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18.从复旦创写到艺术哲学,我的两次跨专业故事
嘉宾: 亦池, 复旦⼤学创意写作硕⼠, 复旦⼤学艺术哲学系博⼠候选⼈。 本期你会听到: 01:30 本科、 硕⼠、 博⼠, 三次跨专业的经历 17:23 ⽂学写作和学术写作的不同 27:34“过分精致和油滑的表达, 是⼀个危险信号。” 29:34 哲学作为智⼒⼯具的两⾯性 32:27“⽣命中最朴素的困惑, 是我研究的⽅向。” 34:41 真实的读博⽣活是什么样的? 44:30 介绍⼀个流动的摄影交流平台 54:33 如何更为轻松地写⽂章? 1:15:23 写论⽂就像呕吐⼀样。 这⼀年,亦池和他的伙伴创建了⼀个摄影平台, 并且已经组织了三次“摄影理论”训练营。 我想在创意写作的听众中, 很多⼈会对⽂学、 艺术、 哲学、 美学也同样感兴趣, 所以我想把亦池的公众号“⼩该隐避难所”推荐给⼤家。 好的东⻄, 永远会吸引同频伙伴们的加⼊和分享。
- No17.给写作者:你能以你想要的方式赚钱和生活
嘉宾:绘影,上海某高校创意写作硕士。 本期你会听到: 00:36创意写作专业的求职方向 04:25我们向往的生活 07:21做计划真的有用吗? 06:32聊聊我们的“人生课题” 12:37毕业就是伸头一刀 14:03影响我职业选择的那些事儿 17:28“松弛感”是怎么来的? 20:51看见自己,领悟“存在价值” 24:25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33:55交朋友、亲密关系与陪伴式婚姻 42:46“我独居有三年了” 44:54过一种传统士大夫式的文人生活 49:47玄学与神秘学带来的力量 59:36做新时代的隐士 1:05:22操控命运的反噬 1:11:47童话般的结尾 后记: 这期播客是和好朋友绘影的聊天,因为她即将毕业,在经历了求职波折之后,我们聊到内心的“恐惧”,于是一起录了这一期。 我很喜欢绘影在叙述时的感觉,她能够不经意间把我带入一种“玩”的状态,真实,直接,充满温柔的锋芒。我们知道,从学生成为社会人,走出学校走进工作的几年,可能是每个人必经的痛苦、困惑、也令人恐惧的几年。无论以什么学位,什么学校毕业,都是无法避免。坦然面对,伸头一刀,不拖延,这一课过了,就算飞升。 从事业困境到理想生活,这个话题很大,我们从零余者的角度去聊,从身体旧疾的方面去聊,而我更想用“新时代隐士”来概括写作者们的存在状态,因为它背后代表者一种我们都向往的生活方式——自由的、清明的、童话一般的生活。我相信写作者们会用自己的方式传道,也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把灵性和现实结合得越来越好。
- No16.学术与写作两手抓,什么样的作品更容易被发表?
嘉宾:尹子仪,青年作家,南昌大学创意写作学硕在读。多篇作品刊发于《长江文艺》《青年文学》等等,论著《当代女作家散论》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期你将听到: 02:06南昌大学一对一的导师制是如何辅导写作的? 05:20什么样的小说更容易被发表? 06:25借助“小红书”筛选投稿平台 10:24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稿子,怎么发表? 14:44如何辩证地看待当下的投稿环境 16:35正能量的意识形态与文学的教化功能 19:13好作品的诞生:多读、多写、多请教 22:16“文感”与“网感”的差异 24:22讽刺小说怎么构思 28:55当代女作家散论 31:12安妮宝贝(庆山)的写作脉络 35:55主流与野生的作家们 39:53一种书写:城市中的游离者生活 43:24韩国女作家推荐:“史”的价值,不代表“文”的价值 53:18勇敢探索,文学期刊不是写作的唯一出口。 54:54“出名要趁早。” 本期提到的人物与作品: 阿袁:70后作家,南昌大学创意写作导师。 爱伦坡《失窃的信》、迪伦马特《法官和他的刽子手》:适合学习小说形式以及结构。 余华:《巴黎评论》冬季刊第246期刊登了余华关于小说艺术的采访,以及一份给北师大学生推荐的创意写作书单。 爱丽丝·门罗 格雷厄姆·格林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太宰治《人间失格》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 讽刺小说的代表作:钱钟书《围城》、毛姆、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 当代女作家散论:林白、陈染、安妮宝贝(庆山)、池莉、严歌苓等等。 韩江:代表作《素食者》,韩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 上野千鹤子:日本社会学家,女性主义研究学者。 尹子仪的代表作品: 《苏依依的学员斗争学》发表于《草原》,阅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6DQZs1ZB3FlI6KcdvYk1A 《老姊妹》发表于《长江文艺》,阅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PJvNQ8Ur69y5DCuH9y6pA 《滔滔生活》发表于《黄河杂志》,阅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hYUcw_Ulvma_5vwL1iyuw 提到的北大文学核心期刊: 《收获》《花城》《十月》《当代》《上海文学》《人民文学》《长江文艺》《小说月报》 提到的省刊: 《西湖杂志》《青春》《当代小说》《鹿鸣》《青年文学》《草原》《星火》 推荐对新人友好的杂志: 《青春》《鹿鸣》《当代小说》《黄河文学》《星火》
- No15.我的作文一直被打低分|人大学妹专访
嘉宾:阿银,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研究生。 本期你会听到: 02:2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写作的? 03:00童年里的精品店和婚外情故事 07:06写作,作为爱也作为诅咒。 15:44语言一定要平白如话吗? 20:09本科的小说写作课 22:42新华字典是我的启蒙老师 27:46赫塔米勒与《心兽》 30:45不妨试试诗化小说:短篇小说是失败的诗 36:56纳博科夫与《微暗的火》 39:49安妮普鲁与《荒草天涯尽头》 45:58女性作为写作主体的自我规训 49:08比起故事而言,我更好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3:03“写作技巧”是个什么东西? 57:42把你的读者想象成比你更聪明的人 59:36考研经验贴随感 1:06:39备考的“苦” 1:09:39关于发表:漫长的磨稿期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作品、概念: “意林体” 韩愈“平白如话” 海明威“冰山原则” 赫塔米勒《心兽》 格拉斯《铁皮鼓》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新华字典》 《康熙字典》 孙频 鲁迅 白先勇 “意识流”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 韦特海默“格式塔理论” 冯至 沈从文 汪曾祺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安妮普鲁《断背山》、《老谋深算》、《荒草天涯尽头》 李白 崔颢《黄鹤楼》 “隐含读者”
- No14.创作者来信
