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要把迪士尼一部分持仓换成任天堂?
大家好,我是Neo。 今年制定了一个计划是这样的:我决定要把一部分迪士尼的仓位换成任天堂。(我在这之前已经持有了一些任天堂股票了)这并不是我不看好迪士尼,相反,迪士尼确立了底部了,业务上来说迪士尼已经反转了。迪士尼明年可能会业绩更好,股价也可能会更高。 我之所以决定要换仓一部分给任天堂是因为:任天堂具备了所有成为下一个迪士尼的潜质,并且是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进发中。和迪士尼完全反过来。所以,我购买任天堂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押注整个赛道的逻辑。 拥有乐园,且在“迪士尼”这个级别的公司,目前只有迪士尼和任天堂。Netflix暂时还算不上,但我还是特别喜欢Netflix,只不过在这里就暂不做讨论。 就像之前说的,任天堂已经具备了成为下一个迪士尼的“雏形”,而且它同样也是百年老企业,拥有相当多跨越代际的 IP,同时 Switch 平台彻底站稳脚跟,Switch 2 并不会出大的差错。整个闭环形成了。如今扩张到电影和乐园,是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行为。 作为我个人来说,现在对这两家企业都比较熟悉了,其实换仓一部分给任天堂,对我来说是锁定未来这个领域。我个人判断下来,迪士尼和任天堂,可能都会发展很好。但如果万一出了点差错,我的这个选择不至于会让我的回报率下降太多。因为二者是一个从现实走向数字化,一个是从数字化走向现实。二者也都会受益于AI 技术的进步,IP 的价值会贯穿整个 AIGC 时代,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高的毛利率。 任天堂收购 IP,扩大 Switch 平台移植能力的收购一直没停。另外再次提醒,Pokemon 公司最大的股东,是任天堂。 任天堂在 Switch 2 推出后,会牢牢地把握好下一个阶段的开发,并且可能会进行更多的并购活动。这是因为从它的角度来看,IP 扩展到现实世界的融合过程,必然要有更多的合作以及并购才能落地。 如果哪一天,任天堂或者 Pokemon Company 也推出游轮了,请不要惊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投资者会误解像迪士尼乐园资产,他们认为这些资产本身属于重资产,是远不如纯软件公司的。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软硬件公司中间有巨大鸿沟为前提的,过去,这些“重资产”企业必须服从于现实意义上的法律框架,面对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只能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杠杆来运营。AI 的出现让这件事可能会出现变化。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数字化 IP 强大的企业会去抢占看似很重资产的业务。比如 Netflix 不断地收购拍摄场所,收购后期制作,收购以及积极投资于线下的制作资产。任天堂也开始收购电影资产,进军重资产类别的乐园业务。相反呢,迪士尼则是入股 Epic,很可能这还不是终点,我个人始终觉得迪士尼或者任天堂可能也会和 Roblox 有类似的战略合作。大家最终都殊途同归。 最近一个很大的体会的就是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人。某一个阶段的成功会很容易让人去寻找类似的模版,然后下一个,然后下一个。但我们都是人,都会老去,都会被时代抛弃,无论多努力。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还是要主动选股,主动拥抱机会,必然不能用刻板的经验去看待正在极速变化的行业和公司。 很多人会觉得投资是一项保守的工作,才能走得远。这非常正确。但对保守的理解,大家因人而异。 买中国核电,看长期回报,吃分红。是一种保守主义,同时也是对的。 另一种,你可以追求底线逻辑,在看到一个非常可能会有非对称回报机会,非线性发展的事物中去寻找最保守的选择,则是另一种“守正出奇”的方式。 其实过去几年的经验告诉了我们几件事,我反复说过其中几个。 1. 经验主义要注意,千万别拿锤子找钉子 2. 后知后觉不可耻,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反而是好事 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换仓,就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希望在尽可能不进行大的逻辑更替的情况下获得一个更好的赔率。 好的,今天就聊到这里,byebye。
- 漫威四阶段后,商业模式何去何从?
