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ink with 鲍俏皮:当我们用约会软件不再只是为了约会
drink with 的第二期,嘉宾是一个非常drama的朋友,她在dating app工作,「约会」也成了她生活里面占比相当重的一部分——但有些约会本非为了约会本身,正如标题所说。 翻看她的小红书账号(ID:鲍俏皮),满屏都是跟约会软件、社交软件相关的内容,非常好笑也极具洞察力(inside of dating?)。这些可都让我太好奇了,我好奇于她为什么选择在一家约会软件工作,有什么有意思或者和预期有差别的地方?我好奇她现在是什么样的目的和心态去面对屏幕上层出不穷的男生女生?我好奇她怎么看待过度使用dating app的影响?也好奇她现在是怎么去看待约会这件事儿。在这期的drink with中我们就这些话题,开始一次漫游式讨论。 剪完回听,发现鲍俏皮多次抢过了采访的话筒,反向向我提问,我也在酒后聊了很多关于自己和约会相关的想法。可能 drink with 这个系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于,在喝酒后,聊天者之间的信任会增强,而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面具会被偶尔放下。 欢迎收听本期drink with,一个彩蛋的地方是,过程中鲍俏皮点评了我在约会软件中的profile,如果有朋友对自己的profile不自信、不满意,不妨来找鲍老师为你量身点评。 【本期快速导览】 0:30:鲍俏皮的自我介绍 1:59:从鲍俏皮工作的dating app开始聊起 3:53:一茬接一茬层出不穷的 dating app 5:47:到底是app泛化下沉了,还是我们对人越来越没有耐心? 6:29: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但实际上没有 7:32:男性用户关于dating app使用过多的自我反思 9:41:用dating app为自己拉新 11:39:随易梳理自己使用约会软件动机的变化 13:23:鲍俏皮现场优化随易在约会软件上的profile(show note尾部有彩蛋) 14:23:关于如何判断男生身高真实性的小tips 16:46:在约会软件资料中晒书,有用么? 21:14:鲍老师帮你改profile的特别专属福利 22:21:在dating app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24:52:第二轮点酒,顺便带大家耳朵参观下录制的酒吧Libertango 29:00:从上海到北京,从字节到dating app 32:16:鲍俏皮离奇的入职经历:被HR伪装成帅哥产品经理,骗来公司面试 33:55:随易和鲍俏皮认识的经历 35:15:随易作为脸盲,为你支招:如果生活里有人给你打招呼但你没认出对方,怎么办? 38:21:鲍俏皮左滑右滑的标准 42:06:第一次约会,如何发生?该如何选择?怎么买单?鲍老师小课堂开课 48:04:匹配后的「say hi」压力 50:33:随易对dating对象的理想想象 56:06:鲍老师抢过主持人角色:讨好型人格的自我袒露 1:04:07: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谈个恋爱很难? 1:13:20:在dating app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来源是什么? 【本期drink with地点】Libertango(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12号)
- Vol.12:数字游民不是乌托邦和万能药,纵身跳入之前,你真的合适么?
数字游民已经被讨论了太多,但它真的是乌托邦么?真的是备受工作异化、上班摧残的城市年轻人的百忧解么?在媒体的煽风点火下,数字游民成了这两年非常流行的概念。但我抱着一些怀疑和审慎,约了在这个领域两位不同视角的嘉宾聊了聊他们眼中真正的数字游民的生活状态。 两位都说自己是「精神大理人」,嘉宾之一的阿德曾在大理生活了十年,称大理是「国内唯一的社区」;而另一位嘉宾凯瑟琳也视大理为第二故乡。我们从大理的具体生活,聊到了这两年在国内数字游民群体的变化与现状。我带着自己个人的好奇,想要去了解数字游民群体他们的归属感、价值感、连接感如何获取,也好奇这个群里中真实存在的一些困扰与痛点。这些好奇都在这次的聊天中得到了不错的回应与回答。 也许你像我一样,对数字游民好奇,或许觉得自己未来也会在某个时点成为其中之一。那不妨来听听这期播客,更加理性客观地、更加真实贴近地了解下这个群体的日常与具体的生活状态。聊天中也聊到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不适合做数字游民。在加入之前,欢迎来对号入座,也欢迎来讲述出你真实的数字游民体验。 【本期嘉宾】 · 阿德:前媒体人,大理爱好者,书店爱好者,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联合发起人 · 凯瑟琳:自由职业,数字游民社群FreeLab联合创始人 【本期话题亮点导航】 0:34:开宗明义,这期聊数字游民的诉求与话题方向 3:57:阿德介绍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 5:26:凯瑟琳介绍FreeLab 7:36:疫情是数字游民的「催化剂」吗? 9:50:数字游民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 14:50:家猫与野猫的比喻:数字游民的归属感如何解决? 19:50:「我是乡村主义者。但当我住到乡村后,才发现城市的好。」 25:36:挑战两位精神大理人:大理有不好的地方么? 28:21:大理不是乌托邦,所有的生活细节这里都有 30:56:媒体过度的报道,会让更多人对数字游民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2:04: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数字游民?【划重点】 36:50:你能否忍受甚至享受孤独? 40:25:数字游民生活中,「稳定感」从哪里获取? 44:03:稳定感来自于不带任何目的地单纯「生活一段时间」 45:35:数字游民在工作上的满足感与自我价值感 49:29:目前数字游民中一些共性的焦虑和痛点 55:59: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数字游民? 1:03:01:彩蛋:结束后闲聊,为什么两位嘉宾都觉得随易很快就会成为数字游民? 【本期BGM】 苍山雾隐 - 小老虎/唐人踢/肥宝 悲极生乐 - 小老虎/也是福/周士爵 【关于 FreeLab 】 FreeLab致力于赋能与联结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斜杠职人/小微创业者。创建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可以解放时间和地理位置,获得职业上的自由。平台主要为自由职业者/远程工作者/斜杠职人/小微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技能提升、人脉拓展、干货共享等服务。目前已有30000+用户,可观众公众号「FreeLab自由客实验室」了解更多。 【关于 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 安吉数字游民公社 Digital Nomad Anji(DNA)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横山村,是一个依照数字游民Co-working和Co-living需求而建设的一个园区。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的建设基于一个理念:在一起,数字游民们是彼此的盔甲,共容,共融,共容,能拥有个体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 正在建设中的“余村数字游民基地”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预计3月下旬开始内测,可以通过微信公号“DNCN”(微信号:DNCN2022)了解详细信息。 【相关阅读】 《2022年DNA会员调研》,mp.weixin.qq.com 《2021自由职业年度报告》,mp.weixin.qq.com
