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4期: 如果你《背对世界》眼前便只有你自己
埃尔克·海登莱希,德国人,1943年出生,做过记者,当过编辑,57岁时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背对世界》,所以她还是个作家。 本期对谈的《背对世界》 共收录了七个短篇,故事时代背景跨越了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时期。出版这个短篇集时,埃尔克.海登莱希已不再年轻,人近花甲,她的笔力却愈加犀利老道,将大背景与小故事相嵌合,在普通人的日常琐碎中写出时代的底色来。她写爱情与激情的幻灭、职业生涯的辉煌与失落,记录一代人信仰的挫败与自我背弃,老之将至时对青春的缅怀、对衰老及死亡的抗争或淡漠……正如作家焦洱的评价,“我们竟能从她的这些小说里读出一种无行小女子才会有的摩登和张狂。细细品来,那其中有点中国人所谓‘老来俏’的味道。” 01:31 《背对世界》书籍与作者信息介绍 06:47 《最美丽的岁月》故事梗概 19:11 娜妮与同性恋人弗洛拉似乎是母爱匮乏的补偿? 22:35 埃尔克的书写中流露出对异性恋的失望? 23:24 吟诗与唱歌的母亲形象 28:28《背对世界》故事梗概 33:39 阅读《背对世界》的感受与想法 37:44 对初夜对象的挑选反映出作者对性爱的尊重 39:12 以现实世界未基准,小说中颠倒过来的性权力 47:00 弗兰卡和海因里希之间有爱情吗? 49:30“背对世界”的 情节设置让故事不落俗套,彰显出女性作家对故事的掌控力 53:03 相隔二十年的两次性爱是在用一种创造活动击退破坏和毁灭,“背对世界”的悲怆感 60:22张爱玲《烬余录》类文本,是对宏大历史的补充 66:06 其他篇小说中的爱情、信仰、与衰老问题的展开,有魄力的埃尔克.海登莱希 73:51 《香肠与爱情》故事梗概 79:51 《香肠与爱情》中对少年时期爱情的追忆很浪漫,不要轻视年轻时候的自己 81:15 感受派的爱情,佩索阿“爱就是永恒纯真,而唯一的纯真就是不思考” 83:04 为爱而爱是神,为被爱而爱是人
- 第23期:成人世界没有童话,但幸好有宫崎骏
世界破破烂烂,宫崎骏缝缝补补。 号称最爱退休的打工人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自上映以来,国内的票房超过七亿,远超上一年在日本国内上映的票房5.2亿。 七亿多票房,足见宫崎骏老爷子在我们国家的认知度与号召力。刚好最近另一部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在国内上映,借着这个机会,今天我们围绕宫崎骏其人其作品,结合我们最近阅读的一些书籍,来聊聊我们喜欢的宫崎骏及其梦幻奇妙的动画世界。 02:20 什么时候知道宫崎骏的,最喜欢的宫崎骏作品是哪几部? 05:18 久石让与宫崎骏的天作之合,国内很多作品都使用了经典的日本配乐 07:58 交友软件上的“宫崎骏”标签 10:36 观看宫崎骏电影的过程中,电影中那些部分会吸引到到我们? 27:32 《起风了》中成年人的爱情刻画与老年宫崎骏才能做出来的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41:09 两个不同的女主群落:拥有魔法的强力女主与靠近普通人的成长型女主 48:10 还喜欢哪几位宫崎骏其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52:38宫崎骏电影中的严肃社会议题 58:38 分享一下最近读到的书籍中有关吉卜力的有趣部分 78:40 主播的温暖寄语 本期推荐书籍:《吉卜力的天才们》《捕风者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深度》 本期音乐: 久石让《人生的旋转木马》 朴树《new boy》 井上杏美《隔壁的龙猫》 久石让《永远同在》 久石让《临海小镇》
- 第22期:断更的日子里,我们在做些什么
听众朋友们,春天快乐呀! 时隔四个月,我俩在整理好这段时间的事情之后,又打算持续更新这档节目,继续分享更多有趣的书籍电影,或者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了。在不更新的日子里,有一些听众朋友来留言询问,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与鼓励。也请听众朋友们一定要继续关注我们,收听我们的节目啊~ 本期节目是我2024年的第一期,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各自这小半年来在忙的事情,在时间的流逝当中,我们所经历的一些变化,以及在2024年,我们所迎接的一些有趣的小挑战。本期节目算是我们2024年节目起航前的预备铃声。 