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与何芳谈:为什么美国排华时期倾向接纳中国小脚女性移民?
本期简介: 今年的12月17日是美国废除《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的80周年纪念日。1882年5月6日,美国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Chester A. Arthur)签署了一项法律,首次明确将一个特定的族群—— “华人”——列为不受欢迎的群体,从此开启了长达60余年(1882-1943)的排华时期。100年前,加拿大政府在美国和国内反华势力的推动下,也通过了与美国类似的《华人移民法案》(1923-1947)。 由于美国对特定身份的华人给予了入境豁免权,因此在排华时期对华人移民进行筛选变得尤为重要。其中身体审查,尤其此时中国部分女性的身体特征——缠足,受到美国移民官的格外关注,被广泛运用于针对华人商人、劳工、学生和美国土生华人的审讯。本期我们邀请何芳老师,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华人移民北美的历史,并从针对华人移民的身体审查切入,从中解读美国移民审查标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以及排华法案废除后华人地位和形象在美国经历的变迁,重新审视了美国的种族、阶级和社会性别观念,折射了美国对自身国界的想象、文化的塑造,以及国家身份的认同与定位,希望能为大家思考当今的移民政策和华人社区现状提供历史参考。 本期嘉宾: 何芳,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历史学博士。研究关注美国排华法案、移民、种族和性别,女性身体与消费主义,以及跨国史和全球史。目前在中国高校任教。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 时间轴: 02:25 19世纪中期华人成批移民美国的缘起:国内动荡灾害与美国金矿发现的叠加 07:04 排华法案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种族和国家为理由排斥移民的法案是如何形成的? 09:40加拿大通过了《华人移民法案》 20:58 1875年《佩奇法案》是通过性别化话语表达种族歧视的产物 26:10 排华法案期间针对华人女性的移民筛选 30:18 华人女性移民的身体审查:缠足如何成为女性道德高尚和阶层的重要参考标准? 48:12 在废缠足运动已在中国兴起之时,美国移民审查仍以缠足作为豁免依据之一,这种认知误差为何得以持续? 01:03:20 将小脚作为豁免依据符合当时欧美的“小脚时尚”和白人中产阶级对于理想女性身体的期待 01:12:08 1943年废除排华法案的历史契机以及2012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针对排华法案正式致歉的意义 01:21:05 从“黄祸”到“模范少数族裔”:不同的华人形象建构,同样的“他者化” 01:33:59 民族国家等概念会限制我们对移民问题的思考,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偏离事实的狭隘的国(种)族优越感会妨碍对旧的观念的反思和对新的生存方式的探索 推荐阅读: Madeline Y. Hsu, The Good Immigrants (2015) Xiaojian Zhao, The New Chinese America: Class, Economy, and Social Hierarchy (2010) Fang He, “Fashioning Female Feet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Gender & History (2022); “‘Golden Lilies’ Across the Pacific,” (Brill, 2017)
- 26. 电子游戏的是与非
本期简介: 玩游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开始,玩游戏就是人类发展认知和社交的重要途径。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发明,人类的玩具箱中又增添了电子游戏这件玩具。电子游戏在提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玩家对更新奇的多巴胺来源的需求。电子游戏成瘾已成为当代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纳入精神障碍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对电子游戏的一些积极的运用也值得被更多人所了解,例如为学术研究提供现实世界中无法提供的视角,以及旨为对玩家的观念和行为带去积极影响的改变性游戏。 本期我们邀请到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博士候选人陈天鹰,从一个游戏研究者,同时也是游戏玩家的角度,同我们一起聊聊电子游戏的是与非。 本期嘉宾: 陈天鹰,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包括社交计算以及隐私和安全。 个人网站:https://www.tianyingchen.com/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2:07 嘉宾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玩过的印象深刻的游戏 06:35 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吗?它在我们生存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1:22 电子游戏成瘾,罪魁祸首到底是“游戏”还是“玩游戏的人”? 18:31 流媒体时代,碎片化快乐背后的“多巴胺陷阱” 29:17 什么是改变性游戏?它如何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38:16 改变性游戏目前没有找到普遍的商业应用形式,但是我们应该认可它在健身游戏方面的成果 40:12 学界和业界在改变性游戏研究方面的合作如何? 46:40 对于游戏的报道越来越中立,但是游戏设计本身却越来越消费主义 51:52 人机交互的进步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是一种双刃剑般的存在 54:17 VR/AR在游戏开发方面巨大的潜能 01:00:12 主播和嘉宾的改变性游戏体验和游戏推荐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23. 杀害子孙罪轻,不孝父母刑重:清代以法律维护的“孝治天下”