本期嘉宾:家家,公众号“各校创意写作考研”的主理人。 大家好,这期播客我们谈论了两封信,来自两位播客的听友。 收到来信,我们非常高兴,因为看到了一些对自己心性探索同样有兴趣的人,你们在思考、往内心走,这让写作成为了一件更深入、更真实的事情;也特别感谢你们自我剖白的勇气。所以借由这两位朋友带来的灵感,我们打算开辟一个新的专栏主题,叫做“创作者来信”。 不管是故事的,创作的,考试的,生活的……某种感觉需要倾诉、或是某个“细节”需要交流和处理,任何时候,都欢迎给我们来信。 来信的方式有三种: 1.投稿到邮箱:zheshiyigedaju@163.com。 2.投稿到“各校创意写作考研”微信公众号的后台。 3.加我的微信号hadijiatu2,发送你的信件给我。 我们会不定期回信。如果信件的话题合适,不妨和我录制一期播客;抑或我会邀请别的朋友,一起谈论一下你的这封信。当然,我们会在回信和谈论中按照你的要求保护信息。 下面,我选取了其中一位听友写的几个问题,我根据她提问的线索,简单地把我和家家的回答整理成了文字稿。还有另外的一些问题和另一封信,大家可以在播客中收听。 问:关于感受上的困惑。 当我感受到痛苦的时候,我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敏锐度会明显提升,也许这说明,痛苦可以让人保持高度敏感。 其实观察身边有很多爱写作或者会写作的朋友,他们好像在生活上都有很多的经历。但对于本身“不太有特殊经历”的写作伙伴来说,有没有必要说像是刻意去经历些什么呢?因为我经常为了写作,没事找事,但这种刻意又给人一种“我写的东西,不是我本身会写的东西”的感觉。 创作就是直接基于现实经历,写出自己的故事吗?但是用这些经历调动起感受力之后,我的写作依然比较平淡,那么要尊重这种平淡吗?还是说,为了提升文字的张力,主动“拜访”些苦难呢?那会只是依赖感受、表达能力的一种无病呻吟吗? 回信: 想到《巴黎评论》里有一段采访,(不记得是哪位)作家被问到“这些故事素材是怎么来的”,那位作家的回答,大致是说:他的个人经历和生活都非常简单,但他是一个特别擅长聆听的人,也因此别人都喜欢跟他聊天,喜欢跟他讲自己身上发生的奇奇怪怪的事,这让他积累了非常多的写作素材。 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时候,生活就特别简单,但他的内心世界无比丰富,如同一整个宇宙。所以他可以把那么平淡的事情,用那么多书表达出来。 而另一种作家,比如大头马的故事,她在辞职之后把自己关进房间里写作,但始终写不出来,于是出去找不同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便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再休息一段时间,顺便写作。 这只是两种不太一样的生活方式。包括写剧本,也有两种类型,一类特别好的编剧,是一定要深入到生活里的,他们去采风、对谈,才能借以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 其实通过写作,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其他人,只要成为自己就够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然后去尊重那个轨迹、表达自己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这个“苦难”指是磨难的话,最好不要没苦硬吃,因为磨难首先是对生命的剧烈消耗。 如果从细节的操作方法上说,有些写作障碍,根源可能是对自己的写作缺乏信任感。就像是问题中提到的“害怕无病呻吟”,那种状态,可能只是在没有灵感的时候,焦急的去构思,主动的要去做些什么,这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写作。 在你不想写作的时候,不要逼迫自己要写作,那么,你和写作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健康。如同你打开了水龙头,水就会自动流出来;关闭了水龙头,水就会停止。它(写作)不会在你不需要的时候滴滴答答,也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突然停水。停顿的时刻也许更重要。 问:关于阅读的一些事。 我书读的比较少,也没有特别爱的作者作品。这导致我的写作其实深度不够,只有用感受来支撑,我觉得自己很不足够,这也是在我写作时比较心虚的一点。但是短期内阅读大量的作品一方面是时间可能不太允许,另一方面是吸收也来不及。 虽然我比较个人主义,但是初阶创作阶段,外界的判断认可对我还是很重要。没有名作的支撑是不是写不出好的东西呢?或者说,因为自己的阅读量小,就没有一个对“好作品”的判断力。请问,在入门初阶,比较推荐哪些作家作品(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类型,比方说从实用类入手还是文学类的某些主题)? 回信: 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放在今天仍然是一部经典。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段漂泊和流亡的时期,从罗马到巴黎、纽约、巴塞罗那……那时候巴黎有个地方,既是沙龙有是济源,每天晚上,马尔克斯就和一群爱文学的人聚在这个地方谈天说地,也因为穷困,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和妓女们一起睡觉。然而就是那段时期,马尔克斯接触到了很多世界级的经典长篇小说,他们一群人,没有限制地阅读,对什么有感觉就读什么。 我觉得在写一部真正的好作品之前,作者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迷失”,或者说探索期,在这段时期里面做的任何事,它们看起来毫无秩序,但又有它内在的秩序。有可能是去流浪,有可能在一个地方看看书、见一些人。 别人的路径一概不是自己的“捷径”。写作、阅读这回事,和“时间”一样,都有一个悖论,就是你约浪费它们,它们越经用;越节约它们,它们越紧张。 我大概能明白你的弦外之音,你在担忧自己“读书少”,但是,会读书、擅长读书、引经据典、知通古今,和有自己的生命主体是两回事。有自己生命主体的人,围绕的中心是自己的生命。以生命为出发点去读书,是为了解决自己生命里的困惑与难题。 所以,少读书也有少读书的好处。一个人没有主体的时候,很容易被自己所读所看所信的夺去位置,自以为提升了,实则是被取代了。虽然古人很珍贵,虽然名人很牛,但他们依旧不能取代“我”,“我”如果无法透过他们表现出来,要一直依靠他们替自己背书,那这种读书就是失败的。 如果一个人与我交流,谈论的都是作者、诗人,我可能也听不下去~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中文系常有的现象,将作家们分为“一流二流三流”,这会导致我们对书的优劣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但走出中文系,现实情况是,我们再看不起的书,其实都有属于它的读者。所以在读之前,不需要这本书的质量高不高。即使一本很烂的书,它也有它的作用,比如说,它能够激发一个创作者的信心。 至于书单的话,网上一查会就有很多,而且说实话,质量都不错。我只是觉得,需要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沉静下来,然后要特别尊重自己的阅读喜好,只有对自己特别清晰,才会对写作清晰。 问:关于写作中的表达、影响,和感召。 我之前参加了一位复旦创写学长的即兴创写活动。当时freetalk时候,提到自己的书写不是很接地气,再加上阅读量不多,又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所以写作时候表达观点看上去比较偏激;而且,我写散文诗歌时候,很明显有一种“不着边际的词汇滥用”,我喜欢用过量的、模糊的词汇来表达我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做法,能够让我在写作时把这种“没边界感的文字”多一些收敛和顿感? 回信: 我没有恶意噢,只是听完你的问题,我是觉得,你是不是有点喜欢批判自己、过度反思了?你说,“自己的书写不是很接地气”,那么很好啊,说明你的文字特别有灵气,你可能就是很适合写诗歌、散文这一类体裁。你说,“表达观点比较偏激”,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偏激的,《红楼梦》都一度被视为禁书,观点偏激也很好,狭隘就是宽广的一部分嘛,判断力也是这样形成的,就要先极端再去找平衡。 然后你说,写散文会遇到“不着边际的词汇滥用”问题,这个要看怎么衡量了,因为有的时候,我觉得散文需要一些自由发挥,也需要一些内在秩序,这个平衡只有慢慢找。刚开始学写作,就像刚开始学走路,就不可能太规范,所以一般来说,前期都会有一些就是特别真情实感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慢慢找到对于文字的掌控度。 