大家好,我是 Neo。 最近呢漫威是上了一部电视剧,评价仅次于《洛基 2》,那就是《阿加莎》,也就是女巫阿加莎。 漫威最近也是公布了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情况呢?其实《洛基 2》已经或多或少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过去漫威的这个所谓的“铁锁连环船 ”的策略发生了改变了。时间线的重置使得过去的故事和新的故事变得不在有强相关性了,更多的是一些线索和梗。这也使得观影的门槛大幅度下降了。 在过去其实我也聊过这个问题。在商业模式上,第一阶段的 Marvel 其实更像是搭乐高积木一样,不断地往 Marvel 里面扔内容,好坏都行,只要他们是连在一起的,内容最终会被视作一个整体。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慢慢会在复联打完灭霸之后开始浮现出来。 第一个问题就是:第一阶段的一些老人开始退出了,一些演员甚至去世了。故事的连续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就需要有新的故事,新的演员来接上,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引入新的角色。这个就会不断地扩大世界观和角色,对后续观众的观影门槛越来越高,因为故事还是延续过去的模式,不断地搭积木。 最终,这个模式开始玩不下去了。他们只好用《洛基 2》这部剧正式宣告整个时间线重置,引入新的故事,新的角色,甚至时间线都可以不在一起,完全打乱。对观众来说,观影门槛就迅速下降了。 四阶段之后,虽然还是要搞一些之前有过的模式,但是整体来说漫威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商业阶段了。 是什么阶段呢?就是类似任天堂经典 IP,类似星球大战这样的成熟商业模式阶段了。 怎么说呢?就是塞尔达你看,虽然出了那么多代,但是每一代的故事和时间线都是对不上的。你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独立的作品,虽然作品和作品之间有一些联系,但是关系不大,新玩家可以毫无门槛上手,如果真的想要了解完整的世界观,也可以通过一些阅读就能理解了。 在这个模式之下,有些作品的不成功并不会影响这个 IP 的价值,也不会影响未来再出新的作品是否成功。这是因为这个 IP 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大家现在认得也已经不是一个故事设定,一个人物本身。而是塞尔达这个品牌了。 同样的星球大战也在步入这个阶段。老的九部曲作品就像是搭建乐高一样,对新的观众来说,难道要看完 9 部作品,甚至还有番外篇,以及动画片补全去理解整个作品吗?这太夸张了。 所以星球大战后面的作品也是启用新的逻辑,新的故事,新的角色了。像 Grogu 这样的角色,曼达洛人的角色,其实都是利用星球大战超长的时间跨度,以及细节不完善等特点全新打造的。 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漫威也在进入到这个阶段中。你从《阿加莎》其实可以窥探出一点端倪出来。这是漫威近期成本最低的作品之一,却成为了口碑最好的内容之一。同理还有之前的《暗夜狼人》,以及《月神》。其实都是一些启示。你会发现这些故事并没有刻意地去和以前的“主时间线”进行明确的联系,而是独立于自身就可以存在的作品,本身故事趣味程度和精彩程度都好,就完全会把价值全部体现出来,最终所有的价值当然也会回到 Marvel 这个品牌上。 所以漫威正在逐渐地真正地,开始脱离开过去演员塑造的角色的桎梏,过去一系列故事的桎梏,开始迈入新的阶段,成为一个消费者品牌,成为一个全球可延续的 IP。这对迪士尼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好的,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
- 普通人有什么投资诀窍吗?(最后有彩蛋)
大家好我是 Neo。 A 股最近很动荡哈,所以正好趁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普通人的投资。 普通人投资的诀窍有没有?什么叫普通人的呢?就是都能理解都能学会,但是我不能包你赚钱哈。。。 第一个:其实简单概括就一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多留心。 大家拥挤的持股和大家都在讨论的东西一般没有你的机会,原因是普通人不但做不到先知先觉,就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 也就是说当大家都在讨论英伟达的时候,你已经几乎买在了阶段内的最高点了。 我的建议就是去看那些别人压根就不想看的资产,尤其是当下不想看的资产,你反而才可能有你的机会。 这并不是说普通人换个赛道看看就能看出多深的感悟或者见解了,而是你去买当下没那么火热的资产,如果是长期资产,回报率和成功率显然会比你去人挤人的地方要强多了。 第二个:普通人千万不要乱操作。 投资并不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事情。很多时候你赚钱靠的是情绪稳定和屁股坐得稳,也就是不要乱操作。 为什么长期定投标普 500 的回报率能击败 99% 的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乱操作的情况之下获得了更好的复利效应。 很多人觉得没操作就感觉什么都没做一样。结果一操作就立刻变成韭菜,被人收割。我能理解不操作似乎是一件很反直觉的事情,但是实际就是不操作反而是帮了你自己最大的忙。 第三个:不要听信投资机构和其他股神的回报率,老和别人对比投资收益率。老实说你长期要跑赢的就一个东西 【利率】 除了利率,其他都是浮云。别人的收益到底是多少都和你没关系,不需要和别人比较,甚至不需要和指数基金比较。因为如果你买了指数基金,则你肯定和指数基金的收益差不多,如果你没买指数基金,你买了更为稳健的资产,那你就拿好你的债或者其他比如电力企业这些,好好吃你的分红。 -----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公司,注意,我不是荐股,我只是举例子。这家公司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那边的一家垄断型的电力公司叫 HydroOne,股价如图你可以看到,2016 年到现在八年了,也就翻了一倍都不到。单看股价的话,可能年回报 7.5% 左右,股息率我用 kimi 搜索了一下,除非你正好买到低位,不然大概率这 8 年下来平均 2.8% 左右。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什么呢?即使是这么稳定的资产。电力企业啊,而且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垄断的国企,同时还有 AI,算力中心,工业建设等等因素加成,它依然在过去的八年里经历了大幅度的波动。你可以看到从 25 跌到 20,来回再 30-25,40-35 之间来回震动过。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恭喜你,其实你能拿到这个很稳健的回报的同时,还能吃到每年 2.8% 的分红。 如果你要操作,那很可能你就会被震下车。 不管你买的是多稳健的资产,只要你会被震下去,你都会被当成韭菜割掉。只要你不懂,你就是稳健的投资高手。差别就在这么细微的事情上。所以各位可以再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要动。 好了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
- 牛不过三天?A 股当下有什么风险?
