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27 伟人百年,天下为公
keywords:孙中山逝世百年,中华复兴,城市遗迹见证 * 中山纪念堂 * 人民的公园 * 广东迎宾馆 * 农讲所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广州图书馆(旧馆)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第一万零一次告白 (伴奏),夏日入侵企画,《你的婚礼 电影原声带》2021 * 长城谣,罗文,《射雕英雄传》1983 * 孤单公园,张敬轩,《公园前》2004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josh_chu@live.com
- 【番外】祖宗之法,大一统「夏朝」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节目内容参考笔记 * 夏朝通史 * 王朝司职 * 分封与宗族 * 彼时世界的另一端
- EP26 越秀|金粉一朝,千年荣耀
Keywords:一朝古都;文化盛市;战火焚城从未毁;广州精神 * 越秀名胜 * 南朝旧事 * 诗书风流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第一万零一次告白 (伴奏),夏日入侵企画,《你的婚礼 电影原声带》2021 * 落花流水,陈奕迅,《Life Continue》2006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 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josh_chu@live.com
- 【番外】源自太古的共同民族「三皇五帝」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节目内容参考笔记 =========================================== 「25朝东西事」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历史时间轴为线索,整合中外文化有关的历史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历史叙事背景下的其人其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EP25 越秀|诚心见城芯
Keywords:“南粤”和“南越”;蛮荒之地的文明;千百年来广州人;包容是一种政商选择;东西碰撞,南北融和,尽在越秀 * 越秀区界 * “越”与“粤”,既是南粤,即是南越 * 任嚣、赵陀,和城墙下的南北融和 * 越秀山,拱卫一方,或是固步自封 * 广州千年商都,见证沧海桑田 ===============================================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第一万零一次告白 (伴奏),夏日入侵企画,《你的婚礼 电影原声带》2021 * 绝,陈辉阳/女声合唱,《绝 (伊馆纪念绝版)》2018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播客】: 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josh_chu@live.com
- 【番外】 大寒|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廿四节:大寒 Great Cold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中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应节事务 * 大寒迎年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 尾牙祭 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 赶婚 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 趁墟 亦作“趁虚”或“趂虚”,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墟市,也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们购物的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种植、生产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交换。趁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年尾趁墟置办年货。 大湾区的小年习俗 小年(Xiao Nian),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各地风俗有较大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个别地区小年是除夕。 “过小年”是汉族、满族、蒙古族等民族的传统习俗。 潮汕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祀拜时,先烧三炷清香,然后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祈求司命公上天多说家门的好话,多降福到家门,在新的一年里能养好大猪。烧香完毕,就让司命公携带这些礼品上天。为了使司命公尽快安全到达,祀拜完毕又烧了两只纸马,让灶公婆夫妻俩乘上天马,直奔天宫,减少劳累。 客家 年界是客家人特有的说法,在客家人看来,农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就是年界日。 从年二十五“入年界”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入年界后,家家户户为欢度新年而忙碌。在外地谋生的客家人就要千方百计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已在家的人自然就不准也不愿离家了。此时,一切安排“以过年为中心”,一切与过年无关的活动都暂时停下。 洗柚叶澡。