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09 开放式关系:爱情不必排他,情感是流动的
Hello大家好,这里是土星照命,我是阿非。 本期节目是一期关于“开放式关系”的采访,来自去年十一月底我和郭宇的线上对话。郭宇是一名90后程序员,曾任互联网大厂技术岗位,2018年财富自由之后退休,目前在日本创业和定居。关于郭宇,《人物》杂志对他也有一系列的采访,朋友们有兴趣也可以自行搜索。 关于“开放式关系”这个词,它来自英文open relationship,简称OR。在真正接触受访者之前,我对OR的想象仅仅来自于类似《花神咖啡馆的情人》或《5 to 7》这样的电影,但对这种小众的亲密关系形态很好奇。选择OR这种关系形态的是渣男渣女吗?如何处理“爱情”与“排他性”之间的矛盾?“爱”在OR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如何分配与平衡?我在采访之前列了很长的提纲,郭宇也一一作出了他的答复。尽管很多时候是在抽象层面推演、或在感性层面描述,但当触及实践与现状,郭宇也很坦诚地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OR中种种不受控与矛盾。去年十一月底,也就是采访的时候,郭宇有两位伴侣,S与Becky,不过与Becky处在关系破裂的边缘。今年早些时候,他已经与Becky和平分手。如今距离采访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时间,也希望他如自己所说的,能够“在爱的命运之河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去流动”。 以下是采访的录音。 - 时间线: 00:00 片头 03:15 介绍 05:06 选择OR源于自己的逃避 08:10 OR只是婚姻之外的一个笼统的概念 19:15 经历狗血恋情之后选择OR,觉得自己的情感被磨损了吗? 22:03 OR类似一种宗教的、更博大的爱 27:45 公开OR有一种类似gay出柜的压力感 34:58 对于排他性关系来说,不是1就是0 37:54 如何分担与平衡OR中对不同个体的情感、时间与精力? 46:09 什么事是在OR中才会发生,在单偶制情感中很少发生? 49:00 在亲密关系中“确认位置”很重要 50:55 在OR中得到和失去了什么? 56:33 不同的关系形态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60:00 婚姻与生育制度在未来可能会逐渐瓦解 60:40 日本的companion制度与“假面夫妇” 66:20 不用时间长短/成败与否去评判感情关系 67:39 “永不坠入爱河的浪漫主义者,对所有人坦诚的谜” 74:20 OR中人数不是KPI,取决于命运的安排 76:34 婚姻与OR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 77:00 OR关系中的所有纽带都回归到了爱的本质所在 80:35 所有人都需要标签/框架让自己容纳其中,OR是不那么死板的一种 82:05 OR是否类似一种在亲密关系领域的创造和构建? 83:20 如何面对OR的不可控与不确定性? 85:10 父母与身边人对自己的OR是什么态度? 89:36 曾经道德上的不真实感还存在吗?心态是如何转变的? - 主播/采访:阿非 受访者:郭宇 采访时空:20221129 合肥/日本 - BGM: Schoolgirl byebye - 爱是 Schoolgirl byebye - 恋人的预感
- Vol.08 在新的岛屿重启轮回:人是不是只有孤单的时候才会有表达欲?