另外,还要看你想要什么,如果你想要学历,那没有关系,你只要通过考试,读完2-3年的研究生,就可以拿到一个创意写作的学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尤其是在中国,最直接的办法,是看中国当下的一些文学期刊、关注那些征文比赛、拿了奖的作品,然后慢慢向它们靠近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写给自己,我觉得写作就没有分好坏的分别。我经常会收到很多同学们发给我的作品,每一篇都很有灵气,说实话在我眼里好坏,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不一样,无论如何你怎么样写,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在表达你自己。 总之,不同的文章,放到不同的情况之下,就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可能某篇文章放在这里就特别好,但是放在那里就看起来特别烂,但它也仅仅是一种评判标准而已。 另外,我看到你纠结的一点是:要相信“外界判断”还是“内心感受”?我知道这个问题在读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因为读书必然会产生一些体悟和感受,也会紧接着陷入自我怀疑:我感受到的是对的吗?我应该这么感悟么、应该这么使用么?在这里,我错用林奕含的一句话,她讲:“当你阅读时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当你阅读时感受到了美,那也都是真实的。”不管你感受到什么,它们都是存在的,也是真实的。如果你坚信你的作品会找到适合的读者,我觉得其实不改也罢,因为可能你今年写的不成熟,过了两年自然会变得成熟起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先相信自己真实的感觉,不要太害怕,哪怕后面再质疑它、推翻它。 最后,你的问题是“如何让没边界感的文字多一些收敛和顿感?”从技术上来说,你可以试试多写一些细节、多写故事、多写和私人相关的东西。我知道延展、联想和比喻是你的强项,也是你思考问题常用的方式,那么可以利用这一点,找找语言本身的乐趣。 我不喜欢一锤定音的话,也不喜欢至高无上的道理,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文字没有边界感”是一个问题。有的语言,就是发展中的语言,它没有那么多结论性的东西,它有的是一种弹性。包括在录播课的时候,谈论任何一个话题,都在一个弹性的范围内。这个弹性在日后也会继续发生变化。我喜欢这种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任何生命状态,都还有延伸扩展的可能。这个是我看到的乐趣,一种纯粹的语言的乐趣,即时我们表达得不那么精准,也不收敛,但你认真听、认真看,你一定会感觉到背后的东西。这个就是真实。
- No13.从文学产业看创意写作:写作是否“被需要”去教学?
引子:创意写作的学科发展正在上升期,一方面这几年国内的教育部系统,正在逐步表态支持创意写作的学科发展。 然而另一方面,正在发展中的创意写作专业,也面临很多问题和质疑,尤其是国内各个学校的情况都很不一样。也偶然看到一些讨论说,学院圈层出现了一种似乎更便捷的“写作路径”,大致是:考上创意写作研究生——跟随学院平台和导师资源——获得重点刊物的发表机会。 由此,有人认为创意写作通过制造高校师门裙带关系,从而破坏了文学生态。 当然网上还有更多质疑的声音,比如: 1.野生的青年作者也许比专业选手写得更好,但是发表无门,新人写作者的出路在哪里? 2.创意写作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生意? 3.如何看待当下年轻一代写作出现的学院化倾向? 4.那些有作家导师推举,发表在国内一流刊物上的学生作品,真的写得好么? ……等等问题。 提出问题本身就非常好。野生创作者之中对于所谓“创意写作圈子”的质疑,角度也都很有趣,可以作为我们本次讨论的引子,由这些“反对”的观点出发,探讨一下创意写作学习和教学背后更多的可能性。 本期嘉宾: 鹦鹉、石头:从事创意写作考研教学和辅导6年; 舒展:中文系本科刚毕业,目前就职于一家教培公司。 你将会听到: 04:12考上创意写作研究生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10:22上班和写作冲突吗?时间充裕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吗? 14:51在系统化的写作训练里,如何看待“灵感”这回事? 16:51“写作的教学,应朝着可操作和可复制这两个方向发展。” 18:48如何训练:摒弃掉狭义的文学,关注语言本身和对现实的理解能力。 21:48漫谈“灵感”的产生过程 31:18在文字生产力过载的时代,“读者”是一个市场问题,和写作没有直接关联。 33:17如何筛选经典作品和流行作品? 38:03作者与编辑的互选:投稿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41:48真实的批评和“理想读者”都是稀缺的。 47:07对于写作和阅读而言,文学是最不值钱的。 51:56关于文章《创意写作是文学产业的催产剂,也仅仅是催产剂,略带缓痛效果》,发表于鹦鹉的个人公众号“鹦鹉学舌集”。 53:34高校、刊物与作者为什么都需要“创意写作”? 58:37有哪些小说、诗歌类的刊物或华语文学奖,是对新人写作者比较友好的? 1:02:27真的存在“发表无门”的情况吗? 1:16:20当代可以批量生产各种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
- No12.虚实之间,看真假变幻
这是一期主播的即兴分享。借由《红楼梦》和《金瓶梅》,看《寄生虫》这部作品(电影和剧本),同时分享一下如何重新认识自己作为“造梦者”和“创作者”身份。 另外也会在这期跟大家玩一个“虚实转换”的游戏,就是借由造梦者的身份再去看创作者的梦境,可以怎么样去欣赏电影、剧本,以及看到经典小说中的妙趣到底在哪里。 本期会讲到: 01:43“弄假成真”的思维惯性 03:30打开角色的透视镜:没有穷人,也没有富人。 06:35创作手法一:制造大量二元对立 10:14《寄生虫》与《红楼梦》的相似之处 12:12创作手法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14:16《红楼梦》、《金瓶梅》的叙事是如何进行虚实转换的? 18:12解读《寄生虫》:全部之实=全部之虚,即主角的梦中再梦、梦之梦 23:01由首尾的电影镜头辨认幻境与现实 25:13由三个场景看小说逻辑与正常的情感逻辑 40:49一个新的造梦视角
- No11.报名复旦创写研修班,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笔投资
嘉宾:沈表妹,“表妹”播客的主播。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研修班学员。 时间线: 00:58回忆认识“创意写作”的经历 05:25报名创意写作研修班的朋友们 08:02复旦创写研修班的授课模式 10:41写作是一种情感教育 11:34进入复旦,可以关注哪些课程和讲座? 14:38散文写作工坊:从《从文自传》里找感觉 16:21小说写作工坊:挖掘冰山之下的细节 21:36陶磊的翻译课、严锋的AI写作与科幻研究 27:39疾病书写与医疗叙事 31:18梁永安的爱情文学课 33:56散文的物质性和疗愈作用 40:38诗歌写作工作坊:分享灵感与匿名点评 46:03与诗歌的溯源 48:28研修班的结业要求 49:01从此,写散文成为一种新的自我疗愈方式。 本期节目提到的课程: (相关信息详见公众号“复旦中文”) 王宏图: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世界文学图景 张怡微:社交媒体时代,中外青年在写什么? 陶磊:为了“最好的文字”——翻译与创作 姚灏:文学中的疾病书写与医疗叙事 梁永安:爱情,为什么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孙孟晋:从剧本角度,谈世界新电影的创新 陈芳洲:散文写作实践工坊 谢诗豪:小说写作实践工坊 伍华星:诗歌写作实践工坊 吴 越:名刊编辑面对面
- No10.看小说是一门手艺