- drink with 梦渊:开一家藏在展览空间背后的酒吧
是的,我又开了一个新系列。 drink with,每期跟一个朋友边喝酒边聊天。 和酒鬼电台其他节目不同的是,其他节目往往围绕一个话题/议题展开讨论,而drink with则更多满足的是我对个体的好奇——他做的事情、他是怎么想的、他有什么困惑或得意——他们可能是酒吧老板,也可能就是喜欢喝酒的朋友。drink with系列的录制很可能都会在酒吧里进行,所以你能听到酒吧的音乐、客人的交谈或调酒的声音。 *我尽量保证你能听清楚人声,并让信噪比保持在一个比较舒服的范畴,但推荐使用耳机收听。 drink with 的第一个朋友叫梦渊,她是我在杭州认识的新朋友。日常是在杭州某知名美术馆工作,而业余则开了一家酒吧,paral,一家藏在一个小小的展览空间背后的酒吧。最近被「猎酒党」评选为杭州十佳鸡尾酒吧。 我很喜欢paral,差不多也是我在杭州最常去的鸡尾酒吧之一(另一家在节目末尾梦渊个人推荐的三家鸡尾酒吧中也有提及)。一方面因为paral的酒非常扎实且有新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确实很少见像paral这样酒吧和展览空间结合得如此好的店。 围绕paral,我们开始了这次的drink with,你可以从中听到一个酒吧老板是如何思考自己的店、如何做取舍与平衡、如何用反常识的方式去吸引自己想要的受众的,甚至可以听到她是如何通过开店「治好了」自己的拖延症的。 如果你也在开酒吧、或是想开酒吧,如果你今晚自己一个人喝酒,都欢迎搭配本期收听。希望这个系列能够足够「下酒」。 【本期话题速览&导航】 0:11:drink with 系列说明 1:28:本期 drink with 嘉宾梦渊以及她的酒吧paral介绍 3:32:paral目前展览的声音导览 6:32:进入到paral的酒吧部分,正式开喝 7:40:网红店与一个店的「生命周期」 11:25:关于「酒量」的一个小讨论 12:54:介绍隐藏在paral酒单的「小心机」 18:18:没有把这里当做生意去做,也就没有所谓值不值当 19:35:开酒吧治好了我的拖延症 21:40:关于paral的展览空间:橱窗而非白盒子 27:22:有些酒客对paral的偏见:这么会搞事情,一定酒不好喝 29:48:装修这家店的时候,就像人生第一次租房子 36:05:社恐的人可以开酒吧么? 40:09:关于展览空间+酒吧的模式讨论 50:20:在上海的生活像活在「泡泡里」,生活的本质并没有那么多不同 58:26:下半场开始,「荒岛酒馆」问答 59:07:荒岛酒馆Q1:最近一次开心的喝酒经历 1:00:13:荒岛酒馆Q2:古往今来、无论在世与否,你最想跟谁一起喝酒? 1:01:44:荒岛酒馆Q3: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永久戒酒? 1:03:22:荒岛酒馆Q4:如果这辈子接下来只能喝一款酒,你会选择哪款? 1:04:49:荒岛酒馆Q5:如果有一种「永远喝不醉」的能力,你愿意拥有么? 1:05:33:荒岛酒馆Q6:不用考虑任何现实因素的话,你最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酒吧? 1:06:44:荒岛酒馆Q7:用一个比喻来描述酒对你来说是什么。 1:11:09:ending推荐:梦渊在杭州最喜欢的三家鸡尾酒吧 【drink with 地点】paral:杭州市中山北路8号 【drink with 酒单】 梦渊: 吉姆雷特 Gimlet 弗里达 Frida (paral原创) 马提尼 Matini 随易: 金汤力(Gin:Nordes) 弗里达 Frida (paral原创) 里维拉 Rivera(paral原创) 马提尼 Matini 【关于paral】
- Vol.11:左滑右滑背后,dating app is watching you
酒鬼电台终于更新了!并且在七夕蹭个小热点哈哈哈哈!但这一期有趣的地方在于,我找到了三个曾经在dating app中工作过的朋友,想知道在约会软件公司的内部视角,是如何看待每天无数在软件上左滑右滑的年轻人的。 节目聊得很嗨,也聊到了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有内部视角的爆料和吐槽,但考虑到尺度和对嘉宾的保护,不少精彩内容被剪掉了!但依然不妨碍这期是很有趣有料的一期播客内容。 录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面对爱情这个人类中最底层需求以及最不可量化的情绪,dating app们还是用算法、代码和模型来处理,并且这些算法其实都是来自于主流文化的规训,而我们在其中左滑右滑而不自知。 节目中还给出了很多杀猪盘的警告,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可以听下那个部分,谨防自己成为杀猪盘的受害者。 无论如何,dating app还是为我们社交圈的拓展提供了价值,但朋友们,适度使用,多在真实生活中去认识一些有趣、可爱、可能会跟你展开浪漫关系的人吧! 祝大家七夕快乐,收听愉快~ 【本期嘉宾】 > Rosie:前社交app搬砖女民工,有幸加入过手Q陌陌的业务线,当过大头兵也浅带过小团队,现作为朝阳区非著名街溜子已淡出互联网圈。 > > Ditry:一只被社畜圈淘汰的互联网策划人。前任公司是积目和陌陌,现作为灵活就业人员主要从事遛弯儿和画画儿等相关内容。 > > Sherry::早已淡出社交行业的戏剧工作者,之前有幸在Soul参与过海外 app的部分工作。 【本期精彩话题导航】 > 2:56:随易开场(不想听高光混剪的可以直接跳到此处) > 4:58:三位嘉宾的自我介绍、背景与曾工作过的dating app > 9:36:关于积目上「刘波是谁」这个梗 > 11:07:Soul国内国外版的区别,以及「你变了」 > 14:47:国内外dating文化的不同 > 26:24:进入亲密关系后,可以不注销dating app账号么? > 28:41:关于dating app上的「虚假用户」 > 29:59:大家吐槽工作中做的一些「低底线」的事情 > 36:04:关于dating app商业模式的「原罪」 > 40:25:三位嘉宾对「dating app上能否找到对象」的观点 > 43:08:dating app的分发机制与算法逻辑 > 46:43:dating app中最被重视的核心资源居然是优质男性?(怪不得我从来没被有待过) > 51:24:一个天问:优秀男生在哪里? > 54:48:关于tinder使用体验这两年的变化与感受 > 57:21:关于dating app上杀猪盘的故事(男生女生都来提高警惕!) > 1:13:21:中国年轻人其实缺乏「约会教育」 【本期BGM】 > Feels Good to Laugh - Honeywhip > It's Our - Hibiki > ONE THING feat. SALU - I Don't Like Mondays.
