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到两部《小丑》,细数小丑形象的大银幕演变
在所有美国经典漫画里,《蝙蝠侠》是最贴近犯罪类型的一部,而蝙蝠侠的敌人小丑更是知名度最高的漫画恶人,或许没有之一。自1940年首次在《蝙蝠侠》漫画中出现,小丑在八十四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形象演变。他是个精神妄想狂,没有固定的背景故事,这为历代创作者留下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在大银幕上,有三部电影对小丑的塑造最令人记忆犹新:蒂姆·波顿的《蝙蝠侠》(1989),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和托德·菲利普斯的《小丑》(2019)。杰克·尼克尔森、希斯·莱杰和杰昆·菲尼克斯三位演员对小丑的演绎各不相同,却都在各自的风格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2024年10月,《小丑2:双重妄想》上映。我们以此为契机,结合原著漫画和四部电影的幕后创作故事,细致梳理了小丑在漫画和电影中的形象演变,从中探究小丑为何能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令人迷恋,经久不衰。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迷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1:21 小丑的诞生发展史 ——小丑在蝙蝠侠漫画中的源起和演变 ——小丑与蝙蝠侠的一体两面性 ——多变的背景故事决定了小丑是个不可靠叙事者 ——漫画小说《蝙蝠侠:致命玩笑》对后世小丑银幕形象的影响 11:33 《蝙蝠侠》(1989) ——选蒂姆·波顿当导演引发漫画迷的众怒 ——蝙蝠侠的选角谈过多名男演员 ——杰克·尼克尔森出演小丑时提出了苛刻条件 ——这或许是最接近漫画叙事节奏的蝙蝠侠电影 ——尼克尔森为之后的小丑扮演者树立标杆 17:49 《蝙蝠侠》(1989)中小丑与蝙蝠侠在教堂大战中的对话 18:16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诺兰故意隐藏小丑的背景故事 ——小丑揭穿了道德、伦理、法治的局限 ——人类文明社会是否建立在谎言之上? ——希斯·莱杰为角色所做的准备 ——本片对漫画改编电影和IMAX的革命性意义 38:01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 小丑与蝙蝠侠审讯戏对话 39:13 《小丑》(2019) ——漫改竟然也能做成“角色研究”式电影? ——描摹精神病患状态是菲利普斯的首要追求 ——《小丑》对社会阶级固化的洞察映射当代现实 ——《小丑》对蝙蝠侠原有角色设定的颠覆 ——杰昆·菲尼克斯为角色所做的准备 ——希斯·莱杰与杰昆·菲尼克斯,谁的表演难度更高? 1:01:28 《小丑2:双重妄想》(2024) ——这是一部烂片吗? ——《小丑2》的创作源起 ——托德·菲利普斯有怎样的创作野心?最终为何失败了? ——Lady Gaga的才华是否被浪费了? ——《小丑2》让小丑回归到普通人,是好是坏? 1:19:11 三位主播对四部电影的排名 1:23:31 《小丑》(2019)配乐:“A Bad Comedian ” 作曲:Hildur Guðnadóttir
- EP14 阿兰·德龙:人生故事,表演风格流变,代表作分析
《犯罪蒙太奇》创立才半年多,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聊阿兰·德龙。前两次都是只聊个别作品,这次在德龙去世之际,决定做一期总结性的节目。德龙的代表作很多都是犯罪片,但我们不局限于此,而是尽量涵盖他的整个表演生涯。 这期节目前半段,我们用二十分钟时间,以文案配乐朗读形式讲述德龙的人生故事。后半段三位主播一起聊德龙生涯的演技代表作。 马布斯认为,1967年的《独行杀手》是阿兰·德龙表演生涯的分水岭。他在法国犯罪片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指导下,建立起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因此我们从德龙与梅尔维尔合作的三部影片《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聊起,随后按年代顺序对德龙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和表演风格流变进行了分析。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大明:不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节目包含少量剧透。 