嘉宾:万户,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在读,写诗和小说,个人公众号“万户在喉”。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万户聊聊怎么读小说,以及了解一下湖师大创写的专业情况和导师作品。 我们挑选了下面几个中短篇小说文本: 一、阿城《棋王》 二、门罗《游离基》、《破坏分子》 三、郑小驴(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导师)《南方巴赫》 同时,我们的讨论也是基于万户写的这几篇文本细读,写得非常精彩,角度也很独特,推荐给大家: 漏万 | 爱人同志:试论《棋王》中的同性目光https://mp.weixin.qq.com/s/9ijWUtu6QJAeXVSXcyynTw 漏万 | 纪念门罗,谈谈《游离基》 https://mp.weixin.qq.com/s/uZXGgB9ImUhXareIjC1n0Q 漏万 | 门罗遗骨——聊聊《破坏分子》,兼谈《罪债》 https://mp.weixin.qq.com/s/QpJqO5iUbR66iUG-wK-5Sg 时间线: 02:27内在逻辑通顺的小说很滋养人。 05:37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改革 07:06从《棋王》谈起:如何找到一个切入文本的角度? 12:51对《棋王》中“同性目光”的段落解读 17:34“他者凝视”与“审美目光”的区别 22:54作为“作家”和“杂家”的阿城 25:55好作品是需要穿越绝境的。 27:55对门罗的了解是新高哪一篇作品开始的? 28:51门罗是数一数二难读的作家。 30:51读门罗《破坏分子》:当小说情节与现实情况形成互文 35:19画家夏加尔与门罗作品里超现实主义的一面 39:03如何立住小说中的人物? 43:45门罗忍不住要关心异性的吸引力,阿特伍德忍不住要关心阶级。 44:56生活与创作是相互纠缠的关系。 47:22布鲁姆评价门罗 52:36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的就读感受 55:45《南方巴赫》的读后感 1:01:19小说中的三条线索:如何铺设明线、暗线 1:04:19对《南方巴赫》中意象的解读:福克纳、“替罪羊”与巴赫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作品以及概念: 剃刀三人帮:四川大学文学院老师们的微信公众号。 卡夫卡:20世纪欧洲表现主义作家。 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哲学思潮。 《棋王》,作者阿城的中短篇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 《爱人同志》,电影《棋王》片尾曲,罗大佑演唱。 梁家辉:香港演员,电影《棋王》的主演。 阿城主要作品:《棋王》、《树王》、《孩子王》;《遍地风流》 《唐人街探案》:电影,刘昊然主演神坛秦风。 《芙蓉镇》:电影,谢晋导演;古华同名小说改编。 侯孝贤:台湾导演。 爱丽丝·门罗的小说代表作:《逃离》、《激情》、《熊从山那边来》。 《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的批评文章,卞之琳译。 《格林童话》 《圣经》 海明威,20世纪美国作家。 福克纳,20世纪意识流代表作家。 劳伦斯 张爱玲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的文学成就进行评议。 《使女的故事》,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代表作。 郑小驴: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意写作毕业生。 《南方巴赫》,作者郑小驴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者福克纳 《十八岁出远门》,作者余华 博尔赫斯:20世纪阿根廷作家,“行走的图书馆”。 周杰伦:流行音乐歌手。 诺基亚:老式手机品牌。 S.H.E:流行乐队。 漂流瓶:2010年前后QQ里的一项功能游戏。 西方文论工具:新批评、叙事学。 巴赫 贝多芬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记录纳粹德国统治下的波兰人生活。
- No9.聊聊创写考研:用游戏的方法干点神圣的事
嘉宾:雨桐,本科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考研到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以第一的成绩一战上岸。 大学期间,雨桐在哔哩哔哩做了一年up主,b站账号“成女士今天有猫了嘛”,分享高考语文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累积十万多粉丝。 雨桐不仅仅是特别会学习,而且能够把“考试”这个规则游戏玩得很简单、很有趣。所以这一期,我们邀请雨桐来聊聊“如何打开考试的窍门”,也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备考方法和角度。当然,我们后面也会聊到,这套思维方式不止可以运用到考试上,在我们日常的阅读、写作、甚至人生探索,也都非常受益。 时间线: 02:01 关于择校:北师大、人大、北大的专业课比较 06:18“用排除法做绝大多数的决策。” 07:03回忆大学时的备考经历 08:10“创意写作”在院校体系内的区别:北师大的创作与批评、人大录取的信息差 10:39人大创造性写作的就读体验 16:20“先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不是苦学型选手。” 19:13如何用出题者思维进行复习? 24:43一天学习多久是最合适的? 28:28用三维的视角解决二维的问题,是一个可以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30:01用大纲式思维推动小说写作 37:56 在写作里,p人的从心所欲j人的不逾矩是可以并存的。 39:59一篇三千字考场小说该怎么写? 49:18传统教育体系之外的文学世界 53:00最近的阅读与创作 53:24林淖《潮汐图》的阅读体验与语言的陌生化 54:41探讨方言写作 56:19普通话是对中国女性最友好的语言。 59:45分享数次旅行中的语言隔膜感 1:03:39一种现象: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发言评价的“高低” 1:07:11最近在写什么? 1:11:05 “我想生活在树上,脚踏大地、飞向天空。” 1:14:04当代女作家作品分享 1:15:57探讨女性写作的方向与立足点 1:21:53女作家之间的师承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作品、概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https://wxy.bnu.edu.cn/zsxx/ssyjszs/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官网http://wenxueyuan.ruc.edu.cn/sywap/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官网http://chinese.pku.edu.cn 公众号“各校创意写作考研”,人大学姐考研贴: (一)https://mp.weixin.qq.com/s/JHqeELqrdcnpqBvUUf2LIw (二)https://mp.weixin.qq.com/s/CsLG2L-D_CukgVv0jNgjPQ (三)https://mp.weixin.qq.com/s/lM-udRusktHcZDk9DxZ_mw 苏童:中国当代先锋派新写实主义作家。 李洱:当代作家,代表作《应物兄》。