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8谷雨:结束十年北漂,那山那人那狗
本期简介: 朝颜结束十年的北漂生活,先是彻底休息了半年,后又去一个生态农场做农业实习生。 一年前,她在山东平阴的山里给自己租了一个8亩的果园,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在土地上的生活。除了少量的帮工,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干活:一个人割草、一个人堆肥、一个人摘果。 与十年前相比,今天我们有更多的返乡经验,也更为理性。知道返乡的美好想象之下,所包含的巨大的挑战。不过,返乡的行动依然在不断发生着。一代一代的返乡青年,前赴后继。 这就是土地和真实生活的魅力所在吧。 时间轴: 00:00 谷雨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09:50 返乡前的经历,找地的标准和过程 16:39住处的选择,果园的基本情况 26:03 老品种的玫瑰和新选育的玫瑰品种有什么区别,一亩玫瑰园的销售计划 36:24 桃子的品种,一个女生如何进行果园管理 49:31 销售的探索,农闲时做水果零售的生意 57:12 尝试建立本地的团购群,闲聊 68:11 新年新计划(桃的品类、绿肥),长期的愿景 图1: 鱼缸在良渚的农夫市集缫丝 图2/3:朝颜的果园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朝颜:实践生态种植的新手农夫,目前生活工作于山东平阴。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7清明:码农转果农的第3年,不确定续租,确定要找兼职
本期简介: 本期属于嘉宾回访。朋月是团力结构2023年霜降播客的嘉宾,那一期的题目是《从码农到果农,田园滤镜破碎的一年》,那时她刚刚从程序员的工作离职,承包下威海的一个面积10亩的果园,开始自己的农人生活。 2年过去了,朋月在土地上有何体悟?农场经营是亏损,还是盈利?租期将至,是否要继续种地?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和她开始了本次聊天。 时间轴: 00:00 清明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09:13 做果园到第三年,自己的心态和果园里的植物有什么变化 21:08 两年做下来有没有亏钱 28:56 做果园的时间安排,和妈妈之间的“农友交流”,计划养殖的尝试 36:41 向半农半X转型,兼职的考虑,果园到期后的计划 50:04 焦虑什么?不同工作的选择,二手店,葡萄酒店 62:01 “自由职业者”们对于上班和赚钱的讨论 70:51 关于食通社的实习生计划,对工作生活地点的考虑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朋月:实践生态种植的新手农夫,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悬崖上的智齿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6春分:做了5年黄焖鸡米饭后,她决定开一家小书店
本期简介: 春分节气的嘉宾是在小城嘉兴开书店的小样子。一开始认识那时候,她想要找一个农场种地。一年以后,惊讶的发现她开了一家书店。 小样子大学毕业后,没有对大城市有任何眷恋,直接返回老家,在母亲的帮助下开了一家黄焖鸡米饭店。做了五六年后,因为太过疲惫,萌生退意。希望找一些更接近自然的工作。 有一次,她发现洗碗大姐会一边洗碗一边听书,听书这个行为改变了大姐之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因为比较关注女性议题,她觉得文字也是能够改变女性在社会上的处境,然后就想到开一个书店。 时间轴: 00:00 春分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10:34「开饭馆」到「想种地」到「开书店」 24:55 黄焖鸡米饭到底能不能吃?生态餐厅在小城市的可能性 28:24 种地和堆肥的尝试,参加读书会的人群,平常的一天 35:19 家庭状况,大家对于“开店”的不同心态 43:03 怎么进入店主不常在的店?挑书进书卖书的“商业机密” 49:04 对于未来的畅想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小样子,书店主理人,生活工作于嘉兴。小红书:河流书店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5惊蛰:姚社长的返乡三部曲