期待各位有缘听众朋友们的光临~~ 03:14 为什么没有更新节目了 🌹(春天太好玩了;过年躺在家的生活太舒心什么都不想做了; 朋友向我倾诉,消解了我部分的倾诉欲望;对节目质量的要求,需要止步,好好休整一下了) 16:32 这小半年有哪些生活和心态上的变化呢 🌹(换新工作啦,7月又是打工人一个;对自我的肯定更加积极了;又长大了一岁,今年的生日让我感受到了亲朋还有对我的关爱;第一次养花,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第一次骑车) 35:58停更的日子里,读到哪些有趣的书籍呢 🌹(吉卜力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书籍秦刚《捕风者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深度》 ;德国女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奇特幽微的女性生命经验书写,埃尔克.海登莱希《背对世界》;换个角度看世界,放过自己,学着把问题往外推,韩炳哲《倦怠社会》;春天读读诗歌,在庞大的春天旁发呆,李元胜《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 51:40 对节目未来的发展规划 🌹(一定要长期做下去,继续介绍更多有趣的书籍、电影,分享热点话题;不把播客当成工作,将轻松和严肃平衡好,把控节目质量) 🌹本期音乐: 椅子乐团《树屋》 七元《偶然》 瓦维尔第《四季.春》 李欣芸《阳光舞甜橙》
- 第21期:故事拯救生命《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
最近几天寒潮肆虐,全国大多数城市迎来了暴雪。不知道各位听众朋友所处的地方现在是什么天气呢?我们录制本期节目的时间是12月18日晚八点,回想一年前的此时,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区处于疫情封控的状态,直到今年春天才陆续迎来解禁。在2023这一整年,大家有没有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见到想见的人,吃到想吃的美食呢?所以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共读一本叫作《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的书,来看看不同性别、种族、国籍的作家们所创作的故事里有没有我们曾经在疫情当中的经历、体验与感受。 01:37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书籍基本信息。(《纽约时报》牵头,仿照薄伽丘《十日谈》的故事形式;《十日谈》的黑死病背景和新冠时期的相似,书籍简单介绍;故事嵌套故事的结构:《提红色大行李箱的女孩》阿特伍德的《没耐心.格里塞尔达》) 12:17个人阅读体验下对书籍的介绍(《散步》和我的新冠时期经验是“照镜子”,新冠时期与人的相处是期待又恐惧的;《乐于助人的强盗》中的体温检测;《完美的旅伴》中家庭亲密关系的冲突与隔阂,妻子与丈夫身体接触的私密体验,如何理解“用一种创造活动击退破坏和毁灭”?隔离在家上涨的家暴数据和新生儿数据) 28:20 心里预设的新冠时期故事是怎么样?(整个房间都是我短暂的热情,私密化的写作体验,广阔的社会现象记录,散文和小说融合的文体) 33:39 最契合自己疫情经验的是哪几篇小说?(第一篇《巴塞罗那:开放的城市》第一点:刚开始的隔离在家让我放松下来;第二点:六周同居中诞生的爱情童话是假象还是真实?很像张爱玲的《封锁》 整个城市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第二篇《散步》封控在家从客厅到卧室的散步空间缩小,疫情当中阅读拯救生命,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49:11 对抗封控在家的焦虑的方式(在家经历了久违的春天;和家人做美食抚慰心情;2020年网络上掀起的家庭美食热潮,用电饭煲给爸爸做了一个生日蛋糕) 56:33《十九路巴士》停止的时间书写与疫情期间的感官体验和心理感受很契合 ;作为老师的公共道德压力让我们没办法轻易走出家门;学生比老师更能承认压力;《死亡的时间,时间的死亡》“现在膨胀起来”静止的心理体验; ) 72:17 疫情带来了哪些影响?(大面积封控改变了我们的职业选择 ;影响了我们对于人生重要性和价值的思考,把握住生活,认真对待任何一种感情;改善了和家人的关系; 82:31 《地窖》德黑兰和巴黎的地窖,“我们”将封控变成派对, 地窖中的美食与爱修改了苦难的记忆,轻盈的书写承载着人对灾难超越的力量)
- 第20期:(下)是什么杀死了完美契合的爱情?
