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评影视:在Mujica、黄垃圾图腾、初步举证中照见自己
这又是一期四位黄垃圾齐聚的节目。主要是最近大爆的ave mujica太有讨论度了,想爽蹭一个热点。再有就是最近集中有一大批电影上线,搞得跟电影节似的,大家也想聊一聊。 这次聊天的作品有《颂乐人偶ave mujica》、《美国队长4》、《编号17》、《还有明天》、《初步举证》。不是严肃影评,纯胡说八道,希望大家不要当真。 00:03:00 跳过片头音乐就错过了本期唯一正常内容 00:09:38 胡说八道十分钟之后终于开始聊颂乐人偶,在此声明我之前绝对不知道“木柜子”是什么意思 00:55:22 奥兹放出暴论:未来十年之内,中国的文艺史评论会对《小时代》重新翻案! 01:07:40 美国队长4讲了一个“都不容易”的故事,博得了大家的高分! 01:32:00 《编号17》:黄垃圾形象代言人罗伯特·帕丁森值得一个表演类奖项,希望他在这个赛道再接再厉 01:52:16 《还有明天》:看过的两位都表示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这部电影,但还是推荐各自认识的男性朋友都去看看 01:59:35 《初步举证》:这部分爆了啊,希望听众朋友们听完之后轻喷。所有嘉宾发言均不代表本台意见。 02:36:30 大家历数一下今年比较期待的文艺作品,主要是电影和游戏
- 黄垃圾漫游地球(上):祸乱天下篇
这又是一集毫无营养,只剩欢乐的节目。 黄垃圾协会的四位成员济济一堂,聊一聊旅行中的各种胡逼经历。这一期主要是奥兹和芥川两位主讲。 00:05:21 南京汤山温泉偶遇史前南京人 00:12:11 观狮虎套房是字面意思,可以在房间里与狮子老虎隔着玻璃亲密接触 00:19:55 雨天泡温泉,吃死皮的鱼长到巴掌那么大,酷似食人鱼 00:28:37 红山动物园小动物都活得挺好,大象河马犀牛过得太惨了,没有先富带动后富 00:37:14 在莫斯科遇袭后一天下了去莫斯科的签证,这下不得不去了 00:43:19 航天主题餐厅吃晚餐偶遇俄罗斯军人家庭聚餐,近距离观察战争下的俄罗斯普通人 00:51:43 据说莫斯科的街溜子都去打仗了,所以在莫斯科遇到的本地人都非常彬彬有礼 00:55:51 在莫斯科的第二天,奥兹接收到了帝俄份子的援助!当然也可能是来自P社玩家的援助。 00:59:40 莫斯科是名人雕像之都,唯独列宁的雕像是底下没有铭文,无字碑了 01:02:14 俄罗斯人可以给城市中的雕像打分,其实是给这些名人打分。可见不单单老中喜欢在虎扑上打分。但给名人打分实在是太胡逼了,俄罗斯人太有生活了。 01:04:14 卢比扬卡大厦奇遇,奥兹芥川的照片已经进了联邦防卫局的档案了! 01:16:25 俄罗斯大剧院门口,老人们进剧院看歌剧,年轻俄罗斯姑娘在门口广场cover韩团的歌舞。 01:19:03 俄罗斯人的幽默感:马克思雕像注视着莫斯科繁华的商业区。 01:23:37 红场附近的瓦格纳集团神龛,老俄刻板印象民族性的集中体现。 01:40:26 在日本京都偶遇社畜醉酒发癫,跳进鸭川游泳。白垃圾在河边故障起哄,又有老神仙在河边打坐,巍然不动。 01:49:05 黄垃圾祸乱中原,闯进City of shit 南京汤山温泉附近可以看到的神秘金刚 被子上有AI狮子王的神秘套房 在莫斯科遇见耶稣 卢比扬卡大厦 捷尔任斯基雕像 公园门口的神秘血迹 瓦格纳集团的供奉所,八面旗帜浓缩老俄民族性 奥兹和芥川偶遇的鸭川老神仙 某中原城市的神秘公司!
