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36 宇宙观测——追逐彗星与极光,让脉冲星为你闪烁!
本期对谈成员: 觅空 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 国家天文台脉冲星、快速射电暴领域博士后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2024 年 10 月 10 日,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的尾部跨越了太阳和日光层天文台 (SOHO) 的视野/欧洲航天局/美国宇航局 最近几年,太阳爆发进入活跃期。今年五月份,地球较低纬度地区可以看到极光的新闻破圈,大家开始纷纷加入追寻宇宙浪漫的观测行列。最近号称6万年才能看到一次的紫金山彗星,又引起了天文爱好者极大的兴趣。本期节目我邀请了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国家天文台脉冲星、快速射电暴领域博士后,觅空老师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彗星、脉冲星的科普,也分享一下我在北京去追极光和观测彗星的经历。同时也聊到一些星空观测小白的入门指南以及望远镜设备分享,还有彗星撞木星、彗星凌日等天象奇观~ 更多图片与视频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由国际空间站拍摄的 C/2023 A3 彗星(紫金山-阿特拉斯) 01 彗星的结构与分类 00:01:54 “蔧”是古代用来做扫帚的一种草。古人观测到彗星来临时后面拖着长尾巴像扫把一样,所以把它命名为彗星。彗星最亮的部分称为慧核,是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混合物,也叫“脏雪球”。彗核密度较小仅有水的一半左右,质量不大,约1000亿吨到1亿亿吨。彗核的直径在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之间,经过地球靠近太阳时会被太阳晒化,致使里面的物质喷出 罗塞塔任务的菲莱着陆器于 2014 年 11 月着陆在这颗彗星上着陆 有的彗星在慧核外面包围了一层球形慧云,直径大概几十万公里。彗星有两条尾巴,一条偏黄色呈弯曲状叫尘埃尾巴,由彗星表面的喷射物质组成。其尘土物质散射太阳光,看起来就是黄色的。这条尾巴可能有几千万公里 另一条尾巴叫离子尾,是太阳风吹过彗星时,把喷射物质电离后发出的光,呈现蓝紫色。因为太阳风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这条蓝色的尾巴几乎是笔直的指向太阳的,可以达到上亿公里的长度 1997 年 4 月经过近日点后不久。彗星 Hale-Bopp 被认为来自奥尔特云,是几十年来看到的最亮的彗星之一 00:05:37 彗星一般根据轨道运动周期和起源来分类。轨道运动周期小于二百年叫短轨道周期,像哈雷彗星 76 年回归一次。轨道周期大于二百年叫长轨道周期,大部分彗星都是长轨道周期。这颗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轨道周期有6万年可能还会更长,因为它时刻在变化。它的质量比较小,经过木星、土星会被扰动,轨道就发生了变化 短轨道周期的彗星来自更近的地方,一般来自于太阳系边缘、冥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离太阳几十亿公里。轨道周期6万年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它最远时离太阳大概9万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是 1.5 亿公里,就是算下来就是十几万亿公里 短轨道或长轨道都属于周期彗星,它们的轨道是椭圆形可以来回转。还有的彗星是抛物线,只经过太阳系一次就跑了,再也不会回来。还有双曲线形态,它也是没有回头路,只经过太阳系一次。还有的轨道周期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目前还没有观测到 三张近地小行星 2003 SD220 的雷达图像是在 12 月 15 日至 17 日通过协调观测获得的,这些图像是与美国宇航局在加利福尼亚州戈德斯通深空通信综合体的 230 英尺(70 米)天线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的 330 英尺(100 米)格林班克望远镜协调观测而获得的 02 彗星与小行星的区别 00:07:28 小行星跟地球上的岩石密度一样大,像石头一样坚硬。而彗星一般密度很小和水差不多。从目前的观测资料上来说彗星一般都疏松多孔,是一个虚胖的天体。从起源上也不太一样,小行星绝大多数来自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彗星基本上来自于柯伊伯带甚至更远的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 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示意图 距离太阳系比柯伊伯带更远的奥尔特星云示意图 从分布上来说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轨道是平的,就是一个平面。像奥尔特云的彗星,基本上是球形分布各个方向都有会乱窜,一不小心就被海王星或是太阳系边缘的天王星这种大行星引力扰动轨迹发生变化,朝太阳系狂奔而去,这时就成了彗星。大部分彗星的命运可能会一头栽到太阳里边,或者撞到木星上。有少数幸存的彗星会完整的走完轨道,被我们看见 00:09:35 此刻录制时,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正从我们的头顶飞过! 00:10:49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观测指南 觅空老师在10月1日凌晨,香山法海寺拍到的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与中国尊合影 03 观测窗口期与亮度星等变化 00:11:03 九月底十月初第一个窗口期是它在逐渐靠近太阳,会越来越亮甚至会突然爆发性的增亮。第二个窗口期大概是10月10-19日之间是彗星经过近日点之后,慢慢向地球靠近来到近地点,整体来说现在亮度在增加, 10 月 9 号有人已经观测到- 4 等的亮度,相当于金星的亮度 第二个观测窗口会更利于观测,虽然亮度在降但离太阳的角距增大,10月15号一直到月底都可以尝试观测。星等数字越小越亮,金星是- 5 等,城市里看到的木星是- 2.5 等或 0 等。太阳白天是- 26 等非常亮,满月大概是- 13 等。太阳的亮度是满月亮度的100 万倍。0等星的亮度是5等星的100 倍,是10等星的 10000 倍 11 世纪贝叶挂毯的场景,展示了黑斯廷斯战役的场景,天空中有一颗彗星 中国对彗星的记载从春秋战国开始,欧洲的记载晚于中国几百年。1682 年。哈雷和他的朋友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算出了哈雷彗星76年的轨道周期。下次哈雷彗星回归是2061年-2062年 04 1994年彗星与木星相撞 00:18:14 1994 年 7 月份发现舒梅克-利维 9 号彗星,这颗彗星被木星引力捕获绕木星转了两年,在离木星非常近的轨道运行时被木星的潮汐力撕裂分成 21 块,这 21 块彗星碎片排成一字长蛇阵开始一个接一个撞击木星 21颗彗星碎片依次撞向木星 这是一张合成照片,由木星和彗星 Shoemaker-Levy 9 的单独图像组装而成,由 NASA/ESA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 1994 年拍摄 这些碎块直径从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撞击完爆炸的蘑菇云达到几万公的高度,撞击坑能放好几个地球。这场撞击也被人类记录并直播。这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巨大震撼,如果是撞击地球的话,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经历一次大灭绝。从此后人类就变得非常关心地球附近的小天体,建立了很多观测系统。最近的这颗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命名就代表了两个观测机构,也是监测大概率撞击地球的警告系统 目前正在太阳系周围的小行星、彗星的跟踪预测轨迹图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 05 百年来最亮的海尔波普彗星与彗星凌日奇观 1997年,埃及吉萨金字塔上方的海尔-波普彗星,伴着一轮明月和金牛座的星星,以及昴宿星团和英仙座。(图片来源:John Goldsmith/ESA) 00:19:32 1997年出现了一颗近百年来最亮的彗星,叫海尔波普彗星。它稳定的维持-1等左右的亮度,基本上在城市里肉眼可见。两个尾巴尘埃尾和离子尾像手电筒一样,持续好久。它的彗核大概有五六十公里非常大,反射的阳光多所以亮度高,但轨道周期很长,大概 2, 000 年回归一次,所以那次错过我们以后都看不到了 1997年3月9日,彗星与日全食同现苍穹 同一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文现象,就是和海尔波普彗星同现天空的中国东北日全食,可以看到日全食发生时彗星在太阳旁边,这个非常难得一见的景象 06 在北京近郊追极光和彗星的经历 00:24:56 5 月12日得知太阳地磁暴极大值爆发中国北方境内可观测的消息,当天下午三点在小红书组队摇人,傍晚一行四人租车从北京出发开往乌兰察布。晚上11点多到达乌兰察布火山地质公园,等待极光。半夜出现银河,但极光肉眼几乎不可见,相机捕捉到一些光晕。第二天凌晨四点半看到火山日出,上午十点半赶到北京办公室继续上班,极限出发的追光之旅 虽然没看到极光,但看到银河和火山日出也很开心/阿鲸 图 乌兰察布火山 阿鲸/图 9月30号晚上得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的消息,10月1日下午在小红书组队摇人,后来报了10月2号晚上出发去门头沟观测的观星团。当晚使用星特朗 8SE 巡天望远镜肉眼目视观测到土星环、火星条纹、仙女座星云、昴宿星团、半夜两点观测到猎户座大星云,凌晨四点半去山顶等待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在北京门头沟山顶等待C/2023 A3 紫金山-ATLAS 彗星/阿鲸 图 00:28:35 观星小白的入门指南以及望远镜推荐 星空摄影不同等级的望远镜种类推荐 蟹状星云的脉冲星风 | 图源:NASA 07 脉冲星的射电观测以及观测价值 00:31:33 简单来说脉冲星就是一个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太阳在50 亿年前诞生,现在是青年时期,再活 50 亿年寿命就要终结会发生爆炸变成白矮星。像参宿四那种大质量恒星死亡可能会变成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一般有 20 公里,但质量比太阳还要重 CP 1919信号的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中子星可以一秒转一次,甚至一秒转几百次。目前发现最快的中子星一秒可以转716 次。如果地球一个半小时转一圈,那地球就会瓦解,所有的东西都会飘向太空。但中子星因为非常坚硬,所以这么快速的旋转都不会解体。而这种旋转的中子星南北两极会发出极光一样的光束,但是无线电光,肉眼不可见,每转一圈光柱就会扫过地球一次 新发现的辐射源位于距离地球15000光年的盾牌座。(图/ICRAR) 脉冲星的发现相当重要,直接刷新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人类从来没有想到天上会有这么快的星星闪烁。它密度如此高,以至于无法得知它由什么物质组成,也没法靠近去探测,只能通过射电网观测它的脉冲来进行研究 00:37:29 贵州天眼 500 米口径的 Fast 就是观测脉冲星的利器。脉冲星数量很少,整个银河系只有三四千颗。产生它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需要超新星爆发,而超新星爆发在银河系100年才会有一次 可以利用脉冲星计时阵列,来探测背景引力波,也可以在宇宙空间尺度使用脉冲星来进行定位。由于它转的非常稳,可以用来校准地球上的原子钟。地球上现在用的世界时是由原子钟发出,但更精密的仪器要用到更精密的时间,脉冲星可以参与校准提高地球上原子钟的精度 脉冲星发现者 Jocelyn Bell Burnell,图片来源 Beyond Curie 70年代NASA发射的旅行者 2 号带了一张金属唱片,这张唱片记录了地球上的鸟叫声、溪流声、人声等各种语言声、文字声,还有一些视频,希望有一天被外星人截获,等外星人破解来找我们友好合作。如果外星人破解后怎么找到我们地球呢?那张金属唱片上就记录了 14 颗脉冲星的位置,外星人可以用它们定位导航,找到地球(地球位置已被暴露,害怕……) 08 研究中子星会跟研究黑洞有关系吗? 00: 39:47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个理想天体。我们已经拍到超大质量黑洞,但那不是通过恒星死亡产生的恒星级质量黑洞。银河系中心有个黑洞, 是400 万倍太阳质量。 M87 离我们非常远,大概是更大的黑洞。我们不知道这些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曾经拍到过两张,一张是M87 一张是银河系的,说明这种概念的天体是存在的,并且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说的是致密的黑暗天体,没有直接明说是黑洞,所以和我们常规理解的黑洞或许是不一样的 旋转且带电黑洞的光线追踪阴影 图片来源:Simon Tyran, CC BY-SA 4.0 霍金的时间简史或者其他一些纪录片、电影里提到的虫洞、白洞、黑洞等概念,只有黑洞这个概念还是在天体物理学上有对应的研究,但都聚焦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研究上。像恒星级质量的黑洞,一是看不见,二是它太完美了。一般质量、角动量、电荷这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确定黑洞的行为,所以目前研究的意义不大 而中子星不同,它有丰富的物理现象。2017 年探测到两个中子星并合释放了引力波,释放出了大量黄金。大家都很开心,原来地球上有好大一部分黄金是来自于双中子星并合,因为地球上的黄金储量本来也不多,也比较难开采,就算恒星里面也很难合成,所以双中子星并合是解释了一部分黄金的来源 00:43:40 黑洞里面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只能猜也各有各的说法。有一些概念非常吸引人,比如你掉到黑洞里,外面的人看你是永远掉不进去的,但是你进去了,你会一直往中心的奇点撞去。这是没有回头路的,因为在黑洞外我们可以上下左右进行空间上的自由移动,但没法在时间上移动。但进到黑洞就反过来了,空间上没有办法上下左右移动,只能朝奇点走,但你在时间上是可以回溯的,可以在时间上随意移动 地球只是阳光里的一粒微尘 (1990年2月14日距地球64亿千米的旅行者1号拍的照片) 希望大家忙于生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星空,保持一些对未知的好奇~ 配图来源 图源:NASA 、觅空、阿鲸、网络 片头片尾音乐 Alan Silvestri – The Staggering Immensity of Time Alan Silvestri – Chance Nature of Existence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
- Vol.35 一百多年前来到深圳的外国人及出海的中国人
本期对谈成员: 蒋荣耀 深圳晚报社会新闻中心主任 历史写作者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现如今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新高地。这座被外界评价为“未来城市”的土地却也常常被人诟病缺少历史与文化。深圳的文化不像苏杭江南似的文人诗意,也不像北方古都的深沉厚重,甚至在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南洋”语境中也鲜少看到它的前身“宝安”县的历史份量 但深圳从一个渔村摇身变为国际都市,除去政府的特政,更重要的是原本生活其中的人们也早已具备了某种“开眼看世界‘的气质。一百多年前的另一个时代,深圳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深圳资深媒体人、历史写作者——蒋荣耀老师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一、二百年前深圳的人口构成、流动变迁以及深圳人参与到世界近代史发展中的身影~ 图文完整版及相关历史图片可移步公众号【循环往复 podcast】中查看 深圳地区的人口演变与构成 外国人来到深圳地区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出海的深圳人参与到世界近代史中的身影 海外深圳人归国后对故乡的影响 配图来源 图源:蒋荣耀、巴色会档案馆、搜索引擎 片尾音乐 林生祥 – 问南方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
- Vol.34 对话TOPYS——那些全球顶尖的创意大脑们都在想什么?
