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6.高关税时代?特朗普的关税旋风的三种解释
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全球加征关税,终结全球化自由贸易旧秩序之后,美股暴跌、美元下挫,全球经济前景乌云密布。 怎么理解4月2日特朗普给全球砸下的关税大棒?我想在这里给出三个不同的解释和一个思考框架。想要了解更多,欢迎扫码加入全球商业观察营。 时间线 00:34 第一种解释:我们所熟悉的全球化已经彻底终结了。 06:42 用历史动力学理解当下 09:59 第二种解释:特朗普在下一盘大棋。 19:11 中国制造的软实力是什么? 21:05 介绍三本新书,理解美国人的反思——为什么美国不会建造了? 27:56 第三种解释,这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的闹剧。 32:23 思考框架:用相对论来校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 我与凯文•凯利合作写了一本书|缘起
2024年,我与凯文•凯利共同创作了一本书《2049》。这本书的创作经历了二三十次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每次交流都是非常愉悦的开脑洞的经验。今年五月《2049》作为第一本中外合作前瞻未来之书即将面世,就这本书的缘起和它主要的思考框架,乃至于前瞻未来的方式,我会在后续播客中陆续介绍,在今天的这期中分享这本书的缘起。 00:32 与凯利如何结缘和写书的缘起 01:27凯利的很多第一,凯利创业的小故事 05:52 为什么凯利每天要创作一张画? 06:25 《2049》的缘起 07:50 何为中美国(Chimerica)? 08:50 如何思考一个更乐观的未来? 10:32 混乱与秩序 14:02 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什么?
- 94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为什么格罗斯曼的《斯大林格勒》与《生活与命运》两部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三大原因。 首先,这两部作品和《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不朽的作品。与其他二十世纪有代表性的苏联作品相比,比如《日瓦格医生》和《古拉格群岛》,它更能经历时间的洗礼,呈现出当代的价值。 其次,它与《战争与和平》类似,都是聚焦大家族几代人的生活。两部作品跨越了从1917十月革命到1943年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胜利,彻底扭转了苏德战场局面这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历史。和《战争与和平》中追忆俄国如何战胜拿破仑的铁蹄一样,格罗斯曼的这上下两部作品也描写了苏联红军如何战胜希特勒的装甲洪流。 最后一点,却是它与《战争与和平》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这两部作品的现代性所在。 在本次播客中,我与《斯大林格勒》的译者纪梦秋先生一起聊聊我们对这两部作品和格林斯曼这位伟大的作者的理解。 嘉宾介绍:纪梦秋,媒体人、自由撰稿人,《斯大林格勒》译者 时间线 4:19 与《斯大林格勒》结缘的经历 9:00 为什么两部曲是从失败到胜利,再到失败的历史? 15:34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之前的历史? 22:06 从格罗斯曼追忆自己的母亲来理解母亲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30:31怎么理解苏联文学? 41:43 申请户口的小情节为什么让人会心一笑? 54:00对战争细节的描写,理解战争的残酷 1:02:37 全书精彩片段 购买链接:https://u.jd.com/ODcoNBh https://m.tb.cn/h.6ds15zX
- 93 追寻创新的真相
过去几个月DeepSeek爆火持续,DeepSeek时刻成为媲美ChatGPT的颠覆式创新的代名词,西方甚至将它等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首颗卫星上天的Sputnik时刻。 那到底什么推动了颠覆式的创新?颠覆式创新需要筛选和过滤么?谁来支付颠覆式创新的成本?回答这三个问题是新书《创新的真相》最大的贡献。很多人认为理想的创新生态,国家和企业都应该大力投资基础科研,让科学家在好奇心驱动下随机探索颠覆式创新。但作者麻省理工教授菲茨杰拉德认为巅峰期的贝尔实验室才是真正颠覆式创新的摇篮,它既能巧妙传递市场端的压力,又能很好推动科学信息与外界分享。落地则需要科学企业家,能够同时理解技术、市场和实施这三大要素的人,跨学科、跨界是关键。 此次我与菲茨杰拉德教授的对谈中激发了对不同组织推动创新的分析思考。 嘉宾介绍:尤金·菲茨杰拉德(Eugene Fitzgerald),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创新的真相》作者之一 菲茨杰拉德也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创新体系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参与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与技术联盟”(SMART)该合作项目的全过程,并于2019年被任命为该联盟的CEO兼主任。 时间线 3:58 为什么贝尔实验室是推动颠覆式创新的典范? 8:47 研究与开发还是不一样,贝尔实验室强调中长期思维! 11:26 为什么施乐在硅谷的实验室PARC没能成为创新转化的基地? 17:20 理解溢出效应 29:27 重新思考政府的作用 32:09 三种不同的创新 40:24 根本性创新无法预测未来 42:11 如何培养科学企业家? 48:38 AI时代T型人才应该培养横,还是竖? 51:43 乔布斯和马斯克是否被高估了? 56:39 对DeepSeek旋风的评价