本期简介: 跟姚社长的认识,源于十年前的一部纪录片《返乡》。当时姚社长和我都是这部纪录片中所拍摄的对象。只是我们返乡的原因、从事的工作、选择的路径,都不太一样。 从自己种植水稻,到成立合作社、和村民一起种水稻。因为对于村民的带动作用,姚社长还被选为了人大代表。疫情以后,他又开始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的尝试;更早之前,还开过民宿。 因为不满于当下过卷的教育,他甚至让自己小孩停学了半年,跟着自己在村子里自学。返乡之后,他跟地方社会充分浸融,与政府、村委会、村民、寺庙、企业家等都有来往。同时,又给自己保留必要的空间和独立性。 时间轴: 00:00 惊蛰节气介绍和的节气观察 08:16 姚社长返乡的第一阶段,对工作意义的思考 27:35 从结婚开始进入返乡的第二阶段,有了三个孩子,开始和农户合作 31:20 返乡的第三阶段,不同的种植和销售尝试 50:46 从自己家的20亩地开始到上千亩稻田,返乡十余年观察到的各种变化,合作社的模式 63:28 孩子的学习问题,对教育的反思,对下一代未来的看法 82:34 作为人大代表,对于政府工作的理解和观察,有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92:57 对于未来农业领域的看法,给想返乡作农业的年轻人什么建议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姚慧锋,新农人,生活工作于江西宜丰。公众号:稻香南垣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4雨水:霜冻、老龄化与产区下坡,果二代的新农场计划
本期简介: 我们跟团力结构的老朋友立君约了一期播客。 本来只是想聊聊日常,没想到立君一开口就是“今年刚整了 100 多亩地”——他正在新建一个苹果园,规模比原来大2倍! 前两年,他在抖音开直播,吸引了许多果园主学习;还与人合作了300亩基地,尝试一种新的生产标准,目的是想通过一种规模化的方式让常规农业减药减肥。 新的一年,他打算把这些工作都减少,聚焦回自己生产。 从自己生产,到做倡导培训,再回到自己生产,立君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生态农业理想。 时间轴: 00:00 雨水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9:40 立君近年来的苹果事业进展:新品种的尝试,新园子的安排,气候变化 16:20 霜冻的形成,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作物的影响 18:59 不同种植标准的果园,直播的尝试连接到其他果农、农资公司 29:27 苹果的品种,山东产区的优劣 34:30 兼顾家庭,养育三个孩子,下一步的暖棚种菜计划 39:15 对孩子的观察,上学选学校,对学校的观察 47:13 目前的工作团队,新果园的投入和规划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李立君,新农人,生活工作于烟台。公众号:李立君生态农园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3立春:北京六环外的村居生活
本期简介: 立春,又是一个生命轮回的开始。这也是团力结构播客进入到第4年的第一期。 团力结构的一个老听众张李,提议跟我们一起录节目谈谈他的从农经历。高考失利后,张李被调剂到农业院校园艺专业。跟许多农学生一样,毕业后从事农资销售。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进而去了山东的一个日资农场做种植,并逐渐接近生态农业。 后半段,张李的妻子六一加入进来。因为对于农业,对于乡村生活的共同热爱,她也辞去原来的工作,一起来到北京昌平六环外一个村子生活。 张李的分享并不顺畅,明明有十多年的经历,却讲不清楚。后来,我们才知道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因为土地,他在逐渐修复自己,因为农业,张李和六一找到了彼此,并在北京六环外的村庄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时间轴: 00:00 立春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今年过年 13:48 张李的务农经历和经验、未来的目标 27:42 对教育的反思,个人成长的过程 30:44 六一(张李的妻子)的经历,插花种花卖花,卖木梳 37:50 六一对教育的看法 43:20 对辛庄社区的观察,辛庄市集 47:22 可持续生活的细节、日常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张李,新农人,生活工作于北京昌平。 六一,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北京昌平。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72大寒:像一粒种子,在这个世界有限生长
