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戳破人生 “障眼法”,成为波伏娃
久违的回归更新,在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吗,处理个人生活的课题之后。今天想和大家聊近期带给我很多启发的一本好书《如何成为你:和波伏娃一起追求真实》。它带给我如何写一本书的灵感 ,也犀利剖析了社会对女性的共谋,如何看待婚姻关系、母亲角色 ,女性如何活出自我,本书作者斯凯-克里利给出了她的理解和答案。听完这期,对于如何从社会设定的人生“障眼法”中破局,也欢迎你和我聊聊你的看法!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1: 12坦白局:读博期间的学术挑战和生活变化 04:40 荐书:斯凯-克里利《如何成为你:和波伏娃一起追求真实》 06:25 假如我来写中国版《第二性》 07:20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 女性model是什么样 09:08 波伏娃的生命历程教会她如何理解哲学 10:22 《如何成为你:和波伏娃一起追求真实》的三部分内容架构 13:44 大学公共课《西方哲学》《西方文明》启发自己成为哲学爱好者 16:49 哲学说到底就是价值观,是人生指南 17:46 遇到人生困惑时,存在主义教会我理解生活 20:48 在复杂共谋环境中寻找自己还是找寻永恒的女性气质 22:35 如何活出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真正的自己 24:53 婚姻会损耗男人,但几乎总是会毁掉女人?也谈婚姻观 28:08 不依赖一纸婚约,也可以认真对待关系与承诺 31:03 戳破婚姻背后的若干“障眼法” 34:00 “母亲”角色也是一种对女性的镇压和折磨 37:32 面对社会给予女性的共谋,如何自处?如何自我实现、如何寻求幸福? 39:55 生命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是寻求自我真实的过程 【延伸阅读】 《如何成为你:和波伏娃一起追求真实》斯凯-克里利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6|冻卵能成为女性生育的‘后悔药’吗?
同在上海的Summer和Eve,两位35+未育的女性一起深入探讨女性冻卵话题,Eve行走的“冻卵野生推广大使”真诚分享了她冻卵的全过程以及建议。让听众对女性生育选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探索女性在生育问题上的新自由和选择权。 【主播】 Eve,《第二性》播客主播,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本期嘉宾】 Summer Xia,《与她有关》播客主播 【本期节目高光内容】 02:27 大部分中国女生从当年39岁的徐静蕾那儿被科普了“冻卵” 03:03 冻卵的原因 05:54 很多女生冻卵有很多卡点,真实冻卵过程? 13:14 如何敢对亲自下手扎针(视觉上又长又粗非常吓人)? 14:32 如何找合适的医院? 21:04 冻卵在技术上非常成熟吗?是一个有期限的生育保险吗? 28:30 什么样的女生适合冻卵? 30:56 上午做完冻卵手术下午就去上班! 32:33 中西方两者结合辩证看待 35:53 卵巢指标也是可以调理的 37:03 如何看待许多去国外做冻卵手术的朋友都发胖?身体失调? 39:29 冻卵前的准备 47:11 市面上各大机构现状 50:27 作为未育女性以及女老板的双重视角下如何看待企业用人单位歧视大龄未育问题 62:00 已经35+女生还用冻卵吗? 64:46 35+女生如何保养卵巢? 70:09 对大龄未育且有生育焦虑的姐妹说些什么?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5|也谈女性主义营销:真诚是最重要的密码
新的一期是和此刻众声主播Lily的一期串台,从广告和消费者研究专业领域看女性主义营销,我们观察到女性作为消费者正在与很多品牌形成更多的交互影响,从拒绝“雌竞”到多样的"女性力量“,女性友好环境的形成需要长期主义,也需要我们共同”共创“。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Lily,播客“此刻众声”主播、文化咨询公司“此刻洞见”联合创始人,内容工作者,主播,创业者 此刻众声: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4d209d69fd5513f7e36db30?s=eyJ1IjoiNjBjMTZjMzNlMGY1ZTcyM2JiYTdhY2U2In0%3D 此刻洞见: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46f3c22000000001c02b5e7 【Timeline】 03:45 女性主义展览历程回顾 07:34 女性主义年度营销盘点:女性主义营销为何会被引向女性主义消费? 