- 92 AI+生物=?追寻阿西洛马精神
五十年前的1975年2月,一群科学家在加州蒙特雷的阿西洛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研究重组DNA技术的潜在危害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在会议结束时起草了针对未来研究潜在生物危害的分级方案,为不同级别的实验室提供指导意见。事后,这一会议被视为现代生物技术制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科学家参与科学政策讨论新时代的来临。 五十年后,莱斯大学的科学史专家坎波斯教授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恩迪教授组织了另一场阿西洛马会议,一方面为了纪念阿西洛马精神,另一方面也希望探讨AI时代生物技术的未来。这次会议探讨五个方面的议题,分别是病原体研究与生物武器、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合成细胞、超越传统防护措施的生物技术、以及讨论生物技术未来的不同框架。因为涉及的面太广,这次大会的讨论无法像五十年前的大会那样得出可以操作的结论。相比之下,让更加多元人群参与讨论的意义大于实质,因为大家在用实际行动来纪念阿西洛马精神。 那什么是阿西洛马精神呢?简言之,这种精神就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不能让科学单骑突进、一骑绝尘,同样也希望全球科学界能够就探索未来的框架达成某种共识。这种共识基于一种朴素的问题意识:哪些可以做?应该怎么做?哪些不能做? 本期博客分享与此次阿西洛马会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生物史专家、《大脑传》的作者科布的一次对谈。科布教授的新书《解码生命》梳理了过去百年基因发现的历史,帮助我们揭示了科学发现的跨界历史:几乎是百年以前,信息论和控制论就将数学、物理和化学结合了起来,也给生物领域的探索和开拓提供了重要的隐喻,一种用控制流和信息流的概念思考生命的方式。在这次对谈中我们不仅梳理了DNA发现的历史,也畅想了AI赋能的生物学发展未来。 嘉宾介绍 马修·科布(Matthew Cobb),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动物学教授、神经科学家、科学作家,出版过多部科学史题材的作品,其中面向大众读者的神经科学全史《大脑传》获中国国家图书馆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 时间线 7:31 DNA双螺旋发现史上有哪些重要人物? 13:12 基因发现的三方面重要性 20:27 DNA发现背后的科学跨界基础 35:28 U2 vs. U3 40:42 为什么科学需要全球协作? 45:24 基因发现与曼哈顿计划的区别 56:59 基因革命引发了创业潮 61:31 AI会带来什么样的基因革命? 1:07:22 AI的虚拟世界能替代真实世界的实验么? 1:09:37 未来在生物领域有哪些前沿值得关注? 1:14:40 侏罗纪公园啥时能实现?
- 91 怎么理解特朗普2.0时代首月的政策风暴?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才一个多月,其政策风暴已经影响全球。美国人担心出现宪法危机,全球则似乎正在看到二战之后美国一手打造的秩序的崩塌。或许只有跳出当下才能更好理解当下,维也纳复杂性科学中心的负责人图尔钦教授的新书《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恰恰提供了一个另类思考的框架。 本期嘉宾 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动力学家和学者,现任维也纳复杂性科学中心的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牛津大学人类学和博物馆民族志学院的研究员和康涅狄格大学的名誉教授。他的新著《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刚刚出版。 时间线 2:30 何为历史动力学? 9:24 美国的危机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3:51 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论美国的民主》)是上一轮美国崩坏之前的美国 19:14 特朗普是危机的现象,还是推动变革(可能往好的方面,也可能往坏的方面)的人? 22:08 MAGA是反精英的联盟 28:42 欧洲精英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35:44 特朗普2.0政策分析 37:46 怎么评价马斯克的DOGE? 41:03 如何理解当下地缘困局?