本期简介: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规训亲子关系的道德要求在清代中后期被以法律制度化的方式严格约束与执行。在清代,如果父母“杀子孙图赖人”,即杀掉自己子女用以诬陷别人,即使罪行成立,清律中也仅判“仗一百徒三年”的轻刑,而大量的此类案件往往最终都是以不了了之告终;然而被诉不孝往往意味着罪行严重,甚至意外导致父母死亡,也要判“斩监候”这样的重刑。清代民间也由此产生颇多以“不孝诬告”的法律案件。 本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康奈尔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杜乐博士。杜老师今年初在剑桥大学出版了英文专著State and Family in China: Filial Piety and Its Modern Reform《中国的国与家:孝道及其近代改革》,通过法律文本研究了清代如何利用法律制度全面维护亲子等级制度,以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在节目的后半段,我们沿着书中的时间脉络聊到了民国、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律层面到意识形态层面对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义以及其中的隐喻。 本期嘉宾: 杜乐,康奈尔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家庭史以及国族概念的建构。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理性地躺平。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1:51 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让我关注到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逐渐从多妻制下的母子关系转变到同时包含父亲和母亲的清代的孝道国策 05:01 清朝百姓在诉讼中操纵孝道以谋取利益的诉讼策略之一:“杀子孙图赖人”——杀害子孙,目的是为拿着尸体去诬赖别人 09:23 清代民众普遍知晓:杀害子孙量刑很轻,不孝父母量刑很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23:50 “孝”是如何进入国家的治理手段 的?从孔子孝道中的“无违”到对各级权威的顺从 30:38 清朝百姓在诉讼中操纵孝道以谋取利益的诉讼策略之二:“诬告不孝” 35:59 “孝治天下”的局限性在哪里?是什么使得我们在晚清时期对“孝治天下”提出思考和改革? 44:22 民国时期的法律改革:从父母的权威转向子女的权利,以及剧烈变化中民众的不适应 59:06 新中国建立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又出现天地翻覆,子女对父母权威的反对在60年代走向极端 01:03:27 改革开放后“孝”的复兴: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需求,现实的养老需求,以及城市生活经济压力下父母权威的上升 01:14:48 亲子关系是有很强烈的感情基础的,但是感情被政治化后就会非常危险,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22. 谁在接听市长热线?市场机制参与下的政府治理
本期简介: “12345,有事找政府” 这句宣传语深入人心,市长热线作为接受市民咨询或投诉的渠道,拨打者所期待的是直达政府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然而现实中电话的另一端并非政府的公务员,而是外包话务公司的接线员。市长热线只能提供受理、转达、回复等有限的沟通职能,而市民的诉求往往困难且棘手,面对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抑或突发的大规模公共事件,体制外的话务员所能做的也仅是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并制造各种流程把问题困在程序中,为拨打者构拟出无谓的希望。 本期我们邀请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Rui Hou博士,聊聊他在市长热线话务大厅与接线员共同接听市民电话的田野实地感受,并分享他对外包这种市场机制如何参与基层治理的研究。与此同时,Rui的另一个相关研究领域是网络舆情产业的外包,本期节目后半部分也会聊到这个话题。 本期嘉宾: Rui Hou,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加拿大女王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情感社会学和科技社会学。 Bilibili & 小红书:DrH的日常分享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理性地躺平。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1:34 从8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市长热线到如今的12345 04:46 随着接听量的不断增长,接听市长热线的不再是公务人员而是通讯公司的话务员 09:21 走进市长热线背后:外包公司接线员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17:08 市长热线话务员的情感劳动:有人一天一百多个电话就来骂人,有人深夜倾诉几个小时不许你挂电话 23:04 对于长期无法解决的棘手投诉,有经验的话务员需要不断寻找突破口来维持问题解决的希望 30:23 传统的满意率指标常常并不适用于政务话务热线的考核,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职能部门而不是话务员的业务能力 36:38 政务话务热线私有化中的悖论:全能政府的承诺 vs. 话务员的有限权责,服务数量 vs. 服务质量,政府公共服务性质 vs. 企业盈利性质 46:50 上海疫情期间市长热线是否起到了解决问题的作用? 53:52 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谁在监测和处置网络舆情? 01:03:25 网络舆情行业从业者是不是就是在审核网络内容和删帖?他们的工作是否存在日常的道德困境? 01:09:17 监视行为(surveillance):从传统社会的基础工具到数码社会的无孔不入 01:16:04 个人的新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数字化专制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交融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21. 被外包的外卖骑手:模糊的劳动关系,具体的劳动控制