Vol.34我邀请了TOPYS的创始人与MINDPARK创意大会的发起人老黄,来跟大家聊聊这场聚集了全球顶尖创意大脑的盛会,以及广告创意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年的MINDPARK2023创意大会延续了往年的风格为大家邀请到了与电影《蜘蛛侠:纵横宇宙》合作的创意工作室、中国本土电影《中国奇谭》的总导演、来自瑞士的模块家居品牌USM的可持续发展总监以及设计界绝对的摇滚明星施德明等30位全球顶尖的创意人与商业领袖 在这场为期3天的创意思维盛会中,以“多重视角,多维创新”为主题,以“先锋论坛、创意在发生、创意之夜、大师班、大师1V1、主题工作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指南、品牌实验室”为互动内容,多形式、多角度去挖掘创意案例与观点,结合市场趋势与商业实践,引领嘉宾以全新视角思考现状,探索未来创意的商业价值~ TOPYS创意在发生 00:04:49 创意行业的大会一直都有,比如广告类大会,设计类细分的平面设计大会、建筑设计大会等。MINDPARK创意大会里的创意部分我们定义为综合创意,其中的内容和边界会更加杂糅和多元 在深圳它的属性会更靠近创意创新。虽然我们跟科技行业没有直接关联,但跟他们边界之间是有交叉的。MINDPARK从2017 年开始第一届,算是一个新的内容范围,但这种大会形式大家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1 世界范围内有哪些不错的创意大会? 00:06:47 加拿大魁北克的C2 Montreal是全球五大创新峰会之一,也是我们参考的对象。它是一个创意、商业、文化、科技汇聚的地方,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领域。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跨学科、跨领域、跨界,远在 2017 年之前TOPYS就比较关注这些领域的交叉 C2 Montreal其中一个发起方是太阳马戏团、其中还有蒙特利尔当地的文化、科技、商业公司,所以它有很混杂的基因。这是蒙特利尔市和加拿大魁北克省一起推动的政府战略,他们想在科技创新行业影响北美、影响全世界 一开始我们就学C2 Montreal的形式,觉得形式很酷炫,但后来看到更重要的是这种地域性的产业创新交流。商业的可能性、产业的可能性,它是可以通过这种创意大会生长出来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0:11:34 C2 Montreal中的演艺基因在于论坛前它的开场演出是非常精彩的。想象一下你参加一个科技峰会,进到会场里面、进到整个活动的各种内容里面,他的游戏属性、创意属性是很强的,一点都不枯燥。它用创新的形式,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来输出非常高质量的内容 在创意创新领域,我觉得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我们也希望MINDPARK大会本身是有创意的,所以我们在会场搭建和互动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2 MINDPARK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什么? 00:14:58 疫情期间我们改成了线上直播的方式,但我认为它不是MINDPARK。因为MINDPARK很重要的概念在于它要把内容跟场景做很好的结合。它要提供一个场域、一个空间,在现场听到这些嘉宾的分享,然后通过我们的其他互动,比如1V1、大师课等方式去跟嘉宾接触,在这其中有一种互相激发的效应 之前的直播大家可能就是开个Zoom,嘉宾在自己的家里,观众也随便点开直播听一下。这种充满随意性和低成本的状态对彼此的激发是不够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当观众和嘉宾从世界各地来到深圳,进到这个场景,他们其实是有心理预设的。是抱着期待和开放的心态,有足够的耐心愿意坐在下面听三天,这是特别重要的准备。让你有多元化的激发,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再结合大屏幕和PPT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这些构成你对MINDPARK整体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线下这种各方面成本更高的方式、体验场景更深的方式是我们必须要去坚持的 00:18:11-00:19:59“武艺换门票”大师课及创意工作坊的观众感受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3 中国的品牌市场愿意为看似小众的创意付费吗? 00:22:01第一届MINDPARK我们请过一个非常知名的日本广告导演,在分享会现场就收到一些品牌方朋友的询价,第二天有从丹麦过来的设计师分享时,也收到一些合作意向邀约。MINDPARK一方面帮助一些很好的一流创意人有更多可以跟中国市场合作的机会,另外一层目的是让中国的品牌方们看到中国的广告导演和创意人其实是不贵的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我们认为创意的极大价值是存在的,不仅在日本市场、在国外市场能有这个价格。在中国可能因为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客户购买力的不同,创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不同会有差距,但我们知道设计和创意本身的价值是在那里的,只不过我们今天还在走向它的路上 对于创意行业来讲,买卖双方对市场有一定的共识是特别重要的。这种共识越稳定越成熟,这个行业就会越健康。MINDPARK这两方面都在做,一个是帮助大家之间业务互动,一个是在更大层面上去影响更多人 /cgi-bin/readtemplate?t=tmpl/video_tmpl&vid=wxv_3099594987023138821Hans Brinker宣传视频 00:25:51——00:29:42荷兰创意机构KesselsKramer创意合伙人Dave Bell分享“全球最差旅馆”Hans Brinker的创意案例 Dave Bell主张做不像广告的广告 真实的在广告中展现酒店的脏乱差,以趣味的逆向营销让Hans Brinker成为以”糟糕“出名的网红旅馆 在酒店中做一些趣味互动,让客人获得有趣的体验并自发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起到品牌露出的效果入住前与入住后 (Check in, Check out) 04 怎么看国内广告的过度包装和跟风打卡? 00:30:05 强信息轰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是广告业惯用的一种手段。导致现在大部分人看到广告就想关掉,很讨厌它。现在大家常说的卖家秀和买家秀的梗就反应了大家对于广告包装的警惕性和敏感度 Hans Brinker确实是一个廉价酒店,那它的房间价格也是相对便宜的。在Dave Bell的案例中能够去展现或交代自己不好的部分,我觉得对应到他的客群也是本身比较不在乎那么好的条件。再一个这种很真诚的营销方式,并且真诚里面还有很强的幽默,基于此来展开了它的整个沟通,所以会受到欢迎 在国内社交媒体各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方式决定了打卡这种行为。但大家是为了打卡而打卡还是在这种互动中真的产生了良好的体验,这也是考验创意人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的区别 当然我觉得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很厉害的沟通高手,他们有他们的做法。但我觉得综合来讲,广告的形式和做法在今天已经变得非常隐性了。像Dave Bell说的以不像广告的广告思维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05 在AIGC逐渐成熟的未来,创意的主体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0:33:59 我们今年也问了嘉宾Brian Collins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要去积极拥抱AI,他认为不关心 AI 的人是最早被 AI 淘汰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之前文化创意行业与科技行业看起来相差很远,但今天我们都可以用Chat GPT 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其中的壁垒已经开始逐渐瓦解了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且不说现在大家用到了很多协同设计的软件,这都是文化创意行业的工具。第二个在于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 Digital Art,很早就关注数字特效跟创作的关系,只不过那时的特效集中在全球四大电影特效公司,百分之六七十的好莱坞大片都是从这四大特效公司出来的,他们是以这种方式来生产所谓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创作 但今天普通的公司、普通的个人也能生成一些原来技术含量很高、技术门槛很高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一种创作平权。只要你有创作力,技术本身和实现本身就会越来越靠近。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意味着将来的作品不再受技术的限制,而是你的创造力的限制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无论我们多依赖于今天的 AI 和技术,背后仍然来自于原始的人的创新想法。哪怕它经过了很多层技术的改造,最后交付出来的东西也经历了非常多的程序包装,但是最终为什么做这个事情?为什么做 a 不做b?原始的那个 idea 仍然是最重要的 现在还没办法完全盖棺定论,到底是技术盖过创造力?或者 AI 的创造力会不会大过于人本身的创造力?当一个艺术创作出来的时候,它的主体是机器、 AI 还是个人?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待定的问题。可能你发现 99% 的活动是 AI 干的,那是不是他更承担了一个创作主体?但你作为创作者只是输入了一句话,在创作里面只占1%,但到底是谁更主要?这个问题很难辨别,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关系。大家都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前所未有的给创意行业带来了机会,这就为什么我们今年更推向创意创新的融合,很多的通道、很多的方法渠道要去尝试,要先走出一步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06 理想状态中MINDPARK可以成长为什么样子? 00:38:05 在疫情期间我们研究过纯线上的体验,在参考案例时记得有一个体育比赛,可能没办法在线下组织,它就变成了线上的体育公园,体验也做的很好。我觉得MINDPARK相对理想的方式是能够把线上和线下更好的进行连接和结合,我们认为面对面的原始交流方式非常重要,但也要有线上的互动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感官体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MINDPARK大会会场是从一楼走进去的,这对我们很重要。观众从平地慢慢走到类似厂房的结构里面,没有电梯上去,也没有电梯下去,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体验。你很自然而的走入一个场景中,这期间没有电梯去打断你 MINDPARK2023创意大会现场 现在的MINDPARK在时间、空间上还有很多限制。比如有部分的内容、交互、社交可以在线上做更强的放大和延伸,我们也在讨论和探索,怎样把内容和体验发挥到最好,有一个我们所定义的真正的沉浸式 360 度体验。当然这个要求很高,但如果你说理想状态,我希望是往这个方向去走 07 普通人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意特质? 00:41:12 我今年想的比较多的一个观点叫做距离产生创新,它的概念在于从知识角度上获取跨边界的东西。比如说我是一个对知识很敏感的人,我们TOPYS本身做的就是灵感库、知识库 我觉得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时候会对你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只了解自己行业的知识,它对你的启发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我会翻翻科技行业,去看看历史、看看文化,这些知识可能对你的工作会产生一些真正的创新刺激 老黄与他的办公室 第二个距离是空间上的距离。有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扔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环境里。这种陌生场景会让你把一些固定的空间和物理限制扔掉,你好像突然间变成一个新人,自我刷新。因为你去到一个新地方,就会有很开放的心态,精神状态也更好,这时吸收和接触的东西比以往更加敏锐也更有效,大家要更多的去开放自己 所以我们TOPYS的 slogan 是open your mind!你把距离拉开了,会发现好像跳出来的机会大一点,这个心态对于今天来讲特别重要。因为现在的东西可能并不像过往那样熟悉和稳定,当变化特别多的时候,能够把很多新的东西打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配图来源 图源:MINDPARK创意大会官网、TOPYS、YouTube 片头片尾音乐Alchemist,Echo.K – D+K+脑波交流与阅读展览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微信:Hval-xuxin
- Vol.33 科技创投专场——深圳的创业者们还好吗?
