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12 字节离职后,我创办了镜相工作室
在国内,万物皆存上岸。对于部分媒体老师来说,做PR约等于上岸。业内也一直流传着“媒体的尽头是PR”的说法。确实,看看现在大厂的PR们,谁没个几段媒体经历呢?(我们的第四期节目,也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欢迎收听复习!) 不过,不是所有的媒体老师都能适应做PR,也有不少媒体老师上岸后,又再次选择下海,重回内容行业奋斗。是因为无法适应工作的节奏?还是心中仍存做内容的想法?时过境迁,内容环境已发生改变,身份的转变又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新焦虑与问题? 本期节目,我们刚好邀请了一位经历如此的嘉宾——大草老师。新京报剥洋葱、搜狐极昼工作室,这些如今赫赫有名的深度报道媒体,都由他深度参与创立;而后,他又前往了美团、字节等互联网大厂做PR和内容运营;2023年,他从大厂离职,创立了“镜相工作室”,重回内容行业。就在我们录完这期节目的第二天,“镜相”发布了那篇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小红书稿子(详见show notes,或自行搜索《复盘「小红书病」:焦虑、恐惧和「小红书味」》)。 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是上岸的大厂工作,在大草老师看来,却是一段相对失败的经历。为何会从媒体转PR,又从PR重回内容行业?在内容环境变化的当下,“镜相工作室”的定位、规划、与商业化预期又是什么样的?从社会新闻到商业内容,如何弥补认知不足,保持内容的专业性?内容创业过程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收获?.......欢迎收听本期节目,聆听大草老师的分享! - 节目指南 - 01:10 从记者到大厂再到创业,大草老师的从业经历介绍 04:39 搜狐极昼工作室是怎么创立的? 09:50 对内容行业如此有感情,为何还是辞职去大厂做PR了? 16:06 大厂的经历是否解决了自己“无法继续成长“的焦虑? 25:04 为何离开大厂,重新下海创业创立“镜相”? 32:27 媒介环境早已变化,机构媒体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20:31 行业类报道是否对新人不够友好? 35:25 镜相工作室的定位、规划、预期是什么样的? 38:54 内容创业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收获? 46:05 从社会新闻到商业报道,如何弥补认知不足,保持内容的专业? 51:03 创立“镜相”后,还会有无法继续成长“的焦虑吗? 56:55 “镜相”如何处理内容作者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 59:00 内容创业是到底是做内容品牌,还是沦为互联网平台的“内容奶牛”? 01:05:39 内容创业需要有乙方思维吗? 01:08:38 欢迎关注“镜相”播客节目《仅供参考》 - 嘉宾介绍 - 周近屿,内容机构「镜相工作室」的创始人,此前创建新京报「剥洋葱people」&搜狐网「极昼工作室」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大草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麻辣鲫鱼 - 延伸阅读 - 创刊词 | 镜中有相,给喧嚣的时代提供一点靠谱信息 https://mp.weixin.qq.com/s/I0Q16eN3dOkLVBqeQRbkEA 报道 | 复盘「小红书病」:焦虑、恐惧和「小红书味」 https://www.sohu.com/a/804087333_211762 播客 | 用时5个月,我们如何复盘「小红书病」?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d040a2a739a1feb6af981a - 联络方式 - 邮箱:frichdove@gmail.com
- Vol.11 做基金记者,买的基金都赚钱了吗?
本期节目可以说是常识播客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们首次线下录制,而且是在JustPod的录音室,什么水平不用说了吧?(此处又应该有掌声) 正式工作后,两位主播分别成为了基金记者和医药记者,但又很快双双离职。作为一个非常小众的垂直领域,基金报道,抑或说资管报道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读者对此并不熟悉,更遑论这个领域的报道生态又是何种“万物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模样。 孬孬之所以辞职,很大原因则是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内遭受了此前价值观与技能等的多重动摇:为何资管报道总是洋溢着赞美、昂扬、向上之词?为何基金报道与基金业总是爱用“香饽饽”“筑巢引凤”等土到不行的文字?为何基金报道不能关注一些真问题?为何PR能如此深地介入一篇报道?记者在基金报道中到底是甲方,还是乙方中的乙方......这些不仅是孬孬自己的疑惑,也是孬孬已经离职的数位前同事同样的疑惑。 借用本期节目中主播咸鱼的一句话来说,资管行业像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而资管报道领域更是疑似欠市场化改革了。带着一些私心和好奇,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财经杂志的资深资管记者——黄慧玲老师。入行多年,黄老师不仅在业内留下多篇独具价值的报道,而且对于记者职业、资管行业、新媒体技术等也具有细致的观察与持续的思考。也正因此,当我们对她发出录制邀请时,她欣然接受,并对我们节目的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与黄老师聊聊资管报道、基金报道是什么样子,为何说资管行业是一个拟态环境极其偏差的领域,一个好的基金记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以及基金记者买基金一定是赚钱的吗,基金记者买基金是否更有优势等更扎心的问题。欢迎点击收听! PS:因基金报道是一个非常小众、封闭且具有门槛的领域,因此我们也对本期节目中的一些特有名词进行解释,详见后文,方便大家参考。 - 嘉宾介绍 - 黄慧玲,十年基金记者,曾任职于界面新闻,现供职于《财经》杂志。 - 节目指南 - 00:56 本来想做上市公司报道,但组织已经决定了,你来做基金记者 01:52 为何基金净值、持仓变动等信息能成为新闻?基金新闻的价值在哪里? 03:41 基金公司是基金报道的第一现场吗? 06:10 好的基金记者是靠知识积累,还是人脉资源? 12:14 “研究员转行不一定做得好记者”到底是不是一种行业挽尊? 16:31 如何在报道中端平“基金公司”“基民”“监管”这三碗水? 20:31 行业类报道是否对新人不够友好? 25:05 除了改稿子,PR在报道中还有什么作用?如何与PR老师和谐相处? 30:03 写稿中来自经营、政策、监管的压力该如何应对? 37:22 为什么业内的基金经理报道都极尽溢美之词? 