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5 對話徐紀老師:韓慶堂師爺(下)
這集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徐紀老師,繼續聊聊當年的啟蒙老師:韓慶堂師爺,除了長拳,也武術與樂理的關聯,彈腿/礮拳/查拳的關係,與那些年的人,事,物。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徐紀 老師 嘉賓介紹:徐紀,1941年12月14日出生,江蘇南通人,1949年隨母來到台灣,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止戈武塾創辦人。主張:中國武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承擔起來。繼承傳統,挖掘整理,力求現代化,才能國際化,端正武術的基因,穩固武術的品質。 關鍵詞:#韓慶堂 #中國身體 #中國武術#中央國術館#彈腿#礮拳#查拳
- Vol.5 對話徐紀老師:韓慶堂師爺(上)
這集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徐紀老師,一起聊聊當年的啟蒙老師:韓慶堂師爺,除了長拳,也聊聊中央國術館與那個時代的武術風氣。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徐紀 老師 嘉賓介紹:徐紀,1941年12月14日出生,江蘇南通人,1949年隨母來到台灣,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止戈武塾創辦人。主張:中國武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承擔起來。繼承傳統,挖掘整理,力求現代化,才能國際化,端正武術的基因,穩固武術的品質。 關鍵詞:#韓慶堂 #中國身體 #中國武術#長拳#中央國術館
- Vol.4 對話何醫師:中醫武術身體(下)
第四期「夜奔漫話」,我們繼續邀請到中醫師何英強,他是止戈武塾的同門師兄,從武術轉到中醫領域。他有50歲的年齡,30歲的身體素質,20歲的心理年齡;他是一位被武術耽誤的工程師,被中醫耽誤的武術家,被美食耽誤的減重達人。同門學藝20多年,一起在老師教誨下,得到的東西、探討的東西,這些年來的成長和見聞。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何英強 嘉賓介紹:何英強,台灣頤仁堂中醫診所主任醫師兼院長。多年學習和研究針刀醫學,結業於120期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16屆天民針刀醫學研究院、2016年洪霈濃博士超微針刀研究班、2017年洪霈濃博士撥針/弧韌針針刀菁英班、2018年符仲華教授23屆浮針醫學研習班,獲得第二屆針刀專科醫師合格。
- Vol.3 對話何醫師:中醫武術身體(上)
第三期「夜奔漫話」,我們邀請到中醫師何英強,他是止戈武塾的同門師兄,從武術轉到中醫領域。他有50歲的年齡,30歲的身體素質,20歲的心理年齡;他是一位被武術耽誤的工程師,被中醫耽誤的武術家,被美食耽誤的減重達人。同門學藝20多年,一起在老師教誨下,得到的東西、探討的東西,這些年來的成長和見聞。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何英強 嘉賓介紹:何英強,台灣頤仁堂中醫診所主任醫師兼院長。多年學習和研究針刀醫學,結業於120期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16屆天民針刀醫學研究院、2016年洪霈濃博士超微針刀研究班、2017年洪霈濃博士撥針/弧韌針針刀菁英班、2018年符仲華教授23屆浮針醫學研習班,獲得第二屆針刀專科醫師合格。 