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22 户外车库品牌小圆桌
在这个一切事物都批量快速迭代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选择在车库、在客厅或在小小的书桌上,慢慢打磨着属于自己的作品。他们用双手缝制、拼装、试验,从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属于自身和户外的无限可能。这些小而美的品牌,不仅是一种商业尝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今天,我们有幸把三位户外车库品牌创始人邀请到了这张安高若运动展的「迷你圆桌」上,聊聊他们如何从一个想法走到一个独立品牌,从一张图纸走到一个产品,如何在现实的种种限制中,依然保持对户外与创作的热情。 如果说车库品牌是一颗种子,那它的萌芽往往始于一次不经意的冲动——或是因为无法及时入手心仪的装备,或是因为市场上的选择不够契合自身的需求,甚至只是单纯地想要亲手制作点什么。他们没有看似宏大的起点,只是一群「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并期待一些同频共鸣」的普通人,慢慢地把自己的设想变成现实。或许,每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都是这样生长起来的。 00:00 - 02:30 什么是车库品牌? 02:31 - 07:47 TAR(P)MENT & Pitz works & 熊手户外 07:48 - 11:24 审美差异催生新的想法 11:25 - 15:32 通过做户外车库品牌接触到更多更具体的人 15:33 - 23:28 每个环节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23:29 - 26:44 更注重面料的性能 TAR(P)MENT的多尺寸飞鸟包 品牌的名字蕴藏着创始人最原初本真的纯粹想法,也折射出他们的期待——在户外这个玩乐场获得更肆意更自如的体验。车库品牌的独特性,正是源自于创始人的个性化选择:独特的设计纹样、落地的功能性考量、更适应本土气候的材料调整、断然放弃规模化而保留手工的体验感。他们不只是生产者,也是实验者,用自己的想法探索着市场的边界,也寻找着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26:45 - 33:44 品牌名字的由来 33:45 - 42:16 有针对性地考量国内户外玩家的现状 42:17 - 48:18 让产品本身来为品牌背书 Nos设计的多功能小布车头包 当户外热潮席卷过不同的土地,它总会吸收这里新鲜的一切,变成独属于这个地方的样子。我们的户外文化仍在发展,越来越多的户外车库品牌正在悄然生长,互联网的助推也让他们有了被更多人看见的可能,而我们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自然气候,也让这些品牌有了更加本地化的方向。 48:19 - 53:27 寻找需求和审美相同的人 53:28 - 50:53 如树一般心无旁骛地生长 50:54 - 62:02 户外车库品牌的存在本身即是为了满足更多元的需求 62:03 - 68:50 三位朋友的新品指南 郭少手工制作的户外装备 每一个户外车库品牌的故事,都是一场关于热爱的冒险。从手工打版到独立生产,从寻找材料到面对市场,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正因如此,所有阶段都格外鲜活真实。我们始终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品牌蓬勃生长出来,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在全球的户外市场上看到更多带有本土印记的品牌,看到它们从车库到世界的故事。
- Vol.21 野生的生活
在尘嚣日上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规训遵从自我的心声。本期聚体行动有幸邀请到四位走上不同“野生”道路的好朋友——饼子、李真好、嘉瑜&旺彤,共同探讨他们如何通过自然、户外、创作得以回归最纯粹的自我。 自然与户外不约而同地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角色,纯粹的热爱与投入驱动着他们不断延续、拓展个人的选择,并在这个过程里也汲取到自然带来的能量。 00:00 - 00:53 Intro 00:54 - 04:12 朋友们的自我介绍 04:13 - 07:41 无痕山林 Leave No Trace 07:42 - 10:45 三江源牧民以传统生活方式应对自然环境变化 10:46 - 16:58 做手工来对抗自然中时间带来的消逝 16:59 - 18:47 蘑菇的毒性不应被娱乐化 18:48 - 23:19 听觉最能再现自然的空间感 李真好的作品、工作创作日常与她采的蘑菇 不断走上人生“岔路”的选择实则令人得以寻回儿时的纯真和野性,与此同时不断拓宽着自我的边界。在追随内心勇于改变之后才发现,也许真正的野生和自由,不是逃离一切,而是在从心摒弃掉一些事物的过程中认识、接纳自己。 23:20 - 27:09 反复地在人生的“岔路”上快乐玩耍 27:10 - 29:54 找回自己也解锁自己 29:55 - 33:40 迷茫时先断然摒弃掉不喜欢的 33:41 - 38:00 选择做一件件踏实而具体的事 38:01 - 41:35 《忧郁的热带》:当个人信仰与集体规训产生出入 41:36 - 45:45 在城市的夹缝处做一株野生小草 饼子的摄影作品@三江源牧区 城市与自然其实从来都不泾渭分明,人也并非自然的旁观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野生”的力量,既来自于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也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不断地滋养与循环。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由与力量,也许可以从细微的感知开始。 45:46 - 48:55 人与自然中的其他存在是生命共同体 48:56 - 50:53 如树一般心无旁骛地生长 50:54 - 54:13 循环的、无序的、丰富的 54:14 - 57:14 放松地和自己的心在一起 57:15 - 59:27 原则与行为不是绝对的东西 嘉瑜和旺桐的自然音乐创作 无论是通过手工、音乐、环境保护,还是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踏实的行动,他们都在追寻一条更符合自己内心的道路。Go wild, and then go free.