03:42 当下女性营销对女性群体的观察非常粗暴 12:08 女性不应被标签化,部分原因是男性在决策层占比更高 14:42 紧跟热点的女性营销也容易成为争议靶心 16:34 女性主义营销和ESG议题一样是长期价值 17:42 女性营销趋势一:拒绝雌竞 19:17 女性营销趋势二:女性的力量不止于美丽 23:52 女性是否能真正回归自由选择? 26:42 女性营销趋势三:从女性消费力到真正女性友好 32:59 好的女性主义营销需要传递两方面价值:情绪价值、实用价值 38:28 文化多样性对女性关照的核心是尊重和真诚 42:39 “只买自己‘喜欢’的产品”——Lily的女性主义消费观 44:58 希望更多女性加入营销策略专业体系,消费者研究方法脱离标签更关注用户本身 49:51 品牌也在回归理性,可与真实用户共创“真实的故事” 【延伸阅读】 此刻洞见 三八女性摄影展 https://mp.weixin.qq.com/s/9N4jBvqvaCVdXMCEH6uQoA 2023女性营销趋势 https://mp.weixin.qq.com/s/-PZkiGoJ89pEU9H3XFjGag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4|《冷亲密》读书分享:为什么爱越来越难
今天这期SOLO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看的一本书——《冷亲密》读后感。与其说是在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不如说我向大家袒露自己近期经历的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一度伤痛不已,但因为看这本书和录制这期播客,我完成了一次自我疗愈和自我和解。亲密关系即使有再多的可测量性,背后是两个人心、人性,都是很难被揣度测量,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即使如此,走出一段阴霾完成一次自我疗愈,放眼百岁人生,我们仍然可以相信:向前走,还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祝福你我~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2:58 关于《第二性》的2024年两条内容线规划 05:27 《冷亲密》以心理学角度探究亲密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如何处理 09:30 《冷亲密》作者伊万.伊洛斯生平简介 10:55 原生家庭关系如何影响孩子后来的关系模式 11:25 日常习惯种种皆是潜意识的体现 12:24 当下社会里何为“有病”何为“没病” 15:41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可以被专业方法测量、量化 18:46 资本主义、女性主义、现代心理学引导亲密关系趋于冷静理性功利 19:33 网络社交如何让亲密关系冷掉 22:35 Eve读后感:标签只能作为解释痛苦的方式 24:29 从一段关系的结束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理解“痛并快乐着” 26:03 放眼百年人生,仍然相信会有美好的感情会发生 27:24 找到好的方式与自己和解:读书吧,也读自己 【延伸阅读】 《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 [法]伊娃.易洛思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3|致:终将单身的我们
大家好!2024年的第一期播客和大家见面了,这期内容的录制来自LESS品牌在杭州的线下读书会现场,我和EZ FASHION主理人ZOE分享了我们对于《暮色将近》这本书的读后感, 作者戴安娜·阿西尔在书中写到她在暮年时分回望一生时,对衰老、工作、生活、爱情、责任、爱好、亲情、死亡的思考,这个可爱的百岁老太太轻松、自洽的态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看见一种可能:作为女性,一生都可以好好成长。 因为聊的太开心,这期内容超过1小时,最后还有几位读书会书友的荐书。希望,你听的开心。