朋友们大家好,真的好久不见,我是阿非。突然想跟大家说说话。 回想这个播客的缘起,是在北京的一个格子间。那时候是2022年的六月,我人生第一次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北方城市实习,在那里度过了三个月的时间。现在一年过去了,我从北方的内陆漂流到了南方的小岛,从中国来到了新加坡读研。相似的是,我依然独自住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 今天是2023年8月9日,是我来新加坡的第九天。早上我坐在瑜伽垫上听鲁豫和陈婧霏对谈的播客,不知道怎么大脑开始闪回很多个北京盛夏的傍晚,我在酒店三楼的空旷平台上跳绳。那段时间因为心情不好,饮食也不适应,我胖了许多,于是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跳满两千个。我一边跳一边听播客,很闷,很燥热,很无聊。而我一个人重复着机械的的动作,好像是没有尽头的日子。有一次跳着跳着下雨了,我就到屋檐下面继续跳,当时有另一个长租的住户来平台收衣服,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我抬头看不远处的高楼,能透过窗玻璃窥探到对面人家在炒菜还是在刷锅,热气和香气混在一起飘到我头顶上空。那段时间我没有交到朋友,生活两点一线,时常感到孤单。 但是那三个月真的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像蝴蝶效应,可以写成很多以“如果”开头的句式。如果没有去实习,我不会有文章印成铅字的机会;如果没有去北京,C也不会来找我,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如果没有孤身一人待在异乡,或许我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做这档播客的冲动。之前我觉得生活是随机性的排列组合,只是人总爱在偶然中寻找因果。现在我相信一部分的因果,相信“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虽然它们不至于咬合得丝丝入扣,也或许是一种对既往的追述,但至少让我发现了更多关于自己的真相,也把一些浪花推到了我身旁。我很感激这些浪花的存在。 北京的那三个月之后,我的生活突然被填得很满。其实并没有实习期间的忙碌和疲惫,但大脑好像闲置下来了。我做很实际的、能让我快乐的事情,在学校的咖啡店打工,学习拉花,和朋友一起玩乐队,参加毕业演出,写论文,四处旅行,感受恋爱的细节,偶尔写写稿子,不为钱发愁,很少读书,也很少思考未来。其实这大半年我也录过很多期播客,也积攒下了一些采访的录音,但都躺在文件夹里,我好像短暂地失去了表达的冲动。或许是日常的情绪都被妥帖地接住,同时未来的焦虑被悬置在了角落。 由细节堆积而成的生活是庞大无比的,我很多时候淹没其中,并享受那种和游泳一样,什么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顺应水的流动的感觉。在水里一切杂声都是可以被屏蔽的,不过C前两天和我说他最近在学游泳,从水里出来的一瞬间会感觉身体很沉重,我突然被这句话打到,它好像一个譬喻,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八月就是从泳池里上岸的时候。顶楼的马戏团有一首歌,反复怅惘地哼唱同一句,“美好的夜晚就要结束了”,我想对我来说,这长达大半年的悠长假期也要结束了。 Schoolgirl byebye有一首歌叫《软弱》,里面有几句歌词:“我搬到了这里/和人保持距离/没什么想说/不期待太多。”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这样一种感觉,就像昆德拉写的:“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我想写一写自己的种种软弱,但又为各种事情耽搁下来。 回想录第一期播客,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的稿子,但我蹲在厕所里磕磕巴巴地读了四十分钟。至于为什么在厕所里,是因为我以为那里的收音会好一点。所以你们或许已经发现了,从最开始,土星照命就是一个很私人也很笨拙的播客,因为自我视角的受限,我不觉得自己有能力讨论宏大的命题或给任何人建议。但在这里,我试图摊开的就是这样一个我,现在土星又旋转到了新的轮回点,我好像又感应到了那种使我沉降下来的重量。 所以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人是不是只有孤单的时候才会有表达欲?才会思考?还是只有我是这样?我也时常搞不明白自己,但那种想要说点什么、写点什么的欲望又开始找到我了。 - 主播:阿非 BGM: 侯志坚 - 蓝色意识 序曲 侯志坚 - 蓝色意识 尾曲