- Vol.20 聚体行动x波娜与西娅:慢下来、跑出去
本期播客是安高若Channel「聚体行动」、运动播客「波娜与西娅」与小宇宙,经由安高若第六届运动展户外分享会联合发起的特别节目。「波娜与西娅」是由两位女性跑友共同制作的播客频道,性格迥异的她们于跑道相识,在和运动交手的日子里,俩人都切实感受到了运动带给生活丰富且多样的可能。在表达欲和分享欲的驱动下,她们以不同运动和嘉宾为触手、以声音为载体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运动奇遇。本期有幸邀请到了主播波娜、西娅与嘉宾宋紫微、小美,听他们一起聊聊户外与生活。 山野之间的跑动解放了人们的天性,沿途的风景和不确定性也令人重新找回与自然共鸣的本能。相比路跑,越野跑于很多人而言可能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体验——它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聚焦当下而非终点,这份纯粹的共同记忆也让许多跑者在山中收获了珍贵的情谊。 00:00 - 02:55 Intro 02:56 - 06:08 接触越野跑的契机是想解放生活的压力 06:09 - 11:22 在山野里返璞归真是人的天性 11:23 - 17:08 越野跑vs马拉松:“山里喜相逢” 17:09 - 22:25 每周一山 22:26 - 26:33 通过越野跑实现旷野与轨道的平衡 越野跑的进阶伴随着认知上的不断迭代,“走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环境的连接是最终不变的落点,跑者亦是越野跑的布道者,亲和地邀请更多人踏足山野,并以实际行动守护这片赋予着他们无尽快乐的天地。 26:34 - 31:13 越野跑的三个阶段 31:14 - 35:54 延续人与自然的联结感 35:55 - 43:12 给越野跑新人的小贴士:心态、技术与装备 43:13 - 52:00 好的赛事是融入一项运动最快的方式 52:01 - 59:11 多走多跑! 从柴火噼啪的自然白噪音,到搭建露营系统的心流状态,露营像是一种放松身体与灵魂的独特仪式。人们摒弃掉钢筋水泥带来的纷繁杂讯,在广袤自然中找回内心的真实节奏,对时间的点滴流淌都有了更重的实感。 59:12 - 65:32 露营:轻松地接触户外 65:33 - 72:52 真实的大型搭建游戏 72:53 - 80:32 装备丰俭由人 80:33 - 85:33 “入门露营最好的时代” 85:34 - 86:43 End 轨道或旷野从来都只是人生的一面,无论是越野跑亦或是露营,都为人们提供着接触自然的契机与窗口,藉由一种运动或居住方式的切换,人们得以“慢下来、跑出去”,暂别喧嚣,在真实的时间流逝与自然的陪伴中感受每一次呼吸。
- Vol.19 聚体行动x大口呼吸:户外与生活多样性
本期播客是安高若Channel「聚体行动」、户外播客「大口呼吸」与小宇宙联合发起的特别节目,也是对安高若第六届运动展户外分享会的二次呈现。「大口呼吸|Breathe Wild」是一档以登山徒步为主题的户外播客,常驻主播是两位来自复旦大学登山探险协会的女性户外爱好者,她们漫谈徒步故事与体验,科普专业户外知识,探讨性别、环保、生态等衍生的文化思考,以实现“世界的联结,自我的可能”。本期有幸邀请到了其中一位主播洲洲,和两位嘉宾航宝与安老师,听他们一起聊聊户外为生活多样性带来的不同可能。 灰蒙蒙的人从户外归来后重新坠入文明世界,在恢复与日常生活的联结过程中常常能发现新的感受点,反复地去认识周遭,也认识自我。 00:00 - 03:52 Intro 03:53 - 07:40 从野外归来后重新认识“文明世界” 07:41 - 11:07 在户外身份场域消失角色认知归零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旅行的结束,也只是缘分的一个开始。” 11:08 - 15:18 人与人在户外是两个原子的骤然相遇 15:19 - 20:22 卸下面具与防备的心 在户外的过程中,不断惊讶地发现自身个体发展的多样性,让内在人格获得持续的成长,不再畏惧伸手触碰陌生的一切,不再为跳脱出人生主线任务而惴惴不安,因为支线的生动也是如此重要。 20:23 - 29:17 天黑路遥也不再惧怕 29:18 - 37:19 和当地人的世界互相打通 37:20 - 41:00 动物与人是平等的生灵 41:01 - 49:09 户外高光瞬间 49:10 - 58:30 除了登山徒步以外 当人们背上行囊走出日复一日的庸常,户外对人们的意义是重启了人们对“生活多样性”的渴望,是生活模式的打开,是从沙漠归来成为“那辆地铁上最脏但脑子最干净的人”,是人和人短暂相识又分别之后的“想要再遇见”,是心无旁骛地让内在人格疯狂生长,“在那一刻我真的掌控自己,或者说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真的在做了。”
- Vol.18 动静自在x安高若:从户外装备到内在修行