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Zoe,EZ FASHION播客主理人,资深数字营销专家,前时尚公关,文化人类学与社会行为学硕士,时尚书籍《美丽的标价》译者 【Timeline】 01:21 零压悦解读书会、EZ FASHION 播客、第二性播客介绍 05:27 《暮色将尽》是一本关于百岁、未婚、独立女性的人生爽文吗? 10:06 两位主理人对本书理解唯一的共同点——致:终将单身的我们(女人,我们终将面对一个人) 13:40 人面对凋零的年份远多过于学习成长,当身体衰老来临,我们如何面对生命凋零? 18:34 《暮色将近》作者戴安娜:生命本身是相对舒缓的过程,也可以到60岁仍然觉得刚步入中年 22:35 “懒惰““懈怠”的女性,如何面对社会世俗“主流“的ENTJ价值观? 25:43 人生有很多选择,最重要是心灵的自洽 27:45 从爱情里长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她在暮年人生被世界需要的部分 30:25 诺贝尔奖获得者、女经济学家克劳迪亚-戈尔丁对美国五代女性幸福人生的研究发现 35:43 老年女性的穿衣打扮和兴趣爱好都可以突破年龄限制 40:42 当下年轻人的兴趣暗带实用主义价值导向,但其实也可以不追求回报 44:21 关于女性生育观:经历过43岁怀孕流产之后,她重新回归到了自己本身 50:20 从作者70多岁退休后生活状态观察中国式母女关系、工作生活平衡 55:55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克劳迪娅 戈尔丁的研究成果——“母之惩罚”:女性生育的职业发展代价 59:28 婚姻是冷掉的三明治,两性关系更有体验价值 01:01:03 让我们好好的成长,好好的变老 01:03:08 Eve荐书:《大法官金斯伯格》 01:04:30 读书会小严荐书:《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01:08:20 读书会小丫荐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01:09:08 读书会Tiya荐书:《我们仨》 【延伸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 《百年历程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克劳迪亚-格尔丁 《大法官金斯伯格》,简·谢伦·德哈特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我们仨》,杨绛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微信公众号搜索LESS女装,点击关注 在后台聊天框中发送口令“加入读书会” 扫码入群后即可获得 1.优秀书单推荐分享 2.线下读书类活动邀请函 3.不定期书籍赠送福利
- 12|如果女性掌握了技术的未来:从Open AI换帅八卦看女性力量
今天的这期节目源于最近大家都在吃的Open AI的超级大瓜——董事会投票踢出创始人Sam Altman引发的思考。经历了女性CTO Mira Murati的倒戈、留任、重新支持Sam Altman回归的短期反转又反转,这背后可能有诸多有趣的潜在逻辑。所以我邀请到嘉宾Vitas——AI深度用户和观察者,想聊聊在一家科技企业,女性高管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这个黑匣子的黑与白?AI对于女性追求性别平等、个性解放又能起什么作用?今天节目的尾声,我留下了一个问题,希望和你在评论区交流。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Vitas,AICE智能创新CIO,广告界技术型创业者,致力于探索新技术和广告营销结合,AI领域研究者,AI企业应用开发者。 【Timeline】 05:45 Open AI公司的由来与通用人工智能AGI 10:08 从GPT1到GPT3到Chat GPT,计算机开始和人一样和人对话 12:00 Open AI巨变的根源是非盈利组织初衷和股东盈利需求的冲突 17:17 Salm altman的回归可能会加速资本化的进程 18:00 Salm altman与伊利亚之间关于技术迭代速度的妥协和平衡 19:51 Open AI的女性CTO对产品特性的影响 24:35 AI领域中的女性科学家——被学术界誉为AI之母的李菲菲教授以及她的影响 30:07 以AI演进和辅助生殖技术为例, 如何看待技术本身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边界? 34:53 GPT3.5的小实验:人类社会的一妻多夫VS一夫多妻,如何实现人类普世价值观的”超级对齐“? 