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23.《在地狱阅览室里》:他是勇敢的诗人,吟唱遥远的星辰
在这本评论文集中,我们可以读到马里斯坦笔下那个疯狂阅读、写专栏、写书评的口无遮拦的波拉尼奥。第一视角的天马行空,各种奇妙的比喻,对自己作品的简要评价,以及对三个故乡的爱与感伤。书评的阅读门槛较高,但字里行间那种棱角分明的态度和见地,那种知识分子刻薄的正义感与自嘲,那种属于优秀诗人特有的浪漫和敏锐,都从书页中满溢出来。疾病无情,或许是上帝不想让人看到他灵魂衰老时的样子。 时间轴: 02:26 波拉尼奥为什么与众不同 09:44 现实以下主义 19:08 波拉尼奥对诗歌和文学的看法 31:37 波拉尼奥对故乡智利的情结 本期图书:《在地狱阅览室里》 🇨🇱罗贝托·波拉尼奥 晏博(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4 其他参考书目: 《波拉尼奥的肖像》——🇦🇷莫妮卡·马里斯坦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罗贝托·波拉尼奥
- P22.《简单的激情》:透过爱情的幻象,抵达真实的细节
简单的激情,由那些沉甸甸的快乐和痛苦所见证。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男人只存在于肉体的快感以及写作时的想象中,存在于那件温存后临时穿着的浴袍,和她刻意准备而他却从未注意的新披肩里。他存在于一切具体的细节中,却唯独不存在于他自己的生活中。无数个日夜的思念里,陪伴她的只有感官上的痛苦与甜蜜又苦涩的回忆。他成了她和感官世界之间的桥梁。与之相比,那个男人究竟是谁都显得毫无意义。她试图为了他而放弃全世界,却发现在他不在的日子里,她越过了自己与世界的边界。 本期图书:《简单的激情》 🇫🇷安妮·埃尔诺 袁筱一(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P21.《权力与荣耀》:“荣光记载于祷文里,而我只忠于内心的上帝”
格林是天主教徒,却不是天主教作家。他只相信人内心的上帝,并总是对笔下这些忠于内心却身陷困境的角色展现出特有的悲悯。他试图解释一个酗酒通奸的胆小鬼为何也能是一个殉教者,一个义愤填膺的军官如何为了平民而杀死平民。在这片被基督战争的死亡气息笼罩的潮湿土地上,产生了尖锐的价值观碰撞。这场无关军火和教义的战争出现了两个输家,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一个人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本期图书:《权力与荣耀》 🇬🇧格雷厄姆·格林 傅惟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书票夹 | 2024下半年读书推荐:走向“可能的世界、审美的迷宫、真实的荒野”
下半年总结,同样是每月选1-2本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音频内容不包括往期节目介绍过的书目,后方链接的文字版则包含。 各位听友也可以根据show notes里的链接跳转到感兴趣的书目收听。 祝大家圣诞快乐,跨年快乐,阅读快乐!明年见~ 本期图书: 02:07 《可能的世界》🇨🇳杨潇 04:11 《文学的读法》🇬🇧特里·伊格尔顿 06:05 《文学批评入门》🇨🇳汤拥华 08:58 《不止魔幻》🇨🇳侯健 11:03 《基本粒子》🇫🇷米歇尔·维勒贝克 12:56 《智人之上》🇮🇱尤瓦尔·赫拉利 14:15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亚历 16:00 《物托邦》🇵🇹若泽·萨拉马戈 17:42 《荒野之境》🇬🇧罗伯特·麦克法伦 读书总结文字版
- P20.《小城两部曲》:城墙内外的罗曼蒂克,村上春树的意识之核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并非是时隔40年对《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续写,而是一部与前者呈并置关系的独立作品,就像两本书中不断重复的本体和影子的意象一样,而谁是影子谁是本体又并不重要。双线叙事不如前作那般泾渭分明, 时间的流动之中,也不再有前作那般满满当当的现实细节。甚至连小说的主旨,也从某种犬儒的消极现实,变成了某种纯粹、可贵的希望。40年的时间并不像小城一样是静止的,它洗刷掉了小说里许多乏味冗长、过犹不及的段落,保留了村上文字中宝贵的剔透的纯真。一生的大部分都在罗曼蒂克里度过,真是个令人嫉妒的老头。 Timeline: 05:05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14:30 小城和影子 18:52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29:00 小城和影子的全新隐喻 本期图书:《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村上春树 赖明珠/施小炜(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