时间轴: [00:00:00] 阿兰·德龙的人生故事 [00:18:42] 《游泳池》配乐:Thème de la Piscine (作曲:Michel Legrand) [00:18:54] 三位主播最早都是怎么知道阿兰·德龙的? [00:25:07] 阿兰·德龙与梅尔维尔合作的《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 ——《独行杀手》(1967)为何是阿兰·德龙表演生涯的分水岭? ——阿兰·德龙在梅尔维尔指导下建立了怎样的表演风格? ——《独行杀手》、《红圈》和《大黎明》在主题和风格上的异同点。 [00:43:20] 《红圈》配乐:Quand Les Hommes Ont Rendez-Vous (作曲:Eric Demarsan) [00:44:29] 按年代顺序梳理阿兰·德龙的演技代表作和表演风格流变 ——阿兰·德龙的表演有哪些显著特质? ——偶像派和演技派的区分在阿兰·德龙身上是否适用? [00:48:59] 《怒海沉尸》(1960,导演:雷内·克莱芒) [00:51:05] 《洛可兄弟》(1960,导演:卢基诺·维斯孔蒂) [00:54:25] 《蚀》(1962,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00:57:22] 《豹》(1963,导演:卢基诺·维斯孔蒂) [00:59:53] 《洛可兄弟》歌曲:Paese Mio(作曲:Nino Rota) [01:00:47] 《游泳池》(1969,导演:雅克·德雷) [01:05:01] 《推上断头台》(1973,导演:何塞·乔凡尼) [01:06:22] 《警察故事》(1975,导演:雅克·德雷) [01:08:57] 《克兰先生》(1976,导演:约瑟夫·罗西) [01:13:14] 《斯万的爱情》(1984,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01:14:42] 主播们各自排出阿兰·德龙表演的前三名电影 [01:16:00] 《警察故事》配乐: Flic Story Thème 3(作曲:Claude Bolling)
- EP13 怪人二十一面相和《罪之声》:日本犯罪史上最聪明的凶手?四十年未破的世纪悬案
发生在四十年前的格力高森永事件是日本历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真相至今依旧扑朔迷离。这期节目我们对本案案情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已公开的线索对凶手“怪人二十一面相”可能的身份和动机进行了分析猜想。 这起案件中无人死亡,甚至没人受重伤,罪犯也没拿到任何赎金,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罪犯是“侠盗”。然而这是否真是一起无害的案件?本案反映出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社会的哪些状态?这些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此外,在所有改编自本案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盐田武士的小说《罪之声》与真实案情结合最为紧密。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对《罪之声》及其同名电影进行了点评。 资料来源: NHK纪录剧集《未解决事件系列:格力高森永事件》(B站搜索可看) 维基百科:格力高森永案 Monster With 21 Faces Podcast (一档8集英文播客,播客网站上能看到几十封罪犯原始信件、案发时的媒体报道和相关图片资料,均为英文)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少量小说和电影情节剧透。 时间轴: 00:00 案情过程梳理 19:22 三位主播对本案的总体感受 23:54 对本案凶手身份和动机的讨论猜想 ——凶手与江崎胜久和格力高是否有关系? ——警察是否可能参与作案? ——凶手是否靠操纵股价获利? ——凶手的诉求是什么?金钱、报复亦或政治观点表达? ——凶手与日本黑帮是否有关联? ——最大的嫌疑人是一名日本作家 47:02 无人死亡或受重伤,也没损失赎金,但本案是否仍造成了伤害? 50:31 案件中罪犯使用的三段原始录音(两名男孩+一名少女,均身份不明) 51:13 小说《罪之声》评价 ——盐田武士创作《罪之声》的缘由 ——乏味的文字,拖沓的节奏,却难掩深厚的考据功力 ——作者给出的案件理论是否立得住? ——剧场型犯罪中,媒体、警察、企业和公众各自扮演何种角色?相互发生何种影响? 01:09:10 电影《罪之声》评价 ——强大的导演和演员阵容 ——电影在日本收获高评价,但真的名副其实吗? ——小说和电影哪个更好?