43:12 下行周期中,基金报道能做些什么? 48:27 采访了一众基金经理,什么样的才算靠谱? 52:21 基金报道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为何会出现巨大偏差? 58:31 “香饽饽”“筑巢引凤”“搭台唱戏”大部分基金报道的用语为何会这么土? 01:03:21 “让机构先走!”知名基金经理丘栋荣的离职为何让人气愤? 01:05:21 早有离职传闻时,为何媒体记者不展开求证? 01:09:24 “在狂热时冷静,在寂静时鼓励”,财经媒体真的能做到? 01:16:51 “清澈的愚蠢的央媒记者”为何会在主流财经媒体里越来越多? 01:22:55 财经自媒体的内容生态是什么样的?自媒体是否真的会全方位吊打机构媒体? 01:28:44 MCN为何跑不出财经媒体大V? 01:31:08 做基金记者,买的基金都是赚钱的吗? 1:35:23 会让孩子做记者,但不会让她学新闻 - 名词解释 - 信披制:即“信息公开制度”,指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等需定期披露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有关公司经营状况、基金运行情况等会对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信披媒体:又名“法批媒体”(法定信息披露媒体),即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渠道。按相关规定,上市公司的公告等均需在至少一家法披媒体上进行披露。信披费用也成为了信披媒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早期为避免虚假信息干扰,证监会指定部分媒体为信披媒体。2020年,信披媒体由“指定”改为“符合规定条件”。根据中国证监会2020年公告,最新的信披媒体名单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前述统称三大报)、证券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参考报及各自的网站。 阿尔法&贝塔:1964年,威廉·夏普提出,市场交易中有系统性风险(β)和非系统性风险(α),基于此形成了α收益(阿尔法收益)和β收益(贝塔收益)。简单来说,贝塔收益会随市场波动(如随大盘、某个具体的行业),阿尔法收益则是通过采取某种主动措施来获取(如逆向投资等)。 公募基金: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因面向社会公众,因此公募基金可通过大众传播等手段进行宣传募集,但涉及公众利益,因而也需要受到相关法律的严格制约(如最低仓位限制、单只股票持仓限制等),定期披露如基金季报、半年报、年报等与投资者利益相关的重大信息。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反,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为特定投资者,需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也因此,私募基金不得以大众传播方式进行公开宣传募集,在信息披露上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股票型基金:指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根据相关规定,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型基金。因投资股票市场,该类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回报的特征。 债券型基金:指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的基金。根据相关规定,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型基金。因投资债券市场,该类产品风险和收益都低于股票型基金。 基金经理:基金产品的主要管理人,主要负责指定该基金的组合、投资策略。2020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火热,如葛兰、蔡嵩松、张坤等基金经理也逐渐为大众熟知,并进一步衍生出“明星基金经理”等类饭圈现象。但随着近两年A股市场波动,基金经理的高收入与其管理基金的亏损逐渐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自2023年以来,监管层面开始着手治理“明星基金经理”“高收入”等现象。今年以来,关于“基金经理”退薪的话题也一度备受关注。 左侧右侧:金融术语,即左右侧交易。左侧交易即在市场下跌将至底部时买入,在上升过程中卖出;右侧交易即在市场已经上涨时买入,在将要下跌或者下跌时卖出。在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媒体报道通常在右侧”,意为媒体报道具有滞后性,通常在市场已经上涨时才进行报道,此时盲目跟风容易高点买入,进而被套在顶点。 丘栋荣:曾任个人系基金公司中庚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以价值投资见长。2024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198亿)一度占中庚基金总规模(250亿)80%。2024年4月底 ,市场一度传闻丘栋荣将从中庚基金离职。对此,中庚基金曾发文“辟谣”称“消息不实”,并联合多家财经媒体发文称“增聘基金经理,可以最大化体现投研人才的阿尔法。”受此影响,今年二季度末丘栋荣管理规模曾一度缩水超51亿元。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中庚基金突发公告称丘栋荣因个人原因在管所有产品的基金经理,同时不再担任中庚基金副总经理等职务,坐实离职传闻。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黄慧玲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糖醋桂鱼 - 延伸阅读 - 财经杂志黄慧玲:那些基金经理教会我的事 | 记者节讲座 https://mp.weixin.qq.com/s/hDCRcww-y77A-UP3BQThaQ 机构媒体人对话自媒体人,P人要J一点才能过好这一生? https://mp.weixin.qq.com/s/at5J5nw0kuJ7I4Qu5g8lWg 基金降薪风暴 |《财经》特别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POd064RRMCVKVyPyl9sdQA 顶流葛兰背后:谁在推动200万人购买昂贵的C份额? https://mp.weixin.qq.com/s/UmHiS5IxlZfAAsewxx0E8A 正式离任!丘栋荣朋友圈发文,记者拨通他的电话…… https://mp.weixin.qq.com/s/cPDSpBqJTB1loyi0L_ufVw - 联络方式 - 邮箱:frichdove@gmail.com
- Vol.10 南方周末怎么成了一家官僚机构?