- P19.《性别打结》:“女权男”该如何迈出第一步
本书极其清晰地阐明了父权制的特征与陷阱,既精准地剖析了现实问题,又对其背后的原理做了详尽的分析,理论和实际都非常扎实。分析和批判父权制这种充满控制欲和对失控的恐惧感的体制,不仅是在挖掘男女对立的根源,也是在试图挖掘所有特权制度的根源,讲解体制与个体之间相互形塑的微妙关系,最终落脚到我们人人都有能力拒绝的“最小阻力路径”上。最难能可贵的是,身为白人男性,作者深知自己和真正女性感受之间的隔膜,他只是更善于倾听和接受。这本书适合所有男性阅读,指责父权制不是在指责男性,而是在解放男性。 timeline: 02:45 何为父权制? 11:39 男人为什么讨厌父权叙事,为何对女性主义充满敌意? 17:30 为什么父权制如此隐蔽? 22:19 最小阻力路径 26:37 女性主义者? 30:56 女性主义就是厌男主义? 33:00 “女权男”并不存在? 35:02 “典”! 40:38 真正能做的有什么? 本期图书:《性别打结》 🇺🇸艾伦·约翰逊 杨晓琼(译) 中信出版社 2024
- P18.《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陷入回忆中的死亡,如历史般漫长
本书是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之一,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代表作,和另外三位名家的代表作类似,同样不是线性的叙事顺序。在三种人称的切换中,在不同章节、不同时段的拼接中,时空和生死的界限被模糊了。天真的孩童和腐臭的老者,热血的民兵和无耻的政客,忠贞的情人和欲望的俘虏,多对矛盾的形象之间的分界也被模糊了。阿尔特米奥的一生变换了太多的形象,经历了太多的历史事件,病榻上模糊的触感和清晰的回忆,把死亡拉得无比漫长。 本期图书:《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卡洛斯·富恩特斯 亦潜(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P17.《划清界限》:作品、艺术消费者,与“失德”艺术家
面对“塌房”的情况,我一度也支持把作者和作品一分为二,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但越想这个问题,越觉得这或许高估了理性的能力,也是对我们和作者之间精神羁绊的粗暴否定,这种欣赏作品时如鲠在喉的感觉也很难仅靠理性消除。本书在诸多论证之后,否定了用“取消文化”的大棒实施焦土政策,并建议我们回归作品本身,在这片道德试验田里辨析审美价值。这不但是恰当的应对策略,也是对艺术消费者的道德要求。至于如何对待作者本人?是保持绝对理性不给予过高期待,还是冒着“背叛”的风险体会美妙的“神交”,则是消费者的个人选择了。 近年来,面对公众出版的“论文”十分流行,虽然是看起来是学术写作,而且往往会有详实的参考文献、严谨的逻辑推论和丰富的实例,但语言风格却是面向大众的,非专业读者也可以跟随专业学者的指引去思考一些比较严肃和具体的问题。本书就是典型一例。 Timeline: 00:28 提出问题 07:57 全书结构 09:12 第一章:对魔鬼的同情:失德艺术家会做更糟糕的艺术吗? 17:19 第二章:同谋与团结:欣赏失德艺术家的作品是错误的吗? 26:28 第三章:改革艺术世界:失德艺术家应该被“取消”吗? 31:40 第四章:爱、信任与背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失德艺术家? 本期图书:《划清界限》 🇺🇸埃里克·豪陶洛·马瑟斯 郭硕博(译) 译林出版社·凤凰文库 2024
- P16.《如何成为你》:尊重“主体间性”,如何变得切实可行
存在主义是关于行动和解放的哲学,人的存在靠一个个选择来诠释。它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远不止女性主义,但女性的境遇却是实践存在主义的绝佳范例。察觉、理解并实践自由的道路上有太多令人困惑的境遇,我们周围存在着太多的障眼法,把被压迫的事实内化成自欺。“真实”这个概念在变成陈词滥调的同时,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本书引用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自身经历,按照时间顺序,讨论了数个人生的重大议题。对于觉得《第二性》晦涩难懂的读者来说,或许是个入门的好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典型例题”。 本期图书:《如何成为你:和波伏瓦一起追求真实》 🇦🇺斯凯·克利里 郭澍(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未读 2024
- P15.《巴比松大饭店》:自由女性的避风塘,并非完美的乌托邦