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 广府 年廿三,晒被洗衣衫; 年廿四,清洁房边地; 年廿五,扫房掸尘土; 年廿六,洗净禽畜屋; 年廿七,里外洗归一; 年廿八,家杂擦一擦; 年廿九,脏物都搬走。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皆大欢喜,林文龙/谢天华/赵学而/廖碧儿/阮兆祥/刘恺威/邓兆尊/薛家燕/陈彦行, 《皆大欢笑》,2003 ================================================= “20.24节节Go”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传统节气“廿四节 24SolarTerms”为线索,整合中西文化有关的习俗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传统历法下的城中逸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番外】 小寒|感念恩赐,和而不同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廿四节:小寒 Lesser Cold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在1月5-7日之间,斗指癸,太阳位于黄经285°。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中国北方地区小寒比大寒更冷,是因地表“余热”相对较少,至小寒时已释放殆尽,使温度降至最低。而南方地区地表相对较热,其“余热”至小寒节气尚未释放完毕,至大寒则地表“余热”散尽,气温方降至最低。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在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意思是说,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的时候更冷,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小寒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稍升高。中国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西方近似节日: 1月 6日 主显节(天主教) / 1月7日 圣诞节(东正教) * 主显节(希腊语:επιφάνεια;英语:Epiphany,有出现或显示之意),正教称为神显日和洗礼节,天主教会称为主显节,是一个基督宗教的重要庆日。西方基督教在此日纪念及庆祝主耶稣基督在降生为人后首次显露给外邦人(指东方三贤士),东方基督教主要庆祝三位一体基督教的神在基督的洗礼上,或借着基督的生日第一次向所有世人显现。 主显节为每年的1月6日,但因教派或国家不同而有不同的日期或庆祝方式,比如法国的国王饼等等。 * 西方教会观点 主显节在在天主教会的观点中,主显节是为一个庆节。主显节是庆祝救主耶稣基督在降生为人后首次显露给外邦人(指东方三贤士,然而圣母玛利亚以及养父圣若瑟并不包括在内)的节日。 由于在《天主教教理》上,「世人」均是全是外邦人,因此,对「世人」(特别是天主教教友)来说,主显节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庆。 首个有关主显节的庆节是在361年,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认为1月6日是基督生日,那也是基督的显现(genethlion toutestin epiphanion)。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并且断言奇迹在加纳发生了在同样庆节。在385年,埃格里亚描述首次庆祝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在纪念耶稣的显现,而这日是1月6日,因而定本日为节庆。 * 东方教会观点 东方基督教会庆祝神显节,不仅因为主在这天作为弥赛亚基督向世人显现,更是因为这是圣经中三位一体的神切实的向凡人显现的两次之一:圣神说话:「这是我爱子」,圣子受洗,圣灵像鸽子般降下。另一次在大博尔山的登山显荣(东方基督教会称「化圣」,transfiguration,神人合一,肉身成圣)。因此这个庆日被认为是一个三一庆日。 东方基督教会认为神显是受难的第一步,神显日的圣咏和受难日的圣咏也有许多类似之处。 应节事务 * 腊八节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腊八节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节日习俗是喝腊八粥。 * 吃糯米饭 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要吃糯米饭。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广东人俗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耐寒;另一方面是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一些油脂类掺和吃起来才香。 边记 读【ci1】 意为:木胶,用细叶冬青茎部的内皮捣碎制成,可以粘住鸟毛,用以捕鸟。 ⒈ 粘,黏:黐饭,黐牙,糖黐豆 【引申1】黐餐、黐饮黐食:蹭饭; 【引申2】黐脷根:大舌头 【引申3】黐家:恋家 ⒉ 神智不清,精神状态不正常:黐线,黐(孖)筋 注意⚠️粤语汉字存在“正字”和“俗写”,一般推荐使用“正字”正确表达,但毕竟部分汉字仅存在繁体或者粤语语境,“俗写”补充了日常生活的表达。 List|音乐列表【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遇见神,张敬轩,《笑忘书》,2006 =============================================== “20.24节节Go”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传统节气“廿四节 24SolarTerms”为线索,整合中西文化有关的习俗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传统历法下的城中逸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湖边阅读】王尔德作品读书会现场实录