本期简介: 龙年最后一期播客。我们回顾了这一年大家最喜欢的播客、书籍和电影,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总结和展望。 团力结构编辑部祝大家新年快乐,蛇年大吉!!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28 大寒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6:04 鱼缸和杜玥从朋友圈看龙年生活的延续和变化 19:53 月丽分享沈阳的梦想之家,对乡村重构的可能性 29:47 鱼缸今年印象最深的播客、旅行、改变和计划,杜玥和月丽今年印象最深的播客 35:32 荐书/电影/播客,书店,图书馆,电子书 52:39 龙年进行的新尝试:与艺术圈接触,学唱歌,多邻国 60:01 备年货,给压岁钱的规矩,过年送礼 72:43 年夜饭谁做,吃啥;外地过年 80:24 月丽父母来过深圳后的改变 85:56 新年播客的变化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71小寒:旗溪、青山、云谷,新村民在新村庄的生计与生活
本期简介: 从2000年到2010年,按平均计算,中国每天消失约300个自然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 尽管杯水车薪,很多返乡青年试图组建新的社区,来延续“村庄”这种人类传统的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本期我们邀请了旗溪、青山、云谷及南部生活(已解散)等4个生态村/社区的小伙伴来讨论了有关组建新村庄的话题: - 所在生态村的介绍:在哪里,如何形成,新村民的组成等 - 新村民的收入来源是哪些?做农业的多吗? - 你当时为什么要加入?加入后,现实和想象一致吗? - 所在生态村的新村民有没有共识/共同愿景?是什么?有分歧怎么办? - 和老村民的关系如何?他们怎么看待新村民? - 对于新的一年有何期待?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45 小寒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腊八节 11:01 四个生态社区的起源和简介 26:48 社区新村民们的收入来源 41:33 加入生态社区后有心理落差吗?自己有哪些观察和改变 68:15 生态社区中的成员们有共识吗?和老村民之间的关系如何 97:32 新一年的期待和计划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小鸭,自然教育工作者,生活工作于杭州青山村。 大王,自然教育工作者,生活工作于福州。 藕藕,生态村设计师,生活工作于上海云谷。 辛兰,广绣手工艺人,生活工作于中山旗溪。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70冬至:发明香菇,古人如何从原始森林里捕获真菌孢子
本期简介: 冬至的主题有关于旅行。 鱼缸从浙北平原来到了浙南山区,了解“另一个浙江”。参与到了庆元的香菇工作坊和建德的生态智慧工作坊。原来,平平常常的香菇有着惊人的发端——古人从原始森林里学会了捕获肉眼不可见的真菌孢子。 月丽到上海参加了朴门大会。她也帮我们讲述了有关朴门的设计理念。 杜玥从威海回到了父亲的老家农村,送别爷爷最后一程。我们谈到了人的离开与仪式。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29 冬至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0:40 香菇工作坊,古人是怎么开始种香菇的 21:17 由香菇想到牡蛎、功夫、英歌舞、玻璃房里的植物和人 26:38 非遗的“符号化”,如何继承 31:04 朴门大会发现的可持续品牌(不是广告);朴门是什么 39:54 朴门的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农法之间的关系 48:42 冬至这天爷爷走了;村里人死后的祭祀活动 60:35 还活着的人在做什么;火化;“葬”的由来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69大雪:自然教育就是带小孩去地里挖红薯吗?