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十月杂志》:http://shiyuezazhi.com/ 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各校创意写作考研真题汇总: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g4NjA5MTM1Nw==&action=getalbum&album_id=2435945376575881217#wechat_redirect 肖秀荣:考研政治辅导老师 腿姐:考研政治辅导老师 狼人杀:多人参与、通过语言描述推动、较量口才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策略类桌面游戏;将玩家分为“狼队阵营”和“好人阵营”。 剧本杀:通过紧张刺激的剧本,以及玩家们的演绎,追查玩家中的凶手的多人游戏。 DM: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剧本杀里一般被称为主持人。 T人:T型人格倾向于基于逻辑和客观事实进行决策。 F人:F型人格倾向于基于个人价值观和情感因素进行决策。 《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由南朝梁刘勰撰写。 文气说:始见于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是关于作家个性、气质、才性与作品风格关系的理论。 风骨说:见于陈子昂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风骨指建安风力,风清骨峻,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 卡尔维诺:20世纪意大利后现代主义作家。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中晚年进行中国古典小说研究,1995年逝世。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以小说为主,把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 《潮汐图》:80后女作家林棹的长篇小说,用粤语方言描绘中国的南方生活。 《玫瑰的故事》:2024年电视剧,原著亦舒;由刘亦菲主演女性的爱情成长史。 陌生化:西方文学理论的专有名词。指在创作中,作家把与人太贴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繁花》: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小说,描写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浪潮下的个体命运变迁;2023年由王家卫执导拍成电视剧。 白垩纪:显生宙分为三个时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中生代又可以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于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恐龙已经称霸整个地球。 菊石:一类早已灭绝的海洋生物。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风象星座:天秤座、水瓶座、双子座。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 李维菁《生活是甜蜜》:写艺术、前途与男人的一部小说。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钱佳楠《不吃鸡蛋的人》 黄碧云:香港女作家、记者。 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前不久逝世,擅长写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义小说。 张悦然:鲤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导师。 《我的天才女友》:电视剧,原著作者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钟晓阳:被誉为第二个张爱玲的香港女作家。 韦尔蒂:20世纪美国女作家,终生未婚,深居简出。从16岁起就一直住在美国的南方小镇,并且她的小说永不厌倦地描写着那里的生活。 伍尔夫《到灯塔去》: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 乔伊斯:作家、诗人,20世纪后现代文学奠基人。 易卜生:19世纪挪威剧作家、诗人。 庞德:20世纪美国意象派作家、诗人。 叶芝:20世纪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神秘主义者。 《巴黎评论》:各国著名作家的访谈集,中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描,进听友群:
- No8.在港大的写作生活
嘉宾:织梦者,香港大学创意写作硕士。今年毕业,正在北上求职。 时间线: 01:00香港大学创意写作的专业情况 03:51关于毕业作品的巧思与含义 07:30有趣的“创意”毕业展 11:05在港就读体验:多元的艺术样式与贫乏的中文语言环境 14:03在北京的求职经历 18:32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剧本杀” 22:36回忆以爱伦坡《黑猫》为灵感的悬疑小说 26:55从“生态女性主义”出发的创作活动 30:33探讨末法时代下阴性力量与阳性力量的角逐 36:05与作家门罗有关的性侵事件与“女性主义”作品 43:07以文学史为坐标系的写作 46:06孤独着找到同类 47:26投稿碰壁是每个创写人的必修课。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与作品: 《第二性》:法国作家波伏娃“女权主义里程碑”式的著作,分上下两部。 《圣杯与剑》:美国作家艾斯勒著,一部女性史观的社科类著作。 短篇悬疑小说: 爱伦坡《黑猫》 狄更斯《信号员》 欧文《德国学生奇遇记》 门罗:当代加拿大作家,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逃离》《激情》《幸福过了头》等等,作品多关注婚姻暴力与女性处境。 近日门罗女儿被继父性情事件曝光,引起较大的讨论。 伍尔夫:20世纪英国作家,现代主义与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 苏童:中国当代先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米》《黄雀记》。 生态女性主义:上世纪七十年代由欧美蔓延至全球的思想潮流,批评男权文化价值观,主张女性解放与环境保护。 LGBT:指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间性人等性少数群体。 冰山理论: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在文学上体现为清新简约的文风之下蕴含丰富的潜台词,包含电报式对白、内心独白、象征、意识流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代表作家海明威。 本期嘉宾的毕设作品展:https://www.zhusiqiaogang.top/ 另外~欢迎友友们加我微信,进听友群:
- No7.考研中的内耗、写作「规范」与审美内卷