“湖边阅读” 是 「声音图书馆VocalLibrary」与 ”广州公益阅读“团体 「湖边营地」 @湖边营地 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为广州地区线下图书馆公益阅读分享会提供活动前后的相关话题准备,及参与者体验等纪实记录。以便读者更全面了解相关活动情况,并对受推荐出版物有更深入了解。 本节目为 广州图书馆 及 广州文旅志愿者“繁星行动”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支持。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本期分享现场实录主要内容 * 读书会活动介绍 *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童话解读 * 探讨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及其主题 * 王尔德故事中的美与道德 * 探讨童话故事中的死亡主题 * 王尔德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 电影对现实及传统文化的反映与影响(《破地狱》的延展) * 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与边界 -----------------------------------------------------------------------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inst),Dept,《1월의 밤 (1月的夜晚)》,2021 * 先哭为敬,郑欣怡,《先哭为敬》,2021
- EP24 天河Life Better 活好点
本期节目 100 分钟,主要内容来源广州图书馆及天河区图书馆有关天河区志、大众点评网、米其林(台湾)等。 广州菜 广州菜(另称广府菜)是四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下属支系。其地域上涵盖了以广东省城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西、北江流域、旧广州湾的湛江以及雷州半岛各县、市为范围的烹饪技艺、菜式。鸦片战争后,受西方烹饪文化影响,饮食行家们融汇了广东民间和西餐的调味方法,使之成为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千变万化的广州菜系。 广府菜最大的特点为「花款多(款式多)、味道鲜」。”除了猪肉、牛肉、鱼和鸡外,著名菜式有烤乳猪、冬瓜盅、老火汤。蒸、煎、炸等是粤菜餐馆最普遍的烹调方法,因为这些方式烹调时间短,符合保留原味的烹调哲学。 客家菜 客家菜(客家话:Hak-kâ chhoi),是指汉族客家民系的饮食文化。由于客家地区主要是指位在中国大陆广东省(粤省)、江西省(赣省)、福建省(闽省)之三省交界地区,所以该类饮食,亦常被称为「东江菜」、「赣南菜」、「闽西菜」。在历史上,客家族群经常迁徙并且居住在丘陵或山地,而其在迁徙的过程中,多会以盐来保存食物;其在劳动时,亦多须补充盐分来维持体力。因此,该族群的饮食倾向,较偏向于多油多咸,其并且好用各式处理后的腌制菜类(如酸菜、福菜、梅干菜、芥菜)来作为食材。 同中国的数个大菜系相比较,客家菜,是显得具有山区地方菜的特色。在学术界中,有关客家菜的地位,并无形成统一的看法。学者杨彦杰认为,在历史上,客家人,主要是聚居在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的交界地区。而由于该地区内的交通不便利等多项原因,所以客家人之间的菜肴,一直是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体系。他们的菜肴,多是以其各自所聚居的地区,而分别的被纳入当地的主流菜系中。 潮州菜 潮州菜(简称潮菜)为潮州民系的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其起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后亦随潮汕移民播迁南洋以至海外。 学术上潮菜主流被归为粤菜下属支系,然则潮汕地处粤闽交界,潮汕人文化上亦隶属于闽海、闽南民系的下属分支,故潮菜烹调方式及用料与粤菜的模式支系广府菜差异甚钜,反而与闽菜相似之处稍多,亦因此分类上仍有争议。 潮汕地区地处海滨,渔业发达,故潮菜好用海鲜,几乎每餐都会出现;除此以外亦酷爱卤味。 潮菜与闽菜一样重汤轻油,爱好汤羹类食物;潮菜宴席一般有十道主菜,其中至少有两、三道为汤菜。其中咸与甜、荤与素配套,汤与菜交错,先上冷的或热的拼盘,然后隔几道菜穿插一道汤,且素菜荤做、见菜不见肉。 最后,潮汕等地与福建、台湾一样盛产茶叶,故潮汕人亦热爱喝茶,饭前饭后均会应用工夫茶。 ******************************************* 其他 北京铜炉火锅 粤式快餐 日系快餐 日式快餐 * 米其林餐厅评定标准 法餐 意餐 美餐 小酒馆Bistro 酒吧 文化隐秘角落 Hidden Corner ===============================================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星河驰骋,徐嘉蔚Emiko,《不断不断整装待发!》,2024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播客】: 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josh_chu@live.com
- 【湖边阅读】读书会现场实录《球状闪电》