本期播客是安高若Channel“聚体行动”和动静自在“校友圆桌”联合发起的特别节目,也是校友圆桌第一季的收官之作。动静自在是一所线上中医学堂,李辛老师是动静自在的授课老师,这一期有幸邀请到了中医师李辛老师、安高若品牌主理人辛园以及ZUCZUG素然创始人王一扬,一起聊聊户外运动与健康生活。 00:00 - 04:47 Intro 04:48 - 07:27 “很多动的东西是为了寻找到自己平静的那一块” 07:28 - 12:00 中医作为专业只是人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一个角度 12:01 - 14:47 李辛:我第一次意识到“装备”这两个字 14:48 - 17:37 从重装到轻量化的户外装备趋势 17:38 - 23:01 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23:02 - 24:52 使用者与开发者的双重身份 24:53 - 27:26 高性能产品的“Side B” 27:27 - 29:48 在织造中寻求功能与实穿的平衡 29:49 - 36:38 支援不足时如何控制背包重量 36:37 - 47:50 装备需要匹配不同的使用场景 47:51 - 50:41 “不能露肚脐怕受风”更像一种集体恐惧 50:42 - 53:57 人在户外有知冷知热自我调节的本能 53:58 - 56:21 打破“运动很苦”的刻板印象 56:22 - 63:02 运动并非单一情绪的宣泄而是与自己对话 63:03 - 70:30 运动是大脑和心灵的消化时间 70:31 - 72:58 人们通过运动来保持身心的主动与活化 72:59 - 78:34 把运动当作必需品 从动静自在的中医渊源,到安高若的户外追求;从传统文化,到现代运动科技,这些都只是反应人对运动及生活理解的途径。运动不仅是动,更是寻觅内心平静的旅程。
- Vol.17 不管是刺激的冒险还是静谧的修行,先出门吧!
户外运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多年来安高若在发展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有趣的、热爱户外的朋友们,实地走过了许多路线,现在我们想通过“Eas-trovi”这一最新的探索项目把这些朋友和他们的户外体验分享给所有人。 安高若去年的运动展,和今年春天的安吉大聋谷之旅,揭开了多多与老姜这一场围绕着户外运动的跨行业对话。 00:50-2:00 多多&老姜 2:01-3:08 安高若运动展:户外的魅力 3:09-6:17 大聋谷户外之行 老姜与安高若运动展 一位是曾长居上海现居新西兰的创意工作者,一位则是现长居日本的农业实践者,看似相去甚远,但户外运动却消弭了这些行业、地域、成长背景带来的边界,带来共通的感受与认知,将人和人联结。 6:50-9:57 多多与安高若相识的契机 9:58-15:52 “户外是文化中不可分离的部分” 15:53-19:44 从恒动中诞生出安高若 19:47-23:41 在新西兰改变生活的轨道 23:42-28:25 把农业当成一种户外玩耍 28:26-31:26 起伏的生活是随处可能起火的火场 多多的户外运动经历 无论是追求多巴胺还是内啡肽,户外运动都在持续地丰富着参与者的感受与认知,一点一点地增加人们生活的厚度。 31:29-34:09 户外的动与静、刺激与沉静 34:10-37:01 过程的艰辛被克服后是平静的幸福 37:02-42:24 自然农法与安高若试验田 42:27-46:07 户外令旅行变得更“浓厚” 徒步中的老姜/安高若试验 纷扰的生活中,最简单而纯粹的事物往往最难得,Eas-trovi是安高若最新推出的探索项目,希望能够为越来越多人带去更简单的探索世界的方式。 47:19-50:47 Eas-trovi:Easy to Find 50:48-55:21 路线畅想之日本与新西兰 55:24-60:30 持续探索持续关注 安高若分别和老姜、多多的日本、新西兰之行 户外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感触是丰富而多元的,不管在哪里,户外都会为生活增添新的厚度和意义。一起来以更直接简单的方式探索世界吧,期待未来通过Eas-trovi能加深与朋友们的链接,也串联起更多人一起加入户外运动! 多多和老姜是安高若长期的合作者与伙伴,他们也参与了我们7月份的Susmo发布会。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跳转至Susmo Talk,也欢迎大家来到线下参观我们的Susmo展览:
- Vol.16 女足火种:照亮我们,更让别人能看到我们
跨越青海与上海两个地区的这场女足对谈,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足球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跨越一切地域、性别、年龄和文化差异,让人们平等地相连。 正如梁老师所希望的那样: “让足球连接这个相互疏离的世界。” 本期嘉宾 和拉毛一样热爱足球的女生在青海玉树还有许多, 足球的火种在高原上传递,点燃了这片土地的女性们对足球的热情,也让她们的生活不再平淡。 01:50-03:30拉毛第一次来上海的感受 03:30-04:49 藏木兰与同济女足的第一次交锋——室内五人制女足赛 05:00-06:52 拉毛与足球相识的过程 06:53-08:25 足球会带来不一样的成就感 08:26-11:00 为什么拉毛选择了守门员的位置 11:00-13:20 如何面对“假小子 ”的刻板印象与家人的态度 13:25-15:45 藏木兰组建的故事 青海玉树藏木兰女子足球队/龚尕拉毛 “球场上的文明也可以反映社会的文明。” 在同济大学的足球课上,染同福老师的视角常常超越运动本身,他以足球为媒介向学生传递社会学知识与哲学思辨。 15:50-16:25 梁同福老师成为教练的历程 16:30-18:54 九十年代的女足热与中国女子体育精神 18:55-20:30 “通过足球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力量” 20:31-21:55 同济女足队的成立源于一场表演赛 21:56-24:40 女性运动所面对的偏见 24:50-26:57 踢球需要先享受自由 26:58-27:55 梁老师:踢球的过程是融入不同时代的过程 27:50-30:20 球队运营成本问题:足球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30:30-34:15 足球是一种文明的尺度 梁同福老师与同济大学研究生足球队 女性运动的非议尚未停止? “用成绩说话!” 