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45 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我也是一个草台班子
本期嘉宾是我的朋友许晓, 她是一名资深媒体人,现为自由撰稿人。许晓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完成这部作品。这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一个女性的心灵成长史。许晓让我看到了一个在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我在去年末读完这本书后,和她有了一次对谈,我们一起聊了聊: 1. 旅行可以是一种工具,去探索不同的空间 2. 婚姻关系需要在爱与自由之间探索一个平衡点 3. 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我也是一个草台班子 4. 自洽或许就是,保持一种朴素、粗壮的生活态度 5. 看到内心的洞不可怕,填上一个好一个 6. 旅行可以是一场生活的模拟,在变动中去感受身心的稳定 7. “轻安”是让人向往的身心状态
- Vol.44 为什么东亚文化环境下,更容易诞生高敏感的人?
大家好,2024年最后一更!我和米雪透过《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这本书聊了一期“高敏感”: 1. 高敏感的特质有哪些? 2. 当你感到焦虑或沮丧,有可能你正在处于一个觉醒的边缘 3. 对于敏感人士来说,为什么真实的自我特别重要? 4. 情绪是流动的,有强有弱,会收缩和扩张,感受情绪的变化才不会被“锁住” 5. 我们总说接纳自己,到底接纳的是什么? 6. 为什么东亚文化环境下,好像更加容易诞生高敏感的人? 7. 什么是高敏感人士的情绪“亲职化”? 8.制作一个情绪陪伴盒子,建立一个自己的支持系统 **友情提醒:本期内容中的心理学讨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旨在分享个人经验和思考。如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或需求,请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 本期提到的作品: 1.电影 《天使爱美丽》 2.配乐 《泰伊斯冥想曲》演奏By马友友 祝 新年快乐!我们来年再相会~
- Vol.43 跳出罐头人生:母亲们如何重新定义自己?
我的书《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在出版一年后 ,在成都做了一场主题叫“重新想象女性身份”的分享会。和口述历史工作者刘红燕一起聊了聊: 1. 新型的养育关系,不是我来养育你,而是我们相遇后,共同走一程 2. 女性,为何要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 3. “进入”母亲身份=“浸入”母亲身份 4. 这个时代,如何看待母职惩罚和父职红利? 5. 男性得先跳入养育的池子,才能体验呛水的感觉 6. 我们该如何跳出,像“罐头”一样的人生框架? 7. 努力搭建自我的小世界,才能不断扩大生活的半径
- Vol.42 穿透压抑,向东亚社会提问|解读韩江《素食者》
两年前读了韩江的《素食者》,最近再次仔细读了一遍,是和第一次很不一样的体验。 和大家分享,祝 收听、阅读愉快!
- Vol.41 徐小创:孩子是我的灵感缪斯,带我重拾与内在的联结
本期邀请到了故事星球的创始人徐小创,一起聊了聊: 1. 养孩子没有所谓的投入产出比,是在分享父母的身体、时间、精神和心灵 2. 做家长,是一个保持谦卑、学习的过程 3. 在竞争中奔跑了一辈子,我们的终点究竟在哪里? 4.你的伴侣是“队友”,也可能是你心里的“敌人” 5. 当你不急于成为更高版本的自己,才会享受当下 6.被生活历练,女性的可调适性总是高于男性 7.孩子是我们灵感创造的缪斯 8. 父母需要一个心理支持的社区 9. 会玩学校游戏的人,不一定会玩生活的游戏 10. 不要被规则牵制,也不要成长为一个无趣的成年人 本期提到的作品: 1.《变得厉害》by刘天昭 2.《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by 泓舟 3.《七堂危险课》(The Learning Game) by 安娜·洛雷娜·法布雷加(巴拿马) (因设备问题,本期听起来有一点杂音,努力改进ing,谢谢理解!)
- Vol.40 成为朋友好难,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友情?
小时候,总感觉友谊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长大后,因为职业发展、价值观、生活轨道等等变数,收获、维系友情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本期,我和朋友米雪一起聊了聊: 1. 友情是从学会接住对方的情绪那一刻开始的 2. 朋友间的隐形“三八线”,充满默契与共识 3. 成为朋友好难,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朋友? 4. 友情好像总分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5. 善解人意的老好人,凭什么总要提供正反馈? 6. 我们都是友情的园丁,主动关系,时常养护 7. 小朋友的友谊浓烈纯真,中年人的友谊平淡自然 8. 多点耐心,友谊总会慢慢找上门来
- Vol.39 母亲节特辑|伟大的母爱也可能是一种羁绊?