38:31 AI是个黑匣子,我们只知道如何搭建神经网络但无法知道神经网络具体是如何工作的 41:15 Mira之于Open AI、桑德伯格之于Facebook、苏轼的母亲之于苏家的共性特点:女性管理者的行动力更强、更务实当下 44:53 未来科技竞争中要实现理想主义、科技进步和商业利益的平衡,女性角色至关重要 52:00 人工智能是对所有人平等的超级维度智慧的存在,也能帮助女性追求性别平等解放 55:20 用Gpt了解女性运动、第二性之后的体会:用人工智能无限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边界 【延伸阅读】 关于我们的互动:GPT4对于存在主义的回复是如下的: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1|对话《第二性》剧作家赵潋:关于《第二性》话剧的始末和未来
《第二性》话剧围读在CCPA播客艺术中心的演出让我激动不已,主创团队对波伏娃的演绎和我一直以来的认同不谋而合。这一次,我邀请了《第二性》话剧版的缔造者、剧作家赵潋一起聊聊话剧创作的背后。 「第二性」沉浸式围读 · 现场剧照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赵潋,剧作家 【Timeline】 03:10 话剧处女作关注两性关系 05:30 在书店偶遇《第二性》开始了解波伏娃 06:50 波伏娃的纠结挣扎是比剩男剩女更具冲突性的创作题材 07:30 完成剧本主线的同时一直担心如何写好两个法国人的关系纠葛 08:15 对创作影响至深的话剧作品《哥本哈根》 10:20 《第二性》话剧首演后引发争议 13:30 波伏娃是哲学家,也有很多挣扎和痛苦,我们也需要把一个学者当作一个真实的人来看 15:40 上野千鹤子也经历了女性解放进程中的混乱冲突 17:10 写波伏娃其实是在表达当代女性人生中会面临的种种挑战,追求独立平等路上的困局在男权社会中并未解决 22:30 在话剧中还原另一个不一样的扎扎以及波伏娃女学生代表奥尔嘎 25:50 二战之后的美利坚之恋:唯一让萨特恐惧过的波伏娃情人奥尔格伦 28:45 在淹没于平庸的幸福和矗立成不朽的丰碑之间,波伏娃选择后者 29:40 何为话剧表演的沉浸式围读 34:20 任何服化道都不应该影响戏剧,本质在演员表演 39:20 争议女性题材的创作对当下女性的影响是类似模版,对标,精神支撑 42:00 剧作家和编剧最大的区别是一定要有特别的视角 45:00 琼瑶和亦舒对女性意识的不同影响 49:00 明年用现代化的外衣重新演绎第二性话剧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番外5 |《第二性》的创作开始和关于某些概念的迷思
上一期节目,我们聊到了二战之后,波伏娃从30+进入40岁的阶段,开始逐渐积累并形成了《第二性》的核心思想,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第二性》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萨特与她之间相互依绊的作用,重要友人的启发,《第二性》核心理论基础的形成。 同时,我非常开心的跟大家分享,我们于11月11日在CCPA-静安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空间上演了我们第一次的《第二性》沉浸式围读的表演。在我们自己的空间里,看着自己喜欢的故事以不一样的方式呈现,我很开心。整个1个半小时的话剧,我做的位置的正面面就是波伏娃的海报:上面女性已经不在年轻,你能从她的眼中读出那种坚定和张扬的感觉。随着念白,20多岁的波伏娃,对面萨特的崇拜;30多岁的波伏娃,面对战争的怀疑;40多岁已经成名的她一边拒接了大洋彼岸的爱,一边承受萨特一次次的“坦诚”,确实是煎熬。 从围读话剧的角度看,《第二性》的话剧主要面对的是两个人“开放关系”,一直在探讨“偶然爱情”和“长久感情”的关系,虽然我一直认为,这个事情在两人的生命历程中不是最重要的,经历两次战争的他们,个人和小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政治,哲学,人生以及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领袖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一直觉得,了解波伏娃是需要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真的去理解感情在她的成就中是处于什么位置的,我认为是成就和反成就的,没有萨特和感情,她不会是反思女性位置的波伏娃;而她在存在主义世界中的位置,又让她有了武器去理解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讲,哪些偶然爱情的男性和女性,都不那么重要了。 我会邀请编辑赵老师来我们的节目跟大家分享一次关于《第二性》话剧背后的故事。