Vol.33我邀请了金融从业者在精品投行做FA的朋友嘉咏、在某大型媒体做大湾区财经科技报道的记者戈戈,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物业空间的朋友都都,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硬科技和新能源领域,深圳创投圈当前的一些机遇与挑战~(本次讨论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节目及机构立场~) 今年投行更为谨慎不再有PPT融资 00:01:54 今年新能源、硬科技、智能制造、半导体这些投资领域依然热门,但跟去年的火热有明显的差别。去年这些热门领域有明显的赛道,比如火的是钠离子电池、钙钛矿,投资者会往这个方向去投但今年只知道个大概,这个大范围就是智能制造、新能源,但是没有确定性的赛道,这就会导致投资者在这几个领域呈观望的态势今年对融资环境的容忍度是非常低的。去年只要跟热门赛道沾边就容易得到投资。但今年条件会非常严苛,比如说投资机构会要求得有订单,得有产量,相当于需要客户验证,需要市场空间的验证。这对一些处于早期的企业来说确实不利好,融不到钱去做产线 00:04:26 政府的专项基金以“投促引”的方式为主 落产线、落厂房 原来在一级市场的回报是等到这个公司上市然后上市退出。但现在有一种趋势是想走非上市退出这条路 00:07:37 老牌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是投十个,有一个独角兽出来就赚到 他们在募资方面没有压力 在硬科技领域,如果是明显解决国外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公司,或者做国产替代化的公司,有这种跑的通的逻辑也会比较吸引投资机构 这个时候能拿到钱的创始人一定是有魄力、有能力且有一定强硬态度的优秀者 因为到最后谈条款时,你到底在条款上面让不让步?或者说让步多少?怎么让?这些都是有可谈空间的我手上的案例来看,今年大环境是消费类不好融资,可能只看硬科技方面,都在转型看新材料、新能源这一块 00:14:20 美元投资和人民币投资的逻辑美元投资会砸资源、现金流,只要做到这个行业或这个赛道的前三,市占率能提高就行。但人民币不是,人民币很谨慎。比如投 5000 万,但是会有对赌协议,相当于这5000万不是白投的,你得赚一个亿回来企业方这边觉得压力很大,出来融个资还提前背上一些业绩和负债 深圳城中村成为投行热门募资对象 00:15:14 投资机构作为GP要去募 LP 的钱,但钱从哪里来?这是这个行业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年采访过一些投资机构,他们去找深圳的城中村。深圳国资委有数据显示2021 年深圳城中村的资金大概有 2500 亿,大多数放在银行吃利息。现在市政府也在想怎么把这些钱真正的盘活 20 + 8是深圳正在推的产业发展方向, 20 个产业加 8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的城中村,每个村都有一个股份合作公司,这些公司跟其他的创投机构比如说深创投一起合作。中国最早的村集体创投机构就是诞生在深圳龙岗的南岭村 南岭村号称是中国第一村,跟江苏华西村齐名,也是中国最出名的改革开放村。这些村子吃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到了2015 年左右有些村开始意识到只靠收房租不会太长久,要考虑转型 00:17:07 2015年中国提双创,那时候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村里就想这些钱是不是可以去搞投资,投给创业者。大概2017 年左右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创投机构,到现在发展很不错,已经有几个IPO的上市项目了。特别是今年,罗湖、龙岗、光明、坪山都有这个动作城中村提供了一个活水的来源,这里面有大量的现金流,包括资产。有一本叫《深圳城中村资源大全》的书里提到,深圳城中村的资产达到了3万亿。3万亿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深圳一年的 GDP 00:17:58 现在深圳写字楼的空置率特别高,但租金价格并没有降,或者没有想象中降的多。上次我碰到一个做电商的公司,老板到处找仓库,他说找不到合适的就关门算了,就算不赚钱反正也不赔钱了大环境虽然不好,但也总有机遇在这种不利好的环境下依旧还有人融到资,依旧还有人继续在上IPO,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真心想做成这件事情的话,我觉得不管环境如何,依然还是能做成的 比如在硬科技、智能制造领域,如果你的技术足够好,研发投入各个方面真的能把中国进口率非常高的一个板块给吃下来,这里面的市场空间就已经很大了。这些路径其实大家可以去思考,去想 另一个层面来说,这种严苛的环境把那些上市圈钱的人给筛选下去留下真正在做实事的人。这样的人会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它的研发能力、创始团队各个方面都非常优质情况下就会出来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如果你想上市或想出来融资,必须是有一定的规划。不是头脑一热,我现在缺个现金流我就出来融资了,你必须对你自己的公司有一个严格的规划以这样的路径一步一步去实现 00:21:51因为小的投行面临募资难的问题,所以也有“投早投小”的趋势 投资机构缩减开支也造成一部分的岗位丢失 AI和硬科技领域是否能替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00:27:01 AI是确定性的趋势,往这个领域去的钱肯定会越来越多,当然里面不排除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公司,但也会随着时间慢慢筛选出来 AI、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这几个版块可能会一起替代掉房地产市场 这几个行业的增长点都有很多不一样的新东西出来。比如智能制造这边,其实就是国产替代化,也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内循环驱动。新材料是往环保、可再生能源这样的光伏储能产业链的方向走 00:28:50 我们国家很多非常强势的行业,它创造了财富,但它的需求方不在我们境内,是在境外,比如深圳原来最强势的富士康和华为,可能达到深圳 GDP 的百分之一二十。拥有几十万员工的体量但又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这些需求我们国内是没有办法去替代的反映到刚才你们说这种新赛道、新能源、智能制造、AI,他们需求在哪?他们的需求是谁来买单? 如果没有国际市场,国内到底市场有多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目前做AI的企业无论是阿里、百度、腾讯,还是科大讯飞,全是开源,目前和Open AI完全没有可比性 中国互联网信息质量偏低,中国的 AI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资源库去发挥,我很难想象未来它会有多大的作为。并且 AI 一定会被纳入强监管,在没有足够的自由开放空间之下它可发挥的余地非常有限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看法 00:34:19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汽车领域真正超越国外。之前需要跟在国外车厂后面来建合资企业,现在国外车企主动来找“蔚、小、理”合作,这是标志性的节点事件包括比亚迪今年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上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汽车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是非常庞大的 00:36:17 中国新能源车企到底能有多少利润?这一个产业能挽回中国经济的颓势吗?特斯拉的毛利与成本控制,如果没有中国的政策施压,一旦开始打价格战我们的份额很快被吃掉大的车企还是有硬件优势的,只不过拿几亿美金来合作中国车企的软件部分试试水 00:40:07 现在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毛利率确实不高,反映到一级市场的趋势是他们会往上游走,投一些汽车的零部件比如毫米波雷达、热管理、车规级芯片等等,这样的话相当于把利润从上游抢回来毛利率卡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占到了新能源车成本的40%,相当于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不下来,毛利率怎么都不会高 00:41:08-00:46:58 现在也在研发动力电池新的技术路线,比如现在很火的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主打安全性,能量密度高,也属于降本增效方向比较可持续 特斯拉是这个行业标杆性的存在,一个轻微的举动或者进行一些研发,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动荡。碳化硅这个事情就是特斯拉在带头,现在碳化硅在一级市场是个大热的方向大家都想看这个行业的大趋势在哪?它未来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配图来源 图源:《WeWork兴衰史:470亿美元独角兽的诞生和破产》纪录片 《特斯拉超级工厂》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微信:Hval-xuxin
- Vol.32 寻谣计划——可持续价值:商业与公益的中间地带
Vol.32我邀请了在可持续战略咨询公司工作的朋友菜菜,做为前广告人的她现在投身到了乡村振兴的行列,同时也是MSC咨询公司下设的乡建机构——【乡兴社】的负责人。过去几年她先后主导了四川大凉山、萧山楼塔镇、景宁澄照乡、湖南牙屯堡镇等多地的乡村振兴实践,和不同的伙伴机构共同开发乡村服务设计工作坊研学、乡村影响力写作等青年游研学项目。这次请菜菜来坐客【循环往复】也是希望她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商业机遇是如何与解决当下社会问题产生共赢以及她做过的一些有趣的体现社会价值的商业项目 因为菜菜行程的关系我们这期播客约在了一个公共展厅来进行录制,可能会有一点嘈杂的背景音,也请大家多多担待~菜菜也发给我一些她们寻谣过程中的视频和图片,我也会放在我们的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的图文发布里,希望大家喜欢这期节目~ 01:43 我们可持续价值咨询公司会去思考怎样的项目真的可以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我会投身到这个行业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商业和公益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可以实现很多更好更有价值的事情 音乐人小河的寻谣计划——用音乐还原侗族的文化传承 02:32 我们在湖南的侗族乡村做文化传承时在思考所谓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去帮他设计一个很美的产品卖出去吗?还是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传承自己的文化? 那里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侗歌特别土不想学习,想要去接触那些流行文化,他们认为流行的是更高级的。当时我就在想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东西很好、很美 06:00 在一个乡建的场合碰到小河老师,我说想在侗族少数民族地区一起合作。但他一直在城市做,没有在乡村做过。侗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它的语言学习门槛比较高。但我仍然觉得需要一个外界的刺激来告诉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别棒,我就想找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音乐人来合作,因为很多艺术家是带着自己的创作理念过来,他更多的是去索取,而不是给予 07:12 后来结果特别好,我们这次活动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我们找到了 80 多首没有被收录的侗族歌谣。我们也挖到一些奶奶辈的人小时候玩游戏唱的歌谣。他们在回忆那首歌的时候,把之前的游戏也回忆起来了,然后就在自己世世代代传承的鼓楼下一个残破的凉亭里带着自己的孙辈边玩游戏边唱歌,这个场景特别感人 08:49 侗族人有一项传统乐器芦笙,小河觉得声音特别像远古的地方飘过来的,侗族人吹的拍子和现代拍子是不一样的,他们和小河一起演奏的时候也会去磨合尝试加入一些现代节奏。当时北京卫视有一个纪录片项目,帮我们全程拍摄了一个很棒的纪录片 视频发出来后,很多其他村的人说看到这个让他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他们现在才发现现在虽说都出去打工了,但这些文化和音乐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想为自己文化的传承做点什么 这就激发了村民对文化传承的内生动力。这种内生动力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热爱,而不是我们外人说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虽然他们做的一些东西可能不精致但却是非常打动人的 乡村美育——还原文化的在地性与原发性 11:55 用文化的角度去切入乡村会容易跟当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包括我们做的乡村教育和乡村美育。很多教育的问题是结构化问题,个人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想在乡村打开一扇窗,让孩子有一个管道可以接触外界,同时更好的去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土地 我们90后和乡村是有一点脱节,我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乡村。乡村的变化成长也是渐进的,我们在乡村做公共图书馆就碰到了很多困难,才发现乡村家长的养育压力很大 16:30-19:52 夏令营、音乐会、建筑课上老师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日常而给孩子种下的学科知识种子 乡村的创伤——留守儿童的隔代养育,手机成为唯一的消遣和镇静剂 20:23 乡村被压榨太久了,它一直是被吸血的过程。但城市给了它什么?其实什么都没给,城市给它的都是一些创伤。因为劳动力外流,很多乡村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那些爷爷奶奶隔代养育的负担很重 又要下地干活还要带两三个孩子,真的特别累。他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就只能给一个手机让孩子玩,把手机作为镇静剂。这些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要怎么样去回应?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值得更多人去看见,更需要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教育中 与小河的二次合作——在音乐之外加入更多的文化挖掘纬度 22:15 我们第二次做寻谣计划,加上了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观察纬度,看到了更丰富的内容。我们后来做了一个展览,把每天复盘的记录打印出来,让这个活动不仅是寻谣,而是一个既在非在的状态,通过观察去思考这项行动 24:07 种子教师的培训计划,让所有事情都能自我造血,持续下去 29:46——32:55 在广告行业时对无价值的流量产生了厌倦和怀疑,觉得投放的巨额广告费值得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不想再做社会的螺丝钉!不想再做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去拍真正的乡村,而不是城市里想象出来的乡村! 34:11 外界对可持续社会价值项目的质疑,会不会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 36:20 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村子里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不够专业。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项目碰壁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的,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村民承担后果的。但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宽容度,说实话你有时候没法想象,你竟然可以进入到一个乡村,他可以无私的跟你做那么多的配合。然后他也花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来跟你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甚至他跟你讨论说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要怎么样调动村民一起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已经有很多超预期的收获了,这已经是我能够收获的最大值了 片头片尾音乐 何崇志 – Mozart Piano Sonata K.331 Andante 配乐 古伦摇篮曲——小河 寻谣计划现场视频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 阿鲸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 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 微信:Hval-xuxin
