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越小说鼻祖《镜花缘》,我命由我不由天
2083年了,人还是会因为失恋掉眼泪,甚至一蹶不振。 这是亦舒出版于1995年的小说《镜花缘》的背景设定。 林之洋与李时珍是一对很好的女友,时珍的父亲李梅竺教授是一位科学家,他发明了一种电脑程序,可使人送入梦境忆童年、忆往事,并可进入预先选定好的小说中去,与情节中的人物进行客串,十分真实有趣。甚至现在许多穿越、重生网文,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因李梅竺教授丧妻、时珍丧母、之洋失恋。元神出窍的梦境给予她们暂时离开现实的轻松,甚至也影响到了现实的选择。林之洋与李时珍一起去到《红楼梦》里怒斥贾琏,又在雪山里安慰独臂的杨过,遇见独自在莫斯科。之洋无意闯入李梅竺年轻时的回忆,遇见青年李梅竺与未婚妻分手,又安慰了丧母之时的少年李梅竺,甚至,中年李梅竺在梦境里约会之洋……所幸年轻的之洋是生活在2083年的现代女性,而不是如李梅竺的亡妻娄嘉敏,为丈夫和家庭贡献一生。 虽然2083年仍然要上班、仍然要处理职场里的复杂关系,但时代终归是进步了。 《镜花缘》的名字来自于清代李汝珍的同名小说《镜花缘》,趁着这次录制我们也去读了读原书,开头百花仙子的职场故事也颇为有趣,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去试试看。 结尾推荐的小说《太虚幻境可持续发展指南》可以在jj阅读~ 片尾曲:黎明/Happy 2000 TIMELINE
- 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妇女节、女明星与她的时代
亦舒出版于1996年的作品《她比烟花寂寞》,用悬疑小说式的架构讲述了女记者徐佐子在女明星姚晶去世之后,如何层层揭开女明星寂寞又复杂的一生。徐佐子在追查过程中发现,尽管姚晶拥有美貌和财富,但她的人生充满了遗憾,这解读女明星的遗产为何无人可托的过程,也深刻影响了年轻的徐佐子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与情感。 从小说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面对传统压力和社会期待时的困境。在姚晶的身上我们可以似乎可以看到很多女艺人的影子,她的英年早逝亦让我们想起初代女明星阮玲玉,今天是3·8国际妇女节,九十年前的今天,二十五岁的阮玲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本期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请来关注上海城市记忆的小罗同学(避雷:本期嘉宾是男的),一起来聊聊阮玲玉与她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要说那个看起来妇女有许多全新可能性的时代,对普通女性来说并不友好,在节目的后半部分,你或许会找到答案。 如今安放在上海福寿园的阮玲玉纪念像落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人言可畏”为设计灵感,展现“神女陨落”的形象。相较起那个年代,我们身处的当下显然更多元,女性真正获得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与人生选择。 不要害怕“贪心”,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向前走,不要回头。 Timeline: 00:00 《她比烟花寂寞》:一位女记者揭开女明星的寂寞一生 04:08 女明星的寂寞人生与追求的错位 14:01 中国初代女明星阮玲玉与她的时代 17:37 这是一个女性权利开始觉醒的时代,女性在社会中获得了更多权利和可能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传统压力 21:05 如今,我们如何阮玲玉 26:09 阮玲玉与早期中国电影的女性形象与命运 32:17 女性创作者的崛起与女性角色的多样性 片尾曲:《葬心》-传记电影《阮玲玉》主题曲
- 如果亦舒写《唐探1900》的故事,就是这部《纵横四海》
