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被污名化的「I人」:谁在分类和定义你是谁?Orpheus微见

027-被污名化的「I人」:谁在分类和定义你是谁?

86分钟 ·
播放数22782
·
评论数253
  • 你是I人还是E人?
  • 人的性格可以变化吗?
  • 内向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 世界上有什么事物不能被分类?

我们一直在苦于给自己找到一个分类,当找到答案后,又苦于跳出这个分类的笼子,于是答案和笼子不断交替,成了一对永恒轮回。

「Orpheus微见」第27期,我们从心理学史的角度,挖出「内向/外向」「MBTI」等概念是如何形成、流行,又是怎么在今天被误用的?这些误用,又如何剥夺了我们正确的自我认知?我相信,准确地指出那些暂时被伪装和隐藏的歧视,是对抗歧视的第一步。

现代病系列: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天生爱分类

0:01 你是E人还是I人?

0:46 答案与笼子 交替轮回

1:45 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定义

4:45 奥斯特瓦尔德:制造氮肥和天才 分类色彩和人性

14:08卡尔·荣格:心理类型 内倾外倾

二 \ 心理测量与MBTI的流行

18:56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格量表

22:32 妈妈的职业规划:四类性格类型

27: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善测量 注册商标

30:40 心理类型搭上商业快车

32:08 取个好名字:从INTP到建筑师

35:10 产品化:加入心理学「正规军」

39:20 加个好设计:卡通小人儿们是怎么来的

42:18 三个社会思潮、一些误解、一些阴暗的历史

三 \ 内向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49:35 一些自己最近「E变I」的经历

55:50 蝴蝶效应和「柏林墙」

57:18 内向与互动受阻

58:45 典型的歧视:为什么这个社会总要求内向者变外向,却从不会要求外向者变内向?

1:01:30 一些关于职场外向倾向的心理学实验

1:06:15 内向与沟通能力

1:07:44 商业效率的需求

1:08:26 内向与权力关系

1:09:40 权利上位者总在训练结构性的服从文化

四 \ 谁有资格定义我是谁?

1:14:40 各种类型有高低之分吗?

1:17:04 MBTI的原初设计目的是自救

1:17:52 关于分类和「我是谁」的时代局限性

1:19:30 让被分类的人,自我奴役,自动地执行统治者的意志

1:20:49 福柯:人所有的实际斗争,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我们是谁?

三联生活周刊:福柯逝世40周年专刊

一些招聘职位描述

一些韩流MBTI meme

一些典型的对人格分的误用滥用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本期部分专有名词

亚里士多德 / 索绪尔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 《伟人们:关于天才的生物学研究》Große Männer: Studien zur Biologie des Genies / 心理统计学 Psychographics / 卡尔·荣格 / 弗洛伊德 / 威廉·冯特 / 威廉·詹姆斯 / 罗伯特·伍德沃思 / 精神神经质量表 Psychoneurotic Inventory / Lyman Briggs / Katherine Cook Briggs / Isabel Briggs Myers / 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 David Keirsey / 咨询心理学家出版社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PP / 职业心理学出版社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Press, OPP / The Myers-Briggs Company / Neris Analytics / 16 Personalities / Mallory McCord / Dana Joseph / Delroy Paulhus / Kathy Morgan / 结构功能主义 / 希波克拉底 / 米歇尔·福柯 /《主体与权力》/《自我技术》/ 罗兰·巴特