35:35-37:50 藏木兰的队员们像一个“大家庭” 39:40-42:48 女生在球场仍备受议论? 42:50-44:00 拉毛与男生踢球时遇到的不被尊重的现象 44:10-46:29 女性运动在不同时代都曾受到争议 46:30-49:30 足球是一种媒介,用新媒体宣传足球是一种工具 50:30-52:30 拉毛对藏木兰今后的畅想:希望不断传递女足精神 54:20-58:00 “想看一次世界杯” 58:00- 用足球证明自己,将足球的火种不断传递 梁老师在采访前闲聊间提到,一旦选择足球,就仿佛选择了有激情的强烈的生活模式。日常生活不免平淡,而足球场是最容易获得赞美的地方。足球是一种媒介,人与人由此相连,进球时相拥喝彩,输球时拍拍肩膀相互打气,借由足球的交流甚至比语言的交流更加深刻…… 小花絮
- Vol.15 一切都和”玩”有关
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这一期的我们邀请了播客主持小飞老师来做嘉宾。大家对他熟悉的的是他前《飞鱼秀》主播的身份,但除此之外,他还出过专辑,做过复古的节目,组织过大型的露营活动,是个妥妥的玩家。所以这一期我们就和小飞老师一起来聊一聊“玩“这件事儿—— 时间轴 00:26 - 开场白&嘉宾介绍 02:45 - 如看看待“玩家”身份&“玩”这件事 07:00 - 关于音乐与电影 21:35 - 关于玩出来的“生活方式” 30:00 - 玩自行车以及背后的趣闻 35:20 - 对于“复古”文化的热情 37:50 - 对于露营以及《一切与露营无关》这本书的看法 57:40 - 如何持续的保持兴趣? 58:45 - 最近“玩”的新方向 63:40 - 总结 68:30 - 结束语 从90年代的磁带机到00年代的CD机,再到现在手冲咖啡,户外露营,骑行热潮。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玩具」,也有不同的玩法。 作为80后,小飞经历了不同年代的交接,也玩过很多或热门或冷门的东西...作为一个玩家他也从「玩」中悟出许多门道。 播客中我们聊了很多「玩」的方式,休闲之时,我们如何取悦自己,这是一个与生活紧密关联,但同时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小飞和我们分享说:“我们生活当中,面对周期性的变化,不断重新开始的这个能力,其实是不断在通过「玩」被锻炼。” 或许「玩」很难带来功利的收获,但是它总能令你获得一些久违的满足与平静,去玩一下,不带任何预期,享受其中其实非常容易——
- Vol.14 户外圆桌会
大家好,这里是安高若Channel,这期播客录制于运动展期间,我们邀请了播客主持樊一如以户外新人的角度采访了7名不同身份的户外爱好者,从装备、习惯、文化等角度讨论「轻量化户外徒步」这个命题,并用音频形式记录了这场圆桌会—— 时间轴: -00:00 开场以及背景介绍 -03:18 嘉宾介绍 -09:14 徒步的包也是户外的家 -11:50 做徒步品牌的动机 -17:38 miog——去做你自己的装备 -25:51 在徒步里,收纳是一种技能 -30:38 关于「极简」设计 -41:40 户外食物也讲究 -47:40 徒步是一种非常好的社交手段 -52:16 户外人心中,每人都有自己的project -63:00 徒步更多是锻炼内心 -72:00 结束语 超简单了解「轻量化户外」 《超轻量登山野营技巧》的导读篇目由一位户外攀登爱好者写作,她的轻量化起步源于攀登旅程后对健康的顾虑,不再「能背就背」后,她的旅程也少了担心,多了轻快,她和丈夫花了20天穿越怀俄明州的风河山野区,最大负重没有超过12公斤,一路上脚步更轻,对动作更有把握,安全性增加,动作也更快,她对这段旅途非常满意,因为体力没有过度损耗,路程中也没有丝毫不舒适。 与传统户外活动相比,轻量化户外更加注重减少装备的重量和体积,这样的出行方式能够减少户外旅行中负重的影响,可以让玩家更沉浸地享受自然。 轻量化户外不单要根据装备重量做选择,也需在必要性上做取舍。出发前,需要根据路线与行程思考哪些是真正的「必需品」,就如这次圆桌会中讨论的:轻量化的本质是【极简生活】——我们可以用多功能的物品替代单一功能的物品;可以根据收纳袋的容量决定携带物品的数量;注意一些细节,包括容器材质,分装方式、提前称重,更精准地掌握行装的基础重量.... 在事前多一些准备,就能更从容、更轻松地享受旅程,避免身体损耗,也能更长久地享受户外—— 「超轻量」词典 基础重量=背包本身重量+行程中重量不会变化的装备重量(不包括消耗品与身上衣物) 消耗品=行程中会被用掉的物品,吃/喝/燃烧/涂抹都算 背包重量=基础重量+消耗品 穿着重量=整天穿在身上的衣物重量——包括但不限于鞋子/袜子/太阳镜/手表/帽子... PPPD=每人每天,通常用于速记燃料与分配量 三大系统=背包/睡眠/遮蔽系统 传统=基础重量超过9公斤,总重量超过16公斤 轻量=基础重量低于9公斤 超轻量=基础重量低于4.5公斤 超级轻量=基础重量低于2.27公斤,属于狂热爱好者的领域 之后的「户外」主题活动: 1 这次一起户外走走—— 十二月,我们会同专业的运动户外机构一起组织一次入门级的户外徒步旅行,具体的活动时间/路线行程/费用&装备需求会于后续招募通知中集中发布,感兴趣的朋友们记得关注哦~ 2 轻量化户外展—— 12月中下旬我们将在安高若上生新所店铺以及安高若运动社群店举办2场户外主题静态展览,内容将包含背负历史文化、户外打包、户外装备实物展示等,更多详情以及展览时间可关注我们之后的动态进行了解。 3 户外小课堂—— 下个月我们还会邀请一些户外爱好者举办户外小课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续活动通知,欢迎线下来听!