- 90 出海,只会卷不行!
欢迎来到晨读时间。出海可能是过去两年中国企业最关注的大趋势。中国企业出海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一个全新阶段。地缘政治、供应链变局、本土化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三个重要课题。在特朗普2.0的时代,中国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有什么机遇?我组织了一个小的圆桌,邀请中欧的许定波教授,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老师和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女士一起深度聊出海这一话题。 本期嘉宾 许定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 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乔健,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和首席市场官 周晓农,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客户官 时间线 1:39 叙事为什么那么重要? 2:12 特朗普2.0时代有什么不同? 7:49 出海,信任和信心很重要 10:33 逆全球化,怎么出海? 20:19 中国优势=中国制造业的能力 24:08 如果没有逆全球化,中国出口更赚钱 32:17 “黑土地”,出海如何植耕当地? 37:07 股权激励多有效? 38:13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出海需要走出路径依赖 43:41 全世界不是只有经济达尔文主义 44:53 出海需要长期主义,只会卷不行! 全球商业观察营正在火热招募中,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 89 沟通,有时候比你想象地要难得多!
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的鸡同鸭讲?原因很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认知不同,圈层不同,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不同,而简单地认为自己的认知就是对的,别人有不同的想法非蠢即坏,想要说服别人很难。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学历高、见识广、经验丰富,试图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说服别人,但对方的听起来却是说教,或者是居高临下的教训,那也很难说服别人。甚至很多时候,以说服为目的的沟通本身就是错的。沟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理解大家有不同观点很正常,花心思去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点,然后再让对方看到自己为什么想法不一样,产生了情感上的链接,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再之后才是求同存异的讨论。 本期播客的对话嘉宾是《习惯的力量》作者都希格,他的新书《超级沟通者》值得一读。本期播客是一次英文对谈,如果大家想看到有中文字幕的版本,可以搜索视频号“吴晨商业观察”,收看直播的回放视频。全球商业观察营正在火热招募中,欢迎扫码了解详情。下面我们就开启这次英文对谈之旅。 时间线 01:43 何为超级沟通者? 03:53 沟通其实有多个维度 17:01 如何开启困难的谈话? 23:53 线上沟通,人们为什么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面相? 33:03 说服的艺术 44:57 生活中不只是只有竞争和卷,让沟通丰富自己的生活 46:34 大国如何沟通?
- 88 探究印度裔智者:从纳瓦尔宝典到巴拉吉预言
纳瓦尔和巴拉吉都是美国一代科技智者中的佼佼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美国梦,获得财富自由之后仍然深入参与到各种议题的讨论中去,从个人成长,到创业,从科技发展到社会进步。推特是他们分享自己想法的地方,长播客则是他们与其他人互动的平台。两个人当然还有一点相通性,他们都是印度裔美国人,也都在践行从知行合一到说行合一。 更年轻的埃里克·乔根森将他们的思想总结成为《纳瓦尔宝典》和《巴拉吉预言》,让更多人可以与这些智者对话。今年乔根森的计划是完成《马斯克语录》,成就他最崇拜的三位科技智者的言行录。 本期播客分享我与乔根森最近的一次对谈。乔根森是更为年轻的90后,居住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也就是美国大陆最为中心的位置。显然,远程沟通与协作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障碍,可以让年轻人选择一个宜居也更便宜的城市,就好像何伟回到了美国选择科罗拉多州定居一样。 本期播客是一次英文对谈,如果大家想看到有中文字幕的版本,可以搜索视频号“吴晨商业观察”,收看直播的回放视频。全球商业观察营正在火热招募中,欢迎扫码了解详情。下面我们就开启这次英文对谈之旅。 时间线 04:18 纳瓦尔更像老朋友;巴拉吉更与时俱进,观点更尖锐 05:59 印度裔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10:38 为什么当下的成功者都是深度阅读者? 23:25 寻找有影响力的人作为自己的导师 29:05 为什么播客在美国的影响力剧增? 30:00 播客是这个时代的印刷术 39:49 这个时代,给人做门徒不需要允许 47:07 AI让每个数字时代的员工都充满期待 54:45 下一本书就是《马斯克语录》
- 87. 如何应对危机?
