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3“别的城市在逐浪,而上海是TMD海”
提起“上海”,提起“创投行业里”的上海,你会想到什么?我猜你很快就会有答案,还会有很多答案。它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是中国金融行业最发达的城市,是全球资本活跃度最高的城市。连接上海与北京的“京沪线”被称为中国最有“班味”的高铁,因为车上满是开电话会议、打开笔记本赶ppt的打工人。我司最大最热闹的活动,“中国投资年会”也长期将会址选择在上海外滩,也屡次都不负众望的高朋满座。 换句话说,上海在我们的脑海里太具体了。当我们聊起它的时候,似乎难以调动任何想象力。这也是我最初策划CityWork这档栏目的初心:那个在美元主导创投时代里,我们观察的世界太过狭窄,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接受“创投十年”的这个设定,那么或许有9年半的时间我们对北上深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有必要看看其他城市。 但随着这两年跟着“中国投资年会”的脚步开始频繁地往返上海,再加上认真读了读《繁花》这种“沪味”浓郁的作品,我意识到自己内心似乎深藏着一种“难以自查的偏见”。正如一篇题为《被妖魔化的上海人:承受中国最著名的地域歧视》的特稿中所提到: 那些去过“大上海”的国人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像搬运工一样扛回大大小小的日用品,顺便捎回的,是对上海人的矜持、排外、自以为是的抱怨——这是这座城市习惯的角色错位。 我也因此利用11月出差上海的机会,组织一场新的对谈。和几位老朋友聊聊我们到底忽略了什么、误解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本期研讨成员 猫头鹰喜剧创始人、脱口秀演员 史炎;纵横商业媒体多年的自由撰稿人 竺晶莹 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s 01:22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股灾” 10:37 “上海其实是一个想象共同体” 20:43 “边界感”,上海不变的气质 33:47 “一身疲惫的兄长”与“阴柔的城市” 40:28 “合理利用规则”,上海的第二个不变气质 47:00 上海做“投资”,天赋异禀? 50:46 曾经有篇现象级文章,叫《上海不相信互联网》 56:10 上海的“钱”有性格吗? 1:03:22 江浙沪的生意气质,定义了上海的创投氛围 1:11:02 “错过”不是一个贬义词 拓展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被妖魔化的上海人:承受中国最著名的地域歧视》 肥肥猫的小酒馆,《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 朱思码记,《上海不相信互联网》 许敬,《金融是本故事书:无序时代的资本冒险》 🎉在哪里还可以看到《CityWork》?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投中网新媒体矩阵(投中网、微信公众号“投中网”“东四十条资本”)等收听、阅读文字版!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可添加微信:Jiazhiguo233(备注听友进群) 🌊关于第九声浪 【到达不止于目之所及】「第九声浪」拓宽你的精神边界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食野之评、投中吐槽大会、过期少女研学社、严肃喧哗、CityWork,kira和朋友们,欢迎多与我们互动。
- Ep2 “一口气发了3支千亿基金,杭州的创投起飞了?”
7月,英国《金融时报》放出了一条重磅消息,称红杉中国完成了新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总体规模高达180亿,创造中国VC行业近一年来的最好成绩,也帮助红杉中国完成了连续三期基金规模超百亿人民币的壮举——红杉中国2021年完成人民币六期基金的募集、规模达到280亿;2022年完成新一期美元基金的募集,规模创纪录地达到了90亿美元。 能够在当前的行业周期下完成如此壮举,毫无疑问是针强心剂。最起码它的出现能直白地告诉人们:一级市场,多少还是有点活力。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对红杉中国这一期基金背后的LP感到好奇。《金融时报》也很“识趣”地在原文里给出了答案,“本期基金得到了杭州市政府以及多家国有保险公司的支持。” 这当然是典型的“情理之中,意料之中”的答案。一方面,“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将成为募资的主要来源”,早就成为了当下从业者们的共识,很多有头有脸的机构甚至主动开始往西部走、往县城走; 另一方面,浙江作为经济强省,近几年给予创投市场上的支持也确实称得上“狠”,仅去年5月,杭州政府就曾设立了3支千亿基金,分别为杭州资本管理的1000亿杭州科创基金、1000亿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金投管理的1000亿杭州并购基金。 不过当我借此向身边的投资人朋友聊起“杭州”的时候,却收获了很多“意外”的答案。甚至有位朋友非常直白地说:“杭州其实是补课呢。” 本期研讨成员:杭州在地产品经理,商业播客《半拿铁》主理人 刘飞;前双币基金VC投资人、"佩妮penny的世界" 主理人 Penny 主创团队: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曹玮钰;投中网编辑 蒲凡 Shownotes 杭州,比你想象得更“琐碎”(00:57) “没有夜生活”+“美食荒漠”,这是一种凡尔赛(10:41) 阿里对于杭州的创投氛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0:33) 阿里对“创投”的姿态,背后是典型的“浙商”思维(28:00) 典型的杭州创业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3:45) 《繁花》里为什么会有“魏总”这个形象?(40:14) 地理位置,创投再也无法忽略的因素(47:45) 杭州不仅要向上竞争,也有向下竞争压力(54:56) 投资真的已经卷向“服务业”了(1:07:52) 拓展阅读 石油工业出版社,《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中国商业出版社,《一本书读懂中华商文化》 钱水土,《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户融资行为研究》
- Ep1 有人说“合肥模式”能成,因为没有文化底蕴?