“湖边阅读” 是 「声音图书馆VocalLibrary」与 ”广州公益阅读“团体 「湖边营地」 @湖边营地 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为广州地区线下图书馆公益阅读分享会提供活动前后的相关话题准备,及参与者体验等纪实记录。以便读者更全面了解相关活动情况,并对受推荐出版物有更深入了解。 本节目为 广州图书馆 及 广州文旅志愿者“繁星行动”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支持。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本期分享现场实录主要内容 * 嘉宾及作者介绍 * 球状闪电探秘:从理论到实践的科学探索 * --寻找球状闪电 * --找到球状闪电 * 球状闪电的特性与幻想应用 * --球状闪电的特性 * --球状闪电的应用 * 球状闪电的效应与现实影响 * 《球状闪电》的人物关系与性格 * 球状闪电的科幻探索与道德冲突 * 科技、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 * 科幻元素与现实世界问题的关联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inst),Dept,《1월의 밤 (1月的夜晚)》,2021 * Endless Sailing,周深,《三体 电视剧影视原声带》,2023
- 【番外】冬至|就算失收始终要守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廿四节:冬至 Winter Solstice 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 在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日照多而白昼长是为阳,因此冬至是阴消阳长转化的关键节气,乃阳气开始逐渐旺盛之始。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此日象征太阳死亡,种植全面停止。 * 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日,俗谚「冬至交九」,从冬至日开始即进入「数九天」,以九日为一九,九九八十一日后遂寒冬过去,称为九九数尽,民间因而有「九九消寒图」记录数九过程。 * 而古时冬至节气是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亦是岁之计算起讫点。 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据现存著作记述,周人(陕西一带)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为岁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岁首与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期在同阴历十一月,因此有说从周时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大如年。”(《清嘉录》)。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 因冬至节以往是仅次于新年的重要节日,应节习俗繁多,且民众会大肆饮食庆祝,所以又俗称「亚岁」、「肥冬」,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肥冬瘦年」的俗谚,意指冬至的礼俗隆重如同新年/年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曰「冬至节亚赛年节」);「冬肥年瘦」则指而在春节时各种饮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到了唐代,冬至由原本大于春节,发展成冬至与岁首(春节)并重。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于民国三年(1914年)曾经颁定春夏秋冬四季之节,其中代表冬之节日为冬至。 西方近似节日:圣诞节Chrismas 圣诞节英语称Christmas,即「基督弥撒」。 有时又记为「Xmas」,但常有许多人误以为是「X'mas」。“X”是希腊字母“Χ(Chi)”,是「基督」希腊语 Χριστός(Christos)的首字母。以「Xmas」淡化圣诞节的宗教色彩是常见的误解,荷兰语名称类似英语,称Kerstmis,常缩短为Kerst,西班牙语称Navidad,葡萄牙语称Natal,波兰语称Boże Narodzenie,法语称Noël,意大利语称Natale,加泰罗尼亚语称Nadal,意思是「诞生」,更清晰地反映圣诞节的意思。与此相对,德语称为Weihnachten,意思为「神圣的夜晚」。 中文使用的「圣诞节」一词,一般认为是清末来华传教士的传教用语,因为耶稣是西方圣人,而中国民间信仰里凡是神明诞辰皆可称圣诞,因此将此节日译为圣诞节,或耶稣节。蒋介石政府执政时期,主管部门发出公文,表示中华文化中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耶稣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将圣诞节更名为耶诞节,为耶稣诞生日之意[6],至今名称仍与圣诞节并用。 来源与分歧 早在公元二世纪,“最早期的教会记录”显示“基督徒们曾纪念和庆祝主的生日”。这些记录是由“虔诚的全心奉献给基督的普通信徒的观察”得来的。 “这个节日刚好和古代的光明节,犹太教节日(Festival of Light)的庆祝日期重合——当然这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公元221年,塞克斯塔斯·朱利叶斯·阿弗里卡纳斯,一个生活在公元二世纪到公元三世纪左右的基督徒、历史学家,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将3月25日作为耶稣的受孕日,这就暗示了耶稣的诞辰日是在12月份。这个记录常被当做最早的有关耶稣生日是12月25日的证据。 圣诞节可能是基于古罗马的农神节,该节日传统庆祝时间是在12月17日——12月24日,及后罗马皇帝图密善(西元51~96年)故意把农神节改为12月25日举行[来源请求]。 圣诞节也可能是基于古罗马的太阳神节。在公元274年,罗马的皇帝奥勒良在12月25日定制了一个节日,叫做 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 (未被征服的太阳或译为无敌的太阳),在公元274年以前,这个节日有可能在不同的日子被庆祝。“传统的太阳神节日期,被记录在早期的帝国日历上,曾经是8月8日,或者可能是8月9日,8月28日,和12月11日”。至西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东部皇帝李锡尼在梅蒂奥拉努(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帝国全境对基督徒的迫害正式结束,基督教终于有了合法地位,并于公元四到五世纪开始,基督化了的罗马帝国可能以圣诞节取代「无敌太阳诞生日」的节日。 