嘉宾:鹦鹉老师,从事创意写作考研培训五年。 时间线: 00:40中文系与非中文系的写作爱好者们 06:17市场的逻辑与艺术的逻辑 09:40小程序剧的爆火现象 15:34国内各院校教授“创意写作”的现状 16:42纯文学写作只能够在学术系统内进行吗? 20:01“艺术自身的发展必然带来审美的内卷,即它会离直观的、愉悦的东西越来越远。” 20:47从大众化走向专业化需要几个阶段? 23:17文艺背后的“生态系统” 26:55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批评互为两个世界。 29:31文学的“黑话”也是一种壁垒。 30:45学员们在写作初期的普遍问题:思辨与叙事的反差 37:13你有出书的欲望吗? 44:12文学从业者也许是不会逐利,但会求名的一群人。 44:24“给谁写作”与“写给谁看” 46:07“在我心里,赵树理的地位和卡夫卡是一样的。” 47:26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学可能会逐渐变成一类古典艺术。 49:56好的图书馆是用来散步的 51:33奇妙的方言和腔调 54:24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病人。 1:02:56备考过程中,如何缓解内耗? 1:05:33“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让你和你小说里的人物先动起来。”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与作品: 《钟山》:文学杂志;投稿网址网址www.zhongshanzazhi.com 林冲: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角色。 《夜奔》:鹦鹉的小说,发表于《钟山》 《杭州文学》:文学杂志;投稿邮箱hzswxxh@163.com 《西湖杂志》:投稿邮箱xihu472@126.com 《苍兰决》:伊峥导演,古装奇幻电视剧。 王嘉尔:香港歌手、演员。 小程序剧:在小程序(多为微信端,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有)里播出的短剧,体量比大众熟知的、单集在20分钟左右的微短剧更短,它一集时长为1-2分钟,一部剧100集左右。 陈春成:当代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 先锋派:各类新颖或实验性的作品与人物。 苏童、余华、格非、毕飞宇。 赵树理: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文学创始人,小说多写农民、农村的生活变迁。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王安忆:当代知青文学、寻根文学代表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2024年5月24日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 No6.唯一的方法是走向内心|里尔克
创意写作的听众们: 你们好!近期有一个开心的事情让我暂时性地获得了解脱,以至于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出来。很多年前我买过一本书,叫做《大师的小说强迫症》,副标题《润蒙·卡佛启蒙导师的写作课》;作者是约翰·加德纳,一个美国作家。书挺不错的,目前只有繁体台版,好像也有电子版,大家可以去搜。 看了几页之后我很开心,觉得太棒了。这种太棒是什么呢?不是我因此打开了写小说的窍门,终于可以继续写小说了,而是我明白,在我还没有找到感觉之前,我暂时可以不去写小说了。加纳德说,小说家很重要的品质就是词汇的敏感性,verbal sensitivity,如果你很喜欢诗歌,你是一个理念性思维去感受和思考的人,那么你是不可能喜欢故事的,你就写诗和散文,不必写小说。 我最近确实更爱看短句、诗歌、散文,看小说反而让我有些压力。于是我很开心地读了那么几页就把书放下了,我的心里面知道妥善了。 透过读一本教人写小说的书,纠缠了我很久的创作焦虑终于被放下。这个远比我读完一本书,然后总结如何写小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带着痛苦和勉强地去写小说来得愉快得多。这两个过程当中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最近打算做一个系列作家的专题播客,从一些经典作品里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聊一聊鲁迅,莎士比亚,托卡尔丘克,狄金森,福克纳,卡夫卡,史铁生,郁达夫等等等等。不是作家作品有多重要,其实你不了解是没关系的,读不完更没关系。比较重要的,是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就是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和你引起的共振、内心激起的荡漾和涟漪,以及在不同的阶段读同一篇作品,一定会有不同的体悟和感受。有的作家,他字面友善,言语诚恳,作品里随处可见蓬勃生命力,但你不知道它们是由深渊而来。那种由复杂而形成的简单,在绝望之下诞生的纯情,我们会在某一刻突然体会到。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里尔克在30岁左右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译者是冯至先生,他在翻译这本书时32 岁,也是一名青年。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把自己的思绪和感受完整、清晰地表达。这些信不仅仅是对一位青年诗人说的,也是对所有青年人说的;他讨论的也不仅仅是诗歌,而是很多人也许到中年还会在心里起伏的问题。 其实每一封信都值得好好去朗诵,选来选去,我还是挑了第一封信,这封信写于1903年2月17 的巴黎,描述了开始写作之后最重要的一件事:走向内心。信的内容我想放到播客里读,先说点别的。 说一个里尔克和我们都关注的问题:在不幸的生活带来的优秀写作,和幸福生活之下的平庸写作;这两者,你会选择哪种?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希望自己生活平顺、快乐,即使不写东西也不要紧。但里尔克的回答是:“远方的死亡也和你有关。”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作为一名写作者,敏感注定了你不会太轻松的在世界上活着,引用王小波的话,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在你心里锤下重击,哪怕这种不幸的他人的。 那么更近一步换个问法,你想过“写作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吗?我的观察,一方面的飞扬恣肆或许会使另一方面寻求平和,如果在世俗幸福里生活得完满,人就不太可能写作。如果你在写作,生活里必然有些部分是有所削减的,你的周围不可能围着一堆人。你所有的目光的向内收的,进入孤独的状态里,这种状态下人也就不可能太开心。 我发现,我的很多决定是在跑步机上爬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以及写作的时候做下的。首先要独自感受,独自判断,独自面对所产生的任何情绪,然后独自做一切决定。 至少在过程中,我们去看任何东西,不要看它们的分数、评论,尤其是弹幕。还是里尔克的那句话:“孤独,最重要的就是孤独。”这不是结论,而是一个完形填空。孤独着做什么?这后半句,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写就。 再问一个问题:孤独就意味着不幸福吗?那也未必。在另一个世界里面,做一个写作者是最接近幸福的道路,你去体验,你能表达,这个事情非常真实。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把体验会化成作品,来充实这个世界,比如创作者,作家,画家,演员。也确实只有在这些行业里,生命体验重要性无比之大。如果恰好大家还喜欢看你的创造,就没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了,而且,你的生命体验越独特,越丰满,你的表达也有可能越好。 很久之前就发现大家的创作越来越有性灵的感觉,不仅仅是作品,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普遍都很有灵性。这个也许和时代环境有一些关系。我读研的第一年开始发生疫情,研究生复试也是在电脑上进行的,当时人们对疫情的感觉还是朦胧的,老师们会让你谈谈什么是“疫情文学”。 而疫情三年在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生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对97、98年出生的我的同龄人,也恰好是进入研究生或大学毕业进社会这三年。也是后知后觉的三年,就是转头看,我们在这么小的一个年纪,先被疫情打了这一闷棍,把我们打服了,于是整个人就不一样了。