巴比松大饭店曾是纽约年轻女性的庇护所,在那个人人裹大脑的时代,既保证了她们人身安全,又给她们提供了畅想未来的美好氛围,即使这种服务价格高昂。在巴比松内部,女性权利得到了尊重,志向与事业心也能被看见和保护。 但在充满历史局限的年代里,巴比松又像一座从内部规训女性的牢笼。教导女性着装要符合身份,而美好的梦想最终也必须要导向男人和家庭。任何社会思潮的变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巴比松外面的女性也能逐渐手握权力,大饭店存在的意义也就顺理成章地消解了。 这块传奇之地更像是衔接两个时代的产物,它代表的那种解放意识和充满温情的互助氛围依然令人向往,并已经在如今各种真实或虚拟的社群中薪火相传。巴比松会作为一个图腾继续留存下去。 本期图书:《巴比松大饭店》 🇺🇸保利娜·布伦 何雨珈(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2024
- 书票夹 | 2024上半年读书推荐:采撷夹缝中的阅读时光
本期节目,主播会在2024上半年读过的书中挑选出6本最喜欢的推荐给大家,不包括上半年9期播客介绍过的书目。各位听友可以根据show notes里的链接跳转到感兴趣的书目收听~ 本期图书: 04:43 《迈克尔K的人生和时代》——🇿🇦J.M.库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08:27 《游隼》——🇬🇧J.A.贝克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 12:57 《白日尽头》——🇩🇪燕妮·埃彭贝克 云南人民出版社(2023) 16:10 《普林斯顿文学课》——🇵🇪巴尔加斯·略萨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19:40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 23:20 《波拉尼奥的肖像》——🇦🇷莫妮卡·马里斯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
- P14.《帝国游戏》:意外延长的海滨假期,逐渐失控的夏日战役
波拉尼奥笔下的西班牙小镇里,无聊重复的游荡日子,在一起意外的海难后逐渐陷入了一种恐怖的虚无。寻不到的尸体成为了巨大谜团的一个表象,年轻的兵棋冠军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拦在了酒店夏末初秋的萧条里。手到擒来的棋局,如数家珍的将军,也在漫不经心的交锋里遭遇了匪夷所思的失利。疤脸男子讳莫如深的神秘背景,酒店经理若即若离的情欲魅力,在又真实又儿戏的决定性战役结束之前,方寸之地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不具备确定性。相比《无可慰藉》结尾那种一锤定音的失落,《帝国游戏》把不可知的深邃神秘感保留到了最后。孱弱的命运侦探勘不破脑中构筑的混沌迷局。 本期图书:《帝国游戏》 🇨🇱罗贝托·波拉尼奥 汪天艾(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0
- P13.《海边》:是海边也是故乡,往事掀不起心中波澜
一桩纠纷演变成一场世仇,而岁月酝酿的浓重怨恨却在异乡的海边逐渐消散和解。漫长的年月里,所有人似乎都变成了命运的受害者,真主赐予虔诚信徒的只有无尽的苦难。一瞬间的虚荣毁了奥马尔的一生,恶意扣下的出生证明却幸运地给了他二次生命;逃离故乡的拉蒂夫改头换面,撇清了与身世相关的一切,却唯独虚伪地保留了受害者的怨念,绝不曾想到仇人亦是可怜人。两段扭曲的回忆彼此反驳又彼此印证,可历经磨难的心早已疲惫不堪,如海平面一般沉静,往事最终不再激得起漩涡与波澜。 本期图书:《海边》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黄协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 P12.《吉他匠人》:资本主义逻辑下的吉佩托之梦
这本书并非仅是一本致敬吉他匠人的颂歌,而是既浪漫地描绘了手工艺者的吉佩托之梦,又毫不避讳地探寻了技术层面的现实问题。而且在这两面游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了工业效率和艺术属性之间的对立和平衡。中段花费了很大篇幅讨论“原身性”和市场洪流之间的关系。末尾一章甚至从匠人的窘境出发,以小见大地揭露了某种环境政治的傲慢。本书最终想要讨论的,可能还是如何客观地看待早已被融入每个人血液中的资本主义逻辑。个体吉他匠人拥有表面上和效率原则完全相悖的生活方式,正是讨论这个议题的绝佳载体。 本期图书:《吉他匠人》 🇺🇸凯瑟琳·达德利 谭宇墨凡(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2024
- P11.《我们八月见》:夏日的剑兰、情欲和蒙尘的秘密
充满了禁忌意味的情欲是安娜既害怕又渴望的禁区,她对此期待、享受且畏惧,又对丈夫曾经染指过禁果的轻松态度充满了愤怒和伤心。放下一束剑兰祈求亡母的原谅,然后游荡在八月之夜寻觅危险的幸福。安娜在泪水的煎熬中学会了对敲门声无动于衷,懂得了女人为何难以理直气壮地寻求爱的归属。重见天日的尸骨之下亦有蒙尘的秘密,而这秘密本不该如此委屈,不发一语。 本期图书:《我们八月见》 🇨🇴加西亚·马尔克斯 侯健(译) 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