出版于1994年的《纵横四海》,可以说是亦舒作品里的冷门佳作。它不是亦舒常写的情感体裁,却多了许多家国情怀。 19世纪后期,大量华工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大约1.5万华人参与了工程建设,因为工作条件艰险,大约有4000多华工在施工中丧生。有人说,太平洋铁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个中国劳工的亡魂。 多年以前,我们都是通过这部作品了解到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春节档一部《唐探1900》,又唤起了许多记忆,重读一遍,许多被忽略的细节被长大了的我们发现。比如,罗四海的母亲去世时仅36岁。 故事从离别开始,四海在院墙的一侧跟素未蒙面的朋友翠仙告别,他自言自语,也是告诉心爱的女孩:“我吃得最多、力气最大,但帮不了母亲。”他决定跟着三舅去金山。像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的华人移民一样,罗四海出发了。我们跟着罗四海的视角,看早期华人移民如何与这世界相遇。 罗四海可以说是被“卖猪仔”的华工里的幸运儿,他头脑灵活,肯卖力气,也有主角光环在身,他靠洗衣店在异乡扎下根来,还帮助了不少同胞。传记式的写法,写出了罗家四代人在北美的境遇变迁,也没有避开何翠仙这样的女性如何在异乡讨生活,甚至那些在历史里没有留下名字的华工,作者也尽量给他们一个名字。 一枕金山梦,几多未了情。 《纵横四海》也可以被视作是是一部华人在北美的生活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读以下几本: 严歌苓《扶桑》 杨猛《唐人街之味》 张翎《金山》 令狐萍《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 《埃仑诗集》 麦礼谦、林小琴、杨碧芳《枕底无花梦不香:天使岛中国移民的诗歌与历史》 纪录片《六人》 片尾曲:《故乡的云》
- 《流金岁月》:女性友谊的最高级形态
出版于1987年的《流金岁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女孩的友谊从中学开始,朱锁锁寄居舅舅家,蒋南孙则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她们共同经历了从中学到职场的转变,以及家庭和婚姻的重大变故。她们从未质疑彼此,而是理解并支持对方在每一次命运转折时做出的选择 从锁锁寄居南孙家到南孙破产后锁锁的倾囊相助,她们的互助始终基于平等而非施舍。当锁锁选择以美貌为武器时,南孙未以道德审判;当南孙背负家庭起重担时,锁锁给予的是行动而非说教。而当锁锁选择散尽私己、解决前夫家生意的窟窿时,南孙将锁锁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爱玛接来家里照顾,视如己出。 这是一种超越血亲的信任和支持,无论在成功还是挫折时,彼此之间依然保持尊重和不嫉妒,这样的友谊被形容为‘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的价值,不在于呈现完美的女性范本,而在于证明:在充满缺憾的世界里,女性间的理解与托举,就是对抗世间荒诞的坚定力量。 00:59 这是一个剧情十分工整的故事,唯独没有“两女爱上一男”的俗套剧情 04:02 南孙和锁锁的成长与挑战,友谊跨越高低起伏 12:57 我们讨论了一个网络热帖,当00后遭遇"高考友谊断层",《流金岁月》提示我们:真正的友谊应如南孙锁锁——接纳人生轨迹的分岔,在价值观共鸣中保持动态平衡。 21:45男性角色,各有各的典型,各有各的无用。无能又贪婪的蒋父,常年缺席的朱父,利己主义的章安仁,空心的谢宏祖…… 29:01 王永正如童话般出现,他见过太多才三分姿色就到处申诉同性都妒忌他的女子,而蒋南孙是真正漂亮又不搔首弄姿,他欣赏南孙,也懂得南孙与锁锁之间难得的友谊 32:04 我妈妈不是姓蒋,名字也不叫太太,所以她跟我们蒋家的合同到此为止 35:00 她们一直在互相肯定,却很少低头看一看自己,其实自己也挺很不错的 37:19 过去的人生里,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流金岁月”的日子吗?