大家好,我是Neo 这一波疑似的牛市,可能很快就可以确立了。 仍然有一部分人很担心,会不会马上就要暴跌回去,是不是回本了就要跑路。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网上有很多各种阴谋论,各种对政策的解读。 有一些很幼稚,有一些太过于负面,我觉得就都不需要去一一解释了。 有几个是肯定的:第一个,国家肯定不是通过股票来给居民发钱,13 亿多亿人,截止到 2024 年 7 月份,股票账户才373.62 个股票账户,这还不排除有人拥有多个账户。 第二个,我们可能要减少关于叙事的关注,比如股市能跑到多高,是不是会像 2015 那样疯狂上涨然后疯狂下跌?这个你只要是杠杆过于高了,哪怕大背景是国家持续刺激措施扭转经济困境,也不能避免玩得太过分导致的下跌,更关键的是,落点在哪儿不重要,足够震荡就可以摔死人。你就算落点在 5000 点,我给你涨到 10000 点再跌 5000 下来也足以震死人。 我完全能理解想要参与进去的人们的心态,只不过股市它不是提款机,还是要注意风险。 我也知道这个时候唱反调是不好的,哈哈,我没有唱反调,这最多也只能算是提醒一下而已。股市涨谁不高兴呢? 这一波牛市传导的速度远超当年 2015,仅用了几天时间就成功地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并且时间点正好掐在国庆节,有一个节假日的发酵。 2015 年最夸张的时候,可以说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都认为股市必将朝着 8000 甚至 1 万点前进。 最明显的信号之一就是国企在高位进行了增发。 同时也有很多民企当然也在那个时候进行了增发,因为高位增发有利于公司融资,当然当时也有投资人愿意去接盘。 怎么会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傻瓜呢?即使你知道场内有很多傻瓜,有很多人也认为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贪婪在理智面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让贪婪更胜一筹。 这在 2015 年同样发生过,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过,只不过因为上涨太剧烈,所以这些质疑的声音直接被淹没掉。 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参与到一个有泡沫的股市中去的。因为这样更好赚钱。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一个略微有泡沫的股市,是通胀的基础之一,是国家所需要的。也是人民所需要的。 一个死气沉沉的股市意味着社会和企业都没有再融资能力,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是完蛋的。通缩是可怕的,所以必须要扭转过来。 但就像我刚才聊过的,你可以假定我们最终确实获得了一个略微有泡沫的股市,中国也度过了这次困难重重的经济挑战,但是如果过程足够颠簸,也是可以震死人的,所以千万不要被牺牲了。 就这样,这一集就聊到这里,恭喜发财!
- 别挡财路?10 年未见|A 股爆涨 3 个交易日!
2015 年的疯牛到现在快 10 年了,已经有 10 年没有见过这么夸张的涨幅了,就算是 2020 年疫情那波行情也没见过。 2015 年那波疯牛确实是疯狂的,因为全民炒股,加杠杆炒股,最后还是少数人的狂欢。一部分人赚到了大部分的钱,财富效应是有了,短期而已。而且不是全民受益。 我们这两年可以看到日本,印度,什么甚至菲律宾等国家的股市都走向了牛市,而且是长牛。那才是全民受益,你机会窗口足够长,参与的社会基金足够多,保险资金足够多,社会福利相关的钱增长了,居民投资也参与其中了,并且不是一个疯牛的状态,才可能大家都有好处。 如果是一个短期内疯狂翻个几倍,然后又迅速坠落,这里面又有几个人能赚到呢?还是大家都还在玩一个 10 年前的击鼓传花的游戏。 2015 年那种,加杠杆炒股,借钱炒股,公司也炒股,主力公募也炒股那种乱象从生的情况如果再来一次,对谁都没好处。 我们还是希望也有日本近年来那样的长牛。 A 股本身博弈性质就很强,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好公司来容纳足够量大的资金了,有更好的机制来优胜劣汰就好。该说的,某些大咖和专家也说了无数回。 这次的区别就是说,10 年了也没见过涨这么快的。所以要提醒某些许久都没参与股市的朋友不要激动。千万不要借钱冲进去,也不要贸然认为这一波错过了就没有了,赶紧冲进去抢钱一样。 涨的快并不代表上升会终止,但一定会有剧烈波动,那些没什么经验的人喜欢快进快出,容易受伤。且不谈什么价值投资,持股获取长期收益了,你光是在这种短期博弈里就容易迷失自我,因为你总要判断决策下一个交易日到底是涨还是跌。 这一次的政策显然是给力的,而且后续肯定还会有,因为一次不足以扭转,也不足以提振信心。 其实今年的困难挑战有多大,想必身边有经商和工作的人都能感觉到。大家不消费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因为有贷款压力,收入压力都变大了,消费缩减明显之后,商家就开始低价内卷竞争,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尤其是这一次是在疫情之后,房地产开始暴雷崩塌,很多疫情期间的习惯就延续了下来,但总体来说并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真的没钱消费,不能大手大脚消费。 追求性价比是没错的,但是现在大部分时候已经是能不进行不必要消费就不进行了。所以股市上升,长期慢牛对消费肯定是有提振作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马上节前还有一个交易日,节后恐怕肯定会有调整。希望这一次和 2015 年不同,也希望这一次可以是扭转的开始。 好了,就聊到这儿,byebye。
- 国足输球之后,网友问为啥朝鲜没输 7 个?