- 番外:等待西西弗斯丨交互音频
本期是番外篇,是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组织的Pod Jam活动,和另外3个小伙伴组队完成的一个小声音作品。 [搅]·Pod Jam,是由DC和灵感买家俱乐部的鲍勃(傅丰元)一起发起的音频/播客创作实验。参与者自由报名、组队,48小时内根据发布的主题和素材,进行限时音频作品创作。(了解详情戳这里) 第一期发布的素材是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投票产出的,包含一个音乐、一段环境声、一段人声,具体素材如下: > · 音乐:五条人《踏脚架车牵头猪》 / 车载DJ(两个音乐平票) > · 环境音:全家便利店入店BGM声 > · 来信请寄:某某收 三段声音素材都非常有趣(你看这两个音乐平票,应该就能知道参与活动的创作者们有多想要找点刺激了吧hh) 【关于《等待西西弗斯》】 我和三位小伙伴制作了一个形式上比较新颖的方式:交互音频。 其实也没有名字显得那么炫酷,其实就是在这个音频的开始,你可以选择4个年代,手动拖动时间轴,进入到不同的年代故事。当然,如果你顺着听、像听其他播客一样,也会收获一个完整的收听体验和故事。 时间轴: > 故事选择一:1988年,请将时间轴拖动至1:51左右收听 > 故事选择二:1991年,请将时间轴拖动至5:25左右收听 > 故事选择三:2022年,请将时间轴拖动至8:58左右收听 > 故事选择四:2035年,请将时间轴拖动至12:26左右收听 这个音频讲述了一个叫做「西弗」的男生的故事,在他不同的年龄,声音讲述了4个场景下关于他的故事。时间从1988横跨到2035。 关于冲突,关于争吵,关于理想和理想的破灭,关于被异化,关于困境。 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个故事,最终合并成一个完成的作品。很粗糙,故事也很简单,但希望玩点有意思的。希望大家听个乐,以及感受下很浅很浅的所谓的「交互音频」,也欢迎猜下哪个故事是随易负责的。欢迎交流,一起在音频/播客内容创新上玩点好玩的。 【本期BGM】 > 湖 Lake - 大象体操 > Nightvision - Daft Punk > 最后一个邮递员 - 逆耳 > 春天音乐 - 丢莱卡 ## [搅] · Pod Jam 参赛小队:Wavemarine 队名来自 Microwave 和 G Submarine 合并而成🎇,缩写 WM(接近对称),由四位不同领域的小伙伴组合而成: > - Lauren:文本和人类的爱好者。即将升级为:文本,人类和音频的爱好者 > - 夜游船:啥都爱的爱好者 > - Jack:想要做出一个让自己不犯困声音的后期声音设计 > - 随易:一个正在笨拙地想把自己策划经验运用到音频领域的小白 【关于 [搅]·Pod Jam】 在48小时之内,根据指定主题制作播客,希望热爱播客和有内容创作热情的朋友可以 [搅] 在一起,围绕播客制作的过程进行头脑风暴、经验分享以及自我表达。 本活动由 DC、鲍勃和灵感买家俱乐部发起。 欢迎来收听其他更多队伍的同主题、同限制素材下创作的作品(直通车)。
- Vol.10:谈恋爱是一件最不需要效率的事情啊!
大家好!酒鬼电台这么久没更新,我也没闲着,酒鬼电台和隔壁播客「一意孤行」的朋友,一起做了一档声音恋综《我们会见面吗》。 3个男生3个女生,在相互不认识、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的情况下,在线上仅通过声音认识、交流、约会,并经过几轮的dating后,最终做出自己想要见面的人;如果双向选择、匹配成功,节目组则会介绍他们在真实生活中见面。 这也是这档节目名字的来源。 这期节目就是《我们会见面吗》声音恋综的第0期节目中,节目组3位聊了聊关于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它所谓的实验性到底在哪里,不见面仅聊天的机制会产生什么样的体验与戏剧效果,我们对Tinder类的效率约会软件的看法,以及对这档节目最原始和朴素的期待。 如果你对这档节目的机制、流程、设定,以及节目背后我们的初衷好奇,不妨听下这期节目。也希望在第一季正式约会节目开始前,你能对节目有一个更加全面且感性的认知。 想要听约会正片节目的朋友也不要心急。请跟随节目更新的频次和顺序,把自己带入到这档节目当中。你可以假设你也是嘉宾之一,你会对谁感兴趣呢?或者可以大胆做出你的预测,哪对儿可能会彼此吸引呢?再或者,先想象下在这样的设定下,第一季这可爱的6位参与者,可能会在节目里发生什么吧! 节目会在每周三傍晚更新,每次会更新一个版块的内容。在其余的时间,则会不定期放出同样也很精彩的花絮,有嘉宾的信息、有节目中八卦、有节目通告,也有节目组的一些关于嘉宾的讨论和预测。 在接下来一个月里,希望这档节目能提供给你足够多心动的瞬间,和荷尔蒙分泌的感觉。 * 本期内容速览导航: > 4:37:三位节目组成员自我介绍 > 7:48:你因为声音对一个人上头过吗? > 13:20:定义上头:满足了自己对Ta的主观想象与滤镜构建罢了 > 19:25:节目组三人在这档节目中的「视角分工」 > 21:59:哪怕你谈过再多恋爱,但有可能都是在重复而已 > 23:41:恋爱中的感性与理性 > 29:02:人谈恋爱,要么是因为溢出,要么是因为空虚 > 31:14:关于dating app的讨论,为什么Tinder式的效率约会反而更容易无效 > 35:10:相比于Tinder,关于这档节目一个「返璞归真」的比喻 > 41:36:「好男生都去哪了?」节目组吐槽第一季筹备时,男嘉宾难找的情况 > 46:17:素人恋综,听众听得其实是「自己」 > 53:32:节目组对嘉宾在本季节目中的期待与「嘱咐」
- Vol.9:三个在朋友圈找工作的人
通过朋友圈找工作?而且还加好友加到深夜、拿offer拿到手软?找工作都找出了种谈恋爱的感觉?而且是渣男渣女式面临众多选择?这就是这期播客三位嘉宾的故事。 故事可能要从去年4月份开始。我有点受够了短暂自由职业的持续低价值感,想要找个工作。但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想做哪方面的事儿,另一方面也不太寄希望于传统找工作的方式能给我带来工作选择上的惊喜。于是,就在朋友圈发了一张长图,长图中细数了我过往做过的事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让朋友们帮我转发,意图去让想要招人的公司主动找到我。当晚,光通过微信好友申请就到了大半夜。过了一个月,入职了现在的公司。 更加有趣的是,这期播客的另外两位嘉宾,也选择了跟我同样的方式。所以这一期播客,我们三个聊了聊我们共拥的这段特殊精力,聊了聊它和传统方式投简历、找工作有什么不同,也聊了聊彼此选择工作的逻辑与观点,聊了聊应该如何处理工作和工作之余事情的平衡,聊了两个小时,真诚又有干货,如果你最近在找工作,或者在困惑于此,不妨听听。详细话题可以查看下方话题速览。 另外,这期节目还有三个小彩蛋: 1.播客结尾,我们三个给出了自己关于工作、找工作的tips(1:50:55) 2.