, R., Jansen, M., & Krämer, N. (2022). “I agree with you, bot!” How users (dis) engage with social bots on Twitter. New Media & Society, 14614448211072307. 社交机器人的用途包括发布无法通过正常广告渠道的审核的非法广告 比如推广电子烟,这个话题USC的Allem和Ferrara在16、17年就有一些研究在讨论: Allem, J. P., Ferrara, E., Uppu, S. P., Cruz, T. B., & Unger, J. B. (2017). E-cigarette surveillance with social media data: social bots, emerging topics, and trends. 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 3(4), e8641. Allem, J. P., & Ferrara, E. (2018). Could social bots pose a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8(8), 1005. 社交机器人的正向用途 CensusAmericans bot: https://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introducing-censusamericans-a-twitter-bot-for-america/ 天气预告机器人: https://twitter.com/IsMtRainierOut 人工智能可以以搜集资料、整理数据、核查事实、版面校对等方式参与新闻生产 另一个小案例是,现在不少新闻机构都依靠bots和自动写作技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一些自动news feed账号。人工智能技术也进入到了信息分发的渠道中。 Newman, N. (2022). 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2.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journalism-media-and-technology-trends-and-predictions-2022 人工智能GPT-3语言模型可以根据标题内容来生成新闻全文内容 Brown, T., Mann, B., Ryder, N., Subbiah, M., Kaplan, J. D., Dhariwal, P., ... & Amodei, D. (2020). 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33, 1877-1901. 社交平台由人和机器人共同组成 Ferrara, E., Varol, O., Davis, C., Menczer, F., & Flammini, A. (2016). The rise of social bo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9(7), 96-104.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Midjourney生成的AI图像: "社交媒体账号背后的机器人算法"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30. 国家的形成与建构
上次「市场参与权力分配:经济学如何解释男女不平等?」这期节目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积极的反馈。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这一solo系列的新一期节目。我们的主播兰亚青,将从上学期的一节课说起,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国家”这个概念。 “国家”是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然而“国家”到底是什么?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决策单位?一个行动者?科技,工具,环境会对国家的形成有什么用的影响?税收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税收方式各不相同? 如今国际社会的讨论中,国家的强大与否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当我们说一个国家力量强大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意思?而又是什么导致了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这些经典的关于国家建构的理论对我们现代国家能力的建构有什么样的启示,又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0 国家是什么? “马克思韦伯:对于暴力的垄断” 04:50 为什么农业社会更等级化? “农业社会里,工具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局部地区、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快速提高,进而导致不平等” “出现生产者和‘强盗’的分化,强盗不生产,主要活动是想方设法拿走生产者的成果” Mancur Olson: moving bandits 游走的强盗 and stationary bandits 常驻强盗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11:00 科技/工具、环境/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 land productivity 土地的生产效率 vs. land appropriability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 Mayshar et al.: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和社会的等级分化程度成正比”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4:40 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是否容易迁徙 16:20 为什么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 “我们关注国家作为行动者是如何变强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稳定的执政权” “相对于这两个目的而言重要的能力,叫做国家能力” “任何对于增长国家能力的有帮助的过程,叫做国家建构” 19:20 税收:说明国家渗透进人民生活的程度 21:00 税收、利润对于国家建构的重要性 Tilly: “war made the state, and the state made war” - “进行战争的过程帮助国家建构能力” “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帮助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向国民收税的机制,这种收税的机制体系在战争结束后不会瓦解消失,而是成为了帮助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阶梯。” 23:30 三种国家建构的路径 “1. 城市国家,统治者需要和资本家、商人、银行家谈判来获得战争资金” “2. 强制/武力集中的地区,地主、封建制度里的贵族向农民征收税” “3. 民族国家,统治者从资本家的手里获得战争资金”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26:50 为什么资本家愿意缴税,将钱借给国家 ? David Stasavage: “城市国家一般比领土面积更大的国家更容易借到钱”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10 英国和法国税收体系的区别 “法国是自上而下强制性的税收,只要国家统治者能够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资本家就愿意借钱给国家” “英国的官僚体系相对薄弱,统治者和国民谈判,促进了议会的形成”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36:10 什么收税方式是更加有效率? “农业为主的社会,自上而下的专制体系更有效,贸易和工业为主的社会,自下而上议会制更有效” “中央集权最利于国家建构,最重要的是权力集中在国家中央” 38:00 对于现代国家能力建构的启示? “国家/统治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自然资源、国际资金援助” “会削弱国家增强自己官僚体系税收能力的意愿” “殖民时代遗留的国家的官僚体系”:非洲的国家划分的例子 41:40 基于西欧历史的国家建构分析有局限性 参考资料 Boix, C. (2015). Political order and inequ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raman, K. K., & Pamuk, Ş. (2013). Different paths to the modern state in Europ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litical regim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7(3), 603-626.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savage, D. (2011). States of credi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 29. 跨年特辑:畅聊学术与生活