本期简介: 数字技术发展下催生的平台经济似乎造就了一种多方共赢的画面。美团、饿了吗、滴滴、蜂鸟,这些平台在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通过优厚的补贴和收入以及灵活的工时吸引着众多劳动者一同加入“共享经济”。 此后,随着资本支撑下的补贴混战告一段落,平台发展的重点也从占领市场转向了开源节流,努力实现盈利。配送单价降低了,算法“优化”下的送达时间被压缩了,支撑着劳工平台运行的人数庞大的送餐员和快递员等数字劳工们面临着超长的工作时间和经常性的劳动伤害。与此同时,劳动者与雇主间的劳动关系也随着层层外包变得前所未有的薄弱,这使得劳动者的维权举步维艰,劳动关系的认定也成为了全球性的监管难题。 本期我们邀请到多伦多大学传播文化技术中心和信息学院助理教授陈玉洁博士,顺着数字劳工平台的发展脉络和运营逻辑,聊聊每天穿梭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劳工们面临的抉择和困境。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陈玉洁,多伦多大学传播文化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和信息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数字劳动、平台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可在https://utoronto.academia.edu/JulieYujieChen查阅和下载。 时间轴: 01:45 平台是如何运作的?平台上的劳动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这些都是我关注的话题 04:59 外卖骑手的高可见度和疫情期间人们意识到个人生活对他人劳动的高依赖度让《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在2020年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 08:32 外卖骑手来自哪里?什么因素吸引他们从事这份工作? 10:30 外卖骑手焦虑关键词:交通事故、差评、收入低、偷餐/电瓶车、没有社保、不被社会尊重 13:59 平台补贴发展这些年:平台逐渐向外剥离的是人力成本和用工风险(平台雇佣-->众包-->第三方外包-->外包),骑手们失去的是基本的劳动保障和维权路径 26:21 看到村里招工广告加入的外卖骑手们,他们真的月薪过万买上小汽车了吗? 37:13 骑手围绕薪资和权益的地方性抗争并不少见,相关部门虽开始出台劳动保障指导性意见但执行情况才是关键并有待观察 44:45 零工经济下的全球监管困境,各个国家针对各自法律体系和国情进行着不同的尝试 51:10 除了劳动权益保障相关的老问题,平台生态下还产生了从平台规模、数据资本和基于算法的自动化决策和管理所衍生的新问题 58:11 学术界目前对算法的研究目前有哪些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 01:05:06 使用者不只是算法结果的接受者,也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对算法进行作用 01:13:55 对于平台外部监管可以有哪些思路?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20. 在直销组织中采集一个当代中国的样本
本期简介: 如果我们的社会原则、价值体系乃至生命观念不发生变革,直销的土壤就仍然会继续肥沃。 —— 袁长庚 直销(Direct selling)是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产品销售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不经过零售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于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大陆后迅速发展。最初,中国人更加熟悉的是“传销”一词,从1998年“传销/直销”的一刀切被禁,到2005年经过近十年的调整、适应,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完成了从“传销”到“直销”的转换,中国直销业从野蛮生长逐渐走向规模化扩张,并逐渐向更为基层和边缘的地区渗透。 地处华北某地的Z城,作为被直销业逐渐渗透的典型地区代表,曾为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然而随着资源枯竭与国企改制等因素的多重冲击,下岗、失业现象席卷全城。与此同时,直销也逐步在Z城群众中生根发芽。本期嘉宾袁长庚教授曾长期在Z城的直销组织中进行田野调查,并开展民族志研究,记录其市场经营活动及直销业从业者的日常生活。本期我们就邀请袁教授和大家一道分享他对直销业的观察和研究,并以此透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在每个鲜活个体上的映射与回响。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袁长庚,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方向主要是伦理人类学、人类学理论、族群和民族主义、当代中国文化变迁、和社会主义与二十世纪等。 Bilibili: 讲台艺术家袁老师 时间轴: 02:52 2014年一次偶然的活动邀请开启了对直销组织的研究 07:33 直销组织为什么会接受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11:50 不被看到的直销员日常:与销售产品同等重要的“开会学习” 18:48 “肝胆排毒班”:通过对体内异物的观察所实现的自我文化和观念的重塑 30:04 “排毒”的隐喻:我经历的人生痛苦可以通过一个载体被审视和承认并从此与我剥离 38:08 传销和直销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进入中国的,随后直销又是如何合法化的? 44:45 直销业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折射着不同年代参与者对自我人格重塑的尝试 49:46 想要抓住确定性的年轻人:努力进入互联网大厂是一种方式(现在又开始转向进入事业单位),被非法传销的许诺吸引也是另一批人的方式 57:24 相比直销,年轻人为什么更能接受微商?直销又是如何应对没有年轻人加入的现状的? 01:09:43 相比于定性一个组织传销,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背后巨大的社会心理需求 01:16:43 研究直销行业并不止于展示边缘的风景,而是以此为鉴展示一些当代中国核心的关切和焦虑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9. 粤西卫生院纪事:谁在照料农村老人?