00:21 自恋型的恋人和恋爱:自说自话和向下兼容 04:22 相片的符号:照相机捕捉到的永恒之瞬间与生活的永恒常变 08:04 庞大的父权结构对小麦的伤害 11:26 如何看待恋爱当中的相似性与互补性?(因好奇而萌生的爱不考虑相似性和互补性;感性在爱情当中很重要 ;韩炳哲《爱欲之死》高度契合只能让我们听见自己的回声;《爱在》三部曲,狗焕和德善现实中分手了。爱情永在,不会因某个具体关系的破裂而消亡。) 26:05 过度强调主体性的社会正在进入无痛阶段,我们逃避不确定性,逃避有厚度和复杂的亲密关系。狄德罗:爱欲还是有要将身体的恐惧抛在脑后。上野千鹤子:恋爱还是谈了要比不谈好。 35:57 这部电影带来的启发(城市孩子小绢过于自我中心主义,利用商品包装出来的与众不同,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梁永安:真正的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爱需要互相奔赴。) 41:33 爱情变为群体性事件,我们对爱情的祛魅,使得爱情丧失了神秘性和浪漫性,变得更为实用和功利;用爱之对象来证明自己的优越; 打造自己的爱情就可以了) 46:11 小麦和小绢与新的伴侣能够修成正果吗?(耳机这个符号的矛盾性:既是自我时空的主宰,也会造成对虚拟的沉迷,远离现实具体的世界;《恋爱的犀牛》先让爱存在)
- 第19期:《花束般的恋爱》是什么杀死了完美契合的爱情?
最近传出了要翻拍国内版的《花束般的恋爱》的消息,据片方透露,电影预计在2024年内完成拍摄。此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大开脑洞,提前帮编剧写好了各地版本的《花束般的恋爱》,剧情详实,起承转合精准,直击现代恋爱的命门,既解构了爱情的神圣性,也揭露了现代爱情的脆弱性。 本期节目,我们决定借助《花束般的恋爱》中小麦和小绢这两位现代都市文艺青年的百分百契合的恋爱故事,来谈谈这对“灵魂伴侣”是如何寻觅确认彼此,又为何在人海茫茫中放开对方的手; “山无棱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爱情神话在消费主义的社会中又是为何变得不堪一击的; “灵魂伴侣”“文艺青年”“社畜”“社会化”“同质化”等概念变为标签,当爱情被生存压力和自我探索包围的时候,我们为何一边远离爱一边又憧憬爱渴望爱,最后却总是让爱情写满遗憾,让爱成为往事呢? 04:59 《花束般的恋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07:22 看了三遍后,印象深刻的电影场景(开场独白折射出的人物形象,初次共度一晚后的余韵,大海边小绢的独白,小麦的社会化) 19:18 时隔多年之后,坂元裕二笔下的爱情发生了 哪些变化?(东京的城市景观改变,物质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亲密关系之中) 26:41 小麦的社会化分几步走(1000日元三张画,客车司机的自杀式控诉,父母的名言:人生就是一种责任) 33:25 电影结尾小绢的不肯妥协是不成熟的表现吗?(两人与后来的伴侣会修成正果吗? ) 37:57小绢和小麦的合拍是偶然还是必然?(电影镜头对符号的强调,消费社会的同质化,自恋的恋爱,讲废话在亲密关系中的的重要性)
- 第18期:别再内耗啦,是性格弱点而非缺点
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我们总是习惯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性格导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堆自我责备和自我否定。 久而久之,在我们眼中,性格上的弱点就变成了缺点,让我们在职场竞争中、人际交往上变得畏惧退缩,从而成为我们前进闪光的阻碍。 本期节目,我们通过回溯自己的成长与生活经历,剖析自己的性格弱点,揭开这些性格背后不被满足的真实需求,尝试找到成长的新突破口。 也许,当我们真正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弱点只是一种特点,它会变成我们无坚不摧的铠甲,让我们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如而自由。 01:40 注意,是性格弱点而不是性格缺点 05:04 16型人格测试中的调停者人格特征,以及人格是可以改变的吗? 