關鍵詞:#中醫 #中國武術 #小針刀 #增肌減脂 時間軸: 02:36 何英強,名字介紹“如何英文會變強”,現在是頤仁堂中醫診所主任醫師兼院長。 03:14 20多歲認識,一起去雲門教室的武術培訓班。那時候在想,有什麽方式可以找到更喜歡的工作,在網絡上尋找。剛好已經接觸武術一陣子了,中國武術和一開始想象的不太一樣,是實事求是的東西,完全顛覆了我對武術的想象。小時候對武術有很大的憧憬,等到西方科學壓倒性到這邊,就開始想新的出路。 [图片] 06:12 高中開始吃中藥,中醫轉骨藥方,身高有瞬間拔高。 07:54 一起探討身體有關的學問,尤其是從武術延伸出來的身體鍛煉,除了會講中式東方的鍛煉方式和認知之外,還會講西醫、西方運動科學的角度。 08:48 2013年來北京學習小針刀的技術。小針刀針對肌肉筋膜粘粘,多年的頑疾有作用,針灸下去會彎的時候,用小針刀就會很好。 [图片] 18:30 武術和中醫的關聯嗎?先學武術,後來好奇中醫是不是和印象中的一樣,發現這條路是有趣的也是可行的。 22:11 “在真正有東西的地方,就會有一大堆不相幹的雜訊,但是里面一定會有真正的寶藏,當你要正下心來,慢慢去挖掘,你就會找到真正的珍寶。”徐紀老師這段話給我一劑定心丸,經過兩年學下來,覺得還是可以的,直到最近5、6年,越來越得心應手。發現中西醫的理論並沒有互相違背,都可以通過同一個方子來治。 32:30 練武術的過程中,也是會出現傷痛的。所有的運動里面,身體都在突破,所以身體會受傷。 [图片] 36:22 武術里有一話:寧可筋長一寸,不可肉厚一分。最近幾年健身熱潮,常常聽到增肌減脂。筋長一寸和肌肉量增加,不可肉厚和減脂,這兩個事情是一樣的嗎?增肌與減脂可以同時發生嗎? 古代不太可能發生減脂這件事,可以看到門神,佛像,戰神,肌肉很大,肚子很大,在戰場上硬扛硬的時候質量決定一切,所以體態都很大只也有點肚子。在那個時代飲食匱乏,假如說十天沒東西吃,體脂率只有10%的人和一個胖子,我想到最後一定是胖子會活下來,體脂很低的人會死掉。 39:00 之前台灣就發生一件事,一個體脂率30%左右的人,他去爬山被困在山上待了7天或10天,就只有喝水,後來被救奇妙的存活了,他體脂瞬間掉到22%,就靠內臟脂肪和脂肪存活下來,這就是脂肪的用意。脂肪並不是要破壞我們的身體,它是要延續我們生命的最大值才存在的東西。 [图片] 39:37 現代生活「減脂」是必要的,要看個人的需求,不要過胖造成慢性病出現就可以。通常體脂越低,反而對身體會造成一定影響。體脂率很低的人,身體的保護度就會不夠。 42:23 減脂不需要貫徹到底,增肌是健康的。西方運動的理論,增加肌肉量的方式有兩種,第一個是撕裂破壞它讓它增長,第二個靠蛋白質的攝取。 長期而言,增肌就是增大你的舉重的負重量。肌肉是很現實的東西,它會背叛你,一個禮拜躺在床上做最少的活動就會掉很多肌肉量。 48:12 老師上課時很少講到“肌肉”這個詞,而是用“筋肉”。中醫上是否有有探討肌肉這件事?並沒有。對這個說法很混淆,說的模模糊糊的,要用概念的方式理解它,名詞不重要,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好。 [图片]
- Vol.2 對話徐紀老師:中國武術與中國文化
第二期「夜奔漫話」,我們繼續與徐紀老師對話,中國武術和中國文化的關系,武俠小說、武俠電影里面都是真功夫嗎?淺談太極拳、內家拳等等...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徐紀 老師 嘉賓介紹:徐紀,1941年12月14日出生,江蘇南通人,1949年隨母來到台灣,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止戈武塾創辦人。主張:中國武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承擔起來。繼承傳統,挖掘整理,力求現代化,才能國際化,端正武術的基因,穩固武術的品質。 關鍵詞:#中國文化 #中國武術 #太極拳 #武俠小說 #樣板武術 時間軸: 00:36 夜奔北京的武術課 2015到2019年,夜奔北京對社區開放武術課,帶大家一起踢彈腿。 