题图:威海的雪 本期简介: 提到自然教育,一般大家印象中,就是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野”的活动,然后认识一下植物和动物。这期播客我们邀请了自然教育的资深从业伙伴一起聚焦这个话题,看看自然教育究竟要带给人们什么? 其实,自然教育是在当代整体“自然缺失症”的大背景下,通过体验式观察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互动,重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人们对自我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力。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连接感让我们感到满足,安全,喜悦与幸福。 自然教育不仅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青年,成年人,老年人,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我们也聊到农耕教育对于当代人的价值,月丽所在的屋顶农场每天都在发生着“疗愈”的故事,人们从蔬菜植物的蓬勃生长中感受到生命力,从日常农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中,感受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面前的谦卑,反而帮助我们更放松,更接纳,更尊重,更平和……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23 大雪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0:32 什么是自然教育,跟学校里的教育在底层逻辑上有什么不同 21:10 怎么判断市面上的自然教育是否“专业”,小初中组织的研学跟自然教育有关系吗 30:53 成人也需要自然教育 43:20 农耕和自然冲突吗,如何达成平衡 51:32 吃野生动物,死亡教育 59:38 闲聊(自然教育日常化,蚕桑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林红,自然教育工作者,生活工作于福州。 大王,农耕/自然教育工作者,生活工作于福州。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68小雪:在电波里“播种”三年,我们的播客获奖了!
本期简介: 我们的播客喜获2024年CPA年度播客奖🥇。感谢百大提名人和主办方的认可! 在获奖播客中,团力结构是为数不多的关注乡村和可持续议题的播客,更是唯一一个在村里制作、以乡村为主体视角的播客。 有点小遗憾的是,团力结构在主流视角中被归类为“环保/公益/ESG”类别。实质上,我们一直都是真正的生活方式践行: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土地和传统亲近的生活方式,在地而非舶来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在一个日益溃败的系统面前,我们相信小而真实的力量。我们不相信庞大,符号,我们相信行动,相信末日松茸一般的重生力量。 本期是一期和友台“食日谈”的串台内容。缘由是我们两档播客同时获得了2024年CPA年度播客奖。在本期内容中,我们主要回顾了各自做播客的原因、播客对我们的影响等。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3:06 小雪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9:12 我们的播客竟然得奖了!但为什么类别是“公益环保”? 20:04 月丽和杜玥做播客前的经历和想法上的转变 26:38 “团力结构”和“食日谈”为什么想到用播客的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出发点和工作方式 40:12 对听众的了解和相互之间的互动,做播客的目标和现状 54:33 做播客以来自己的变化 62:44 闲聊(村里的拆迁情况,年底广东的“丰年庆”活动)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王昊,食通社编辑,生活工作于北京。播客:食日谈 晓晶,食日谈主播,生活工作于北京。播客:食日谈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67立冬:法国农民怎么保护老种子?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邀请了农民种子网络的管奇来谈谈他近期在欧洲和拉美的“有种”之旅。 和中国不同,欧洲的老种子保育近来强调“群体”概念。如意大利的Cascina Teglio有机农场通过进化育种方法(Evolutionary Plant Breeding)针对16个水稻品种开展试验形成的动态群体(dynamic population),并探索将动态群体作为有机食物提供给消费者。 让欧洲农民引以为傲的不仅是农产品是有机的,更是生物多样性友好的,产品上贴有的「Biodiversitas」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取全程信息。农场探索了多种尊重环境和生物友好的耕作方式,包括被农夫自己称为「绿色地膜」的免耕、覆盖、休耕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干扰,不使用有机肥,以绿色方式控除稻田杂草。 设置树篱灌丛、微型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之所,已经有15000株本地植物出现在农田。在水稻田里养鸭子,重新引入欧洲沼泽龟,让公众也有兴趣了解农业之于自然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价值。 正如欧洲种子网络的“有种人”聚会所说—— LET’S LIBERATE DIVERSITY!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04 立冬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9:30 管奇的欧洲和哥伦比亚之旅;欧洲目前的种子保护和中国的差别;“群体”的概念 21:06 欧洲对于农作物种子的混杂群体的态度和新政策 26:46 在哥伦比亚参加生物多样性大会,逛市场 41:46 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怎么让社区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4:25 回国后的感受和下一步行动,农人自留种的可行性 63:58 一个城市的屋顶如果变成菜地能养活多少人 69:48 对于中国饮食习惯的讨论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管奇,老种子保护工作者,生活工作于苏州。公众号:农民种子网络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66霜降:回到大兴安岭,如何重新过上养驯鹿的鄂温克生活方式