朋友们,又是一年新年好啊~ 最近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的关心,询问我们双重意识的近况。在这里给大家报个平安,我们还在!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断断续续的更新了19期节目,探索了很多新话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对节目以及节目外的生活也有了很多新的反思。到了年底,我们仨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聊聊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感谢朋友们过去一年的陪伴,新的一年请大家期待双重意识新的探索~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断更的原因;我们有更新的压力吗? 03:40 2021年的播客体验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08:00 对于学术和生活的关系的反思 13:30 知识体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15:10 博士学生的身份危机:方向感与学科边界 21:00 今年达到我们的目标了吗? 23:40 下一年的目标是在播客内容中加入更多自己的观点 29:20 2022年的播客计划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8. 非洲基建项目中的博弈:合同如何体现社会关系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麻博洋。博洋是杜克大学人类学的博士学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在非洲的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参与到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从铁路,港口到水利工程。从宏观角度看,这背后是利好的政策,是迅速发展的中非关系。而当我们把镜头聚焦,这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一纸纸复杂的工程合同,以及中资企业进入非洲后与当地居民产生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国在非洲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资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外派非洲的中资企业员工与当地人有什么样的互动?在基建工程的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样社会关系的博弈? 从在卢旺达做田野调查的经历开始,博洋和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人类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基础设施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形象,以及非洲研究对我们的意义。 本期嘉宾 麻博洋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0 嘉宾介绍 01:00 什么是基础设施? “Infra + structure, 潜在的系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新基建、美国的三万亿法案” 08:30 如何做基础设施的田野研究? “在卢旺达的工程项目上做田野调查” “解读基础设施和合同之间的关系” “合同的产生、实行、监管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博弈” 12:20 为什么合同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肯尼亚二手服装贸易的例子 “Infrastructure of infrastructure” 15:40 对中国式新殖民主义的反驳 “这样的观点忽略了非洲国家的agency” “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到了空心化资本主义的阶段,随着中国加入到WTO,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劳动模式、公司管理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会接受资本主义的影响、实行世界通行的做法。但中国本身并没有殖民主义的历史,也没有在非洲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影响力。” 25:50 多重现代性与agency主体性 “传统不代表贫穷,现代性也不代表就是好的” “当地人需要生活必须的材料,供水、桥梁、道路” “主体性是掌握在非洲当地政府、业主手上的” 31:40 基础设施的政治性 “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代表现代国家的图腾” 38:50 如何理解合同反映出的话语权的不平等? “项目部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工程很早完工,但是有些工程师和工人会想办法阻碍项目的完成” “如果项目完工,就会有失业的可能性,所以当地合作方会拖延工期” “合同所希望的利益最大化很难产生,因为对于个体来说的利益会很不一样” 47:20 政府的权力责任明晰反而阻碍项目监管 50:30 业主对合同的把控体现了业主的权力 “但很多时候业主会利用审批权要求施工方做合同以外的事情,在现场更改图纸” 53:00 中国建筑公司在非洲占据统治地位 “中国建筑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中国建筑公司” “但是利润率相比之前下跌很大” 58:20 卢旺达本地人和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的互动:种族问题? “卢旺达本地的高级技术、咨询人员更被管理层重视,但可能也会与业主、分包商有利益纠葛,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 10:05:00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和形象 “发生在非洲的事情有中国的投影,发生在中国的问题也能在非洲看到根源” “从非洲理解中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资料 结绳志 Corona读书会第23期 | 医疗基建 Medical Infrastructure https://mp.weixin.qq.com/s/aiIEMM7zFYs_nEUiA4N9SQ Larkin, Bria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infrastructur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42 (2013): 327-343. Anand, Nikhil, Akhil Gupta, and Hannah Appel, eds. The promise of infrastructur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8.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7. 从环球影城到横店群演:影视超现实外的复杂现实和价值创造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徐开阳。开阳是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博士学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电影和媒介文化。 随着近期北京环球影城的正式开园,大众对于主题乐园、影视城这一类娱乐场所的分享与讨论热度不减。作为游客,我们沉浸式游览影视城时获得的快感从何而来?环球影城又和以横店影视城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影视城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除了游客,影城中的工作人员、影城周边的服务人员以及在横店“追梦”的群众演员群体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影城所营造的“超现实”影响?自媒体、短视频又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结合在横店做群演和采访调查的亲身经历,开阳和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剖析影城给游客带来的“超现实”体验,以及横店群演们在“超现实”的生活体验之外的复杂生存现实。 