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互联网&体制内,工作一年,聊聊如何面对工作的琐碎
工作一年的时间节点上,邀请体制内的朋友一起聊聊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琐碎。 一起来吐槽一下工作中的琐碎,不同的工作岗位要面对的事情真是完全不一样呢。 00:01:36 体制内朋友面对的琐碎 00:14:00 互联网技术类工作中的琐碎 聊聊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琐碎—— 00:27:43 接受生活和工作本身的重复 & 平庸 不会吧,不会吧,大卫·格雷伯的“狗屁工作”理论不会是比照着我们的工作写出来的吧! 许多思想家都反思了现代工作伦理和工作制度,所有人多多少少都在做着“狗屁工作”罢了。 世界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我们又怎能要求自己轻易就能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召唤呢? 00:42:56 不要退行、逃避,主动接受生活中的变数 & 工作中的挑战 单纯减少to-do,并不会增加幸福感。 尝试为工作注入一点主体性。 把成就感寄托在工作之外:健身、创作,去做那些短期内能见到成果的、带来快乐的事情。 00:58:27 主动建立更多的联结 主动和陌生的创作者建立联结、创造一些和朋友们深度聊天的机会,让双方都获得正向的情感流动。
- 12|被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之后…
节目缘起 这一期节目想聊的东西,反反复复地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半年左右。 事情的缘起是今年过年期间,我的一位男性长辈用推心置腹、循循善诱的语气劝导我”做女人不要想得太清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过年期间,我的磨难可不止于此,来自不同代际、不同性别长辈给了我很多很多劝导。所有现代性的观念、高等教育下的逻辑训练都一无用处,就像孙悟空被紧箍咒死死控制,只能抱头打滚。我一坐下就开始被围攻,开始心率过速。 我花了很长时间消化这段时间带来的创伤。有一天凌晨,我又因为这些事情睡不着,所以就发了一条朋友圈,简单回顾了这段经历,把“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单独放成一段,表达我的愤怒和无奈。这条朋友圈下呢,我收获了一位朋友的长留言,认为这句话被很多人曲解了,希望古人的精华不要被取为糟粕。 很感谢这位朋友提供的视角,我也回应要做一期播客来详细聊聊这句话。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timeline 02:55 “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证 “女子无才便是德”与“男子有德便是才”相映成义的重点的确在于“正德”,退一步说,如果“德才相害”,它不仅仅反“女才”,也反“男才”。首次书面记载这句话的陈继儒和其他不同历史时期的后人,也包括我们,究竟有没有断章取义,这一点各有看法,请大家自行判断吧。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被明确记载和广泛传播之后,后世的确是不断重描了它“反才”,尤其是“反女才”的意味,以此来回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 05:40 历史背景 “女子无才便是德” 提出以后被散播、关注,以至无人不晓,逻辑起点是明末社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反理学思潮潜滋暗长。许多人批判理学道统对人性的扼杀,肯定人性中自然情欲的天然合理。这样的背景下,明末“才女”涌现,还有很多女性知识群体通过教授知识,或者成为独立艺术家来养家糊口。 11:18 “女子无才便是德”只是争论话语 这句话并不是对于现实的刻画,它显示的恰恰是卫道士对才女文化兴盛的威胁感;很可能是受明末社会现实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争论话语”,未必具有如后世所夸饰的那样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更有学者总结道:对当时“女才”发展的社会潮流而言,“无才是德”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反动。 14:00 明清的反对意见 冯梦龙、李渔、袁枚等提出了反对意见。许多正统儒者也曾批评过“无才是德”论的过激之处。明末清初,持“女子无才便是德”论者大有人在,但是它始终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撑,反动形象积重难返。即使是它流传甚广的明末清初,无论从反礼教还是从支持礼教的立场出发,都对这句话颇有非议。 