大家好我是 Neo,今天来聊一个看似和投资并不相干的话题。作为一个老球迷了,老 FM 玩家了。 看到国足被日本队进了 7 个,那是一点都没有慌的,也没有愤怒,也没有觉得可怜,更没有觉得可救。 最烦的就是国内的一些媒体不断地引用日本媒体的说法,说诶我们没那么强啦,只是中国队发挥不好,所以我们今天灌了中国队 7 个球,这不拖拖的日式阴阳么?太过分了。 冷静地看中国足球,已经没了根基,我们惨的不是现在输球,进不了世界杯,而是下届世界杯之后的4年后依然大概率进不了世界杯,然后再下一个四年。。。 就像孙继海说的,我们应该抛弃幻想,认清楚现在的差距就是这么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上届亚洲杯的比赛,连香港都能打出有效的防守反击,场面虽然不控球,但是有7脚射门,2次射正。 你敢说,现在的国足能拿下香港?不能吧。新加坡虽然出局了,都能给国足制造困难。 所以网友们在孙继海的视频下面是写了很多并不理解的话语,认为国足那踢得不好就是不努力,就是养尊处优,不思进取,不把国家荣誉放在眼里。 他们举的例子很简单,伊拉克,叙利亚,朝鲜这些看似并不发达的国家都能踢的很好,尤其是朝鲜,根本似乎没有对外交流,哪里来的海外踢球的球员?他们都能踢得比中国好,那肯定是我们的球员不努力。 我靠,我听到这里,我要为朝鲜的球员鸣不平啊,你这是假设我们中国国足的能力和朝鲜球员是划等号的,甚至大于人家的。 你如果去看上一轮世界杯预选赛的小组赛积分,那确实朝鲜也就比中国队多一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比别人更强。 朝鲜男足成绩表面上看不如女足,但是他们也有外教,他们也有学习外面的先进足球知识。从场面上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战术素养和执行力甚至高于我们国足,但这并不是说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力和爱国心做到的,而是艰苦的训练以及对教练的信任,还有整套足球环境的打造。 很可能,朝鲜也是有青训体系的,而且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做得还算不错的,不然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一直在亚洲都是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 至于伊拉克和叙利亚,人家那个足球根基和文化,不是战争就能轻易摧残掉的,你还要看看他们有多少球员是在周边国家踢球的。我们中超都曾经有他们国家的外援。 一谈到体育,我们很多时候就很容易把精神意志力和爱国心摆到很高很高的位置,当然这些东西都很重要,但是就像孙继海说的,只要去到国家队的球员,他相信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说保有余力。出工不出力。 所以当我们看到国家队球员注意力不集中,场上看似可以去追去拼的球没拼,可以插上的机会没插上,可以补位防守的地方看球没看人,这是不努力造成的吗?恐怕不是。恐怕这是整个生态的问题,整个联赛质量低下,足球青训缺失造成的。 足球毕竟作为一个复杂的运动,项目规则变化没有那么大,它在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两条腿,11 个人比赛。我们没有办法对它这个项目搞什么弯道超车。因此每一个 4 年,都喊着要进世界杯,可能越喊越远,还不如多关注一下如何在体教不能合一的情况下,如何弄好中国特色的青训逻辑,你到底是像健力宝一样送出去培养,还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从基层开始抓起,让足球变成一种文化,不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重建。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很多人可能听到这里就会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落后的国家能搞好一个复杂的体育项目,我们一个即将赶超英美的国家却没有做到。搞好足球难道比造原子弹还难吗? 对,因为复杂体育项目的成功因素和运作机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反馈,而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速成的事情。 “造原子弹我们什么都没有”,这句话不是真的,我们有两弹一星的高端人才,虽然条件差,但当时有全国的资源集中优势,同时还拥有内外部的帮助。它的成功机制和条件与足球不可比。 复杂的体育项目,并不能靠规化 几个国外的球员来解决所有问题,除非你直接规化 11 个都在高水平联赛踢球的外援,那可能会奏效。但也就只能管几年最多了。 我们往往容易陷入的一种误区就是:一种过度简化的观点,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决心,任何问题都能被解决。然而,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很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长期的努力。 比如改革开放并不是单方面的成功,而是多方的成功,是一个长期战略。 所以,我们只能说,目前的国足,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已经很差的情况下,只能重建这个过程。 当越多的人理解到足球,乃至体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挥洒青春,结交友谊的重要途径,才能理解杨旭为什么在日本参与青训多年之后,对孩子们的那句 “我还想和你们一起踢球” 产生了深深的感动。 多年以后,曾经校园里的大家能踢上职业的人可能凤毛麟角,大家都没靠足球吃饭,但是通过足球得到的东西却都是异常宝贵的回忆,友情,珍贵的人格品质等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才会越来越强。