- Vol.07 2022,留下的终将凝为琥珀 | 声音切片企划
朋友们好久不见。 本期节目是一期跨年的特别企划,节目的灵感来自于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人“熊熊作业”,他自称波普音乐人,用拼贴的方式将支离破碎的生活重组。这次的“声音切片计划”,我用征集到的声音们剪辑成了六个片段,大部分来自我自己和身边人的即时记录,也有通过朋友辗转而来的投稿。希望这期节目能让你们回忆起你的2022年,那些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瞬间。 00:40 这块切片是市井声。第一个片段来自汤,2021年毕业季,他和朋友走在路上,手机闹钟突然响了起来。第二段是我2022年9月在北京实习的时候,某个周末去逛胡同,在阜成门内大街附近录制的。当时是傍晚,我看到有好几家人拼了长桌一起在路边吃饭,小孩子骑车或者跑来跑去,大家的面目都很生动。第三段也来自汤,他说,那天下午我骑车去找江苏电视塔,路过居委会大院,听到一群阿姨在排节目,透过院子的缝隙可以看到塔。第四段依然来自汤,他说那天大概十一点半左右,回家路上遇到几个阿姨,刚打完麻将正在吐槽一个牌品不好的某阿姨。 03:45 第二块切片是有关朋友的记忆。第一个片段是2022年2月,我和一位很好的朋友坐在老家的饮料店里聊天等人。第二个片段是2022年11月,我和栗子从封控的学校里逃难出来,到新街口的某个民宿同住了几个星期。每天中午我们都会投屏轮播《甄嬛传》和《中国好声音》,这是某天我们重温了《一起来看流星雨》并且爆笑如雷。第三个片段是2022年十月份和栗子以及小恐龙去厦门玩,在鼓浪屿录制的海浪声。第四个片段是12月和C一起去爬栖霞山,看到了两排祈福风铃。第五个片段是五一假期,我们乐队团建,晚上在鼓楼校区的草坪上弹琴唱歌,我们的吉他手唱了写给另一位吉他手的歌《拜托了,我的另一个自己》。 07:50 第三块切片是来自栗子和她的一位广东朋友Hiuman。背景音里的歌来自栗子,11月25日,当时有风声说南京即将静默,栗子在那天去了先锋书店,店里在放科恩的《Crazy To Love You》,她说先锋书店总是在放科恩和迪伦的歌。Hiuman递来的投稿,是我这次唯一一个收到的陌生人的声音。我请栗子帮忙翻译了一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起码别人对我的看法是这样。但事实上呢,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很悲观的。我觉得这个世界越来越坏,虽然它从前也不太好。太多战争、太多疾病,人与人之间太多冷漠、太多争执、太多不理解。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在世,痛苦是远远大于快乐的。人经常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痛苦,去换取百分之十的快乐。真的值得吗?有时候我会很极端,会希望这个世界毁灭。我也不知道说什么。我今年21岁,未来不是十分明朗。我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我想要活在当下,但我又没有赤裸裸地面对未来的勇气。总而言之,我希望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能。希望我可以在某一个瞬间发生改变,付出行动。我希望我可以过上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少苦少难的生活。我的青春很短。真的很短。” 12:10 在这块切片中,一位匿名的朋友发来了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电梯里的噪声;第二段“泰国榴莲”,她形容是“鞭炮一样的叫卖声”;第三个片段是22年校庆前夕,学校在操场整日排练,“123”的话筒测试持续了二十分钟,她说,当时觉得好像在水缸里。另一位朋友陆楷发来了两个片段,一段是他上学期昆曲课的录音。他说这是课程刚开始时,老师会一遍一遍重复旋律教大家,全班也一遍一遍跟着唱,有种循环往复的特殊味道。另一端是有一次路过一个丛林,坐在那边听了好久都鸟鸣。这个片段有16分钟,我截取了其中很小的一个片段。这块切片中还包括了两段人声,开头的声音来自汤,结尾的声音是12月我和C爬栖霞山时,和半山腰转角的凸面交通镜打招呼。 15:38 第五块切片是关于乐队的一些片段,有很大一部分我的私心。2022年对我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就是和五位朋友一起组了乐队。