- 《叹息桥》:把叹息留在那个年代,但愿明天会更好
如果只读前半段,你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最老套不过的故事,一个拜金的美艳女郎,在富商向她伸出手时毫不犹豫抛下贫穷的男友,也因为拥有美貌,她做的一切都可以被原谅。 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李平从上海来到香港之前,是被母亲妥帖照顾的天之骄女,寄身在舅舅家制衣工厂的储藏间里,白天打一份工,晚上去上英文夜校,在那里结识了司机王羡明和从广东来港的高卓敏。一场火灾改变了李平的命运,或者说让李平及其家族在过去数十年中的跌宕起伏浮出水面。 男主角夏彭年是个典型的浪子,不止一任女友告诉过他:“没有人会比你爱我更多。”两人之间一定是有一点真心,两人分别之际,夏彭年对她道歉:“对不起李平,世上那么多人,我没有爱你最多。” 坐落于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附近的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是二人最终分手的地方,那是一座密封式拱桥建筑,从里向外望只能通过小窗子,几乎看不见外面的景色。这座桥的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死囚走上这座桥这事,基本上就是行刑前生命的最后时刻,“叹息”由此得名。 二人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有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纠葛,有时代的因缘际会,有关感情自己的生命周期,也或者就如同那座叹息桥:“人生就像是一座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 而在故事之外,我们发现在当下的讨论范畴里,快乐已经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是在想当面临选择的时候,如何不选到最错的那一个。 李平吃了太多的苦,从卑微困苦中,一步步走出来。她的每一步,看上去都别无选择。 在这个时代,我们拥有选择,是一件极其珍贵的事情。 这个极其的宝贵。我们希望所有的人,所有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我们都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权利。 片尾音乐:《明天会更好(1985 版)》
- 《忽而今夏》:长大成人之前那个夏天,和2024的高能量回忆
亦舒出版于 1988 年的作品《忽而今夏》讲了一个夏天的故事,女孩阮丹青升读大学之前的那个夏天,常年争吵的父母终于宣告分手,和好朋友各奔东西,暑假工是在娟子阿姨的咖啡馆做侍应生。咖啡馆里有很多客人,客人们带来他们的故事,也影响了娟子阿姨和丹青的生活。丹青遇到了恋爱大过天的少女顾自由,和她一样家庭生变的好友张海明,与艾先生艾太太两位老人成为朋友,经历了两次生命的逝去,一次是老人的安详离世,一次是娟子阿姨的孤独自尽,对于17岁的丹青来说,密集发生在这个夏天的变故,让她一下子长大,她旁观爱恨缠绵,也面对生离死别,爱恨缠绵。 故事的结尾,丹青终于踏上升读大学的旅途,许多悬念没有答案,夏天虽然过去了,属于她的人生却还很长。“她并非不快乐,但要象那些年轻人,仰起头,眯起眼,甩着头,弯着腰,尽情尽力,恣意由衷地哈哈哈哈哈,她从来没试过。” 借着这本小说,我们在冬天刚开始时聊了聊有关夏天的回忆,既有那个遥远的、高考后的夏天,也有 2024 年这个难忘的夏天——我们去了一些地方,也尝试(坚持)了一些新东西。在这个时间点上谈起夏天,属于那个季节的热烈能量仿佛又被眼前的温度放大,听到这期播客的你,欢迎和我们分享你的夏天记忆。 Timeline 00:55 《忽而今夏》是一个关于少女时代的故事,密集发生的事故,让女孩被迫长大了 03:22 还记得高三毕业的那个夏天吗?说说那个清澈(且愚蠢)的自己 07:04 阮丹青也没有狂欢,她旁观爱恨别离,一切都是淡淡的 09:45 跟 17 岁的女孩怎么打交道?这里有一个范本 11:54 年少时互相写信的友谊,与同学会的男女差异 20:14 时代进步了,殉情不再是浪漫的象征 22:12 大同的风与太湖三白,这个夏天最好的瞬间 30:52 夏天是能量密度超高的季节,植物郁郁葱葱,人类积极向上 35:43 北京的秋天很短,但值得体验 39:14 跑起来!愿意动起来的人有自己的办法
- 《婚姻生活》:亦舒会如何评价麦琳与他们的婚姻?