本期嘉宾 徐开阳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20 嘉宾自我介绍 01:00 环球影城开业:大家在影城中体验到的快感从何而来? “旅游过程中experience(体验)和object(对象)都很重要” “影城的体验是围绕电影IP展开的” 03:42 什么是仿像? “仿像是对本身就不存在本源的事物的摹制” “影城创造出来超现实的体验” “对于虚构的东西的模拟” “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还有情感和成为电影一部分的心理满足” 09:45 在影城里体验可以到对人生的掌控 “也可以感受到异化的自己” “达成对自我的他性的欲望感” 12:06 环球影城:以美国为主的文化输出 14:27 环球影城vs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有更多服务游客的项目,比如拍摄微电影” “横店影视城更多是拼接在一起的不同时空,而没有统筹全局的主题,可能是因为中国还没有风靡全球的大IP” 23:50 超现实之外的社会现实:以横店影视城的观察为例 “商家与前来就餐的明星合影,当商家利用这些照片来证明其餐厅的品质时,这些照片就成为带有象征意义的仿像,因为它并不是对餐厅品质的直接证明” 27:27 复杂的横漂梦:在横店的群众演员为什么做群演? 31:46 我是路人甲:群演如何找到工作? “充满不确定性” 31:49 工作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横漂的生活? “无法自己掌控工作时间” “但工作也有很大的灵活性” “所处空间没有保障” 40:30 群演通过拍摄短视频获得额外收入 “在短视频中,群演群演成为绝对主角,获得赋权” 43:25 precarious labor:漂泊无依 “可以通过不断更新,将断裂的生活片段连城对生活的持续记录” 45:00 开阳如何对影像研究产生兴趣? 50:20 老年人直播的现象 参考资料 徐开阳. 试论横店影视城影视旅游消费中的图像迷恋现象. 电影文学. 2020 (05) 尔冬升 (导演). 我是路人甲 (2015) Kim, S., & Reijnders, S. (2018). Asia on My Mind: Understanding Film Tourism in Asia.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1-18). Springer, Singapore. Xu, M., & Reijnders, S. (2018). Inside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On the Motives and Experiences of Extras at Hengdian World Studios.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171-184). Springer, Singapore. Beeton, S., & Seaton, P. (2018). Creating places and transferring culture: American theme parks in Japan.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251-267). Springer, Singapore.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 Christian Chen on 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6. 性资本与职场应酬:“所有事都关乎性,而性关乎权力。”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唐凌@Lyn-Dawn。唐凌是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博士后,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中国研究学院,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研究、性别研究、感官民族志、公共社会学、中国研究。 在有关51凡“选妃”、阿里巴巴员工性侵、钱枫强奸等社会事件的舆论中,“性资本”和“性交易”成为了关键词。“性资本”指的是什么?如果女性能够通过“性”获得社会资源,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吗?以应酬、酒局为背景的职场社交中,为什么“性”能够成为进行交易的媒介?为什么说性侵不仅仅关乎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文化。当公、私界限不清晰时,应酬与酒局中的私人交往将会影响商业合作的结果,也会给女性从业者带来困扰。如何理解“关系”中女性的处境?女性在职场中又如何处理“关系”?即使男性也会反感酒桌文化,为什么说酒桌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本期嘉宾 唐凌 https://lingtang.mystrikingly.com/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嘉宾介绍 00:52 关系研究中的关系是什么? “关系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我们需要强关系去推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专业的professional和私人的private划分有对比” 06:55 从性别和性的视角看“关系” Liu, J. (2017). 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Gende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父权制结构如何深刻影响关系文化” 11:10 为什么说酒局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 Osburg, J. (2020). Anxious wealth.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想要找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的女性进入婚外情关系” “我们说酒局文化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是因为,这不是男性和女性互相表达喜欢,男性为了在同类中竞争、展现自己的男性气质和社会地位而进行的行动” 15:55 阿里巴巴性侵事件分析 “女性是被己方领导当作礼物在酒局上送给合作方领导面前的” Zheng, T. (2009). Red lights: The lives of sex workers in postsocialist China. U of Minnesota Press. “在女性就业率高、马克思主义女权氛围下的中国成长出来的女性会假设在职场中她们和同事是平等的,但男领导不把女性员工在专业上平等的人” 20:25 性侵不仅仅关于性 “性侵者侵犯女性有时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性侵者其他的权力关系” “一部分人消费和巩固另一部分人的身体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21:30 女性在职场中如何面对“关系”? “erotic capital性资本” “公司中的女性分四类方式应对关系:Pseudo-Brothers、Rational Legal Professionals、the Unreachable Desired、Unspoken Rule Followers” “关系打破了利益和情感的二元论” 29:25 如何理解“关系”中女性的处境? “在父权结构下我们和性工作者的距离没有那么远” “性骚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处于不同的权力位置” Catharine A. MacKinnon “一个女性开黄色玩笑和一个男性开黄色玩笑是不一样的” “我们对性关系的共识是建立在父权文化下的” “我们对性的理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作为主导方,女性作为被动方,女性是没有主体性的” 36:10 对女权主义的发展的看法 “不完美的受害者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38:50 公司文化有没有改变的希望? “公司文化的改变可能来源于互联网上的popular feminism流行女权” Banet-Weiser, S. (2018). 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Duke University Press. 谭维维 《小娟(化名)》 “如果我们整个大众文化意识发生了改变,在新的受害者站出来的时候,大家才更有可能站在他们身边,才有契机进行更加系统性的分析和反思” 46:50 酒桌文化、性侵与权力关系 “开始反思如何在有权力关系的情况下尊重差异,尊重不同” 52:30 结尾 参考资料 Banet-Weiser, S. (2018). 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Duke University Press. Liu, J. (2017). 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Gende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MacKinnon, C. A. (1979). 