请跟我一起期待吧~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 女性研究方向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4:46 波伏娃与萨特在学术上的相互作用 05:40 1965年之前,波伏娃为何否认自己的哲学家身份 07:03 波伏娃的作家属性 08:20 存在主义精华观点:他人即地狱 人是被判为自由的 09:20 存在主义是由自主选择构成的哲学,而波伏娃认为人不是独立的存在 10:30 波伏娃提出了”模糊性道德”观点 12:01 相较于”他人即地狱”的对抗观性,波伏娃做了积极温柔的改变 12:47 何为此在 何为他者 14:50 法国雕塑家贾克梅蒂对波伏娃创作迷茫期的启发 16:16 由《男性气质》一书引发的波伏娃对女性身份的心灵对话、学术探究 20:28 1949年发表的《第二性》早期持续被误解 22:00 人只有在他人的存在中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26:07 波伏娃在自我拷问中找到了对全世界女性有价值的社会问题 29:07 文明和文化语境用特定的心理概念将女性嵌套进来 【延伸阅读】 《模糊性道德》 《第二性》 《男性气质》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10|Why do we cheat?—— 从“开放关系”到当代“出轨”
谈到波伏娃和萨特,“开放关系(open relationship)”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好奇于这种关系是否真的能成立,为什么在这段关系中,女性的波伏娃一直是痛苦挣扎的;而萨特却好像欣然接受。 我们同样好奇,据研究,在当下的社会,广义上“出轨(cheat)”的比例高达76%。为什么我们一方面追求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却还不断的挑战人性。在进入《第二性》的书的讨论的同时,我想跟锤总一起,在不触及彼此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共同讨论下这些好奇背后的因果。我们将聊到:什么样的行为算出轨、为什么会“出轨”、男性女性迥异的心态、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不同评判、是否选择宽恕、人生百岁能否一人终老......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播客「直立行走」主理人 【Timeline】 03:23 如何定义和理解“出轨”? 09:00 波伏娃既认可开放关系又很痛苦,但萨特并不觉得痛苦,为什么? 13:08 面对“出轨”,男性寻求刺激和调剂,女性更看重已有关系的弥补 19:00 人性的贪念驱使寻求刺激、渴求关系 20:59 社会给予出轨的指责压力在变化,对男性、女性的评价规则不同 24:09 大部分出轨不一定因为现有的亲密关系状态不好 29:32 婚姻本质是社会关系、财产的契约,而波伏娃和萨特之间是智识上的绑定 31:40 开放关系中存在出轨吗? 34:39 当一段关系逐渐走向平衡,我们在其中追求什么? 40:15 职场关系中的“忠诚与背叛” 46:26 是什么因素诱发了cheating? 49:55 宽恕是人一生中重要的修为,面对cheating是否选择宽恕? 51:50 cheating本身可以被看成是自我进化的可能性契机 53:20 放眼人生百年,能否笃定与一人终老? 56:27 死亡来临前漫长的准备过程里,亲密关系则是其中重要的经历 【延伸阅读】 TED 演讲 Why we love, why we cheat https://www.ted.com/talks/helen_fisher_why_we_love_why_we_cheat/details 《告别娑婆》 [美]葛瑞·雷纳 (Gary R. Renard),云南人民出版社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美] 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克里斯托弗·杰默(Christopher Germer),机械工业出版社 《百岁人生》[英]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吴奕俊(译),中信出版集团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浙江大学出版社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番外4 | 解析《第二性》上半卷:女性到底是如何被定义/压迫的?