17:30 清末民初的妇女解放 既然这句话并非什么金科玉律,为什么流传得如此广泛呢?为什么会成为刻入大家认知的、对于传统社会的概括性、甚至是真理性的描述呢?当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受害女性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本身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被外国强权“强奸”和征服。受父权压迫的女性,是旧中国落后的一个缩影,被认为是当时遭受屈辱的根源,是需要被帮助和改造的。受压迫的封建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变成了一种毋庸置疑的历史真理。 21:24 什么是“才”,什么是“德”? 接近三百年前的他们对于“正统”、对于“女才”的定义早已过时,我们应当探索新的方向,也为来者开辟新的道路。正如前人也曾为我们开辟道路一样。20世纪初的留日女学生是最早直接面对国家和民族重大问题的中国女性。在留日期间的学习和社会经历中找到了传统女性“私德”与现代“公共事务能力”之间的结合点,她们的道德能量可以通过“公共事务能力”的表现而贡献于民族国家。女性以国族主义进行了自我赋权,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新的文化身份。 23:15 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表达?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这样说:“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如果不是做专门的研究,人们很难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意义何在。” 那么,作为并不从事专门研究的普通人,我觉得我们或许无法清晰地了解到这句话所谓的“原本”的含义,更无法了解其历史沿革,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忠实于日常的体验,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 我希望我小小的工作可以为“女性重新阐述历史”,也就是“从history到herstory”的工作做出小小的贡献。我还想挖掘更多封建时代的女性故事,重构她们色彩斑斓的生活,重新讲述她们的挫折、痛苦、欢乐和抱负;也想进一步探索清朝末年和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思潮的萌芽和发展。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麻烦给我一点信号。 关键参考材料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高彦颐 《“女子无才便是德”考证》刘丽娟 《社会性别研究导论(第二版)》 《晚清女权史》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
- 11|初入职场的我们,互联网、事业单位、公务员,苦与乐
邀请我亲爱的室友们一起聊聊初入职场的感受。我们分别就职于互联网、事业单位和体制内。 大家都刚刚入职月余,以后可能会有新的感悟,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想法。这一期播客仅作为阶段性记录的分享~ 0:00 朋友们的自我介绍 2:00 我们的工作究竟干点啥? 11:20 和入职之前的想象有哪些不同? 18:19 参加工作前,有没有充分了解过自己的工作? 24:48 工作作息 36:12 工作带来的快乐 49:12 工作中的至暗时刻 57:22 从硕士到职场,最大的变化和感悟是什么?
- 10|回顾中国大学“首开女禁”历史,立下“把书读烂”之志
和大家聊聊中国高校“首开女禁”的历史。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一般会把限制男女大学生不能够同校、或者同班接受相同教育的现象称为“女禁”。 “首开女禁”发生在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或许,大家现在都觉得“男女同校”稀松平常,就不再关注这段历史。但显然,这是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里,我时常被震撼,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力量。所以想要追忆一下这段历史,私心里也是想要作为一份迟到的校庆礼物。 