- Vol.13 Eric/Seer火人节的故事
大家好,这一期安高若channel,我们来说一下火人节的故事—— 时间轴 - 00:15 开场以及「火人节」介绍 - 01:30 了解「火人节」 - 10:15 个人参加「火人节」的认识和感想 - 16:00「黑石城」的第一块“拼图” - 19:30「火人节」的历史和文化源头 - 25:40「黑石城」的第二块“拼图” - 35:00「火人节」的主题和艺术装置 - 40:25 在「火人节」遇到的人 - 46:25「黑石城」的生活方式 - 59:20 最后的燃烧仪式 - 65:55 结束语 介绍一下火人节 火人节——Burning Man 是美国内华达沙漠里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盛大节日,也是一个包括了“艺术 自我表达 自力更生”等多种主题的大社群。 几乎每一年都会有7-8万人从世界各地奔赴于此。节日期间没有现金交易,除了冰和咖啡,一切都是免费的。每天都有上千场活动、workshop同时进行,彻夜狂欢。 在7天之后,伴随着火人的燃烧。这里又会被回复到原来的样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1986年的一个夏至夜晚,拉里·哈维(Larry Harvey)、杰里·詹姆斯(Jerry James)和几个朋友在旧金山贝克海滩举办营火仪式,他们在沙滩上竖起2.7米高的木制人像和另一座较小的木狗,然后将之点燃,这可以看作是火人节的雏形,在此后的4年间,这个活动逐渐扩大,参与人数增长超过800人,1990年,因为没有许可证,燃烧活动被迫转移至黑石沙漠,也就是如今火人节专项临时城镇【黑石城】的所在地,原本为期3天的活动也延长至8天。 1997年,拉里·哈维(Larry Harvey)与其余五名组织者成立了Black Rock City LLC【黑石市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Burning Man Project】的前身,现在的火人节依旧由这个组织主要负责运转。 在此之前,火人节并没有任何监管或者运营措施,Black Rock City LLC为节日的举行设立了一些规则,同时也帮助【黑石城】逐步规划与建立。不过,获得了规则也不意味着这个地方会变得无趣,从今天的结果看,火人节内部的世界依旧充满了创造、想象与不可思议。 火人节的核心是去商品化/分享/不期待赠予产生回报,这为其屏蔽了金钱与价值交换,这样的设定也影响这个地方的人际相处,行为方式,思考表达,让更多人可以在这里体会人生的平行一面。 每一年的火人节都会有不一样的主题,比如今年的主题被定为「Animalia 动物界」,在官方解释中,这个「动物」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想象的,被记住的—— 「…So why, then, do so many of us live in a make-believe world where humans are somehow apart from and superior to the rest of the animals in the zoo?"」 「…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与动物园里的其他动物有某种区别,又比其他动物优越呢?」 带着这些思考,很多人在火人节中进行艺术创作与表达,在这个世界中,「艺术」是一门官方语言,供予讨论、输出,不过在这里,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 火人节上的部分艺术装置 The Hive By Tim Brenner Temple of the Heart By Ela Madej & Reed Finlay ATABEY’s Treasure By Nino Honoring the Equine Spiri By Amanda Allison Lila Mona By Miao He&Shehong 火人节的历史与现状在本集播客中也有介绍,但是这个地方并不能单靠一段简介或一段定义去概括,对此,参与过五届火人节的Eric深有体感。他将自己的经历比做一块拼图,希望通过分享这一角让更多人对火人节产生兴趣。 在火人节中,eric的名字是seer,是一名摄影师。因为现场没有wifi,所以消息一般依靠口口相传,他说这里的生活方式让他体会到在另一个时代生活的感觉,在这里从「virgin」到「burner」,生命可以获得另一种计时方式与体验感受。他希望这样的文化可以被更多人了解,也可以留存得更久一些。 内容注解 一:极度包容 Radical inclusion 二:赠予精神 Gifting 三:去商业化 Decommodification 四:自力更生 Radical self-reliance 五:自我表达 Radical self-expression 六:社区精神 Communal efforts 七:社会责任 civic responsibility 八:不留痕迹 Leave no trace 九:积极参与 Participation 十:活在当下 Immediacy 对于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是 Immediacy,想做什么立即去做,这句话的有效性在火人节反复的被得到了验证。 火人节官网:burningman.org Eric会于10/6 12点,在安高若运动展现场分享火人节的故事,同时现场还有多类运动文化分享、展示,欢迎朋友们来玩来看—— Eric留言:如果有任何关于火人节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自己所能给大家回复。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