当波伏娃来到30+的尾声,她开始反思前半生,重启学术生涯。身处文化圈,她重新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性别的主次差异,艺术家贾克贝蒂和萨特先后给了波伏娃至关重要的启发,她也进一步确定了研究方向:女性主义。她站在历史、社会学、哲学的不同角度的思考都指向一个议题:女性不应该被定义为他者、客体,进而写作了她自己影响至今的代表作《第二性》。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上半卷的内容。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2:35 第二性在女性主义历史中是题眼性的作品 05:30 38岁,波伏娃开始反思前半生,重启学术生涯 04:55 艺术家贾克贝蒂和他对波伏娃的启迪 06:25 波伏娃回顾前半生,最大的困扰是与文化圈人的主次差别 08:20 在萨特启发下,波伏娃意识到男性主导世界的基本事实,并确定了女性主义研究方向 10:30 波伏娃的思考开端:为什么人类学演进过程中都忽略了女性? 14:17 何为“他者”、“客体”? 16:30 卵子和精子地位的另一种解释 17:50 社会学研究课题:母之惩罚 18:37 女人不应该因为生物学差别代入社会角色 19:30 弗洛伊德精神学说背后的母亲依赖和男性崇拜 21:50 波伏娃的关于第二性由来反驳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解释 23:40 神话、历史文化体系中对女性的贬低和剥夺,都是共谋 25:22 “但凡是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番外3|波伏娃的30+:在双性恋的多角关系中初探存在主义
波伏娃生命中30-40岁的十年间,对她影响至深:二战的动荡,双亲的离世,和萨特之间灵魂伴侣关系,同时伴随着旁人眼中颇有争议甚至荒谬的多角关系、双性恋。奥尔加、安比卡、娜塔莉等几位女学生先后成为波伏娃的女性伴侣,期间她还保持着与萨特、博斯特的亲密关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她的哲学思考日趋成熟,创作出了早期的小说《女宾》、《他人的血》并从此转型成为知识分子、哲学家、思想家,此后一步步凝结成了《第二性》这部伟大的作品。今天我们走近波伏娃几段略显凌乱的情感关系,尝试了解TA们如何影响了她。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2:40 二战、双亲离世、情感挣扎:波伏娃30+生命中的关键词 05:30 波伏娃的双性恋亲密关系 07:35 萨特在作品三卷本提出著名概念:他人即地狱,波伏娃成为第一阅读者和修改者 09:49 Eve眼中的存在主义等西方哲学流派迷思 16:15 比安卡在自己作品中形容波伏娃是一个狩猎者 17:55 波伏娃形容与博斯特之间是两情相悦,与女性之间清醒理性 18:45 波伏娃在情感中的自私和存在主义给了多角关系一个合理化解释 21:25 事实依据、理论发展脉络、作品皆印证了波伏娃是双性恋者 23:24 波伏娃与萨特能一起走到最后是因为他们在人性、智识、哲学各方面的本质是相似的 24:50 因为另一位学生娜塔莉,波伏娃被调查并吊销教师资格证 25:45 1945年后,波伏娃开始专职写作,并在作品中代入存在主义观点 27:02 小说《女宾》《他人的血》让波伏娃真正转型为知识分子 【延伸阅读】 萨特三卷本《恶心》《苍蝇》《自画像》 波伏娃《女宾》《他人的血》《第二性》 【BGM】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ourses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09 | 芭比电影的女性主义:不爽但正确
电影《芭比》最近的热度很高,它讲述了一个芭比在父权世界寻找自我、面对现实的故事。有人认为作为玩具品牌的电影化还原度很高,也有人说它是企图蹭热度消费女性主义。与我而言,在充满童趣梦幻又带着些许夸张和荒诞的电影感官体验之外,通过芭比作为一个女性角色的成长,巧妙的表达了女性主义的主张。 它是适度的、温和的,在当下极端女权主义盛行、两性对立即政治正确的当下,它提醒着我们:看见不平等的同时看见自我、尊重两性差异的同时面对女性特质,去体验去成长,但不被定义。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Zoe,人类学与博物馆硕士 Zoe,EZ Fashion 主播 【Timeline】 02:35 作为全球女性第一IP,芭比何以成为资本主义物化女性的象征? 08:11 芭比的历史由来 09:20 Zoe拥有的第一个芭比娃娃,至今记忆犹新 12:25 芭比品牌全球影响力:年销量9000万个、3000万社交平台粉丝 14:50 电影《芭比》里的时尚元素:粉色、海滩、泳衣、蓝天、度假 19:00 高级时装圈的芭比风 23:20 游戏、甜品、日用品、出租屋、运动服、饮料、航班.....芭比的花式联名 25:00 电影《芭比》为什么火还不被喷? 