三年做了十期节目,还升级了封面,什么水平不用说了吧(此处应有掌声)! 言归正传,两位主播已经无数次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达过新闻业完蛋了的观点(一个观点不一定不对,你觉得不对就喷@咸鱼,@孬孬 比较不禁喷)。但完蛋的具体表现有些什么呢?除了内容,媒体内的人事行政也是一种具体却容易被忽视的体现。 通常意义上,媒体会被人想象成一种自由开放的编辑部,这里有不坐班的作息;有轻松迅速的入职流程。即便大环境再消退,但身边好歹是可以抱团取暖的同温层。可惜,这样的想象也正在远去,并只适合出现在美化过的电视剧里。譬如本期节目的主角《南方周末》,你便难以想象,这个曾经引领一代社会思潮的标志性媒体,如今办理入职竟然要花上七个月之久,甚至因为一份证明来回扯皮。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水老师,在他经历了七个月漫长最终却无疾而终的入职南周经历后,他决定以一种平和而有礼貌的姿态,向南周要一个说法,但也屡屡碰壁,甚至因此被现媒体单位解约。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了另一位对南周颇有研究的——小秋老师,组了个纯聊天吐槽局,大家一起聊聊,南周如此的反差从何而来?媒体行政官僚化是个例还是通病?公开报道内参化是什么体现? - 节目指南 - 01:46 因为向南周要个说法,我被现媒体单位辞退了 04:29 花7个月时间入职南周未果,期间情况是什么样的? 18:48 官僚化早有预兆?——南方周末发展简史 28:54 南周这两年的深度报道是在回归,还是回光返照? 30:55 南周是如何从舆论监督,转向具有中国特色深度报道的? 38:01 中国特色深度报道的逻辑 49:02 少点自我感动,新闻是不是历史的底稿? 50:36 成名的想象,名记者也有时代的红利 54:47 别骂媒体不努力了,平台算法如何遮蔽了地方的突发性事件与媒体报道 1:03:38 从舆论到舆情,PR GR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1:10:40 每期必问:未来还会继续做媒体吗? - 嘉宾介绍 - 有水:做过文化、社会和调查报道记者 小秋:在科技媒体打工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有水 小秋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剁椒鱼头 - 延伸阅读 - 入职南方周末,发现它是个官僚机构 https://mp.weixin.qq.com/s/uWPI88GPjFFazs7ZibXgNQ 河北一75岁退休干部举报当地县委书记后 被逮捕并提起公诉 https://www.sohu.com/a/751376479_118622 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3/06-30/10034232.shtml - 联络方式 - 邮箱:frichdove@gmail.com
- Vol.09 一位财经媒体人经历的媒体生态十年巨变
- 主播的话 - 在我们这批入行不久的媒体从业者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实习的时候,大家谈的都是业务,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报道;工作之后,话题慢慢变成了待遇,这家媒体的待遇如何?那家媒体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常识播客之前讨论的话题,也主要是媒体业务,报道写作经验与记者的采访经历。但是,媒体商业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甚至,媒体的商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报道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资深媒体人老周,畅谈关于媒体商业的问题,媒体是如何挣钱的?媒体的商业生态是什么样?顺便,我们还聊了很多这十年来的媒体生态变迁。 - 节目指南 - 00:58 老周的职业经历:财新、36氪、自媒体创业 05:05 2013年的财新编辑部是什么氛围? 14:53 财新的“特权”,小记者也可以直接与司局级官员打交道 21:38 财新与体制的互动过程,误判铁路改革,鼓吹放开生育 35:01 媒体的监督传统不一定适合产业报道,老周专访特斯拉朱晓彤后惨遭拉黑 44:50 36氪的鼎盛时代,创业公司老板亲自上门受访 56:41 如何深入报道一个新兴行业?老周报道互联网金融的经历 01:14:55 从机构媒体的员工到创业做自媒体,老周经历了哪些心态和工作方式的转变? 01:20:42 算法推流稀释了媒体的话语权,互联网大公司掌握信息分发权力 01:31:07 一些互联网公司大幅削减媒体投放,媒体也越来越缺乏报道话题 01:39:17 媒体行业向何处去?播客和短视频会是出路吗? - 嘉宾介绍 - 老周,曾在财新、36氪、央企投资部工作,4期金字节奖得主,现自媒体创业 - 本期人员 - 主播|咸鱼 剪辑丨沙丁鱼 - 延伸阅读 - 牌照买卖,以及扭曲的地下市场 | 36氪深度 https://36kr.com/p/1721359613953 一个风口的兴衰转瞬,现金贷的“百日生死劫” | 36氪深度 https://36kr.com/p/1721497763841 互联网金融大退潮:从集体癫狂,到裁员、跑路、上市遇阻 https://www.iyunying.org/news/85294.html 财新十年调查报道故事集(已下架) https://m.caixin.com/m/2019-08-28/101455953.html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Frichdove@gmail.com
- 在大厂做十一年内容,是什么体验?