- Vol.31当一个数字游民想要追求稳定且世俗的生活
本期对谈成员: TORY 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 艺术史与国际关系专业 世界探索者 Solo Traveler 旅居全球25+国家 现于南非某NGO探索数字游民式生活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VOL.31我邀请了之前在做公益采访时认识的小伙伴Tory,本期节目最初想聊的话题是关于国内外的共识社区的现状、可持续状态等问题,包括国内外的青年组织还有年轻人的一些最新的想法。之所以邀请Tory是因为她一直在国外上学、旅居,也参与了很多国内外的社区实践 但距离我们上周聊过一次后,我们俩的状态也发生了一点点改变,所以这一期不再聚焦于社区的一些专业性问题,而是从我们自身作为体验者的观点出发,来聊一聊我们对这些社区的感受~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数字游民概念的诞生及国内风潮 00:02:42 90 年代日本和美国最先推出数字游民概念,因为疫情的原因这股风潮刮到国内。数字游民群体的诞生给予了大家一个在“躺”和“卷”之间的中立选择 作为已经践行这种生活方式多年的数字游民,在生活中依然感受很多困惑 00:04:34 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看上去比较自洽,但其实内心深处是比较拧巴和纠结的。我最大的人生希望是想要稳定、安稳的生活。我想要婚姻、要孩子,但是我却踏上了一条好像是在追寻人生价值意义的流浪之路 这样一种居无定所,在外面飘的生活状态很不利于长期亲密关系的形成。我最近也在反思说我究竟需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不会在路上感觉到很孤独?这个答案是一个社区吗?还是一个特定的人? 我很爱我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它能让我看到世界。我可能每两三个月就会换一个地方,我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能支持我在外面的花费。但这之后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我觉得人生很有意义?我觉得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 看过世界,然后呢? 00:07:55 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现在的游民生活其实是有点逃避的意味在里面。我没有真正体验过亲密关系,如果有人对我散发好感,我十有八九的反应是会把他推走。我潜意识认为即使我不把他推走,我自己这样子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也会把他推走 可能也是害怕得到,或者就是害怕真正在一起时的厌烦,这可能跟原生家庭也有关系。我不敢说我真正喜欢美国或者中国这两个国家的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我想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我还在找寻。美国和中国都有一些我不想面对的人和事,所以在外面我好像得到了自由,但同时也有那么一丁点可怜 共识社区是否会成为寻找深度链接关系的可能? 00:10:44 我发现我跟在路上遇见的人都聊不深入,或者说我已经很厌烦对陌生人无缘无故的敞开心扉,或者聊一些真正在乎的事情,我不觉得他们会懂。跟他们的交集也仅限于打打招呼,然后一起去酒吧,一起上课。我在国外的一些所谓的社区,有点体验不到太深入的连接 我有点讨厌美国文化中他们所谓的 small talk,那些寒暄和无聊的话题。说实话,如果你不是在一起共创(比如说现在做的实习就是在帮当地的一个 NGO 组织进行一项艺术慈善拍卖活动)一起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连接 00:15:06——00:20:37 我在云南和海南当地社区旅居的感受 社区在提供链接之前可能首先是一个自我充电的驿站 新的创业想法:向外国人兜售中国本土文化的“体验价值” 00:24:28-00:27:18 对比起在国外的游民生活,这个创业路径其实是完成了某种角色的互换。当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做一个非常扎实的在地文化输出者,这个过程会感受到非常强的链接感,和非常有自我价值的那种很充实的感觉 00:32:31 我专业学的是艺术史和国际关系,跟文化领域是相关的,我能感觉到跟我同专业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我可以通过一些文化旅游的方式去向外国人传达这件事情,而且他们也是绝对有兴趣的 就像我现在跟的一个项目,它其实就是在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开设了站点,吸引着美国的大批量高校的年轻人去当地深度体验,做两个月左右的实习或者学语言。我们中国同样可以开设这样的项目,吸引外国的年轻人都来中国,真正切实地感受一下在中国的生活 00:35:54 在云南一个月的旅行经历与陌生人一起旅行 去看唐代石窟和明朝古建筑 有趣的社会探索往往需要一点冒险精神 00:38:37同质化的流水线旅游体验,让旅行失去了更多野趣的个体体验 00:42:49关于数字游民的生活,当你真正去践行一阵子,刚开始那段时间,可能会觉得既没钱又累,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但坚持走下去我觉得真的会很值得。如果你真的是喜欢在路上的人,那这种生活真的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快乐,而且不会让你后悔 00:43:41我们所谓的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忠于自己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去做,这可能真的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配图来源 图源:Tory、阿鲸 节目策划、后期剪辑、图文排版阿鲸 微信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推荐您使用小宇宙APP、Apple Podcast、网易云音乐、Spotify、荔枝播客、QQ音乐、喜马拉雅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收听《循环往复》 互动方式邮箱:Maggie-0711@outlook.com微信:Hval-xuxin
- Vol.30 春节假期考古旅行——西藏探索与殷商占卜
本期嘉宾:薛卓 耶鲁大学 戏剧表演与写作硕士 围观听众:格致计划中山营的小伙伴们 完整的图文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00:42 春节期间如果有一个月的假期,在国内旅行的话应该去哪里? 五六月份去西藏,说四川话比说藏语还管用 所有为游客准备的商店在春节期间都关门的时候,那时看到的西藏才是真正的西藏 《喇嘛王朝的覆灭》 05:00 关于对XX、班禅活佛制度的困惑 日喀则地区的人民对着班禅的画像进行朝拜 如何去解释现在西藏的XX和politics现状? 梅·戈尔斯坦受到中国政府允许成为第一批改革开放后去西藏研究的外来学者 西藏在 1916 年到 1945 年近30年时间被英国驻军殖民 一战时的权利真空期西藏试图建立以XX 喇嘛和班禅活佛为核心的傀儡政府,但被噶厦(清代到新中国初期西藏地方官署)代理朝政 政治权利上一直存在模糊性,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制度 12:16 梅·戈尔斯坦教授的太太是藏族和尼泊尔的后裔,在薛老师学校的藏语系当助教 教授本人的西藏研究在美国学术界受到很高的认可 西藏的习俗信仰和艺术 壁画 经幡 唐卡 藏地的壁画有几百几千年的历史,却依然崭新 层垒式壁画,每十年一次的雪顿节民众会大幅规模的去重刷壁画 西藏人不觉得这是文物和艺术品,不会从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看待这些壁画,而认为这些壁画就是神、菩萨、佛本身。要定期重塑以维持神力 去敦煌的58窟、220窟,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呈现出时间沧桑下极高的美学价值。但58窟旁边的56窟因为重刷了艳丽的颜色所以常被吐槽。1900年56窟被发现时,当时的人们认为给菩萨上色,重新焕发它的神力才是重要的事情 18:06 有传承的文化其物件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文物,但在传承者眼里它依然被当作日常物件来使用。比如广东舞龙舞狮的人家传承下来一套行头到现在还继续使用,有破损就修补一下。只要传承还没断,文物就还活着。但一直被修补的物件是否就陷入了忒修斯之船的哲学陷阱,它从哪一刻开始才被算作文物? 帕特农神庙的精美雕塑被放到大英博物馆展览,但帕特农神庙自己还立在雅典的卫城之上。游客在参观立在大地之上的帕特农神庙和博物馆里的零部件时,还是会受到很不一样的情感冲击。这种哲学问题没有答案,但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到底什么是艺术?什么才是传承文明的最好方式? 经幡与唐卡在藏民日常习俗信仰中的仪式作用 20:23 唐卡像小卷轴一般,绘有菩萨佛祖修道成佛的故事 珠穆朗玛峰有 7 个营地,正常人到第一个营地都比较困难,但在第七营的地方都还有经幡。这就意味着在海拔7000米到8000米的地方需要搬石头挂经幡,是非常耗费体力的事情 作为旅行者在户外徒步最开心见到的事情有两个:第一是牛粪,第二是经幡,说明是在正确的路上走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和及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西藏人经常被迫长途旅行,也让他们极度敬畏自然。他们总要在开阔地挂上经幡,挂完后要在原地留守一天进行长时间的祈祷,为牛羊、家人和收成 之前受教育程度低的藏族人看不懂太多经文,所以经幡的内容都一样。包括转经筒,他们不会念经文就转一转经筒,代表祈祷过了 在帐篷里点酥油对展开的唐卡顶礼膜拜。这是他们对于自然的独特信仰也跟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29:26 人皮唐卡的历史 在古代西藏饲养农奴和饲养牦牛属于同样的产业。他们圈养精壮男子专门用来做人皮唐卡 那时对什么是人的概念很模糊。就像现在我们拿基因相似度99%的黑猩猩做实验一样,我们怎么能确认黑猩猩到底是不是人?200年前大家也没把黑人当人 深入西藏中的西藏 在西藏深处人迹罕至,有距今一千年左右的古代遗迹,比如古格王朝 那里气候干燥有点像埃及,被遗弃的艺术品被很好的保存。现在西藏面临的挑战是越来越多的世俗化。有些古老文化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也会消失殆尽 西藏很粗略的被分为四个藏区,四川的康巴藏区,云南的滇藏区,青海藏区,西藏藏区。彼此也不认同对方,比如日喀则和拉萨,他们俩觉得自己像是两个世界。日喀则信奉班禅,拉萨信奉达赖 34:20 西藏神山神湖的观念不同于中原认为的山和湖对应某一个菩萨。他们普遍认为山和湖就是神本身。在西藏的原始宗教里还有一种跟后来传入的佛教不同的自然神崇拜 虽然西藏离印度很近,但实际上佛教传入的路线是非常曲折的,先从印度传到中亚现在哈萨克斯坦附近,再从哈萨克斯坦传到新疆,由新疆传入长安,再由长安传入四川,最后从成都传入拉萨。一路下来又杂糅进去很多其他文明 基督教中非连续世界观,此岸与彼岸 西藏和传统中国北方的萨满教中认为世界是连续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神明 萨满与通巫者 39:02 商朝随时随地使用甲骨来占卜 殷墟只发现墓葬而没有发现宫殿,二里头发现了宫殿的遗址 有学者推测商朝的王室有可能住在祖先的坟墓里,王室全部权力的合法性就建立在他跟祖先的联系上,而这种联系就是随时随地的龟甲占卜 周朝之后“子不语怪力乱神” 阿凡达的宗教世界观及基于生态系统共同力量组成的行星智慧 46:17 商朝用来大规模殉葬的是一种被称为“羌”的族群 据说这个“羌”成为后来“周”部族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古汉语里面“羌”被读作“羊”推测“羌”族也是一个游牧民族 到现在台湾和香港依然管山羊叫做山羌 还有一种假说是这个“羌”是周部族里面非常强大的“姜”部族前身。在现代汉语里“姜”和“羌”非常像 商对羌族的态度与藏人对待他们圈养用来制作人皮唐卡的农奴的态度非常相像,如果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汉族人的古代历史,也可以从这些联系之处去研究 48:45 西藏完全现代化了,旅行带给我们的观点就会变得非常单一。但人类学或者历史、考古学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多元的视角,让大家去了解世界不同的样子 52:45 帝乙、武丁之后到了祖甲统治时,发生过一次对占卜的改革,把人神关系制定的更加规范 张光直先生关于商王朝的政治制度假说“双部族替代论” 关于“占卜”的效率问题
- Vol.29 去飞行!女性的航空航天之路
在上一期Vol.27重返月球——美国与中国的探月工程中我给大家留下一个小彩蛋。这期我请到了三位非常优秀的航天领域学者和从业者分别是在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学习轨道设计与空间物流的陈铮钰,在Embry Riddle航空航天大学学习航空科学专业,目前在考飞行执照的韩楚。以及在中山大学做航天旅游研究的雨桐虽然这期节目的名字比较偏女性主义,但三位嘉宾的专业属性非常强,所以这期内容不仅限于是关于女性的role model分享,同时也向大家介绍和科普一下几位嘉宾正在从事的专业领域 完整版文稿请关注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00:02:28在自家后院看到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升空的奇妙经历作为一枚超重型火箭,从听到阿尔忒弥斯1号点火声音到看到它起飞的震撼感受十月份去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参观时看到阿尔特弥斯一号因为推迟从发射塔被运回大厂房 00: 05:51 1949年空军基地建设以来,肯尼迪航天中心囊括了美国所有向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任务。还发射了阿波罗登月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太空探索任务,被称为人类通向太空的大门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很多工作人员和飞行人员。如果有火箭发射、飞行活动,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和参与。美国航空航天的氛围比较活泼和有趣 00:07:24 航天中心官网会发布火箭发射和航天发射任务时间表,可以在官网申请去现场参观也可以载着家人朋友,在政府许可的安全范围内,开着飞机从附近起飞在天上看火箭发射飞机在火箭发射场地的3 海里之内不能靠近,在3海里之外可以绕圈飞行开着飞机看火箭发射和在地面看火箭发射是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00:13:55 2016年体验驾驶钻石DA40型飞机目前在学的航空科学专业就是专门培养飞行员的专业中国低空域通用航空的领空权开放状况 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地面理论为主,比如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物理学科,高等数学、气象学以及其他航空相关的学科。大三大四就开始了真正的飞行课程初期宇航员是从飞行员里面选拔,随着社会的发展宇航员的组成会更多元。有可能是科学家,也有可能是心理学家,甚至有可能是动植物学家。目前在役的宇航员大部分是空军出身,所以作为飞行员来讲,被选拔成为宇航员还是有一定概率的成为飞行员要具备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条件 韩楚:00:28:19 美国没有把航天小镇变成旅游产业,而是塑造了一种航天氛围大家更多想要和别人分享航空航天的美好和一种人性的浪漫昨天我去参观一个航空小镇,那里住着很多航空航天爱好者。其中有退役的宇航员,也有波音飞机的总飞行师,都非常低调地生活在这个镇子上他们后院的车库里放着自己的飞机,车库大部分时间是敞开的,你可以随意进去跟他们交流。他可能会给你一杯咖啡,大家就像朋友一样坐在他的后院里去分享他的从业经历,也有可能会带你去他的飞机上体验一番这个可能是我们国家在航天文化里面需要加强的。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除了对于利益的追逐之外,更多的是和普罗大众去分享,让大家有更多的参与感
- Vol.28卡塔尔足球场的背后:我们是否正处于“现代奴役”与“自我剥削”之中?