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 A case of sex discrimination (Vol. 19). Yale University Press. Osburg, J. (2020). Anxious wealth.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ang, L. (2020). Gendered and sexualized guanxi: the use of erotic capital in the workplace in urban China.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6(2), 190-208. Zheng, T. (2009). Red lights: The lives of sex workers in postsocialist China. U of Minnesota Press.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5. 建筑的生命力:当建筑超越功能与规则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徐忆和王一鸥。徐忆毕业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与建造硕士项目,在她的毕业项目中通过设计游乐场进行社区营造。王一鸥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项目的硕士候选人,在她的最新项目“the Moving Maze”移动迷宫中探索建筑的游戏机制。 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某种建筑当中,从住宅到地铁站,从剧院到体育场。我们如何理解建筑所创造的空间?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如何定位自己?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又如何反映了我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设想?如果一个建筑设计不能够被实现,那它的意义在哪里? 徐忆和一鸥的项目分别展示了建筑在满足实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更多人在什么空间中从事什么活动的选择。为什么说游乐场和迷宫是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它们如何建立自组织?物理上静态的建筑如何与人产生互动,又如何产生与人玩乐的游戏机制? 作为没有意识的物体,建筑为什么可以“有生命”,即具有能动性、自主性? 本期嘉宾 徐忆 王一鸥 (https://yiouwang.org/)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25 嘉宾介绍:王一鸥 00:40 嘉宾介绍:徐忆 01:20 对建筑的兴趣从哪里开始? 07:10 空间的逻辑:物理vs虚拟 “现当代建筑的找形form-finding更侧重于寻找因人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空间逻辑” “劳动力与隐性劳动力的管理在建筑中的体现:cubicle和以厨房为中心的公寓平面” “社交媒体的广场就是一个虚拟的空间” “建筑学中的类型学typology,比如边沁的‘圆形监狱’原型” 11:20 建筑师如何定位自己? 例子:肺结核疗养院的设计,从医疗建筑到住房建筑 “建筑一直与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设想和发展有关” 15:40 没有被实现的设计方案有什么意义? “先锋性的社会生活创想” “建筑的情感与人格,空间与时间” 例子:Cedric Price的Fun Palace,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例子:John Hejduk的理论建筑、建筑绘图 18:30 建筑学是否肩负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 "一个问题的解释方式直接影响了其解决方式” 例子:Lacaton & Vassal 改变了建筑师以建筑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惯常思维方式 “建筑学意义之一:帮助重新认知已经认识的事物” “建筑学意义之二:提供批判性新视角去看待已经有的解决方式” 22:10 徐忆的毕业设计:Play-cycle “以循环回收和玩乐建造来回应社区中辍学青少年的活动、教育问题。” “以不同角度的愿景Vision来影响设计决策” “设计软件界面也是设计用户体验,是设计参与方式“ “设计建筑也是设计社区的关系,设计孩子和社区的物品的交互方式” 31:55 一鸥的项目:Maze迷宫建筑 “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可以有两种意思:具有实用功能,或者满足设计目的” “functionalism反应了工业革命后理性、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 “很多建筑是非功能的,满足了人们对游玩和游戏的痴迷,而它们通常是被建筑史忽略的” “研究建筑中什么时候可以出现游戏机制” “迷宫的风险-奖励结构存在着空间、心理层面的游戏机制” 例子:Duchamp Door杜尚门,First Office的Duchamp Shotgun House 37:40 建筑如何具有agency主观能动性? “agency和意识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物品没有生命,但是可以影响和它交互的人的自由度和心理状态,它是有agency的” “游戏机制探讨了建筑和人双方的agency” “All play is being played" ,“游戏中的人被游戏机制的Agency所控制” “取消固定的规则,无为的建筑,让渡、打开建筑使用者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的自主性” 例子:垃圾游乐场 Junk playground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空间在社区营造、社会营造层面的自主性 https://www.spatialagency.net/ 42:30 如何理解建筑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系统? “建筑是有自组织的” “以最简单的起始元素和起始机制,通过用户的自我发展,创造更动态、开放、复杂的建筑或游戏环境” “建筑的泛游戏化:建筑如何从功能限定到规则限定” “重新思考建筑的program,也就是人在什么空间从事什么活动” “playability玩乐性指对mix-use多用和misuse误用的包容度” Interactivity例子:TeamLab的互动艺术,“人和建造系统的交互,建造系统占主导” playability例子:杜尚门,“规则的修改和功能的修改” “动态迷宫中的四种空间agency:通道,拐角,岔路,死路” 例子:围棋、康威生命游戏Conway's Game of Life “生命游戏机制和最基本建筑元素/空间形式的结合” 56:00 两位嘉宾的设计的出发点 “反实用功能,警惕设计中的道德主义态度" 56:40 徐忆的设计反思 “项目的社会定位和自主性玩乐性的设想之间的矛盾” “我们期待通过建筑去鼓励interpretive和imaginative的自主性、玩乐性,从而实现建筑和建筑师自组织的emergence” 58:55 一鸥和徐忆欣赏的的建筑设计/思想推荐 嘉宾收集的建筑项目案例Are.na inventory: https://www.are.na/yiou-wang/inventory-of-architecture-games https://www.are.na/yi-xu/das-glasperlenspiel “误用”的游戏:Echochrome,Superliminal,Gorogoa,Baba Is You 引入虫洞的游戏:Portal传送门,空间解密游戏 参考资料 徐忆的毕业设计:https://repository.tudelft.nl/islandora/object/uuid:db96d13d-50be-41c8-80b8-555f36870ba6?collection=education 一鸥的设计:https://y-w.itch.io/moving-maze 和游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49VvArckE&list=PLqhXYFYmZ-Vfdk-tVfcO9xp7ssZCkpWxe&index=15 公众号“云谣 architales”: 一个非典型建筑设计师分享和建筑、游戏、科技、艺术相关的图像、文字、与项目的虚拟空间。 生命游戏:另一种计算机 | Life game:Another type of computer | ChaosMuse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NREcMVPHY Awan, N., Schneider, T., & Till, J. (2013). Spatial agency: Other ways of doing architecture. Routledge.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Cedric Price, Fun Palace, London, 1960-64. Interior perspective. Image courtesy Cedric Price fonds, Collection Centre Canadien d'Architecture / 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 Montreal https://www.cca.qc.ca/en/search/details/collection/object/378817 来自 Aureli, P. V. (2011). Labor and Architecture: Revisiting Cedric Price's Potteries Thinkbelt. Log, (23), 97-118. https://www.jstor.org/stable/41765697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4. 市场参与权力分配:经济学如何解释男女不平等?