本期简介: 老龄化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而在中国,受到长期低生育率的影响,中国的人口增长不断放缓,老龄化进程也同时明显加快。根据2018年数据,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而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也就是说,平均有超过8年时间我国的老人处于需要照护的阶段。 如何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当我们谈及养老和照料相关的话题时,我们的视角往往聚焦于城市,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是长期忽视的。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乡村的想象常常又参杂着脱离实际的美好滤镜,我们理想中温情脉脉的田园牧歌在现实中往往是残酷的。羞辱、弃养在农村并非偶发事件,究其背后的原因也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农村老人的漠视和家庭照料的日渐式微。 本次我们邀请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邹翔老师和我们一起来探讨构成目前中国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的许多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因素,包括现代性下老年人的价值贬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家庭关系的不断变迁、男权制下女性照料价值的忽视等等。邹翔老师曾长期在广东西部的乡镇卫生院进行田野调查,对农村养老、基层医疗、文化变迁等问题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邹翔,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生命伦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验伦理学视角下的养老、家庭照料和农村基层医疗问题研究,女性主义以及关怀伦理学研究。 时间轴: 03:46 农村老人如何看病:从广州市三甲医院到粤西乡镇卫生院的田野调查 08:28 为什么乡镇卫生院从医疗机构变成了护理机构? 14:21 从未远离我们的“弃老”现象和背后原因的复杂性 20:11 现代性下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贬低 31:07 在不断变化的孝的尺度中审视和重构我们的家庭关系 36:22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形成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背景下的养老转型 46:25 照料的价值长期不被认可,尤其是女性在性别化照料中的被剥削 54:31 从文化、经济基础到客观基础设施共同导致的中外偏远地区养老差别 62:39 适老化科技与农村老人观念和生活需求之间的错位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8. 旁观死亡:丧亲者的哀伤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丧痛
死亡,是人类亘古以来面临的最深刻也是最终极的问题。我们出于对死亡的避讳而在日常生活中鲜有谈论它,也常常无法意识到那些困扰我们的无力感和失控感其实可能是死亡相关的母题带来的焦虑。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它,从与他人的离别,到最终直面自己的死亡。 今天的嘉宾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陈楚倩博士将结合她的专业研究,和我们一起聊聊与死亡相关的话题。从死亡出发,我们将话题延伸至临终与安宁疗护、丧亲与哀伤、医护人员的职业丧痛等等,将死亡具象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产生连结。也许今天的讨论并不能对死亡本身有什么答案,但我们相信讨论本身既是一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和力量。 本期节目是这场访谈的下半部分,以临终患者或者死者身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理解哀伤和职业丧痛,我们的话题也涉及死亡教育,包括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陈楚倩,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美国死亡教育与咨询学会注册生死学工作者,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时间轴: 01:40 临终患者家属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围绕临终建立对话? 04:44 哀伤是我们哀悼丧失时产生的一种主要体验,而哀伤的复原是在哀悼失去和投入重建生活中来回摆荡的过程 09:26 我们对亲人的依恋以及亲人对我们的影响并不以死亡为终点:在内心建立超越物理存在的新的连接 12:12 面对困在哀伤里的丧亲者: 看到他/她们的痛苦并鼓励他/她们寻求心理评估和咨询 16:16 医务工作者面对病患的死亡:一种出乎意料的,不被承认的,也缺乏支持的职业丧痛 22:35 医生和护士面对患者死亡时经历的哀伤、内疚和挫败以及对人生的再思考 26:25 绝症患者需要一种希望的来源,神化医生有时是寻求寄托的结果 31:01 死亡教育: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相关的话题?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7. 直视死亡:生命是接受自我有限性的历程