10:24 为i 做e的性格特征,根据情景变化而具有的不同感受 12:43 内向的人更适合做教师 15:00 自我意识过剩也许是一切矛盾和不安的来源 17:52 调停者人格中的“理想主义” 是一把双刃剑,解决办法:做大做强,行动和思考一样重要 24:09 爱幻想的我们有时候也会感受到孤独,但这都是正常的 26:27 完美主义会让我自律也让我内耗,适当地放过自己和他人会更好 31:56 对人性没有那么信任了,也许会延长交谈的时间而提高相知的质量 37:57陷入自我怀疑时,一定要“ 跳出自我谴责的圈套,从结构上来看待问题 ” 42:53 《被讨厌的勇气》:是逃避还是真受伤了?也许用目的论看问题,会更有勇气往前走;不把失败当标签,它不会永远跟随你 52:50 共情能力太强让我很受伤 57:30《自私的德性》:在生活和职场中,拥有钝感力也很重要
- 第17期:当一名老师决定自杀
10月31日,郑州一小学23岁女教师自杀,在遗书中她诉说作为老师的苦楚和压抑,作为老师的我们深有同感。 很遗憾,在全网络义愤填膺地讨伐996、调休的今天,打工人们尚且还能“抱团”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艰难的生活被看见得以寻求改变的转机;被冠以“蜡烛”“园丁”美誉的老师却频频以让人惋惜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卷”“减负”“师德师风”“教材”等与普罗大众利益更切身相关的话题遮蔽了中小学一线老师们的真实遭遇,“老师”及其生活沦为了现代社会中的真空地带,我们被社会、教育、未来的宏大意义填满,教书育人本该具有的创造性、人文性和自由性似乎也在让位于现代社会的官僚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力量,学生和老师一起“异化”。 而深入了解学校系统后,我们又不禁想问:在一个有着论资排辈传统的生态空间中,新入职的年轻(女)教师又该如何权衡处理上下左右的任务与问题呢? 本期节目,我们以该事件为讨论中心,从自己的从教经验出发,试图还原并分析这名女教师任职期间的遭遇和心态。我们无意于耸人听闻,但我们想要借此事件来询问来探讨:当一名老师决定去自杀时,我们的学校正在发生什么。 00:44 听闻郑州女教师自杀新闻时,作为老师的我们的感受 03:15 遗书内容,到底是什么让这名女教师决定赴死 04:23 一线中小学教师们日常到底需要做什么:寒暑假是拿平时高强度高压的工作换来的;模糊的生活和工作界限 06:30 高职老师的随时待机,被手机管控的日常:是老师还是全职保姆? 07:48 老师面临的矛盾:是开会还是站好课堂 ?老师的行政工作从哪里来?创文创卫时,随时可以被抛下的课堂,老师和课堂还有尊严吗? 11:26 “窗帘”事件并不耸人听闻,它真实发生在我们的学校中,消解教学的神圣性:课堂和老师都不重要 14:53 当一名教师带着情怀进入学校却被安排去做教学工作之外的琐事, 压垮老师的不是事情的琐碎,而是不能商量不可拒绝的权力压抑和无意义 16:29 辅助班主任制度为什么不能落地?以及什么样的老师可胜任班主任的工作 18:56 年轻老师 一定要担任班主任吗?教师评职称必须有“班主任”经验 20:27 班主任日常需要做哪些工作?以及一线教师消失的周末 23:09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27:2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对教育行业评价的单一化后果 30:50 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还是没有差老师只有差学生? 33:35 老师们在办公室会讨论什么 36:59疫情被封控在学校,一名路过的班主任说:撑住,我们一旦倒下,学生就完了 40:06 教师行业工资低,两个月发了6000 43:40 教师技能大赛赛出了什么成果,公开课的设计与现实有距离,教研完了小伙伴说“我好烂” 45:59 新老教师的经验传承可以实际发生吗? 新老教师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 53:30 教师行业中,女教师在男性主导职场的压力和女性间的惺惺相惜 56:23 B站有人教你评课的万金油句子,评课能讲真话吗? 59:59 一篇新闻稿件改三遍,压垮女老师的到底是什么? 63:03 给青年教师们的一点建议:我不是世界的中心,不是非如此不可,工作没有我也行,学会取舍,适当消极怠工,爱自己。
- 第16期: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外婆,被困在时间里的人
