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2. 从嗓子眼儿往外伸小手是什么感觉啊?
我猜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社交网络上刷到一家餐厅的评价,因为博主一句巧妙的形容,顿时就对这家餐厅心生向往。也有可能反过来,因为一句犀利的吐槽,马上就对原本感兴趣的餐厅望而却步。当然更少不了刷到一些夸张的描述和名不副实的赞美,等真正吃到的时候,才知道现实和想象中的味道差距有多大。 这可能正是美食评论的魅力之所在——它不仅关乎食物本身,还和情绪、语言,甚至个人的味觉记忆都有关系。它描述的也不只是食物的味道,可能还有缓慢营造出来的氛围和一段无法再现的故事。 关于食物的体验是私密的,怎样才能在恰恰好的尺度里传递这份体验,让其他人产生共鸣,恨不得马上击掌转圈圈!真的是,很难啊。 【时间轴】 0:08 你都这么说了,这餐厅我必须得吃吃看! 3:47 用直觉来捕捉食物状态,再细腻地描述它 12:47 什么样的食物描述是让我们无法抗拒的 22:20 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年代对食物的不同形容 37:33 食物越来越像,形容它们的词语也就越来越像了 41:22 食物是一种通感,形容食物的语言也是 【本期鸣谢嘉宾】 黑麦:三联不让写的都在这儿说个痛快 【本期配乐】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 Rimsky-Korsakov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71. 轻轻地一加热,春天就熟过头了
从录完这期节目到播出的这一周里,好多地方又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天气。刚刚闯入春天,就撞上一堵高墙,等下一次再升温,就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入夏了。春天如此短暂,连带着吃春菜这件事也变得有些紧迫。 春天绿在了明处,在地里、在树上、在菜市场的摊位上。从远处看到深深浅浅的绿色,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又藏在一些缝隙里,有些食材并不是春天所独有,总得留个心眼,才知道这会儿的鱼、虾和菜有一种分外懵懂的味道。 春天能吃出很多花样,从2月份开始,菜市场就能常常见到新鲜上市的蔬菜和河鲜,在冬天的枯寂里冒出了头。但春天又实在是很不耐煮,轻轻地一加热,春天的菜就熟过头了,春天也就过完了。 本期节目由叮咚买菜APP支持播出。叮咚买菜的春菜季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今年的春菜季前前后后总计会上80多款各种食材,有小花小草,也有小鱼小虾,天南海北的春菜都能在叮咚买菜一站式尝鲜。春天太短暂了,得把春天吃到肚子里才放心啊! 【时间轴】 1:27 咬春天的草,就怕被春天的草反咬 7:39 在餐厅里、在冰淇淋里、去国外吃春天 20:14 钓点春天的小鱼小虾大鱼大虾 42:43 要么我去觅春,要么春来就我 46:44 为了迎接春天,做一些仪式感的储备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春天就得包到饺子里 黑麦:做一个储备春天的中年人 【本期配乐】 Vivaldi - La Primavera (Spring) Op. 8 No. 1 in D major: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70. 顾客给餐厅打差评,通常不是因为菜不好吃
很多人在选餐厅之前总会在平台上搜搜评论,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甚至会略过好评,只看「差评」。作为一个筛选维度,差评经常比好评更说明问题,毕竟好评有可能是买的,有可能是刷的,甚至是默认勾选的。而如果在差评中陈述了事实,可信度就高了不少。 差评对餐厅同样重要,除了会影响潜在客人决策,如果差评过多导致评分下降,也会直接影响餐厅在网站上的排名,从而影响客流。 所以餐厅必须想尽办法避免差评,除了需要鼓励客人多打好评之外,更有必要复盘客人打差评的原因。一旦餐厅主页出现了新差评,运营团队就恨不得逐字分析客人的评价,再调出监控,找到当事服务员和厨师,只想搞清楚一件事:客人写下这条差评的时候,他到底怎么想的呐? 【时间轴】 0:08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也能干餐饮 8:32 餐厅实现标准化流程可谓步步维艰 23:51 餐厅老板得先哄员工开心,员工才能让客人开心 28:34 伟大的连锁餐饮企业是如何激励员工的 32:41 最好的服务是能共情顾客 44:15 当客人提出差评的时候,餐厅应该如何应对 【本期鸣谢嘉宾】 丁一:「串亭居酒屋」创始人,餐饮顾问 【本期配乐】 Schubert / Symphony No. 5 in B-flat major, D. 485 - 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9. 一顿饭能吃一整只烤鸭的人可怎么减肥呀