淡淡在飞书上简了一个【求职万事屋】,如果你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在这里写下,我们三个会尽可能为你回答(如果我们能回答的话hh) 3.在shownote结尾,我放了我们三个「当年」的朋友圈找工作长图,你可以看看(虽然还是抱有很大的羞耻感) * 嘉宾介绍 随易:播客痴汉,酒鬼电台、walk with 主播,努力在尝试播客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正在筹备一个素人音频dating的声音综艺节目,本职工作是在一个文化公司打杂。 淡淡:市场人。喜欢人,也喜欢内容。在拉美大地和各种国家的伙伴一起工作过,也在独角兽公司洒过热血,搞过教育搞过新消费,现在是飞书市场部女工。相信一个人越向内生长,才会有更大的力量向外生长。更多信息可以看下这篇文章:《复盘和勇气 | 居家封锁一个月如何拿到10+offer》 邦睿:在以太帮助创业者,在和师父学中医。人生无限,不论未来做什么,我都愿妙常行善永恒,不坠青云之志 (放一张我们录制时的截图hh 用飞书录的,以及「飞书妙记」确实好用,录播客的朋友可以试试) * 话题速览: > 3:24:先来认识下三位嘉宾 > 8:43:为什么做出了在朋友圈找工作的选择 > 11:42:朋友圈找工作的「羞耻感」 > 13:48:朋友圈长图中的「他人评价」模块 > 15:52:淡淡为什么选择这种找工作方式 > 17:23:「不是在找工作,而是在找和我一起工作的人」 > 19:02:邦睿为什么选择这种找工作方式 > 25:10:朋友圈找工作,和通过传统简历找工作,最大的区别在哪? > 26:00:「传统简历对应的是岗位,我们这样对应的是人」,更能看见「人」 > 42:55:我们分别都接触了多少人、拿到了多少offer? > 49:38:淡淡讲述自己拒掉一个top企业offer的细节故事 > 51:59:一定要待在一家认可其价值观的公司,这是底线 > 54:41:关于ego的小讨论 > 1:01:46:关于转行 > 1:05:29:邦睿的工作选择观 > 1:12:02:关于「工作与生活」话题的老话题、新谈论,你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工作之外的事情 > 1:19:32:淡淡分享两个「不务正业」的例子 > 1:23:12:关于自己的辨识度与「使用手册」 > 1:26:36:邦睿关于工作中处理自己情绪的两个办法 > 1:36:34:谈恋爱和找工作是一样的,你怎么做一件事,就怎么做所有事 > 1:45:46: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找到「对标」和「镜子」 > 1:50:55:三个人关于工作,给大家的一些小tips * 随易的朋友圈找工作长图: * 淡淡的朋友圈找工作长图 * 邦睿的朋友圈找工作长图(点击链接即可看到)
- Vol.8:在girls bar里喝酒,获得的是恋爱的感觉
这期嘉宾,就是那个曾经带我钻进 girls bar 喝酒、让我大开眼界的朋友。 girls bar 是起源日本的一个酒吧类型,简单说就是店员基本都是女生,会陪你聊天陪你喝酒。是日本风俗产业中尺度比较低的一个业态。最近完结的网飞出品的台剧《华灯初上》讲的就在在日本的 girls bar 中的故事。 这期播客,我们好好地聊了聊 girls bar 到底是什么,去那喝酒是种怎样的体验,以及一个专门开给日本人的酒吧,我们去能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嘉宾在形容时甚至用了「羁绊」这个词hhh) 节目的最后,我们两个大老爷们还盘算上了这门生意:如果对这种店的需求成立,那要不我们开个 uncles bar 吧,找来一些会聊天、共情能力强的男生,专门陪女客人聊天。以及我们都想开的一个叫「失败酒馆」的东西。 在文末,我附上这期嘉宾梅勒斯之前参与我的「荒岛酒馆」时回答的问题,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下嘉宾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期节目就是这样,希望大家听得开心。 主持:随易 嘉宾:梅勒斯(一个喜欢喝酒的小胖子) 话题速览: > 3:17:什么是 girls bar ?日本风俗业中不同的类型 > 6:52:girls bar 最早由台湾传入大陆,但在大陆进行了「本土化改良」 > 08:24:梅勒斯讲述自己第一次去 girls bar 的经历 > 12:22:这种形态的酒吧出现,跟日本人有很强的倾诉需求有关 > 18:16:梅勒斯与 girls bar 产生的「羁绊」 > 21:59:在 girls bar 中那些「无意义」的对话,我们日常中也需要这种偶尔的无意义 > 25:22:梅勒斯在另一家 girls bar ,跟一个男孩聊了一晚上 > 29:43:girls bar 中酒的价格 > 30:29:在除夕孤身一人去 girls bar 的经历:起码这里没有 bad trip > 34:07:随易讲述自己多年前应聘男公关的故事 > 35:37:正宗的日本 girls bar 当中的一些「规则」与界限 > 37:19:华灯初上中讲述 girls bar 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给客人提供的是一种恋爱的感觉 > 39:36:去 girls bar 和去其他酒吧的区别 > 48:30:一个畅想:我们能不能开一个 uncles bar ? > 1:02:44:和啤酒和喝其他酒不同的地方:啤酒是仰头喝,其他酒是低着头喝 > 1:04:54:关于「失败酒馆」,可能只能开在北京 > 关于「荒岛酒馆」 > > 这是一个虚拟酒馆项目,我要请身边朋友来做客这个不存在的酒馆,回答一些与酒有关的架空问题。 > > 灵感来自于BBC一档始于1942年、横跨两个世纪、制作了数百期的节目《荒岛唱片》,每个嘉宾都会在节目中回答一些架空问题:送你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你只能带八张唱片、一本书、一件没有实际用途的奢侈品,你会带什么?为什么? > > 而在「荒岛酒馆」中,也邀请你回答一些与酒精相关的类似的架空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窥到每个喜欢喝酒的朋友们关于酒精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 梅勒斯 @ 荒岛酒馆 】 > Q1:最近最开心的一次喝酒经历,跟谁、在哪里?描述一下。 梅勒斯: 最近一次最开心的是和同事在一家叫“比尔包马车”的地方喝烧酒。 我和同事关系都不错,七八个人吧,其实人挺多的,挤在一张四人小桌子上。通常情况下,同时这层身份,人又多,注定是个没意思的局。但是那天真的很有趣,一方面是我们之间关系不错,另一方面,这里面大家有认识几年,也有刚认识一两个月的,大家的关系有一种熟悉又新奇的微妙平衡。让我感觉很放松。 