- 轮椅打法通关!《黑神话悟空》通关感想
Hello 大家好,我是Neo,给大家汇报一下,我通关黑神话悟空了,整个体验下来最难的可能反而是刚刚上手的第一章。因为平时并没有玩老头环,也没有玩怪物猎人,或者战神。最近一次玩 3A 大作还是《无主之地 3》降价之后买了玩了玩。 第六章最后确实有点赶工,如果仅仅看前 4 章的内容,我觉得通关之后去回看,完全可以在理解剧情和背景的情况下去给个 95 分。 在习惯了操作之后,基本上如果稍微看看网上的轮椅打法,就没有会特别卡很久的 boss 了。每个 boss 都有针对的方案。 游戏的梗和艺术性,很多确实需要去网上看解析,因为涉及的点特别多,如果不是对西游文化和中国古典非常了解的话,基本不可能理解,太深了。举个例子,我也是玩了游戏看了解析才知道, 但这并不妨碍这款游戏在海外会获得相当高的关注,这个逻辑上一集内容里也聊过了,简单粗暴地讲,用心将自己的文化做到极致,都是世界人民会接受和喜爱的。这一点在过去其实很少做到,你可以说张艺谋的《英雄》很接近了,你也可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做的非常好。 但那是电影,而不是一款游戏。这是一款动作类的,偏魂类的 3A 大作,这也就注定了这款游戏是带有门槛的。 我就是一个典型,这游戏对我来说有门槛,所以我在第一章打白衣秀士整整耗了 55 分钟,我当时都要吐了。当然这种难度啊,其实回头来看,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如果你作弊,你所有的怪都是无惊无险,锁血打过去,或者一棒敲死,这游戏的沉浸感就完全被破坏了。这种沉浸感对于游戏整体的剧情体验来说是很重要的。 所以一周目结束的朋友,很多也会考虑继续二周目,只不过就不会那么热血了,更多的还是收集物品完善装备以及补全一些当时第一次没看仔细看的东西。 打完整个剧情啊,我会感觉显然游戏里体现出来的内容,绝对是有删减的,不管你是从地图的角度,还是从出场人物,剧情走向,等等等等其实你都能感觉到,游戏被砍了不少章节和内容。 这种意犹未尽特别多,当然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游科制作组还是给玩家留了很多悬念的。比如被抓走的蜘蛛精 4 妹,比如猪八戒提到的曾经悟空的相好白骨精,比如游戏里无处不在暗示上头的神仙和神佛都各有各的心思,嘴里说的是大道理,但行为背后的种种却各有各的私心。但我们天命人大部分没那么多废话,只想去兜率宫找鹤仙人干架救人。 所以 DLC 基本是没有悬念的事情,尤其是在游戏如此大卖的情况下,估计等到 DLC 准备完毕,Xbox 的移植以及 Switch 2 的移植都会成为可能。销量会持续放量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而且随着整个游戏性能优化,故事完善和补足,功能上可能还会有新的拓展。 总之悟空的海外之旅估计还没有结束,还会持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最近是看到这个黑神话悟空早期投资人吴旦的一些介绍啊,我觉得真的是很不容易。我也是做过一级投资的人,我也接触过游戏初创企业,我也认识一些仍然在这个领域坚持创业的人。游戏创业不比干电影容易,甚至更难,买断制游戏倒是跟电影有那么一死死像的逻辑,都是开卖的时候直接看结果,一锤子买卖为主,卖得不好直接就赔本。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资人并不喜欢 3A 游戏,不喜欢单机游戏逻辑的原因之一。觉得商业模式太差,根本没有太高的容错空间。只有强如任天堂,那种已经跨越百年周期,同时有强大传世级别 IP 的公司,才可以缕缕不断地试错再试错也不会伤到根基。 冯骥这种已经试错了好几次,依然有投资人愿意在他身上继续下注,依然有很多可能游戏都不是很懂的投资人就参与投资,说明他本身就可能作为一个制作人很纯粹,并且坚信他所坚信的事情。 在游戏过程中你能体会到制作的用心之处,也能感受到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实现的无奈。 好的结果是冯骥和他的投资人们赌赢了,公司已经翻了好多倍的估值了,而且短期内也不会再有资金的烦恼了。但是我还是坚定地认为冯骥迟早会要卖公司给大企业,一个是因为投资者是要退出的,你 IPO 的可能性太低了,因为游戏开发周期太长了,这种 3A 游戏工作室往往适合依附于大企业下面。另一个就是如果不卖,坚持做一个独立的企业,游戏科学的现金流又是一个问题,DLC 可以平滑一点收入曲线,但就算你把电影,周边都做进去,那开发成本来说,不会下降,只会上升,对待员工总要比之前好吧,所以成本下不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只能指望分红,但是谁又能保证后面的游戏能像这款一样继续大卖?而且你还要等上四五年才能看到结果。 但是话说,做西游记这个题材,确实和冯骥所做的事情很像。九九八十一难,无数个天命人踏上征途吗,达成西天取经之后这还没完,到底是冲入轮回?(继续做一款 3A 大作)还是选择接受新的身份,新的挑战? 这一切都太过于契合了。但是最后,还是要感谢一个黑神话悟空,这样的一款游戏,让我们在二次元的世界,看到了真实的中国文化的骄傲。
- 黑神话悟空无愧年度华人最佳,星星之火已经被点燃了!