- Vol.12 聊聊户外文学
大家好,这里是安高若channel,这一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户外文学」⛰️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期的播客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给在户外文化兜底?以及户外文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00:21 - 开场白以及嘉宾介绍 00:55 - 我们为什么要聊「户外文学」? 07:00 - 「户外文学」的分类 13:00 - 英、美「户外文学」的区别 16:10 - 「户外文学」中的人物故事与图册 25:10 - 「户外文学」爱好者之路 30:20 - 山岳文化地图 38:00 - 关于Camp 4以及Dirtbag 文化 44:43 - 「户外文学」中的偶像与英雄 54:10 - 针对于现代户外有怎样的看法? 63:25 - 关于户外杂志 78:00 - 对未来的畅想 82:40 - 结束语 户外的文化有一点像哑铃,两头壮中间细。 这里面的两头一头在社交媒体上,那上面有非常初级表面的户外内容,这个部分的内容越发的趋向于快餐化,标准,同质,批量,口味不差,但只能“果腹”,谈不上精彩。 另一头是时间积累起来的户外遗产,这个部分的内容丰富,繁杂,深入,但是深埋在海里,像珍珠一样,不容易被人发现。虽然他们非常非常的珍贵。 处于两头的中间通路趋势狭窄,所以想要从表层户外内容深入直到发现这些瑰宝,是相对困难的,若想理清头绪,首先需搭建一个户外内容的框架 因此,这期播客还开启了“户外有东西”这个话题,我们将通过分享传统,经典的内容,如图书,电影等,和大家一起去初探哑铃的另一边。希望我们都可以意识到我们所有正享受的东西都曾经有人为此真实的付出过,正是他们的贡献兜起了户外的精彩和美好。 Meters山岳文学书系 包含《攀登的奥义》、《攀向自由》、《辉耀之山》等世界经典山岳文学作品的书系。这套图书的设计质感与其内容的精彩程度不相上下。 《DK人类登山史》 用编年的方式回望人类攀登文化的历史长河。 《甘孜州高海拔山峰图录》、 《阿坝州高海拔山峰图录》 两本极其小众却珍贵的图册,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幻化无穷、壮丽险峻的中国雪山。 《攀岩人生》 传奇攀岩者汤米的自传。一本小明老师参与翻译的图书。读罢不免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连爬三天三夜。 《梅里雪山》 一场山难过后,日本登山者小林尚礼被神山感化,驻守在当地,成为了坚定的神山守护者。 《无情之地:冰峰168小时》 一本彰显人类意志的伟大作品,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经典、最精彩的山岳文学。 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下期见。
- Vol.11 足球还是好玩
大家好,这里是安高若channel,这一期播客送给所有的球迷⚽️ 时间轴 -00:31 开场以及嘉宾介绍 -01:55 为什么想去卡塔尔看世界杯? -04:04 如何买世界杯门票? -09:10 做好当流浪汉的打算 -16:40 去世界杯的观感 -23:20 遇到有意思的人 -26:10 关于现场体验以及高潮 -31:27 现场的抽泣声 -36:20 去世界杯前后心态的变化 -54:00 关于社区足球文化与女足 -66:00 结束语 内容简介 Kai去年去了卡塔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看了17场比赛。与各国的球迷一起狂欢,为自己喜欢的球队欢呼,圆了自己球迷的梦,也借着足球重新连接起那个简单快乐开心的世界。 从他的这段旅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作为一个普通的球迷,如何用合理的预算,去买世界杯的门票,订酒店的方法。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一个球迷对于足球复杂的情绪:既喜欢又讨厌。 在海量接受讯息的时代,外界评论也容易对个人喜好产生影响。如何更纯粹地享受爱好在当下也变成了一门需要探索的学问。世界杯之旅无疑是属于kai的契机,帮助他消化了许多情绪。 时隔近一年,听完他的分享,再把目光转向已经开启的女足世界杯,这又是一场值得全情投入的盛事,享受当下享受足球,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下期见。 kai的世界杯游记故事会等载在安高若实体店铺限量上线,对足球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可前往领取⚽️
- Vol.10 像河流一样成长:从10岁到18岁,Barry的Kayaking成长之路