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我们日常排练的记录,虽然很不成熟,但每一刻都是快乐的。后面的两段音乐是两场live,一场是我去合肥看Joyside乐队,他们改编了Beatles的《let it be》,变成了很欢乐的版本。这场演出结束后,我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三位同看演出的朋友,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大家走在路上一边聊天大笑一边抽烟。另一段音乐来自栗子的投稿,是野外合作社在南京1701livehouse的演出。唱到《南京之声》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合唱,“因为鲜花的意志高于一切”。在这个片段中,还穿插了两小段人声。第一个来自汤的投稿,他说,21年毕业季,离开学校的前一晚我和楼上宿舍的兄弟一起听歌,听到三点多emo顶不住了,在宿舍群里打视频,结果发现大家都没睡。离开那天他俩是一起走的。第二个是我在火车上录的报站,也忘记了是要去哪里,但这一年确实有很多时间都在路上。 20:40 第一个片段仍然来自Joyside合肥场演出。当时演出到一半,突然被防疫办叫停。现场的年轻人们发声抗议,并自发合唱了《Hey Jude》和《国际歌》。第二个片段来自桃子和思苦的投稿。这是2021年的跨年夜,他们站在宿舍走廊上,和对面楼互喊“新年快乐”。第三个片段是21年的除夕夜,我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时,录下了一句新年快乐。不出意外的话,这期节目发出的时候已经是2023年1月1号了。那么,也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 - 最后,这期节目做得不太好,但非常感谢每一位投稿的朋友。谢谢你们在茫茫的赛博世界中,愿意伸出的这一枝。世界或许不会变好,但希望我们都会。 - 跨年特辑:声音切片计划 Slices of Time 声音,鲜明的在场,召回的巫术。 切片,边角毛躁或锐利,粗细薄厚不均。若保存得当,可在显微镜下见当年质地。 若你喜爱偷听、收藏、寄存、晾晒、风干、保鲜、萃取、解剖……请加入声音切片(Slices of Time)计划! 形式:录音(时长不限) 内容:不限!只要是自己参与其中的声音记录即可,如 ·想对某个人说的话 ·想对2022年/N年后的自己说的话、对未来一年的希望 ·一段你录制的环境音,标注时间地点,可简单描述情境。 如: 2022/09/10北京某胡同,傍晚几家人拼桌在路边吃饭聊天,小孩或骑车或乱跑 2022/11/12南京某医院急诊,半夜重复循环的“请出示健康码”广播声 2022/10/22南京鱼嘴湿地公园,落日后潮涨的水声 ·读一段你喜欢的句子(语言不限) ·陈年的通话录音(新鲜的也行) ·一段方言(可口吐芬芳) ·唱一首歌(或几句) ·口技(如弹舌) …… 希望能收集到你觉得最有意义、最特别的声音碎片! 所有录音最后会剪辑制作成一期跨年的特别节目,在漂浮的赛博世界找到一个落脚点。 截止时间:2022.12.25 投稿方式:微信 rhinofaye105;邮箱 1037910957@qq.com 播客:土星照命(小宇宙、Apple podcast、网易云) 感谢每一位愿意分享切片的朋友。 We record to taste life twice./ - 主播:阿非 感谢:汤、栗子、陆楷、Hiuman、桃子和思苦、匿名的朋友 BGM: Andrew Prahlow - Travelers' encore La Strada - Loved You All Along Chinese Football - 游戏结束 The Kingston Trio - The River Is Wide Youth Lagoon - Afternoon Joyside - Not My Time To Die Novo Amor - Seneca
- Vol.06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丨春秋来信01