本期节目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的主播兰亚青,也是本期节目的嘉宾,将介绍自己的研究和兴趣,从性别的政治经济角度解读经典学术研究,解读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等问题。兰亚青是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 近日离婚纠纷案件中,全职家庭主妇离婚获5万家务劳动补偿相关新闻或许展示了以法律形式承认家务劳动价值的可能。而"家庭劳动补偿"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某种对于家庭内部与社会中权力与劳动分配的理解之上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权力是什么?性别差异如何造成权力不平等?为什么在市场中,同样作为劳动者的女性的平均收入比男性低?雇佣歧视如何加剧机会、收入、权力的不平等?经济学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在市场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 政治经济学认为,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中所面临的性骚扰、性侵犯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男性与女性间的权力不平等造成的。固定的劳动分工、行业歧视、承担家庭劳动等则是导致的权力不平等的原因。政策和立法如何改善现状?如果女性拥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她们会如何选择?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5 内容介绍 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 02:40 经济学对权力的解读:议价能力 07:35 由性别差异造就的议价能力的不同 09:05 性别的比较优势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男性承担可以在市场产生交换价值的工作,女性承担没有被市场承认具有交换价值的家务劳动和育儿工作。” 15:40 女性参与劳动市场面临的困难:为什么工资低于男性? “歧视并不在于女性的工资更低,而在于部分雇主不会给女性提供部分工作。” “关键在于,雇主是否有完美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一个求职女性个体的工作能力、生产效率。” 21:10 求职中的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统计歧视/刻板印象 “根据对一个社会群体的平均表现,判定,在这个群体之下的每一个个体的表现和能力。” “雇佣歧视不仅不容易通过个体的努力被打破,反而,容易消灭个体的努力。” 25:20 职场性骚扰是男女权力不平等的结果 26:60 收入问题:育儿造成女性收入的牺牲 “在科技和知识领域工作的女性有更加平等的收入。因为在这种领域,工作产出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是更加灵活的,付出时间和回报也是成直线比例的。“由工作管理性质造成的,而不是由男性女性的能力不同而造成的男女收入不平等。” 32:10 女性参与政治决策 “女性比男性更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 “女性还会希望政府创造更大的公营部门,创造更多需要普遍性技能的工作” 38:10 结尾 参考资料 Becker, G. S. (1985). Human capital, effort, and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3(1, Part 2), S33-S58. Goldin, C. (2014). A grand gender convergence: Its last chapt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4), 1091-1119. Iversen, T., & Rosenbluth, F. (2010). Women, Work, and Polit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Ott, N. (1995). Fertility and Division of Work in the Family. Out of the Margin.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80-99. Rosén, Å. (1997). An equilibrium search-matching model of discriminat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1(8), 1589-1613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2. 虚拟游戏的现实价值:游戏如何改变玩家?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天鹰。天鹰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的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网络安全、数字隐私。 从单机游戏到大型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不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在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操作体验之外,电子游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游戏又如何经过研究者的巧妙设计可以成为增强玩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新的交互方式也为游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这些技术又为游戏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的契机? 从对游戏设计和玩家社区的观察开始,天鹰在本期节目中和我们聊到了他作为游戏研究者、设计者和玩家的三重身份对游戏的观察与反思。 本期嘉宾 陈天鹰 http://www.tianyingchen.com/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2 嘉宾介绍 02:22 研究者为什么对游戏感兴趣? “游戏作为一个微观世界,研究者通过在这个微观世界中的观察研究社会中人与人的交互” 06:25 游戏研究的例子 “游戏是和现实社会平行的小社会” 13:20 一个研究方向:有目的性的游戏 比如:通过游戏把纸质书电子化 20:25 改变性游戏(transformational games)和商业性游戏的比较 比如:刺客信条 “商业性游戏也可以有改变性的元素,对玩家的身心方面造成可以带出游戏之外的改变” 26:08 天鹰的游戏研究 “通过游戏增加玩家的网络安全意识” “设计游戏和研究游戏不一样,设计游戏很多时候考虑这个游戏好不好玩,研究游戏考虑的是通过游戏这个手段,我们可以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当人们玩了这个游戏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在认知方面获得怎样更好的理解“ ”比如在游戏中应用经过验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导师:Dr. Laura Dabbish 31:55 研究者设计改变性游戏时考虑哪些方面? “intermixing,把严肃和不严肃话题混合在一起,不让整个游戏都关于某个特定主题” “obfuscating隐藏性,让玩家玩游戏时不感受到自己在上一节课" “关注玩家的agency:有能力做出决定、影响游戏的发展” “重要的是主观感受,要让玩家感觉到他们有更多的能力改变游戏及游戏中的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增加对话选项、增加设定人物服装、肤色等等来影响玩家的agency“ 39:30 embodied agent:具像化的人工智能 “机器人是物理上的embodied agent” “游戏中的人物形象是技术上的embodied agent” “拟人的embodied agent更加容易让你和它产生共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而不仅是一个机器人” “虚拟偶像也是embodied agent” 44:40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增强游戏的带入性 “数字技术可以增加改变性游戏的改变效果” 48:21 数字人作为embodied agent进入现实场景 “数字航天员、虚拟歌姬就是把数字人带入现实场景” “未来的研究将需要考虑数字伦理问题” 52:37 作为研究者玩游戏不一样的体验和视角 “游戏和看电影、看书一样都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要把游戏当作洪水猛兽,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游戏” 58:14 来自天鹰的游戏推荐 【如果对这期的话题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个人网站中的联系方式联系天鹰:www.tianyingchen.com/】 参考资料 光明网. (2021年6月22日).