喝的是韩国烧酒,酒桌上还久违地看到了有人劝酒(春牲和别动)干杯这事儿,第二场藏了烧酒还去了KTV。到北京之后好像很少这么喝酒了。 转场的时候我们腿这去的,路过店子东看看西看看,像《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那群动物,排成一队一起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KTV的酒太水了,喝到我们直接醒酒了。 > Q2:如果可以,你最想跟谁一起喝酒?为什么? 梅勒斯: 山田孝之。因为有趣,我是为了有趣才喝酒的,我感觉他也一样。 之前看过一个采访,说他会在酒馆和素人拼桌搭讪,所以他后来和很多奇奇怪怪的素人成了酒友,然后会做出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和刚认识的人一起去废弃的观星台看星星看日出,抱着恶作剧的心态拉素人去自己全是明星朋友的派对…… 感觉和山田孝之喝酒,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人,从他们身上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在清醒的状态下不是很愿意和陌生人聊天,但是喝酒之后就非常愿意认识陌生人,喜欢【拼桌】。说句题外话,我在没来北京之前去那些破酒馆,微醺就爱拼桌,天津这种地方人热情,一般要拼桌,对方都是笑嘻嘻地跟你喝酒。但是北京上海不一样,总是用很警惕的眼光打量你,还有人问过我是不是酒托。 在我的幻想中,和山田喝酒可以听到很有有趣的事,然后去不同的场所,遇见不同神奇的朋友,然后大家一起去探索很多奇妙的地方,总让我想到《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面那个漫长奇妙的夜晚。 这里其实有一些备选答案,比如杨笠,总觉得喝酒能和她聊天会很舒服。我那阵看她相亲节目总想说,“让我去!” 还有一个作家叫坂口安吾,这人喝醉了就是个混蛋,但也是很有趣。其实都大差不差,有趣就行,有趣真的很重要。 > Q3:给你多少钱你会愿意永远戒酒? 梅勒斯: 3000万。在无价和3000万之间犹豫了一下。 我先说无价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完全戒掉酒。我身体对酒没什么依赖,但是酒能帮助我社交,给我快乐,让我感受到生活,喝酒是一个减压,释放自己,探索真实自己的过程。这些东西拿钱并不能买到。 还有就是写作,我把写作看成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之一,而酒又是无法和写作分割的一件事,那我就更没有理由戒酒了。 3000万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我就是觉得有这么多钱,就完全可以自己花钱出书、旅行、在日本买套房、宅在家看各种书、研究协作、建立一个收养流浪狗的犬舍、去直播间当大哥、用金钱满足自己的食欲性欲虚荣心…… 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生活并不如意,但是有酒在,我就可以忍耐。反过来,如果要我忍受没有酒的生活,我必须要过上自己觉得非常满意的生活,这个生活的价格大概是三千万。 假如哪天我本身就不太想喝酒了,那就无所谓了,意思意思给点,多少都行。要啥自行车。 > Q4:如果你这辈子未来只能喝一款酒,你会选择哪款?为什么? 梅勒斯: 这题太难了,我对所有酒的爱是平等的,谁也舍不得。 非要选就扎啤吧。很简单因为随时都可以喝。水啤的适应场景太丰富了,威士忌、红酒、清酒……感觉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吃怀石料理或者法式大餐,喝啤酒不搭,我打不了就不喝了。但是你吃毛豆蚕蛹大腰子不喝啤酒就真的太难受了。 要选牌子就麒麟,我在日本的时候总有几个大爷请我去一家麒麟自己的精酿酒馆喝啤酒,那时候我也不懂啥是精酿,都只喝扎啤。 > Q5:如果有一种能力是「永远喝不醉」,你愿意拥有这种能力么?为什么? 梅勒斯: 不愿意。我喝酒就是需要喝醉,我需要酒来打开自己,喝不醉的话酒对我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的酒量+酒品可以比现在好一点。 > Q6:如果你可以不用考虑任何成本去开一家酒馆,你会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酒馆?为什么? 梅勒斯: 只接待失意艺术家、流浪汉和过气网红、性工作者的酒馆或者居酒屋。一是因为我太喜欢接地气的酒馆了(但是现在接地气就是抖音快手社会摇……我说的不是这种),像我之前喝酒的地方一样,没有假酒,也没有好酒,大家随心所欲地聊天嚷嚷,没人装逼。 二是我迷恋失败者的气息,尤其是在国内现在这个环境下,失败者比成功者更有魅力多了。当然我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我把自己在写作上也算是失意,我其实就想找个符合自己气质的酒馆。 > Q7:用一个比喻来描述酒对你的意义/作用/价值/功能。 梅勒斯: 酒像是我死去双胞胎哥哥或者什么亲戚的的墓地,在那里,我悲伤的同时又会感到慰藉。我可以和他分享我的快乐和牢骚。我可以在这里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却不会对它奢求什么。 可惜我没有一个早夭的双胞胎哥哥,这可能是我喝酒的原因。
- 时间胶囊SP4 上海折叠:有人在家K歌种菜,有人在街头哭泣
这是一期关于上海疫情的播客,「时间胶囊」系列的第4期。希望将疫情不同时间段的故事、情绪、焦虑、状态,都封存在这样一个个声音与时间的胶囊中。记录就有意义,哪怕一点点。 3月1号,上海确诊1粒奥密克戎感染。但那时谁都没想到一个月后,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将会进入到眼下的境况:段子满天飞,让人又心疼又忍不住大笑;社会新闻层出不穷,哪怕远在外地也能感受到窒息;身在上海、居于家中的上海居民身处漩涡之中,身处讨论和慌乱的最中心。 这些让我不禁想要问候下我上海的朋友们——这也是这期播客的来源——我给5个身在上海的朋友打电话过去,想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吃的东西够么,情绪还稳定么。「你还好吗」,是我最想知道的。 另一方面,我也需要从这几个身在上海还处于隔离中的朋友的描述中,看到一个个真实生活和个人体验。好让我这个身处外地但夹在段子与社会新闻中被反复拉扯的人,可以有一些更为具体的想象,也可以更加好的去安置自己的情绪。我在关心我的朋友,但自身也同样需要安抚与治愈。 5个朋友的样本远不能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当下所面对的。而且客观来讲,我的这些朋友某种意义上,都还过得可以,起码并不在巨大风险和危机当中。