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22 大学生怎么找到人生主线,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应听友邀请在大学举办了一次演讲,分享了两个主题: 1、怎么找到人生主线? 2、怎么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我们都经历过可以依附于主流价值网,在绩优主义的指引下得到满足感的看山是山的阶段,而后,质疑一切,解构一切,不再能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更是发现了那么多束手束脚的因素,找不到实现感、存在感,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再然后,迷茫中求索,跌跌撞撞,才找到了价值感的依托,走出迷雾,有足够的视野和高度去践行内心坚定的答案了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主播微博:Skye糯叽叽 Shownotes: Part 1、怎么找到人生主线 02:29 当看到别人的起点如此之高 小镇青年被一线城市本地同学的英文水平震惊到 05:08 金融 vs 互联网 vs 咨询 vs 读博士,毕业的我们各自选择 06:50 “有意义”和“有趣”的双重驱使下,我去读了经济学博士 07:57 全面质疑阶段 同学1:四大的审计,变态的工作时长,欠缺创造性的工作任务,状态差的上级,让人惊醒——这条路的终点我根本向往不起来啊 同学2:比起来个人努力,好像是个人根本无法干预的牛熊周期在左右着从业人员的命运呀 同学3:选择读博士的我,发现“有意义”“有用”的研究其实很少,想让学术成果对现实选择产生作用力,如此之难 17:16 怎么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过渡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呢? 20:39 “钱”的机制体系的基础是什么? 22:34 经济学百年发展史:贸易、重商主义、效用主义、帕累托最优 23:50 赚钱的本质是满足他人的“需要”“效用”“偏好” 26:40 质疑来源于对所做的事情最终能达成什么“结果”的迷茫,以及对所满足的“需要”的不认可 那怎么才能找到“价值感”的依托? 29:21 过于细化的分工可能会混乱我们的视角 同学1:发现“助人”“影响力”是自己满足感的来源,也是自己的长处之后,转行成为保险经纪人,再次出发 同学2:市场永远距离理性、完美有差距,但这是一个向前走的过程,并不是停滞的 同学3:我依然能从认知的提升、世界观的完善中获得巨大的乐趣 36:15 找到自己所认可的他人偏好,在满足这个被自己认可的“他人需求”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实现 Part 2、 大学生现在如何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40:21 建议1:“投资视角”+“执行视角” 42:37 案例1:瑞幸咖啡从造假、被做空到今天依然有生命力地存活:造假、故事、联名、企业微信的应用、规模效应、会员体系 47:35 案例2:Melody的携隐留学品牌 54:12 案例3:白酒经销起家后,做到为行业提供战略咨询,他和其他经销商的差别是什么? 58:15 建议2:“事前规划”+“learning by doing”+事后复盘 这个阶段可以把重点放在learning by doing上 1:01:18 建议3:从数据中挖掘商业洞察仍然是巨大机会 01:03:02 案例1: 字节跳动的案例分析 01:06:52 案例2:SHEIN的案例分析 1:08:16 建议4:喜欢、擅长、适合的误区以及找工作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1:09:01 关于“喜欢”的误区:一旦正面情绪消失就认为“不喜欢”了,可“不舒适”是突破舒适区带来的必然感受,如果每次都躲过去,就难以进步了 1:10:27 关于“擅长”的误区: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其实真不用拼天赋 1:11:50 关于“适合”的误区:很多时候的“不适合”只是自己一定要固守着狭隘的自我,不愿意拓展边界 01:13:35 找工作还要考虑这些: 价值感、公平、效能感、工作负荷、真实做自己、团队氛围、激励匹配度 Part 3、 自由提问环节 1:19:05 问题1:怎么才能顺畅地表达? 1:19:59 问题2:投资视角入门的书籍和资料 1:21:41 问题3:我是如何完成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塑过程的? 1:28:52 问题4:因为读博士,反而错过了经济高速发展期,萧条时期去就业,经受经济损失的我,怎么走出这个“心结”?
- Vol.21 怎么从网上的情绪PUA中走出来?
Saying: 每一个负面情绪和感受的表达,在公共空间都很容易遭受到一些看似有道理,实则是压迫的回复和指责,让人自我怀疑,导致二次伤害,还让这个公共环境变得越来越残忍,这一期拎出来了6个常见的误区,我想掰开了揉碎了,拿掉这些PUA 本期福利: 国庆期间华泰证券开户福利 1、6%和4%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券,零风险薅羊毛 2、开始挥发渠道听友调到最低佣金:万分之0.82 3、播客渠道听友赠送两个智能交易工具:1)主力密码,追踪主力资金动向,识别主力信号,看破主力成本,原售价1298元一年;2)趋势顶底,紧抓全市场趋势拐点,自持跟踪ETF Shownotes 01:23 误区1:我们需要“足够惨”来为负面感受的表达赋予正当性吗? 26:28 误区2:不存在情绪问题,全都是现实问题——情绪问题本身也值得关注 33:12 误区3:要求每一个成年人“有眼色”“会来事儿”“懂人情世故”——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绑架呀,跟现代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 53:51 误区4:要个人为结构化因素负责——个人是无法,也没义务为那些结构化的因素负责的 1:06:53 误区5:正能量怪们要捂住大家的嘴——这背后的实质是冷漠和残忍 1:15:47 误区6:混淆了“情绪稳定”和“麻木”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 E20 决断力:做决定不后悔的密码在这里 | 如何做出好决策?
Saying: 我们都希望做出好的决策,引领我们来到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决策又是这么复杂 如果遇到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让我们达到可以抓住机会直接上的程度,无比纠结中,我们怎么办呢? 而很多人都曾经为过去的决定后悔过,那我们回顾过去时,到底怎么才是有效复盘而不是上帝视角的“悔不该当初呢”?我们面对现在,又该如何做决定才不会后悔呢? 商业世界中,个人工作中,生活中,回顾式的数据分析都发现,人们后悔的频率是很高的,本期就是以《决断力》这本书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指南——研究显示,科学的流程比那个看似精密的“分析过程”更能帮助个人和组织做出好的决定,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好的流程”规避思维误区,做出好决策吧~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决策相关播客 E18 大脑是个疯狂的解释器,我们得校准它啊 E14 理性vs感性 人类如何做出高质量决策? E7 爱才不是自由意志的沉沦,而是我选择拥抱你 Shownotes: Part 1 决策相关脑科学 00:33 第18期播客揭示的大脑局限之一 1、情绪信号和内感受等汇总到大脑皮层时一份总报告,而大脑皮层并不天生具有正确揭示的能力 2、正因为人对自己情绪信号的解读能力比较差,缺乏觉察时就会难以体察自己的内心需求,甚至可能迁怒于环境 02:03 第7期播客揭示的决策困境 当自我认知不清晰,大脑皮层对内心需求缺乏觉察的时候,会发现大脑写下来的标准不对劲,当符合标准的人出现而自己根本没有情感共鸣的时候,就是在提示:你写的标准是自己以为自己需要 07:16 第18期播客揭示的大脑局限之二 复杂的证据呈现在面前时,如果我们的脑海不具有解释复杂现实的能力,就会陷入封闭性陷阱——认知闭合的冲动会让我们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而忽略其他证据 08:07 第14期播客揭示的直觉来源 是的,我们的直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关键是被用来形成直觉的原始打标数据到底是不是对的 11:27 Part 2 决策系列开篇 13:02 困境一:能有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无比纠结,怎么办? 