《圣经》没有详细记载耶稣的降生日期,基督教各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因此他们庆祝圣诞节的日期也不同。 * 对于大部分以天主教会和新教为主的西方世界基督徒来说,圣诞节是12月25日; * 而在科普特、耶路撒冷、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称为“主显节”)、俄罗斯、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包括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塞族共和国)、格鲁吉亚等东正教地区,圣诞节则是1月7日。这与东正教会没有接受公历改革和接受儒略历有关,因此把圣诞节在1900年到2099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将延迟到1月7日。 * 普世牧首区及、安条克牧首区、亚历山大牧首区、耶路撒冷牧首区、希腊、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大多数东正教会教区,圣诞节日期上使用儒略改革历,遵循西欧习惯为12月25日,至于复活节则仍然遵从东正教习惯。 * 乌克兰于2017年开始把12月25日定为国家假日,并于2023年正式使用儒略改革历将圣诞节定为12月25日,但仍保留1月7日作为国家假日。 * 亚美尼亚是1月6日,称为“圣灵节”。亚美尼亚教会更关注主显节,而不是圣诞节。 异教习俗融合和普世价值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甚至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火鸡、圣诞柴、冬青、槲寄生、圣诞花圈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根本上是欧洲传统的异教习俗。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或yule)。圣诞树也不是基督教的,被认为最早在日耳曼一带(今日德国地区,当时还是分裂的城邦)被发明出来,后来为各不同地方所沿用至节日里面。 因为教宗额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所以圣诞节中被允许有多神异教的物品和象征。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样。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 在基督教神权统治繁荣的地区,如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庆祝活动是被禁止的在俄国革命后,圣诞庆祝被苏联苏维埃共产党政权禁止了75年。即使在现今一些基督教派里的基要派和清教徒组织、还有一些基督教系新兴宗教如耶和华见证人,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并拒绝庆祝。 应节事务 * 祭祖 冬至以往最强的仪式感就是祭祖,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现今人们依然保留冬至祭祖的习俗,但已经简化为烧纸钱了,此举意在祭奠先祖。 过去冬至祭祖,和春节祭祖一样隆重,供奉的祭物中最特殊的是鲢鱼,告慰祖先家门烟火连(鲢)绵不断的意思。祭过祖之后,还要将祭桌面向大门口朝外拜祭天地,南京人称作“接冬”。 *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 吃豆腐 在南京老民俗中,冬至还要吃“豆腐”,寓意多福。南京人冬至要吃“小葱烧豆腐”,该习俗是基于刘基的自我嘲讽,“小葱烧豆腐,一清二白”。打这以后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户户便吃小葱烧豆腐了。又有一种“逗富”、“长旺”的寓意。与南京类似,泰州、扬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习俗大抵如此。 * 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 吃烧腊饭/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 吃麻糍 麻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小吃,浦江县中余乡一带有冬至吃麻糍的风俗。做麻糍时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每年临近冬至,叔伯兄弟或邻居们相约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各显身手,忙碌着,热闹着,美味吃进嘴里,甜蜜涌上心头。 * 喝羊肉汤 每年的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粤语歇后语 【上期答案】福建大学……Fuxking U(niversity) 【福建客家发音拼写Fuk-kien,近似英语俚语,因此今年有部分“网络用词”借用中文“福建大学”表达英语“fucking you”】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葡萄成熟时,陈奕迅,《U87》LP version,2011 ================================================ “20.24节节Go”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传统节气“廿四节 24SolarTerms”为线索,整合中西文化有关的习俗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传统历法下的城中逸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湖边阅读】《球状闪电》:三体宇宙前的大刘哲思
