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 你看《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也会愤怒
今天聊聊《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推荐朋友们看原书。本期录音设备升级,听感应该会好一些! 00:00 案件与书籍 - 纪实文学揭露1999年日本女大学生猪野诗织被害案 - 核心问题:警方渎职、媒体失责、性别暴力 02:30 案件关键 - 凶手:黑道背景,长期威胁骚扰诗织 - 警方:多次报警被无视,篡改记录,劝撤诉 - 媒体:渲染“拜金女”形象,消费隐私 05:00 记者清水洁的突破 - 揭露警方掩盖真相,追踪黑道网络 - 周刊报道倒逼舆论,推动案件进展 07:15 社会影响 - 立法:2000年日本出台《跟踪骚扰法》,后纳入网络骚扰 - 警示:公权力失能致法律空转,需民间监督 10:10 案件结局 - 主犯自杀,真相残缺;诗织父控诉“三次杀害”(凶手、警方、媒体) - 全球意义:性别暴力防治与公权力问责范本
- 16. 当我们在看《混沌少年时》,我们在看些什么
关于《混沌少年时》里提到的厌女文化,去查了相关背景才发现很多从未知道的信息,包括在英国等国家已经把应对「极端厌女主张」作为反恐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安德鲁泰特这样的人对于部分青少年居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对我而言都是新的知识,也产生了很多思考。 这部剧非常推荐,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00:00 剧集简介与推荐 • 四集英剧,一镜到底形式,聚焦13岁男孩涉嫌的谋杀案 01:31 少年犯罪成因与剧集映射 • 第三集核心:极端右翼言论如何塑造青少年价值观 02:30 关键词:incel 04:18 极端网红安德鲁·泰特 • 背景:运动员转“成功学导师”,宣扬物化女性与暴力权威 • 核心言论:女性为男性财产、社会达尔文主义(80/20法则) • 影响:煽动对立,毒害青少年男性价值观 07:15 泰特的“成功学”与犯罪关联 • 变现手段:贩卖人口、强奸等罪行与其极端理论捆绑 • 社交媒体解封后的持续传播,青少年成主要受众 08:28 极端言论的工业化传播链 • 网络算法与社群机制助推仇恨内容(如X平台“阿尔法男”账号) • 青少年易受迷惑:目标+行动指南的“捷径”吸引力 10:10 互联网对青少年三观的冲击 • 信息茧房与算法回音壁:极端言论的自我强化(如某乎高赞答案同质化) • 性别教育缺失:青少年从网络习得刻板化女性认知 12:22 杰米与父亲的关系模式 • 情感支持缺失:父亲回避眼神、拒绝共情(海报与审讯场景呼应) • 男性群体情感压抑:同盟审视标准与深层交流的匮乏 15:20 性别教育与真实异性互动的重要性 • 异性友谊缺失导致认知偏差(如杰米对女性的工具化理解) • 主流文化渲染“慕强”与自我客体化(女性陷入社会达尔文陷阱) 17:06 泡学(PUA) • 杰米对凯蒂的操控:打压贬低+趁虚而入 • 现实案例:直播教唆“情感欺骗”,女性被异化为“成就勋章” 20:23 极端右翼的全球性威胁 • 右翼共性:反性别平等、反移民、传统价值观拥护 • 一些真实的极端厌女案件 23:55 社会反思与剧集意义 • 英国将剧集纳入校园教育,警示极端化倾向
- 15. 看完《人生切割术》我想分离了
我想分离掉这部分记忆,2027 年再唤醒我好吗。好的。 以下是跳跃点: 00:00 第二季整体观感:好坏参半,优缺点并存 00:45 缺点分析:叙事与节奏问题 缺点:有效信息匮乏、支线节奏拖沓 - 有效信息不足,挖坑与填坑比例失调(例:第6-8集悬念未延续) - 支线冗长(如Kobe回忆篇前2/3内容枯燥,对比《最后生还者》优秀支线) - 商业目的牺牲故事质量,可能拖长至四季导致评分下滑 05:00 优点解析:科幻设定与伦理探讨 - 核心设定“分离手术”彻底且极致 - 哲学与伦理争议:Innie是否算独立人?生理共享、记忆隔离、宗教视角 07:24 角色关系对比与职场隐喻 - Mark与Helena的Innie/Outie情感错位 - Irving的孤独Outie与温暖Innie反差;Dylan家庭伦理困境 - 职场异化:分离手术=工具化极致,部门隔绝(如MDR不知工作意义,管理层压迫) 14:50 管理层讽刺 - 高管奶昔被羞辱后爆发 - Mark请假情节映射“请假羞耻”,Miss黄角色象征职场异化(童颜冷漠执行者) 17:19 未解谜团与伏笔讨论 1. Irving 的电梯画像:Innie未见过场景,为何反复出现? 2. Burt 的身份:分离时间早于公司运营,是否隐藏关键信息? 3. 记忆恢复效果:Innie人格是否会被Outie吞噬?(参考黑人女性先例) 4. 卢蒙公司终极目的:情绪数字化与记忆移植?或关联意识上传? 5. Gemma 的死亡倒数:身体消亡还是人格取代? 23:58 第三季展望 - 第三季定档2027年,呼吁观众“分离记忆”耐心等待 - 欢迎留言讨论未解谜团或加群交流 --- 感谢 ds 帮忙整理~
- 14. 从《还有明天》到《初步举证》,八十年过去了,为什么还要不断抗争?