你瞬间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观看到大的社会变化,就强烈感觉到:努力是没什么用的。这是句真话,并没有调侃的意思。 也许你们在上学的时候也同样思考和怀疑过,那些“学校观念”和“社会观念”的碰撞,我们甚至要提早预备,或者说调整一个心态去接受社会的变化,所以我们会疑惑:到底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外在?有没有一个外在社会在那里?如果说不同的个体组成了这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既是我,我也是这个社会,它是有机的整体。有机,意味着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就更不存在“一个人能不能适应社会”这种问题。 日本的发展比我们早几十年,宅着不出门的人是非常多的。大家觉得不上班在日本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宅文化已经是一种社会主流了。只不过我们目前还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我们没办法和旁人解释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一个闲人吗,一个作家吗,还是吟游诗人呢?似乎都不是,求职表格里也没有这个选项。但你心里清楚自己的状态其实在变好,但是外人看来你就是在躺平,你没有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你会被外面的这些事情、外人的这些声音牵走,内在又变得不太稳定。 所以有些朋友来找我,告诉我不想考研了、不想上班了,告诉我自己一事无成的焦虑。没有关系的,我也是这样。我们永远都会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想法,永远都在整合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的能量。当你触及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很可能你的外在看上去一事无成。但是我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盖房子的游戏,我们需要先扫雷,再打地基,最后再盖房子,对不对? 我想走过一段内心探索的路之后,走到今天都应该明白,这地底下的坑有多深,而且地形相当复杂,偶尔还会挖出一颗地雷。我们当然可以假装盖个草房子,但是我们心里一定清楚,这块地基底下是有不定时炸弹的,所以,不管外在看起来盖多么豪华的屋子也是毫无意义的,顷刻间就会崩塌。 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难。上一代人常常有损害自己身心健康去做事情的习惯,我们却有我们这一代人躺平的智慧。先回归内心,看见伤痕,疗愈伤痕;再打地基,地基就是咱们的身心的健康。 所以,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不用着急。 我也有一阵很急,想做自媒体、拍volg、拍视频。好几次计划过,但是都没有结果,总觉得哪里不对,到处转牛角尖。如果你去深入了解背后的东西,那未必是一种让你觉得身心平衡的方式。甚至来说,那种表达媒介可能并没有让你做起来很有感觉和动力。如果我们关注的是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表达和呈现,你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可能并不想要组一个团队去做,也并不是大家觉得什么火就做什么。 还有的人,你会发现他不怎么关注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创造。他可能关注的就是怎么把阅读量做得更大、怎么让广告商买单、怎么让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平台中来。那也ok,也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会慢慢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我的妄念是做一个锋芒毕露的艺术家,但是我做不了,我心里真实的渴求只是做一个悠闲的小老太太,哈哈,这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什么是让你觉得舒服的东西;什么是你可以去做,但让你觉得勉强的东西,那么只是这些感觉勉强的东西放手就可以了。 不是放弃,是放手哦。我知道大家都有某种天赋和才华,比如在写作上,你自己也很清楚的知道,从小到大身边的人也会给你反馈。那么你想过吗,阻碍你发挥天赋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呢? 其实是你对这个天赋的认知。你认为你有这个天赋,并且对这个天赋附加了很多很多想法。比如创意写作这个专业能够给你带来什么资源、你以后可以通过这个天赋写出什么样的书、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所有这些想法,反而是对自己的天赋最大的阻碍和限制。 真实的情况是,写作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带有虚实转换的魔力。一旦想法变得沉重,太实了,我们就飘不上去,飞不起来了。 而另一重限制,或者说,真正的挑战,不是要写得更好。很多人害怕自己被看见,这是更大的挑战。你想想,一个人,内心需要多么的光明、多么有力量,才能安心接受那么多的赞美与批评。写作只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它能把自己所有的黑暗暴露出来,然后一点点地,把它们转化为光明。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走向内心。在走向内心之后,要去往何方?其实,你一直都知道的。 水星。写于南京,2024年5月23日。 联系我们:微信号hadijiatu2 听众信箱:zheshiyigedaju@163.com 公众号:各校创意写作考研
- No5.我们和《赘婿》背后的「文学策划」聊了聊剧本创作
嘉宾:李楚壳,资深文学策划,代表作《赘婿》。本科就读上海戏剧学院戏文创作专业,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曾就职于新丽、优酷、B站、正午阳光,目前自由职业中。 时间线: 02:10从学生到社会实习的身份转换期,心态上是如何适应的? 08:18“剧本策划”的职务情况 09:45男频小说的喜剧化尝试 14:53影视产品爆火的内在与外在原因 20:13哪些小说适合影视改编 23:33上戏的戏文创作课堂 25:45戏剧元素之突转、发现、悬念、情境 28:18做剧的困境:一定要有爱情线吗? 30:49以《俄狄浦斯王》为原型衍生的作品们 36:42“写作这事儿,不要回避巧合、误会和苟且。” 39:11如何进行稳定且长期的创作 43:17“自由职业首要面对的是焦虑感” 45:30编剧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58:14“读佛经会让你更较真” 1:01:17读《阿含经》的一些发现 1:08:57从波斯古珠到拜火教 1:14:14用白话文翻译《心经》 1:24:03文房雅玩的“无用”讲究 1:28:49百灵鸟与“十三套” 本期出现的作品与人物: 《大宅门》:2001年家庭爱情剧,导演郭宝昌;讲述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浮沉变化。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 契诃夫:19世纪俄国小说家、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赘婿》:2021年古装电视剧,讲述苏氏布商家的赘婿宁毅,帮助妻子苏檀儿一起玩转武朝商界,成为江宁首富的故事。 《庆余年》:2019年古装电视剧,以小说的框架设定,讲述少年范闲在家族、江湖、庙堂之间的传奇经历。 王倦:编剧,剧本策划;代表作《庆余年》、《大宋少年志》、《木府风云》等。 