“湖边阅读” 是 「声音图书馆VocalLibrary」与 ”广州公益阅读“团体 「湖边营地」 @湖边营地 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为广州地区线下图书馆公益阅读分享会提供活动前后的相关话题准备,及参与者体验等纪实记录。以便读者更全面了解相关活动情况,并对受推荐出版物有更深入了解。 本节目为 广州图书馆 及 广州文旅志愿者“繁星行动”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支持。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本期访谈现场:INGZ Cafe,广州
- 【番外】 大雪|天气不似预期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本期节目选段音乐质量较高,建议佩戴耳机收听 廿四节:大雪 Greater Snow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大雪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冬季,北方一些地区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因“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这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雨或雪。 “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大的雪。但是大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 西方近似节日:无 * 12月6日,久石让 生日。 久石让(ひさいし じょう;Joe Hisaishi),1950年12月6日出生于日本中野市,日本音乐人、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日本国立音乐大学。 音乐作品选段 Summer(Piano Version),ENCORE アドリア海の青い空,《紅の豚 イメージアルバム》 (红猪 印象集) HANA-BI,《HANA-BI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 )》 应节事务 * 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 大雪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边记 读【sung1】 意为:结构不紧密,引申出形容词及动词 ⒈ 松懈、松散;⒉ 松脱、松软 读【cung4】 意为:植物名称,如松鼠、松树 注意⚠️粤语存在“异读”,为清晰表达而在某些辞藻中突破固定字义的指定读音。 粤语歇后语 【上期答案】风吹皇帝(裤浪)…… 【孤(鸠)寒,借用古代君主自称“孤家”,即风吹过则感觉寒冷。谐音”孤寒“,粤语中指人吝啬,对钱财斤斤计较】 本期谜面:福建大学……谐音文雅地表达一句英文俚语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Goldfish memory,Kidult.,《005》,2022 ========================================= “20.24节节Go”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传统节气“廿四节 24SolarTerms”为线索,整合中西文化有关的习俗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传统历法下的城中逸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EP23 天河文化 | 天河地区各宗教场所简介
本期节目 70 分钟,主要内容来源广州图书馆及天河区图书馆有关天河区志、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门户网站)等。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 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概况 广州市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98万多人,流动人口约占80%,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入数量较多、增长较快的城市之一。 基督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嘉庆十二年(1807年),已有200多年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州市基督教恢复正常宗教活动,教会健康发展。 天主教传入广州始于1845年,已有170多年历史。 广州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初传之地。伊斯兰教传入广州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于1956年11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地方伊协之一。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从海路传入中国的初地。三国孙亮五凤二年(公元255年),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在两晋之际已传入广州,至今已有1700多年。 * 景教 景教,又称虔贞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亦即现今的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由出生于安条克的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年之间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直到唐武宗会昌灭佛殃及景教,景教自此渐渐绝迹。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的名称,唐朝称当时的罗马帝国为「大秦」,「景」可能是希腊文「基督」的头一个音,「大秦景教」直指由罗马帝国来的基督教。 