遇到无比纠结的决定,怎么办? 16:09 困境二:怎么避免自己在未来中为过去的决策后悔? 怎么做决定才不后悔? 19:16 introduction:决策流程的第一个思维陷阱——聚光灯效应 25:29 科学的决策流程比误以为精细的“分析过程”更重要 利弊清单法为何失效? 1)不清楚内心需求,不清楚价值排序 2)列清单也无法打破信息局限 3)情绪因素也无法通过列清单避免 31:50 第一个陷阱:思维狭隘——成年人可以选择都要呀! 34:21 1) 开放式思维与封闭式思维 35:45 2) 用能承受的成本获取一些新信息,比茫然中做决策要好 37:23 3) 强行陷入二选一困境并无必要,咱们就是“都要” 37:50 第二个陷阱:证实倾向——假装寻找信息而实际上是在寻找确认 39:47 第三个陷阱:情绪干扰——情感因素可能和做出正确决策的目标相互矛盾 46:44 第四个陷阱:过度自信——这不是决策后承担后果的正确姿势 48:52 科学流程四步骤 59:13 Step 1:拓宽选择空间,摆脱思维狭隘 1:01:33 关于选专业和张雪峰 1:06:00 工具1:学会都要,不要“二选一” 1:10:24 工具2:多目标追踪——Blackberry这个名字如何诞生 1:17:33 工具3:结合预防心态和进取心态 1:29:38 工具4:向解决过这个问题的人学习,不要重复造轮子 1:31:00 Step 2: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 1:31:14 工具1:引入一个魔鬼发言人——作为反方辩友为反方观点发言 1:37:14 工具2:学会问问题——怎么问出具体而不会激发对方防御机制的问题呢? 1:42:41 证实倾向下的贴标签有多不可靠 1:45:50 工具3:最小成本试错,而不要依靠“预测”“估计”——创业时做出MVP,上大学时尽量多实习,多活动,了解世界,也了解自己 1:50:05 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何其之差啊 1:55:24 企业家vs专家 2:02:19 哈哈,面试真的靠谱吗 2:06:58 决策前和决策后怎么做都比利弊清单更重要 2:08:45 Step 3:与选择保持一定距离,克服短期情绪干扰 工具1:想象10天后,10个月后,10年后的自己,会怎么看待这个选择呢? 工具2:如果是为最好最好的朋友做决定,你会怎么做呢? 2:13:55 我们的情感和直觉会出错 2:17:15 人对现状为何有偏爱? 曝光效应+损失厌恶+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导致我们天生就那么愿意改变现状,所以改变现状时,我们要努力推自己一把 2:24:31 工具3:遵守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怎么提高对自己价值观的觉察呢? 2:24:45 选择承担风险,追求上限 or 稳稳守住底线,不动弹? 2:43:14 不要被紧急的事情推着走,而忘记了那些你价值观中更重要的事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一直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2:52:00 Step 4:接受选择的结果,做好出错的准备 2:52:26 最差的情况是什么?出现了我应该怎么办?——为最差的情况做好安全垫 2:54:45 Paypal的案例——关注成功的线索,敢于成功 2:57:25 扭转自动驾驶模式,提高对被动生活进行审视的频率 3:00:48 提前预习困难 3:03:05 设定一个锚,引入自由意志,强化主观能动性 3:06:43 结尾总结:决策流程、听友群加入方式、主播微博Skye糯叽叽 延伸阅读 《决断力》 [美] 奇普·希思 / [美] 丹·希思 《决策》埃里克·约翰逊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互动方式 你还可以在以下这些地方找到我,欢迎留言互动、提问
- E19 当时代的β褪去,我们还要努力吗?| 不躺平的人怎么安放主观能动性
Saying: 时代的β不在了,我们的努力的α似乎也无法拿到以前那样大的结果了,我们沮丧,我们迷茫,我们既不想放弃所有的主观能动性,随波逐流地任凭命运安排,却也发现“我想”“我要”这样的企图更难实现 今天这一期就想聊一聊,当时代的β远去了,当知道成功80%靠运气,我们这些不可能放弃主观能动性的人,要怎么面对对努力的怀疑,怎么守住内心的自洽? 首先反驳下努力无用论吧 一部分人说努力无用,是混淆了低效重复和刻意练习,低效重复确实可能无用,但刻意练习不会“无用” 还有一部分人说努力无用,是在说他以前熟悉的某个努力方式A(或者说上升路径A)现在无效了,单这不代表B、C、D...也全都无用了 以及,很多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发挥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我们往往高估自己能在短期完成的事情,却低估自己在长期中能完成的事情~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Shownotes: 05:43 Part 1:努力不是低效重复,而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第一步:拆解目标 10:55 如果发现拆不了,或者没有办法制定出来可执行的计划、步骤,那说明要么是实践的积累还不够,执行经验匮乏,要么是思考还不够,拆的这一步没花足够精力 刻意练习第二步:找到正确练习的方法,养成习惯,坚持下去 13:48 以股市为例,看投资这件事的“正确练习”方法是什么样 17:12 以运动为例,看刻意练习的过程应该是什么样 刻意练习第三步:定义恰当的练习周期,周期结束思考得到的反馈 20:20 怎么确定是自己动作不对还是运气还没来而已呢? 刻意练习第四步:根据反馈做调整(听懂反馈很重要) 26:10 当错误的99种路径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剩下的就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刻意练习第五步:调整后投入到新的流程的刻意练习,继续得到新的反馈,不断靠近目标 35:04 Part 2:社会科学的大样本研究显示,个人因素作用有限,但我作为经济学科研工作者,发现这样的研究中,其实真正的努力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观测的变量 36:48 这些研究中一般用时长代替努力,但“时长”无法衡量有效努力,它区分不了“身在心不在”和“刻意练习” 38:58 当我们能从被动经历中发挥主动性,塑造自己,那人生的掌控感就慢慢变强了 41:46 研究者结果里一点点的影响,对于个体也是值得珍视的变化 43:16 Part 3:很多人说的努力没有用,都是在说他曾经尝试过的某个具体的努力方法A无用,但我们不能因为努力方式A无效了,就开始说B,C,D都无效呀 46:39 Part 4:努力的效果显现也需要时间积累,毕竟重复博弈下,结果才能均值回归嘛 51:53 Part 5:面临着成功80%靠运气的客观事实,我依然在主动而为,是因为我认为唯有主观能动性才能定义“我是谁” 54:03 面对情绪,唯有接纳——大脑不能给情绪系统下命令,让它驱赶走某一种情绪,或感受 57:22 当我遇到了存在主义流派,内核从800*800变成10086*10086的清晰度 57:57 你的人生意义全取决于你的诠释,你只需要用你的行动践行你的选择 60:35 如果高考是一场分配资源的游戏,还是有很多bug的那个体系,而我对这场游戏感到失望、无趣,我该怎么办呢? 67:08 小小哲学史开始啦 1)67:08--72:30 从此岸到彼岸的哲学为什么在古代会那么流行呢? 2)72:40--76:58 不可知论 3)78:55 马克思怎么看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人的认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物质基础不是给定的,是人的实践的产物 人层建筑反作用于物质基础,而反作用的发挥也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 1:27:48 上层建筑被改变的案例——何为“合理”的标准?