07:58 武術就是中國文化的一種 京戲、中醫、中國書法藝術、國畫也好,都是從中國文化中產生出來的。中國武術發展成今天的樣子,是逐漸發展來的,從戰國時代,三國演義,唐宋元明清,武術是在這里面成長出來的。武術不是越古越好,武術是科學。 而武術生長的環境是中原大地,是中國,到今天還是這樣,武術、醫術、道家的法術,在中原大地上,互相交流,時間很長,情形也覆雜。 今天講科學,就是:分科而學。這是絕對的長處,研發的非常高、非常好,這也是需要注意、必須要了解的一個缺點,它是分科的。人的生活有分科嗎?人生是一個大大的混同。 12:43 中國武術為什麽要有中國文化的背景 中國武術本身就是從中國人的性情發展出來的。中國人性情的缺點:覆雜,多疑,模棱兩可。中國人性情的覆雜性都表現在中國武術里頭。教過很多外國學生,教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真的不一樣。 宋以後中國武術走的兩條路,一個是高台唱戲,一個是落地賣藝。這倆種都是表演藝術,給人看的,不是真正的武術。看這些不是要學這些,是把中國人的情性、特色,要有認識、有了解,有了認知結合在鍛煉里頭,比較容易進步,比較容易把握住里面的精要,這是很要緊的事情。 16:35 接近中國文化,幫助對神髓的理解和表達 舉鋼琴家的例子,嫁給了外國人。除了手上的技術,彈琴的技藝之外,對音樂里面的神髓的理解和表達已經完全像外國了。這是個閒話,是不是也可以表達在武術的學習上頭?也有相關性。 如果你學武,你還寫中國書法,畫國畫,彈中國琴,古琴也好,嗩吶也好,胡琴也好,總是接近這個文化類型,對你的練武總會有一些幫助。慢慢慢慢的希望,你就進入中國人的這套東西(中國文化圈子)。 19:47 中國書法 中國的書法是世界唯一的。外國人的是美術字,把楔形文字變形變樣。中國的書法是完完全全另外一種,很像中國武術和外國武術。 20:25 內家拳是懶人拳 這個歷史不久,但是100年來傷害武術到極點。武術當然有內家拳,任何人剛來打拳都是打的外家拳,能夠打好、取得進步,你就進入到內家拳。打個比方,好像小學、中學、大學,6、7歲的小孩子連字還不認識,就要念大學,就是內家拳。 這是民間的誤傳,也是有些不好的所謂武術家,他是做生意的,他不是練武的,他用這個來招攬學生,謀生活。 24:15 太極拳 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承認了「太極拳」也是人類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說,全世界有3億人在練太極拳。太好了,太光榮了,太偉大了,可是它真的是太極拳嗎?它從來都不用一點力氣的。 我的界分就很清楚,「太極拳」是「長拳」的一種,很好的拳法,很好的鍛煉程序,它慢練開始。然後呢,後面有一套拳叫「炮錘」,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溫柔嗎?它緩慢嗎?它一點力都不可以用嗎? 開始的時候,講過練武術要「重新做人」,把自然動作變換到中國武術來,所以要慢慢做,不要用力,一用力就是自然的用力方法,所以告訴你不要用力。 八極拳快嗎?開始練的時候沒有這回事情。形意拳要求速度嗎?要求很簡單幾個拳(動作),把身體全部調整過來。形意拳,形是外形,肌肉,骨骼;意是意念,是你的心思,一定要把這兩個相結合。 26:28 中國武術能救人,幫助人的健康 中國人講武術是最好的運動。在中國,「運」和「動」是兩件事情,運叫做內運,動叫做外動,肌肉,骨骼,身體。內運就是你的意念,而且你還用你的心思,用到心肝脾肺腎-內五臟上面去,外面的動作也配合著。 因為心肝脾肺腎是「不隨意肌」,你叫它動,它就聽你的話嗎?我們中國有很多的鍛煉,比如氣功操,就是用隨意肌的扭動,來促進內五臟不隨意肌的操作。內外結合才叫運動。中國武術確實有它的特色。 中國武術不只是鍛煉身體,它也有一個啟發性。 36:43 練完武術後沒法看武俠小說了 從小就看武俠小說、武俠漫畫,喜歡的不得了,也當然都相信,也確實都有爽快的感覺。我們的經驗都一樣,很多人都這樣,練了武術以後,再也看不了武俠小說了,那些都是神話。