- EP12 《命案十三宗》:这部国产犯罪剧的的意义,不只在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尺度
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高群书导演的《命案十三宗》或许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部2000年播出的纯单元剧改编自十三起真实杀人案,每一个案件都包含对原型罪犯的采访。这些生活中最普通、最不可能犯罪的老百姓在人性、社会、命运的推动下走向杀人,既震撼人心,又引人深思。犯罪的因子是否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只是等待合适的土壤爆发?犯罪是否是生活和社会不可消除的一部分,与人类共生? 剧中的每起罪案也从不同角度映射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人情百态。从犯罪心理学和犯罪社会学的角度看,这部剧都有着丰富的解读空间。这期节目三位主播从《命案十三宗》的创作故事和总体印象聊起,各自从十三个罪案中选出五个进行排名,以相互碰撞的形式挖掘本剧内涵。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部分剧透。 时间轴: 00:35 三位主播对《命案十三宗》的整体观感。 ——《命案十三宗》竟然能当成励志剧看? ——马布斯从最初的看不下去到最后的认可。 04:08 高群书创作《命案十三宗》的源起 06:16 三位主播各自在剧中的罪案故事中选出前五名,并进行讨论。 ——透过每起罪案,见证90年代末中国社会近乎魔幻般的动荡不安。 ——对普通人变成杀人犯的过程做出真实细致、令人信服的刻画,是剧作和导演功力的证明。 10:37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1:一个自信能赌赢公安的企业家杀手,是否真的有悔意? 23:29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2: 因痴情而沦为杀人犯的民工,在上刑场前说出最后的话。 42:23 《命案十三宗》罪犯采访原音3:擅弹《猎鹿人》配乐的全国吉他冠军,逃不过杀人的命运。 48:51 从《命案十三宗》及其续集《真相》里走出来的演员:王千源、刘威葳、李健、斌子、高露、王柠。 50:53 Cavatina(电影《猎鹿人》主题音乐,作曲: Stanley Myers)
- EP11 历史级无差别袭击案的亲身见闻,以及相关影视作品评价
这期选题源于上个月发生在上海和苏州的两起无差别袭击。三位主播也曾亲历过一次无差别袭击案——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当时的经历一直藏在我们体内,无论是否有意识,都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某种影响。面对这段记忆,我们心态不同。马布斯愿意去尽可能多地阅读报道,消化改编作品。大明和左左(本期新嘉宾)则本能地规避,很长时间里都不愿再吸收案件相关内容。 然而有一点是共通的。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理清事件对自我的影响。所以十一年后,我们又聚在一起,回忆2013年4月15-19日那五天中的经历,也聊聊两部正面展现案件的影视作品:剧情片《恐袭波士顿》(2016)和纪录剧集《全美缉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2023)。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大明:不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期嘉宾: 左左:从业影视行业十年、但刚刚开始拍摄犯罪电影的制片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00] 2013波士顿马拉松爆炸现场原音 [00:55] 从三位主播亲身经历出发,梳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时间线 ——爆炸发生了,但危机才刚刚开始。 ——逃亡、杀警、枪战、戒严,电影般的事件真实发生在眼前。 ——三个身处事件中心的中国人:受伤者、死亡者和被劫持的英雄 ——一座全球知名的大都市,一夜之间变为空城。 ——这段经历对我们有怎样的影响? [27:37] 两名罪犯的律师叔叔代表家族发言(原声采访选段) [28:57] 《恐袭波士顿》和《全美缉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 ——马布斯对《恐袭波士顿》的吐槽 vs 大明和左左的赞美 ——《恐袭波士顿》和《全美缉凶》相比,定位有何不同? ——两部作品对案件中争议点的处理截然相反。 ——这起案件是否还能有更特别的呈现角度? [48:07] 奥巴马总统爆炸案后在波士顿发表演讲(原声选段) [48:07] 由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散出的话题 ——罪犯背景经历映射美国梦的正反面 ——从911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反映出不同的时代气息
- EP10《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全面解析
首先要抱歉这期更新比较晚,最近实在太忙,不过正是延迟更新让我们赶上了最新的《疯狂麦克斯:狂暴女神》。这已经是本系列的第5部电影,我们也在本期节目中对整个麦克斯系列做了整体梳理。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以动作场面、感官刺激为卖点的系列,但其实里面的世界观和人物也都值得深入探讨。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麦克斯系列的幕后资料,随着聊天话题见缝插针地在节目里分享给大家。 这期大明临时有事遗憾退出,依然只剩我和三省。不过两个几乎天天见面的北京人凑在一起,聊起来气氛也更轻松随意。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35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为何能成为经典? ——动作场面、生猛调性、角色个性、末世废土世界观。 ——乔治·米勒的传奇经历与《疯狂的麦克斯》诞生故事 15:56 1979年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预告片原声音轨 17:03 两位主播为五部《疯狂的麦克斯》排名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优缺点分析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是否高于其他麦克斯电影? ——汤姆·哈迪vs梅尔·吉布森,安雅·泰勒·乔伊vs查理兹·塞隆 ——梅尔·吉布森参演前三部麦克斯电影的轶事 ——总结麦克斯系列的代表性配角 40:44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沙漠家园戏原声音轨 42:36 前三部麦克斯电影的探讨&《疯狂的麦克斯4》制作历程 ——第一部真的最差吗? ——为什么第二部在整个系列里最具代表性? ——马布斯和三省对第三部的评价产生分歧 ——历经波折才得以问世的第四部 51:43 《疯狂的麦克斯》系列动作场面排名 ——麦克斯系列重点追车动作戏对比 ——第四部动作场面幕后趣闻
- EP09《新生》:一部坑多且烂尾的犯罪剧,却拍出了诈骗的本质
本期节目是《犯罪蒙太奇》第一次聊国产犯罪剧,我们选择了近期热播的《新生》。尽管这部剧硬伤明显,但也有显著优点。尤其里面对受骗者心态的刻画,令两位主播不禁倾吐出亲身经历过的惨痛诈骗。 《新生》的逻辑坑在网上有大量讨论,我们自己也总结出了故事的顺序时间线和逻辑问题列表,结合剧中细节和《新生》番外中主创们的逻辑解释,逐一进行分析。 这期节目本来照例是三人录音,但主播拾夕临场出现设备故障,遗憾退出,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期两人录音。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49] 马布斯的担忧变成现实——《新生》果不其然烂尾了 [03:54] 关于《新生》的人物刻画 ——配角刻画好于主角 ——剧中的四名受骗者心态与现实诈骗紧密接轨 ——主播们的真实受骗经历 ——费可和何珊的刻画有何硬伤? ——罗生门式不可靠叙事结构效果如何? [19:12] 《新生》逻辑问题汇总 ——导演在番外中给出的正向时间线不够详细,我们又做了一个自己的版本,并讨论了其中是否有bug。 ——逐一讨论重点逻辑坑,其中哪些能在剧中找出合理解释? [44:07] 《新生》的根本问题;对表演的评价 ——逻辑bug是影响本剧质量的根本问题吗? ——所有演员里,谁的发挥惊艳? ——周依然的演技真的不行吗?
- EP08《天注定》:贾樟柯拍出了史上最暴力的华语犯罪片?