- E18 【脑科学系列】正确直觉如何养成?大脑是个疯狂的解释器,我们得校准它啊
Saying: 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说,都会觉得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 但脑科学发展了这上百年,从生理基础的层面看,自由意志其实不是彻底的自由,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被进化的基因自然编码了一大部分,而后天的早期经历更是影响深远,比如,负责咱们人类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脑区,在3岁前就已经发育了80%了 在这个过程中,养育者的风格,将深刻影响这个脑区的神经元细胞的回路链接方式,从而对人的依恋类型、情绪反应模式、压力应激状态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情感和情绪奥秘的研究都显示了同一个结论,那就是没被爱过的人是不会爱的 所以你会知道,为什么原生家庭对于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有这么大的影响了——在3岁前原生家庭就通过环境的安全与否、婴儿的需求的回应与否,给小baby打下了大脑的连接通路了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的结果就是,如果3岁前的关键期,孩子遭受到的是忽略,那共情的脑区就会发展受阻,这个人的共情能力、同理心、同情心都是会受到影响的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凭直觉选出正确的爱人,有的人听信感觉的时候,却会一直遇到渣男呢?我们产生亲密感,产生crush的这个大脑活动,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其实也跟早期的养育经历、大脑的工作模式分不开 我们的大脑是以预测模式来应对进入脑海的新信息的,认识了新的人了,我们会产生不同的第一印象对吧,有人令我们动心,相靠近,有人令我们感觉不太对,想远离 这个差异,就是产生于大脑自动的预测过程,他会根据现在的信息,从你过往的经历找匹配的经验 如果这个人现在的信息中,比如某个言行,某个表情,甚至是气味,串联起来了过往的经验,而那个时候,这些线索所匹配起来的场景都是安全的,令你愉悦的,那大脑就会循着这个自动编码给你一个情绪信号,积极的情绪信号,于是,你就对这个人产生了正面的第一印象 反之,如果这个人身上的这些线索,给你匹配起来的过往经验全都是负面的感受,那大脑也会循着自动编码给你一个消极的情绪信号,那你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就会是负面的 crush的感觉产生于这个自动的匹配过程,只有唤起了你早期经历中安全、亲密、激情的感受的那些线索会倾向于让你产生想靠近的感觉 但不是每一个人的早期经历都得到了真正的、正确姿态的爱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如果跟着感觉走,会一直爱上具有类似底层缺陷的异性,走入一次又一次错误的恋爱的原因 我们大部分人遇到的情况都是,父母有爱我们的意愿,但很多父母不具备给予正确的爱的能力 那些不正确的爱的做法,和父母是爱我们的认知交缠在一起,而小孩子其实是很需要父母的爱的,如果自己那么依赖的养育者不爱自己,那自己其实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不管父母的行为是正确与否,孩子在没有这么复杂和成熟的处理能力的时候,都只能一致性地认为父母对待它们的方式是爱 错误的原生家庭,往往会让人在这些方面养成错误的直觉,所以,如果还硬要听从这个未经修正的直觉的反应,结果就是走入一段段错误的关系啊 而正确的养育模式,就会让情绪脑区在辨别人方面形成正确的直觉,因为那个神经元链接的通路是正确的呀 它不会在遇到忽略的信号的时候识别为安全,然后给你发送正面安全的感受,让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或者产生crush的感觉啊 这些人就可以凭借直觉筛选掉那些对他们有危险的人了 你看,自由意志其实没有你想象地那么自由,直觉也没有那么玄乎,你之所以解释不了自己的直觉,是因为这样的活动大多自动进行,这个过程不被你的前额叶皮层所解读,但如果你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培养起来对情绪的解读和强大解释能力,也就是情商的重要部分,那也就拥有了改写被动经历给你的code,重新编码,从而重塑大脑,获得正确直觉的能力了 本期呢,关注的是大脑中一个叫做解释器的模块,这个模块的工作原理,揭示了固执的生理基础,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自我防御、坚守自己观点的倾向这么强,当然那些触目惊心的实验结果更是提示我们,只要不刻意提醒自己保持开放,我们会多么容易陷入自我封闭的陷阱,多么容易阻挡掉一次次提升认知,拓展边界的机会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Shownotes: 03:13 原生家庭影响人格的奥秘——3岁前的养育风格极大程度塑造了人的边缘脑系统,而边缘脑系统决定了: 1)你的情绪基调 2)你的依恋类型 3)你的共情能力 05:01 为什么有的人凭感觉会爱上对的人?而有的人凭感觉就会一直爱上渣男? 第一印象如何产生的? 第一印象到底对不对? 感觉为何会出错? 错误的原生家庭会让人养成错误的关于人的直觉 10:17 处理信息、做出决断的高级决策过程是什么样? E14【脑科学系列】理性vs感性,人类如何做出高质量决策? 11:29 裂脑患者们揭示了左脑解释器的奥秘 裂脑患者就是左右大脑皮层的两条神经连接通路——胼胝体和前合回被切断了的人们 而前额叶皮层负责“解释”的模块在左大脑皮层 15:00 “我”有决策权的自主意识产生于哪里? 1)人类大脑没有首脑,只有小兵 2)“我”的解释权和指挥权来自处理信息的解释模块——前额叶皮层 3)理性的生理基础:前额叶皮层的信息解读机制 16:32 实验1:把裂脑患者的左右视野隔开后,实验发现左脑根本接受不到右脑看到的信息(也就是左眼看到的信息),但左脑还是会随机找线索瞎解释左手做的事情(右脑根据自己看到的信息指挥的) 20:34 实验2:消防视频 给裂脑患者的左边视野(右大脑)观看大火视频,她感受到了恐惧和紧张的幅面情绪,但左脑没接收到这个视觉信息,当被问到“你为什么有这个感觉时”,患者认为是她开始不喜欢做实验的人了 22:23 对于解释器来说,事实是重要的,但却不是必须的 1)情绪是其他脑区汇总了各种受体的信号之后发送给边缘脑系统的总信号 2)而前额叶皮层对情绪的解读可能很不准确 3)迁怒是如何发生的? 24:03 实验3:性感女郎的实验 给裂脑患者的左边视野(右大脑)观看性感女性的照片,他感受到了兴奋和开心,但左脑没接收到这个视觉信息,当被问到“你为什么有这个感觉时”,患者认为是试验器的机器很搞笑 24:17 实验4:肾上腺素的实验 A组和B组受试者都被注射了肾上腺素,但A组被告知了自己被注射了一种会让人脸红心跳的激素,B组并不知情,而实验结果显示B组会乱找线索解释自己脸红心跳的原因 26:41 情商是解读输入意识层面信号的能力 1)情绪的信号来自内感受+外部刺激的自动解读,人类根本没有想象地那么擅长解读情绪 2)人们解读情绪时有时会把环境当成情绪的来源,但可能并不是:最典型例证就是吊桥效应 28:26 正常人也不具备正确解读潜意识加工过程的能力 实验A:不同颜色包装的洗衣粉 实验B:背景音乐对购买红酒的影响 实验C:气味儿对袜子购买决策的影响 所有被测试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变量所导致的情绪线索是他们决策中很大的影响因素 31:51 认知的奥秘:解释器模块是一个接收信息的“领导”,但正如领导有的昏庸,有的聪明一样,这个解释器的解读也未必都是正确的——而让它正确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33:22 大脑皮层的解释器在被动经历下是未必能被正确编码的,当逻辑闭环的冲动压制了一切,人就会走向固执,被已有的错误认知所困 1)事实或许重要,但人往往接收不到全部的事实 2)寻求闭环的冲动会导致理性遇到第一个边界,即忽略多样化的证据而只选择了其中一种可能性,这会导致过于简化的因果链条,无法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35:05 忽略事实而坚守固执观念的后果之一就是:遭遇现实的负反馈 35:27 实验5:伤疤实验 当被测试者认为自己脸上有伤疤,他们都觉得跟自己交谈的人有“歧视”反应 39:32 人类是先确定答案,再为答案找理由的 1)大脑辩论会来自各个不同脑区传输过来的信号 2)不学会倾听和解读输送过来的信号,那理性脑就天生倾向动用偏见而不是动用判断 41:12 对政治倾向所做的研究的结论 1)有强烈倾向的选民,在如火如荼的竞选活动发生后,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决定 2)无论政客们怎么应对这些棘手的事件,也都改变不了选民们的看法 42:44 实验6:布什(共和党)和克里(民主党)到底谁的自相矛盾程度更高呢? 支持共和党的选民觉得,布什的自相矛盾可以原谅,而支持民主党的选民觉得,克里的自相矛盾程度并不高 46:29 实验7:基督徒们会愿意听攻击基督教的言论吗? 实验者在一段攻击基督教的磁带中加入了白噪音,而且给了被测试者调低噪音的选项 无神论者会愿意调低噪音听清磁带的内容,而基督徒们倾向于保留噪音,不听那些攻击基督教的言论 47:55 实验8:专家们靠谱吗? 跟踪了284位政治经济方面的专家,心理学家发现他们的预测并不靠谱,而且越是对自己的结论表现出极度自信,狂妄自大,忽略反面证据的“专家”,反而预测越离谱 51:31 1)怎么甄别好专家?——看他们怎么对待反面证据的 53:20 2)说话说得更大声、更自信就是典型的补偿机制:补偿这个结论的漏洞啊 54:00 从过往经历中被内置的错误前提假设,在生活中演化成了错误认知下的 54:24 1)年轻时候谈恋爱都很容易觉得对方“不够爱” 55:48 2)对于个人在左右结果中的角色的失望,在躺平和奋进中左右摇摆 56:54 3)付出感其实不是因为付出的动作,而是不被回应不被看见 1:00:57 4)疲惫感和无力感也不是因为脑力消耗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无反馈” 1:10:41 结尾总结:大脑是按照预测模式工作的,而提高预测精准度就需要保持开放性,不断觉察和反思