5个朋友的5段口述,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情绪和观点,希望能让你窥到一些上海真实的状况外,也能给你带来一些治愈与慰藉,无论你身处何处。 本期时间较长,大家可根据一下话题摘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收听。欢迎在评论区讲述你隔离时的感受和状态。 【Landy部分(2:50-29:47)】 08:23:临时「放风」的半天 13:10:看房子错点就地隔离,逃出小区马路边哭 19:32:朋友提议,「面试」个男孩子,带回家一起隔离 20:04:最后一次在酒吧喝酒,像灰姑娘一样掐点回家 22:48:酒类创业者,对自己的囤酒产生了焦虑 25:24:关于买花的「政治不正确」 27:42:一个观察:隔离期Tinder活跃用户暴增 【cici部分(29:48-52:45)】 34:29:通知家人和好朋友,申请每天一个视频通话 35:44:很想把公司的猫狗带回来,带怕自己阳了 36:25:给自己准备的「K歌套餐」 38:50:隔离时自己发生了幻觉:家里突然多了一只狗,我在跟它对话 41:42:隔离中人的「自救意识」 48:45:隔离经历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反而减少了日常的焦虑 52:11:解封想做什么?第一时间冲去万宁 【科林部分(52:46-1:08:39)】 56:19:第一次感知到自己的小区 58:55:一遍开会,一遍盯着团菜群 1:00:24:混乱日常中逐渐建立起的秩序感 1:02:05:疫情中的物价 1:08:12:不光是拼爹的时代,也是拼居委会的时代 【小尼部分(1:08:42-1:22:23)】 1:10:26:做志愿者,但居委会有人确诊了 1:12:39:抢不到菜,就在小院子里种菜 1:14:40:十几个装修工人被就地隔离在毛坯房中 1:18:09:小区里的钓鱼大爷:钓到放了,如此一天 1:19:31:两个隔离中非典型案例:和小情侣合租的男生,与在房间里跑步的男生 1:21:09:最大的遗憾:不能线下毕业了 【九里部分(1:22:26-2:01:34)】 1:26:51:一个陪着武汉封城朋友一起不喝可乐的故事 1:28:41:云入职新工作 1:30:52:路过一个「像精神病院」的小区 1:33:56:翻出了2020年的一条朋友圈:「互相争永不足,互相让就有余」 1:36:53:在菜市场中真实感受段子中的描述 1:37:58:「非正常的状态,就应该非正常的面对他,而不是在家里面搞一个满汉全席」 1:39:10:一边春光明媚,一遍街如空城,难过得哭了 1:41:46:「2020年去转发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充满力量的,现在就觉得好像没啥用,例行公事。」 1:43:46:「我不想吃着糖去品别人的苦」 1:45:01:「我不是那种会第一批就把冰箱早早塞满的聪明人」 1:46:23:上海折叠 1:49:35:两个例子感受到了「国民基础认知」的真实状况 1:52:55:学习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共情带来的这种痛苦很难承受 1:56:24:不动用特权和权利,是我的美德,也是我对自己的伦理要求
- Vol.7:在社交简历里,写点自己的作品
这期播客,我邀请到了两位在不同领域的「创造者」,一位产品人,一位编辑,来聊聊关于作品与创造的话题。 创造者、作品等这些词汇碰到一起,听起来宏大且遥远,但它的边界早已从文艺中走出,走向更多领域。做一个社群、做一个播客、做一个app、做一个工具,都是创造的过程。但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创造过程当中,最难的到底是什么?编辑和产品经理这两个职业背后的思维方式有何异同、又是如何影响其所产生的的作品的? 如果你正在尝试做点什么(哪怕你不把它成为创造或作品),或者已经在做的过程当中,不妨听听这期播客,听听嘉宾们的经验、苦水、困扰与自恰。也欢迎和我们交流你的计划、作品和想法感受。 保持业余,把不成熟的作品拿出来,因为这才是创造力发生的地方。 主持人:随易 嘉宾: Patrick,产品人,曾在各大厂任职产品相关岗位,像素朋克创始人,代表产品Lofi Cam上线首月即获得App Store月度最佳App; 傅丰元(bob),编辑,内容创意策划人。曾任科技文化杂志《离线》的联合创始人,线上社群「利器」发起人,现发起「灵感买家俱乐部」项目。 (摄影:夕远) 话题直通车: > 6:33 脱口秀演员、音乐人也都是「产品经理」 > 8:35 作品的「暴露」和正反馈,对于创作过程意味着什么? > 11:56 如何「自我哄骗式鼓励」(一个关于冰岛App Store收费榜第一的故事) > 13:42 把不成熟的作品拿出来,并且允许它「分叉」 > 20:35 如果有个创作者的Tinder,你会如何介绍自己? > 26:22 创作者如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载体」? > 34:45 创作者应该面对「商业模式」么? > 37:15 「灵感买家俱乐部」的变化:从提供内容到提供社群 > 40:40 「要保持足够的低端、业余和未成熟,这才是创意发生的地方」 > 43:48 内容创作者可以以「产品经理」逻辑进行思考么?(产品经理逼死编辑现场) > 49:12 产品经理的「失败经历」,摇摆于商业可持续和去他妈的之间 > 54:50 自己创造的主线是什么?那些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 55:43 摄像头,是大众能接触到关于「创造」最近的路,这是我的「母题」 > 1:03:00 梦魇般的「自我重复」 > 1:09:13 留下痕迹对创造者意味着什么?(一个关于死后生活的假想选择) > 1:12:22 如果你的作品停留于此刻,你满意吗? > 1:16:20 固定环节:荒岛酒馆QA > 1:22:00 结尾随易的话 欢迎留言。下期见。
- Vol.6:你好,我是个诗人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期播客。找来了三个跟诗有关的朋友。标题来自于其中一个朋友的自我介绍:你好,我是个诗人。 这是一个丧失诗歌审美和诗歌教育的年代,一切归功于互联网的消解性。当然事实本无对错,但既然有人写,那就有人读。 本期电台节目,我们邀请到了3位跟「诗」相关的朋友,聊一聊诗人与诗歌。整期节目录了2个多小时,聊了很多关于诗歌的话题。处于节目效果考虑,压缩到1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但哪怕这样,三位嘉宾在录完后还是跟我反馈,说感觉没聊开,「感觉啥都没展开呢就结束了」。 三位嘉宾,一位是把「诗人」当做自我介绍唯一标签的红杏;一个是曾经的诗人,而现在则在专功Handpan,是国内Handpan顶级的音乐人;唯一一位女嘉宾,是清华大学现当代文学的在读博士,专攻诗歌方向。 很有趣的嘉宾组合,这期节目也是很有趣的节目。