最近,我和朋友米雪一起读了本心理学书《母爱的羁绊》(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 Healing the Daughters of Narcissistic Mothers),作者是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美国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学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 当我们谈到“母爱”二字时,通常会更集中于赞美“爱”的一面,但很少探究母亲作为独立个体是怎样的存在,以及母子/母女关系之间一些微妙的情绪涌动。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大胆聊了聊: 1. 母亲不只有“伟大”,还有“自恋”的特质? 2. 母亲和女儿,天然存在嫉妒关系? 3. 我们凭什么要求妈妈优雅地老去? 4. “丧偶式育儿”问题可能源于家庭分工不同 5. 孩子生来就该成为父母之间的“纽带”吗? 6. 东亚教养关系的特点:密而不亲 7. 孩子的不配得感,是因为母爱的缺失? 8. 关于重构母女关系:质疑母亲、理解母亲、成为母亲 9. 我们与母亲之间的边界,从物理延伸到心理 10.觉察母女/母子联盟,拒绝“三角化” 本期提到的: 电影 《烛光里的妈妈》《伯德小姐》 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小欢喜》《有生之年》
- Vol.38 杨大壹: 从“断裂”中寻找工作的意义
我的朋友杨大壹在今年初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借着转换工作跑道的机会,我们一起聊了聊工作之于人生的意义: 1. 一份工作真的有义务提供给人成长和意义感吗? 2. 意义不是聚起来的,是像香料一样散落在空气中的 3. 上一代的经验失效,这一代人靠自己从“断裂”中寻找意义 4. 播客与其他媒介形式的本质区别何在 5. 当代人的孤独,需要某种情感的链接 6. 人真正生活的痕迹,很难被AI取代 本期提到的书: 《日常的深处》 By 王小伟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By [美]罗伯特·M.波西格
- Vol.37 缺乏安全感,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1. 什么是安全感? 2. 当孩子们开始逃离父母的“保险箱” 3. 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对安全感的“凝视” 4.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哪条才是康庄大道? 5. 江浙沪独生女就没有烦恼了吗? 6. 情感中的四种亲密模式 7. 不安全感拥有多种层次 8. 情感关系中真的能做到“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应”吗? 9. 如何修复自己生活中的不安全感? 10. 不安全感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11. 当不安全感成为一种时代特征,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本期BGM: Champ de tournesol Gontiti - Still Walking (Aruitemo Aruitemo) Umimachi Diary OST - Fushigina Junintachi セプテンバー」ジュスカバリーVol.4 孟慧圆 - 《因为我爱你》(《装腔启示录》OST) 《漫长的季节》 OST - 来自过去的一场大雪 Frank Sinatra-That's Life (Remastered)
- Vol.36 自由职业是我对「中年危机」的一种诚实
本期邀请了我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米雪和大家聊聊自由职业这个话题,我成为“个体户”三年了,去年底刚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米雪则是刚刚扔掉铁饭碗,开始踏上这条“不归路”,我们一起聊了聊: 1. 当不安稳的心开始跳动,那工作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2. 心理咨询师会从什么角度来分析自己的职业选择? 3. 拥有起心动念,是对人来说特别有力量的事 4. 自由职业之后,如何找到人生的第二增长曲线? 5. 进入中年的大家,总会有办法应对“中年危机” 6. 中年夫妻,更加需要相互觉察 7. 怎样才算,活在当下? 8. 人生很多时候并非由一串串闪亮的结果构成,是由一个个时刻构成 9. 如何解决患得患失的心态? 10. 如何靠“打磨一块玉”的信念支撑下来? 11. 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尝试把自己“捞”起来 12. 情绪是需要被看见和疏解的 13. 回应自己内心躁动的小火苗,是对自己的一种诚实 14. 为何要与不确定性、焦虑共存? 本期剪辑:山楂
- 告别《繁花》:我们都是时代的过客
刚追完繁花,就来聊了一集: 1. 繁花中最喜爱的一个角色? 2.90年代的上海真的是黄金时代吗? 3.个人的命运如何镶嵌在时代的齿轮中?
- Vol.34 心理咨询只是一个树洞吗?
本期邀请了有近十年心理咨询师经验的米雪老师,和大家聊一聊: 1.我们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应该建立怎样有效的沟通模式? 2. 什么是心理咨询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3. 避免“人在心不在”,为何自我觉察如此重要? 4. 我们究竟怎样看待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 5. 为什么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心理咨询中很重要? 6. 如何正确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问题? 7. 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树洞吗? 本期剪辑 by 山楂
- Vol.33 东亚母女的困境,一本小说聊不完 |《关于女儿》
母亲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扇门,当尝试去剖析自己的时候,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无法绕开的。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正是来自韩国女作家金惠珍的《关于女儿》,从一个母亲的视角出发,叙述和女儿之间的分歧和达成理解的多种可能性, 你会听到: 1. 当传统的韩国母亲遇上性少数群体女儿,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2. 如何直面、处理母女之间的冲突? 3. 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降低心理预期,彼此紧密链接而又留有空间。
- Vol.32 看不见的女性:身为母亲的“耻感”
本期嘉宾是理想国的编辑黄小鱼,同时也是一位新手妈妈,和我一起聊新书《育儿放弃:被困住的母亲与被忽视的女儿》,本书讲述了一起悲剧的新闻事件,在2000年的日本爱知县,一位三岁女童被父母放进纸箱中多天未进食,最终饿死家中。这个案件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日本社会,公众的第一反应是强烈谴责这对年轻父母。但拨开公众的层层愤怒,真正走进这个酿成惨剧的家庭后,会发现一个孤单、失语、无助的母亲。 我在《育儿放弃》的导读中这样写,“生育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即使在同一屋檐下,因为孩子的出生,丈夫和妻子的人生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像两条从同一原点分叉出来的小径,各自走去不同方向。在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作为个体的需求很容易被轻视或是彻底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成为站在问题靶心的那个人,被议论、被谴责、被定罪。” 本期你会听到: 1.为什么女性容易被母亲的身份困住? 2.育儿就是现实本身,是真刀真枪的胜负对决。 3当育儿网络越来越小,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结构中后,女性承担了育儿的绝大多数压力。 4.“为母则刚”是不是对于母亲“被神圣化”的一种绑架? 本期剪辑:山楂
- Vol.31 “妈妈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这是一期母亲节的特别节目。在看理想圆桌和主播颠颠、《东京八平米》的作者吉井忍老师一起聊了聊“妈妈的味道”,也延展开了些“母职”相关的思考。 本期提到的书 《妈妈走后》/米歇尔·佐纳[美]/光尘文化/2023 《东京八平米》/吉井忍[日]/理想国/2023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洪爱珠/理想国/2023 《育儿放弃:被困住的母亲与被忽视的女儿》/杉山春[日]/理想国/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