亦舒出版于 1984 年的短篇小说集《今夜不》,其中有一篇一万字出头的小说《婚姻生活》,故事是从男主角的独白展开,女友毛毛遇到裁员,想要结婚,反正自己的收入也只够”买花戴“,男人清醒无比地表示,我如果爱你,现在就不能娶你。就如女性主义作者 Jil 所写的那样:“爱情始于你投入他的双臂之时,终于你的双臂陷入他的水槽之时。“ 然而两人还是在憧憬与妥协中结了婚,理所当然地遇到了之前想到的一切问题——经济拮据,与同住的老人相处不来,男人留恋年轻的女学生,女人还是想出门工作……故事的最后,杰说毛毛得到了她所想要的一切,经历家庭主妇这一年,女人也成为最成功的“政治家”。 寥寥数笔,道尽大多数人的婚姻生活真相,“是这么令人失望”。 还是免不了要聊聊《再见爱人》,综艺的真人秀对于人性的放大和扭曲,这季《再见爱人》里我们看得最透彻最清晰。从《婚姻生活》开始,我们好奇,如果亦舒也看了《再见爱人》,会如何评价这三对爱人,尤其是近日开创了“麦学”的麦琳? 在这场讨论里,尤其是分析麦琳和李行亮这对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把它放到全职太太、女性主义、密集母职等层面去讨论,在真人秀这个放大镜里表现出来的似乎更“就事论事”,这是一对具体的夫妻、具体的问题,那么除了吃瓜之外,或许它的意义只剩下让身处婚姻生活内的人看看,对照着觉得自己的婚姻还没那么糟。 想起张爱玲《第一炉香》里写葛薇龙: “说着容易,回去做一个新的人,她现在可不像从前那么思想简单了。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是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的适当的出路。她自然还是结婚的好。那么,一个新的生命,就是一个新的男子……一个新的男子?可是她为了乔琪,已经完全丧失了自信心,她不能够应付任何人。” Timeline: 02:09 现代夫妻关系与生活选择的矛盾 07:51 那些婚姻看似幸福美满的人,实际上可能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不满。 14:18 婚姻里那个“好人”,是在“吹狗哨”吗? 17:23 理解麦琳何以如此,但保留不喜欢她的权利 24:23 真人秀对人性的现实展现与影响 27:06 这季《再见爱人》,呈现一种(几种)完全不被向往的生活 29:17 自我的空间,在婚姻里究竟有多重要 32:55 真实的婚姻生活肯定不完美,但也没那么差 38:56 “他成功了我没有”,麦李夫妇的财务状况与松弛感 47:12 共情不了明星太太,也吃不了全职主妇的苦 53:14 亦舒会如何评价麦琳? 60:38 家庭中的隐形劳动:做主的那个人 64:59 拒绝用mbti或其他标签来定义一个人,努力去理解一个个具体的人 片尾音乐:孙燕姿《比较幸福》
- 《不羁的风》:突然降临的财富是幸运,还是诅咒?
亦舒有不少作品以游轮为背景展开,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本《不羁的风》,两位女主角年龄相差至少 50 岁,她们也在一艘名叫“不羁的风”的游轮上,完成了身份的传递与转换。 年轻的女主角唐清流,由于生活所迫,几乎要行差踏错之时,遇到一个为老人当陪护的机会,她陪同刘巽仪老太太登上游轮的那一刻就深刻地知道,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刘巽仪是船上人人追捧的明星,与身边工作人员的相处颇有几分《红楼梦》中贾母与几位大丫鬟相处的影子,她疯狂到要与小她数十岁的伴游赴巴黎闪婚,亦会在婚礼的最后时刻理智回归、取消婚礼。她的生命在游轮上走到尽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她将大笔丰厚财产留给了唐清流,从此唐清流在船上过起“小刘太太”的生活。 唐清流有了钱,却仿佛失去了灵魂,刘巽仪虽然人已经去世,却仿佛在年轻的躯体上“重生”。 故事里没有凶杀或阴谋,凉意却从故事的细节里一点点渗出来。 我们本想聊爱情,却还是关注到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在现实与幻想、真我与物质之间挣扎的部分。 唐清流突然获得大笔财富,她原本的生活日常与人生规划(虽然不一定有)在一朝之间消失,她只好模仿起刘太太的生活,而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意义,她开始上天入地寻找余求深。从旁观者看来,她这一朵妩媚的野花,迅速失去了光彩,“她好似十分疲倦,动作迟钝,像一只瞌睡得提不起劲来的猫”。而不懈寻找余求深,就成为她人生里仅剩的执著。 作者好像总喜欢捉弄穷家女的命运,对于唐清流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突如其来的财富究竟是幸运,还是一种诅咒? 讨论到最后,我们的结论居然可以用一句儿时学过的课文来概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愿大家都过一个实心平和快乐的人生,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祝愿了。 