欢迎大家听过之后,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感受。 * Tips:结尾有彩蛋 主持人: 随易(二手酒馆主理人) 嘉宾: 红杏(诗人) 尹引(诗人、Handpan音乐人) 小周(清华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诗歌方向) 【酒鬼电台Vol.6 歌单】 > 1.EGO-WRAPPIN' - That's What I Need > 2.Old World Vulture - Patterson-Gimlin > 3.She Never Sings Our Songs - TUNDRA > 4.荷尔蒙少年 - 4A.M > 5.Electus,Michael St Laurent - Frozen Tides > 6.As the Stars Fall -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 7.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 Miss Shanghai Close Up feat. Di Johnston > 8.This Patch of Sky - When the Sun Shine's Through > 9.巧克力工厂Chocolate Factory - 大肚子飞行员 > 10.文雀 - 看风景的人 > 11.deca joins - 梦 > 12.叶凡Danni - Juice Loop (Single Version) > 13.Southern - Cahaba > 14.澤野弘之 - counter・attack-m’aenkaind > 15.Bark Psychosis - From What Is Said To When It's Read > 16.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 - Last Night of the Dynasty feat. Julie Ann Sgroi
- 时间胶囊SP3:疫情反复,请对身边开店的朋友好一点
> 「时间胶囊」是一个录制于2年前、疫情刚开始时候、在方方面面与疫情有关的一个小系列(兜售存货的诡辩hh)。这是这个小系列的最后一期。希望这三期真的想一个个时间胶囊一样,能带你瞬间回到两年前疫情刚开始时的场景,回忆起那时的一些细节。这些被唤醒的记忆有可能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打量眼下的疫情反复、与之持久战的生活。 2020,疫情爆发,很多酒吧、咖啡厅无法开门营业,不少老板「被迫」走上了微商之路。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3位小店老板:一个咖啡厅,一个精酿酒吧,一个鸡尾酒酒吧。三位老板都在做「微商」,都在朋友圈吆喝,且都对自己的「新身份」有很多话想吐槽。 虽然这三家店外卖的营收不尽相同——跳海酒馆做到了令旁人羡慕的非常高的流水,而另外两家的外卖可能仅贡献了往常一二成的流水——但大家对于自己的每一条「微商朋友圈」,都格外介意。 > 「朋友圈内容的发布键,感觉就像是原子弹按钮一样」,发了之后就赶紧做别的事儿,好像这些都没发生过一样。」 对不少有朋友圈洁癖的人来说,这段时间的心态应该都是类似复杂的。一方面必须要发,另一方面又不想对自己的朋友们有太多的打扰。 当然,关于「微商」的称呼,都是玩笑,更像是我们之间的一种自我调侃。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不再那么焦虑,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恢复正常。也希望可谓朋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更多地支持自己喜欢的店,帮助他们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 这期是在酒吧现场直接录的,效果有效,也请大家见谅。 主持人:随易 嘉宾: 梁二狗,「跳海酒馆」老板(一个多次造访酒鬼电台的男人) Landy,「Cafe Duet 二重奏」咖啡厅老板,Simple Drink主理人,预调鸡尾酒品牌HIBANG主理人 徐茉栩,Libertango酒吧老板
- 时间胶囊SP2:2年前封城的武汉,与3个酒精自由的年轻人
> 「时间胶囊」是一个关于疫情的小系列,这里封存了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我和朋友关心的话题、发生和在做的事情以及彼此的情绪。哪怕两年后我们依旧受限于疫情,但这些胶囊里的东西也无法复制。 > > 时间胶囊SP2,是我与当时深处封城中武汉的3位朋友的对话。原标题为《酒鬼电台武汉特别节目:医院内外,冰火日常》。 —————— 时间胶囊分割线 —————— 王粒丁,投资人,自称「全球流浪汉」,没有任何一个固定住所,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武汉封城前一晚还还在武汉的18号酒馆喝酒,「也许是酒精给了我一些莫名的勇气」,他没离开,留在了武汉。「来都来了」,那就记录些什么吧。 他和18号酒馆老板「光头」一起,两个人,一台小牛电动车,一部手机。在疫情刚刚爆发且最严重的武汉城里,四处游荡。拍下了这个城市从来没有过的样子。在他们名为《武汉守城人》的短片中,出现更多的是外卖小哥和环卫工人。 (光头 & 王粒丁在拍摄途中) 这个片子发出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家通过他们的民间视角,看到了武汉的「日常」。也让不少人意识到,哪怕自己不在医务一线,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行动、贡献和记录。 (短片《武汉守城人》画面) 尹夕远,《人物》杂志摄影师。主动申请来武汉拍摄。「我真正最紧张的时候不是抵达武汉后,而是确定要来、但还没到武汉时」,连续失眠,甚至还想提前写好遗书。 (夕远出发前的朋友圈) 正如王粒丁在节目中所说,现在的武汉,医院内外,是两个世界。夕远在节目中讲述了一些他在医院、在ICU中看到的画面,「每一个数字都是我眼前一个个的人,我很难把他们当成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他在医院里,真正感受到了那句话:这不是多少人死亡,而是死亡的悲剧在这这里发生了太多遍。 (夕远拍于武汉医院) 而医院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呢?粒丁觉得,没有人的武汉,更漂亮了——医院外的武汉就像龙卷风的暴风眼,周遭瞬息万变,但暴风眼处,却显得有些平静。光头和粒丁除了拍摄第二个短片外,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甚至两个人还曾包下一个无人的影厅,看了一整天电影——在他俩身上,你看不到太多负面的情绪。