今天分享与《迫降》的作者利兹·霍夫曼的一次对谈。《迫降》借用航空业的隐喻,描述了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的三月和四月,美国大公司和大银行领导者如何迅速判断局面,达成共识,推动政府及时推出纾困方案的。FT的资深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特别强调,全球把新冠危机当做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下一场危机,因此应对新冠危机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总结和借鉴。《迫降》讲述的也恰恰是如何应对这样一场危机,表面上是黑天鹅的冲击——新冠意想不到、伤害巨大——但事后想来其实这一危机理应发生。 这又是一次英文直播对谈,如果大家想看到有中文字幕的版本,可以搜索视频号“吴晨商业观察”,收看直播的回放视频。在此次对谈中,我们不仅聊了我们能从新冠危机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也对特朗普2.0时代的财经政策,美国金融市场对特朗普不同政策的预判等议题做了深入探讨。《迫降》的核心观点是应对危机的姿势:任何政府的应对措施都需要在速度和准确度之间做出权衡,快速出台纾困政策是应对危机的关键。这一点对于思考当下的财经政策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本期主播| 吴晨,著名财经作家(微博@财经作家吴晨),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嘉宾介绍:利兹·霍夫曼(Liz Hoffman)现任全球新闻媒体机构Semafor商业与金融频道编辑,曾任《华尔街日报》高级记者,拥有近十年有关金融市场、企业交易和华尔街内幕的采访报道经验。 时间线 06:05 为什么政府纾困是驱动经济成长的最后引擎? 09:26 美国在新冠期间纾困政策的评价?为什么第三次纾困是昏招? 10:12 危机期间,企业需要学会自救,爱彼迎和美联航是好的案例 17:13 为什么投资人Bill Ackman能准确判断新冠危机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20:25 应对危机,为什么政策落实的速度比准确性更重要? 22:32 怎么看待美国资本市场对特朗普2.0政策的判断? 29:45 对特朗普决策的判断 31:11 未来一年全球会更加有序还是更加混乱? 33:42 促消费和保就业为什么那么重要?
- 86.读懂特朗普2.0时代
欢迎来到晨读时间。美国时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将宣誓就职,开启他的第二个任期。关于特朗普2.0时代,其实自去年11月6日他当选之后就一直引发各方热议。与其评头论足,不如仔细读一两本书,深入理解美国的变化。 简言之,特朗普2.0的政策有两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是他的关税政策,这也是各方揣摩最多的点,在他上台前与墨西哥总统和加拿大总理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多少能看到端倪。关税政策是表,MAGA基本盘是里。他的副手JD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我在之前的播客里已经做过解读。另一本重要的书则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贸易代表的莱特希泽在2023年出版的《No Trade is Free》,翻译成中文是《没有免费的贸易》。莱特希泽对川普2.0时代的贸易政策,尤其是关税大棒的政策,影响力巨大,在这本书里他全面阐释了关税大棒政策后面的政治经济逻辑。 第二则是硅谷大佬纷纷投效特朗普,到底会给第二个任期带来哪些影响?关于马斯克的影响力在此前的播客中我们已经一再提及,这里不用赘述。但我想介绍另一本书《巴拉吉预言》,帮助我们理解科技万能主义、寻找新边疆的拓边精神,推动去监管的努力,为什么会与改革僵化的官僚机构合流,而这种合作又可能产生哪些巨大的变化。巴拉吉是80后印度裔美国创业者兼投资人,是硅谷财富自由后思考大问题的企业哲学家中更年轻的一代。 今天分享的对《没有免费的贸易》和《巴拉吉预言》的解读,来自我的付费终身学习社群【吴晨商业观察营】。【吴晨商业观察营】一年会解读接近50本全球新书,很多没有翻译成中文,比如莱特希泽的《No Trade is Free》。如果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全球最新商业科技思想,理解前沿话题,欢迎加入,大家可以在Shownotes里面找到关于吴晨商业观察营的图片介绍,也可以扫码加小助理咨询。 这也是晨读时间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期,在这里我也预祝各位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本期主播| 吴晨,著名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时间线 2:28 莱特希泽贸易观的基础是什么? 7:40 莱特希泽贸易实务中的经验与教训 11:55 未来大博弈的选择 16:23 怎么审视当下流行的大出海? 17:31 全球技术阶层理解的“新边疆”
- 85 宋朝为什么是一个超前的存在?