据我观察,身边有些朋友和食物相处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爱而不得」。 明明对食物很有欲望,不同菜系和风味都想试试,是很愿意尝鲜的人。出门也经常以食物作为目标,不好吃的地方绝对不去。如果能在同一天里把好吃的饭、好吃的下午茶、好喝的咖啡和酒都给排上,那更是幸福的一天。 按说都这么喜欢吃了,和食物还能有什么矛盾呢?应该是越相处越亲近才对。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情景却是,吃的时候很开心,吃完之后就容易陷入无尽的懊悔:「吃太多了」,「少点俩菜就好了」,「怎么又没忍住」…… 用两个字简单粗暴地概括这种矛盾的根源,那就是:减肥。又想控制,又无法抑制,对食物的情绪变得越来越复杂,本该是生活的慰藉,结果吃得战战兢兢的,别说彻底放纵了,连安心享受都很难。 【时间轴】 0:08 2024年减肥成果汇报 4:10 减肥说容易也容易,有时候真是哐哐掉秤 11:28 减肥说难那是真的难,不吃甜的真难受啊 17:43 总在吃饭,总不能「正常」地吃顿饭 43:00 有时候保健品的作用约等于安慰剂 52:18 不止食物,人生的很多问题就是无解嘛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别问,问就是一直在减肥 黑麦:减肥取得了初步胜利 【本期配乐】 Franz Schubert: Symphony No.8 'Unfinished' D.759, II. Andante con mo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8. 理想厨房 | 有预谋地夺取厨房大权,再有计划地喂养家人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理想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目前理想厨房系列已经有这些节目: * 1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 2 各用各的锅,各吃各的饭,日子还能过到一块儿吗? * 3 做饭可以不必疗愈,但请保持浪漫 * 4 选对家电是决定下厨体验的重要前置条件 * 5 客厅是厨房,阳台也是厨房,厨房更是厨房 * 6 在建造厨房的过程里变成了一个大人 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吃着爸妈做的饭菜,吃到好吃的菜式当然会开心,希望爸妈可以多做几次。但每当爸妈非逼着吃那些不爱吃但有营养的食物,肯定也少不了吵架拌嘴。大人们看起来不挑食,都是因为不爱吃的东西他们根本不买!以后长大自己做饭了,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该多爽啊。 等到真正从长辈手上接过厨房大权,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会做饭只是自由游走在厨房的技能之一,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重新捋顺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菜谱信息、食材来源和人际关系,再用我们在意的方式来喂养在意的家人。有很多事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和厨房大权同时发生了转移,总而言之,终于轮到我们了。 【时间轴】 0:08 如何有预谋地夺取厨房大权 14:39 如何征服超市阿姨、菜场老板和生鲜卖家 34:44 做一道菜容易,合理搭配一桌很难 38:24 做家人爱吃的菜容易,说服他们接受新观念很难 48:16 有一种状态是越忙碌反而越想做饭 53:50 理想厨房的理念:谁做饭谁说了算 57:25 理想厨房的选择:谨慎地选择厨房家电 1:04:05 理想厨房的设计:杂物尽量收纳起来 1:06:47 理想厨房的理念:厨房尽可能大一点 【本期鸣谢嘉宾】 橘子 ,自由撰稿人,美食爱好者 【本期配图】 1. 日常和爸妈一起居住的厨房全景 2. 有限的厨房台面被挤占了不少位置 3. 双头灶有些不够发挥 4. 储物柜很宽裕,但备菜区略显局促 5. 尝试了很多调料 【本期配乐】 Beethoven: Symphony No. 6 in F, Op. 68 -'Pastoral'- Allegro ma non tropp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7. 真不是因为馋才惦记这些餐厅啊
翻开大众点评收藏夹,几乎已经有1/3的餐厅显示「歇业关闭」,另外还有1/3的餐厅显示「暂停营业」。所以当黑麦建议聊聊北京那些消失的餐厅的时候,我和雨前都觉得很不错!新年最适合忆旧事,旧餐厅再不聊一聊啊,都快想不起来了。 【时间轴】 0:08 当我们怀念餐厅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2:54 有些餐厅总是悄没生息地就没了 13:36 有些餐厅刚出现的时候可酷了 23:53 有些餐厅可以说是一小块飞地 40:34 想到一些餐厅就能想到很鲜活的画面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想起了在北京吃过的最香的醋 黑麦:在北京不同的街区想念不同的餐厅 【本期配乐】 Mozart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 550 - 1. Molto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 田螺姑娘hhhaze 。