本期简介: 死亡,是人类亘古以来面临的最深刻也是最终极的问题。我们出于对死亡的避讳而在日常生活中鲜有谈论它,也常常无法意识到那些困扰我们的无力感和失控感其实可能是死亡相关的母题带来的焦虑。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终将面对它,从与他人的离别,到最终直面自己的死亡。 今天的嘉宾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陈楚倩博士将结合她的专业研究,和我们一起聊聊与死亡相关的话题。从死亡出发,我们将话题延伸至临终与安宁疗护、丧亲与哀伤、医护人员的职业丧痛等等,将死亡具象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产生连结。也许今天的讨论并不能对死亡本身有什么答案,但我们相信讨论本身既是一种面对死亡的方式和力量。 本期节目是这场访谈的上半部分,主要内容为对死亡的认识和焦虑,从临终患者角度出发的知情权以及照顾和医疗计划的选择。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陈楚倩,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讲师,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博士,美国死亡教育与咨询学会注册生死学工作者,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时间轴: 01:24 进入生死学领域的契机:研究生期间亲人的离世对于我存在意义上的震撼 07:18 人类的死亡焦虑:我们的害怕是真实而无力的,但又是应该被尊重的 15:53 死亡并不是病入膏肓时才面对,我们在整个生命中都会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 20:47 死亡无法真正预判,因错过而造成的内疚和遗憾可以放过自己 25:44 临终患者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30:11 儒家家庭主义文化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照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决策 36:01 什么是安宁疗护? 38:20 我们要不要告诉临终患者真相? 46:42 与临终患者讨论她们对医疗和照顾的设想以及最在意的东西 51:00 要不要抢救?如何抢救?患者可能从未清晰表示过,家属更要面对自责和道德压力 55:53 医疗机构在抢救决策上的立场以及我们对医疗系统的安全感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6. 「尚气」,从正视漫威人物历史谈起
本期简介: 「尚气与十环传奇」自宣布开拍以来即波折不断,争议从漫威改编“满大人”这一脱胎于“黄祸论”代表人物傅满洲的角色开始,到邀请梁朝伟出演改编后的人物徐文武,以及选择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籍华裔演员刘思慕担任漫威宇宙第一位亚裔超级英雄这一里程碑意义的角色。随后全球又进入疫情阶段,电影拍摄一度陷入停滞,漫威也不得不对第四阶段影视作品的上映或播放时间不断进行调整。虽然一路命途多舛,「尚气」上映后却口碑颇佳,票房也持续走高,成为今年北美首部本土票房破两亿美元的影片。 「尚气」所背负的争议和期待具有其代表性,它被赋予的更大的意义和讨论空间也是制作这期节目的缘起。近几年来,以亚裔为主创的影视作品的存在感逐渐增强,这在好莱坞这样曾经甚至现在也是以白人群体为绝对主导的地方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突破。作为以留学生身份来到北美的我们,在过去几年里也在不断见证亚裔乃至整个少数族裔群体持续投身于民权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观影之后,这些大的意义以及不同人群对这部电影的不同声音也从电影中人物和场景的细节中变得具体起来。我们邀请《小声喧哗》主播娟加入我们今天的讨论,从批判和正视「尚气」中争议人物的历史聊起。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娟,播客《小声喧哗》主播 时间轴: 01:50 友台嘉宾介绍!以及想谈这部电影的原因 03:34 我们打7分!谈谈观影前后的感受 08:40 进入正题前的电影简介以及和电影主角攀关系环节 12:24 “黄祸“标志傅满洲:漫威为什么改编“尚气”这个烫手山竽? 16:37 关键的“小角色”:你有看懂片中关押在十环帮的演员崔佛·史萊特利这个角色吗? 19:37「傅满洲-郑祖-徐文武」不仅是推倒重建一个虚构人物,也是正视亚裔美国人发展历史的机会 25:33 这确实是冒犯还是我太敏感?出国后重新学习所处的身份政治环境和历史以及对自身的影响 27:52 电影中大量的中文对白,有瑕疵但绝对有诚意 32:19 关于漫威选择刘思慕扮演“尚气”的讨论 36:03 经典的弑父悲剧路线:为什么尚气人物形象相比文武要单薄很多?(大量剧透部分) 40:21 凯蒂、夏灵和应丽:电影中女性角色的突破与老套(大量剧透部分) 49:15 尚气的成功是超出亚裔群体的票房的成功,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挑剔来让它更好 53:21 文化正宗的边界以及对于我们共同家园的想象力 播客中所提及的影视作品: 金氏便利店 (Kim's Convenience) 降世神通 (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5. 从历史聊起:中国的酒和酒桌