和Cain提,要在播客上互相读写给对方的信,他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算是欣然应允。 我和Cain大概于2015年在互联网上偶然结识,做了七年的朋友,今年九月底从知交变成情侣。在少年时代,信件是最初连结我们的方式,也让我们在还未见过面时就认识彼此。一个朋友形容我是“老派”的人,可能因为我在审美未成形的年岁迷恋《玛丽与马克思》和《查令十字街84号》,都是以书信带出的情缘。 在书信和现实中,我和Cain聊到一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爱。“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试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Rilke) - 时间轴: 04:00 录前花絮 07:42 Cain的第一封(22.9.16?-22.9.23?) “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愉与不幸。” 真不知初中是怎么想,竟想从QQ陌生人中交朋友,竟还真从中认识到了你们,我很难判断是偶然还是命运。 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的同时,我陷入第一次完完全全的感情漩涡,忠诚与善变的心理产生冲突,情感的纯洁性遭遇几番自我审查,坦白讲,这种冲突时至今日依然是我的迷思之一。 19:15 Cain的第二封(22.9.16?-22.9.23?) 回想过去,我在体验上是不被环境包容与接纳的,至少不像普通人一样严丝合缝。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被拒绝和排斥的感受,但在你这里,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作为个体的想法和人格是容洽的。或许我们会想,是因为巧合,世上存在无数能互相接洽的个体与灵魂,是我们恰巧遇上了。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它和世界是偶然性的自成一体,然而否认不掉,我确确实实体验到了平等,这是被尊重才会产生的关系。 是惬意的、舒服的、自然的,是会生出无限包容与喜欢的,是可以盯着你做任何事,可以呆在你身边什么都不做,是被接纳与可表达的,是能唤醒自我意识中稀缺的爱与敬的。在过去的经历中,逐渐剔除了感情中独占欲的部分渐而又显,我想这是友情中不会有而爱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3:43 Cain的第三封(22.10.6) 曾经的想象中,我们三十岁后的某年,偶遇或约见在闹市中心的酒吧或茶室。我邋遢着见你,言语中比现在更多一分冷静与从容,也更见孤寂与烦躁。你则无法想象什么穿着和谈吐,慵懒与疲惫可能会有,说往事也评当下,你苦于情海多年无觅知交,我就坡下驴驼你回家。这也无不可,可是变数太多,难免日夜煎熬。 简言之,我也讨厌束缚。可我认为我们虽不见得比别人幸运能躲过这一切,但是我们更清醒爱情主体的所在。 31:37 K.的第一封(22.7.10) 我时常觉得我们的关系有点怪,因此隔一段时间就产生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你不会否认,我们有时候像哥哥妹妹,有时候像情人,但我们从不触碰这一点。在我们的关系里永存着这样的暧昧之处,于是在某些时刻我们的对话好像在打哑谜。 你爱过谁吗?你在爱着谁吗?你爱我吗,视我为一个完整的我去接纳?我不懂得爱,我也没有爱过谁。昨天你和我聊天时用了“看重”这个词,但你没用“爱”,我想这对你来说大概是一个很难讲出口也很难真正发生的词,你说“当你有了看重的人,你就做你该做的,受你该受的”,大概就是,爱让人的生命不再虚浮吧,能够愿意去肩住一些沉重的东西,并在这种给予与承当中获得自身的意义。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啊,但是要我身体力行地感知到这一点,会不会是很久之后了呢? 这样的代价就是,我从来没有(这么说不太公平)感受到自己完全被接纳,也没有完全接纳过别人。但我和你似乎是不一样的,我们互相的接纳程度(至少是我感知到的你对我的接纳程度)是我绝少在别处感受到的,甚至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在爱里,人没有恐惧”,因没有恐惧,没有失去的担忧,所以能够打开自己,这是因为爱的缘故啊。被接纳是一方面,被需要则是另一方面。在感受到被你接纳的同时,我亦感受到你对我的需要,这是对一个个体存在的重要性的双重肯定啊。 43:55 K.的第二封(22.10.15) 不过临了,我还是开始给你写信。此刻你大概已在睡梦中,小黑可能在你床脚,也可能在沙发上呼噜呼噜地趴着。你大概不会想到,再过大约六个小时,你还没醒来的时候,我就会推门而入,站在你床前吧? 你是一个很好的人(这绝不是什么好人卡!),是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得较为成熟的人。这不单是智性上的,我虽慕强,但更吸引我的是你之前也提到的“品性”。前两天和另一个朋友小圆聊到你,她听了我的描述,说想到一句话:“好人就应该在一起!”大概我们都是不错的人,待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好。 - 主播:阿非 嘉宾:Cain 友情出演:小黑 录制时空:2022.10.16 杭州 BGM: RADWIMPS - デート Penguin Cafe Orchestra - Perpetuum Mobile 郑秀文 - 终身美丽