- 年味指南 | 炫彩小张:年味是终于复刻了从前的卤味配方
在距离正式过年还不到十天的这会儿,我们就像小时候陪着爸妈一起办年货,时不时地进厨房试试年夜饭要做的菜一样,已经提前进入了过年的氛围里。筹备过年的过程比过年本身更快乐!在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找到了这种感觉。 小时候的年三十得坐车去亲戚家吃年夜饭,现在也会赶在年三十之前,从工作和学习的城市乘坐交通工具回到老家。人和家的距离远了,但奔赴的目标是一样的。不过也正因为距离的变化,我们关心的东西不一样了,连带着对年夜饭常吃的菜和一起吃饭的人也变得记忆模糊。 《过年特辑》的最后一期,我特地找了一位长沙老乡,想在熟悉的菜式里一起回忆一下熟悉的年味。聊着聊着就觉得找回了从前的年味儿,像是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把窗户上的雾气擦干了一样,记忆也被擦亮了。 特别感谢「南食召」对过年特辑的支持!南食召品牌已经沉淀了12年,店里的产品都尽量选择本真、本味、少添加的风格,我经常在想到买食材的时候先去他们店里看看,如果南食召有这个产品,就会觉得特别放心省事儿。 【时间轴】 2:04 长沙人的年夜饭必备菜 10:41 年味在采购、唠嗑和摘菜中渐渐变浓 18:33 在何时重新理解了父母蕴藏在食物中的心意 31:50 我们总是试图用食物拉近人和人的关系 47:10 和父母的分歧和矛盾也体现在食物上 57:48 食物诚实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1:09:10 年味变淡是从年夜饭的炒菜变少开始的 1:14:18 定义一个让自己更舒适的年 【本期鸣谢嘉宾】 炫彩小张:长沙人,「贤者时间」主播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V.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年味指南 | 石老板:年味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擀皮的擀皮,炸的炸
在录制这几期《过年特辑》之前,我已经很久都没对过年有太多好奇或者期待了,年复一年,每年不都差不多嘛。但和朋友们聊过年又不一样,在听到对方对食物的描述之后,惊讶地发现明明相隔万里,却有着相似的经历,甚至连年夜饭餐桌上的菜式都有很多一样的。 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是这几年才认识的朋友,原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曾以某种形式交错过。聊完之后不止感觉和朋友们更亲近了,年也有了更广阔的意味,它不止是自己家的年,而是真正的情感纽带。 我也忍不住重新思考什么是「新年」,不止是日历翻过一页,年龄长了一岁,也有我们对旧物、旧人、旧事的新观点和新想法。站在此时此地回望记忆中的年味食物和团聚画面,以新叠旧,确实是一年比一年更丰富了。 特别感谢「南食召」对过年特辑的支持!已经12岁的南食召,也像是一个离开家乡闯荡的年轻人。从浙江温州的鱼饼、鸭舌出发,现在也尽力呈现其他地方的特色风味,云南山珍、东南沿海的海货、广式和川式的腊味,产品越来越丰富。 南食召主营的是家庭常备的各种食材和调料,坚持本真、本味、少添加的风格。在尝试过很多餐厅和外卖之后,想经常回家吃的,就是这种让自己更舒服的味道。 【时间轴】 1:43 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吃很像的年夜饭大菜 8:12 从小就吃不腻的油炸食品和凉拌菜 15:30 离家之后试图寻找的儿时味道记忆 26:05 过年忙着接收食物,处理食物和转赠食物 33:30 在哪一刻觉得很难找回家乡的味道 43:05 哪一刻又更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家乡味道 【本期鸣谢嘉宾】 石老板:兰州人,单立人喜剧创始人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II. Vivac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年味指南 | 多说一点小李:年味是爽口解腻的泡菜味儿