00:45 《还有明天》 02:30 第一个问题:电影中对家暴场景的娱乐化呈现是否不妥 04:31 不认同,原因1:家暴不是电影要表达的主要矛盾 06:45 原因 2:不过度苦难叙事,过度的苦难会让观众在观看中陷入习得性无助 07:41 戏剧理论中,关于“间离”手法的介绍 09:27 原因3:优秀的剧情设计,不通过展示暴力就已经能够完成人物塑造 10:35 第二个问题,电影结局是否为了宏大叙事牺牲个人处境 13:10 导演解释:结局的自我赋权是核心表达,中间有各种铺垫 15:21 第三个问题,跟《出走的决心》的异同点 17:04 导演解释:信里到底是什么?代表什么? 18:38 相似点,对家暴的弱化和女儿角色的设置 20:33 《初步举证》 21:40 第一点,女主对于法律态度的转变 26:04 第二点,朱利安为什么要这么做? 27:53 第三点,实际发生过的性侵和性骚扰到底有多少? 32:22 第四点,被结构性问题困住,陷入政治性抑郁怎么办
- 13. 新一年来尝尝爱情片的苦
全是恶评(不是) 01:11 给豆瓣的需求:增加历史评星记录 02:45 《穿越时空的少女》四星 09:05 《去唱卡拉OK吧》三星 15:16 《花样年华》五星 22:15 近期期待新片 想要加群一起玩耍的朋友可以添加:fpty2024
- 12. 票房等于质量吗?聊聊《哪吒2》做对了什么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始,肤浅地聊一下哪吒系列做对了什么,《哪吒之魔童闹海》有什么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teDDIZt3WvggACOe9OXa4g 最后几分钟在无干货吐槽《封神2》,建议跳过。
- 11. 2025 开年碰壁!跨年档四部电影观感分享
大家好,新一年啦,又开始支持电影行业了,没想到开年并没有开的很好,现在有点隐隐担忧,打算围观一下春节档战况,再看看要不要入场了… 元旦看了下面这四部跨年档电影,还是有些值得一说,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00:00:21 《小小的我》 00:11:02 《窗前明月,咣》 00:14:46 《帕丁顿熊3:秘鲁大冒险》 00:19:18 《骗骗喜欢你》 BGM:爱情的骗子我问你2025(《骗骗喜欢你》片尾曲) 想要加群玩耍的朋友可以添加:fpty2024
- 10. 2024 都看了些啥?年度观影盘点来啦!
2024 年度观影盘点,只对某部电影感兴趣的朋友请自由跳转~ 00:40 年度观影情况 02:10 年度十佳院线片(10/59) 02:19 第十部《里斯本丸的沉没》 05:20 第九部《姥姥的外孙》 08:40 第八部《乘船而去》 11:20 第七部《雄狮少年2》 13:48 第六部《出走的决心》 16:04 第五部《走走停停》 18:36 第四部《好东西》 22:02 第三部《沙丘2》 23:12 第二部《坠落的审判》 26:20 第一部《机器人之梦》 28:35 年度惊喜电影:《小丑2:双重妄想》 31:55 年度失望电影《魔法坏女巫》 34:22 年度差片前五 34:40 《异人之下》 35:03 《寂静之地:入侵日》 35:33 《朝云暮雨》 36:28 《彷徨之刃》 38:12 《抓娃娃》 38:35 年度差异榜单(个人评分和豆瓣分数差异大) 38:51 第一名《抓娃娃》 41:12 第二名《因果报应》 42:35 第三名《荒野机器人》 43:05 第四名《波提切利,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 44:28 第五名《寂静之地:入侵日》 44:23 线上观影年度五佳(5/32) 44:42 《大佛普拉斯》 45:10 《花束般的恋爱》 47:01 《罗拉快跑》 47:45 《地下墓穴》 48:38 《非强力春药》
- 9. 看完《雄狮少年2》,实在忍不住录了一期即兴观感分享…
没有打草稿,看完到家就录,听感应该不太好,但说完舒服多了。
- 8. 特殊梦境和清醒梦,大脑就是最强模拟器
大家好,今天想从自身经历出发,跟大家分享下梦境的几种特殊类型,以及清醒梦到底是什么。 仅分享个人体验,无不良引导。() 00:02:19 第一类:假醒 00:04:19 第二类:梦中梦 00:06:21 第三类:时间跨度极大的梦境 00:12:27 第四类:“全知视角”和“全景声” 00:14:28 第五类:重复梦境 00:16:30 什么是清醒梦 00:18:30 如何知梦 00:20:31 清醒梦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有想交流的地方,欢迎随时留言~ 加听友群一起玩耍添加:fpty2024(备注:听友)
- 7. 美国动画大推荐(二):神通&魔法&超能力&丧文化,澎湃的万千世界