- Vol.05 模糊的性别气质与无法标定的我们
这期节目仍然是聊个体经验。 前段时间突然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对中性人类有天然好感。我会下意识避免和太“男”的男性接触。所谓“男”,朋友评价曰“大男子主义”,其实倒不尽然。大男子主义只是较为典型的一个表现,更多是过硬的、轮廓分明的自洽感。 我喜欢性别气质模糊的人类,他们大部分都像一团虚焦的水汽。栗子和我都自发或自觉地体验过(着)中性气质。对于性别这个话题,栗子称自己“迟钝”,而我是过早开蒙后产生反弹。 不过剪辑时,我发现一些表达上的问题。譬如我不经意使用了“被赋予男性气质”这样的形容,回听到这句话自己突然被刺了一下。这可能说明,对于性别气质这个话题,在我内心深处还是沉积着一些未曾意识到的偏见。再细听,很多观点和表达经不起推敲,且停留在个体经验层面,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 栗子在对谈中提到一个词:去性别化。我认为性别的议题在当下被如此频繁地讨论,或许就是为了某一天我们不再用性别视角先入为主地判定一个个体。二元性别的容器是僵死的,而人是流动的。 祝我们都能在性别光谱上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 - 时间轴: 01:22 头发长短、穿不穿裙子无法标定性别气质 03:33 性别意识淡化,不觉得自己是女性 06:33 童年接受的性别规约让我产生对抗感 09:50 中间态:不会优先选择性别视角看问题 11:06 男性的“绅士”vs女性的“妈” 14:08 剪寸头给我带来了什么? 18:30 寸头让我意识到aggressive一点也无妨 26:36 搞笑女没有爱情:什么样的女性气质是不被鼓励的 31:53 你会厌恶自己的女性气质吗? 36:52 播客推荐:海马星球《性别即种姓》 - 主播:阿非 嘉宾:栗子 录制时空:2022.09.04 北京 广州 BGM: Perfume Genius - Otherside Chris Smith - Gender
- Vol.04 性与亲密关系:在展览、观看和体验之间
这期节目的制作对我来说多少有些艰难。话题本身的敏感度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当表达从观看层面进入现实层面,讲述者更多需要面对的其实是自己而非命题本身。克服耻感、建立信任、试图言说,每一个步骤都不简单。 当我和栗子互为镜面,发现自己和对方经验的特别之处。这种特殊性来自于我们进入性这个话题截然不同的维度:具象感知和抽象思考。性是它本身携带的肉欲,还是它之外的一切东西?回听录音,未说尽的还有许多,或许留待下次契机。 本期节目中,你将同时体验沉浸与抽离: 阿非大撒把自曝经历(废话值70%) 栗子高密度输出思考(严肃值90%) 敬请降低期待,欢迎自我代入! 希望我们都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身体和欲望。 完整版可在网易云收听: 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id=2511006749&uct=%2B3yN%2F9Shk0gyUnIGchdGuw%3D%3D&djId=1455751703&app_version=8.8.31 - 时间轴: 01:16 对身体的探索开始于有意识之后(审核原因删去) 04:24 缺失的性教育与电线杆小广告 06:05 观看性的欲望可以和生理欲望无关 09:56 童年性启蒙:日漫和渡边淳一(审核原因删去) 12:28 初次偷看禁书的罪恶感 17:45 被当作性幻想对象 21:47 看《朗读者》:置身事外且严肃的观看 26:00 看《女性瘾者》:性瘾对她来说是不在乎 27:50 啰嗦的童年恋爱起底 34:08 归置记忆:脱离过往、适应当下与集邮癖 - 主播:阿非 嘉宾:栗子 录制时空:2022.09.04 北京 广州 BGM: The Weeknd - Earned It Cigarettes After Sex - Apocalypse
- Vol.03 信与爱:恐婚恐育时代的内在感召