- E17 爱的能力的缺失有100种样子 | 再见了,我的爱人
Saying: 今天是互联网大活人主播Skye和前任的故事,虽然骨架是我的经历的时间线,不过串联起来的是这些年对人生观、异化概念、亲密关系等等的思考和输出 1、爱的深水区的获得不是靠浅水区的付出,而是“我本具足” 从相识之时就知道,我看到了对方的内核,看到了他构筑自我认同感的东西,是他身上那份坚持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照亮了我 直到离开关系后,更坚定的步伐,更清晰的理想自我的样子,更有力前行的我自己,都是我的收获,而这些收获不是依靠浅水区的付出和陪伴可以获得的 所以当进入了爱的深水区,自然不会在意“对等”这件事 2、成为他之后,我才理解了他曾经对关系的期待 在一起之前,我很痛心于曾经不努力的我,未尽全力的我,铸就了我们之间十几年的努力之路的差距,让站在你面前的我是未被打磨好的,而这铸就了我们之间必将错过的结局 我那时强烈地想成为你 因为还未成为你,不理解你在关系初期就曾有的那些高期待 当我终于成为你,才明白了你要的同频和简单 3、没有那么多分手是因为不合适,而是“封闭”导致的对对方行为的解读出了问题 你不了解我的过去,不了解我成长的环境和你有不一样,所以我表达关心的话语丝毫未曾让你收到关心 我的强边界感被你解读为“冷漠”,我拒绝儒家文化下对“有眼色“和“会来事儿”的追捧,被你解读为“自私”,而你的误解何尝不是对我的伤害 即便被误解,我的主导反应是对你的心疼,我真的很遗憾,在你最孤立无援、最脆弱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你身边 可你却无法从中接收到“被爱”的讯息和温暖,可是什么是爱呢?不就是我也难过和委屈,却还是能先理解你,却还是能共情你的感受,却还是在“爱”吗? 4、低共情心、低同理心会让亲密关系的建立困难重重 从对员工的失望,到三亚时摧毁我的旅程,到假期时对我“怕冷”、“找导航的姿势”不对的处处发怒,对方都是只能认为自己的感受是合理的,而别人是“离谱的” 这种“看不见”的能力缺失,却是他根本就看不到的自己的问题——他有太强大的逻辑链条来证明自己感受的合理性和我的感受的不合理性了,但走过重塑自我的路的我,在脑科学和情绪方面做了那么多积累的我,看到的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真相” 5、“暴躁易怒”不是天生注定,而是每个人的主动选择 情绪不是只能遵循自动化模式反应,情绪是被建构出来的,从“外界刺激——自己解读——情绪和行为反应”,这两个环节都是可以被自己亲手改写的 如果前任不知道暴怒的时候,对方会很难过,会受到伤害,那是他没有“推己及人”的能力 如果对方知道自己暴怒的时候会深深伤害到我,依然选择了发泄和伤害,那就是他主动而为的选择而已 他认为我的行为毫无合理性,认为有一个完美的爱的对象可以成为他肚子里的蛔虫,是我“不合适”,所以才那么容易触怒他——但这一切都不是我眼中的真相 友情提示:从第2个小时两个半小时之间,Skye是愤怒版,提到那些事情时,实在对自己被对方那么残忍的伤害感到很难过和压抑,想规避掉这段的听友可以绕过啦~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Shownotes: 00:40 Part 1 相识:当意识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巨大差距 构筑起来了这份深深的对我的触动的,是闪闪发光的、用130%的努力定义自我的他,和那么渴望找到自己人生主线,最终一定会做出相同选择的自己 我曾经以为,这种认可,这种不跟任何工具化对方的意图关联的纯粹的爱本身就会给对方力量,会让对方有所收获 毕竟,只因“你是你”而发生的爱,并不是人生那么多得的体验 02:41 现实自我和我的自我认知有差距,距离理想自我更有差距 05:00 原来我从来都把“不便利”当成了困难,原来我没学会努力啊 09:00 积累还不够时的努力未开出花朵,于是我陷入迷茫和怀疑 14:42 打破原生家庭局限,重塑自我的钥匙其实一直在自己手里 16:22 Part 2 相知:理想亲密关系中,“被看见”的深度需求会得到满足 17:26 爱是想付出的意愿,是只要任何事可以抚平你的眉头,我都愿意做 22:11 曾经想给他的信念感 25:48 甜蜜是你我安心前行 27:13 人生是一场概率游戏,努力的意义在于提高美好发生的概率,在重复博弈中实现均值回归 35:25 深水区的爱跟浅水区的付出行为无关,我有收获仅仅因为你的光照亮了我 40:56 “不懂”和“不能在精神层面实现共同成长”,也是“爱的能力”的缺失 44:52 Part 3 矛盾:为什么我一直在理解你,而你从来拒绝理解他人的感受? 46:11 我曾对你的真诚,终究对你没有意义 48:05 共情心、同理心的缺乏就是会让建立亲密关系困难重重 52:45 我曾以为那份“看见”和“认同”会成为关系建立的最好基础 53:59 走过你来时的路,才明白了你要的“同频”和“简单” 最纯粹的爱和最坚定的认可并没有化成关心对方的有效行动,我想给对方的信念感和认同,都因为我还没走上他的道路,拥有和他一样的心境,而没有化为日常的正确表达 当我成为他,当我和他一样永远用向前一步拓展边界,追求发挥自己所有潜能的时候,才终于理解了他 我很遗憾,在关系初期还没成为你,所以没能满足你对这段关系那么高的期待,所以未曾理解你对我有过怎样的希冀 我为那些遗憾而后悔过,想着是不是更早理解你的期待,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但内心坚定的答案是不会 1:18:25 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原来可以让一个人如此闪闪发光 1:21:22 强大驱动力的背后没有奥秘,永远向前一步就好了 1:22:27 Part 4 伤害:固执、低共情让关系障碍重重 从第一次爆发冲突到现在,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我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带着自己的经历而来的,解读人的行为是不能带着封闭心态的,可我的前任未曾有时间和兴趣了解我的经历,了解我的过去,却因为一次次觉得我不懂人之常情,给我戴上了“冷漠”、“自私”的帽子,爱人的误解对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次一次当我在被对方的暴怒发泄伤害成碎片的时候,我都在理解对方,理解对方的处境,理解对方的感受,也愿意做出行为的改变,但在每一个场景下,我都发现,对方拒绝理解我的感受,他认为他的暴怒是具有高度“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但我对自己感受的表达,就像是外星文,他如蒙上了眼罩一般看不见 不被共情,被伤害后不被心疼,一次一次对方直白地表达“你满足不了我的任何需求,我对你毫无期待,我失去了爱的驱动力”,我的爱也终于耗尽 1:22:35 “冷漠”和“自私”的误解一直在伤害着我,可真相真的是,你不接受我的表达方式 1:27:38 即便承受误解,也是对你的心疼和共情在我的心理占据了上峰,这是我给予过的爱,而你可能真的是爱无能吧 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都受限时,关系真的是能在我们之间长出来吗? 1:34:19 在三亚的暴怒,更让我彻底看清,无论我如何理解对方,他不会看到别人的感受,他的一切感受和暴怒皆为合理,我的一切行为和感受皆为“有问题” 1:38:29 爱情里的“作”和客体恒常性 1:47:38 情绪跟外界刺激没有必然联系,拒绝重塑自己神经通路,减少对他人伤害的他,只是主动选择了“发泄”和“伤害别人”而已 情绪建构论:现代神经科学对外界刺激和情绪反应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情绪反应就是可以被自己修正和改写的 2:05:01 Part 5 deal breaker:当暴怒成为他自己的选择 2:08:51 我们彼此眼中的事实,是不会交汇的 2:10:45 不健康的羞耻感让人进入高防御状态,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羞耻感vs愧疚感) 2:22:50 爱的驱动失去后,一切缺点都跟灾难化的构想联系在了一起,但有问题的是你的视角和解读,不是我 2:26:50 我是稳定的,但你对我的认知一直都是不稳定的 你凭什么觉得我读不懂“巅峰体验”这4个字 2:27:45 我再也不想承受对方认为“理所应当”的对我的伤害了 我走向了愤怒和索取,而对方不可能给我正反馈,于是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只是充满了不理解和指责,最后一次被对方的暴怒所打击成碎片的时候,我知道,必须离开了 再多任何一句伤害我的话语,再多承担任何一次对方的暴怒,我都会进入万劫不复、难以恢复的深渊了 而我已经用尽自己的能力来挽救这段曾经自己很珍视的关系,只是我自己的每一次试图变成建设性沟通的努力,都会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暴怒 除非我能在这段关系中湮灭自己的情感,不让自己有情感需求,否则我就不可能以一种不受伤和不让对方暴怒的方式留在这段关系中 可强行隔离开自己和对方,用解离状态应对自己的失望,应对对方的暴怒,那不就是在一直伤害自己吗? 