本期简介: 谈起中国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仪狄造酒的神话传说,至商周时期第一次有了关于酒的文献记载,到明清两代,烧酒盛行,从通都大邑到乡间村落,贩卖烧酒之人无处不在,饮酒成为中国百姓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娱乐。随着价格低廉的烧酒在清代广泛普及,这些饮酒活动也形成了酒文化,涵盖了礼仪、秩序、座次、谈吐、游戏等;与此同时,醉酒也常会产生摩擦,甚至暴力事件,众多历史档案均记录了清廷力图对这些与酒相关的案件进行法律治理与道德劝化。 时至今日,酒依然是中国人饭桌上、仪式中以及社交场合必备的饮品。基于中国人对白酒的强劲消费力,白酒股也成为中国股市中长盛不衰的板块,而贵州茅台甚至超越各大国有银行和石油电力企业,成为目前市值最高的中国企业。然而,与饮酒相关的犯罪事件,也常常成为今日新闻之热点,酒往往因此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罪恶“元凶”。 我们了解历史往往可以“鉴古知今”,对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有所折射和借鉴。因此,这次我们邀请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郭跃斌(Jackson),其研究领域为明清两代中国酒的发展与其所产生的社会与文化影响。Jackson这几年走访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四川巴县档案、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研院史语所等地,接触大量清史中饮酒相关的历史材料,对中国酒的发展与嬗变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我们就跟随Jackson一起了解他的研究和对当代问题的解读。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derek_jing,豆瓣: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郭跃斌(Jackson),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公众号:Sinomery 霞客行 时间轴: 01:12 嘉宾背景介绍 - “虽不喝酒但深知酒味” 03:55 中国酒历史在专业领域里一直非常缺失,目前研究趋同于商业化 06:18 白酒这个词是从民国才取代烧酒,在这之前蒸馏酒在中国和韩国通称为烧酒 07:15 中国酒的起源传说 08:10 酒的分类之发酵酒:粮食发酵成了啤酒,水果发酵成了果酒 11:12 从宋朝到民国的一千年间,中国最好的酒都叫绍兴女儿红 13:04 酒的分类之蒸馏酒:阿拉伯人和古印度人发明的阿剌吉(Arak),传到中国成为了烧酒,传到西方成为了白兰地 16:46 烧酒是如何取代黄酒在中国的地位的? 20:06 没有赶上现代化进程的黄酒黯然失色退出中国酒舞台 23:48 茅台酒的声名是如何登上中国白酒的顶峰的? 28:14 酒桌名利场从何而来? 30:29 酒桌文化?不,最多叫做酒桌风俗 32:30 如今的座次排布是否也受到古代酒礼的影响? 34:45 醉酒伤人从未在中国的司法体系里成为一个单独的法条,却在各个其他的法条中体现 36:38 关于醉酒后伤人行为界定的争论:是情有可原还是本性暴露罪加一等 44:39 女性在世界范围内长期不被允许喝酒,但是在民间层面女性饮酒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应该更多面地看待女性饮酒问题 播客中所提及的书籍: 袁枚:《随园食单》 Hyunhee Park, Soju: A Global History (Asian Connections) 忽思慧:《饮膳正要》 Mary Douglas, Constructive Drinking: Perspectives on Drink from Anthropology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4. 英国观察:底层的右转和左派的困境
本期简介: 提起英国,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大概是皇室、英超、英镑,亦或是工业革命、殖民帝国等等。英国作为一个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曾在英国工党的长期执政下,广受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我们的印象中,英国似乎应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比较完善的福利国家。然而,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导致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英国普通人坠入贫穷的陷阱,也让英国社会逐渐开始左右撕裂。 本期我们邀请到长居英国的王梆加入我们的讨论,王梆长期在英国服务于救济穷人的公益组织——食物银行,同时也曾加入过英国工党的基层组织,对英国社会有着细致而深刻的观察,本期就让我们与王梆聊聊她所见的英国的贫穷现象。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Ins:@derek_jing,豆瓣: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王梆,现居英国,曾为记者、编剧、纪录片导演等。现为《单读》“英国观察”专栏作者,《香港01》“英国时评”专栏作者。 豆瓣:王梆 时间轴: 02:36 关注社会议题是作为记者的本职,离开记者行业是想要更多自由 05:39 在昂贵的伦敦生活下去 10:36 英国宽松的职业身份环境让我觉得如鱼得水 14:47 做推拿教瑜伽都可以,写软文不行 16:20 有机会接触底层人群是拓宽我人生的机遇,但并不一定需要成为我的写作素材 19:57 以一种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事情 22:48 穿梭在不同阶层的皮肤中 24:33 我和我在食物银行的服务对象有着深刻的共情,但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形态大相径庭 29:00 英国右翼,从“光头党”到出身上层的政治精英 40:25 为什么左派无法继续吸引中下层选民了呢? 41:48 没有资源,左派草民只能抱团取暖 44:34 社会民主主义兴盛得益于二战后重建社会秩序 播客中所提及的书籍和电影: 王梆:《贫穷的质感》 王梆:《老工党的逆袭和左派的困境》 乔治·奥维尔:《巴黎伦敦落魄记》 电影:这就是英格兰(This is England)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3.5 彩蛋 | 嘉宾们私藏俄罗斯宝藏旅游景点和影视作品