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带我们走进空间站." 来自https://new.qq.com/omn/20210622/20210622A014BF00.html 偷心牛仔棒棒糖, 游戏研究社. (2021年6月26日). “比真人更像人的Metahuman,又是怎样一种新“魔法”?” 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FWA49TAj-e9YR4s_C3ULzA Chen, T., Stewart, M., Bai, Z., Chen, E., Dabbish, L., & Hammer, J. (2020, July). Hacked Tim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Self-Efficacy Based Cybersecurity Ga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20 ACM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Conference (pp. 1737-1749). Kaufman, G., & Flanagan, M. (2015). A psychologically “embedded” approach to designing games for prosocial causes. Cyber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Cyberspace, 9(3). Von Ahn, L., & Dabbish, L. (2004, April). Labeling images with a computer ga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319-326). Von Ahn, L., & Dabbish, L. (2008). Designing games with a purpos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1(8), 58-67. Hammer, J., & Turkington, M. (2021). Designing Role-Playing Games that Address the Holoca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s for Learning, 12(1), 42-53. Culyba, S. (2018). The Transformational Framework: A process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onal game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1. 磕拉快乐的背后:CP、耽美、“泥塑”中的性别想象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葛亮@自闭阿凉 和 王宁馨@盛夏几口莲。葛亮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与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研究耽美文化中的性/别,身体和欲望。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和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也是双重意识的第一位返场嘉宾,她在第十九期节目中和我们聊到了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观众在观看影视剧和娱乐节目时“磕CP”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与磕CP相关的耽改剧、泥塑等话题也越来越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CP”即coupling,指把两个角色或真人进行配对。从选秀节目到耽改剧中的CP,当女性观众在磕CP时磕的是什么?为什么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是对女性有吸引力的?如果说阅读和创作耽美小说为女性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自由在何处? “泥塑”,即逆苏,逆向玛丽苏的意思,代表粉丝欣赏与偶像身上与生理性别不相符的性别特征。在近期引起广泛讨论的耽改剧《山河令》中,主角周子舒和饰演这个角色的男性演员被大家称为“老婆”,就是一种泥塑现象。这种泥塑是不是一个特殊的女性表达情感和欲望的方式,它又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性别想象?如果说泥塑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认同,它是否具有真正的先锋性?通过泥塑,我们是否向流动的性别观念迈进了一步? 本期嘉宾 葛亮 @自闭阿凉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嘉宾介绍 02:00 为什么从事亚文化研究? “关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其他文化形式的互动中产生的权力关系” “我们对亚文化的定义本身就是被主流文化规训的” “粉丝的位置可能是一个边缘的位置,但是文化不是小众文化” 07:00 近期娱乐生活:选秀CP的磕法? 拉郎CP粉 vs 唯粉磕CP 11:20 为什么观众想要磕CP? “偶像在和其他成员产生互动的过程、情感交流中能够丰满自身形象、展现性格中吸引人的特质” “粉丝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偶像的吸引力” 17:50 当我们在磕耽改剧CP的时候我们在磕什么? “为什么女性会喜欢男男爱情故事?” “女性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耽美世界里得到表达” “耽美小说的亚类型满足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 22:50 粉丝和资本的互动 “粉丝不接受耽改剧把BL线转BG” 25:40 为什么近些年耽改剧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体量激增,用户的讨论成为了资本需要关注的舆论方向” “政策管控滞后于市场发展” “从宫斗剧到耽美剧,资本重新发现了一个审美亚类型来刺激观众的消费” 32:10 观众观看耽改剧时带入某一方角色吗? “一些批评指出耽美小说以女性的消失为代价去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但是女性抽离于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也获得了更加多元和自由的位置,可以自由地凝视和带入故事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意愿重塑和扭转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创造、阅读耽美是自由的空间” 41:20 耽美文化 vs 现实中同性恋群体 “男同志群体会认为耽美文化挪用同志群体的形象” “耽美本身就是浪漫化想象” 47:20 泥塑所代表的性别想象:既先锋也保守 “泥塑,就是逆向玛丽苏,是粉丝欣赏与人物社会性别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性格特质” “温柔、强大的女性特质引起女性观众共鸣” “泥塑粉也在幻想两性关系” “是对男强女弱的两性关系的复制” “泥塑的先锋性在于女性欲望的表达方式” “但是表达本身是男性生殖器中心的话语” 01:02:20 流动的性别观念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性格特质” “耽美作品的强强作品中攻和受都可以拥有强大和脆弱的一面” “权力的颠覆和平衡是吸引人的” 01:07:50 总结 与嘉宾聊天的小广告:全平台账号@自闭阿凉 ,微博@盛夏几口莲 参考资料 澎湃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2020年4月1日.) “女粉丝喊男明星老婆,“是以我的性别赞美你””,https://mp.weixin.qq.com/s/PvLpjTmuxVsm57awXRRZ2w Ng, E., & Li, X. (2020). A queer “socialist brotherhood”: the Guardian web series, boys’ love fandom, and the Chinese state. Feminist Media Studies, 20(4), 479-495. Chang, J., & Tian, H. (2020). Girl power in boy love: Yaoi, online female counterculture, and digital feminism in China. Feminist Media Studies, 1-17. Tian, X. (2020). Homosexualizing “Boys Love” in China: Reflexivity, Genre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7(1), 104-126. Hu, T., & Wang, C. Y. (2020). Who is the Counterpublic? Bromance-as-Masquerade in Chinese Online Drama—SCI Mystery. Television & New Media, 1527476420937262.