28:00 怪芭比更能代表现代女性独立、温暖、善良、正直 30:45 为什么会有女性痛恨女性?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是什么? 32:45 电影《芭比》是对激进女权主义的纠偏 39:30 Zoe讲述求学和职场经历,看见人生道路的多样性 42:18 尽管看似平权程度提升很多,现实仍是男性在社会里的利益结构并未根本改变 44:58 芭比回归现实背后的自我认同与“精神独生子”现象背后的不接纳 46:46 《芭比》精神内核:努力消除我们被原始定义的标签,达成自洽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08 | 减弱的生育:人口学家看新婚育、新家庭的未来
当生孩子成为热门话题,引起大家对人口的焦虑背后,到底有那些维度的思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期邀请到复旦大学人口学教授任远,也是我的导师来聊聊,从国家宏观层面到女性男性面对生养的话题,最后我们还探讨了一下未来生育的新现象,希望这期能帮助大家理解在媒体喧闹的背后,关于生育与社会变迁的新洞见。 我自己作为一个育龄女性,生育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事,但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舆论场来讨论,这次通过和教授对谈也给很多我新启发,也希望给听友一些其他视角的看见。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研究生,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任远,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Timeline】 02:53人口问题是显学还是社会热点? 07:01不能片面地来看待人口负增长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11:03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人多有人多的活法、人少有人少的活法 12:12大部分流动人口会选择返乡生育,那些在北上广打工的人,很多都回乡领证结婚了 16:47抚养孩子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不仅只是工作是社会贡献 20:30加强生育辅助支持的政策会影响女性生育意愿吗? 对单身女性、离婚女性,甚至同性伴侣来说生育的意义 25:39多孩家庭面临的生育困境与教育资源的稀释,幸福带来更多孩子,还是孩子带来更多幸福 30:40男性参与家庭事务有助于家庭发展和子女成长,被夸大的男性缺位 32:57祖辈照料在中国式家庭中的作用,男性参与抚育不一定会提高女性生育意愿 34:23移民、放开生育限制、回归传统能成为中国未来提高人口生育率的办法吗? 39:04提高生育补贴占GDP的比重 40:59辅助生殖是社会变迁中女性生育推迟所出现的新需求 【名词解释】 ·劳动力资源:社会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为生产和经济活动提供劳动力。 ·资本有机构成:技术进步和资本累积影响劳动力需求减弱,引发人口过剩与就业问题。 ·流动人口: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在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通常不被视为官方人口普查的一部分。 ·祖辈照料:又称隔代抚养、隔代抚育。由祖辈为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照顾并承担一定责任的行为。 各地生育补贴在哪里查询: ·户籍地或居住所在地的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就近区社保中心 ·随申办APP或随申办小程序 ·支付宝搜寻“生育”后,即有相关服务事项可获取具体内容 *欢迎听友补充 【延伸阅读】 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为晚年做好准备》、《厌女》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07 Her history |支离破碎但精彩的女性-弗里达 卡罗