▶ 微见往期引用福柯的单集

02-珍宝海鲜舫与巴黎圣母院 | 07-语言:临床医学与语言分类 | 09-二维码:生命政治 | 22-不:规训与惩罚 | 26-自拍:自我技术

▶ 一起见微知著

展开Show Notes
秦旷
秦旷
2024.7.14
置顶
【听友福利】评论任何和性格、性格分类的想法,下周五挑2个有意思评论赠微见设计挎包一个(外观见Shownotes)
【相关单集推荐🍻】
EP07. “光谱”
荣格(上) - Oxford通识读本线上阅读活动
057. MBTI 与天才:刘慈欣为什么再也写不出《三体》
我认为这种“I”“E”人格区分风潮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功绩程度加深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思想的破产,造成人无法区分主体与客体,从而导致人对自我认知有极大的偏差与缺失。推荐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中关于人的自身这个部分和韩炳哲《他者的消失》。
MBTI由心理自救的测试工具演变为披着具有独特个性化性格的华丽外衣,我认为实质上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可以交流的思想,所以,他们交换纸牌,盲目、不顾一切地争取客体化。包括社媒广泛传播的一些这样的话题“半年如何从I人变为E人”,让我感觉非常厌烦,人好像失去了向内思考,将自己作为世界主体的能力,而把自己交给外界去评判,最终变成同质化的客体。
现在MBTI所展示的商业化的评判标准让我感觉是同质化的暴力,非常类似星座评判,当快时代、内心空虚的人嗅到有可以展示自我个性的机会,就会蜂拥而至。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展露“我是独一无二的人”,而现在的商业化的MBTI中的分类标准已经完美契合了内心空虚所需要的肯定性。
我印象和深刻的是,在校招入职后的HR谈话中,在我描述压力太大后,她说了一句“你在面试中侃侃而谈,我以为你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快,很活泼外向的人”以及IE人在职场中大面积频繁的被提及,这种病毒式盲目的快速将人分类的标准让我有种呕吐的感觉。
秦旷
:
我还听过一句话“我见过你最积极的的时候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但问题是,这到底哪里出了错呢? “功绩”“客体化”这两个点我觉得抓得很准!
善哉小五泷:我记得最近面试有填mbti的选项,后来我问面试官为什么要填这个?对方说只根据你的工作经历,我们无法判定你这个人的真诚,以及是否和团队调性匹配,比如你明明是个i人,却在面试里表现得像个e人。
9条回复
NAKEDSILVER
NAKEDSILVER
2024.7.14
社交媒体不单单在污名化i人,还有p人。把p人塑造成毫无条理、不守时、邋里邋遢的形象。而在求职的过程中似乎也是“有条理的、有计划的”j人更受欢迎。
西如:强烈赞同!真的很厌烦一说到p人好像就直接对等到不负责,j人就到处收拾烂摊子。明明是两个维度,就简单粗暴地揉合在一起然后分个谁高谁低
渺渺予怀:i+p真的……简直欲加之罪……当年处女座也被黑得很惨,常常会想,我只是出生在9月,到底做错了什么😅
5条回复
Btw 主播的shownotes做得好酷啊!!😭 好爱这种风格
秦旷
:
这些格子的灵感来源就是“笼子”和“分类”
桔子圆圆:这样!
付胜昔
付胜昔
2024.7.14
1:23:09 结合着shownotes和秦旷老师对MBTI前世今生的深刻的剖析,我也对MBTI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我觉的MBTI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改善沟通和团队合作。然而,它并非十全十美,因为性格是复杂且多维的,很难用简单的分类来完全概括。深入探讨MBTI,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种标签,而是一种自我探索的工具。通过了解自己的MBTI类型,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在的盲点,进而在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MBTI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被简单归类所限制。听了这么多介绍MBTI的播客,还是微见更为全面深刻,非常感谢,预祝最热榜,让更多人发现这期节目和这个宝藏播客!
秦旷
:
谢谢!也借你评论再极简地总结一下我在节目里可能没说清楚的观点,mbti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时代使命,同时也和所有其他理论一样逃不掉时代局限性