强行压抑对另一半的浓烈感情和期待,难道会建筑起来理想的关系? 和期待一起被压抑的,一定也会有自己的真诚和敞开,一定也会有对对方的爱和关心啊,当关系已经不是“亲密关系”,就只剩下互相伤害了 我的爱情观从来都不允许自己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我不认为那么多分手是不合适,而是成年人太固执和封闭,不愿意踏出让自己成为更好自己的那一步而已 但一切的努力都无效,我知道,我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而对方的拒绝共情一定会让我持续受伤 他的暴怒对我的伤害已经到了我无法有任何表达的地步,我的任何表达都只会被他的视角解读为对他的暴力,到最后,我连分手都不敢说了,即便那是他真实的需求,我也不敢承担任何他暴怒的风险了,我们在默契的断联中分开 在他的每次暴怒中被伤害成碎片的我,他是拒绝看到的,他的视角的真相永远是:她不懂我,所以总有引起我暴怒的行为 看透了这一切,看透了对方的封闭、低共情,看透了对方绝无可能为他对我造成的伤害而发生情感波动,便知道我除了离开别无选择了 是的,在他的眼里,他暴怒伤害我是可以的,是“合理”的,是我做错了,是不需要道歉,不需要愧疚的,我的疼从来都不是疼 连询问对方“希望我怎样表达爱,怎么帮助你”都成了他暴怒的理由 既然在对方眼里一切都是我的问题,都是“不合适”,那知行合一的他,唯一的选择一定就是分手
- E16《再见爱人1》:爱无能、索取循环和提高智识的责任(下)
Saying: 怎么走出爱情中越得不到越索取的循环? 今天是关于《再见爱人》第一季中,老王和雅琼姐姐的下期,上期的关键词是“爱无能”、“索取循环”,下棋的关键词就是“提高智识的责任” 上期:E15【亲密关系】哪有那么多分手是因为不合适,只是不会爱罢了 | 《再见爱人1》的老王和雅琼 很心疼雅琼姐姐在这段关系中呆的时间太久,所以受到了太多伤害 弹幕老有声音说雅琼姐姐的索取行为太多了,但其实,那不是正常情况下雅琼姐姐的性格,而是因为太多的失望和得不到回应下,必然陷入的“不被回应——索取——质问——受伤”的循环而已,那不是雅琼姐姐的缺点,而是巨大伤害刺激出来的表现而已,那是求救和呼喊,不是“不知足” 当选择跟一个爱无能进入关系,而无法消灭掉自己对感情的需求,对爱和被爱的需求,那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是大概率要发生的 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识别出来对方到底是不是能构建起来亲密关系的人——爱无能是一个严重阻碍关系建立的特质,而且自成闭环,很难被这个人意识到,他也没有改变的动力(毕竟,低共情只是伤害到别人,伤害不到他自己) 这便是提高智识的责任——只有担负起这份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才能更多把幸福的把控权交还给自己 虽然很痛,但我们在受伤的经历后,还是要复盘它,认清真相啊——只要时机正确,这会让伤口得到应有的对待,会让离开的脚步更加坚决,会真正根治伤害而不是加剧伤害 结尾(1:07:10后):这个节目的弹幕到处都有说不合适的原因,其实,哪有那么多分手是因为不合适,只不过是智识能力有限时的误解呀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互动方式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小报童专栏《开放大脑》 欢迎你留言交流,开开小会,人与人的串联将是“反内耗”的真利器 Shownotes: 01:48 Part 1: 深陷有毒关系时,第一步是意识到对方的问题,停止追问,暂缓伤害 02:17 爱可以通过我们的意志去增强或者减弱,只要我们做出行动,就可以逐步减少爱意,走出留恋 02:55 把向对方索取道歉和答案的冲动和一个让自己开心的行为联系起来,一有冲动就去做一个对自己有意的小事 04:55 Part 2: 老王的问题 05:04 老王在节目中没有真正挽救关系的行动 06:08 爱无能之外,老王的封闭还导致他自以为是 11:54 不接受计划外的事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也是一种能力受限 15:29 当你失去了对生命的第一手美好体验,就是在放弃生命的主体性 16:50 老王像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 19:21 婚礼仪式的作用 24:43 雅琼姐姐在这段关系中无法坚持自己的需求 29:52 老王固执而封闭,不愿意接受真实世界的反馈 32:40 Part 3:在得不到回应的感情中,陷入越得不到越索取,越索取越受伤的循环是必然 36:09 老王不是选择了朴实,而是因为感受力的缺乏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已 37:23 任何有情感需求,需要被回应的女孩子都无法跟老王建立起来关系 38:20 我们对爱和被爱,对回应的需求只会被压抑,而无法消失 39:45 和低共情的人相处,很大概率会陷入“缺乏回应——索取——受伤——质问——受伤——继续索取——受伤”的恶性循环 42:22 共情力低的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意愿——毕竟这个特质伤害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43:03 向低共情的人索取爱,就像是要求一个没有腮的动物在水里像鱼那样生活——远超他们的能力 43:51 雅琼姐姐不该受到这么多指责的——偶尔逃离才有了喘息的空间啊 45:11 Part 4:提高智识的责任——走出有毒关系分几步 45:34 过于泛化的概念对于我们看清真相毫无帮助——渣男渣女这样的词儿还不够让自己看到真相 47:26 对“发生了什么”的理解和复盘,是未来稳步走出来的基础 48:55 认清对方对自己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并不是会让自己更痛苦,而是会让这个伤口被好好看到,然后得到妥善的处理——当然,时机很重要 49:48 我们都需要一种智慧,那就是识别出来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什么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而那些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可以靠你的不计较而消失的,它依然会永远横亘在那里,阻碍亲密关系的建立 51:41 看清真相和直面真相的巨大收获就是一个更智慧的自己,而那个自己将有更强的能力更早识别到伤害 54:48 做出分手的决定后,不要为自己的不足够果敢而指责自己,不要对自己进行二次伤害 57:52 1)心理学+神经科学;2)经济学+政治学;3)自然科学;4)商业,是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提升智识能力的四个方向 1:01:27 追寻触及更底层的真相——老王是爱无能,低共情 1:04:15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可以让人更快看到真相 1:06:53 珍惜每一次不舒服的感觉,在未来看清这个不舒服,就是打破内耗,走到自洽的过程 1:07:11 Part 5:哪有那么多的分手是因为不合适,只不过是很多人拒绝看到真相,又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啊 1:08:31 那些因为狭隘的解读方式把对方变成不合适的人的放弃,很可惜啊 1:09:26 我和前任的故事:当我的强边界感被解读为冷漠,对方失去了看到我的机会,我也失去了构筑信任的基础
- E15《再见爱人1》:爱无能、索取循环和提高智识的责任(上)