景教传入我唐后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如在十字架下方加上莲花(聂斯脱留十字架),称 圣父为「天尊」, 圣子为「移鼠」、「景尊」或「弥施诃」(「弥赛亚」之异译), 圣灵为「凉风」, 圣母为「末艳」,耶路撒冷为「乌梨师敛」,启示录为「启真经」等。 * 广州基督教天河堂 & 沙河堂 * Chabad of Guangzhou * 佛教 石门禅院 石门禅院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时期,石门禅院曾被评为龙洞八景之一的“宝寺僧归”,诗词“古寺留僧景色空,香花十里送轻风”描述当时寺院的秀丽风光,禅院所处之龙洞山麓,被龙眼洞森林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天鹿湖森林公园四大森林公园环抱。 * 道教 水月宫 水月宫,位于历史番禺县鹿步司棠下乡中心,古时棠下水月宫前面有一株高大甘棠树,前面为池塘,后面叫三角市,北上火罗岭又名火炉山,南下粤江又名珠江,是当时较为兴盛风水结构完美的宝地。现前面为棠下东部居民委员会所在地,该宫位于现称天河区棠下街丰乐新庙前街13号,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龙母庙 龙母庙仅现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的《重建龙母庙碑记》载有:“龙母行宫—祠盖数百年矣”。 龙母庙布局为两进两厢,长20米,宽12米。庙门有花岗石浮雕,董赴庚书写的对联:“源溯悦城龙德著,恩流猎水母仪彰”。两边砖墙上还有精美砖雕,屋檐下有精美木雕。庙内除上述石碑外,还存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咸丰十年(1860年)三块重修龙母庙的碑刻,和一张刻有“光绪贰年仲春吉旦立”的木雕神台。该庙已年久失修。 参考文献 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4年11月 《唐代景教再研究》,林悟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Moonlight,Dept,1월의 밤,2021 * 神爱世人,邓小巧,《神爱世人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2024 Media|关注我们 * 小宇宙/QQ音乐/网易云音乐/苹果Podcast【播客】: 城事边记EdgeStory 推荐收听 * 【无人驾驶AutoPod】by 左薯叔UncleJosh Contacts联系方式(听众交流) * josh_chu@live.com
- 【番外】 小雪|明日之后,文明重现
节目策划及制作为“繁星行动”广州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 廿四节:小雪 Light Snow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约从11月21日至11月23日起开始,气温较之前下降,北方气层(目前的中国版图中则是指黄河区域)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夜冻昼化,雪量则由小而大。 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区或低压槽,当它们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大陆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于强冷空气影响时,常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节气中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量。 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西方近似节日:无; 科幻灾难片推荐《明日之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 * 《后天》(英语:The Day After Tomorrow,香港、新加坡译《明日之后》,台湾译《明天过后》)是一部2004年上映由罗兰·艾默瑞奇执导的美国科幻灾难片,描述全球寒冷化后造成的一个新的冰河时期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应节事务 *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土家族(土家语:Bifzivkar)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边记 读【dung3】 * 意为: ⒈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冷冻。 ⒉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果冻。 ⒊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出面好冻,冻得我腾腾阵。 * 注意⚠️粤语中”凉““冷”“冻””寒“描述气温时,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区别。 粤语歇后语 【上期答案】阿茂整饼……冇嗰样整嗰样 【原本为称赞阿茂师傅为客定制服务。但后来因字面意,引申为贬义:多此一举】 本期谜面:风吹皇帝(裤浪)……形容一个人消费观 List|音乐列表 【QQ音乐歌单《城事边记-声音图书馆》同步收录】 * 비오는날,dollyy99,《비오는날》,2019 * 冷雨,莫文蔚,《恋上莫文蔚》,2001 ================================================ “20.24节节Go” 是 “城事边记EdgeStory”的特别策划番外篇。旨在以中国传统节气“廿四节 24SolarTerms”为线索,整合中西文化有关的习俗对比和认知异同,向听众介绍当下市民在传统历法下的城中逸事。 本节目为 天河区图书馆 指导的公益阅读推广内容。根据每期节目策划,匹配普粤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