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各大播客平台及社交平台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20. 双重意识×日知录:科学家也是人呀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柯紫。柯紫是播客节目「日知录」的主播,也是交叉学科资源经济学的学术工作者。作为参与学术传播的两档播客节目,我们一起讨论了科学传播、科学研究、做播客节目的心得体会。 本期嘉宾 柯紫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50 「日知录」/「双重意识」介绍 共同的交叉学科经历 06:45 复杂的说话方式不利于科普 08:45 听众对科普节目的预期vs我们呈现的“科普” “我们可能更加关注知识的生产” 13:00 科普的一部分责任也在接受者身上吗? “希望听众更多地讨论节目中的观点” 19:10 科学家也是人 20:40 值得做科普的科学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知识是有知识结构、预测能力的” 25:00 文vs理科所理解的“科学”的不同 29:00 不强调实验的社会科学如何理解“科学”? ”比如经济学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在一些列限定因素下,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经常受到质疑” “解释力来源于分析框架中的结果和现象的吻合程度” “理解某个学科的方法论需要先理解分析框架和假设” “解释力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也意味着预测的潜力” 38:30 为什么能够相信某种方法论? “其实永远不能真正相信” “大量的假设可以使我们更方便地得出结论” “跨学科交流的时候我们更多地需要解释这些假设” 43:00 科普主播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需要补充更多访谈技巧” “也需要补充很多科学知识“ ”但是嘉宾说的时候需要装作不懂,然后请嘉宾展开讲解” “其实说错话是正常的,因为科学工作就是在错误中寻找正确” “真实地展现自己” 49:55 如何平衡观众期待和节目目标? “做一个小众节目也挺好” 55:20 主播社交现场 57:50 “日知录更关注嘉宾,双重意识更关注话题” 58:50 做播客的经验分享 01:02:00 日知录的结尾:歌曲推荐 五条人《城市找猪》 推荐「啤酒事务局」电台的节目“我在村里酿啤酒” 参考资料 托马斯, 库恩, 金吾伦, & 胡新和. (2003). 科学革命的结构. 社会观察, (B07), 47-47.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19. 粉丝的反叛与顺从 —— 饭圈冲突的权力真相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生,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她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饭圈文化在近年来总是容易成为娱乐新闻的焦点,我们三个也在关注日常文娱节目时对此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在“路人”眼里似乎缺少理智的追星现象到底应该如何被理解?粉丝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能够自洽的逻辑是什么?粉丝行为与偶像事业是如何紧密挂钩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粉丝对于”偶像“的二次创作/解读?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又是怎样被建立、摇动以及稳固的? 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粉丝社群的出现和建立,作为一种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是否能够对主流文化产生冲击、构成威胁?粉丝圈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什么? 在这一期里,我们与宁馨从粉丝的个体行为聊到粉丝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能够产生的影响。 本期嘉宾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宁馨的学术经历 "一旦开始学术研究就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看自己之前作为粉丝的经历,是一种介于粉丝和学者之间的学者粉丝(aca-fan),力图在之间寻找平衡。" 02:40 近期追星与追剧经历分享 05:12 媒体粉丝与名人粉丝 “媒体粉丝(media fan)与名人粉丝(celebrity fan)很难划分清楚。偶像也可以理解成一种精心营造的文化产品。” 06:55 从饭圈冲突扩大到社会公共事件 “粉丝社群内部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同质化群体。” “从人类学的视角,粉丝社群内部是一个层层分化的异质化的群体。粉丝群内部也会有难以弥合的冲突。” “唯粉和cp粉的冲突源于对偶像和自我性别化身份认同的差异。” “原本处于粉丝内部的冲突破圈,扩大到了社会公共事件层面,侵犯了其他文化圈层粉丝的利益。” 15:05 粉丝群体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大粉的自我赋权 “粉丝亚文化内部的权力结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 “大粉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经济资本,也就是氪金建立更高的粉丝身份。花钱并不是最终目的,晒单才是重要的环节,在经济投入的展演 (performance)中完成自我偶像化的过程。” “也可以通过积累文化资本自我赋权。通常这种方式通过挪用主流社会中的价值评判标准以证明自己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比如晒学历、分数,输出观点、专业技能。” “也可以通过积累粉丝社会资本。这一类大粉通常是娱乐行业工作者,可以提供独家的小道消息。” “大粉的地位是流动的,时刻受到粉丝的质疑。金字塔并不是稳定的结构。一旦大粉的行为违背了粉丝们的期待,大粉的位置就会岌岌可危。” 24:16 为什么要成为大粉?—— 粉丝社群内部赋权的目的是什么? “大粉(粉丝中的意见领袖)是共同创造偶像形象的一个群体。” “粉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的观众。粉丝不止参与了消费过程,也参与了文化意义的生产,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产消者(prosumer)。” 29:43 粉丝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 “粉丝文化对主流文化可以是一种抵抗关系,比如粉丝的喜好会影响资本的方向。” “但从另一角度,粉丝文化也表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协商,一定程度上复制和重申了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 “从我的研究来看可能更悲观一些,粉丝文化始终处在主流文化次一级的地位。粉丝集体行动的准则是为了获得在主流文化中的合理性,是一种危险的「附庸」。” 37:20 饭圈冲突中体现粉丝文化对主流价值体系和异性恋霸权的根源上的体认 “比如,对CP的提纯、圈地自萌及用小号追星。” “粉丝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来源于主流的价值体系。” 42:56 追耽改剧嗑cp是「刀尖舔血」么? “粉丝始终处在亚文化的反叛和主流价值体认的拉扯中。” 44:00 粉丝经济中的情感资本主义 “粉丝在追星过程中所建立的幻想给了女性跳出父权主导的性别模式的可能性,可以跳出原本的社会身份去创造理想化的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甚至社会关系。” “从粉丝个体角度去考察,粉丝实践给予粉丝的远远超越消费本身,是逃离现实的一种出口。” 