如果只用一个词描述过年的感觉,这些词通常带有一些情绪:热闹、无聊、孤独、重复... 也很难展开讨论,过年不都差不多吗? 而如果用一幅画面来描述过年做了些什么事儿,这幅画面就会有很多细节:和家里人商量哪天到家,分工做好大扫除,尤其是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年货和年夜饭餐桌上的菜式。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儿?这实在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明白,但食物肯定是年味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我请不同的朋友录了几期《过年特辑》,听他们描述过年时和食物有关的画面,这些画面太美好了,也让人久违地对今年过年有了一些向往。 这次的过年特辑特别感谢「南食召」的品牌支持,欢迎大家来南食召选年货! 南食召是一个从浙江温州出发的食材品牌,主要经营家庭常备的食材和调料。店里的产品都尽量选择本真、本味、少添加的风格,这样的味道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舒服无负担的,是可以一直吃的。就像无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家餐桌的味道一样,但是能确定那个味道是熨帖的。 【时间轴】 1:54 提前很久很久就开始筹备年夜饭了 15:56 年夜饭的菜兼顾了好食材和好味道 20:16 还能兼顾一桌菜的荤素和色彩搭配 30:10 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一起吃年夜饭了 38:54 年轻人可以是吆喝过年的主力 44:08 食物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储备 52:41 尝试把目光放在食物本身上 【本期鸣谢嘉宾】 小李:重庆人,「多说一点」主播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年味指南 | 重轻:年味是自然凝住的酱汁味儿
每年到了这会儿,大家就会说:「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这会儿的浓,是对旧时习俗的期盼,一年累到头,也该好好歇会儿,和家人聚一聚了。 也是真正到了每年过年的正日子,大家又会感慨:「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这会儿的淡,是想过年却又过不出新意的些许失落,年复一年,总还是差不多的年。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儿?这实在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明白。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能确切感受到的年味儿都是自己家的、自己家乡的。其他地方的年味儿是什么味儿?其他人喜欢的年味儿我会喜欢吗? 带着好奇录完这一系列《过年特辑》之后,我好像不知不觉中对今年的年味儿有了更多的期待呢。 这次的过年特辑也特别感谢「南食召」的品牌支持!南食召是一个从浙江温州出发的食材品牌,最开始他们呈现了很多温州人心里的家的味道,鱼饼蒸着吃,姜酒调味,鸭舌下酒,是远行在外的温州人所熟悉的。现在的南食召做了更多的产品,保留了温州尊重食材原味的地区气质,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常备食材和调料,欢迎大家来南食召选年货~! 【时间轴】 2:05 不爱吃饺子的另类东北人 7:59 夹缝中的东北城市家常菜 11:21 囤的菜一点点变少了,锅里的菜越煮越浓了 18:16 年夜饭餐桌上印象深刻的菜式 25:12 东北人的食材执念 31:17 流变中的东北饮食文化 47:58 关于食物的记忆比美味本身更重要 【本期鸣谢嘉宾】 重轻:长春人,「不在场」主播,机核网常驻嘉宾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 Larg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6. 圣诞节当然要吃苹果馅儿的饺子啦!
从冬至开始就有过年的氛围了,什么事儿都不想干,所有的消息都想回一句「年后再说」。中间还穿插这平安夜圣诞节和元旦,整个人都懒懒散散的,于是抓了两位朋友来聊天! 我们不想聊平安夜和圣诞节的节气食物,也对比不了那么多地方的过年习俗,但这漫长的节啊……都得怎么吃才好? 【时间轴】 0:08 不会过节也不是我的问题... 9:00 年节的氛围很重要啊! 14:19 这节啊,过得北不北南不南的 19:24 所有洋节都给它过成情人节! 24:07 节太多了,精力不够用了 30:28 过年就是把好东西都掏出来,再冻起来 39:38 什么时候最需要过节的仪式感 53:02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的饺子都怎么包?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家属说汤圆比饺子好吃 黑麦:独创了鸡肉罗勒馅儿的饺子 【本期配乐】 Happy New Year (Symphony Orchestra Version) · Zymphonica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5. 开餐厅可以不卷吗?可以不营销吗?可以不赶流行吗?