《天注定》是贾樟柯导演唯一一部在戛纳获奖的作品(2013年最佳编剧)。在华语犯罪电影史上,本片也几乎称得上独一无二。本期嘉宾薯条认为《周处除三害》的暴力场面与《天注定》相比就是小儿科。《天注定》之所以震撼,是因为它用最真实的镜头,撕开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伤口。 本期节目我们结合《天注定》的四起真实原型案件,对影片进行深度解读。这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吗?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们也总结了贾樟柯电影标志性的核心主题和风格特点。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本期嘉宾: 薯条:本硕法律毕业,却走上了电影不归路的导演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1:55] 《天注定》是武侠片? ——《天注定》的创作源起 ——武侠与现实主义嫁接,效果如何? ——《天注定》的核心探讨之一:当代中国为何暴力事件频发? [20:44] 贾樟柯谈《天注定》(采访选段) [21:48] 《天注定》的四个故事,哪个最好? ——主播和嘉宾各自的排名 ——《天注定》核心探讨之二:当代中国有多少人处于精神漂流状态? ——《天注定》核心探讨之三:钱权崇拜是否已是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 ——贾樟柯融在片子里融入了多少隐喻象征?效果好吗? [45:10] 《天注定》英国预告片原声音轨 [46:41] 《天注定》在贾樟柯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相比贾樟柯其他作品,《天注定》有何突出优点? ——这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吗? ——从个体窥视群体是贾樟柯的创作野心,但他每部片都实现了吗?
- EP07 雷普利,犯罪作品史上最让人着迷的"恶人"?
网飞新版《雷普利》(斯蒂文·泽里安导演,安德鲁·斯科特主演)是2024年至今全球风评最佳的犯罪剧集。原著小说《天才雷普利》及其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更是犯罪创作史上绕不开的名字。除了最新剧集之外,这本小说还有两部名留影史的电影改编:《怒海沉尸》(雷内·克莱蒙导演,阿兰·德龙主演,1960)和《天才雷普利》(安东尼·明格拉导演,马特·达蒙主演,1999)。 本期节目我们对小说、剧集和两部电影逐一做出深度分析。雷普利为什么会成为犯罪作品史上最让人着迷的恶人之一?小说在内涵和技巧方面有什么精妙之处?哪部影视改编水平最高?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2:52] 《天才雷普利》是传统犯罪小说吗? ——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 ——雷普利的犯罪是普通人的缩影 ——雷普利的两重犯罪动机:感情挫败和阶级欲望 ——海史密斯亲身经历的同性恋情是雷普利的灵感来源 ——小说是否存在逻辑漏洞? [19:18] 《天才雷普利》英文有声书开头(出品:Night Chill Audiobooks 朗读:James Spencer) [29:03] 海史密斯原声专访选段 [30:08] 网飞版《雷普利》剧集讨论 ——三位主播对三部改编作品排名 ——网飞版的视听语言无出其右 ——网飞版的黑色电影风格是否契合原著? ——安德鲁·斯科特的演技无可挑剔,但是否符合原著雷普利形象? ——网飞版的意象运用独树一帜 [41:58] 网飞版《雷普利》配乐:“Sicily Variation(Ravini)” 作曲:Jeff Russo [43:14] 马特·达蒙版《天才雷普利》讨论 ——最符合原著神韵的选角 ——最多的原著情节改动,竟带来最佳的主题还原? [48:07] 马特·达蒙版《天才雷普利》结尾原声台词 [48:04] 阿兰·德龙版《怒海沉尸》讨论 ——三版中缺点最多的改编? ——《怒海沉尸》不可忽视的优点 [54:19] 三版改编结局对比 [56:15] 阿兰·德龙、马特·达蒙、安德鲁·斯科特,谁是最好的雷普利? [58:32] 《怒海沉尸》配乐:“Mongibello” 作曲:Nino Rota
- EP06 历届戛纳金棕榈奖中有多少部犯罪电影?我们做了盘点和排名