👋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和大家分享的一个成长的故事。 时间轴: 00:37 - 开场白以及嘉宾介绍 02:27 - 初识漂流与皮划艇运动 08:31 - 河流漂流,户外旅程的全新视角 09:25 - 尝试漂流的最开始 12:38 - 并非提升技能,而是掌握和自然互动的技能 14:25 - 皮划艇的进阶从学会翻滚开始 17:09 - 读水与划船 18:35 - 10米的瀑布与科罗拉多大峡谷 22:27 - 关于“WCA - 国际独木舟学校”以及选择 29:43 - 漂流的学校及漂流的学习方式 32:00 - 关于成长与安全性问题 40:00 - 对于未来的选择 51:30 - 家庭的选择以及结束语 内容简介: Barry,他是一名Kayaker,虽然他现在只有18岁,但是他在Kayaking上的经验已经有8年之久。有非常丰富的河流经验,曾经在世界各地著名的河流上漂过。 两年前,主持人Eric和他前三江源的漂流中认识,那个时候他还未成年,但是已经是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Kayaking安全员了。他能有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他的父亲对他的培养,也机缘巧合得成为了中国河流运动文化当中成长起来真正的第一代。 所以,我们这一期就按照Barry成长的时间线讨论,挑选了四个时间点,分别对应了他成长的四个重要阶段,来回顾他的成长故事。 第一个阶段是摸索期,10岁左右Barry初次接触Kayaking 。在这个阶段,Kayaking对于Barry来说就是个开心的户外活动。就和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样,上各种兴趣班,做各种尝试。 开心的事情值得坚持,因此便顺理成章得到了第二个阶段——深入体验Kayaking。这包括去漂不同的河流,以及学习更多河上的技巧,面对更大的挑战。在作为第一位全程独立Kayaking完成美国大峡谷之后。Barry算是完成了他自己学习路上的一个Milestone,但是于此同时,高中升学这些问题,也摆在了他的前面。 Barry在美国船长们的推荐下,获得了去漂流学校读书的资格。这是一所和国内截然不同的学校。这是他成长的第三个重要的阶段。同时也代表了另一种的成长路径。如果说之前Kayaking是一项业余爱好,在这个阶段,Kayaking这件事会成为Barry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当爱好和成长在这个时候产生了交集,Barry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和河流打交道,去河流学校读书。 这样的选择,仿佛代表了Barry之后的生活会朝向职业Kayaking运动员发展,等待他的会是奥运会,体育队的生活。 他的爸爸也确实为他争取到了国家队实训的可能。但是叫人没想到的是,经过了河流的洗礼,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另一种看法。后来他又申请了美国的大学,决定去国外读书,回归了传统的教育轨迹当中。 我们着重在这个四个不同的阶段当中,从Barry爸爸和Barry两个不同视角来重新回顾这一路走来他们面临的选择,纠结和体会。 在这样的回顾,Barry的爸爸和我们分享了很多,也回答了我们心里的很多问题。 比如,户外的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户外的经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在玩之外,还起到了什么样的成长等等。 甚至还有关于户外Generation 1这一代完全沉浸在户外的学习当中,到底会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个的样子。还是只是我们在臆想他们的未来。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同样感兴趣,或者你也抱着利用户外培养孩子的念头,那么你一定会在这样的聊天当中有所收获。 在这一播客的结尾。我们有一个小彩蛋: 我找到带他第一次漂流的Megan,她录一段了祝福,送给即将上大学的小Barry。 在Barry出国上学之前的每一次漂流,基本上都是和Megan在一起。Megan看着它从小孩长成大人,像家人一样见证了他在河流上的成长。这是户外生活的另一个美妙之处,经历过共同的挑战,困难之后,大家远不止是朋友,而更像是家人。 希望Barry之后可以带着家人的祝愿,开心的学习和生活。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下期见。 Channel词典: - Barry玩的运动--白水漂流 白水指有波涛的水,通常为险滩、瀑布和溪流。而白水漂流就是在这样的水域中进行皮划艇漂流 - Barry的入门漂流机构--漂流中国 第一家在中国怒江和金沙江进行商业漂流活动的公司 - Barry的师父--文大川 曾是美国花式皮划艇青年组冠军,漂流中国创始人,地质学家。 - Barry的第一个大挑战--科罗拉多大峡谷 乘皮划艇穿越位于科罗拉多大峡谷下面的科罗拉多河,为期十四天,其中包含数十个高级险滩。并且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十四天全程皮划艇的青少年。 - Barry作为工作人员第一次参与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漂流 主要工作为保护排桨船和游客的安全,在最前方进行勘探和检查安全的作用。
- Vol.09 不受限制的去运动(下)朋友圈跳绳推广大使 Ray叔