本期对谈成员: 孙博豪 Modern slavery(现代奴役)专业 阿联酋国家 迪拜籍华人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本期节目我邀请了成长于阿联酋国家迪拜,在美国就读社会心理学专业【现代奴役】研究方向的小伙伴——孙博豪来与大家一起聊一聊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依然存在的【现代奴役】问题 目前全世界还有10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的最底层,印度、泰国的色情产业、卡塔尔足球场的外籍劳工、海地的非法囚禁未成年人捕渔业以及监狱里有关棉花的非人过度劳役等问题依然规模庞大和令人震惊。国家的整体贫困也使得这些非法行为在当地监管体制中处于半许可状态从而使悲剧一直循环 本期节目很难在这个宏观且多因素问题上有全面深入且有建设性的陈述,可能唯一的意义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不会假装视而不见,不会因罪恶还没蔓延到自己面前而继续维持着脆弱的安全及虚假的幸福感。提及、讨论,去看到这些黑暗面从而增加对世界更立体的认知,对苦难不再缺乏想象力,对当下的我们依然具有某种警示性意义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01:59听到奴役这个词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美国的黑奴——那批当初从非洲被运往全球各地去售卖的人们。但在21世纪这些奴隶群体依然存在,只不过除了生产棉花以外,他们也在做着很多其他行业,甚至我们现在日常吃、穿、用的东西里面都有一些奴役参与产出,我们才能以很低的价钱买到这些物品 奴役是指劳动力成为了某人的资产,你对他有随意使用和支配的权力,而不必付报酬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现在有些996和疯狂加班的现象,还不属于现代奴役,因为会有劳动法和相关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力,我们也有辞职的自由。但当你是某人资产的时候,你是没有选择权的 在非洲,现在依然有一些地方允许【遗传式奴役】——我是你奴隶,我的小孩未来也是你的奴隶 奴役的现状 05:51在现代文明国家,虽然个人自由受法律保护 ,但依然在发生着大规模的群体奴役事件。像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些贫穷且劳动力过剩的地方,就会普遍陷入一种债务奴隶的境况中 《卫报》统计的相关数据 卡法拉(kafala)制度:由本地雇主担任外籍劳工的“担保人”,掌控外籍劳工的签证与合法身份,而不受地主国劳动法规管辖。雇主可以单方面决定、终止劳动契约,移工的护照往往被雇主扣留,不得自由转换工作,甚至不能在未经雇主同意下离开工作场所,休假日、工时等基本劳动条件自然也难获保障 卡塔尔在世界杯足球场修建完成后,在法律上禁止了卡法拉制度,但其现状依然存在 德国球员对卡塔尔世界杯的抗议 09:08孟加拉国全国总人口约1.6亿,每平方公里平均生活着1265人,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二。一天生活费不到2美元的贫困阶层超过了国民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年轻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差,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 贫穷和绝望是移工被中介半哄骗去到海湾国度打工的原始驱动力。他们通过当地中介介绍才能出国务工,为了凑够中介费在国内背负了大量的债务。如果借不到钱,他们会把妻子和孩子抵押给中介,妻子和孩子又以奴役的身份去打工还钱。这种状况属于债务奴役的范畴 外籍劳工在海湾国家务工的生活现状 17:05在美国上学期间老师带我们去当地的 homeless camp(无家可归者营地)做田野调查的经历 美国有很多利用网络聊天软件吸引女生出来约会,把女生囚禁成为性工作者,让她们对毒品上瘾以施行控制的事件。很多同学为了做调查伪装成嫖客去接近她们,然后伺机解救她们。现在跟我同专业的同学有去做战地记者的,也有很多人在从事社会救助相关职业 奴役的种类 18:56 政府奴役——当地政府默许了这种不平等的劳务关系。比如阿联酋的第一高楼,外地劳工骗过来之后,让他们在很不人道的环境下去生活、工作。原本承诺你三年之后 1 万美金,最后给你 1000 美金或者 5000 美金,就让你走人。你去报警,警察会以无法调查为由推诿,政府奴役的事件比想象中多得多 墨西哥种植的经济作物出口占比非常大,像是龙舌兰和牛油果,政府非常支持农户们种植。但种植这些东西需要非常多的人力,当地的小孩或者年轻人被迫去种植这些东西。海外有一段时间在抵制这种沾着血的牛油果,因为它有非常多的被强迫劳动力去种植。这种属于农作物奴役的范畴 某些缺乏监管和特殊监狱中无人道主义的奴隶式劳役 债务奴役、政府奴役、农作物奴役常常在性质界定中有很多重叠的部分 《用后即弃的人: 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23:34美国的人均资源消耗全球排名第一。它的很多资源都是从周边的中小型国家的自然生态跟自然资源里去消耗。之前海地的海啸和地震导致海地的经济社会直接崩塌,国家的贫穷让很多人无力重回正常生活就会选择卖小孩,或者偷小孩卖去做奴工 这些小孩会被铁链锁在船上带出海捕鱼,捕到的鱼交给主人用来换淡水和食物然后继续活下去,这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这些鱼虾会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美国黑心商人,中间商就能拿到一笔钱。有很多孩子长大之后,腿上的肉和铁链长在了一起,解救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截肢 在美国有一些“废奴组织”在积极解救不同国家,服务于各种行业的奴隶们但也有很多人不可避免的拿他们作秀 新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变种 将每个人都变成了自我剥削者 27:04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拉纳大厦倒塌事件 一栋四层规格的建筑物被加盖为九层,当地女性以每月35美元的极低工资在这座建筑中为ZARO、HM等数十个国际一线快销品牌做代工。在这栋危险建筑倒塌的事故中遇难者总数已达1127人,另有2500多人受伤 快销品牌以降低生产成本,打价格战的方式获取市场份额,消费者买到了价廉质优的商品。但中间的很大牺牲者是这些廉价劳动力及承担资源被剥夺代价的国家和人民 纪录片《真正的成本》 大家在这个时代,觉得现代化的流水线方式、由机器生产的标准化物品,成本应该很低,价格也应该越来越便宜。但“谷贱伤农”且有中间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利润抽成,在这个环节总有人是要为便宜的商品打白工的 而大家以便宜的价格买到快销品的购物习惯已经养成,深陷买买买的消费主义中,这个巨大的链条一旦运转就很难停下来 过于强调积极性和肯定性的社会,有一种更隐蔽的规训手段,即会用你可以要做最好的自己,让人不断自我督促去成为一个被社会定义的合格的人。工作和绩效的过渡化日益严重,直到发展成一种自我剥削。这比外在的剥削更有效,因为它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这种过度自我剥削之下,人渐渐开始无法容忍一丝无聊,更无法接受一种深度无聊。但是他又指出,如果我们失去了所有悠闲的沉思,那么人反而会毁于一种致命性的积极性——韩炳哲——【德】韩炳哲 35:29在劳工及工会体制发达的国家,大家会团结起来要求加薪来对抗通货膨胀,但在我们国家,我们是以内卷,主动降低自己的劳动力成本多干活,卷别人来保住自己的饭碗 我们是否还活在标榜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从而获得工作机会的分配意识里? 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会不会通过不断地“自我剥削”从而把整个社会带入“现代奴役”的境地 《精神政治学》——韩炳哲42:25 我希望大家不断的去聊、不断地去认识这些话题。就像女性权益、平权、人权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去聊,上热搜,天天去骂,去侃侃而谈才能让这些话题成为一个日常的常识和共识,只有大家都有了这些意识之后,相关的问题才有可能一点点得到改变 我们需要更加补充我们的见识,看到在我们以下还有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们的世界观会更完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评判也能够更加的全面一点。另一个层面的意义在于现在社会尤其是 90 后独生子女这一代,其实对痛苦是缺乏想象力的,也是对管制和不自由是缺乏想象力的。我们常常会觉得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社会怎么会没有饭吃,怎么会被关? 我们真的对痛苦和对严肃与深刻缺乏想象力。所以我们也需要去知道,这个星球上真的在发生这么可怕的事情,真正在发生这些罪恶,真正在发生被剥夺自由的事情。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些痛苦是存在的,我们才能对自己所处的处境有一个危机感,会思考自己要做点什么,以避免局面已经不再可控 48:19在 homeless camp 里遇到一个斯坦福毕业的流浪汉的故事
- Vol.27“重返月球”——美国与中国的探月工程
微信公众号:循环往复podcast 本期对谈成员: 杨昊 Space Lens联合创始人 航天摄影师 阿鲸 《循环往复》播客节目制作者 美国东部时间 2022 年 11 月 16 日凌晨,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发射系统火箭SLS和“猎户座”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升空。至此,推迟多次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B站知名航天领域自媒体账号【space Lens】 的联合创始人杨昊,来跟我们一起聊一聊美国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与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月工程 在看到“阿尔忒弥斯一号”发射成功的当天,我才临时决定做一期相关节目,在找嘉宾的过程中,我也联系到了一位住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目前在佛罗里达州学习飞机驾驶的女飞行员和一位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航天工程专业,研究【轨道设计】以及【space logistics(太空物流)】领域的女性学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将会在下期录制有关女性追求航天之梦的话题NASA航天爱好者 大家在片头和片尾听到的类似电子乐的配乐,是来自于NASA对钱德拉深空场传回的天文学观察数据利用超声处理转化为的音乐。钱德拉深空场也是有史以来用X射线拍摄到的宇宙最深远的图像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02:19 “阿尔忒弥斯”登月任务从2017年7月被NASA公布开始,受到大家很多的关注。阿尔忒弥斯1号曾先后计划在8月底和9月初发射,但均因燃料泄露而被推迟。而人类早在1969年就有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对普通民众来讲这样的对比看起来好像是技术后退了,但这两次任务的实际技术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这次会困难重重? 美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阿波罗计划时,更多的是出于与苏联进行太空争霸的考虑,具有显著的政治意义。特朗普上台后把重返月球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久后就启动了阿尔忒弥斯计划,拜登政府上台后,阿尔忒弥斯计划稳步推进 飞向月球 版权 / NASA SLS“航天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与美国现役的德尔塔4,宇宙神5等大型运载火箭相比,其低轨运载能力从20余吨提高到95吨~130吨 美国在第一次登月之后,因为经济效益的考量暂时放弃了对月球的继续探索而是转移到了近地空间利用的阶段。比如国际空间站项目、深空探索项目。比较有名的深空探索项目就是“旅行者一号”和前段时间刚刚发射成功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 飞向月球 版权 / NASA 05:17 NASA提到阿尔忒弥斯Ⅰ任务是NASA 50年来首次重返月球并最终在本世纪30年代前往火星计划的第一步。这次的登月与火星计划有什么关系?阿尔忒弥斯计划在登录火星的完整计划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星际载人任务的难度是呈几何倍速增长的。去火星每年的窗口期很短、行驶周期很长 以月球为中心,先去完成一系列的探索工作。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目的是要建一个环绕月球的轨道空间站,相当于给去往火星的宇航员们建一个类似南极科考站的中转基地,去探索在外太空在脱离地球的环境下,人类的生存极限到底在哪里,然后才能探索是否能在火星上生存 发射台的阿尔忒弥斯1号 飞向月球 版权 / NASA 08:16 在NASA的规划中,阿尔忒弥斯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重返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和火星登陆 阿尔忒弥斯一号主要验证SLS的发射系统及“猎户座”太空舱是否可靠 探索月球的轨道数据,以及利用假人上的传感器及数据采样,研究改进保护航天员生命状态的保护装置 二号进行载人飞行测试,但可能还不会直接着陆 三号会降落在月球南极,进行两个阶段的科学探测,对月球表面进行矿物质研究,建立探测数据网络 这个验证过程至少要进行四个步骤:比如无人绕月试验、载人飞行试验、飞行器登月再返回试验和宇航员登陆月球试验 2021.4.29 天和核心舱发射 杨昊/图 12:28 六十年代,阿波罗计划中“土星五号”每次发射成本就达到了近两亿。这次“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经费更是严重超支 NASA将一些采购任务下订单给像蓝色起源、spacs X 这样的民营航天公司,是否能适当减低一些成本? 17:34 SLS(Space Launch System)航天发射系统除了可以承载星际探索发射任务,还可以提供更多地球低轨道发射任务,比如发射卫星等,相比“土星五号”它是一个多用途的发射系统 现在的卫星需求较大,光中国每年的低轨道发射大概在50~60次左右 2021.9.20 天舟三号发射 杨昊/图 21:51 中国的太空商业化公司现状 低轨道卫星发射任务与星际探索发射任务的技术难度差异 发展航空事业对我们未来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抢在中国等其他航空大国之前登陆月球,除了保持航天霸主的地位,是否是想占有月球资源开采的所有权 美国还提出了一个《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 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月工程 24:23 最开始的嫦娥一号是在 2007 年,进行了月球全景图的测绘和绕月飞行,最后是受控撞击了月球。这表示我们国家有了探索月球的能力,有能力能够发射到月球轨道 嫦娥工程的二期是嫦娥 二、三、四号发射月球车登陆月球,进行一些数据的采集分析 三期工程是在2020年发射的嫦娥五号,那次发射我也在现场,嫦娥五号带回了月壤和一些珍贵的数据~ 这三个步骤——“绕落回”就是中国探月计划,也是嫦娥计划的三个阶段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绕落回三个阶段。下一步就是嫦娥探月工程的第四期,也是中国载人登月的序章 天舟三号火箭的垂直转运过程 杨昊/图 嫦娥六号会进行一些月球背面的采样 嫦娥七号会在月球的南极着陆 嫦娥八号就开始建造中国的月球南极科考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是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的共同目标。未来可能也会有在空间站上驻留的航天员,通过航天飞船直接飞往月球,但这个路还比较长,没有那么早容易实现。但是这个路程方向基本上已经定了 30:08 相比于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国的探月工程更为谨慎和踏实,是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持续追赶着美国的太空技术 杨昊参与浙江卫视《追星星的人》节目录制 31:58 八岁那年在杂志上看到嫦娥一号传回的全月图,从那个时候开始对太空探索感兴趣。中国的航天探索一直贯穿了我的成长阶段。后面去“追火箭”观看火箭的发射现场。现在就开始全身心的走上了记录中国航天发射的影像之路 我经常给别人说作为航天爱好者我们处在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正处在中国航天蓬勃发展的阶段里,我们又有能力去看见、去记录它,所以我觉得非常幸运 现在在运营的B站账号已经有5万粉丝了,总播放量已经到了 126.8万 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记录中国航天的每一次进步 34:56 去现场看火箭发射的一些报名渠道 2022.7.24 问天实验舱发射 杨昊/图
- Vol.26关雅荻:“青岛号”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夺冠时刻!
