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0万亿化债资金来了: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没有钱?
自我工作以来,确实感受到2025年底比以往要更“紧张”,特别是诸多对公业务的行业、企业,普遍感觉资金很紧张,而且不是某个企业的问题,而是行业、甚至产业链上下游都非常紧张。 为什么10万亿的资金政策已经出来了,还是感觉没钱呢?我想有三个原因: 1、资金从政策,到真正落实到地方需要时间。一方面10万亿也是分年度分行业出来,并非一次支付;另一方面更多是对原有资产结构的化解,并不是能直接拿到钱就可以用来支付眼下的欠款、债务。 上游资金紧张,传到到整个经济活动中,就出现较为普遍的资金进展问题。 2、化债资金更多希望能够带动未来经济,也就更关注“新增项目”;但眼下地方、企业更多被历史遗留的债务、账款压的透不过气。 3、“花别人的钱手短”。对于国债资金、中央资金的使用监管问题,也导致很多地方上对申报资金的热情没有以前那么积极,特别是具体经办人员。 当然,回顾这一年还是很不容易的,从年初开始,对于民营企业的保护、对于税费的改革、经济走势的转向,都在这一年里艰难的调整着。 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开篇里写的: 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的没有到来。 祝大家,在2025年都有平凡而真正温暖的春天。 2025年,大家再见!
- 26-出口退税是为了拉爆美国通胀?缓解财政压力/中欧贸易谈判/龙头企业出口海外
本期节目我们先回顾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历史,也能看出“减少贸易摩擦、鼓励企业出口”一直是出口退税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 近期的出口退税政策有一些大棋党的言论,包括: 1、减少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特别是低价竞争。 2、认为这代表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向,所谓从补贴外国人改为补贴国内。 3、认为可以是对抗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战,既然你要加关税,不如我先降出口退税,看谁更厉害。甚至有“拉爆”美国通胀的说法。 实际稍微推演分析,我们就能知道以上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我们从历史脉络出发,看最近的经济数据和这次出口退税的具体产品名录,大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缓解财政压力。节目中有具体数据,不再赘述。 2、为中欧、中国东盟贸易做好谈判铺垫,特别是中欧贸易谈判。 3、侧面上可能会有利于龙头企业出海。
- 25-看懂宏观经济数据:以M0/M1/M2/PMI/CPI为例,以及数据之外的逻辑
本期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宏观经济指标,可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宏观经济: 一、货币供应量:M0 M1 M2 按照简易理解: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IMF认为M0是“现金以及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的存款” 但是今天“个人储蓄存款”在移动支付的帮助下,实际与M0越来类似; 同样的,单位定期存款越来越表现为 货币基金以及现金类理财产品,甚至有往T+0的方向演变。 因此这样的统计口径下,对于M1 M2剪刀差的理解应该慎重。 二、PMI 在此网站可以查询中外历年PMI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因为国民性格的原因,振动幅度在5%甚至3%之间 而哪怕是德国这样以“严谨”著称的,变化也超过10%。 所以以绝对值来对比中外的PMI可能是偏颇的。 三、CPI 以美国为:前三大权重中 住房:42.3%、交通运输:16.2%、食品饮料:14.3% 中国:烟酒食品:34%、居住:17.2%、娱乐教育文化:13.7%。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成本和居住成本也不一样。 个人感想: 1、数据不会骗人。但会有人用数据骗你,所以要小心;所以更严谨的逻辑推导和更合理的数据统计口径都是值得探讨的务实问题; 2、指标的左边是目标、右边是政策。如果能够放下数据,理解为什么这么设置指标,才能更好理解目标是什么,以及政策制定者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政策。
- 24-关于10万亿的地方政府化债:钱从哪里来?钱往哪里去?
本期我们聊三个话题: 1、化债规模到底是多少? 6万亿,10万亿还是12万亿。 其实更有意思的是2028年“之前”这个时间节点,如果算一下2027年要做什么,联想一下,这个时间点就很有政治经济学意义了。 2、钱从哪里来? 还是地方借来的,但是把短期、高息的隐性债务变成了长期、低息的显性债务。 我爸没有给我还钱,但通过他的方式让银行给我一张大额信用卡,我不用为网贷发愁,但是钱还得我自己慢慢还。 3、钱往哪里去? “砸锅卖铁”方式还债确实符合传统的、本能的方式,但风险是会断送经济长期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所以具体多少数字之外,我们更应当关注钱往哪里去。或者说地方政府降低了还债压力以后,释放出来的财政资金又拿去做了什么?