Timeline 02:57 主角的人生,各有各的悲剧色彩 06:06 刘太太的财富究竟从何而来,她到底多大年纪? 07:53 从几位配角的身上,我们最注意的是专业精神 09:25 富婆与男伴游差一点完成的婚礼,或许并不是第一次 13:56 刘太太的人生赌本是四十年阳寿,唐清流呢? 18:18 《红楼梦》同人既视感:贾母vs鸳鸯,刘太太vs珊瑚 25:45 “钱可以买到的,不过就是这样。”那,到底是哪样? 28:37 COS 委托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29:50 深爱妻子的男人为什么会一直出轨? 31:29 唐清流突然获得财富之后,原先的日常生活与人生规划一朝消失,如同一朵热辣的野花迅速凋零 片尾音乐: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
- 《绝对是个梦》:或许是人生最后一次恋爱,有多少甜蜜就有多少无奈
我们来聊亦舒出版于1996年的长篇小说《绝对是个梦》,赶在1997年之前,许多港人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移居其他国家,程真、董昕夫妇就是其中的一员。董昕是一位建筑师,早在数年前就将事业重心转向加拿大,程真则是一位利落、出色的新闻记者,选择辞职、移民是她为挽救婚姻做出的最后努力,她的养女也在加拿大读大学,一家三口在大洋彼岸重聚,展开的全新人生却充满了坎坷、寂寞与遗憾。 在出发之前,程真替同事最后一次出现场,就政客孙毓川的衣品写出一篇辛辣的报道,匆匆而去的程真并不知道,在接下来的移民生活里,会与孙毓川产生一段意料之外的交集。一边是无法再继续的婚姻,一边是几乎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恋人。那些爱而不可得的惆怅、想见而不得的苦涩,都成为衬托甜蜜的前奏。 在努力适应新生活的过程里,与爱人的每一次相聚,爱情的浓度都高得异乎寻常。这爱情美得不真实,用书名来总结就是一句“绝对是个梦”。 孙毓川向程真发出了邀请,但生性自由的程真深知那终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荡气回肠的爱情总以别离收尾,因为这东西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承载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 Timeline 04:06 早期梦女文学,情节是古早高干文风格但笔触细腻,尽管书名已经暗示一切如梦落空,但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代入主角,投入其中。 12:35 精彩的对手戏:离婚乌龙 15:58 “你会去追求这段感情吗?”“不,我已经拿不出最好的一面与他交换。” 26:52 终于拥抱,像72个小时没睡后,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的那一刻 37:01 时代背景:回归前后的港人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变迁? 45:49 程真与养女:另一种母女关系 51:10 从70岁夫妇那里学到的婚姻运营技巧:只记得那些精彩的部分。苦难和挫折呢?会过去的 片尾音乐:莫文蔚-北极光
- 男人恋爱脑什么样?浓情蜜意不过是《小玩意》
《小玩意》是一部大开反讽之能事的作品,如果你之前听过我们聊《独身女人》,那这本完全可以当做性转版对照来读——读文学的男主角林自明在国外大学毕业,回到香港一所大学当老师,临行前导师将自己在香港研究海洋生物的女儿盛国香教授介绍给他认识,本意是让女儿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多加照拂,林自明却在那个夏天与大自己十几岁的盛国香教授疯狂又短暂地相爱了。 短暂的同居生活让这份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林自明爱上盛国香的洒脱,却不知这份潇洒背后是将一切琐事俗务都交给丈夫打理(调转性别想想,是否故事更眼熟了?)离开了为她打理种种生活琐碎的家庭,要支持一个同样洒脱的盛国香,从未经历过这一切的林自明左右支绌。 独立女性给林自明上了社会第一课,盛国香女儿则说出了全书的主题:“你不过就是我妈妈的一个小玩意。”盛国香很快回归了家庭,留下林自明独自嗟叹——在女性在职场越发绽放异彩的当下,爱情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TIMELINE 03:53 中年爱情背后的残酷真相 07:22 关于爱你的细节,就是即使你完全不懂“枉凝眉”,我也觉得你可爱至极 09:16 每一个幻想中的完美爱人,背后都有一堆烂摊子需要人追着收拾 10:46 如果男女主角性别对调,故事会是什么样? 14:58 兄弟对谈:男人的地位岌岌可危 17:32 当我们用“娘们”来表示赞赏 19:14 《出走的决心》里的苏阿姨,或许才是现实 21:41 “不用恭喜,结婚只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23:54 一个在爱情关系里打破原则的女人是多么酷 30:45 有时读小说时不带脑子会更快乐 32:52 关于亲密关系的话语体系,20年前vs当下 34:26 "She's NOT Rachel!" 37:07 充满遗憾的年少恋爱,成为漫长余生里的一丝甜味 片尾音乐:古巨基《路边摊》