伦敦时间7.28日“青岛号”夺得克利伯2019-2020环球帆船赛总冠军! 【循环往复podcast 】在伦敦时间中午12点连线了正在驶向伦敦阿尔伯特码头的“青岛号”中国媒体船员关雅荻,在庆典开始之前聊了聊“青岛号”这趟航程的不凡之旅~ “青岛号”获得冠军 部分剧透——音频时间轴 00: 02:41 比赛于当地时间 29 号凌晨一点, UTC 时间零点结束。现在“青岛号”要驶向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进行颁奖礼,目前距码头大概还有100 多海里,一个小时后进入伦敦市区 这次比赛没有具体的终点海域。比赛的终点是一个时间,以停下比赛截止那一刻所处的位置点进行排序,距离越短的就是第一名 驶进码头的“青岛号” 00:05:24 有补给船过来送啤酒啦! 现在没到港口,大家还不能喝,不能酒驾。进港后组委会会准备软饮,在我们脱下救生衣的那一刻就可以喝酒庆祝了 目前船上有 18 个人,船员 17 个,还有官方派来的媒体船员。官方组委会会雇佣这种 free lancer 来当媒体船员,进行现场视频照片采访 “青岛号”进港巡游 船队进港巡游时,我们就像动物园里边的动物一样,站在笼子里面,跟大家挥手致意,绕一圈又一圈,绕完挨个进港。每个船队挨个上台领奖 围观群众打扮的花枝招展像一个表演团,大部分是亲友团 台下亲友团 克利伯官网直播截图 00:11:07 克利伯帆船赛的颁奖盛典在当地的影响如何?是整个城市或者街道的人都会来参加庆祝吗? 外国人对赛事的关注其实没有太大。不过克利伯算是本国发起的一个赛事,已经举办12届,在伦敦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在伦敦地铁和路牌广告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宣传 台下亲友团 克利伯官网直播截图 这次庆典人会比较多,这个皇家港口也是历史悠久的老港口了,本来游客就多 本来我们船要穿过伦敦桥, london bridge要为我们打开。这一次,我们换了一个港口,没去圣凯瑟琳港口,而是去 katherine Doc 巡游。我猜是不是疫情相关,他们节省经费 00:14:25 伦敦的防疫情况 庆典结束后的安排 00:23:01 这一趟行程比较艰难,本来应该在2020年结束的赛事拖了三年半的时间,船又半途出故障,在日本大修、赛段分配海域没有风……这一路下来的感受如何? 航行中的“青岛号” 日本是“青岛号”的至暗时刻,船的主体构造部分坏掉了,只能停在日本修,还不知道能不能修好。甚至有人在看回国的机票。如果当时没有绷住,“青岛号”船队可能就此解散。组委会会来把船运走,但大家还是挺过来了 没想到又来第二个连续的打击,超强台风过境,在我们那里登陆,被迫又停留一周。在日本一共耽误了两周的时间。“青岛号”只能孤独地横跨北太平洋。从旧金山到巴拿马这一段也是孤单一艘船,前后没有保护,不能出现任何的状况,不然没有人救援和互相帮衬 得知夺冠后的“青岛号”船员 这两段都是“青岛号”非常难的时刻,船员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也都比较萎靡、颓散,但我还是保持比较积极的状态。我跟 Frank 也一直说我觉得我们“青岛号”可以追回来,这个信心一直在,我们不要放弃,我们还有领先优势 在这两场孤单的比赛当中,我们最终居然拿下了 10 分,平均一场拿下了 5 分。明明我们其实只能拿两分,因为你最后一名排位赛只能拿 1 分。我们在海洋冲刺赛段努力地跑,也得到一些积分。整体的比赛优势没有被拉开 得知夺冠后的“青岛号”船员 到第 15 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总积分 145 分,把其他船都甩到了身后,继续拉大了跟他们的差距。所以我觉得这个冠军是凭着大家的信念得来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你一定会有低谷,自己状态不好的地方。但是只要自己克服,多一些耐心,对自己有一些信心,我们的实力是有的 00:28:09 疫情之后,2022年大家来到菲律宾再出发。之前的船队成员有 5 个人没有回来,新的船员大家磨合的周期会长一点。但是很快还是找到了彼此配合的感觉,慢慢把状态找了回来,把节奏找了回来 船长 Chris 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海上的晚霞 00:30:41 日本和纽约是这趟航程对我非常重要的两个节点。每次在岸上对我的影响思考的变化要远胜于在船上 在纽约、德里、巴拿马、伦敦我们都有中国老朋友热情招待 在碰撞当中会有新的感触。在海上可能积攒了很多算力储备,上了岸之后就会休息一下,被激活的算力储备反弹出来,活跃起来,会自动做一些新的连接,生成一些新的奇思妙想 一些随机发生的好运气 船上日常 00:34:28 英国人跑到船上给 20 个人做饭,那简直就是噩梦 我觉得我内心变得越发的慈祥,大家互相包容 英式冷笑话、船上英国人跟美国、澳洲人关系亲近、跟德国、西班牙、法国人就不太对付 青岛帆船运动管理中心与克利伯合作了 18 年,冠名了其中的一艘船叫“青岛号”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为中国船员接风 很多城市都冠名包括“西雅图号”“百慕大号” “梦想韩国号” “韩国下龙湾号”这些都是地方城市来冠名。中国还有另外两个城市,上一届和这一届分别也参与到克利伯赛事中来,一艘是“珠海号”一艘是“三亚号”。“三亚号”在上一届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中获得了冠军 00:38:39 克利伯赛事机构的公司构成、公司注册、船只所属权的全球化 除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级赛事,比如 ocean race 海洋赛 英国媒体采访“青岛号”大副郑毅 长航运动对身体素质和精神状况的要求、空旷恐惧症 女性船员所能从事的合适位置 中国是陆地文明国家,对深海、远洋,对跨洋这种海上运动是完全陌生的 克利伯对非专业普通人来说是一个休闲体验的作用 每支船队的风格不同 00:50:46 船队中有很多70+年龄的成员参与 船队即将进港 颁奖庆典的直播 庆典中的人们 克利伯官网直播截图
- Vol.25《隐入尘烟》李睿珺×梁鸿:那些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电影与文学
循环往复Vol.25我邀请了最近讨论度很高的电影《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与梁庄系列非虚构作家【梁鸿】与大家一起聊一聊那些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电影与文学 阿鲸02:04 两位老师在这次对谈认识之前,对彼此公众形象和作品的印象 梁鸿04:20 我和李睿珺导演关注的是相同的群体,在我们的文化和政治话语里面,农村群体被压缩,变成一种病症,变成电视或者文件里某种问题的反映 我写梁庄系列也是希望能把被压缩了的村庄和生命重新还原,变得有血有肉。包括李睿珺导演的几部作品,都是在展示生命是如何在完成自己的,是一个逐渐拉伸的过程 回归故土,围绕家人、族人的创作模式跟以社会角色身份进行的创作会有哪些不同? 李睿珺06:40 作为在这个村子里出生长大,又回到村子里拍摄的创作者,一开始请村里人来演村子里发生的故事时是被嘲笑的。他们觉得电影是贵族的艺术,觉得电影不会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农民怎么能演电影呢?对他们来说荧幕属于明星和领导,农民在电视上是作为背景存在的 后来亲戚帮忙拍是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孩子的事情,家里人不帮忙谁还帮忙呢?直到电影在他们认为很权威的中央六播出后,给了他们自我认同和肯定。一开始看到电影中出现自己的形象,他们觉得很可笑,笑着笑着就发现这是自己的日常,就不再笑了。他们进入了电影里面,感受到了自己的命运、感受到了周边世界的命运。这时候所有人开始安静下来 梁鸿11:35 村里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陈,没什么可谈的。“我的生活多么的平庸”其实暗含了一种自我贬低,这个自我贬低可能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共同塑造的。千百年以后农村就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就我自己而言,在写梁庄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让受访者去思考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就会非常认真严肃的在思考,在沉默,在整理自己以往的生活,这是非常棒的互动。他在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值得被思考的,值得被郑重对待的,这一点我觉得很骄傲。我想这也是艺术给人带来的一种力量和某种精神的焕发 在成为创作者,带着新的视角重新观察村庄之前,那个“还生活在村子里的我”是如何从习以为常的无意识中逐渐产生反思思考的? 李睿珺15:25 小时候听到谁家发生什么事会有一些感知,简单懂些道理,但不会系统的梳理,等大学学影视,拍电影。这种媒介属性会变成考察自我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 看到因生病不想拖累儿女而自杀和儿女不在身边郁郁而最终的老人们所受到的感触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梁鸿20:48 对乡村的再次观察 今天下午看《隐入尘烟》的感受 阿鲸 23:08 在农村发生的很多新闻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其背后都有一些复杂的,盘根错节的矛盾冲突。比如《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里面,爷爷为了让自己能够赶在火葬政策落实之前让孙子把自己活埋了,完成了一个土葬的仪式。这就是国家政策所代表的那种现代化思想与“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原始农行社会思想的冲突 包括梁老师书中那些每年暑假下河游泳溺水儿童的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农民不再耕种转而开采河沙来赚钱所造成河床地貌变化加重了意外发生的概率 这两个例子就是通过两位老师的创作,让我们会去思考这些以往被忽视的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层面矛盾和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 中国历来都有土地崇拜的传统,以代表谷神和土神的“社稷”二字来称呼一个国家。但现代化之后,农村变成了社会的病灶和拖累,也被迫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赝品。这种社会对农村的态度上的转背后也包含了一种基本价值观的转变 《隐入尘烟》中有铁和贵英那种朴素、善良、原始的价值观在我们现在普遍以经济价值衡量一切的商品社会中显得尤为难得与可贵。两位老师的作品中也在极力表达和尽可能保留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念 李睿珺28:00 我觉得农民分两种:依靠土地生存的与不依靠土地生存的。有铁和贵英是农民中的农民,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认知根植于土地的劳作和耕种。但他们被众人的目光区隔和边缘化,其实是被放逐在了这片土地上,也恰是这样,他们对万物有了更加敏锐的感知力。因此,结合他们自身的命运,反而对比他们更低等的生物,比如植物和庄稼,比如那头驴子的命运有了更正确的感知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给自己的命运找到了一种公平的机制,那就是脚下这片土地将像接纳杂草、庄稼、植物一样,也无条件的接纳了他们,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孩子 我觉得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样貌、价值观,对爱和周遭一切的理解都取决于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变化导致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随之带来的就是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人际关系的变化。围绕生产关系的变化辐射出来的是方方面面的变化 梁鸿36:01 你们俩刚刚在聊的区隔,在全媒体时代我们都被这种区隔禁锢了,身份成为了区隔自己最大的砝码。电影中贵英和老四被社会抛弃了,但他们变成了万物的一份子。但那些坐在桥头的乡亲们,他们看不到桂英老四眼中的万物。我觉得贵英和老四打破了作为农民身份的区隔,回归到万物之中。我觉得我们应该试图打破内心的某种屏障,重新去看到那些被遮蔽的东西,这在当下社会是非常难但也非常重要的事情 阿鲸 39:49 电影中导演说不管有钱没钱,土地对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我身边有一些小伙伴因为厌倦了内卷和商品社会,想要回归到土地去生活。他们对土地的想象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只要撒种耕种就会有收获 然后他们成立了一个共识社区,在南方的村子里包了土地去劳作,希望从土地里践行自己的理想,能不用购买行为生活而是依靠土地自给自足 但其实种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去劳作,但土地产出的东西很少,根本满足不了日常所需。我在想是因为我们对土地失去耐心了吗?是不是当我们看到效率和经济价值太低的劳动的时候,已经塌不下心来去回归到以前人与土地那种原始的相处模式中去了? 李睿珺42:59 姨父去北京参加电影的首映礼,但心心念念惦记着地里的农活 姨父的女儿是《隐入尘烟》的化妆造型师,家里农活儿忙的时候还会被叫回来帮忙干活。