51:10 正确的追星方式存在么 “我比较警惕用「正确与否」来评价追星的行为。” “很多社会问题被冠上了‘粉丝’的标签,似乎就获得了被批判的天然合理性,这是在转移矛盾。” “从田野调查与粉丝的朝夕相处中更能关注到追星对于粉丝个体的意义。追星可能从外部视角看来是无意义幼稚并且疯狂的,但从粉丝个体生命的角度却是逻辑自洽且有意义的实践。追星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情绪的自我疏解。” 参考资料 Bacon-Smith, C. Enterprising women: Television fandom and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myth.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2. Bourdieu, P.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London: Routledge. 1984.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Richardson, J.,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86. pp. 241–58 De Certeau, M.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trans. Steven Rendall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117. Fiske, J.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fandom’, in Lewis, L.A. (ed.) The Adoring Audi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2. Hills, M. Fan cultures. Psychology Press. 2002. Jenkins, H.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s,London: Routledge. 1992. 中译本为《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作者: (美)亨利·詹金斯 译者:郑熙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Jenkins, H.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YU press. 2006. 戴锦华:《后革命的幽灵种种》,海螺社区,https://mp.weixin.qq.com/s/-z1xArgoA6kSbeUX7ny3Ug 杨玲:《撕逼:网络圈层冲突中的语言操演、认同建构与性别鸿沟》,文化研究集刊,https://mp.weixin.qq.com/s/xPpq3oz7nMLxzFcUoDS9dA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84391445/theQoos-Brand-Illustration/modules/488781603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 18. 历史想象中的现代性:屠龙少年如何不变成恶龙?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昶羽。昶羽是纽约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后殖民理论、华语影视与文本、身份认同。 从流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到时事新闻报道中的中国立场和态度,这些叙述中都或多或少暗含着一种对中国形象的描绘或者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想象?这种形象又怎样与中国历史、历史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相关? 虽然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历史事实构成,但因为我们终究不是历史中的人,只能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对历史的分析和对世界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也常常依赖于某种历史想象。我们作为“东方”试图去理解的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性就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想象。为什么说这种历史想象是以线性史观作为支撑的?在线性史观下,后发现代性国家与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超越先发现代性国家?如果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我们又如何突破这种特殊的历史想象? 从对中国形象的叙述讲起,昶羽和我们在这期节目中聊到了他者、线性史观、现代性、替代性现代性、如何突破线性史观等话题。 本期嘉宾 陈昶羽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嘉宾自我介绍 01:27 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画像 “两个辛丑年对比” “国学、汉服作为消费品”“中国特色版本,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07:30 西方作为中国历史建构的“他者” “后发现代性国家把先发现代性国家作为他者” “论证自身的合法性是和先发现代性国家做比较,去超越” “冲击-反应模式作为文化想象“ 13:30 历史事实vs历史想象 “历史事实的虚构性” ”用以想象中国的现代化“ 柯文(Paul A. Cohen) 《在中国发现历史》 王德威 《被压抑的现代性》 “二分法会把西方和东方分开,比如科技看西方,文化看东方” 18:00 民族主义的不在场对象(西方)对自我建构的影响 “后发者对于先发者的表面反对之下,在深层次继承了先发者的思维框架” “对线性时间、现代性的想象” 21:55 日本的历史经验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竹内好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作为方法的中国》 “在同一条线上比先后,西方永远是一个参照” “我们能不能既不落后也不先进” “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独特性是什么” 28:40 科技与经济发展合理化线性时间 “现代化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幸福度越高,思想更加自由,所以经济发展好的国家更加先进“ 31:20 我们为什么要突破这种现代性想象? “因为它成为了殖民的理由” ”如果后发现代性国家接受这种想象,是削足适履“ 36:00 普遍vs特殊 “当前的现代性想象是把特殊经验普遍化了” 38:00 alternative modernity替代性现代性 日本“现代的超克”overcoming:“以西方的方式超越西方” “其实是走向了帝国主义” 43:45 后发现代性国家如何理解自己的位置? 同质与纯粹vs异质与杂糅:奇迈可(Michael Keevak)《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东方显得越来越落后,科学种族论出现““黄种人是被建构的概念” 51:26 本质vs过程: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把民族国家的形成比作抢椅子的游戏” “民族国家形成的那一刻就是坐下来的那一刻” “民族边界的划分有高度的历史偶然性” “但这种划分常常会被本质化” Helen Siu “study China as a process” 56:50 为什么关注过程可以突破线性史观? ”一个个体不是自我构成的,而是和与其他部分一起组成的“ “打破的是普遍和特殊的唯二选项”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全球史的注脚”“都是全球史过程中的小过程” “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01:05:00 总结 “不要把现代性的替代方案当作西方的替代方案” “这不是有建设性的历史想象” “Us with modernity” 参考资料 Cohen, P. A. (2010).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王德威. (2006). 被压抑的现代性. 社会科学论坛, 2. 津田左右吉. 什么是东洋文化. 支那思想と日本 (1937年) (岩波新書). 竹内好. (1948). 中国的近代与日本的近代. 沟口雄三. 孙军悦(译). (2011) 作为方法的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eevak, M. (2011). 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elen Siu, https://campuspress.yale.edu/helensiu/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