- 主播的话 - 写在前面,很久没做节目了,先向各位听众致歉,以后会慢慢更新上。 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一年是什么体验?当这家公司又是互联网公司,又会是什么体验?在这家公司先做新闻编辑,后做新媒体内容又是什么体验?身为互联网公司却主动生产内容而不是做内容的推流手又是什么体验?产出过众多爆款内容,却依然焦虑内容生产又是什么体验?更重要的是,这十一年间,见证了新闻内容环境的变迁,又是什么体验?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前网易三三工作室的负责人—阿訇老师,聊聊他在网易工作十一年的经历与所闻。期间阿訇老师曾负责产出了《戏精宿舍》、小羊驼三三,“我的爸爸是条龙”等知名IP,其负责内容工作室也曾产出众多SVG、影视解说、动漫综艺等多点开花的爆款内容。透过此,我们来聊聊他对内容行业生态的思考与观察。 - 节目指南 - 00:28 “做一期播客换一份工作”的情况说明 03:00 十多年里都做了哪些事?阿訇老师的工作回忆时间 09:40 再找工作是否还会做内容? 12:25 为何能在网易工作十一年? 17:20 在网易做《看客》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35:20 《看客》的编辑都是什么样的人? 39:26 门户网站与如今的互联网平台有何区别? 44:04 算法到底是祛魅精英把关,还是一种商业掩饰的借口? 48:30 为何曾经的门户网站愿意主动去生产内容? 58:05 如何转向了新媒体生产?生产了《戏精宿舍》的工作室是什么样的? 1:08:40 什么是好内容?好内容是否可以被复制? 1:14:40 商业化是什么?它为何会让内容生产者深恶痛绝? 1:22:26 三三工作室为何会被解散? 1:31:40 为何字节小红书等新兴互联网平台不热衷自己创作内容? 1:38:30 中文互联网的内容是否会衰落? 1:45:02 在现在做一个内容创作者有哪些困难? 1:48:30 中文互联网的内容是否在加速坍塌? 1:57:33 与十年前相比,内容生态有哪些变化? 02:02:10 如果年轻人非要做内容,除了打死(划掉),还可以怎么办? - 嘉宾介绍 - 阿訇,前网易三三(原点)工作室负责人、网易文创高级总监。打造了《戏精宿舍》、小羊驼三三、“我的爸爸是条龙“等IP,负责过网易《看客》《另一面》《数读》等栏目。现在是无业游民,在家思考互联网的终局(还没思考出来)。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阿訇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剥皮鱼 - 延伸阅读 - 在一家公司呆十年是什么样的体验? https://s.b1n.net/T1L3G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 https://s.b1n.net/9Jjg2 机构媒体完了,新闻业走了十年弯路 https://mp.weixin.qq.com/s/5CLaGdSEBzZCrfBcv4bFOQ 中文互联网正在加速崩塌 https://mp.weixin.qq.com/s/aI6F_NSW6wfsZmgMhPsxLw 轻量化阅读时代对话体成为新闻策划新突破口 https://www.sohu.com/a/74325104_120078003 网易“原点”:用游戏思维生产新闻丨媒体调研报告之三 https://mp.weixin.qq.com/s/9HMzmSKkLmcaSxjmL0Xzvg 《记录》第8期:把新闻做得好玩儿一点 https://www.sohu.com/a/32748129_116000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Frichdove@gmail.com
- Vol.07 泰国为什么成了辞职记者的耶路撒冷?
- 主播的话 - 辞职的媒体记者很多,但辞职后还能兼顾新闻事业与生活舒适的人很少。谢婵是我们的朋友中,几乎唯一实现了这个理想的人。她在北京的一家媒体工作一年后,选择成为自由撰稿人。又在去年底选择旅居泰国,同时依然撰写有价值的深度报道。旅居泰国的生活怎么样?怎么平衡新闻事业与生活舒适?为什么到泰国后变得不焦虑了?请听本期嘉宾谢婵的精彩分享。 - 节目指南 - 01:19 为什么选择旅居泰国 07:03 离开北京时的景象——萧条、没有人气 08:06 在泰国对生活的想法变得很简单,只想吃好喝好玩好 13:30 为什么坚持写报道,而不是接更轻松的软文 18:04 疫情期间,从很能写的实习生变成疲惫的新人记者 22:07 走出采访倦怠的心路历程——错的不是我,是疫情 31:49 抽离出国内的环境后,能写出不同视角的报道 37:50 好朋友们几乎都离开北京了 43:47 孬孬为什么要从媒体转行 50:52 咸鱼从媒体离职的经历 56:22 谢婵去医院采访的经历,报道只发出来了一天 01:00:20 正处于自由探索阶段,会写任何想写的选题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谢婵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三文鱼 - 延伸阅读 - 自由撰稿人谢婵: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记者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
- Vol.06 做了五年性别报道,为什么还想继续做记者?
- 主播的话 - 从少数人发起的媒体运动,到大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性别」越来越成为媒体报道中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曾在一家深度报道媒体任职5年的记者Iris,她长期关注性别议题,也操作了很多篇用数据来解读性别、社会和经济等宏大议题的数据新闻。将性别议题作为自己「母题」的原因是什么?数据新闻在解释宏大议题上有怎样的优势?从业5年后,为什么依然愿意做记者?请听本期嘉宾Iris的精彩分享。 - 节目指南 - 01:04 从深度报道媒体辞职的原因 03:59 为什么辞职后依然「躺不平」? 07:14 「创伤」是做新闻的驱动力 22:57 去现场是记者经历里最开心的部分 30:25 新闻启蒙来自歌手邵夷贝 38:15 找到自己的母题——性别议题的过程 44:14 如何在经济与社会议题的报道里,考虑到性别议题 51:02 做数据新闻的乐趣像是「解数学题」 57:53 数据新闻的作用是留住资料 01:02:48 没有必要将影响绝大多数人的使命加在一名记者或一家媒体身上 01:07:39 多和朋友交流,影响一个人也很厉害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Iris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鲫鱼 - 延伸阅读 - 邵夷贝,昵称邵小毛,北大新闻系毕业。原创独立音乐人。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
- Vol. 05 做文化记者的都得是文化人吗?