- 漫长迂回的路,无处可逃的命运。
今天我们聊的亦舒长篇小说《漫长迂回的路》,写了一个比较少见的题材。主角王千岁是一名大巴司机,整个故事是关于这位底层男性的命运,兜兜转转无处可逃。男主角王千岁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在漫长的行驶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偷渡客、诈骗犯、逃出家暴的女人、被遗弃的婴儿,他一次次热心肠帮助他人,一次次惹上麻烦又努力化解,王千岁善良热情,保守本分。他看到的人越多,就越了解自身,而随着母亲的生病去世,他神秘的父亲再一次出现影响他的人生,故事的结局落笔在“一个人走的路,其实并不由他控制”。 我们俩从王千岁的故事出发,延展到我们的青春和中年,生命的厚度在增加,而快乐、幻想、期待却变得难能可贵,日拱一卒的踏实感成为生活的主题,充斥着大词、悬浮的表达,不再吸引我们。命运如此强大,要像王千岁一样有原则、有热爱,才能在这条漫长迂回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02:07 王千岁,帅而不自知的男主角,他的命运会如何? 03:57 蓝领工人的人生智慧:取名、自保、他们的道德感和边界感 18:11 知足和理性,亦舒小说的永恒命题 22:19 孔自然是美好的理想,王金源是真实的人 30:54 前店后家是很多生意人的生活方式 33:40 在美剧、电影、文艺作品里,我们看到过的“王千岁” 42:15 更喜欢老百姓的故事,而不是知识分子的表达
- 《嘘》:团圆、养老与分别,亲情是复杂的永恒羁绊
中秋节,我们来聊一个另类的团圆故事。 《嘘》是亦舒出版于 2002 年的作品,只讲家庭,几乎不讲情爱。 故事从小妹伍不为的视角展开,涉及一对年迈生病的父母,三个不算太争气的子女。父亲在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之前,是颇有能力的商人;小妹不为单身,是一位尚未成名的作家,常居加拿大;大哥不虞与一位不太会讲中文的美籍华人齐家畅结婚,育有两个女儿,二姐不劳,嫁给了一位加拿大人艾利逊,有两个儿子。这一大家人因为母亲中风入院,从世界各地回到了香港,终于迎来久违的团圆。 围绕母亲最后三个月的时光,与传说中的“遗产”,一幅家庭图景在师太笔下展开。 “嘘”往往代表着一种“话不用说得太明白,别说了”的意义,在小说中,有许多次对话用“嘘——”来终结,只是那些未尽之意里,藏着生活的真相。 亲情是一种复杂而沉重的纽带,超越了简单的理解和表达。它不仅是血缘的联结,更是深入骨髓的情感羁绊。人们常常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这种关系产生质疑和反叛,然而,在经历生活的种种之后,家庭成员们终于开始深刻体会到亲情的无可取代。 凡是与好友一齐喝的,即是好酒;吃得开心,就是好菜;一家人共聚一堂,就是好屋。 在母亲离世之后一家人才终于理解了这一切,算不算晚? Timeline 04:16 家族纷争与情感纠葛:温馨与悲剧并存 08:51 父母子女一场并不容易 10:32 “孝”与“顺”往往难以两全 14:00 延伸阅读:延长葬礼仪式的意义 26:31 香港女性的独立与奋斗:从家庭到职场 36:43 延伸阅读:毛姆作品,钱花完后的人生 40:09 聊聊我们自己的养老
- 我的前半生,听了再多道理不如亲自下场干一仗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发表于1982年的长篇小说,在2017年改编为电视剧,成为了当年的热门爆剧。 我们今天主要聊小说本身。女主角子君是中产家庭主妇,她在大学毕业后与男友涓生结婚,医生这个职业在香港是社会地位很高的阶层。作为医生太太,子君家里有菲佣,有一儿一女。家里的大小事宜,丈夫的社交需求,她都处理得很好,读过大学,形象气质好,是一个符合主流想象的中产家庭主妇。故事开篇,是有一天早上,丈夫涓生突然提出离婚,因为他早已出轨电影明星辜玲玲,子君的朋友、妹妹,甚至女儿安儿都早已有所察觉,只有她浑然不知。这本书讲述在这个突然的变故之后,子君如何重新回到职场,重新遇到新的异性,重新处理与子女、妹妹、朋友的关系。 01:08 《我的前半生》原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03:57 两位主播完整读了几遍原著,每次阅读感受都不太一样 05:20 电视剧改变了故事内核,迎合当代热搜 08:46 书中最打动我们的小细节:子君去唐晶的办公室、涓生和辜玲玲公然调情…… 20:17 那些生动的女性角色:安儿、子群、唐晶 34:00 按照平均寿命我们刚好度过半生,未来的半生有什么是最确定的 46:07 拓展阅读:鲁迅的《伤逝》和埃莱娜费兰特《被遗弃的女人》
- 一千零一妙方:生育是逃不开的终极话题吗?