他们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尽量如常」。 但让他们「唯一」遗憾的是,一家20多年全年无休的热干面店,被迫关门了。「生活选择又进一步被压缩了」。 (王粒丁拍摄的武汉街头) 这期节目我们依然是通过线上连线录制(在节目中也能听到一点瑕疵,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录制当天,三位嘉宾在光头的18号酒馆里,一人一听啤酒,充满「优越感」地说自己起码是「酒精消费自由」。大家都喝了不少酒,也许在现在的武汉,酒才能带给他们一些慰藉。 节目最后,光头说,这期节目之后,他们还会继续生活、继续拍东西记录这个城市。也许再过一个月,或是疫情完全结束,可以再聚在一起录一期。看看有什么变化。另外,作为一个酒馆、酒厂老板,他还有个非常朴素的愿望:希望疫情之后,大家不要对武汉的酒厂、生产的酒有任何歧视或芥蒂。仅此而已。 这期节目,我们并不想做的过于沉重,而是像把更多「日常」带给你,让你通过3位嘉宾的视角和观察、感受,看到武汉现在(当时)的样子。 主持人:随易 嘉宾: 尹夕远,《人物》杂志摄影师,疫情刚爆发时曾赴武汉一线拍摄 光头(左),武汉「18号酒馆」老板,《武汉守城人》制片人 王粒丁(右),「全球流浪汉」,投资人,独立摄影师,《武汉守城人》导演 歌单: > 1.《ブリキ》 by RADWIMPS > 2.《From Comas》 by Ours to Alibi > 3.《The last medal》 by 重返袖珍时光 > 4.《Texas》 by Lights & Motion > 5.《Book》 by CHON > 6.《阴转晴》 by 琥珀 > 7.《夏末》 by 琥珀 > 8.《Taijin Kyofusho》 by The Evpatoria Report > 9.《From Comas》 by Ours to Alibi > 10.《Valleyland (part 2)》 by Empire Express > 11.《1900》 by 常诚 > 12.《Lonely God》 by 惘闻 > 13.《游戏结束(Outro)》 by Chinese Football * 特别备注:第一首歌《ブリキ》是野田洋次郎为纪念东日本大震灾做的第二曲。曲名ブリキ(BURIKI)可以拆解成I3UR1K1,纪念地震发生日期311,也暗含「走下去」的意思。在MV中全程只有一直不断行走的脚,一共迈了431步,4(しん)3(さ)1(い)=震災;进行2分46秒时在红线处停留了一会,是为了纪念震灾是在当日下午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以这时候歌开头,希望大家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记住这次疫情,记住武汉,记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
- 时间胶囊SP1:还记得2年前宅家喝酒时的样子么?
时间回到两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 「酒鬼电台」的存货播客里,有几期都是在疫情期间录制的,在两年后的今天,把它们当成一个特别系列:「时间胶囊」,胶囊里封存了那段时间我和朋友关心的话题、在做的事情与彼此的情绪,哪怕两年后我们依旧受困于疫情,但有些东西也无法复制。 这期播客录制于2022年2月,这个日期应该会让你回想到很多情绪和经历吧。我翻看了下那个时间段我的一个朋友圈—— 这期播客我叫上了三个好朋友,三个女酒鬼。我们聊了聊因为疫情被迫在家喝酒时的状态,和平日里在胡同、鼓楼地区喝酒有什么不同。也聊了聊那时还很有新鲜感的线上办公,聊了疫情下的感情生活,也玩了个在疫情期间我发明的云喝酒小游戏。 节目中,我们还聊到,如果疫情结束,我们第一件事儿会去做什么。答案都不一样。当时大家都比较乐观,觉得无论如何生活还会继续,疫情也总会结束,结束时一起做一些「春天该做的事情」。 两年后的今天,希望你重听这些「时间胶囊」时,能帮你多个时间维度的视角,看待当下生活。 主持:随易 嘉宾: 春牲,aka陈建国,互联网从业者 Lyn,NGO从业者,「三里屯一姐」 大豆,不自由撰稿人,「鼓楼一姐」 话题速览: > 10'00 女生出门喝酒的仪式感:「化更好的妆,才能喝下更多的酒」? > 11'51 鼓楼 VS 三里屯:喝酒的正确姿势 > 16'40 疫情下,酒精消费降级? > 23'00 线上复工感受 > 28'50 疫情下的爱情 > 29'50 独居青年的孤独感 > 39'50 疫情结束,第一件事儿要去做什么? > 51'10 人为什么要喝酒? > 56'20 A or B 游戏环节
- Vol.5:年轻人开店避坑指北
「我想开家店」——这个想法,可能在很多年轻人心里都不时冒出。 女生,想开花店或者咖啡店;男生,想开酒吧。亦或是围绕自己的兴趣,开一家小店。希望能够脱离原来996的打工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过上自己觉得美好的生活方式。 但「开一家店」这个事儿,说大不大,但说小也没那么简单。 自从做了「二手酒馆」,身边有朋友想开店,都会过来找我聊聊,咨询意见。但整体看下来,绝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或者过于想当然了。觉得开一家店,稍微赚点钱,可能没有那么难;觉得店只要开起来,靠朋友们呼朋引伴、靠自然人流、靠做活动、靠大众点评,就能让这家店顺利运转下去。但可能这些坑,只有当你亲自趟过之后,才能深切感受。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3位在开店领域非常有话语权和方法论的朋友,一起来聊聊这个事儿。我们不是盲目鼓励年轻人开店,但也绝非泼冷水。而是希望让想开店的年轻人,能够对「开店」这个事儿多一些认知,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这期节目录了一个半小时。比较有趣的是,后面20多分钟,其实已经算是「结束」了,但我只是把音乐声调大,聊天继续。这种状态更像是朋友之间坐在一起聊天,话题更加肆无禁忌,看法也更加一针见血。没了录节目过程中难免的谨慎。推荐大家听到最后。 本期电台,我们主要聊了以下话题 > · 什么样的人,完全不适合开店? > · 文艺青年适合开店么?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 · 开店有方法论和规律么? > · 有人说这是开店最好的时代,但也有人说这个时代不适合开店。到底发生了什么? > · 在这样一个产品区分度越来越小、透明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开店,新的分水岭可能是什么? > · 开店一定会遇到的坑有哪些? > · 给年轻人开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