如果你會武術,就寫不了武俠小說了。 38:07 關於武俠電影 講到武俠電影,也是我的經驗。我曾經想過,透過電影介紹正統的功夫,一定效果很好,對武術就有幫助。我當過武術指導,我做過之後才知道完全沒有辦法,教演員打的拳、踢的腿,在娛樂效果上都覺得不夠。 中國拳術有長勁、中勁、短勁。可是在電影上,沒有要正統的武術,要有電影的效果,都要把手拉開打。這件事情沒有辦法達到我的目的,所以我退出了。武俠電影,功夫電影,一定要做出一般人能夠接受的那種長寬大的動作,才能讓人過癮,讓人喜歡。 44:01 功夫明星其實都不會武術 李小龍,他學詠春拳的時間很短,然後就到美國去了。他學的哲學系,他會講幾句很聰明的話,講的很對也很好,可是不表示他的武術技能高,他人聰明。他為什麽在外國那麽紅?他的打鬥動作,蹦來蹦去,抖來抖去的,完全是美國搖滾的節奏,外國人很容易接受。 成龍,不是學武術,是學京戲的。他當初到台北來表演,是七小福,他的老師帶著表演。後來進入了電影圈。你看成龍的打鬥片,最多的是翻跟鬥,這就對了,他學的最多的就是翻跟鬥。 李連傑,很有名,在美國也出名了。他是新發明的樣板武術出身,他不會傳統武術。他做工作,拍戲也很認真,很可憐,全身是傷。 46:35 弄傷人的鍛煉不合理 我也看過很多武術比賽、武術表演,在後台,你看到冠軍身上的傷,帶著護具,你就知道他鍛煉的東西不合理,把人弄傷。 47:06 傳統的東西流落、失傳 中國大陸官方正式的武術曾經到美國去表演過。舊金山曾有很多南派的武術家,都是廣東人,他們罵的很厲害,把大陸官方武術叫京戲武術、中國芭蕾、香蕉武術。 是我本人在舊金山說,中國就是這樣子,要樹樣板,工業要學什麽,做人要學什麽,都給一個範例,武術也給一個範例,就是中國的風格,習慣,就把它叫「樣板武術」好了。大家接受了,有的寫文章,都有用這個。
- Vol.1 對話徐紀老師:談談彈腿
第一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徐紀老師,一起聊聊如何接觸武術,學習武術的經歷,聊聊彈腿,中國武術的特點和外國武術的區別。 本期節目:主持人@黃鴻璽 嘉賓@徐紀 老師 嘉賓介紹:徐紀,1941年12月14日出生,江蘇南通人,1949年隨母來到台灣,畢業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止戈武塾創辦人。主張:中國武術必須由中國人自己承擔起來。繼承傳統,挖掘整理,力求現代化,才能國際化,端正武術的基因,穩固武術的品質。 關鍵詞:#十路彈腿 #中國身體 #中國武術 時間軸: 01:28 拜師學武 2005年,黃鴻璽拜師徐紀,入師門止戈武塾,從彈腿踢起。 2017年回到止戈武塾 04:13 徐老師如何開始接觸武術? 高中一年級16歲時,跟著老爸學彈腿。清末民初時,北方武術名家南下,父親的老師「楊吉堂」老師來自河北,教授「教門長拳」,彈腿是教門長拳的一部分。 楊吉堂老師,照片來自徐紀老師藏書《民國叢書》之國技大觀,上海書店出版 徐紀老師年輕的時候 06:33 彈腿發源地山東臨清 臨清有三寶:彈腿、獅貓、托板豆腐。 08:55 中國武術一定從下盤練起,非常重要 手先動,從中國武術講是完全不對的,先是下盤腿動起,然後是軀幹,然後是雙手。自然人,來學拳一定是模仿上肢手的動作,這樣一開始就錯了,應該從下盤練起。 11:55 彈腿是一個門派 彈腿強調腿要練的強壯、平衡、穩定,踢極、彈射,用腿來做攻防。彈腿不是一個套路,是臨清當地的一個門派。中國武術,門派如林,很少有基本功的訓練,不能泄漏出去。有了彈腿後,北方武術各門各派覺得彈腿這套拳非常適合初級入門的功法。慢慢的,練出成績來了,彈腿就成了一個門派。從前,門派是要打出來的。 15:05 練習彈腿可以打贏別人嗎? 是可以的。初學彈腿是基本動作,之後還會有很多變化和提升,提高學習者武術的技術水平。學武要學很多套路,是個極大的錯誤。武術跟人的關系,人是活的,武術是有機的,一定要融為一體。十路彈腿要能互相串聯,互相組合重新安排,越煉越精。 