在第十三期节目《一夜跌去一套房,俄罗斯人的生活仍在继续》中,四位嘉宾何同学,羊羊,大董,Allex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在俄罗斯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我们也围绕中亚移民在俄罗斯的生存现状以及克里米亚事件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展开了分享。 今天的彩蛋想补充一些在第十三期节目中里面有没有包含的关于俄罗斯旅游和影视作品的小分享,欢迎收听! 本期节目包含的地点和影视作品: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修道院的周围有4座18到19世纪的墓地。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公墓。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儿。入口右侧的是季赫温公墓,陀思妥耶夫斯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维基百科) -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旅游线路 - 纳博科夫故居博物馆 - 法贝热博物馆(彩蛋博物馆) - 俄剧《叶卡捷琳娜大帝》- 传记 / 历史 - 俄剧《背叛》- 剧情 / 喜剧 - 俄罗斯电影《果戈里》三部曲 - 悬疑 / 惊悚 / 冒险 - 俄罗斯电影《小家伙》- 剧情
- 13. 一夜跌去一套房,俄罗斯人的生活仍在继续
本期简介: 提起俄罗斯,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既熟悉又陌生,中俄关系也随着国内和国际时局风云变幻。近代以来,沙俄帝国曾以侵略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然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后的苏联又变为49年后新中国的老大哥。但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转而被我们痛斥为修正主义。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关系才逐渐恢复正常。这几年,随着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制裁与中美关系的紧张,中俄这两个接壤的大国又成为彼此最重要的双边伙伴。 今天的节目我们邀请到四位嘉宾(三位经常往来于中俄的中国人和一位长期在中国创业生活的俄罗斯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俄罗斯这个我们最重要的邻邦。我们从他们生活和工作过的城市聊起,谈到生活在俄国的前苏联国家移民群体,以及克里米亚事件中他们的所见所闻与中俄关系在近年的变化。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男德班学员,新晋外卖骑手。 Twitter: @derekjing01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何同学: 中俄物流9年,莫斯科国立大学高等商学院在读研究生 羊羊: 曾被外派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作6.5年,从事房地产开发行业 大董: 在俄10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候选人 Alex: CU8E服装品牌创始人,在中国生活12年的俄罗斯人 时间轴: 01:57:豪华四人嘉宾团介绍(男性嘉宾和外籍嘉宾首秀!) 05:29:俄罗斯的北上广在哪里? 06:50: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如何看待对方? 15:14:由中亚地区移民支撑的俄罗斯劳工群体 18:57:亲近还是疏远,俄罗斯如何看待其他前苏联国家? 20:52: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曾经同为东斯拉夫民族群体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25:49:新闻里经常听到的克里米亚,2014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27:08:克里米亚事件初期掀起的爱国热潮和随之而来卢布大跌恐慌 32:41:克里米亚居民亲俄的身份认同以及希望借机成为俄罗斯公民的居民亲戚 34:30:卢布大跌之下:持外币者的购买狂潮和持卢布者的资产瞬间蒸发 39:22:俄罗斯人忍耐的民族性 43:01:对俄罗斯政治精英来说,收回克里米亚从来都是必须发生的剧情 48:22:克里米亚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关系 播客中所提及的书籍: 刘子超:《失落的卫星》 Benedict Anderson: 《想象的共同体》 嘉宾眼中的莫斯科: Alex记录的莫斯科Faces and Laces街头文化展,每年连续三天,是俄罗斯最大的年轻人的盛会。 