01:50 中国办女学的历史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 1898年 经正女学 经元善 1904年 北洋女子公学 吕碧城 1907年 女子学堂章程 金陵女子大学 吴贻芳 11:00 关于“开女禁”的讨论 王卓民 《论吾国大学尚不宜男女同校》 康白情、王若愚、徐彦之 1919年3月,蔡元培演讲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1919年10月,胡适 《大学开女禁的问题》 邓春兰 《春兰上蔡校长信》 《报界诸先生转全国女子中学毕业及高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 “依赖他人提倡,何如出于自身之奋斗” 《晋京旅行记》:“今后世界的日新月异,吾辈女子复岂以常处闺闼,以自放弃其责任耶?故此当振我精神,致力于学术,以为服务社会之备,岂不快哉?” 20:11 南高师“开女禁” “中国高等教育先驱” 郭秉文 陶行知:“男女工人可以同做工,男女农民可以同耕作,为何男女学生不可以同学习?难道读书人的道德水准比资本家、工人还低吗?” 南高师老校长江谦、实业家张謇 乐以成 26:22 结语 《促进男女同校以推广女子教育案》 在凤凰大视野的《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纪事》这一纪录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清末新政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宏大叙事的依托下,中国男女同校的发展历程因顺应了妇女解放的潮流,总会让人觉得有点顺理成章。然而,当我们回首历史,从1898年的经正女学一路走来,到1920年冲破女禁的22年间,在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里,当我们看到年轻女子们欲求教育而不果的痛苦、挣扎、抗争时,我们就不会再觉得今天的男女教育平权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了。 小时候,我时常觉得诧异,竟然还有那种时代、那种思想。但现在,我时常觉得它并没有走远。比如,我的家人曾经不是很支持我读研,当我读了硕士,又害怕我真的会去读个博,总是劝说我“女孩子读了那么多书没用”。 现在,距离中国公立大学“首开女禁”,过去了102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男女教育平权这件事情上,我们看似早已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实际上,我们是否真的已经达到先辈们的期望了呢? 用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愿所有听到这期播客的女性听众们“多吃读书的苦,把书读烂”,珍惜先辈们的努力。 参考材料 凤凰大视野:《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纪事》(纪录片) 《北京大学首开女禁始末考》 《南高师首开“女禁”》 《兰州女子邓春兰首破大学女禁》 《近代女子高等教育的新里程——南高师“首开女禁”刍议》 《大学男女同校教育的历程及影响研究(1919-1937)》
- 09 | 读研,曾经在抑郁边缘挣扎。现在想当一个优秀的普通人
在培训中认识到一位新朋友,分享了他在读研期间在抑郁边缘挣扎,最后走出来的经历。在互联网的“毕业”浪潮下,我们不想再陷入无穷尽的焦虑和担忧,只想当五光十色的傻× 00:00 嘉宾介绍和基本情况 (是社恐33努力争取来的嘉宾) 03:11 “偏航”的恐惧,被迫转换目标 08:29 反思当初制定目标时的动机:没有对目标本身进行足够的考察,而是出于自我证明的冲动或盲目自信 12:23 情绪最差的时候,在食堂不自觉落泪,无法平稳走路 15:14 为了走出来,做过哪些努力 - 走出来是长期的过程,接受“好起来-跌落谷底”的循环 - 如果有条件的话,短暂离开这个环境 -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 感受亲人和朋友的爱,获得更多的勇气 - 在非情绪低谷状态,阅读相关书籍。即使事情到了最差的阶段,也依旧有办法(比如药物)进行控制 - 觉察情绪负循环,压力本身会带来新的不必要的压力 23:03 担忧父母不理解,最后发现寻求他们的理解很难且没必要 - 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爱就足够了 - 每个人似乎都有各自的“原生家庭”困境,可以追溯原因,但尽量不要责怪 29:02 「如果”被毕业“,我就去当保安」 - 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 - 尽量不放大当下的困境。除了生死,什么都不是大事 - 能拥有当下的一切,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努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幸运。不应当傲慢地夸大个人努力,也不应当把挫折全部归咎于不够努力 - 少想多做。有些事情无法直接改变,所以多专注眼前吧 - 如果想要做出大的改变,不如先把它们拆分成小命题 40:19 普通人宣言 - 大家都是普通人,把标尺掌握在自己手里 --- 涉及的书籍 《正午之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08 | 我们为什么要拍摄毕业照