耽误的工资可能比种一年地赚的钱还多,这看起来是投入产出比非常低的举动 但对姨父来讲,种地是农民的本分,庄稼既然种下了就不能中途放弃掉,这不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他们对土地的观念 农民活六七十岁,可能有四十年的时间,每年每天重复一件事情,就是开春把粮食种下去,秋天收上来。所以农民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意义,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土地和时间,剩下的是全情的陪伴和等待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这样的价值换算体系,我们还是以金钱去衡量,这就是两代人最大的差别 梁鸿48:36 你刚才提到年轻人回到乡村,我觉得乡村生活包括种植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它在今天的工业社会其实非常难以完成。年轻人想要这种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力量是完成不了的,但没有关系。人想要寻找某一种生活方式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只与自己的内心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守的部分,而这个坚守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内心,农民也一样。我觉得当我们把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称呼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它贬低化了 李睿珺50:16 为什么乡村在今天会凋敝成这个样子,其实受传统教育,受周边人的影像,大部分人都想极力摆脱农民这个身份。甚至在九几年的时候,有人就会花两万块钱给孩子买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在想要摆脱农民这个身份上,到现在也没有太多改变 实际上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在拼命地活着,我觉得每个人一出生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漫长的马拉松赛道。没有一个人是不拼尽全力的。但甩在后面的人是大多数 53:09 梁鸿老师是否有计划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影像化? 55:11 李睿珺导演接下来的作品是什么题材?目前进度如何? 56:21 梁鸿老师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目前在以色列是做访问还是调查研究? 期待李睿珺导演的电影大卖,电影越拍越好!
- Vol.24毕业季——科技、金融行业能否低门槛准入?
Vol.23本期节目我请到了在金融证券领域工作多年并且为应届生做职场咨询规划的好友Kevin 来跟大家聊一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金融、科技这两个热门就业赛道我们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几个方面 00:45 社会发展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把自己的经验做一个交流,可以兼听则明 多听、多接受信息,在信息比较全面的情况下做的选择,往往会觉得是理智且不会后悔的 01:38 金融是整个产业非常上游的部分,经济下行,金融行业是否会受到第一波冲击? 今年失业率骤增,在这一波经济下行之前,金融行业的大环境有没有首先感受到衰落? 02:17 债券领域跟整个宏观经济是高度相关的,金融证券领域会有比较明显的感受 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变化就能具体体现在这个行业 疫情以来国家持续处于一个放水收水的一个状态 比如为什么定向向小微企业放水,因为小微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或国企来说,更容易受到负面形式的影响,抗风险能力低,当政策对小微企业倾斜时,往往说明政策的制定方发现了小微企业已经受到影响,甚至到了难以存活的状态,那这样的政策一出来我们在比较早期就能感受到 04:06 一般 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高的话,可能在这个阶段收水,经济形势比较差就会在这个阶段放水,或针对某些行业定向放水。今年的情况是除了小微企业受影响以外,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地方财政受到影响 最直接影响可能是医生,老师、公务员体制内的绩效扣减,导致体制内人员收入的骤减。这个收入的骤减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和对未来投资的预期 05:52 今年互联网大厂的裁员虽然是以合理优化的名义,但我在深圳的感受其实是很惨烈的除了大厂裁员之外,上海的疫情对深圳也有很大的影响。那段时间甚至到了投出去的简历都没有人敢接的地步,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封控的两个月内不管是现金流还是其他方面,是怎么对深圳造成这么大影响的? 07:32 上海的城市定位,除了作为金融中心以外,也是非常大的外放产业集群中心。在全球来说,上海也是海运水运物流非常重要的大集中点,辐射的区域包括江浙沪一代,很多义乌小商品都从上海走,所以这次封控对国内国外的物流周转都造成很大影响 反而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影响其实相对可控,因为实现了数字化办公。但对于贸易这块是实打实的影响 深圳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裁员,上海疫情我觉得只是一个导火索,裁员或早或晚都会发生。因为近两年互联网行业迎来资本市场的寒冬。在境外上市的一些公司,杀估值杀的很厉害,杀掉了5-7成的估值。从金融角度来看这是未来现金流或者说未来的盈利能力折现的一个体现 估值杀得这么厉害就说明投资者对于未来这些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了极大的质疑。这个质疑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合理性,也说明这个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层也能感受到整个市场未来对于公司利润水平的影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削减一些没有那么快产出的岗位 关于科技行业 许鑫11:39 ——21:30 之所以对科技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非常巨大的变革中,希望自己能参与到这些变革中来。当前形势下不管是传统行业、实体行业,还有文化行业,都是在比较式微的状态,国家从低端制造业往高精尖技术的经济转型政策,保证了科技行业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是如何参与到看似高门槛的科技产业链中的? 我对当下深圳部分科技产业的观察 对Saas领域、VR头显、区块链、Web3项目的接触 22:50 金融、科技行业目前的职场现状? 一直以来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是应届生比较看好的两个赛道,大家都觉得这两个是性价比比较高的赛道。我服务于一些大的实体经济企业帮他们做融资,他们的员工非常优秀,沟通、协同能力包括管理能力都很强,但是相同能力的人在不同的赛道能获得的报酬其实是不一样的 今年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对金融的冲击其实没有像对互联网或者说实体经济这么强,因为金融作为一个中介的服务,可能会缩量。利用一些资金优势、体量优势去获得更加便宜的资金成本。 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不管从总资产还是员工数量,包括盈利能力上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这类公司在近年没有非常激进的发展,不像互联网公司因为前几年争相上市抢占市场,高薪从同行业挖人,所以员工的架构相对来说比较合理。基于这种情况下,金融行业今年对于应届生来讲还是相对友好的,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缩招,但是不会像互联网行业影响那么大。会受影响的一个方面是以前分流到比如说教培行业、互联网行业的优秀学生可能今年都涌到金融这一个赛道上来,竞争更加激烈 26:31 企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会淘汰掉一大批基础岗位,对一些没有学历背景和技术能力的人来说,会逐渐失去劳动力资格。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已经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8:34 整体来说会有阵痛期,比如对民工或包工头来说,在大基建和房地产盛行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机会才多。如果财政收入紧张大基建也会缩表。而现在房地产的资金流比较紧张,可能付不起包工头和农民工的工资。之前几年工人其实是不愁活干的,基本上都还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收入。现在基建房地产萎缩,对于他们会造成收入的骤减。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是农村人口往城市人口迁移的过程,现在在用工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他们很难短期内再返回成为一个农民,这是比较难的一个转变 今年你给应届生做咨询规划时,你觉得他们在普遍焦虑或者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凯文30:38 对于应届生来讲,首先是关心能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对于应届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大部分的跳槽还是基于同方向或是同类型,如果是要跨行业或跨赛道跳槽的话,可能需要资源或需要内推。国家对于应届生校招政策有很好保护的,那些大型的国企央企、金融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通公司等等,都会有校招指标的要求 对于HR来讲,更愿意招有工作经验的人节约培训成本,所以金融领域公司对于校招岗位其实比较排斥。但出于身为国企央企或者是比较大型的纳税机构,他有方方面面的责任,有社会给予他的要求,所以他也会放出一些校招的岗位,这些岗位是国家或者说政府为应届生争取来的福利 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参加社招与其他人竞争是非常不具备优势的。在春秋季校招时应届生们比较焦虑,会想以应届生的身份能不能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 ?再加上今年形式不好,可能岗位还会缩表。本来往届我这样的能力能去更好的公司。那现在是要去比较差一点的公司先苟着,然后伺机再跳,还是说我干脆就是宁缺毋滥,等经济形势再好一点,参加明年的招聘 34:17 社会的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会让整个社会从共识或者规则方面发生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存在的工作将来不一定存在了,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将来不一定有了,所以其实还有60%多的行业是还没有被生产出来的,或者是职业还没有被发掘出来。整个社会在变,技术在变,你的就业方向也一定是变的 那些没有很顺利进入校招或者很顺利进入社招的同学们,也不要非常焦虑,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特长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对于社会价值方面有没有自己能做的。自由职业的话,大部分养活自己或者生存其实还没那么难。也不要觉得一开始就要把每一步都想得那么清楚,或每一步递进的关系都走得那么明白。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知道你所做的东西真正有没有意义,对这个社会的未来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就不要太心急。说不定你现在在做的,在未来它就会变得很有价值或者是很有商业意义 要对未来有一个信念,未来的社会规则不一定只是固化固死的。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积极去学习,不断摄取新的知识,从原有的固有模式和固有思想里跳出来,可能你就更有前瞻性和未来性一点 两个方面的价值——ability和business 40:48 商业模式从经济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新的增长点和需求点将围绕意义展开 整个社会其实是震荡上行的,大家新的生产力等各个方面都会逐渐被开发出来。所以对于未来还是要有信心
- Vol.23从堕胎问题出发,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女性权利?