这期选题灵感源于《坠落的审判》。印象中,获戛纳金棕榈奖的犯罪电影不多。但当我们查阅过往76届戛纳金棕榈的获奖片单,却发现其中有18部都可归为犯罪电影。当然,这是根据《犯罪蒙太奇》对犯罪作品的定义选出。 本期节目,三位主播在这18部片子里排出了各自的前十名。每个人事先都不知道彼此的选择,在录音过程中才首次公布,因此引发出热烈讨论。本质上,我们想录一期吵架节目,不过最后还是保持了基本友善的氛围。 《犯罪蒙太奇》选出的18部金棕榈奖犯罪电影 坠落的审判(2023,法国,茹斯汀·特里耶) 钛 (2021,法国,朱丽亚·迪库诺) 寄生虫 (2019,韩国,奉俊昊) 小偷家族 (2018,日本,是枝裕和) 流浪的迪潘 (2015,法国,雅克·欧迪亚) 白丝带 (2009,奥地利,迈克尔·哈内克) 大象 (2003,美国,格斯·范·桑特) 鳗鱼 (1997,日本,今村昌平) 低俗小说 (1994,美国,昆汀·塔伦蒂诺) 我心狂野 (1990,美国,大卫·林奇) 大失踪 (1982,美国,科斯塔·加夫拉斯) 出租车司机 (1976,美国,马丁·斯科赛斯) 窃听大阴谋 (1974,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马蒂事件(1972,意大利,弗朗西斯科·罗西) 如果 (1969,英国,林赛·安德森) 放大(1967,英国,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恐惧的代价 (1953,法国,亨利·乔治·克鲁佐) 第三人 (1949,英国,卡罗尔·里德)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推理小说爱好者 本期节目对部分电影的讨论包含剧透 时间轴: [2:20] 三位主播的观影经验介绍 [3:39] 轮流公布排名 [8:05] 《第三人》原声对白:奥森·威尔斯的瑞士咕咕钟台词 [20:45] 《低俗小说》原声对白:关于猪和狗的讨论 [46:51]《寄生虫》配乐:On The Way to Rich House(作曲:郑在日) [57:47] 每个人的最终排名&总结 [59:21] 《大象》配乐:Piano Sonata No. 14 “Moonlight” (作曲:贝多芬)
- EP05《坠落的审判》:这真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吗?
不久前,在《坠落的审判》北大首映礼上,关于女性主义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自2023年问世以来,《坠落的审判》就和性别议题紧密绑定,女性主义似乎已经成为解锁影片内涵的金钥匙。 然而,这真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吗? 本期节目,三位主播从故事、人物聊到剧作、导演、表演,梳理《坠落的审判》深层内涵和风格特征。女性主义是否是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的表达核心?女主是否只是一个引人共情的受害者?本片是否在女性主义背后蕴藏着更深广的意义? 结尾时卖了个关子,是为之后要上线的一期新节目埋个小伏笔。这期新节目也是由《坠落的审判》衍生,采用了跟此前不一样的聊天形式,敬请期待。 影片参考的真实案件人物:阿曼达·诺克斯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犯罪小说迷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51] 女主是否有罪? ——两个层面的审判:法律和道德 ——本片参考的原型案件:阿曼达·诺克斯案 ——导演力求展现出女主的道德复杂性 ——马布斯认为女性主义不是导演表达的核心 [19:49] 《坠落的审判》插曲:50 Cent “P.I.M.P” (含歌词版) [20:23] 《坠落的审判》对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呈现 ——片中妻子和丈夫的矛盾,是否能分清责任对错? ——片中夫妻的心态浓缩了现实家庭关系的矛盾核心 ——每个人身处婚姻和家庭中,是否都难以逃脱主观性思维的局限? [33:11] 《坠落的审判》配乐:Isaac Albéniz “Suite Española, Op. 47 No.1-Asturias” [33:56] 《坠落的审判》剧作、导演风格 ——镜头设计将儿子丹尼尔与观众视角划上等号 ——叙事中的开放性、主观性与影片主题的契合度 ——兼具法律真实感和扣人心弦冲击力的法庭戏 ——控方律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女主是否有杀人意图? [44:53] 《坠落的审判》原声对白:庭辩戏选段 [49:46] 《坠落的审判》原声对白:夫妻争吵戏选段 [51:09] 关于表演的讨论 ——桑德拉·惠勒的表演难在哪儿? ——相比同为奥斯卡提名的艾玛·斯通和莉莉·格莱斯顿,惠勒的表演水平如何? [54:59] 《坠落的审判》配乐:Bacao Rhythm&Steel Band - P.I.M.P(无歌词版)
- EP04《花月杀手》:从爱伦坡奖原著到奥斯卡颗粒无收,老马和小李子的改编是否成功?