本期播客分享我与《逝去的盛景》的作者陈季冰老师的对谈。 过去半年,我对谈了《江南困局》的作者唐元鹏和《失去的三百年》作者郭建龙。与陈季冰的这本《逝去的盛景》放在一起,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三位作者都是媒体人,从书名可以看出他们都在关注历史上What If的问题,也就是如果宋不被北方蒙古铁骑所灭,如果晚明的开放不被北方的八旗所阻,如果明末清初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被康熙之后的清朝皇帝所切断,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子? 我想这一系列的思考既是对历史的梳理,也是对当下的提问。 在《逝去的盛景》中,陈季冰老师全景式地梳理了宋的成就以及宋迥异于其他王朝不同的地方。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宋朝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超前的存在?它的超前性体现在科技的发展、金融的创新、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璀璨,诸多成就是帝制时代中国之最。而在陈季冰老师的分析导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结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城镇化的发展,是在一种无奈的无为而治之下形成的。 为什么如此,还是请大家细听我们的对谈。 本期主播:吴晨,著名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本期嘉宾:陈季冰,《逝去的盛景》作者,资深财经评论员。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期从事经济新闻报道与时政财经评论,是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家,近年来专注于经济史与制度变迁研究。 时间线 4:26 宋的特别之处 7:14 对中国历史的宏观看法 18:06 宋朝是不是超前? 29:41 宋朝突破天下观 40:41 宋朝为什么供养了王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支军队? 44:05 怎么看王安石变法? 55:38 中央集权加强与士大夫制衡并存 1:11:12 游手好闲阶层的出现 1:17:20 为什么只有宋?
- 84 基因革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话诺奖化学奖得主阿龙
有人说21世纪是比特和基因的世纪。比特是数字世界的代名词,基因则是生命科学世界的基础。AI是当下的显学,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数字世界带来的改变。生命科学似乎距离我们稍远一些,但基因编辑的广泛应用和mRNA疫苗的异军突起,让我们对医疗的改革和百岁人生充满期待。有意思的是比特和基因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就体现了生命科学与AI的跨界融合。 今天的晨读时间,分享一场我与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之间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我们涵盖了不少话题,从阿龙最熟悉的定制化医疗,到对2024年诺奖的点评,再到如何推动科研中的合作、应该怎么应对失败,我们也聊了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以巴局势的探讨——阿龙是以色列人。本次对谈是英文。如果大家觉得英文水平有限,可以关注视频号吴晨商业观察,选择直播回放,找到我与阿龙对谈的视频版,有中文字幕。再说一遍,请关注视频号吴晨商业观察。更多精彩内容,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晨读书局。 本期主播:吴晨,著名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本期嘉宾: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杰出研究教授。致力于研究人类细胞中蛋白质的代谢调控机制及其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的联系。2004年,因在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理方面的重大成就,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时间线 1:42 对2024诺贝尔化学奖的点评 6:31 定制化医疗的前景 18:17 百岁人生意味着更多对未来的投资 33:13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44:15 阿龙论失败 45:38 阿龙论合作 |更多内容| 小红书:@吴晨商业观察 公众号晨读书局相关阅读: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商业传记篇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当下生活篇 —— 【吴晨商业观察营】VIP会员持续招募中,专享全年五大权益,第一时间获取全球财经科技新知。 ⬇️扫码查看详情
- 83 展望2025:从宏观结构到消费趋势,我们该如何重塑信心?