- 黄评《粗野派》:在陈词滥调的碎隙中聊点有意思的
本期节目由黄垃圾协会冠名播出 这一期节目会浪费你两个小时,但考虑到《粗野派》有三个半小时,那你听了说不定可以帮你的人生节省一个半小时。
- 《完美的日子》的房间丨一座给现代人的沉重圣殿
完美的日子是我在假期里看的一部印象很深的电影。通过对其中房间的观察,我对整部电影有了更深的认知,推荐给大家。 本期提到的书籍:《美好生活 现代住宅导览》 本期提到的播客节目:20世纪住宅的两副面孔(上)、20世纪住宅的两副面孔(下) 桑岛十和子关于《完美的日子》中布景的访谈(需要上网技巧):スカイツリーが見える下町のアパート 以下图片均来自于桑岛十和子访谈的链接: 房间的布局 起居室的整体情况 放置植物的四叠半房间 可以看到晴空塔的房间 公寓的入口 桑岛十和子手绘的布局设计图 一楼的储藏间 房间在粉刷前的样子 起居室的书架和磁带架 起居室一角 放置工服的角落 电影中最受欢迎的剧照之一
- 串台巴士谈聊过年:倦怠,疏离,懵逼,怀旧,“我真搞懂不了……”
看电影哪有聊电影好玩啊?——3000 《射雕英雄传》缺的是战斗环节,稀碎的剧情中间如果观众自己能上去手撕蒙古人,一切就说得通了——Z 老中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没生在上海中产家庭。——热米 下次我们聊一期“我就搞不懂了……”——钉子
- Wanqi的房间丨是岁月和思绪的沉淀
今天房间专题的嘉宾是老朋友wanqi,一位旅居上海的内容创作者。 微信公众号:国境线BoundaryLine ins: https://www.instagram.com/wanqi.zhu/
- 三个编剧聊《哪吒》:英雄叙事、手游逻辑、剧场神话和近代中国的印记
音质爆炸的一期,前半段在餐厅录制,后半段在上海夜晚零度以下的大马路上录制。请多多见谅。
- 《好东西》的房间丨戏里戏外的老洋房和女性空间
这一期仍然是“电影里的房间”系列,我们来聊聊前段时间大火的《好东西》。 有趣的事,在好东西开拍前,我的朋友带着我去探索了一处“城市中的洋房废墟”。当时我们以为那是一座被征迁改造的老房子,但没想到那里最后成为了《好东西》的取景地,也就是王铁梅和小叶子的住所。 我们去探废的时候,这里刚刚征迁完毕,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曾在这里居住的人的细节。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上海里弄住房,四层的小洋房曾经住着三十多户人家。从遗留下的痕迹中,我们发现居住在其中的不仅仅有囊中羞涩的租客,还有拖家带口的外企中产,从国企毕业的体面老人,群租的餐饮从业者。洋房的一楼甚至还有超市和理发店,一栋房子曾经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 而电影里的这个洋房,虽然与现实有些脱节,但也寄托了导演对于理想女性居所和女性空间关系的想象。 这次我邀请到曾经带我探废的林师,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个老房子! 林师灵魂手绘老房子! 谁能想到,这座老房子的一楼曾经是个食品机械厂。 阳台上的马桶,是我们对这个房子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人们匆匆离去,甚至留下了存折。 一楼曾有房间被改造成美发厅。 可以看出这确实是有故事的一扇门。 时间仿佛凝固在某个时刻。 从夹层里往下看——几乎每个房间都曾有夹层。 未被带走的圣像,或许还在守护这个老房子。 层高很低——因为这是一个夹层。 从露台往下看,里弄里还有人正在居住。 电影里对老房子的调侃。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最后落在老房子上。 小叶子的房间。“房间里的大象”配合囤积的物品,所想表达的东西非常直接。 小叶子的房间是“奶油风”,这是经赞助商认证的 王铁梅的房间的三样经典搭配,来自源氏木语的书架、沙发和餐桌。三样家具都围绕王铁梅的身份做传达。 电影里的经典片段,王铁梅作为一个单亲妈妈,与房间发生的关系。 小叶子的工作室,与楼上的起居空间强烈的对比 这个镜头从小叶子的房间直接接到王铁梅的房间,两者的界限在这个特定的建筑中是模糊的。 从这个收拾房间的动图中,可以更好地看到王铁梅房间的格局。