本期嘉宾:性别议题领域自由撰稿人Randy 我们上期邀请了法学博士黄韬和教会史研究方向的周同学跟大家就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这一事件从政治、宗教、美国宪法体制聊了聊为什么美国会发生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这一期我邀请了做性别议题的自由撰稿人——Randy从女权问题和女性困境的角度来和大家聊一聊,从堕胎问题出发,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女权? 00:34 ——10:16 因为大学时的性骚扰经历,让自己对女性话题更为关注,通过《第二性》等女性主义书籍一点点构建自己的性别意识启蒙 对于所有性别意识觉醒的女性来说,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经济独立 毕业后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做记者,然后找到自己的专攻领域——性别议题领域 在大理做女性社群是为了回应丰县事件,让被社会孤立的女性通过这个社群彼此连接 11:08 当年美国堕胎合法化改变了很多妇女对自身的看法,她们会觉得成为母亲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的命运。当一个法案出来的时候,很多被规训了的女性才开始一下子意识到自己还可以有堕胎的选择,还可以去支配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女性拥有了对人生的部分选择权 在罗诉韦案被正式推翻之前,看到中国法律学会的一篇文章提到这个法案很有可能被推翻,但美国女性永远不会停止为了争取自己自由而斗争 纽约客一篇文章中提到即使在堕胎合法化时,有些州也因为过于严格的堕胎审查和民间保守组织阻碍而让大部分女性无法顺利堕胎 14:52 支撑这项草案的根本不是对法律的忠诚,甚至不是对胎儿生命价值的尊重,而是一种极度厌恶女性的世界观——“它试图恢复传统的性别角色,恢复男性对公共经济和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以及女性的屈从和依附。” 女性的生育能力使其在国家层面和男性主导的社会面被当做生育资源 16:39 在堕胎问题上,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如果我是一个生活在已经通过了反堕胎法案的州的美国公民,为了避免承担意外怀孕的后果,我将丧失对性生活的积极意愿 避孕的成本更高 就算在法律层面已经禁止了堕胎的合法性,但在社会层面依然禁止不了堕胎行为,因为很多美国女性会用类似衣钩这样的粗暴手段来为自己堕胎。从这个层面来说,反堕胎法案没有禁止女性的堕胎行为,而是剥夺了女性更符合医疗卫生条件的堕胎行为 19:02 ——24:02 因为生活在基督教家庭的原因,小时候上主日学,教会会教导一些关于性的知识。这些性知识包含对各种性病的学习和在课件中目睹残忍的堕胎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教会利用这些恐怖的病态性行为后果让我产生了对性的恐惧与厌恶 签婚前守贞协议、宗教保守派的思想意识对我之后亲密关系中的思想审查影响 32:06 ——35:05 故事FM前几天播出的——大山里的女人的故事 要嫁人生孩子的规训路径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 平原上的娜拉——刘小样 38:39 女权主义在当下语境中被污名化 法案推翻后美国女性游行里的口号: “my body my choice.” “My rapist has more rights than I do.” “I have fewer rights than my grandma.”(全球一起开倒车) 我们仍然生活在后第二波女权时代 41:06 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把更多的问题集中在酷儿问题上,矛盾被转移,女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 有人说在金斯伯格去世后没多久,她毕生奋斗的成就就开始坍塌。然后就想问一句,美国女性在干嘛?明明有枪可以用,有选票可以投、有媒体自由可以发言、有结社自由可以立党。美国女性的条件比东亚三国女性好太多,可他们这代人干了什么? 不能一昧的把女性失去堕胎权的责任推卸给强权,推卸给这届保守派大法官,美国女性也要自己反思自己的责任 42:39 在堕胎问题上,美国女性或者世界女性还可以做什么? Randy 42:50 其实我对于很多的性别议题看法是一致的,我会认为你去抨击这个社会结构当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讨论问题并不是只指向个人,这样就划向受害者有罪论,因为个人是没有办法抵抗这个结构的。但我觉得如果你只去抨击结构的话,你其实是放弃了你为自己负责的这个可能性,你放弃了去为自己生育权承担责任的可能性。你不能一味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其他人,你这个主体性还是要自己承担起来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是从自己做起,从要活成一个好的样子做起,活成一个女权主义者,而不是你表现出非常愤怒的样子,然后表现出你好像比所有人都懂得更多,你比所有人都更女权,所有其他人都是蒙昧的,就你自己一个人是优越的 从这种孤芳自赏中醒过来,我们要做的是真真正正去思考我们生活中的每个选择、你的每一次发言、你的每一次行动给你这个生命造成什么影响,去把握自己,去活出一个真正女权主义者的内核,而不是流于一些表面的言论和表面的形式
- Vol.22为什么美国会出现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
本期嘉宾: 美国杜克大学 法学博士 黄韬 北京大学 历史学 教会史研究方向 周同学 堕胎与反堕胎的权利之争背后涉及各方考量比较复杂,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分别是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的黄韬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教会史研究方向在读的周同学,与大家一起从政治、宗教和美国宪法体制这几个方面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关于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女权问题及女性困境,我将在下期与相关嘉宾展开讨论 一.此次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的法律逻辑: 01:43 罗伊案是援引了第十四修正案中的“隐私权”胜诉 但“隐私权”宪法中没有明确的文本,当时罗伊案引用的“隐私权”理论来自之前Griswold案,这个案子论证了宪法中有隐私权 隐私权的论证思路: 道格拉斯大法官认为隐私权可从宪法的不同修正案里推导如: 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第四第五修正案:每个人公民不能自证其罪,个人财产受法律的保护,在没有正当程序下不接受不合理搜查 这些权利有一个共同点——私领域不受这个公权力侵犯,公民在这个私领域内有自主自治、尊严等权利。他用了“半影”这个词来形容被推导出来的隐私权 第九修正案:宪法中没有明文的权利不代表公民不能拥有 第十四修正案:非经正当程序,国家和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正当程序里面应该包含了一个基本的权利,而这个基本的权利基本的自由就应该有隐私权 法官认为州可以基于两点利益来限制妇女的堕胎权,一个是母亲的健康,一个是胎儿的潜在生命 05:30 判定母亲健康和胎儿的潜在生命的三分法: 第一个临界点:孕期前三个月,此时堕胎对女性造成的死亡率低于正常的生产所造成的死亡率。所以这个阶段可由孕妇和医生商量自主决定堕胎 第二个临界点:孕期六个月之后,胎儿可以离开母体独自存活。根据这个标准,胎儿潜在生命的利益很大。所以孕期最后三个月,各州可限制 中间阶段的三个月(孕期3~6个月)州政府可以根据母亲的健康对堕胎进行适当的限制 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反对派大法官观点: 这几个临界时间线随着医学的发展会移动,最高法院的全国适用性标准不能满足各州的实际状况,关于堕胎的权利要交给各个州和人民来决定 10:37 各宗教对堕胎的观点: 天主教版本圣经——「我还没有在母腹内形成你之前,我已认识了你;在你还没有出离母胎以前,我已祝圣了你」 《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会议,天主教法典以及圣座信理部的训令说明教会在这问题上的立场。同时它也涉及两个有关的问题∶ 人的生命自受孕之初便应受到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在其生存的第一时刻便应让别人承认其基本人权,其中包括每一个无辜的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反堕胎的社会行动和他们的宗教信仰做捆绑 有天主教徒认可在立法层面女性可以自由选择,但她们本人绝对不会去跟堕胎 有些神父就是说为什么我可以支持堕胎,因为耶稣就愿意倾听人民大众的声音 基督教中的三种自由: 人有选择堕落的自由——是一种通向犯罪和骄傲的自由 第二种自由是真理给人自由 第三种是世俗话语当中的自由——个人自由 宗教考量是否影响到美国的立法? 15:45 宪法中很多东西它的思想源头基督教都有关系 大法官本身除了有党派,有政治观念,也有宗教信仰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第二款有一条政教分离的条款,明确规定在公共生活中,在政治中,国家不能够明显的支持或者打压某一个宗教,也就是尽可能避免用宗教的词汇和修辞来论证他的观点 罗伊诉韦德案当年会赢是否跟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21:15 六七十年代,越战后社会流行的改革思想和冷战中美国完善民主意识形态,推动了很多社会改革 两党通过包容社会上的多元文化从而转移社会上的矛盾冲突 民主党和共和党还没有在社会问题上有这么分裂的政治主张 宗教的世俗化过程 堕胎与反堕胎看似是社会层面上的女权问题,是逐步渐变成政治议题的? 24:39 美国现在存在20~30%的单一议题选民 两党向外释放的信号和一些极端社会团体共同促成了两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完全分裂 25:57 对堕胎问题的看法成为了美国的一种身份认同 26:56 从过往的判例看出,法案的判决受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构成比例影响较大,川普任内提名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加上老布什政府提名的一名和小布什政府提名的两名,目前保守派对自由派6:3的比例也导致像罗伊诉韦德案这种偏自由派的判决被推翻 那法律的公正力还在吗?宪法的可讨论空间是否会沦为政客利用的工具? 有人做过一个实证研究,把最高法院在判决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就是尤其是左右对立的案件的判决结果和最高法院意识形态的立场做了一个相关性分析。认为如果我们提前知道这个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们是属于哪个党派,属于自由派、是保守派,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话,那么仅根据这个因素来预测它的判决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80%的案件都能预测成功 宪法文本的笼统性和模糊性给大法官或者说给党派斗争留下空间,但不一定所有情况都是负面的,也可以牵制一些过于激进的改革或者说反改革,这都是一个民主制度下面比较完善的互相牵制方式 32:01 民主立法程序与普通立法的区别 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直接由总统提名,不是民选选出,所以州政府要求最高法院将堕胎立法交到各州手里,由各州根据民意和实际情况自己立法 美国的“反多数机制”对大部分人的结果保持质疑,为了防止大部分人脑袋抽风 反多数机制,是防止民主犯错,但同时它也有可能被滥用来绕过民主机制,把法官的个人偏好加给人民 在社会议题下更深刻的经济矛盾与阶层对立 37:23 从罗伊诉韦德案胜诉到被推翻,民调数据显示其实五十多年来,支持和反对者的比例并没有太大变化。在这个时间节点罗诉韦案被推翻显示不是民意对此有大的波动,是否跟中期选举相关?毕竟今年大家普遍关心的议题是通货膨胀、暴力犯罪、移民新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控制,这次引爆堕胎权的话题,卡在这个时间点是在转移矛盾 41:31 蓝州主要分布在东西海岸科技发达地区 红州和摇摆州在中部、南部、五大湖铁锈带分布居多 民主党选民由原来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old money 变为东西海岸的科技新贵 共和党现在的选民中部、南部、五大湖铁锈带传统制造业居多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社会层面的堕胎与反堕胎之争其实在更深层是美国产业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是经济矛盾也是阶级矛盾 很多反堕胎的团体,其实不是真的在乎堕不堕胎,他们更多是表达他们在网络时代失去了话语权的不满,感到过去习惯的价值观,生活都受到威胁,就对比较激进的新意识形态冲击抱有敌意 46:19 改革派议题如种族问题、少数族裔、LGBT群体在好莱坞在美国主流社会变成一种不可怀疑的政治正确,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黄韬老师在美国上学期间经历的废除院徽运动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非斗争的方式,既能够保障女性的权益,保障那个种少数主义权益,又不带来那么大的社会分裂。就首先我觉得还是要牵扯到就是说整个不同群体间互的宽容 这种以加入某个阵营和党派的方式通过尖锐的社会矛盾去发声,期望被看到的方式可能会让我们忘记了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不过另一方面,尖锐和极端都是有代价的,敢发声的人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被忽视的边缘群体,期望平等对话的方式不会有人真的在乎 多元文化ploralism本质上是说因为社会有不同声音,所以我们需要包容对话,通过尊重不同声音,让大家都平等地去解决问题,避免事情发生冲突。但事实上它导致的冲突变得更多了 关于堕胎有一个比较荒唐毫无根据的阴谋论:美国白人堕胎之后,生育率降低,美国白人就会被有色人种移民取代。就当然是一个很荒唐的毫无依据的一个阴谋论 尽管美国有很大社会分裂,但是主流声音都没有去宣传这种就是说太过疯狂的太过极端的阴谋论,大家还是相信就是能够在民主框架内解决。这也是我觉得美国民主在国内意识较好的体现 54:09 “罗伊诉韦德”案虽然被推翻,但是否可能还有其他案子上诉,导致堕胎权的问题会有一个反转?新的案子有一个可以切实保护女性利益的立法? 美国法院在判决案例的时候有一个遵循先例的原则。但是这个遵循先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是可以不遵循的,就是比如说判错了或者形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等等这些所以未来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金斯伯格认为隐私权这个基础不够牢靠,他当时强调了一点就是平等保护。它除了正当程序之外,还有一个平等保护也就是说罗伊案把妇女的堕胎权寄予正当程序里面的这个隐私权 根据美国传统的法理,判例只有在政府有明确意图基于性别的法律对性别做出一个划分,法院才会基于这个平等保护条款进行审查。所以未来会不会根据这个理论再一次推翻这个dops案确立堕胎权呢?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好像可能性不是那么大。也当然他可能基于其他的理论来做一个翻转,或者说就是有一些州和联邦层面的一些立法。修宪也是可能的。当然修宪这个难度肯定是比司法判决难度更大,但未来如何我们还是无法预判 01:01:28 关于此次泄密的讨论 在判决前泄密,打破了民主传统,让判例结果在社会层面失去了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