10月25日,著名华语电影导演侯孝贤的家属发布声明,证实其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这一消息令无数影迷感到震惊和遗憾,同时也使社会大众的视野再次高度聚焦于这道暂时无解的医学难题。 基于此,本期我们将对谈的主题瞄准阿尔兹海默症,尝试借助节目向听众朋友分享我们从各方搜集了解到的相关病理知识及社会资讯。 与此同时,主播ly将在节目中讲述自己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外婆的观察,并剖白作为患者家属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感触。 阿尔兹海默症或许会夺走一个人的记忆,但爱的痕迹永远不会消亡。 01:25 阿尔兹海默症的简单介绍及国内外的数据 05:01 我家外婆阿尔兹海默症的一些情况 06:43 外婆对于自己生病这件事情是什么样的态度 13:17 外婆生病了对于家庭和LY个人的一些影响,照护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日常工作 17:40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不能等同于小孩,《流放的老国王》中的讨论 32:46 轮流照护外婆的LY家人,不完善的社会帮助 37:15 失去了记忆的病人和丧失了耐心的家人 43:14推荐一些可以对照的书籍、电影和电视剧作品 本期提到的书籍: 凯博文《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兹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尼奇.杰勒德《记忆的重量:失智衰老与死亡》 聂晓华《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 蒋志云《失智老人照护手册》 信友直子《我变笨了,请多关照》 阿尔诺.盖格尔《流放的老国王》 电影电视剧: 杨荔钠《妈妈》 金子文纪/冈本伸吾《大恋爱:与将我忘记的你》 弗洛莱恩.泽勒《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李宰汉《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纪录片:信友直子《我变笨了,请多关照》
- 第15期:在不确定的时代有哪些小确幸?(下)
我们在和身边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朋友受到了近期国际局势和国内负面新闻的影响,他们似乎对于未来的发展抱着较为消极的期待,也不太能从每天的生活里感知到愉悦和满足。 因此,我们决定“公开”自己的“幸福秘籍”,分享我们过往经历中的小确幸时刻以及处理容纳emo情绪的方式技巧,希望借此给正处于混乱失序状态的听众们带去一些抚慰和安定。 遥祝所有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下的力量,抓住切实的幸福呀~ 01:12 奶奶和她的孙女 10:40 职场中也有的真心朋友们,是“一见如故”的缘分,是“相濡以沫”的的情谊 27:19大自然永远会接纳你,秋天要去散步,站在栾树下,看芦苇哟
- 第14期:在不确定的时代有哪些小确幸?(上)
我们在和身边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朋友受到了近期国际局势和国内负面新闻的影响,他们似乎对于未来的发展抱着较为消极的期待,也不太能够从每天的生活里感知到愉悦和满足。 因此,我们决定“公开”自己的“幸福秘籍”,分享我们过往经历中的小确幸时刻以及处理容纳emo情绪的方式技巧,希望借此给正处于混乱失序状态的听众们带去一些抚慰和安定。 遥祝所有朋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当下的力量,抓住真切的幸福呀~ 01:44 什么是小确幸呢 02:32 四舍五入,看书不要钱耶~ 07:47 我和我的师父,打开职场多样性 11:10 职场中那些“不得不”的时刻 14:41 小区里学骑自行车和那些散步的爷爷奶奶们 19:02 远方的温暖,网友为我定制的卡通小像 20:38 我们抵御EMO的方式以及《三体》给予我的治愈时刻 30:41 张爱玲和朋友和烤肉和公交车上的司机爸爸 37:47 姐弟关系中的见不得与离不开 44:51 一句话就让你感觉温暖的爸爸妈妈与奶奶
- 第13期:《倾城之恋》我跟你谈精神共鸣,你和我论物质婚姻?