本期简介: 今年9月底从东北回来后,我就很期待能跟阿尤莎录一期节目,好好地聊聊天。 阿尤莎是一位鄂温克族的90后姑娘,他们家祖祖辈辈都和驯鹿一起在森林里生活。她像大多数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念书、考试、读大学。但就在经历过外出求学和打工之后,她还是没有一丝动摇地选择了结婚后回到山上,回到和驯鹿在一起的生活。 这期节目除了聊到阿尤莎本人的经历和想法外,还聊到了很多关于鄂温克族的传统和这几十年来生活方式的巨变。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阿尤莎并不喜欢顾桃的纪录片“鄂温克三部曲”,也没看完描写鄂温克族人生活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这片森林、大雪和驯鹿都是流淌在她血脉里的再自然不过的东西,她从小就是经历着这些故事、看着这些人长大的。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05 霜降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4:30 阿尤莎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和目前的生活状态 26:24 放下猎枪后,鄂温克人向新生活的过渡,收入来源;对于顾桃《鄂温克三部曲》的看法 38:09 看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来到阿尤莎营地的客人;城里和森林生活的对比 47:40 定居点和猎民点,现代的游牧 54:51 中国的鄂温克人和俄罗斯的埃文基人 59:43 其他鄂温克族的同龄人;其他在森林里的鄂温克人 65:32 营地的迎宾犬;未来的打算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阿尤莎:养驯鹿的鄂温克人,生活工作于根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鄂温克人阿尤莎)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 65寒露:一个意大利生态葡萄园的日常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意大利的佳乐(Chiara S. Bartoletti),她是威尼斯大学研究可持续的博士,同时家里经营一个生态葡萄园和民宿。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农场 —— 父母是“老板”,大哥(佳乐的丈夫)负责酿酒,二弟是厨师,三弟管理葡萄种植,四弟在民宿帮忙。 我们也聊到了意大利与中国在返乡青年、农业和社会运动等方面的不同。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34 寒露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2:19 佳乐在中国的经历,公婆一家在意大利做“农家乐” 18:02 意大利的家庭农场怎么分工运作 23:45 中国跟欧洲农业的区别:地块大小、农夫的动机 30:53 农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纯素餐厅 40:00 对中国农业问题的观察、与欧洲的对比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佳乐Chiara S. Bartoletti,葡萄园家族成员、威尼斯大学在读博士,生活工作于意大利贝加莫省。网站:https://www.vinitosca.it/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 64秋分:草原向左,额尔古纳向右
本期简介: 秋分时节,在江南的晚秋蚕饲养刚刚开始;华南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屋顶农场的蔬菜生长进入了旺季。 杜玥则分享了她从威海到东北旅行的经历,大连到哈尔滨,再到海拉尔和根河,体验了东北的秋季美景。在这期间,她注意到东北地区的农田已经开始收割,稻谷和玉米都成熟了,农民们忙碌着准备冬季储备。 杜玥描述了从草原到森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当地的气温骤降,强调了秋分对牧民生活的重要性。她特别提到根河的冷极村和当地的供暖情况,展示了东北独特的生活方式。杜玥对额尔古纳河的湿地公园的描绘充满诗意,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秋意。 主播们在交流中,讨论了牧民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游牧传统和与自然的深刻联系。鱼缸提到,牧民通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迁移,寻找更好的草场和水源,以保证牲畜的生存和繁殖。他描述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挤奶、制作奶制品(如酸奶和黄油)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 此外,鱼缸还谈到牧民在节气变化时的细致观察,如何根据天气和草场的状况来决定迁徙的时机。这种生活方式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29 秋分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2:29 东北之行 19:15 鱼缸体验的牧场生活 29:16 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发展出新生活方式 40:54 不同民族和自然的关系,对于生活方式的新思考 49:10 重新想到自己,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