这是亦舒出版于 1995 年的小说,主角唐隽之原本生活的非常自在、闲散,很有设计师天赋的她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畅销专栏作家,《虐儿一千妙方》是她最新的专栏,种种名为“虐儿”实则将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对待的方式,在她的笔下诙谐幽默,令读者连连催更。 但是在生活里,她的母亲因为生她难产去世,给她的婚恋观、生育观都带来不小的影响。两个姐姐各自育有两个孩子,绰号“孩儿克星 ”不是白来的,她与孩子们斗智斗勇,也会给孩子们宠爱和照顾。 故事里讲到许多新生儿,有姐姐在离婚过程里意外得来的孩子,还有编辑莫若茜多年通过医学手段求子,再到唐隽之自己从抵触孩子到接受生育这件事之后怀上的女儿,亦舒在这本小说里讲述了女性逃不开的终极话题——生育。 我们则从这里展开,讨论各自成为母亲之后的新发现。 Timeline 01:40《虐儿一千零一妙方》,一本虚构的书与一条关于孩子的故事主线 04:35 如果你们家孩子不好好吃饭,你就饿他一顿? 07:00 每位小姨都让孩子既爱又恨 07:37 从孩子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人生开始失控 09:24 他是一个很争气的婴儿,一心来做人,请与他充分合作 10:17 育儿群的分裂:有女儿的请去另一个群 13:10 心态上如何接受自己从女性变成妈妈? 17:19 在职场里指挥千军万马的女性,如何面对在家庭里的落差感? 21:21 我们这一代太努力,太想证明自己能力了,也不能家庭和事业兼顾,倒扣50分 25:32 你根本不知道我来上海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只看见我是一个好妈妈 28:24我就是只想付出我的智商的30%和我体能的30%,另外70%用来休息、用来辜负,行不行 36:16 这孩子跟我小时候怎么不一样?为什么他没有遗传我的优点? 37:51 但血脉终有一天会觉醒! 39:01 繁殖是写在基因里的本能,独立女性也不用为此感到羞耻 45:18 彩蛋!(来自小女孩的回答,强烈建议别错过
- 独身女人,姐姐独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独身女人》是亦舒在1982年出版的一个短篇小说,40多年前的女性就业环境与婚恋市场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作为第一代出来工作,经济独立的女性,书中的女性角色展现出来不同的性格,这些性格影响了她们在情感中的选择,但全书依然在讲述一个真理:越独立,越自由。 女主角林展翘是名校名师,教授科目为英文文学。她日常刻薄毒舌,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情,总能精准吐槽,让对方毫无招架之力,尽管如此,她内心小剧场也会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患有高度讽刺症?她遇到几个不同的男性:青梅竹马的高中同学,经济适用但无趣无主见,油腻抠门的男同事没有自知之明,令她满意、心动的中年男人已有家庭,花心起来很熟练;最后一个她以为是良缘,体面绅士爱女心切的富人,但这段缘分戛然而止。 我们读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到近40年的时间差异,亦舒写得非常现代,幽默。主角身上的困惑,我们都有。只要你是独立的,任何身份都绑不住你。 00:54 对唐嫣版《独身女人》的期待 03:08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08:03 亦舒女郎的特点:从来不追问,不要解释 09:08 划重点!这两段可以抄下来、骂回去,所有没有自知之明的男人! 12:10 兰心和媚,傻白甜的爱情和老娘高兴的选择 15:09 让女主一直痛骂的无辜人物——贝太太,她有她的精彩 16:39 贝先生和张又森,一个熟手渣男,一个新手呆瓜 21:08 何德彰,上位者的世界爱情一点也不重要 24:51 承认自己脆弱、改变、虚荣,是一种真诚、勇敢 27:14 又是一波对剧版的畅享,哪个演员最适合演 28:52 亲密关系里大大方方谈钱,这是我们的必修课 33:17 不要被“先进”或者“落后”,绑住你的选择 35:42 独美人设的姐姐,结婚生子后被粉丝质疑的故事一直在发生 41:29 生活的真相也许就是,多经历一些,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