- 主播的话 - 2022年10月,知名文化媒体《燕京书评》宣布停更。《燕京书评》的公众号介绍是「以思想和学术观照现实」。停更之际,《燕京书评》主编发文提问,传播思想和学术为何这么难?文化媒体的生存困境一时间引发舆论关注。 时至今日,问题的遗忘快于问题的消逝,我们仍没有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在知识获取的门槛越来越低,常识与文化却越来越稀缺的当下,媒体应当怎样发挥其作用,以思想和学术观照现实? 本期节目的嘉宾曾梦龙,曾任职于《好奇心日报》《燕京书评》与《小鸟文学》,在相继经历《好奇心日报》整改、《燕京书评》停更后,现在是《晚点LatePost》的记者。此前,身为「文化记者」的他亲历了一次次媒体生存空间的坍缩。本期节目,我们和他聊了聊在做文化记者的体验,文化记者的工作是怎样的?关注什么选题?做着什么样的报道?当下的知识分子,是否还能介入社会,又如何介入社会? 本期节目的录制时间是2022年10月,嘉宾的供职信息有所滞后。 - 节目指南 - 00:07 对常识播客拖更情况的再说明 07:49 在好奇心日报的工作内容 11:09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与新闻专业主义 25:00 写罗新专访的缘起,讨论历史上的小人物 29:00 删稿经历 34:47 文化记者相比财经、调查记者有哪些不同 47:47 文化记者也可以写很具体的报道 52:21 《燕京书评》名字的由来 55:37 《好奇心日报》可以少聊 01:04:15 媒体这行越来越难做了 01:06:04 开始做非虚构编辑,《田野中国》栏目 01:18:06 知识分子介入社会 01:22:52 想做一名专业人士,再提新闻专业主义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曾梦龙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鲤鱼 撰文丨马克图布 - 延伸阅读 - 罗新:我的“反叛”历程|小鸟访谈 芯片将如何影响地缘政治? 纪念李泽厚 | 《美的历程》让人思考自由、人性和人的价值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
- Vol. 4 从记者到公关,媒体老师的宿命是不是只有开书店?
- 主播的话 - 2011年,传媒学者张志安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进行了一次总体普查,调查发现:调查记者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但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 第一次调查确定的调查记者样本有334位。6年之后,张志安做了第二次中国调查记者行业普查。这时确定的调查记者样本只有175名,6年间调查记者人数下降159名。 2017年发表的第二次中国调查记者行业报告显示:调查记者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趋势,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幅度高达58%。 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是新闻行业衰落的缩影。2000年时,都市报事实上占据了今天微信、抖音的生态位。市民看到街上少了个井盖,都会打电话给都市报汇报情况。都市报的上市公司大肆并购从房地产到网球赛事等各种产业。随着社会环境与科技水平的变迁,都市报的职能被社交媒体取代。 那些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们,有相当部分去了互联网大厂,其中一个主流的职业去处就是做公关。本期节目的嘉宾刘大风,大学毕业后先是做了都市报记者,而后去北京做新媒体编辑,再之后去做了大厂公关。现在成都开了两家名叫“浮于野”的书店。 常识报刊亭的第四期节目,我们和前记者、前大厂公关刘大风,聊了聊他从记者到开书店的经历。 因为一些原因,播客节目中断了大半年时间。今年,我们将恢复播客节目的更新,起码两月一期。 - 节目指南 - 01:25 对常识播客停更情况的说明 04:28 截至采访时,浮于野书店的运营情况是怎样的? 06:19 “浮于野”这一名字有怎样的由来和寓意? 10:04 浮于野书店扩张如此之快,有哪些策略和考量? 14:31 “认真卖书的酒吧”——电商平台冲击下,线下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 20:52 新闻专业出身的刘大风在传统媒体兴盛时入行的经历和感受 24:31 在贵阳晚报时是怎样做社会新闻的? 28:32 以扫街为例,谈记者最重要的技能:把自己作为信息来源 32:50 传统媒体由盛转衰期间,从记者到各类编辑的工作转变 41:35 对新闻理想是怎么理解的? 43:03 新闻理想的实践在当下的环境里面临哪些挑战? 45:06 “新闻理想的价值与意义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47:15 毕业后成为媒体从业者的咸鱼和孬孬对媒体行业和新闻理想的看法 50:20 在媒体衰落中的感受是怎样的? 52:07 在记者的工作生涯中有哪些积累和收获? 54:03 当记者让人成为“懂王”:“你太熟悉这个国家了,你不会出错” 56:01 如何适应从新闻到公关的工作转变? 01:00:30 做好公关工作有哪些能力要求? 01:01:58 如何用6万块做热搜?孬孬:“抽奖啊” 01:03:03 在互联网时代做传播的乐趣和挑战 01:05:30 办书店的初衷之一: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依托 01:07:22 初衷之二:参与实现公共性关怀 01:08:44 未来对浮于野书店有哪些规划? 01:10:05 “做书店其实是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 01:11:50 对现在仍在坚持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有什么寄语? 01:16:08 常识听众专属福利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刘大风 主播|孬孬 咸鱼 剪辑丨猪蹄 - 延伸阅读 - 浮于野书店公众号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
- Vol.3 灾难报道的操作与伦理规范