大家好 这里是安高若Channel,安高若的声音频道。 这一期我们继续聊“我们如何不被限制的去运动”。 时间轴 -00:11 开场白以及嘉宾介绍 -02:25 一个人死磕的乐趣在哪里? -03:46 跳绳,从入门到沉迷 -05:50 花式跳绳分类 -06:30 跳绳的进阶 -10:46 “多巴胺和内啡肽都能获得的运动” -12:55 关于社恐运动 -19:47 跳绳装备不止一根绳 -22:36 关于「绳感」 -24:52 绳友之间绅士的人际关系 -26:10 跳绳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28:32 非常体验式的运动 -29:54 在生活中运动带来的好处 -35:07 入坑跳绳的注意事项 -37:58 结束语 内容简介 上集,我们介绍的是“今天和彪子一起去爬山小组”,套用他的方法——找到个好朋友,使用app,一天的时间,出去喘口气,完成一次徒步并不难。 对徒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回听一下。 这一集,我们给大家介绍一项限制更少的运动,它更简单,只需要一小块空地,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多长的时间,甚至没有入门门槛—— 这项运动就是跳绳。 今天给大家介绍跳绳的嘉宾叫Ray叔,他是名优秀服装设计师。他曾尝试过跑步,打拳…等很多运动,但最后在跳绳这件事儿上认真了。 跳绳现在基本满足了他运动需求,不挑地儿,运动量可控,可以自己钻研玩法,也够小众,关键是玩得好还很帅👍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生活生活里难免都会遇到一些难题和无奈,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工作生活。但是日子还是得过,运动作为调节我们生活节奏最好的工具,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在运动里,我们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参加比赛,也可以跟着大部队一起休闲跑一跑,哪怕只是通过骑自行车上班,也是值得鼓励的运动方式。只要最后让自己轻松,舒服,愉快,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受任何限制的去运动,感谢大家收听这一期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下期见。
- Vol.09 不受限制的去运动(上)“今天和彪子去爬山”自助徒步小组
大家好 这里是安高若Channel,安高若的声音频道。 这一期我们的主题是如何不被限制的去运动,节目一共分上下两集,欢迎大家收听。 00:18 - 开场以及嘉宾介绍 03:12 - 影响北京滚圈的自助爬山小组 05:49 - 如何选择爬山线路? 08:34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装备重要的 10:05 - 在徒步过程中的交流 12:24 -「自助」式登山的原由——爬就完事了 13:45 – 如何选择一起爬山的伙伴? 16:51 –“钢筋水泥里想不明白的事儿,可能山里面能想通” 19:00 - 未来对登山的追求 21:14 - 对于入坑登山的思路-入坑先别卷 25:15 - 关于心态上的转变 33:23 - 运动的目的——是清理也是收获 36:09 – 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为了比赛 这个话题的起因,源于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运动过程遇到的困难事实上远多于收获到的成绩。 尤其越细小的困难,越是硌脚。 比如,内心的Ego,自我意识太强限制我们尝试新的事情; 还有伙伴的选择,有的人喜欢一个人,但有的人只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运动; 再有就是组织者,对于行动力稍有欠缺的朋友而言,这个助推的角色非常必要… 不过,如果你既不想被环境限制,也不想为社交废脑子,只是想简单,轻松的出去玩一玩,那么今天这位嘉宾的运动选择,就非常值得你来听听—— 本期嘉宾是旅行团乐队的鼓手彪子,也是位徒步爱好者。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的微博开头第一句,“今天和彪子去爬山”。 他们以每周一山的速度,爬完了北京周边各大山峰,最后“今天和彪子去爬山”就成了一个徒步爬山小组,并影响了北京摇滚圈很多人一起开始爬山。这个小组爬山的方式很自助,使用徒步路线的APP,找好一条路线,然后约定好时间出门,一顿猛走,路上拍拍照,下山回家。自助成团,自助上山,简单,轻松,直接。 这个自助的方式值得推荐给所有想要简单轻松的去户外徒步的人。 彪子在节目里提到的精气神真的太有重要,现在只要意志力弱一弱,手机一刷,几个小时就没了。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被一些东西困住,一方面是因为想太多,想得多了,动得就少。 另一方面就是精气神不够,没法专注,总会被打扰。 咱得意识到运动其实也能帮我们锻炼精神方面的力量,帮助我们去冲破限制,无论是脑袋里的,还是环境外的。 最近,旅行团和彭磊合作的新歌 《和你》上线,这首歌的灵感主唱孔一蝉在歌曲的幕后故事里说“疫情幾年,起起又伏伏,生活的腳步被暫停,內心的疑惑卻在加速,彭導和徐彪沒有停止生命的腳步,他倆把現實的起伏轉化成了山的起伏,把煩惱放回自然,此時他們的狀態是往上的,這種能量是很強烈的。于是我加入了隊伍,三人行,哥仨亦師亦友。”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强烈的能量,感谢大家收听这一集的安高若Channel,我们下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