- 《女友的男友》的房间丨侯麦镜头中悬浮的圣殿
本期我们还是继续聊电影里的房间。 这一期是法国导演侯麦的《女友的男友》。 布莱莎正在带着莉亚回自己的家,这里就是里卡多·波菲设计的“圣克里斯托弗的贝德威勒”,一个像宫殿一样的社会住宅。 莉亚向外眺望,两个主观视角里都没有巨大的瞭望塔。居住在“宫殿”里的人眼中没有纪念碑。这是非常“现代”的视角。 布莱莎引导莉亚来到自己的卧室,直接跳到了主观视角,没有呈现卧室的细节。卧室对观众不是敞开的。 布莱莎的客厅让人印象深刻,极简到极致的现代主义风格。 莉亚引导话题到亚历山大上,布莱莎难掩对亚历山大的喜欢。并认为亚历山大对自己也有意思。布莱莎在自己的家里是完全放松且打开的,与在外表现出的羞怯截然不同。她在内心中对自己也是孤芳自赏的。 法比安来到布莱莎家,两人发生了关系。这里侯麦也没有给卧室内部的镜头,仍然是这个视角。 莉亚再次来到布莱莎家,我们可以看出门的内外颜色又是不同的。对卧室,又是熟悉的视角。而莉亚敏锐地意识到了布莱莎房间的变化,或许她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 《天使爱美丽》的房间丨冲破红色的心防
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啊,尝试用简短的节目聊聊电影里的房间。我们先从大家都很熟悉的《天使爱美丽》开始。 电影里第一次呈现艾米丽的房间,是从客厅望向厨房 从浴室看向客厅,非常具有纵深感的一个镜头 镜头第一次打向艾米丽的客厅 艾米丽的内心小剧场 扒开红色的枕头,如同扒开心防 电影的高潮,艾米丽冲向“窗口”
- 串台巴士谈丨不把自己当外人地锐评翻转电台近期节目
“话不一定在理,保你听了生气”——3000 本节目不是由Z主持,Z只是受邀前来扮演美国极右翼群体。
- 秦旷的房间(下)丨故乡和记忆是创作的不竭之源 vol.21
与哈哥对谈的下期。 兜兜转转又聊回了故乡。 配乐:《淹没》作曲/制作 秦旷
- 秦旷的房间(上)丨从鬼城出走回望:被淹没的故乡 vol.20
太久没聊房间专题了,这期我请到了Orpheus微见的主播秦旷,一起聊聊他的故乡回忆。 这一期我聊得很放松,难得的好状态。哈哥向我娓娓讲述了他的童年:酆都鬼城、距离鬼城最近的居民楼、被淹没的故乡、离开后的回望。讲述中带着江城湿润氤氲的味道,还有一些雾气。 配乐:《The Autumn Dusk》作曲/制作 秦旷
- AntiTalk vol.08丨《西部世界》与俄狄浦斯:有些话只能在故事里说
在这一次谈话中,我着重分享了自己在《西部世界》这部美剧中获得的启发:这是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故事。而自由意志的前提就是认识自己。 但意外的收获在于,困于无法写出好的故事的我,在《西部世界》这部剧中学习了如何作为一个编剧。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 我的成长和收获可以概括为:逐步开始认知“故事”的力量,以及为什么有些东西必须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 00:20:40 3000锐评翻转电台主理人 00:34:44 教化和说服必须是双向的
- AntiTalk vol.07丨从《俄狄浦斯王》开喷:当代故事创作
喜闻乐见的胡逼环节: 有关俄狄浦斯的一切想聊的,从流行文化品鉴到当代创作批判。Anti、三千、奥兹和Z彻底放飞自我的聊天。 《美国往事》借用了俄狄浦斯的结构吗? 魔兽争霸中阿尔萨斯也经历了“认识自己”的过程吗? 银翼杀手反转了这种“英雄神话”吗? 希腊人眼中的英雄和当代人眼中的英雄有何不同? “点子文学”和“为这盘醋包饺子”:现代人对“故事”的审美变了吗? 英雄是“发现自己是个傻逼”,普通人是“发现自己是个菜逼”。 索福克勒斯除了戏剧作家的身份之外,还同时是雅典的“十将军”,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写出了这些戏剧?讲述俄狄浦斯的故事的他,有什么在故事之外想说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