秦旷
:
恭喜获奖,请加节目详情页中的微信留下您的收件信息!
4条回复
im_domino
im_domino
2024.7.14
49:20 校招做性格测评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像要上标签的商品🚬…超级讨厌
im_domino:1:02:41 本来是用来内观的一种工具变成社交工具甚至职场工具之后就会充斥着偏见和霸凌,用来筛选和淘汰不符合高位者固有期待的人。感觉跟每一阶段的社会定义“正常”与否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多数对少数的暴力的表现形式。
秦旷
:
👍🏻👍🏻
5条回复
西如
西如
2024.7.15
57:37 听到这里产生一个想法,E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热情,观感上就能让社交场中的对方感到压力更小、更容易放开手脚表达自己,而I人对面的人可能就要花更大力气来维持促进和推动交流。而大概率上大家都想做那个少花力气的一方,因此就会产生对“E人优于I人”的观点
大号钱钱:好赞同!
Yousei_XHoL
Yousei_XHoL
2024.7.16
来晚了,真的很喜欢秦旷主播的风格,讲述和论证的脉络清晰,其中的语言也在力求全面和精准。我自己目前已经不胜其烦网络上MBTI的风靡,也亲眼目睹周围有一个同事真的把自己往这个标签上强套(她个人测出来是INFP,就会特意去做所谓P人会做的事情)。曾经经历过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外企,其并不把性格测试当作筛选人才的标准,而是在员工都进入企业之后去进行测试,意在让大家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质,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相互理解和配合,我想这是我比较接受的做法
秦旷
:
永远不晚😊 也感谢你的评价和分享 你讲的两个案例让我意识到一个节目里没谈到的新线索,这种“心理测试工具”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也并不重要。比如说,假如我有一个心结或者了解自己的需求,在今天有更多专业的方式可以让我更准确地掌握自身情况,但mbti的低门槛让我首先想到用它,但用完其实也很鸡肋。这种低门槛也让它变得“流行”,吸引很多人即使没需求也忍不住去用一下,随之就出现一种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状态,没病也要吃点中成药美其名曰预防一下。所以我觉得,如果想解决什么确切的问题,应该找更专业准确的方法,如果只是为了了解一下、为了好玩,那不如不测可能更好。
Yousei_XHoL:嗯嗯 明白你的意思了,所以这对于自己的需求目的、自我探索但不盲从的好奇心有很清楚了解的人,更容易会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到自己,否则就只是单纯成为商业的韭菜或随波逐流的分母
wenqi_
wenqi_
2024.7.22
听完啦!笑死,我上回面试被说“你是i人吧看着就像”,并被质疑了跨部门沟通能力😃我狠狠给对方科普了,内向外向和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一一对应,有点效果,获得了认同(部分😃
秦旷
:
这句“看着就像”就是找骂!
56:57 MBTI是不会变的,MBTI探究的是本我。做这个测试不能在你状态不好或者太好的时候测,测出来都是误测。就算是外向的人也会有能量耗尽,不想社交的时候。一段时间的非寻常状态不重要,关键是你本身是否天然地更喜欢和接受社交(这里的社交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主要是想强调你本身是不是这样的思考和认知倾向。关于mbti的更多强烈安利b站up主狐狸刷刷的类型学和骨哥说,从专业的理论角度来解释mbti。
秦旷
:
谢谢安利!
罔洪轩
罔洪轩
2024.7.14
mbti给我一种被完全定义的感觉,失去了性格倾向的复合多元的感觉。一个人在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但mbti把人划分为一个具体单一化的标签,会让我失去性格的多元性。不过mbti给很多人提供了一个很强的社交属性,也是标签化的一个重要作用,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社交的工具🤔个人想法
云本
云本
2024.7.15
59:19 是的。内向早已沦为了诸多“教化”人们像“高度社会化”迈进的工具之一!
秦旷
:
这个评论启发我了了,“高度社会化”就和“高度城市化”“高度数字化”一样,会触碰和伤害到某些人最根本的价值