前不久,多家各大财经媒体集体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说的是自2023年9月以来,更名为“产业投资”的相关国有城投公司超过200家。作者们援引这组数字,认为这标志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愈加重视起市场化转型,是融资压力下的求变尝试,也旨在消除投资者对城投的刻板印象,获得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算起来,这其实财经媒体们两个月内第二次集体关注“城投转型”了。今年5月,南方周末等媒体集中报道了2024年以来(截至2024年5月20日),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有企业中,名字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企业数量就达到75家。作者们同样认为,此举是加速城投转型,愈发重视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 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城投市场化”?我们为什么会相信“城投市场化”的故事?答案或许是一座城市的名字,那就是——合肥。 中国城市的城投平台雏形出现在90年代的上海,在长达十多年的早期阶段里,通常作为支持地方基础建设与公共设施的建设而存在。直到2008年,随着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的先后到来,扩大内需、增加基建投入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让地方融资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得机会,全国融资平台的数量由2008年的3000家增至2010年的6576家。而著名的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落地,正是发生在2008年的10月。 再后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京东方之后,合肥陆续陪跑出了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数十家上市企业,中国创投市场开始流传“合肥模式”的传说,有头有脸的投资人习惯了拥挤到前往合肥的高铁上,外媒开始习惯性地把合肥放进财经新闻头条。 而这次,我们想站在微观角度,来琢磨这一切,琢磨切身参与到“合肥模式”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合肥模式”的到来对于市场化的创投从业者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琢磨城市对于创投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期研讨会成员 果壳CEO,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合伙人 姬十三;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执行董事 吴云飞 主创团队 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创投圈野生独立主持人&资深公关人 欧拉Viola Shownotes 合肥,你到底什么时候火起来的?(02:51)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合肥,其实是再造出来的一座城(09:52) 有一种城市气质叫“科里科气”(17:17) 被地缘条件逼出来的“使命感”(22:19) “以投代招”是对合肥最大的误解(30:29) “城市”对于创投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36:01) 现在开始加入“合肥模式”,晚了吗?(44:34) 合肥让我们有机会进化为“产投”(48:11) 要像谈恋爱一样与城市相处(51:45) 拓展阅读 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中国新闻周刊,《不安排主持人、不准备发言材料,直击芜湖市政企早餐会》 🎉在哪里还可以看到《CityWork》?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投中网新媒体矩阵(投中网、微信公众号“投中网”“东四十条资本”)等收听、阅读文字版!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可添加微信:Jiazhiguo233(备注听友进群) 🌊关于第九声浪 【到达不止于目之所及】「第九声浪」拓宽你的精神边界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食野之评、投中吐槽大会、过期少女研学社、严肃喧哗、CityWork,kira和朋友们,欢迎多与我们互动。
- Ep0 “你投资做得这么好,居然是东北的?”
这是投中策划的第二档播客栏目,专门聊聊北上深之外的“其他城市”。 这档节目的初衷,一部分原因来自我的“私心”——我长期生活在“外地”,创过业、也试着融过资,肉身体验了这些“外地市场”的蛮荒——我在加入投中后的第一天文章《“你不报生辰八字,我怎么上会推项目?”》里记录了这一切。 那段时间,我交钱、付费、拜码头,花五位数的价格只为得到投资经理们的微信号,每天都能接到无数个属地深圳、上海的“投资人电话”,一边描述着一份“触手可及的财富”,一边希望我配合他们“新发一只基金”。那也是我第一次具体地感受到,“外地”在经济学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另一部分的初衷是“大环境”。今年很多人从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口号算起,开始频繁提及“创投十年”这个词,很多人的共识是,我们确实到了一个需要复盘和展望的节点。 那么具体需要展望什么,答案其实呼之欲出:展望那些在北上深之外、那个在美元主导的时代里没有被青睐过的陌生世界,甚至可以说,如果我们接受“创投十年”的这个设定,那么或许有9年半的时间我们对北上深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整个2023年,哈尔滨、淄博、天水的走红侧面证实了我们确实“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也因此邀请决定两名来自哈尔滨的朋友,做一场用来预热栏目的“第0期”,从他们的家乡为起点,一起聊聊为什么要开启这档栏目?我们在这一年“外地漂泊”的日子里到底看到了些什么? 本期研讨嘉宾:投中信息CEO、哈尔滨人 杨晓磊(Victor);经纬中国投资董事、哈尔滨人 王冰醒(Stella) 主创团队:投资人兼作家 小野酱;投中网编辑 蒲凡;创投圈野生独立主持人&资深公关人 欧拉Viola 要点传送门: 作为有刻板印象的外地人,我对哈尔滨的火很意外(02:32) 没有被泼天的流量拖垮,这就是东北昔日的荣光(05:47) 东北人出生在“罗马”,但后来“罗马”搬走了(13:54) 当别人说你是“东北人”的时候,你会强调自己是“哈尔滨人”吗(20:16) 东北意气和现代商业,是一对天然的反义词?(28:33) 商业不能总是锐利,它需要人文来柔化一切(36:55) 在城市创投的话题里,哈尔滨有办法留住“个性”吗?(40:59) 如果不能“趋同”,哈尔滨可能的出路在哪里?(48:52) 从哈药六到敷尔佳,生物医药是一个突破口吗?(55:11) 你会在工作间,背负上“家乡振兴使命感”吗?(1:00:29) 最后的忠告:吃红肠千万不要蘸酱油!(1:08:31) 🎉在哪里还可以看到《CityWork》?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投中网新媒体矩阵(投中网、微信公众号“投中网”“东四十条资本”)等收听、阅读文字版!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可添加微信:Jiazhiguo233(备注听友进群) 🌊关于第九声浪 【到达不止于目之所及】「第九声浪」拓宽你的精神边界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食野之评、投中吐槽大会、过期少女研学社、严肃喧哗、CityWork,kira和朋友们,欢迎多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