Saying: 再见爱人第一季里边的老王,弹幕和观察室里边老有人说他是老实人,是会做不会说,不会表达而已,不是啊,这并不是真相,其实老王和朱雅琼姐姐关系的挫败,不是因为两个人不合适,而是因为老王同理心和共情心的水平都太低,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与老王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本期三个关键词:爱无能、索取循环、提高智识的责任 很多人觉得只要有照顾的行为,那就是爱 但这只是普遍存在的对爱的误解而已,爱一定是一种主动而为的付出,是带着爱的意愿和情感的主观动机的行动,老王不仅照顾雅琼,还把床位让给了章贺和KK呢?但是老王这个人爱朋友吗?显然不爱啊 我们不能把不带有爱的意愿,情感的行动解读为爱的证据,然后开始给自己洗脑说对方爱自己啊 诶,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也有哪里不对劲,难道情侣之间要不断确认这些带着“爱的情感”的浓烈行动吗? 当然不是了,“没有爱的主观动机的行为不能被解读为爱”,它推导不出来,“我们要时时刻刻探查关系中是否有带着浓情蜜意的行动” 爱是一个个不连续的瞬间,不是一个分秒不断的状态,既然信任已经建立,那就千万不要带着寻找爱的证据的心态来过生活哦,那也是一种对爱的误解 是那些不连续的共振和同频的瞬间,彼此付出的瞬间把我们带入到了亲密关系中的,但我们并不可能带着寻找证据的心态过生活哈,这样的证据是不可能一直不停展现在生活的每一刻的 而老王呢,其实因为同理心的缺乏,是必然很难回应雅琼姐姐的情感需求的,长期的不回应、冷漠、忽视,才是雅琼姐姐会陷入“得不到——委屈——质问和索取——被伤害——再质问索取”的循环的原因 当我们受到这样的伤害时,要自己担负起来提高智识的责任,认识到对方共情能力低下,是爱无能,才能让自己坚定离开,减小伤害——我们之间的这些伤害其实皆不是因为我的错,或者我们不合适,而是你没有爱的能力 哪有那么多分手是因为不合适,只是不会爱罢了 本期荐书:《爱的艺术》弗洛姆 (微信读书有)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最近的主题是亲密关系/爱情) 互动方式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小报童专栏《开放大脑》 欢迎你留言交流,开开小会,人与人的串联将是“反内耗”的真利器 另外一个播客频道:《知钱所以然》 Shownotes: 听友群和节目变动 00:26 节目更名为“开始挥发吧” 02:05 组建听友群了,加群的小伙伴请加主播微信 02:31 “正能量怪”们也是在掩耳盗铃呀 Part 1:不是不合适,而是没有“爱的能力” 14:27 老王同理心、共情心匮乏的程度太严重,任何人都难以与他建立亲密关系 14:46 澄清1:关系中被伤害的一方“理解”伤害的那一方,首先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通过了解原因,看到真相,识别伤害,走到下一步——评估问题,看到伤口,选择治疗方式(离开or留下解决问题) 24:20 澄清2:理解不等于谅解,不原谅也没关系,其实,只有当对方具备 1)能认识到自己有问题;2)有爱的意愿,愿意为了改善关系而努力;3)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时,我们才能选择继续呆在关系里一起改善关系 25:20 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但自我成长和改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29:24 澄清3:受伤害的一方往往包容更多,改变更多,这不是因为受害者有罪论,而是因为这一方往往是有改变的能力和意愿的,只是因为这一方心里更健康,爱的意愿更强,但他们也往往是该得到道歉和补偿的一方 32:17 把“凭什么”的问题变成“为什么”,把凭什么是我先付出和改变,理解为“我充分承担起来了我为了建立理想的爱情关系而担负的责任” 34:42 澄清4:分手并不是应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的唯一解法,当改变具备发生的土壤时,有些爱值得我们勇敢一次 36:09 澄清5:即便理性层面下了离开的决定,舍不得、留恋也是正常的情感,请不要用“恋爱脑”和“不清醒”自我攻击,意识到必须朝着分开的目标努力,减少爱的意愿和行动,即可,一定有一天,可以走出来 Part 2:老王的问题是爱无能,不是跟雅琼姐姐不合适,而是老王没有提供长久的“爱情”的能力 39:26 缺乏共情心的极端表现是黑暗三角人格,psychopath最为令人发指 43:17 为什么面对雅琼姐姐“你喜欢我唱歌儿”吗的问题,老王会说“讨厌,一直很讨厌”这样伤人的回答 Part 3:爱一定是主动付出的行为,不带有爱的动机的动作,无法说明“爱”这种情感的存在 46:45 老王偶尔照顾雅琼姐姐的行为能被理解为爱情吗? 47:35 爱就是“论迹也论心”的,无心则无爱 52:21 “懂事儿”和习惯性礼让的本质,是一群本该平等交流的成年人额外关注彼此力所能及的需求,做了很多低价值情绪劳动,这不是一个该被赋予如此大的权重的行为,也不是跟真善美挂钩的‘美德’ 1:03:03 “主动创造价值”才是爱的本质,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就是爱的答案之书 Part 4:但“爱是主动付出的行为”,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时时不断确认“带着爱意的主动付出的行动”,“找爱的证据”可不是经营关系的长久之道啊 1:07:02 爱不意味着时时刻刻带着爱意做所有的互动 1:07:27 爱是一个个不连续的瞬间 1:10:34 不必用不断确认爱的证据的心态去过生活 1:11:10 送礼物是不是要对方猜呢? 结尾:真相不是“老王是好人”“老王爱雅琼姐姐但是不会表达”,真相就是老王缺乏同理心,缺乏共情心,他没有爱的能力付出的能力 1:17:16 老王是爱无能,而我拒绝和稀泥
- E14【脑科学系列】理性vs感性,人类如何做出高质量决策?
Saying: MBTI把人划分成了理性人和感性人,以此描述人做决策的倾向,But,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啊 理性思考和感性感受之间不存在此强彼弱的关系,人的决策更多取决于场景和认知所决定的个人倾向,我们既可以训练自己有强大的认知,支撑走上正途的理性思考能力,也可以通过觉察和练习拥有更细腻丰富的感受,形成准确的直觉,咱们人类呀,天生不偏科 与其把理智和情感放在一根线段的两头去描述,不如说这是两条平行线 今天的播客就踏上一段同时拥有强大理性脑和感性脑的路途吧~ 「反内耗指南」 是一档结合个人职业和生活经历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主播介绍 Skye:深度i人,一个无法被鸡汤安慰到的90后,反PUA小达人,美国经济学博士,战略部研究员,业余健身、冥想爱好者,播客「反内耗指南」和「知钱所以然」 互动方式 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小报童专栏《开放大脑》 欢迎你留言交流,开开小会,人与人的串联将是“反内耗”的真利器 「本期书单」 《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 | 理性vs直觉 》乔纳·莱勒 《爱的起源》托马斯·刘易斯 法拉利·阿米尼 理查德·兰龙 《谁说了算 | 自由意志的心理学解读》 迈克尔·加扎尼加 (微信读书有) 《暗知识 | 机器学习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 王维嘉 (微信读书有)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罗杰·霍克 (微信读书有) 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事: 决策是一门学问,而现代的神经科学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我们曾经误以为决策就应该靠理性,而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没有情绪,人就做不了任何决策 我们还曾经以为是文明社会的建立让人有了克制自己伤害别人冲动的基本动机,但人类学和神经科学都发现——共情是我们的本能 爱的起源就是情绪脑的共振,而这是我们的天性,婴儿们失去了和养育者的边缘共振就不能健康长大,而就连猴子们也会为了同类不受伤忍受饥饿长达12天 意识脑和情绪脑在不同的脑区,就像不同国家的疆域,一个国家的元首不能跨越疆界发号施令,所以我们不能下命令让自己停止某种情绪——面临情绪,唯有接纳 我们面临的复杂决策场景超越了意识层面所能处理信息的极限时,其实需要依靠直觉做出决定——而培养正确直觉形成的奥秘就是刻意练习 我们不能全然相信任何时刻冒出来的直觉,是的,直觉会错,这提示我们必须不停接收外界反馈,思考距离“正确”的差距在哪里,故步自封不可取,不断为减小误差而努力才是正途啊 如果你在挑选果酱,香水,鉴于我们天生都有一个知觉系统,那请放心把决策权交给自己的味觉、嗅觉吧,处理这些信号的脑区会把信息汇总成一个情绪信号给你,你就选择最让自己愉悦的就好啦~ 如果你在挑选功能性产品,不依靠知觉系统,而信息量有限的话,那请调用理性脑吧,你的理性脑刚好适合处理这样的场景~ Shownotes: 理智脑 or 情绪脑?我们如何做决策 Part 1 26:34 失去了情绪后,人就做不出来任何决策了 Part 2 31:44 爱的起源就是我们天生的共情心 33:26 高压的环境会让孩子敏感、压力调节能力差——这不是通过学习和模仿,也不是言传身教,而是从出生第一天就被影响到的大脑神经元连接方式 35:33 亲亲抱抱对人类好重要 41:37 缺爱不仅会孤独,还会无法生存呀 48:54 猴子会为了同类不受到伤害忍受饥饿长达12天~ Part 3 54:03 理智脑的局限:耗能、仅能处理有限信息、执行功能相对有限 Part 4 55:33 我们的直觉是通过刻意练习形成的 56:16 日间肥皂剧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拍出来的? 1:02:21 人脑也恰似AI那样存在一个黑箱——那些暗知识超越了意识层面的总结,而意识能总结出来“显化知识”只是冰山一角 Part 5 1:05:38 你的知觉系统很有效,直观决策切勿过度思考 1:06:17 我们从草莓果酱实验学到了什么? 1:16:56 你根本没有你以为的那样擅长解释自己的情绪 Part 6 1:17:06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奥秘 1:20:39 智商的奥秘:强大的前额叶皮层是怎么工作的? 1:22:44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大脑——请记得刻意冷静,保持专注 1:26:22 面对情绪,唯有接纳——我们的意识不可能下指令驱赶走情绪,请停止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1:29:32 人的大脑不存在CEO,而是高度自组织的一群小兵 Part 7 1:38:14 集合了理性脑和感性脑的决策艺术最佳蓝本 Example 1: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是怎么迅速下降的呢? Example 2 1:43:46 顶级的扑克牌手是怎么协调自己的理性脑和情绪脑的呢? Example 3 1:47:13 刻意练习的奥秘:AI到底是怎么学习的? 1:54:02 结尾总结