这些天没咋更新视频啊,主要是因为在玩黑神话悟空。 评分这个玩意儿说实话非常不靠谱,这也是为什么 Netflix 放弃了打分制。 你要我说,这个游戏虽然我个人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解决 Bug 之外,还可以完善很多机制和玩法,出个 DLC 包吧。 刚入手的时候玩,觉得是制作精良,哪怕放在世界水准上,也可以和很多作品掰掰手腕的制作水准,尤其是中国风的审美和还原了许多古建筑和雕塑的画面,确实很特别。 等我打完第一章,看到过场的画面解析以及动画之后,回过头再去看游戏里的各种人物志和故事,我才发现好家伙这个游戏梗多就不说了,故事改变非常贴合原著精神啊。简直是对西游记背景文化了解的人,直接加分到满的程度,所以我给游戏的评价是:如果算上改编故事的地方,以及要表达出来的内涵部分,它绝对快够得上神作。 玩过以前《轩辕剑:云和山的彼端》,《仙剑奇侠传》其实在那个年代的机器上,中国风就已经有了很多展现。故事也改编的非常好。尤其是《轩辕剑:云和山的彼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改编,感觉像是金庸那样的借用历史人物时间,让你更沉浸。而且云和山的彼端地域跨度很大,对整个历史背景故事要求了解的程度也很高。不过那个年代,这种单机游戏和 RPG 的风格展现形式走不出国门的。 黑神话这种动作 ARPG 逻辑,尤其是在有一些明显借鉴了之前的大作,怪物猎人也好,老头环也好,如龙也好等等作品,是可以被世界玩家接受的模式,而且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了,各种游戏分销平台也已经遍布全球。 《西游记》大家多少都看过,不管是电视剧还是故事书。它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每个人读都可以找到有意思的点。理论上,有一半左右的故事,其实都是发生在西域,但它蕴含了非常多的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第一章的故事取自西游记原著,电视剧对应的是《祸起观音院》,黑熊精偷袈裟的那个故事。 第二章则是黄风怪的故事,很有西游记的精神,因为这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寓意的故事。 中间穿插的动画小作品也是联系不同章节以及对故事内容解读的隐喻关键之一,同样,这些小故事也是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对外国玩家来说,这就会比较困难了,尤其是对道教佛教本身就离得比较远的人。如果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可能要有很好的沉浸感需要恶补知识才能做到了。。。 别说老外了,连我都恶补了半天知识。这种在故事里叠加故事的动作游戏确实有点意思,尤其是中国文化背景故事。 如今,Steam 销量破 1000w,还有 Wegame,Epic 等分销平台。还有别忘了,明年的 Switch 2 搭载的芯片应该是可以运行优化移植到 Switch 的版本的。 这款作品从财富收益角度看肯定是稳了,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则是有很多争议。一方面 Steam 平台显示有 90% 左右的玩家都是华语玩家,仅有 10% 是海外玩家。这和我们印象里的全球化的 3A 大作的销售印象是不符的。 这个事儿其实现在争议还挺多的,但是你反过来想一下,作为一款明显有文化隔阂断层在的游戏,同时你又没有简化这层隔阂,不像三国无双,只龙,这些游戏简单粗暴也可以玩。 所以有 100w 的海外玩家销售也不错了。在很多翻译细节上,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制作组的坚守和用心。 黑熊精翻译成 Black Bear Guai,Yao Guai 直接用音译,而不是翻译成英文。虽然可能海外玩家不多,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做游戏直播的海外大佬们还是尝试玩了黑悟空,这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输出。 东方的哲学输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今年 Hulu 大热剧《幕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来的小说是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日本的第一个白人武士在日本发生的故事的改编。但Hulu 的制作组请了真田广之和一众日本制作组来完成整个故事,虽然编剧是外国人为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细节里展现了相当多的东方逻辑和日本特有的哲学思考和输出。日本文化输出做得相当成功,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 黑神话悟空也是一个道理,这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开始。很多人会说 3A 作品不赚钱,成功率低,投资就是傻子。但是你再仔细看看内地游戏市场,那还是一个能随便就赚到钱的市场了吗?也不是啊,渠道争夺更为可怕,版号必须持续发放,因为一个网游的寿命周期就那么长,更别谈什么 IP 了。像原神那样全球爆发的例子实在不能说少,可以说就是几乎仅有原神。中国游戏公司在疫情之后海外的扩张和收购都近乎停滞,只有网易有点声响。 我希望黑神话悟空是文化输出的开始,是一次找到正确方向的指引。就像姚明拯救不了中国篮球,但是他给了很多青少年希望,证明了这个方向努力是可行的,就是重大的意义所在。 至于黑神话悟空会不会出 DLC,下一部作品还是不是 3A 大作,我认为这些已经都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已经在这个困难的四年多时间里给我们展现出来了一条完全可以走得通的路子。 星星之火点燃了,我相信迟早会燎原的。
- 乐高是小孩的理财神器吗?
之前聊过啊,Lego 乐高的这个大的套装,如果没拆包装,纯投资逻辑,基本年均增长 10%左右,有的可能会多点,有的少点。 比如去年我买的警察局,拼多多上最低价大约 900 出头,如今已经接近 1400 才能拿下,一年时间,50% 的增幅,这算是比较夸张的。 也有比如 2 年多过去,没有涨那么多,但是可能未来涨的。比如 Lego 75290 当然了,我买了很多年,甚至 10 年以上那些,有不少大的 Set 都涨了不少了,你平均一算,还真是在 10% 以上的收益率。 乐高这玩意儿有个什么特点呢?它确实在“大孩子”的手里可能会是个理财神器。因为它购买没啥门槛,中国各种电商渠道上购买又是全球最低价,同时流通性很好,尤其是没拆过盒的乐高,严格来说,它是全球流通。 这玩意儿就是儿童的茅台,哦不,你可以去掉儿童两个字也许。有的 Set 真的是会越来越值钱。 这玩意儿能大额投资囤着赚钱吗?哦不,为什么我说他是小孩理财神器呢?并不是因为只有小孩玩乐高或者买乐高,而是因为乐高如果作为投资工具,你就会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仓储成本会急剧上升,同时还会有流动性困难最终。 因为单个乐高的价值没有很高,4000-5000 快钱左右到顶了,但是它却很重。你如果囤一大堆,你就需要有一个地方来摆放它们,等到你投资数额上到了一个级别之后,你就会发现几十万的乐高就已经占据了很大很大的仓储空间。仓储成本就会开始急剧上升,我就算假设 你买的Sets 能线性稳定增长 10% 一年,那个赚到钱可能最后还不足以覆盖你的仓储成本。 可是孩子的压岁钱最多也就几千块钱,每一年都可以选择至少一款稍微大点的 set 购买。要知道,即使是玩过的乐高也是拥有流动性的,尤其是受追捧的那些。而如果有条件完全可以买一款,收藏一款。 大概 5 年前,朋友送了我一款第一代的忍者城。我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了,买过了,入手价大约 1500 还是 1700 记不得了。如今哪怕盒子破了,也价值 4800块钱以上了。 当然这个例子是比较幸运的例子了,有很多 set 并不会在短期内涨这么多。 但是又但是,钱是一回事,给孩子带来的东西如果大于金钱,乐高就不止是理财神器那么简单了,我更看重在这个电子游戏和虚拟世界充斥年代里,对真实积木玩具类的热爱和单纯。 这也许就是大人和小孩都能找到共鸣的玩具了。
- 跑不赢指数基金又没耐心,怎么办?