我现在被餐厅突然关门的消息搞得有点惊弓之鸟,一听说可能要休息要搬家要歇业,就想加上老板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哪天真吃不上了,还能知道去哪儿找这一口。 尤其是那种平时溜达着随意吃吃的餐厅,推荐给朋友么好像也没那么正式,写个文章发一发呢好像也算不上惊艳,但它确实是日常生活里让人安稳的存在。我总是希望它们可以随时吃到,却又羞于承认平时去得太少。 等我抱着这种心情见到老章之后,又稍微踏实了点儿。老章说话很慢,做事也不急,我明明跟他聊的是开餐厅的事儿,聊完回家却怒写了两千字的稿子。他仿佛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并且在所有人都唱衰的时候坚定地认为永远有机会。就挺好的。 【时间轴】 0:08 开餐厅可以不卷 9:18 但选址和货源一定得好 15:08 开餐厅躲不开被投诉 19:32 毕竟稳定品控不容易 29:29 开餐厅可以不做营销 31:02 但成本得算得过来 36:03 开餐厅可以不赶流行 39:26 经典永远是有机会的 【本期鸣谢嘉宾】 老章,章记星洲·新加坡餐厅老板,餐饮从业者 【本期配图】 2015年吃的章记 2024年吃的章记 外卖点的章记 【本期配乐】 Chopin: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Op.65 - III. Larg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4. 日料店全用国产鱼到底行不行?
从去年8月停止使用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之后,日料店和国产鱼的磨合速度又被动地加快了不少。毕竟以前是可用可不用,现在却是非用不可。 一年时间说短也短,禁渔再开渔也就一个半回合。一年时间说长也长,作为消费者也许主要体会到的是价格的变化,殊不知产业链已经今非昔比了。 【时间轴】 0:08 全部改用国产鱼之后,日料店的套餐价格降了不少 6:36 除了食材之外,日料店还有哪些隐形成本 14:02 国产鱼的偏好和供给还不够稳定 21:27 国产鱼的筛选和分级可以更科学 28:04 国产鱼的处理已经越来越专业了 41:04 冬天的鱼好,但日料在夏天更受欢迎 45:10「国产鱼很好,而且好到所有的店都能用得起」 51:13「挖掘了好食材之后,在开心之余,也有不开心」 【本期鸣谢嘉宾】 韩显鹏,日料从业者 【本期配乐】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Op. 8 No. 4,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3. 服务员你想翻白眼也别让我看见啊!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有时候我走进全是北京籍服务员的餐厅,就莫名觉得有点压力。试探性的「您」字一出口,就觉得座位啊点菜啊就开始有点不受控制。 我相信这种压力是相互的,饭局刚刚开始,甚至还没聊到最热火朝天的时候,我的余光也可以瞥见服务员上菜和上酒时不知道要如何打断我们。 餐饮是一种文化,在餐桌或者餐厅里会出现的小小冲突,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冲突。我想问问我的两位北方朋友们,怎么分辨这儿的服务员是真客气,还是在阴阳我啊? 【时间轴】 1:03 好服务这个事儿啊,就挺难定义的 3:09 没有服务,没有服务界限和刻意服务 10:49 服务员自己也搞不清该怎么服务 16:40 服务员的工资可能比厨师高挺多 21:14 比起提供服务,有些人可能更想当爹 26:31 有些互动要么尴尬,要么让人有压力 33:56 服务员要「插话」其实挺难的 46:43 现场play:不同地区的不同餐厅服务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美食爱好者,在北京开过店 黑麦:美食爱好者,也在北京开过店 【本期配乐】 Clarinet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120 No. 1 - IV. Vivac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 62. 在北京开店啊,还是得信风水
人在北京,有时候上周刚吃的餐厅,这周就关门了。打开点评找找想吃的餐厅,好多以前的收藏也都显示「歇业关闭」了。说来也奇怪,这么大的城市,要挑个餐厅能安稳开下去的地儿怎么就这么难呢?? 我试着把自己从消费者的角色里脱离出来,假装自己也要开个店,叫来两位朋友琢磨了一番,就想看看这件事儿可能会有多难!(本期纯属假设,如有雷同,反正也没点名道姓)。 【时间轴】 0:43 如果想在北京开餐厅,最重要的一点是? 3:46 北京不同地区的氛围标签 9:07 进了商场,想省心但不一定受控 18:24 拐进胡同,还能享受一些生挤出来的自由 26:47 有些地区的风水啊,那都是都市传说了 40:19 怎么样是跟着风水去开店 44:25 怎么样又是逆着风水开店 49:13 什么地方它根本谈不上风水 57:20 得打破风水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美食爱好者,在北京开过店 黑麦:美食爱好者,也在北京开过店 【本期配乐】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II. Allegro con grazia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