又是一年毕业季,solo聊聊毕业照 00:20 拍摄毕业照是一种表演 02:25 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被非常彻底地记录了 03:48 美好的人类情感在这一刻有了记录的契机和展示的舞台,也由观看者进行确认 05:05 拍摄毕业照是告别的仪式,拍摄是一种占有,也帮助我们抵御不安 06:52 记忆,会被重新塑造 【提及的作者和作品】 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
- 07 | 浅聊一下个人阅读史和女性主义
嘉宾: 从计算机转到设计,资深阅读爱好者,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男性,播客《无用之人》主理人 前半部分聊聊我们的个人阅读史和阅读路径 后半部分(36:00)浅聊一下女性主义 没有聊到很深,但是很有信息量和启发性 【提及的书籍、作者、概念等】 钱穆 《国史大纲》 吕思勉 《中国通史》 《资治通鉴》 《史记》 《剑桥中国史》 卡尔维诺 罗伯·格里耶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贡布里希 《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 《佩德罗·巴拉莫》 《骑兵军》 瓦尔特·本雅明 罗兰·巴特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赵鼎新 马克斯·韦伯 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 达拉斯.斯麦兹 受众商品论 汉娜·阿伦特 西蒙娜·波伏娃 苏珊·桑塔格 梅·萨藤 《过去的痛》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女权主义简史》 《“西洋镜”里的中国与妇女:文明的性别标准和晚清女权论述》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李银河 米歇尔·福柯 伊曼努尔·康德 杰里米·边沁 功利主义 约翰·罗尔斯 无知之幕 《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上野千鹤子 罗纳德·德沃金 公平,“钝于禀赋,敏于志向” 《因为性别: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 杰里米·边沁 “圆形监狱”,米歇尔·福柯“全景监狱”
- 06 | 当我们写『硕士毕业论文』时,我们在?
和小凤、露露聊聊写毕业论文的事,为此刻留下印记。 【内容提要】 04:04 为自己的拖延找点合理的借口 - 高度的不确定感 - 没有任何人能帮你 - 不拖延的露露是怎样炼成的 06:54 写写写,不想写啊 - 为什么我只给自己打70分 - 露露的字数秘诀和小凤的逻辑技巧 14:23 压力来源 18:45 如何处理压力 - 运动 - 寻找联结 - 只有论文人反复咂摸才能感受到的快乐 29:26 一些写论文小技巧 - 所以做不做计划到底和mbti有没有关系啊? - 为什么我没有从上一期节目开始尝试做计划 - 是什么让小凤直呼:听懂了,但是并不想理解 - 露露带来的实用技巧 39:06 论文承载的硕士生活回忆 41:35 什么陪伴了你的论文时光 - 咖啡带来的仪式感 - 一些奇怪的宿舍kpi,我们逼迫露露做了什么 - (一些愉快的小跑题)写完论文之后,人家孩子都生了? - (一些废话文学)"虽然他的建议没有什么用,但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05 | 和"六边形战士"一起,聊一聊找工作的心路历程,来打个鸡血吧
本期节目,请到了我一直很敬佩和欣赏的小姐姐,一起来聊一聊与找工作相关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1月,我们讲到的“今年”一般指2021年。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一场“战斗”。 我们抱着最大的真诚进行了这场对谈和分享。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我们会对这些观点进行修正,甚至会觉得它们过于幼稚,但是这就是当下的我们。 希望能给即将经历秋招的同学,或者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情感到困惑的同学带去一点点启发。也期望未来的我们能记住自己出发时的样子。正如这期节目里谈到的话题,如果能成为你的“机缘巧合”,那么我们很荣幸。 00:00:00 这期聊什么 嘉宾小黄: - 日渐衰微的行业下,强势的学科内 - 国家奖学金、多篇SCI、秋招技能点满 00:01:26 最初的职业想象 - 从大二开始,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职业发展之路了,想要成为“六边形战士” - 一开始想要读博,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职业探索 00:04:28 浅聊一下职业榜样和“机缘巧合” - 大多数带来了巨大激励作用的学长学姐,其实都不认识。