谈到张爱玲,她是年少成名也说出了“出名要趁早”的凡尔赛人,是如今出没在各大社交平台的金句女王,更是每次作品影视化后关注度极高的恋爱大师。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毫无疑问,对于爱情这个古老的话题,张爱玲或许是现代作家之中书写得最多的作家。在如今这样一个“只谈论“恋爱而自己“不谈恋爱”的社会氛围中,我们来共读经典爱情文本《倾城之恋》。 01:31 时隔多年,有了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后,再次读《倾城之恋》的感受 04:21 范柳原说是在谈恋爱,不是真的恋爱 05:12 书中还有哪些影响深刻的场景或者描写 09:58 从白流苏的视角这个故事怎么讲 12:03 从范柳原的视角来讲故事以及为什么选择范柳原视角 14:24 范柳原与白流苏发生关系后为什么前往英国 20:00 范柳原为什么觉得白流苏一定会懂他以及范柳原为什么看上了离过婚的白流苏 24:45 白范二人鸡同鸭讲的爱情诉求 29:17 投射在范柳原身上的张爱玲的婚恋观 34:43 “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与“没有将来就没有现在”的矛盾 36:18 张爱玲父母的婚姻对她的影响 43:13 经济独立对于女性婚恋形成的重要性 ,流苏会变成王娇蕊吗? 46:05 《倾城之恋》中倾覆的到底是什么 50:19 《烬余录》中的香港沦陷书写与战争背景下的婚姻 54:16 张爱玲的小说为什么能够被当下的年轻人喜欢 60:03《红玫瑰与白玫瑰》《第一炉香》《封锁》中的女性群像和婚恋表达
- 第12期:假期宅家的日剧日影大礼包,下饭又治愈(下)
* “人生没有重来,贪婪有何不可?“ * “有功夫绝望的话,还不如吃点好吃的去睡觉呢。” * “人总是有不顺利的时候或疲倦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我就把它当成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过分’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 * 我们是不是曾经都听过这些饱含人生哲理的金句,被这些句子感动又抚慰呢? * 叮当!假期宅家的日剧日影大礼包来啦!本期节目都是我们珍藏多年严选的宝藏日剧, 下饭又治愈哦~ * 我们推荐的理由只有一个好看又有趣,保管不后悔;还没有看过日剧的朋友,可以听一听哦~ 本期名单: 《非自然死亡》《我的事说来话长》《入殓师》《步履不停》《哪啊哪啊神去村》 00:59 《我的事说来话长》又名《我的屁话老多 啦》 05:09链接一下最近的日剧松田龙平《0.5的男人》 06:57《我的事说来话长》名台词 10:23 职场类型的电影《入殓师》 13:18 大热门剧《非自然死亡》 15:47 热门剧的热门歌曲米津玄师《lemon》和我们的“老婆”石原里美 16:55 《非自然死亡》中严肃的社会议题讨论 19:14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与主人公良多作为儿子的遗憾 25:10是枝裕和的电影为什么会治愈我们呢 27:34 神奇翻译的《哪啊哪啊神去村》 33:59 印象深刻的电影镜头
- 第11期:假期宅家的日剧日影大礼包, 下饭又治愈
* “人生没有重来,贪婪有何不可?“ * “有功夫绝望的话,还不如吃点好吃的去睡觉呢。” * “人总是有不顺利的时候或疲倦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我就把它当成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过分’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 * 我们是不是曾经都听过这些饱含人生哲理的金句,被这些句子感动又抚慰呢? * 叮当!假期宅家的日剧日影大礼包来啦!本期节目都是我们珍藏多年严选的宝藏日剧, 下饭又治愈哦~ * 我们推荐的理由只有一个:好看又有趣,保管不后悔;还没有看过日剧的朋友,也可以听一听哦~ * 本期名单:《悠长假期》《四月物语》《重版出来》《对不起青春》《风的新生活》《重启人生》《我们由奇迹构成》
- 第10期: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送快递的人生值得过吗?
“待在舒适圈可耻吗?” “躺平的人生是无意义的吗?” “不考虑现实,你最想做的职业什么?”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围绕最近阅读的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聊了聊职场认知、社会适应以及人生追求等话题,对照胡安焉的经历讲述各自的故事,针对热度居高不下的“内卷”“躺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尝试在对谈中理清普通人的生存路径以及精神建设之路。 01:24 如何知道这本书,为什么阅读 09:06 如果不考虑现实,你最想要做什么工作 16:37 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印象深刻的服务人员 23:20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些工作或者段落 35:18 究竟怎样才算是完成了个体的社会化适应 53:21 愿意把我们的热爱变成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