云本:就像秦旷讲的:看看家长(多数、传统型)对小朋友的期待就一目了然。
4条回复
不过MBTI的标签流行化,是不是因为它也提供了我们保护伞?例如一个内向的人,就如同主持人说的太容易被误解,现在只要搬出MBTI说这是天生的,就可以免去许多解释。当然标签这种东西是两面刃,它也会让相信的人实现自我预言;就像星座的准确度,与相信星座的程度成正比。
另外目前也有说法是内向的人多巴胺敏感性閾值较低,而乙醯膽鹼通路比外向的人更顺畅,或许可以解释确实很多人天生就是内向的。
不过我自己的经验也是觉得内向是可以些微调整的,我的内向指数从过去的90%以上,到现在的70%左右,因为享受与他人更多交流,生活体验也变得更丰富。我们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成长性,不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个标签,尽管这个标签非常适合自己。
秦旷
:
嗯!还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人的表达也有帮助
zzzzzhm
zzzzzhm
2024.11.15
作为未成年对饭桌上长辈要求倒酒说好话这些事真的超级感同身受!!不愿意倒酒就会被说扭扭捏捏,然后坐到那里看着外向的小孩“大大方方”自愿去倒酒说漂亮话,真的尴尬到想找个缝钻进去。我觉得我有记忆以来自己就是内向的性格,虽然很喜欢我的性格,因为我可以一个人独处很久然后想很多很多东西,也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偶尔参与一下有很多陌生人的聚会,但是不适应这个社会,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要慢慢逼自己去适应,好烦啊
夜的迷离颜色:我们都是“行走的鱼”,在社会上活得好累好累~
琪_kiyo
琪_kiyo
2024.7.22
50:22 这里深有感触。曾经因为一本《内向性格竞争力》拯救了自己,我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然而社会在奖励外向者,多少领袖和高管,甚至高校选拔,都在奖励外向者。
秦旷
:
不管怎样 通过自己找到自己擅长的能力~
春夜宴我
春夜宴我
2024.7.19
01:13:42 权力关系这段讲得好好!
秦旷
:
谢谢!
蓝汤
蓝汤
2024.7.20
1:23:15 每次的总结都上升新高度🥹
琪_kiyo
琪_kiyo
2024.7.19
42:23 看过一本人格心理学的书,可能因为要讲的内容太多或科学严谨性问题,那本书只是简单提到了mbti,认为它更多是发挥了巴纳姆陈述的作用,即作用一些共性表述让人们产生认同。而且随着人类社会信息膨胀,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加上人们对效率的痴迷。快速认识一个人比准确认识一个人,更让人类着迷。然而达摩克斯之剑就在头顶吧😂
很有意思的一期,正好有对应一些心路历程。
之前,抱着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自己时,同时也好奇的心态,有尝试过各种人格测试,想要更明晰潜意识和内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之后就会不自觉的受各种性格解读的影响,好像一但是哪种标签,就会不自觉的希望自己更靠拢,更典型,无形中给自己一些枷锁。同时,在作为社交和求职的对外归类标签,也会受到他人对性格类型解读刻板印象的审判。
内外的双重枷锁,很容易陷入自我迷茫和审判中,难道自己不够了解自己吗?我真的是类型定义的那样吗?不符合的地方是做测试不够严谨吗?
听完本期,每个标题完美命中😂 我一直怀抱着朴素的答题思维,在结果和行为中,寻求所谓的对应,想要符合的更加符合,不符合的逐渐淡化,忽略了性格的复杂和多变性,简单直白的被性格测试分类和定义,从而才会拧巴。很感谢这一期,全面系统且辩证的讲解,豁然开朗~
wenqi_
wenqi_
2024.7.22
这期很好!光谱很好!我觉得其实我们所能做出的分类一定是有语言(逻辑)基础的,但总有语言无法描述的地方,是混沌区域。
碎片/标签总是一些点被抛出来,首先这样的单一信息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其次每个人理解都不尽相同,但由于它是一个点,有太多可以被展开的面和维度了,在作为“对人的评价”中更要考虑人做测试的外部因素,这对测试体系的设计和做题人素质要求都很高。
还有一点,我发现很多人区分不了“客观事实”和“价值判断”,对这俩玩意的认知的建立其实是我认识自我的前提,应该也是大部分人的(感觉拆下去自己像个洋葱🧅,不拆了睡觉了🙋
秦旷
:
拆得非常好,下次再见!👍🏻🍻
wenqi_: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