- E13【时间管理】时间管理不是为了把自己打磨成效率机器啊,是要构建可持续的生命系统~
Saying: 严格践行过时间管理的人,似乎都曾经陷入过一个怪圈——严格执行,到开始崩掉,怀疑自己责怪自己,再重振旗鼓,严格执行,然后又崩掉,循环往复,上演“开端”大戏 其实不是你懒惰没自制力,而是拿到的时间管理说明书不太对~ 要知道,时间管理是为了构建可持续的生命系统,靠近理想生活状态的,不是为了把自己打磨成生产队最勤劳的驴哦~ 互动方式: 主播微信:lyxlife0,欢迎加微信围观朋友圈更多思考 欢迎评论,转发,分享给朋友们呀,双向奔赴是我最珍视的缘分 Highlights: Part 1 04:30 时间管理的目标不是把自己打造成效率机器,而是构建可持续的生命系统 05:30 做一个追悼会策划吧 10:47 构建情感支持系统才是正事啊 17:40 KPI管理法并不适合用来找人生目标 19:33 站在长远一生看,很多deadline都没什么必要 23:30 以终为始,看当下的自己和理想状态的差距是什么,怎么缩小差距 26:02 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怎么用? 31:12 把可支配时间花在构建可持续的人生支持系统上:四件套包括亲密关系、身体、智力账户、情绪账户 Part 2 37:08 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37:59 记录时间利用三件事:活动本身、活动本身的感受度好坏和你愿意为它花时间的倾斜程度(用颜色标注)、活动效率小复盘 41:30 每周回顾时间记录,确认自己是不是在重要的事情上花了时间,下周迭代 43:07 用预算思维做时间管理,先把那些重要而快乐的事情的预算留出来 Part 3 45:35 我们如何更有效率 46:49 评估自己的效率,找到改进的办法,刻意练习 47:25 多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
- E12 迷茫,困惑,万分纠结?我们如何做决策才能不后悔
Saying: 既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好选择呢?为什么即便收集了充分的信息,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会迷茫呢?好的选择应该是更靠近理想状态,让我们距离让自己满足的生活更近的对吧,可我们怎么总是不那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呢? 这一期就想要来聊聊怎么找到人生的指南针,在指南针的引领下做出最小化遗憾,不让自己后悔的决策 四个维度:1)充分尝试发现自我满足感的来源;2)不要自我设限,要时时刻刻拓宽选择集;3)用努力获得更多选项,用努力提升做选择的能力;4)万分纠结时选择可能性更多的选项 互动方式: 主播微信:lyxlife0,欢迎加微信围观朋友圈更多思考 欢迎留言,双向奔赴才是我们之间更大的缘分~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我们都将走出我们的壳,走向完整的绽放 Highlights: 03:27 选择读博士的心路历程回顾 06:58 做决策能踩的所有坑我都踩过 维度1: 16:40 怎么让决策贴近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1、17:02 唯有充分尝试和用心经历,才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满足感的来源,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排序 两个工具 20:55 正念冥想 22:20 写日记 2、24:58 挖掘自己擅长的东西时要破解“轻松才擅长”的误区 25:06 能力和擅长都是动态的,刻意练习就可以擅长 26:07 相对稳定的人格和大脑不同区域的发展更能预测你擅长什么 3、26:42 怎么挖掘自己喜欢的东西? 26:50 不要把快乐值等同于喜欢 27:16 不要把拓展舒适区的不适等同于不喜欢 维度2: 27:58 不要自我设限,你的选择集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31:21 其实世界不仅仅存在验证过的标准答案啊 33:22 在大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播小小的种子开大大的花 维度3: 33:42 用努力来拓展选择集的边界,用努力提升做选择的能力 1、34:00 努力就能积累资源,拓宽选择集的边界 34:40 30岁前的样子是原生家庭决定的,30岁后的样子是自己决定的 35:42 我对所谓“人脉”的理解 2、37:00 努力才能提升决策力 37:42 马督工B站关于信息搜索能力的付费课程 新闻系学不到:马督工教你做自媒体 38:30 重视一手信息,重视感受的传达 维度4: 41:33 做选择的时候确实还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选择可能性更多的,然后加油好好做 42:00 很少有哪个选择会禁锢住自己的一生 结尾: 43:40 我们不是不够优秀,不够努力,而是有的时候在自我设限 44:30 标准答案就是有失去自我的风险,而开辟新赛道可能更接近实现价值 47:56 再也不要说内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 50:29 内驱力能比外驱力提供更长久的满足 51:00 人生北极星,指南针,将指引着我们做出不后悔的决策 51:40 这一次选择后做了什么就是下一次选择前的积累,决定了下一次选择时选项的质量和你未来做决策的能力的强弱
- 11【串台】| 经济学博士:为何给女性的福利政策最终却有利于男性?
今天是一期串台,和《我是女博士》一起回顾了好多当年惊艳了我的经济学论文,包括殖民时期制度对今天国家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入就业市场会有多大差异?烧煤到底会让人寿命减少多久?为什么给生育者的政策最后让男性获益更多? 三位社科博士还细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失望之处和乐趣,欢迎有意向申请社科博士的同学们听一听呀 时间轴: 03:50 经济学真实地揭示了这个社会很重要的运行规律 07:00 烧煤对人的寿命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 15:53 不同的制度对国家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多大影响? 23:35 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 34:24 最低工资法案到底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7:32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入就业市场,对一生的收入有非常显著影响 44:26 是哪个研究让她决定放弃学术工作? 54:20 进入业界让我感觉参与到现实社会巨大进步的过程 片尾曲: Cuco: Lo Que Siento 联系我们: 主播Skye微信:lyxlife0,欢迎围观朋友圈更多思考,我们一起开开小会,走向自洽 欢迎愿意分享经验的女博士通过以下邮箱报名参与《我是女博士》: reedstudio2022@163.com 本期节目在《我是女博士》频道的链接: 【19】经济学博士:为何给女性的福利政策会最终有利于男性? 本期知识点: 因果推断三大方法 断点回归 就是其他变量都保持在连续的水平上,而只有被研究的这个X变量因为某些事件产生了一个外生的断点,从而利用这个场景研究X对Y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假设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上下2分范围是随机的,那就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在去的大学上的断点,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变量的连续性,研究该大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工具变量 如果X和Y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等等复杂的联系时,我们就会寻找一个和X有关而和Y无关的变量Z,把Z放在回归方程,代替X本身 双重差分 假如有两个地方在一个在某个时间通过了某项政策,一个在其他时间通过了这个政策,那就可以在一定控制下把没通过的地方当成控制组啦。
- E10 总想要掌控感,焦虑、受挫中,如何面对事与愿违和得非所愿?