2025年伊始,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晨读时间送上主播吴晨对2025年的五点前瞻:从AI到新能源,从出海到银发经济,特朗普上任,马斯克改革,新能源产能,人口结构变化......2025,我们可以关注哪些方向,开拓哪些认知? 今天的晨读早餐,与你分享2025开年展望,欢迎你的评论留言。 祝所有晨读时间的听友,新年快乐! |本期主播| 吴晨,著名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时间轴| 00:53 未来属于AI吗? 04:59 马斯克与特朗普2.0时代 10:04 新机遇:出海与增长 14:20 解决危机的第一步是承认危机 19:24 2025年三个重要基本点 |更多内容| 小红书:@吴晨商业观察 公众号晨读书局相关阅读: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商业传记篇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当下生活篇 —— 【吴晨商业观察营】VIP会员持续招募中,专享全年五大权益,第一时间获取全球财经科技新知。 ⬇️扫码查看详情
- 82 2024年度书单:12本商业传记,激荡时代中的碰撞与回响
阅读之道,不仅仅是把一本书翻完,而是从你的知识主干上,生长和延伸许许多多的枝干,书与书、知识与知识之间自然地生长、串联,当你积攒足够多的阅读量之后,会发现,每一本书都不是孤岛,它们会串联成繁茂枝桠,生长成为你内在的知识体系。 一直以来「晨读时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筛选最值得读的新书、好书,帮你串联起商业科技世界的知识体系。 2024一整年我们在播客里、直播里、公众号里读过的众多书中,我们挑选出了最值得分享、最贴合当下的「12本商业传记」,包括企业家传记、企业传记、产业发展等不同类型,有褒贬不一,有另类评传,有创业艰辛,有人生感悟。 从孙正义的投资史,到特朗普发家史,到马斯克如何创业SpaceX,再到黄仁勋与张忠谋的科技创业史,我们会发现,商业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家,企业家不同的经历与性格底色,决定着他们走向不同的创业道路,但在不同的道路上,他们又有着盘根错节的命运交错。 商业与商业在不同领域碰撞,故事与故事在不同节点交汇,这正是阅读商业传记的美妙之处。 今天的晨读早餐,带你体系化的梳理12本年度商业传记好书,一起盘一盘这些精彩的故事与激荡的人生。 完整版书单请移步【晨读书局】公众号: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商业传记篇 2024晨读书局50书单丨当下生活篇 |本期主播| 吴晨,著名财经作家,《经济学人•商论》原总编辑,晨读书局创始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著名书评人,创建【吴晨商业观察营】终身学习社群,著有《重塑》、《突围》、《潜流》、《商业场景》《超越乌卡》(微博@财经作家吴晨) 蛋黄酱,「晨读时间」制作人,本期节目飞行主持 |时间轴| 01:14 《Gambling Man》(赌徒)马云背后的男人、孙正义的商业投资史 12:41 《Lucky Loser》(幸运的输家)特朗普的飞黄腾达之路 29:00 《Reentry》(重返地球)SpaceX公司的成长和马斯克的管理风格 30:19 《Character Limit》(性格局限)完整还原马斯克并购推特、改名X全过程 34:52 《英伟达之道》(THE NVIDIA WAY)黄仁勋和他的科技帝国 46:03 《张忠谋自传》(下)张忠谋的人生下半场:台积电的科技盛世 58:19 《三生万物》宁高宁:顶级企业家与他的时代 01:06:57 《太古传》从利物浦到全球:太古集团两百年崛起之路 01:07:39 体育的速度与激情:《The Formula》(方程式)、《Everest Inc. 》(珠峰公司) 01:17:17 《Billinaire, Nerd, Savior, King》(亿万富翁,书呆子,救世主,国王)盖茨另类评传 01:19:10 《大道至简》(Bare Essentials)德国零售巨头ALDI管理法 |更多内容| 小红书:@吴晨商业观察 公众号晨读书局相关阅读: 从颠覆者到影响力:马斯克的商业逻辑能否改造美国 《巴拉吉预言》走出低效阅读陷阱 —— 【吴晨商业观察营】VIP会员持续招募中,专享全年五大权益,第一时间获取全球财经科技新知。 ⬇️扫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