本期节目是我和栗子彻夜长聊的最后一期。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从一次特别的生日,聊到了信与爱对我们的内在感召。 - 时间轴: 02:17 谢谢你让我成为一名母亲,这21年辛苦你了 05:07 出生是一个既定事实,不需要生日提醒 07:05 生日是庆祝一段关系而非生命本身 08:03 我感受到的一切情绪和压制,母亲也在承受 12:03 将对自己的tough化解为另一种tough的力量 14:26 婚育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完成自我 17:19 需要天然的付出感和奉献感 21:22 恐婚恐育是不觉得自己能对另一个生命负责 23:21 孩子会反过来影响父母的成长 23:54 三四十岁会重新发现生长的可能性 26:57 早慧和焦虑自己不早慧都是痛苦的 28:20 当我们不去定义黄金时代,才在真正生活 - 主播:阿非 嘉宾:栗子 录制时空:2022.08.26/27 北京 广州 BGM: Siddhartha Khosla - Closing Theme (This Is Us) Siddhartha Khosla - Opening Theme (This Is Us) 声音碎片 - 黄金时代
- Vol.02 细小的规训与惩罚,构成长大后我们自我压制的根源
成长在一个大写的“压制”的环境中,我们常常缺乏对一种“润物无声”的压制的觉知,甚至将其内化。同时以钝感作为屏障,往往要多年以后,我们才能在某个时间节点猛然看见这些规训与惩罚的来源,但既成的已经难以回溯。本期节目是1.1的续集,我们试图通过一个对象化的自我,剖析内在压制及其成因。 - 时间轴: ·写作的获得感与自我消耗 02:37 没有工作是不消耗人的 03:33 写作的消耗感剥夺获得感 04:49 进入写作时的状态很重要 05:28 捕获灵光乍现的时刻 06:54 情绪性写作与智性写作 07:25 写作需要经过对自我的打斗 ·东亚女的一生:规训与惩罚 10:23 我们有时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喜欢 12:06 你的存在使我感觉被解放了 14:24 自我压制:用tough对抗柔软感性 15:52 家庭外的惩罚 20:50 在系统之外寻找自我价值的艰难 23:11 细小的伤害会指数型繁殖 27:30 家庭内的规训 29:09 真空环境带来的纯并非真正的善 30:27 父母不会接纳脱离模具形态的我 33:03 因果链条很多时候是无解的 35:45 向外归因让我们能够放过自己 37:22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 主播:阿非 嘉宾:栗子 录制时空:2022.08.26/27 北京 广州 BGM: Chinese Football - 游戏继续 Chinese Football - 世界悲
- Vol.01 意识过剩:表达的困境也是东亚女的困境
这是一期跑题略严重的播客。 从实习聊起,我和栗子不知何故完全忘记了吐槽公司的主题,从新媒体行业说到写作对我们的意义,并刚好地触碰到“表达”之艰难的成因。 - 时间轴: 02:52 新媒体的困境:自我表达与受众的平衡 06:29 从封闭的写作走向有读者的写作 21:33 很多热点其实是新媒体行业制造出来的 27:21 新媒体对热点的关心是一种快速的关心 30:24 当你写非速朽的东西时,一定有能力判断那个时刻的发生 31:21 表达不可穷尽、不可靠、并非直线 37:47 不喜欢模特摆拍式的写作 38:50 写作时心理负担重可能是ego过大 41:17 自我贬低是东亚女的自动开关 44:41 过度自我贬低也是一种自矜 - 主播:阿非 嘉宾:栗子 录制时空:2022.08.26/27 北京 广州 BGM: Bobby Caldwell - What You Won't Do For Love Kontakte - With Glowing Hearts
- Vol.00 沉默是情感的掩体,而通过表达我们疏散淤塞|Confession
这是一期自白。 作为一个并不擅长表达的人,我为什么想做播客呢?可能是因为最近感受到了表达的必要。 我发现,当我回避去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回避自己。沉默是情感的掩体,而通过表达我们疏散淤塞。当我为自己的情绪命名时,我已经感觉到好起来;当我试着组织自己的观点时,自我已经在成形。 在这档播客中,我会和朋友一起讨论一些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命题,希望能够发现自我和表达的更多可能。 - 【BGM】 Arcade Fire - Song on the B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