上次聊过,几乎没 人能长期跑赢指数基金。 我曾经也反思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跑赢指数基金? 这就跟竞技体育一样,难道成不了 NBA 球员,就不应该打球了吗?其他国家的职业球员也要活啊。 所以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标普 500 +纳斯达克,长期来说,这个指数就如同 NBA 的水准一样高。 所以如果你无法有一笔钱,是足够长时间不用的,或者总能不断地定投指数,那就需要接受一个跑输美股指数的回报,但是跑输指数,第一不丢人 第二也不糟糕。 为什么呢?因为你跑输指数换来了现金流和稳定性。 比如美股和 A 股都有基建类的电力企业,主要吃分红为主。再比如这些公司,尤其是在美股的,是有优先股或者债券可以公开购买到的。这些都是高息逻辑。但是显然长期高息是跑不赢指数的。不过由于这些业务的稳定性,他们大概率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给到投资人。 这也是为什么美股有非常多的现金流的投资办法,REITs,优先股,各种企业债等等。 国内我也注意到了开始有不少 REITs 的场内场外基金了。可能有一些还是可以的。 在国内市场,可能这个性价比会更高,因为 A 股指数,就算是沪深 300,长期来看的回报率也远不如美股指数。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一个高息的逻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好了,有人可能会贪心一点。有的人会说,那我既想要长期收益高于票面股息一些,但是我还要稳定,我还要分红现金流,可以不可以? 有啊,比如伊利这种,不就是股息接近 5%,股价也跌下来了,长期业务也稳定的相对来说。 但是你如果选择股票,谁能保证它长期就一定涨呢?或者你就能确保业务一直稳定呢?毕竟不是基础建设类的公司。 你看就算是在疫情之前看,非常稳定的上海机场。在疫情之后逻辑也被改变了,疫情这种百年一遇的事儿被你摊上了,你也毫无办法。 所以什么?我们切莫贪心。既没有那个运气,又没有耐心,就别想既要又要还要了,老实赚点现金流才是正解!
- 还敢有人说自己能长期跑赢(美股)指数基金?
能跑赢长期跑赢股市的人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 选股型 往往在每个阶段都几乎选对了公司,或者在某些阶段选对,某些阶段选错,但是他们总能在下一个浪来的时候博回来,所以净值起伏就会较大。没有运气,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一种是 死抱着几家长期存活下来的公司,就一直抱着,让市场风吹雨打也不动,最后获得了复利回报的。这种啊,门槛极高,因为你试问有几个人做得到? 最后一种,就是封低就买了指数基金的,因为你逢低买了,所以最后平均下来就跑赢了市场。这种是门槛最低的了,但是我之前也聊过,其实买指数的门槛并不低,因为这个钱你没法拿出来用才能享受到复利效果,普通人要现金流做不到。
- 华纳丢了 NBA 转播权,Disney 上岸之路开始了吗?
分享一下华纳丢了 NBA 转播权之后的一些感想...
- 流媒体广告任重道远,但别灰心,2012 年的移动互联网也很难
2012 年,移动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最近因为聊起了这个有线电视的消亡和流媒体的兴起,我发现一个曾经聊过,但是很容易被人遗忘的一件事情疯狂地袭击了我的回忆。 2012 夏天我在泰国旅游,当时有一个事情就是CNBC 播放着某教授对 Facebook 的估值判断,估计它价值大约在 38 美元一股。现在看你可能都会笑,觉得哈哈当时太保守。 但大家可能都忘了 Facebook 这公司是成立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在 PC 端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广告当年是插入在网页里的,首页,页面里都留有不同的广告位置,因为显示器的大小,可以允许网页有非常多的空间展示广告。 在转换到手机上时,App应用的初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线性横移了广告逻辑的。这很正常。就像现在的有线电视广告转移到流媒体电视广告上的时候一样。 这种效果一开始特别差,但是确实是无奈之举,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想到和做到怎么样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合适的广告逻辑。没人想到信息流,没人想到视频广告的插入展示,没人意识到可以做推荐服务,商品等插入。那都是后面才出现的东西。 当渠道变化和技术变化的时候,整个业态其实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告就是如此。 电视转化到流媒体之后,其实是一样的困难。我们的硬件其实也发生了变化,从普通的电视机变成了智能电视,都是植入了各类操作系统的。比如 Roku 的系统,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等等。 电视广告业界呢,其实面临和当年移动互联网早期一样的窘境。大部分从业者也是线性逻辑,直接在有线电视的逻辑上横移广告。Roku 这种好点,多卖点不同的广告按钮,广告位置在系统里。但是从 Netflix 的广告逻辑来看,其实主要的广告办法和有线电视的展示方式上来说还是类似的。 广告商追求更好的 ROI,另外要有更好的监测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投放。 目前来看,流媒体业界并没有发现更好的广告方案。 体育联盟其实也很着急。要知道有线电视其实并不能持续支撑体育联盟逐渐高涨的版权费用了。只有找到更好的广告逻辑,流媒体要开发出新的收入,新的转播渠道才有可能支撑更高的版权费用。 另外这些体育联盟也没有坐以待毙。它们也在开发其他的主要收入渠道,但是短期内并不能做到覆盖转播这个大头。 电视这个硬件和我们的手机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可能是不是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是通过手机联动的方式完成广告和服务的植入的,是不是开发出新的互动方式是需要手机辅助的,这些都还未知。 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的事情就是,流媒体的广告也好,服务植入也好,其他的变现逻辑也好,都仍然处于一个试错的过程中。 所有 Netflix 也好,Roku 也好,它们必然会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业务粘性要足够大,这样才有足够的犯错空间去试错。不然可能广告业态还没有发展出来,很多公司就已经挂了。 好了这一集就分享到这里,byebye
- 离谱!特朗普集会现场居然没有警用无人机,Axon 空间发展巨大
特朗普遇袭的机会现场居然没有警用无人机... Butler County PA 居然没有采购无人机 Axon 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不要嘲笑胡锡进,A 股真是世界级难题吗?