Saying: 松弛感成了一个流行词汇,而松弛感的支撑一定有一条就是放弃掌控欲 还记得去年上了热搜的那家人吗?因为忘带各种东西和意外而让出行遭遇波折,但大家的心情却丝毫不受影响 我们羡慕不就是因为我们非常需要掌控感带来的安全感,难以接受“事与愿违”、“得非所愿”吗? 可是很多时候,年轻的我们总以为只有A这条路通往重点,殊不知,条条大路通罗马,A只是手段,而不是终点 我们总以为不停地得到才通往幸福,却总有一天发现,原来那么多东西都非必须 因为认知有限,其实我们若不是真正经历过,也很难认识到,为什么在某些时刻下的“得偿所愿”并非最好的安排,而那些“得非所愿”和“事与愿违”却成了生命对我们的重要承托 但当认知真正提升,我们对“好事”、“坏事”的判断便不再那么固执了,于是,我们更有一颗平常心去接受“变动”了,我也是在无数次发现命运给了我不错的安排后,才知道“臣服”本身就是巨大的智慧 最后,在大家对体制内趋之若鹜的同时,我很推崇《反脆弱》这本书的理念,其实看似稳定和好走的道路背后都被标了价格,而面临着这个高度不稳定的世界,勇气和不断拓展的能力圈才是我们真正的倚靠 当把自己的态度从打地鼠式的“任务心态”切换到“体验心态”,可能就会发现生命总是在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本期播客将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聊聊对“事与愿违”的另一种看法和解读 互动方式 添加微信微观更多有趣有料的分享:lyxlife0 Highlights: 00:18 对掌控感的需求根植于人类对安全感的需要 02:31 用韧性和灵活性面对事与愿违和放弃主观能动性、随波逐流是完全不一样的 Part 1 04:00——12:58 1、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要学会区分目标和手段,你想要的A往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地 06:53 你想要的路径之下,底层需求是什么? 08:01 只有那一个路径可以满足你的底层需求吗? 09:51 认知提升就是不断了解社会运行底层规律的过程 10:49 做目标规划的时候,关注底层需求,一些关乎于你在临终前会否感到Yes or No的因素 Part 2 12:58——17:34 2、正因为每一个时点上,人的信息量和认知是有限的,所以得偿所愿未必是“好事”,得非所愿也未必是“坏事” 13:11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并无道理,因为这些福祸之间往往没有因果关系 13:55 非随机因素对结果的掌控才是解释“得非所愿未必是坏事”的关键机制 16:12 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好”和“不好”的判断是有局限的,放下固执和偏执,也就更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了 Part 3 17:34——19:20 3、重点不是选A还是选B,而是任何一个当下都有能力把B、C、D、E、F走成一条花路 18:54 我们临终时往往不是因为走了B没有走A而遗憾,而是因为没有把B走好而遗憾 Part 4 19:23——24:59 4、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不可控的,对生命体验的更高追求是去过一种更有韧性、更有灵活性的生活 19:40 无数的研究都显示,个人可控的因素是很有限的 23:24 成年人有掌握自己生命体验的钥匙 24:46 麻木不仁的人生和积极主动的人生是彻底不同的两种生命体验 Part 5 25:00——33:39 5、提升开放性,过一种体验式人生 25:15 从任务模式切换到体验模式 26:43 黑天鹅变成家禽,反脆弱的最佳选择是拓展能力圈、提高勇气 27:42 我的任务不是偏安一隅,得过且过,而是用一切机会充实和丰富自己 29:30 我们需要区分,得非所愿的时候是真正的麻烦,还是只是自己的思维反刍造成的内耗 30:12 真正的困难的应对方式是建构自己的人生支持系统,而不是内耗 30:52 认知行为疗法,ABC,你需要时常审视事件A到信念B的通路是否有很大的问题 31:50 研究显示,我们思维反刍中担心的事情,只有3%是真正值得担心的
- E9【情绪系列】送给emo星人的负面情绪实操指南:接纳、CBT、冥想
Saying: 我曾经深陷过一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在巨大的痛苦中,对心理学产生了强大的兴趣,而围绕着怎么应对痛苦这件事情去做了很多努力 我发现自己倾诉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身边人对情绪的理解和接纳,但却意识到接纳是多难寻找,于是我向内求,用书写的方式不断与自己对话,当自己的听众,给自己接纳 那个时候,有句话曾经成为我走出不健康关系的起点: 永远不要因为深深地,充满热忱地爱上了一个毁灭你的人而感到羞耻,因为毁灭只是他们的本性,而深深地,充满热忱地爱是你的本性 ——KnowYourself公众号 我曾因为焦虑而失眠过,接触到认知行为疗法(CBT),我不断寻找着导致自己焦虑的信念是什么,它到底是否能站得住脚,是不是有很多反面证据,说明我的焦虑来源其实是一种过度反应? 于是CBT疗法成了我面对工作问题等等非感情领域难题时,会去实践的药方 这些年我曾在挫折中意识到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差距甚远,面对过找工作时发现自己积累不够而必须承受代价,曾因为因为迟来的认知而做了很多无效努力,走过来后发现,有些痛苦和失望确实像背景音一样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扛过去,用有效努力改变处境,等待时间去改变一些东西 我想把所有帮助过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曾经淋过雨,所以愿为你撑伞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千次万次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我的经验: 1、认知行为疗法(CBT疗法) 有句话叫做,一切除了身体疾病以外的痛苦,其实都是你自己的想象 某种层面上来说,是这样的 外部事件——信念/看法——感受/行为 很多时候,是外部事件到信念的这一环出了问题,自动驾驶模式下,我们会用快思维错误处理信息,会情绪化,会有很多错误的思维惯性,而意识到这一环中的错误模式,就是打破自动驾驶模式的开始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能力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上 2、接纳 一切对情绪的否定和打压都不会有正面作用 心动时常有,心有灵犀也有机会遇到,而最难的,可能就是遇到接纳 我们可以向外求,也可以向内求 遇到外界对自己的接纳,是幸运 但没有也没关系,学着用书写、给自己发语音等方式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倾听者 3、练习冥想,与自己的情绪共处 是的,我们有与负面情绪共存的能力 比起来驱赶它、忽略它、消灭它,觉察到它的存在,好好与它相处,才能平静下来 把负面情绪想象成一朵云,试着观察它漂浮,控制它运动 4、提升认知,改变自己,减少遇到痛苦的几率 如果我们不了解客观的世界的规律,带着错误的认知、怀着错误的期待,以错误的方式追求自己所愿,就会受挫,有痛苦 提升认知,以正确的姿势过我们的生活,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减少那些触发痛苦的外部事件出现的概率 推荐阅读: 有时你要先变坏才能变好 | 5种容易内耗的思维模式,来看看你有吗? 能够治愈我们过往创伤的人,一定擅长做这件事
- E8 【人生主线】漫长的季节:当时代远去,人生主体性依然在闪光
《漫长的季节》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主题,那大概是命运吧 被遥远的事物震碎的生活,任凭我们的主角们如何聪慧,如何努力,如何去发挥主动性,都很难改变。生活被时代潮流卷走的无力感,便是我们一个个个体面对命运的无奈了(说起无力这个词,我总会想到《万历十五年》,这部失败的总记录) 王响无力,但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不得不努力生活,彪子也无力,自我放纵的性格决定了他跟姐夫王响面对旧的身份认同崩塌时的体感、应对方式都不一样,彪子的办法是用乐观蒙蔽一下现实,麻痹一下自己,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儿别忘心里搁像他的啤酒肚一样,形成了一层软软的保护垫儿 马队倔强,是真的选择扛起了代价坚持想坚持的,活成了一个比堂吉诃德更具真实的勇敢品质的骑士 打动人,不就是因为这也就是咱们普罗大众在历史的宿命中所能选择的态度吗 所以他们的故事闪闪发光,人性的光辉根本不在胜利者的澎湃叙事中,而就在普通人抵抗打击的日常中 喜欢美素妈妈,朴实善良,永远把老公和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利益之前,起初这总让我想起封建时代被权利结构压制下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女性,不得不活在那个位置而不能活出自己的女性,但美素不一样,这里边是有着对丈夫和孩子的真情关爱的,这是她自己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机械式地必须依附于儿子和丈夫才能活下去的女性们的不得不 有道德瑕疵的丽茹,却也泛着可爱,她的生命力来源于永恒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那么动人 殷红的身上有着被命运重击的无奈和破碎感,除了恨,我还有抑制不住的同情,怎样的遭遇让一个本来也朴实过的小女孩儿选择把钱放在了最先,怎样的心理建设让她对迷奸别人这样的事情也甘做帮凶而毫无负罪感,这都让人无限遐想 还有傅卫军,那场雪中的无声嘶吼,不就是他在这个社会的处境吗,不管怎么呐喊,都是失声,失语的 那场雪,似乎洗刷了很多人的心事,却也裹挟着更大的灾难向主角奔来,题眼就在王阳的诗里: 打个响指吧,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后记】 做这个频道是为“反内耗”,而怎么面对其实无力改变的大趋势,就是一个太值得去分享,去触及的大命题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面对着滚滚奔腾的历史潮流,面对着似乎自己再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不能握在手里的命运,产生无力感,迷茫,不知道该追求些什么,也找不到努力的意义所在,却更不愿意麻木地走入被定义的社会结构中,于是我们有痛苦,有消耗 但这份痛苦却也是弥足珍贵的,比起被动地过完这一生,因为痛苦而主动选择才会减少遗憾吧 我们的主角们面临的就是这样宏大的命题,他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他们的答卷对“内耗”的我们形成了启发,这便是这一期播客的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