- 主播的话 - 2022年4月2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的情况通报》。通报称,经调查,当班飞行机组、客舱机组和维修放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机上两部记录器由于撞击严重受损,数据修复及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中。 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737-800客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神塘表附近山林坠毁,并引发山火。经确认,机上132人全部遇难,遇难者名单至今仍未公布。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表示,所有航班的旅客名单均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不属于主动公开的范畴。然而根据端传媒的统计,此前伊春空难、包头空难、大连空难发生1~2天后,官方便发布了遇难乘客的名单。 事故第二天,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事后根据在场记者反映,只有极少数几家媒体被允许进入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召开期间,央视没有进行直播,澎湃新闻在微信视频号中转载凤凰卫视的直播信号,也于发布会中途被掐断。路透社记者围绕东航失事飞机维修记录、飞行时长、事故发生时天气等问题提问,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孙世英却“照稿读”“答非所问”,引发了网友的批评。 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亦受到了限制。事故发生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总台等官媒得以进入新闻现场。诸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市场化媒体却无法进入现场获取一手资料,只能转发来自官媒的消息。 空难发生的第二天,以新闻特稿和人物专访见长的《人物》杂志在旗下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上刊发了一篇描写空难家属的文章《MU5735航班上的人们》。该文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转载,不少网友表示被文章深深触动,对灾难事件也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但在社交媒体上,该文也遭到了大量的指责和批评。不少网友从新闻伦理角度进行了质疑,表示该文在操作上“侵犯隐私”“吃人血馒头”,给家属带来了“二次伤害”,并提倡媒体不应该去打扰受害者的家属。 3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自媒体号“肖一凉介”发表文章《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其借用了西方新闻业中“死亡敲门”(Death Knock)和“侵扰悲痛”(intrusion into grief)的概念,称《人物》的报道着力于挖掘遇难者和家属的故事是有悖新闻伦理的。该文发出后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少记者表示不能简单用课本上的概念去衡量现实中的新闻操作。 记者们的报道也受到了诸多限制。3月26日,前南方都市报记者、资深媒体人杜强在公众号“杜啊”上发表了文章《请让我们采访》。文章记录了自己和同事前往藤县采访,遭遇现场重重阻挠的经历,最终二人被当场的工作人员拦下并送出了现场。文中写道“有证的记者会被送出,无证的需要做笔录。”该文在发出两小时后遭到了删除。 这次东航事件也折射出了当下灾难新闻报道的困境。媒体难以深入现场调查灾难原因,网民们在不了解新闻现实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新闻伦理”,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撕裂越来越大......灾难报道似乎逐渐退化蜷缩到了角落里。可灾难报道原本应当是什么样的?灾难报道中的伦理规范又应该是什么样的?灾难报道中的家属真的是脆弱不堪的吗?做好灾难报道的意义到底有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前财新传媒、财经杂志的记者——麦烧同学,请她为大家分享了自己此前伊春空难、北京7·21大雨、玉树地震和河南永城丙肝事件中的经历,以及灾难报道中的种种操作规范和伦理规范。 欢迎您订阅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常识报刊亭》,与我们一同关注并思考这个时代更具体的问题。 - 节目指南 - 03:10 出身物理专业,麦烧同学为何去做了环境科学记者? 07:55 疫情为什么也能算作灾难报道?此前的灾难报道都会关注哪些问题? 09:48 不同的媒体、记者对同一灾难事件的报道关注有何差异? 16:23 对《人物》“东航坠机事件”报道的一些讨论 17:50 国内新闻伦理问题之一——车马费 20:30 灾难报道的操作空间变化是什么样的? 23:20 伊春空难:十年前的空难报道与东航坠机相比,有哪些不同? 29:00 灾难报道中,专家为什么越来越难采访了?突发现场应该怎么采访专家? 43:55 新闻伦理之二——记者不能增加当地救援的压力 45:00 玉树地震:怎样走访并发现建筑问题的? 50:23 面对灾难的态度:将个人感情放在一边,让公众知晓灾难现场发生了什么 51:00 北京7·21暴雨: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被淹死的车主做主线? 59:00 在灾难报道中,遇到过哪些惊慌的困难时刻? 1:02:30 河南永城丙肝:如何从碎纸堆里找到了关键的疫情证据? 01:17:20 没读过新闻专业,麦烧同学会遵循哪些新闻伦理? 1:23:00 什么才是人血馒头?对新闻伦理的一个延伸讨论 1:25:00 对大众来说,灾难报道何以重要? 1:26:33 经验分享:做一篇好的灾难报道需要哪些特质? 1:31:53 俄乌战争——当下新闻生态的一个样本切面 1:33:00 媒体的自我辩护便意味着不接受公众的指责和批评了吗? 1:35:20 在当下做灾难报道,记者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 嘉宾介绍 - 麦烧同学,前财新传媒、财经杂志记者,曾报道伊春空难、北京7·21大雨、吉林洪灾、河南永城丙肝等灾难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曾获得亚洲开发银行优秀报道奖、英国卫报优秀环境报道奖等。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麦烧同学 主播丨孬孬 咸鱼 剪辑丨露露 运营丨Aki --延伸阅读 - 玉树建筑抗震答卷 广渠门车主遇难事件还原 致命航班:伊春空难全过程还原 安徽河南爆发近年来最大规模丙肝疫情 豫皖丙肝疫情暴发 河南永城涉嫌瞒报 721大雨财新封面报道《北京逝者》 - 歌单 - From Page to Practice——Bryan Teoh The Celebrated Minuet for Piano——Rafael Krux