我们不需要去复刻他们的路径,最重要的是“我也可以、我也想要”的冲动。很多人只是差这一股劲。 - 职场前辈在回顾自己的路径时,为什么时常会用“机缘巧合”这个词? - 秋招不可复制:就算是同样的我,就算是同样的岗位,再去做一次,可能结果就不是这样了。“机缘巧合”是个人特点、个人选择、个人经历综合影响的结果。 - 大一大二的“机缘巧合”故事 00:10:59 对秋招影响很大的个人经历 - 早早去实习呀。实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学生时代偷的懒,以后一定要还的。 - PPT小学生和PPT王者的区别在哪里,怎样影响了个人的职业选择? 00:20:34 与其说经历失败,不如说寻求失败 - 研二的暑假,一边实习、一边面试的经历。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投递最热门的行业、最热门的岗位。并且走到最后几轮。在专业对口的方向,一开始就是王者状态。 - 一度非常害怕失败,但因为知道找工作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鼓励自己多尝试。 00:29:12 秋招过程中最有用的方法 - 在经历重大抉择时,打开第三视角。 - 不要沉湎于纠结、迷茫,尝试更加理性地自我评判和自我提升 00:33:06 秋招带来的自我认知方面的更新 - 在offer选择过程中,一直很坚信的各因素重要度排序可能会完全被推翻。 - 完善了对于自己性格的认知,更加自信。 - 为什么推荐所有同学经历一下实习、租房和通勤? - 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实践 00:40:55 怎样找到自己的路 - 看起来所有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 对于热门的求职方向,我们怎样考虑? - 身处“风险社会”,预测是不可能预测的,怎样调整心态? - 警惕收集到的信息中存在的倾向性 00:55:23 怎样处理研究生工作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 拎得清当下什么最重要 - 主动承担起过去的选择和现在的选择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 注意:有些看起来没用的事情,可能对你来说影响深远 - 该做的还是要好好做 01:06:31 如果时间倒流…… - 我们后悔的,竟然是同一件事 01:10:42 一些小建议 - 去做吧,为了不后悔,别害怕 - 注意身心健康 - 主动为自己“开辟”可能性 01:14:28 在我们这个阶段会不会有一些怀疑和迷茫 - 当然会有啦 01:19:55 一些补充 - 所谓“鸡头”和“凤尾”的问题
- 04 | 读硕士、搞科研、选择职业发展路径,你焦虑吗
这是一场聊“焦虑”的愉快对话 我们都迷茫、经历失败、对自己不满 但这又怎样呢,接受它们是生活的常态 半年前的对谈,现在听来还是很受启发 感谢嘉宾 小凤 & junyi 节目时间线 00:00 嘉宾介绍(非常优秀的嘉宾,值得更多人认识!) 00:45 焦虑感来源,对未来的迷茫?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想要达到自己心中的标准?一点一点往前推就好啦 03:35 多维度评价体系是否更容易带来焦虑?压力和焦虑的区别。多元的竞争总要丢掉一些~ 09:12 关心一下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本身吧 10:41 相较于上一代,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不确定吗?怎样面对不确定 13:43 职业路径选择中,“稳定”只是考虑因素之一 17:38 想要的生活状态? 20:35 人的欲望来源于模仿?模仿无错,我们可以“模仿”的方向有很多。人是被环境“定义”的。 22:30 解决方式 25:00 我们的“失败清单”。或许不要应该称之为“失败”? 34:30 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
- 01 | 聊聊暑期实习和秋招 / 给研一、研二同学的建议
这期嘉宾讲了超级多干货! 跨国科技公司、世界五百强巨头的技术支持是什么样的岗位 暑期实习时间点和面试经验 交工学生找互联网行业实习走过的弯路 简历怎么写
- 02 | 早睡榜样、熬夜冠军和间歇性熬大夜选手一起聊聊研究生阶段的睡眠状况
希望成为失眠陪伴者
- 03 | 从宿舍到独居,自由带来什么
本期嘉宾: 在宿舍独居的zhaozhao子 经历过两国多地独居的小虾同学 经历过12年宿舍生活和半年独居生活的33 聊聊如何和自己好好相处,如何对抗虚无感,独居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