在今年的奥斯卡上,《花月杀手》尽管获十项提名,却颗粒无收。这部电影被低估了吗?相比获得2018年爱伦坡奖最佳非虚构犯罪书的原著,马丁·斯科赛斯的改编是否有缺憾? 这期节目我们将《花月杀手》原著和电影对比来聊。大卫·格雷恩的这本书在非虚构犯罪类别中是什么水平?电影对原著内容的取舍是否成功?《花月杀手》在斯科赛斯2000年之后的创作中有哪些独特之处?女主莉莉·格莱斯顿痛失奥斯卡,是公平的结果吗?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1:15] 《花月杀手》书和电影,哪个更好? [05:21] 关于书的讨论 ——作者直接出现在叙事中是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纵向的悬疑性叙事与横向的历史切面 ——对美国历史、文化、美国梦价值观的深层反思 [13:42] 《花月杀手》配乐:The Sacred Pipe [14:23] 关于电影对书的改编 ——剧本创作过程耗时漫长,经历坎坷 ——马布斯为什么认可电影选取的改编角度 ——电影最大的缺失:原著的历史维度 ——对种族歧视和种族屠杀议题的非典型呈现 ——《花月杀手》为什么会输给《奥本海默》? [39:32] 《花月杀手》配乐:Mollie [39:51] 对故事中男女主爱情的探讨 ——三名主播对男女主CP感的不同认知 ——爱情是民族关系的缩影 [47:21] 欧内斯特与莫莉的第一次晚餐戏原声对白 [48:16] 关于格莱斯顿和小李子的表演,以及《花月杀手》在老马生涯中的地位 ——格莱斯顿做出了内收式表演的典范 ——格莱斯顿输给艾玛斯通冤不冤? ——小李子的表演有突破性吗? ——《花月杀手》在老马2000年后作品中算优秀吗? ——《花月杀手》是老马在炒冷饭,还是新尝试? [1:01:28] 花月杀手配乐:My Land... My Land
- EP03《独行杀手》和《杀手》:藏枪72支的阿兰德龙,是法鲨和大卫芬奇难以逾越的高峰
这期节目我们将两部电影放到一起讨论: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导演、阿兰·德龙主演的《独行杀手》(1967)和大卫·芬奇导演、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杀手》(2023)。 自问世至今的57年间,《独行杀手》几乎在每一份媒体评选的影史最佳杀手电影榜单中都位居前列。梅尔维尔和阿兰·德龙携手开创出独树一帜的犯罪电影风格,对后世的犯罪流行文化影响深远。 法斯宾德就是在看完《独行杀手》后,才决定出演大卫·芬奇2023年的电影《杀手》,而《杀手》中也能明显看出《独行杀手》的影子。 大卫·芬奇是在致敬还是在解构?《独行杀手》是梅尔维尔和阿兰·德龙的生涯最佳吗?《杀手》原计划在2008年拍摄,由布拉德·皮特主演,这会造成怎样的不同? 最后,也想以本期节目致敬已至人生暮年的阿兰·德龙。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大明:不太擅长记人名的犯罪小说迷 本节目包含剧透。 时间轴: 00:52《独行杀手》和《杀手》的异同点 ——《独行杀手》是存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杀手》是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隐喻? 14:30 《独行杀手》配乐选段1 18:33 《杀手》插曲:The Smiths “How Soon Is Now?” 19:09 关于《杀手》的探讨 ——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是否可以在第21分钟结束? ——独白运用效果好吗? ——是否过度留白,过于模糊? 24:58 《杀手》独白原声选段 33:18 《杀手》结尾独白原声 33:50 关于《独行杀手》的探讨 ——梅尔维尔的美学风格 ——犯罪桥段是否有提升空间? ——结尾是否有逻辑漏洞? 