18:05 舉個例子「湯平七式」 22:20 跟老爸學踢彈腿 十路彈腿很快就學完了,老爸說其實這是不對的,其實從前十路彈腿是一年的課程,每個月練一路。 26:40 追隨韓慶堂老師繼續學習武術 學完彈腿後,跟隨「韓慶堂」老師學炮拳、查拳。要學十套拳,彈腿是第一套。從彈腿學起,一個月練一路,第一年就學了彈腿。 30:30 先短兵後長兵 韓老師規矩,學完十套拳後,先學短兵(刀劍),再學長兵(棍槍)。一手拿刀/劍,一手空著,可以隨著刀劍操作比較容易。長兵不同,槍棍兩只手都黏在上面了,要做變化、進退、轉化,都要靠身法,靠腳步,就比較難。沒有兵器的時候,空手最方便(簡單)。 32:00 教你容易 彈腿踢的很好,很結實。學劍的時候,不用改就做到了,都是得到彈腿的好處。 35:00 對於武術的想象 黃鴻璽20出頭時,對於武術的想象,要快,要猛,身體有很多能量要爆發。被老師糾正踢完腿後不要收回來,懸在那里不要動,第一次感受到練武術和原本想象不一樣,彈腿重新定義自己身體的想象。踢出去就收回來沒有感受到那個勁道,懸在那里才能感受到身體的勁道。剛開始身體會反抗,後來發現這是很好的認識自己身體,不同的發力法,不同的身體控制的方式。 37:07 給身體重新定義的坐標 一手出拳,一手擺在身體後方耳朵的高度,那時候覺得只要打眼前的人,為什麽要手擺這個那個姿勢。在20歲前,我只知道「身前」,我的眼睛看的是前面,耳朵聽的是前面,一路想往前沖,所以我的身體不是立體,是非常平面,非常單一的。踢彈腿讓我發現身體是立體的,我的眼睛不用往後看,因為我的手去找那個對的位置,養成我的習慣,我的脊椎、肩背、手肘、手腕,在這個空間中找到了一個新的定義。在沒有思考的過程中,很清楚的知道身體有前後左右上下。 39:03 如果沒有加速度就不叫武術 老師常常說,動作很快,但是沒有加速度。如果沒有加速度,就不叫武術。身體在找加速度,如何突破速度的變化,還是從彈腿出來,腿踢出來需要身體平衡,耗費更多精力,所以忍不住就趕緊把腿踢出去,就讓身體產生了加速度和不加速度的不同。有了下盤的感覺後,再從上盤去找出拳、擊掌、頂肘,何為加速度,和下盤的感覺是一樣的。 41:30 中國武術有中國人的性情 中國武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多少戰亂,人們的犧牲,然後從實際的格鬥、殺傷中沈澱、結晶,變成了中國式的、全世界唯一的武術鍛煉法。講到彈腿,要把下盤練好,我們的老祖宗決定站起來後,兩條腿時常在工作,站著不動也在工作——平衡,走路每一步都破壞平衡,又重新平衡,這就是腿的工作。 44:30 拳從腳上起 中國人打拳不一樣,有句話:拳從腳上起。“你們都要用腳打拳”,從腿腳開始,往上升,到腰胯的靈動,中盤驅趕,到肩背的轉動,然後再到手臂的打擊。每一拳打出來,是從腳開始的,積聚全身的力氣。但是中國武術的打拳方法違反人類的自然習慣。 50:10 練武術就是要“重新做人” 中國武術是把人類的自然習慣改成中國武術的方式;外國武術是把人類的自然習慣加強。中國武術是重新組合,重新來用,從頭學起。最大的區別中國武術必須把意念鍛煉起來。 54:16 要專心,更要兼顧 只有專心不夠用,人的成就沒法高,要“分心”,其實是兼顧。中國武術對人的鍛煉,就是要你先了解全身的各個部位,打一拳不是只有一拳,是從腳到手;踢一腿不是只有一腿,腿要做什麽,手要做什麽。 59:25 中國武術符合力學原理 在力學上,做功距離越長得出來的力量越大,這是理論。人的自然也會做,跟這個理論符合,比如打一拳先把手舉高,遠遠的一拳,比手放在身體前面打一拳來得厲害。這個原理中國人沒有違背。中國的一拳不是短短的,是從腳就開始,而且它的運行方法不是直線的,它是旋轉來的,完全符合力學的原理,操作的路線很長的,最後投遞出來在手上。 01:01:24 練腿的目的全身統一 踢腿/懸腿/耗腿/控腿,都是鍛煉下盤的方法。彈腿也好,單獨練腿的鍛煉也好,其目的在於全身統一,讓腦筋照應到各個部位。平肩,後手隨意做,人的自然動作,容易做。違背自然動作,自己得到好處,不是肉體上,而是腦筋里頭。 01:03:36 拳從腳上起,腳在心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