第二期终于来啦! 本期推荐的四部动画: 00:42 东方玄幻《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 06:23 西方魔法《星蝶公主》 10:24 DC 衍生动画《少年泰坦出击》 15:34 丧文化《马男波杰克》 BGM: * Avatar:The Last Airb * The Last Airbender Main Theme * 星蝶公主 OP * Teen Titans Theme * BoJack's Theme * End Credits Theme (From _Star v.s the Forces of Evil) 相加听友群玩耍的朋友请添加:fpty2024
- 6. 美国动画大推荐(一):神秘&冒险&搞怪&童话,奇幻脑洞里飞出的快乐
hello 好久没更新啦 想了一段时间自己想做什么,发现果然还是做喜欢的事情比较有动力,虽然喜好一直在变,但还是很快乐。 这次新增加了大推荐系列,就专门分享介绍一些我喜欢的内容,安利好东西总是能让人保持积极性⌓‿⌓ 这次主要介绍了四部美国动画: 《怪诞小镇》 《探险活宝》 《花园墙外》 《神勇战士》 一部迪士尼三部 CN 动画,都是我的顶级心头好,仔细找找(直接搜索)的话应该都可以看到。 音频里我穿插了一些这几部的片头曲和插曲,各个时点会标在评论区,不喜欢可以直接跳过。 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给我留言~~
- 5. 头脑特工队2:观后感受延展,从设计「人生游戏」开始,尝试安放焦虑主控的人生
前段时间看了《头脑特工队2》,对于里面引入的新情绪“焦虑”很有共鸣。焦虑应该是时代情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习如何与焦虑相处是时代命题。 在电影里“焦虑”和“快乐”似乎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在社会环境当中快乐已经变成满足焦虑之后的一种结果。而无论身体还是心理,大部分人很难完全脱离现有的社会环境。当接纳焦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怎么疏解和处理焦虑也非常重要。 因为很多节目都已经聊过电影本身了,所以本期音频内容在电影基础上,直接从一个「构建人生游戏」这个思路开始展开。 我自己应该算焦虑主导的人,也根据自己的一些经历试图去探索这个方向,各位有过处理焦虑经验的朋友,也欢迎多多留言交流。 希望我们都能安放好自己的焦虑,享受人生游戏。 00:22 游戏,是一种人生构建方式 01:25 声明适用人群,焦虑主控但无处下手的朋友 03:16 第一个游戏机制:支线任务设计 06:43 探索支线机制的经历 09:43 第二个游戏机制:成就体系 11:52 能带来价值感的关键词:输出型、可量化、有大众认可度 12:59 设计成就机制的经历 15:10 随时调整心理坐标,不被外界标准牵着卷,也不自恃过高,专注自己的目标 15:57 龙妈 title 和大冰 title 的区别(对不起大冰老师!) 16:23 第三个游戏机制:副本 17:31 个人的副本经历 19:22 第四个游戏机制:游玩者心理(分为三小点) 19:35 1、主体性 20:19 2、被讨厌的勇气(主角心态) 21:07 3、松弛感(接受游戏本身有输有赢有挑战) 以下是简单整理的导图,供参考:
- 4. 年少日记:我们不被承认的抑郁和无处安放的情绪
《年少日记》是四月份看的一部院线电影,很喜欢,但是一直没有时间聊。趁着这次出差有空就做了一期,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下感受。 00:00 一些闲聊和背景 01:04 电影内容介绍 03:42 对于小杰经历和选择的理解 05:40 自己曾经的抑郁状态 06:20 为什么不希望大家把抑郁和挫折强联系,也不希望传授所谓的恢复经验 07:08 抑郁的相关因素和人群中的高概率 08:55 案例一,陷入抑郁比想象的要简单 10:26 案例二,抑郁可能跟显性挫折无关 11:55 青少年患者很难有出口 12:45 案例三,如何自我觉察,如何关注朋友 14:34 社会问题,需要一起努力 非常感谢你收听,如果留言交流,我会很开心!
- 3.【迷思系列】知道的越多,烦恼就越多吗?
今天是【迷思系列】的第二期~ 想讨论的问题,其实涉及了几个方面: * 掌握更多的信息等同于拥有更多权利(同时等比例附带义务),信息差意味着你有能力也有责任做更多的事情 * 处理信息需要耗费精力,据此做出的决定需要承担后果 * 在不同的信息量下,我们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音频里没提到,最典型的场景是各种充满反转的社会新闻,人们在获取更多信息之后很可能会产生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结论) * 求知是自寻烦恼,也是探索可能性的过程 最后,人是动态的,选择也是动态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允许给自己一些浮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