大家好,我是 Neo。 胡锡进踏入 A 股市场一年,结果总亏损 7 万。首先,一年时间确实太短了,老胡看起来就像是个新手。而且,他的投资策略可能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一下。 A 股这一年的行情,别说老胡,连很多职业投资人都觉得心塞。涨的时候都是国家队在拉,跌的时候,却是我们手里的公司在跌。 说起来,上证指数多少年了,还是徘徊在 3000 点附近,逼得大家只能投机,想靠实力投资都难。 A 股的博弈属性很强,这和我们的发展阶段、资本结构、产业结构都有关系。指数的规则也不完善,企业的纳入机制、上市退市等都存在问题。这事儿复杂得很,不能一概而论。你看纳斯达克指数,几十年来涨了多少,一对比,我们的心都凉了半截。 很多股民和投资者都说 A 股难度世界级,但别忘了,A 股也有它的优势:流动性强,还不收资本利得税。这给了一些人暴富的机会,但这种暴富只是少数人的盛宴,对整个市场来说,它起起伏伏,很多人就在这些波动中亏得血本无归。 不过,A 股也有自己的逻辑特点,确实有一些资产长期表现不错,远超指数,远超平均水平。比如长江电力、招商银行、中国神华等等。 也有一些资产,虽然不是每年都稳定上涨,但总体上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可能是政策、国情或社会结构需求决定的,业绩和股价就会在这个底线附近波动。 如果老胡能稍微理解这个逻辑,我想他未来大概率不会亏钱。 不过,据说他的策略是投资了相当一部分在股指基金里,这就不好说了。如果是沪深 300,可能还强一些,这个规则逻辑比很多其他指数都好。反正随着大盘波动,总有机会逃出生天。 肯定有一些公司跑得特别好,实力强运气也好,比如铂莱雅,上市以来股价翻了十倍。 但也有那种上来就是为了圈钱,然后减持跑路的,这种公司可能占大多数。 你说 A 股难度世界级,地狱难度,得看你怎么理解和面对这种难度了。 如果你是韭菜级别,听信各类消息,在中小型公司里进进出出,随着大盘涨跌,很可能会被震得七荤八素。 如果你已经脱离韭菜级别,恭喜你,你可能开始研究基本面、公司、政策和大盘走势了。 但这些手段并不能降低地狱难度,反而可能让你掉进新的坑。投资二级市场有时候就像运动员,不仅讲天赋,还讲运气,后天习得的实力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还没算 A 股的众多违规操作和猫腻,以及业务投机等特点。一些公司在疫情期间赚得盆满钵满,股价飙升。疫情一过,这些公司的业绩迅速被抛弃,市值也随之暴跌。 如果对疫情判断不清楚的人,可能会跳进去,然后越跌越买。 越跌越买是把双刃剑,对于会反转的公司,你是降低了持仓成本;对于那些真的不行的公司,你就是在不断地接飞刀,让自己遍体鳞伤。 买稳定的国企总行了吧?我就买银行股,跌了我就买,高了我就卖。 这种投资者已经相对适应了 A 股,吃准了高分红,吃准了国家核心资产不会大跌。我就不断地在这个看起来并不算大的波动中磨蹭,长期拿着也行。 确实,有些资产属于核心利益,核心基石,不会轻易有问题,而且分红率也很高。但问题在于,能这么投资的投资者已经是少数人了。 最好的投资者是不是就是不参与 A 股?但我还在 A 股。 还真有,你买纳斯达克和标普 500 的追踪指数不就好了。可是指数基金门槛我之前也说过,难的不是买入,是理解时间复利和耐住寂寞 ---- 我们不应该嘲笑胡锡进,反而应该大力鼓励他这种退休人员投入到股市中去。 因为付鹏之前就聊过这个话题,最麻烦的不是我们经济不好,是我们老去的一代人,尤其是吃到了改革开放红利的一波人直接躺平不投资了,手里拿着钱也不投资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变差了,投融资环境变差了。如果是像日本那样,是要整整等到这一代人老去,才会使得财富发生转移,最终投融资才会重新恢复过来。 笑胡锡进,可别到时候还不如胡锡进。。。 都说他带着任务来,哈哈哈哈哈。可能他还真是带着任务来的,但年轻的投资者们一定要支持支持他,毕竟,有人投资总比没人投资强。 A 股是个人都躲着,可能才是最地狱级别的难度的到来啊。。。 好了这一集就聊到这里,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