40:02 《独行杀手》结尾原声选段 40:28 关于阿兰德龙和梅尔维尔的探讨 ——阿兰德龙与《独行杀手》是否不可分割? ——这是阿兰德龙生涯最好的表演吗? ——这是梅尔维尔生涯最佳吗? 49:08 《独行杀手》配乐选段2 50:01 关于大卫芬奇的讨论 ——《杀手》如果2008年拍,布拉德皮特演,会有多不一样? ——《杀手》在大卫芬奇生涯中的水平和位置 59:38 结尾音乐:《独行杀手》配乐选段3
- EP02《第二十条》:看似真实尖锐,却在现实法律体系中很难发生?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从律师转行做导演的薯条来聊聊张艺谋的新片《第二十条》。主播马布斯和拾夕原本都感觉《第二十条》非常真实,但在薯条看来,电影中对中国法律系统的展现与现实不符。 本期节目主要探讨:这到底是一部映射现实的社会批判电影,还是一部偏离现实的普法命题作文?这部电影对张艺谋的创作生涯是否有着特别的意义?本片是否代表了当今中国电影所能实现的最大尺度?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本期嘉宾: 薯条:法学硕士,当过律师,现做导演,第一部长片入围2023平遥国际电影节 时间轴: 01:00《第二十条》是一部喜剧片吗? 09:00 为什么最高检要拍《第二十条》?关于电影参照的真实案件探讨。 13:40 《第二十条》中的人物、案件、法律生态与现实有多大差距?(包含剧透) ——电影中的检察官与现实中的检察官有何不同? ——为什么电影要弱化律师的角色? ——电影结尾的听证会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吗? ——为什么电影中较少展现公检法之间的沟通?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社会批判电影,还是偏离现实的普法主旋律? 42:40 《第二十条》在张艺谋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本片是否回归到张艺谋早期作品的主题? ——与《秋菊打官司》是否有可比性? ——顶级的电影工匠,这是对张艺谋最恰当的描述吗? 56:48《第二十条》是否代表了当今中国电影所能实现的最大尺度?
- EP01 《五月十二月》:当34岁女人爱上12岁男孩
《五月十二月》是一部犯罪片吗?马布斯心目中,它就是2023年的最佳犯罪电影。 影片的原型案件曾经轰动世界。34岁女教师和12岁男学生的不伦之恋,24年间持续引发着公众的窥视。 这期节目我们结合案件,深度讨论了本片的主题、人物和风格,以及这部电影在导演托德·海因斯、两位女主娜塔莉·波特曼和朱利安·摩尔的职业生涯中能排到什么位置。 本期主播: 马布斯:一流的影评人和乐评人,三流的犯罪作者 拾夕:不相信人性的中年老母亲 三省:痴迷犯罪作品的专业选书人 时间轴 00:02:11 关于真实案件的讨论 00:14:19 勒图尔诺原声采访 00:14:53 对于电影《五月十二月》的深度讨论(包含剧透) 00:15:46《五月十二月》配乐选段1 00:31:39《五月十二月》配乐选段2 00:32:38 试衣服戏 00:43:35 偷情戏 00:56:53 化妆戏 00:57:15 关于娜塔莉·波特曼、朱利安·摩尔和托德·海因斯的讨论 01:15:49《五月十二月》配乐选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