- Vol.2 调查新闻记者的江湖
- 主播的话 - “媒体衰落”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甚至可以说有些老掉牙了。媒体衰落的直接体现为调查记者数量锐减。根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截至2017年,中国在册调查记者仅剩175人,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 困难不仅在于调查记者职业群体的收缩,媒介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调查报道的模式。以往一周的调查时长被压缩为了一两天;公众们对长篇累牍的调查报道失去了耐心,短平快浅的短视频成为了首选的信息媒介;当报道成文后,记者可能还要面临着来自大众的质疑,“二次伤害”“人血馒头”“报道失实”等名词在社交媒体上发酵扩散,少有人关心调查记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实际上,当下做一篇调查报道所面临的困难可能超乎一般人的想象。首先,记者要在报道空间收紧前完成与时间的赛跑,在窗口期落下前将报道刊发;其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极其珍贵的,要尽可能在短时间里从繁杂的线索中找出突破口,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联系上尽可能多的采访对象;接着,当记者联络采访的时候,不仅要学会疏导受访者的情绪,也要为他们发声提供帮助,消弭与受访者的信息不对称。最后,记者还需要独自消化采访带来的情绪遗留,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质疑,并思索能否用报道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时常会感叹着媒体黄金时代的消逝,时常会怀念着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的年代。但没有赶上那个黄金的年代,难道我们就不再做新闻了吗?那在当下,做一名调查记者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做突发新闻,尤其是重大灾难事故的时候,调查记者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调查记者该如何坚守新闻伦理?一篇刊发出来的调查报道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压力?在当下为何还想做一名调查记者?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红星新闻深度报道中心的首席记者潘俊文老师,以他在郑州暴雨期间所做的多篇调查报道为例,请他为我们分享了在当下做突发性调查报道的经历体会与个人经验,业界如何看待解困式报道、调查报道与新闻伦理遵守等问题。 欢迎您订阅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常识报刊亭》,与我们一同关注并思考这个时代更具体的问题。 - 节目指南 - 06:00 从纸媒、电视台到互联网媒体,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调查新闻? 09:16 互联网时代的调查报道与纸媒时代的调查报道相比,有什么不同? 17:04 没有赶上那个黄金的年代,难道就不做新闻了吗? 19:30 在新闻从业者看来,《人物》对东航事件的报道意味着什么? 24:57 郑州暴雨当晚,记者在抵达现场的同时,还会做什么采访准备? 31:54 划重点:第一时间采访遇难者家属,家属会觉得被二次伤害吗? 35:16 在重大灾难事故中,记者对遇难者家属而言意味着什么? 38:20 一天跟五条新闻线索,记者如何理清线索并找到突破口? 41:50 调查者讲述:地铁五号线五龙口停车场事故调查始末 54:47 国务院调查组成员回复我:“谢谢你们的调查和帮助!” 1:00:12 郑州暴雨事件中,报道空间是什么时候收紧的? 1:03:00 调查者讲述:如何联络家属接受采访?雨衣爸爸采访始末 1:15:19 媒体如何看待大V和网友的无端质疑与过分指责? 1:18:08 在调查事件时,各家媒体是如何既竞争又合作的? 1:23:10 关于郑州暴雨事件,有哪些没实现的报道遗憾? 1:26:41 业界看解困式报道:先让提出问题,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1:33:17 新闻伦理来源于现实实践,以及更具体的情境 1:39:11 为了不伤害受访者,我宁愿牺牲一些文本的可读性 1:40:50 “武汉疫情中我觉得自己麻木了!”该如何排遣采访带来的情绪压力? 1:47:16 在当下,我为什么还坚持做调查记者? 1:52:00 媒介素养时间:在当下做一篇调查报道会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1:56:51 为什么做新闻的男生越来越少了? 2:00:30 对调查记者而言,调查报道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使命? 2:09:18 假如自己的孩子将来想做调查记者,我会支持她吗? - 嘉宾介绍 - 潘俊文,红星新闻深度报道中心首席记者,曾参与武汉疫情、郑州暴雨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第三届“记者之家新闻奖”社会重大事件报道奖获得者,首届“灾难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入选者。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潘俊文 主播丨孬孬 咸鱼 剪辑丨Maddie - 延伸阅读 - 14人遇难!郑州地铁5号线“进水口”:曾因排水能力差被要求改造 ”雨衣爸爸”家属回应质疑:雨衣是和女儿分别时穿的,他一直自责没教会她游泳 逃出郑州京广北路隧道 2021未完待续|“雨衣爸爸”:失去女儿的160多个日夜 记者节 | 关于郑州暴雨的记忆:那些在新闻现场的逆行者 红星新闻潘俊文:追问地铁积水源头,是媒体人的责任 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调查 - 歌单 - Slice of Life——Bryan Teoh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