- 23-【番外篇】地方政府债务的变身:国债、特别国债、增发国债、专项债、再融资债
从本质上说,国债、特别国债、增发国债、专项债、再融资债,这些都是政府债务,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用来干什么。 最古老、意义最固定的“国债”开始说起,它是政府的债务,而且特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1、特别国债 特别国债跟一般国债比,有几个区别: 第一、一般国债没有用途限制,特别国债都是专款专用 第二,一般国债大部分用预算内支出,年初通过人大即可,特别国债都是预算外的,需要特别审批 2、专项债 专项债都是地方政府发的债,我国以前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发债的,后来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渐渐突破了,但最初还是遮遮掩掩,不叫地方债,而叫“专项债”,也有特事特办、下不为例的味道。 专项债现在又可以分为新增专项债和再融资专项债,后者就是专门用来化债的,也是近期最被关注的地方债。 3、再融资债 再融资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般再融资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前者是为了归还到期的一般地方债,存量不发生变化,而后者是为了归还隐性债,包括城投债、财政担保以及财政欠企业款项等等,所以它的前身叫“置换债”。 最后: 把债务分得这么细,也是现代经济复杂形势的集中体现: 既要恪守财税纪律,又要支持地方经济, 既要受法律法规政策的约束,又要创新运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既要经济效益,又要发挥逆周期调节的政府作用, 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面对新的财税压力, 既要安全,又要发展…… 可以说,债务,只有发展中才能控制; 发展,既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又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 22-化解地方债务危机:流动性风险、地方债务规模与化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神奇的债务清偿: 1、地方债,核心是一个债务问题还是一个流动性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债务问题,那么在地方政府还没有找到除卖地以外新增的“财政收入”来源的前提下。在全社会的投资预期没有改善的前提下,可能都不能真正解决。如果是一个流动性问题的话,这个事情可能又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比08年的4万亿,和14年的涨价去库存,或许这一轮的地方债问题的,应该抄的作业,是1991年的“全国清理三角债”…… 2、化债,“化”的是什么?“化债”的全称是“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化解的是危机,而不是把地方债务给“化没了”。 3、化债的深水区:化解这件事之所以难,因为它集中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方向问题:以安全为先,还是发展为先?如何理清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权责关系?如何平衡长期高质量发展问题和短期的经济刺激问题?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4、能不能让“化债”工作重新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框架上,是这轮行情能不能演化的关键。
- 21-从美国大选聊开:两党制、简单多数如何构造今日政治格局
这期节目,我们继续从美国大选聊开,内容包括: 1、历史上注明的选举争议案件; 2、为什么美国现行体制下难以出现“第三党”? 3、简单多数制与份额制的优劣; 4、英、法、德 是怎样的? 最后: 把投票程序走得比较复杂,来论证合法性的来源,至少形式要符合期待,是西大的做法; 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搞起来,来论证合法性的来源,至少每年都要有进步,那是东大的做法。
- 20-闲谈美国大选程序:登记选民、邮寄选票与政治捐款
本期节目,您将会听到: 美国总统大选中什么时间开始投票,具体在哪一天,以及如何登记选民,如何去投票。 因此引申出三个问题: 1、选民登记:该去哪登记呢? 2、邮寄选票:以及是否会有舞弊,会不会造成假票的情况。 3、资金问题:我有钱该如何捐款,捐出去的钱该怎么用等等。
- 19-杨笠与京东(下):营销问题还是经营问题?以及什么是我认为的好公司。
1、在自媒体时代,企业的“营销问题”往往会被放大,因为这个人人都能评论。就像高考的时候,谈论最多的就是“语文”。 2、东哥经常来一出“康熙怒斥群臣”的戏码,确实很“封建”。但眼下这个时候,还能继续作为一号位,保持发声,希望企业能够转型。在过去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中确实不多了。 3、我希望京东能够做的越来越好,是在我看来,“好企业”应该是能够通过价值观、商业模式,让行业看到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帮助更多的人(员工)生活的越来越好,让整个行业,乃至经济环境、商业氛围越来越好。 而不是无限制的引导内卷和恶性竞争,去薅行业基础、挖产业链墙角。 京东、天猫们如果什么时候营销指标超过了PDD、TT、DY,应该是我们整个经济形势好转的时候。两者应该也是互为因果的。
- 18-杨笠与京东【上】:没有被冒犯、不够有追求的脱口秀以及争取权利的前提是什么?