Dior的早春秀选在了称为“壁画之都”的墨西哥,选在了这个充满了磨难,撕裂但也充满音乐,色彩的国度。这里有名震天下的壁画大师——里维拉,也有她相貌独特,历经传奇一生的妻子——弗里达 卡罗(Frida Kahlo)。卡罗作为普通人,作为艺术家,作为女性的一生不仅启发了Dior的设计师,也振奋了世界范围内很多女性,她对生命,对苦难,对艺术,对爱情,对性的理解即体现在她的语言文字中,也体现在她的艺术作品中。 致弗里达,那个最终瘫痪,依赖麻醉剂活着的女人,一个用自己的画写自传的强人。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Timeline】 02:55 从墨西哥迪奥2024早春秀引出的话题灵感 04:14 弗里达是谁,她是什么样的人? 06:25 18岁遭遇惨烈车祸,弗里达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变故 08:20 她如何从事故中涅槃重生? 09:40 弗里达与里维拉的艺术生命与情感纠葛 12:06 支离破碎、尖利、色彩鲜明的写实,融汇成了弗里达的艺术风格 14:14 作为一位女性主义先锋,弗里达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 15:45 如果给弗里达贴标签:独特的女性个体、支离破碎的一生、色彩斑斓的艺术创作 16:47 波伏瓦与弗里达的相似和不同:家庭背景、教育带来自我觉醒、两性关系 20:36 独立女性可能拥有优质情感的几种元素 22:31 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表达中,波伏瓦选择哲学文学,弗里达选择了艺术创作 23:48 她们都重新定义了女性身份,拒绝男性凝视 25:10 女性个体如何参与政治议题? 【延伸阅读】 关于弗里达 卡罗,有这些资料可以关注和阅读: 1、学者和作家 张艺青:中国著名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专注于西方艺术史和弗里达·卡罗的研究。 陈晓欣:艺术史学者,专注于弗里达·卡罗的研究,曾出版《弗里达·卡罗:神秘的身体》一书。 2、著作 《弗里达·卡罗:神秘的身体》:陈晓欣的著作,通过对弗里达·卡罗艺术作品的解读,探索了她与身体、痛苦和女性经验的关系。 《弗里达·卡罗:她的一生和艺术》:朱红蕾的著作,详细介绍了弗里达·卡罗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3、纪录片 《弗里达:真实的故事》("Frida: A True Story"):由中国导演陈正道制作,探索了弗里达·卡罗的一生和艺术成就。 《弗里达·卡罗:远离乌托邦》("Frida Kahlo: Beyond Utopia"):由中国导演陈翔制作,深入探讨了弗里达·卡罗的生活和艺术,特别关注她对性别和身体的探索。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
- 06 | 广告中的女性凝视
“五个女博士”的女性歧视营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大讨论,当尘嚣逐渐散去,结合这本《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的书,我邀请锤总跟大家一起聊聊:广告,这种古已有之的营销工具在实践过程中是怎么在表达女性,定义女性的,很多看起来习以为常的说法,展示方式其实隐含了很多两性之间的不平等,不仅仅是对女性的“物化”“异化”,也有对男性的“固化”。 同样作为广告人,节目中我和锤总 会深刻反思并聊到以下议题: (1)这个行业作为工具是如何消费和“目的性”主要商业目标——女性群体 (2)出问题的是广告这个工具,还是使用工具的人还是消费工具的人,还是其他? (3)如果想改变局面,我们力所能及的以及长远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主播】 Eve,武汉大学媒介经济博士,复旦大学人口学女性研究博士在读,长期主义者,终身学习者,连续创业者,女性主义者,文字爱好者 【嘉宾】 锤总,【映天下】策略合伙人,播客「直立行走」主理人 【Timeline】 01:20 《第二性》评论区的对谈引发的思考 07:00 一家倡导性别公平、理解女性的广告公司 08:20 锤总从业履历首次公开,一路讲广告形态演进史 18:00 广告3B法则之下,女性成为了一种广告道具 21:05 5个女博士的广告,别人认为没问题,为什么eve会觉得不适? 24:50 锤总的真实经历:广告制作选角的女性凝视 27:49 “不是香烟是自由火炬”:美国烟草公司如何把烟草卖给女人 33:50 男性是否也在被固化形象和价值? 40:52 为什么我们要用年轻定义衰老? 44:30 西方视角的崇尚年轻VS东方文化里的尊敬老人 47:30 中国广告行业如何讲好女性故事? 54:00 品牌操盘手应该爱惜羽毛,尊重才是长久之道 57:00 如今的我们有能力有勇气安静的活着吗? 59:25 社会现象的困局需要两个性别一起来改变 【延伸阅读】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英] 简·坎宁安,[英] 菲莉帕·罗伯茨 《湖畔风城:芝加哥的喧嚣与梦想》多米尼克•A. 帕西加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Staff】 视觉设计:鲁邦 制作监制:h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