播客中Alex提到的防空洞中举办的展览。 播客中何同学提到的聚集来自各个国家商贩的莫斯科大市场。 嘉宾眼中的圣彼得堡: 嘉宾们都爱逛的俄罗斯旧货市场。二战前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胶大碟,整套十几张只花了大董50块人民币。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旁边的墓园中的柴可夫斯基墓,音乐学子和爱好者们常常来到墓前沾沾仙气。 大董拍摄的俄罗斯传统市场,“他们摆东西还挺强迫的,感觉不摆齐不会卖。因为我这次过去对他们被制裁之后的市场供应和物价还挺感兴趣的,所以拍了不少商品,之前还拍过一些100元购买力的直接呈现。基本上市场供应还是充足的,物价也是基本稳定”。 羊羊所在的公司在圣彼得堡建造的房地产项目。 大董曾经上汉语课的小学9月1号充满仪式感的开学典礼,会把习惯教育和人生期望融合到开学仪式中,然后有一个固定环节就是会有一个最高年级的学生举着一个新生摇响上课铃,新学期就开始了。因为是借的一个博物馆的大厅里举行的,开学典礼完老师就带着就地参观了。 大董记录的圣彼得堡胜利日当天,“每年这几个人都会拿苏联国旗去冬宫广场把场子震住”。何同学补充道,她播客中提到的克里米亚的胜利日游行也长得差不多,当时还有不少穿军装戴徽章的老爷爷。但是到现在可能越来越少了,很多只能成为照片上的人了。 随着现在亲历二战的老兵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后代组成“不朽军团”代举老兵照片游行。大董说道:“2005年我看的第一次胜利日游行都还很多老兵,现在就越来越少了,毕竟二战过去已经76年了”。 大董拍摄的东正教堂内部。“如果说天主教艺术的经典是雕塑,东正教艺术的精华就是圣像画。东正教堂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会有一道圣屏做空间区分,圣屏上通常也有很多圣像画。除了主流的宗教东正教外,其他宗教也很多元,涅瓦街上相隔不远就有东正教堂,天主教堂,新教教堂,一个亚美尼亚原始基督教会教堂。此外彼得堡还有世界四大犹太教堂之一,欧洲区域最大的清真寺和一座不小的藏传佛教寺庙”。 大董记录的中国艺术家在俄罗斯最古老的小城上诺夫哥罗德(留里克王朝最早的首都)做交流,“俄罗斯人对中国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只做了简单的宣传就去的很满,很多俄罗斯人对中国美学和哲学的提问可以听出来是资深爱好者”。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
- 12. 我在美国国会大厦记录暴乱
本期简介: 纪录片导演通过真实、准确、客观的镜头语言,为人类记录下这个世界发生过的人和事。让观者可以身临未曾去到的现场,了解到未曾知晓的事实真相,或是观察到身边世界的流动和诗意。李沁灵作为纪录片导演中的一员,在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毕业后,在辗转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新闻周刊、半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从摄像记者成长为一名纪录片制片人和导演。李沁灵的作品选题多集中在美国的各类社会事件和议题,包括美国大选、平权运动、持枪权等,她希望打破非黑即白的叙事角度,引入第三种声音来展现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尤其特别的是,她亲历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用镜头和采访记录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记者。曾是个快乐的逗比,被生活毒打得越来越严肃(苦笑)。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行业创业者。好为人师的跳伞青年,夸夸其谈的粉雪爱好者。 Twitter: @derekjing01 豆瓣ID: Derek荆荻 本期嘉宾: 李沁灵,美国独立纪录片制片人、导演,Dec8 Productions纪录片制作公司创始人。 https://www.dec8productions.com/ 时间轴: 01:29:看「动物世界」帮我捱过疫情期间的事业低潮期 04:31:研究生读的数据新闻,现在在拍摄纪录片,需要的技能是自学的吗? 06:50:在现场: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遭冲击事件 14:26:疫情中报道,最担心的不是人身袭击而是得新冠 17:06:参与PBS记录美国2020的纪录片:那些反对疫情封锁措施的人 23:44:支持持枪的黑人群体:无法定义为左派还是右派的话题 27:53:从金斯伯格身上学习如何打破二元对立 32:38:持枪团体60年代护送黑人参与投票 34:38:新闻记者和纪录片拍摄者创作习惯的不同 40:08:既然是商品化的产品,拍摄纪录片是否会考虑哪种内容更加好卖? 46:34:从报道美国故事来克服专业困难和畏惧心理到充满信心可以做任何故事 51:21:拍摄纪录片是一个不断寻找和自我救赎的过程 播客中所提及的纪录片: 《美国之声:一个动荡中的国家》(American Voices: A Nation in Turmoil),美国公共电视公司(PBS)的“前线”栏目(Frontline) 《黑人持枪权运动的觉醒》(The Reawakening of the Black Gun-Rights Movement),《理性》杂志(Reason) 《中国民间舞者如何在隔离期间继续跳舞》 (How Chinese Folk Dancers Continue to Practice During Quarantine),在线旅游杂志《Atlas Obscura》 李沁灵在工作中: 联系方式: wrinkleyourbrai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