1、作为一个“普信男”,我真的没有觉得这句话是对男性的冒犯。 2、作为一个脱口秀关注,我更喜欢每一期都看到新东西,而一直在自己塑造的“人设”里说自己的老故事会显得无趣。比如小岳岳不行就唱 五环,比如有人用学历、工组经历或者地域来写段子,写多了就有些无聊。用性别议题来说也是这样。 3、争取权利的前提是应该是想“让自己变成权利的主体”,争取整理的手段应该是改变制度。 私货时间: 经济下行的时候,左边是 性别、地域甚至国别议题,这个议题很好,因为所有的前提都是“注定”的,所以如果生活不顺,就可以归结到这里,是可以让每个人感觉舒服的。右边是 经济、体制、制度 议题,过的不好、生活不顺,问题在于所处的体制,我认为这是问题的关键,但是我们敢不敢冲。 男权 女权,地域黑、键盘政治家,都是一样的,首先把问题归结于一个无法改变的前提,然后没有过程,没有权利义务,没有制度,空谈自己遭受的不公,与现状的不平等。 非常丝滑、非常舒服,但 其实没用。
- 17-哇哈哈与宗馥莉的困境:格力、联想、奇瑞甚至老君山都遇到过
1、宗馥莉的“逼宫”,哇哈哈今日的困境,在股权划分时就埋下隐患,只是越往后突破的难度越大; 2、但这不是孤立,联想、格力、中国平安,甚至奇瑞等等,都面临过这类问题。 3、今天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继续往前走的制度与舆论环境越来越差,而更多的是类似“老君山”的情况。 多鼓励、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可能才有更大的红利吧。我想。
- 16-地方政府债务的迷思:金额/分税制以及会怎么“还”?
实际从2010年开始,地方债务问题就被媒体关注,但没像今天这样成为“显学”,宏观经济讨论中言必称“政府债务”问题。 1、债务规模:现在一般按照 债务/GDP 的计算方式简单,但有缺陷;特别是忽略了央地结构以及融资成本问题。 2、分税制:从历史山看央地的财权与事权一直是在不断平衡的,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分税制导致了地方债务问题。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共振,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美好基建的需求,是政府债务的更本。也是快速城镇化、高速工业化必须承担的代价。 5、怎么还:我个人认为的排序: 财政支付 出让国有资产 增加经营性收入 债务展期 逃废债:或者说国债置换地方债。
- 15-传说中的消费税改革:招商引资、地区不平衡与水费改革
1、是什么导致了今天招商引资政策出现乱象,以及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2、我们为什么更倾向征收生产端税费:征税的痛感、征收技术问题以及历史原因; 3、财政税收的不平衡问题:地区不平衡与央地不平衡,人员的跨地区流动与央地事权、财权的分配; 4、消费税改革的难度:结构性问题来源于烟草税、征收的技术难度以及社会舆论与历史传统。 【在我国,鼓励消费,或者说鼓励浪费,是不太符合传统的】 5、怎么解决? 短期:中央加杠杆、化债与再平衡; 长期:堵住招引政策的漏洞,逐步调整收费方式。
- 14-你要到65岁才能退休?延迟退休的假新闻与劳动保障的真担忧
7月22日,一张内容为:“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员,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1、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延迟退休势在必行,在这种一刀切的改革方式显然是“假新闻”,从目前看也没有更多官方消息。(实际原文已经被删除) 但折射的是,公众对长期存在的双轨制、巨大的城乡差异,以及大家对养老金资金池的担忧,最后变成了一场舆论宣泄,小作文、段子层出不穷。 2、大会决议原文是:“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从目前看,确实是更可行的方案。 3、在养老金问题上失意的恰恰是“80-95”群体,改革红利、职业发展以及被“转移”的养老红利,加之当下的经济形势,才让大家没有更多关注新闻真假,而通过这个新闻来发泄、吐槽。 当然面对问题不能不改,如果说前40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知道河在哪,甚至知道水深水浅,但是怎么过,怎么承受代价,是当下最难的问题。
- 13-机智的比亚迪: 纳税、补贴与政策优惠
1、2022年,比亚迪汽车营业收入为4240亿元,吉利汽车的营业收入为4062亿元。 但比亚迪纳税额为185亿元,而吉利纳税额则是474亿元。 2、财政部发布了2024年第一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总计229.33亿元的补贴中,比亚迪79.26亿元,占总额的34.56%;特斯拉、上汽和广汽,分别获得了19.6亿元、16.5亿元和14.2亿元。 3、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比亚迪总共有14家子公司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2家子公司享受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2023年已经有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