- Vol.1 被北京冬奥会改变命运的小城,与城里的人
- 主播的话 -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这场体育盛会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也带动了冰雪运动的风行。 冬奥改变了一座小城的命运。作为本次冬奥会承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市崇礼区,有着“雪国”的称誉。如今从北京出发,搭乘高铁仅需1小时即可抵达崇礼太子城站。这座2334平方公里的小城目前有10万常住人口,两座崭新的高铁站,七家大型滑雪场。新城区里,彩色的欧式小楼随处可见,仿佛一座童话小镇。崭新的公路贯穿新城,一眼望不到头。很难想象,2015年,这里还只是一个城镇人口不足3万的国家级贫困县。 数据显示,2020年,崇礼县的GDP达34亿元,其中服务业贡献了20亿元,占比58.6%。崇礼城区的常住人口达5.7万人,有3万多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滑雪产业。 然而冬奥却并未给崇礼带来期望中的发展。爆发的疫情成为首要的难题。为了保障冬奥,自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3月30日期间,崇礼全区七家景区和滑雪场不再接待游客;来崇礼区人员将在入崇前实施远端分流措施,这意味着崇礼相当于封闭。去年11月初时,一位出租车司机称,自己两天只拉到一个去滑雪场的人。 申奥成功后,崇礼撤县划区,建起了新城区,部分人拿到了拆迁赔款。新城区修建得漂亮精美,却少有人居住,中午甚至难以找到开门的餐馆。旧城区破旧发黄,只有新修的柏油马路闪闪发光。物价也飞涨起来。在崇礼一碗牛肉面卖22元,已经和北京一样贵。但2020年崇礼城镇居民的月均收入为3127元,只有北京的二分之一。 雪具店的老板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往年本应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今年却格外惨淡,店里常常只有老板一人。老城的台阶上坐满了无聊的老人,拆迁的人手握大把钞票,年轻人梦想着去南方闯荡。滑雪教练、雪具店老板、出租车司机.......无论哪个崇礼人都在迫切盼着冬奥会结束,让另一只靴子尽快落地。就在不久前的2015年,申奥成功的那晚,县城的烟火响彻了几公里外的村庄,广场上拉起了海报“花开北京,花落崇礼”,人们相信着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 2021年11月初,常识编辑部的成员咸鱼来到崇礼,亲身走访了这座被冬奥会改变了命运的城市。他看到的不止是簇新的小楼,宽阔的马路,还有着同样困于冬奥的本地居民与他们的生活。冬奥会究竟给崇礼带来了什么?崇礼本地人对冬奥是什么态度?同为张家口人的刺刺,目睹了崇礼的变化又会产生何种想法?面对媒介事件,媒体应该如何选择报道? 常识报刊亭的首期播客节目,我们聚焦于张家口市崇礼区这座被冬奥改变了命运的小城,和编辑部的成员——孬孬、刺刺、咸鱼一起聊聊那些冬奥项目之外的人和事。 - 节目指南 - 00:37 关于常识报刊亭终于进军播客的重要通知与决定 02:48 常识报刊亭的播客定位:做完第一期节目就遭封杀(误 04:16 咸鱼亲自奔赴张家口崇礼,亲自挖掘新闻点 07:42 咸鱼的崇礼巡游感受:被冬奥会深刻影响了的城市 08:50 崇礼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有多少人不知道崇礼也是冬奥举办地? 12:30 张家口市宣化人:曾经的崇礼位于本市的鄙视链低端 17:48 咸鱼的崇礼初印象:定制的路灯,繁多的摄像头,反差的新旧城区 21:57 如何寻找新闻突破口?打出租车采访司机的奇妙经历 24:33 冬奥会即将举办,为什么司机每天却只能挣到一两百元? 26:15 宣化 VS 崇礼:曾经的歧视链如今反转了 32:22 崇礼居民的生活:大部分人没有从冬奥会中受益 35:50 稿子的硬伤,没能访问到真正的拆迁户 42:06 为什么在崇礼当不成包租公? 43:44 房价起来后,物价也降不下去了 47:47 咸鱼采访的教训:千万不要犯记者的大忌 49:50 实地走访富龙滑雪场:交了1000元的会员费 51:46 滑雪产业成为了崇礼新兴的职业选择 53:40 崇礼人为何盼着冬奥会早日结束? 54:28 崇礼“四季运营”的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56:33 印象最深的受访者:想去南方大城市的北方小城人 59:43 崇礼人看冬奥会:期望冬奥会早点结束 01:00:34 因为冬奥会,父亲工作的厂子停工三个月 01:04:10 宣钢停产后:当地GDP减少六分之一,工业产值减少三分之二 01:05:40 京津冀贫困带:从宣钢的停产看河北的困境 01:15:07 作者对稿子的反思:非虚构本身就是流水账 01:16:27 稿子存在了哪些硬伤? 01:16:57 为宏大叙事感动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细微处的灰尘 01:22:19 一个小讨论:面对媒介事件与细微个体,媒体该如何报道 01:23:11 《中国独山之困》与何伟的报道,一些前辈的经验借鉴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孬孬 咸鱼 刺刺 制作丨咸鱼 孬孬 - 延伸阅读 - 被北京冬奥会改变命运的小城,与城里的人——咸鱼 中國獨山之困:一座西南縣城和它魔幻的發展「實驗」——刘怡 一座為「收復台灣」修建的橋,與被留在橋下的人——门悅悅 雄安手記——吴婧 Learning to Ski in a Country of Beginners——何伟 再会,老北京——迈克尔 · 迈尔 - 歌单 - Magic in the Garden——Rafael Krux - 联络方式 - 微信公众号:常识 微博:常识报刊亭 豆瓣:常识报刊亭 邮箱:changshibk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