《延禧攻略》:2018年古装爱情电视剧,一改传统剧的悬念设置。讲述清朝乾隆初年,魏璎珞进入了延禧宫后,襄助皇帝走向权力顶峰的故事。 于正:编剧、制作人;制作影视剧《延禧攻略》、《美人心计》、《宫锁沉香》等。 男频小说:是小说界用来定义读者倾向的。男频对应着男性观众,故事走向更倾向于事业和男主成长。 独幕剧:发源于日本的一种短剧形式,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均在一幕完成。 《父母爱情》:2014年家庭题材电视剧,孔笙执导。 刘和平:编剧、小说家、历史学者。代表作《大明王朝》、《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编剧课堂》等。 小品文:小散文中的一种类型,语言简洁、形式短小;抒发一己的性灵为主,富有情韵;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灵活运用序、跋、记、传、铭、赞、尺牍等文体。晚明小品大致以公安派为显著的开端。除三袁、钟、谭外,代表作家还有王思任、汤显祖、张岱等。 苏童:当代作家,先锋派小说代表人物;著有《妻妾成群》、江南三部曲等。 吕效平: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公的面子》导演;著有《戏剧学》、《戏剧本质论》等。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品。 《天龙八部》:武侠小说,作者金庸;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塑造了乔峰、段誉、 虚竹、慕容复等经典人物。 王世襄:20世纪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学者。著有《锦灰堆》、《明式家具研究》、《京华忆往》等。 《阿含经》:代表原始佛教,即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包含《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结集,汇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 《心经》:史传唐代玄奘所著,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 拜火教: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全称琐罗亚斯德教,其创始人为伊朗先知查拉图斯特拉,为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有影响的宗教。 《鸟人》:话剧,讲溜鸟人的故事;编剧为过士行老师。 联系我们:微信号hadijiatu2 听众信箱:zheshiyigedaju@163.com 公众号:各校创意写作考研
- No4.语调与写实
时间线: 3:3523 岁—28岁,欧阳修的“洛阳时代” 4:43《临江仙》词作赏析 8:16宋代文人对精致器物的审美 11:51何谓“雅致”与词的雅化 13:06古代诗词里的“陌生化”与“意识流” 18:06写作中的“阳性思维”与“阴性思维” 21:17把每一次贬谪变成度假 23:18不写“痛苦”,写什么? 24:43重读《醉翁亭记》 28:48扬州的平山堂往事 36:46从《苏轼文集》里学习汉语文采 39:17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总让可以做事的人向内寻求? 41:31潇洒自负与温厚可爱如何兼容? 41:58一生未损是天真。 45:25几个梦,以及梦中之梦。 本期提到的作品: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宋代·欧阳修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代·晏殊《寓意》 《花间集》,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晚唐时期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苏轼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第二卷、第四卷:论宋襄公、荀息、孟轲、韩愈。 《归田录》,由欧阳修晚年撰写,主要叙述北宋时期的朝廷故事,职官制度和士大夫轶闻。 《六一诗话》,中国诗话之始,欧阳修以闲谈的方式总结自己的诗学思想。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居士集·梦中作》 本期提到的人与概念: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主修《新唐书》,唐宋八大家之一。 梅尧臣,北宋现实主义诗人,主张诗歌写实,反对西昆体。为宋诗开山祖师。 尹洙,北宋散文集,提倡古文。著有《河南集》。 钱惟演,北宋诗人,西昆诗派代表作家。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 外视角叙事 陌生化 意识流 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李煜,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冯延巳,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璟时期丞相。有词集《阳春集》,开创“以景写情”的手法。 刘熙载,清代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被称为“东方黑格尔”。著有《艺概》《持志塾言》《游艺约言》。 范仲淹,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参考文献: 《欧阳修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胡可先、徐迈。 《欧阳修对扬州平山堂景观的建构与书写》,新疆大学报,2017 年第三期,王兆鹏。 后记: 前两天临时起意去滁州爬山,天气也正好,一路踏着深深浅浅的绿色,行至醉翁亭、琅琊山寺。想到这也许是欧阳修走过的路,不知不觉从早上逗留到傍晚。 琅琊山确实与别处的山不同,好像欧阳修的诗作附体,动静不清,主次模糊,有一股说不明道不清的朴气,既热闹,又寂寥。直到我回家重翻《欧阳修词校注》,趁兴做了几篇赏析,才稍微缓过神。我实在喜欢欧阳修诗词里的语调与它“现实主义”的部分,也喜欢宋代诗词里对精致器物的种种描摹。我想从纯粹性情的角度去讲讲它们,顺便聊一聊之于写作的启发。于是录了这一期《语调与写实》。 某一段时间读欧阳修的诗词,培养了我对“写实”的语感。后人评价欧阳修的词风是婉约派到豪放派的过渡,我理解为一种阴性能量与阳性能量的相合。欧阳修写的爱情,就是我虽顾左右而言你,却横竖不愿说清。这是一种宋代流行的美学,讲究把真正重要的部分轻描淡写,既不视而不见,也不真正戳破。就像用阴性视角去写作,女孩子们描述一件事物,喜欢专注于它的状态、外型,或者凝固于某一瞬间的情境和意识。而且她们会从各个角度去反复讲述,像涂抹油画一样,天然地带着悲天悯人的同理心。而男性视角,亦或是阳性思维里,没有中间点,进入河流就是为拿到真迹。他们用侃侃之词,写虎落平阳,写忿恨和不甘,甚至没有过渡,随即就到了禅境与哲思。这很有意思,我们去读的时候,可以轻松感受到作者是在用左脑写作,还是右脑写作;他总体是一个阳性思维作者,还是阴性思维作者。欧阳修在洛阳时,写的《临江仙》就有这样的妙趣,也是他在二十几岁时所写,我在播客里详说~ 另一个发现,是语调。语调的惊心之处,在于把平淡的没有思想性的句子,写出隽永的韵味。《朝中措》是一篇典型,写扬州大明寺旁边的平山堂。而另一个典型,我想到了《苏轼文集》,苏轼是欧阳修的学生,如今苏轼被讲烂了,翻来覆去都是说他可爱、会吃,有点妄加揣测地硬说强说。在我读《苏轼文集》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感受,他写的翻案论文和应制文章,比如论韩愈、孟轲、宋襄公那几篇,不同文章前后观点自相矛盾,道德上沾沾自喜的优越感扑面而来,总是在强行翻案的感觉。但奇妙的是,我会不自觉地跟着他的论调走,那种精纯的汉语语调里特有的感染力,让人觉得通透,片刻活起来了。那个瞬间,我突然找到了此类文章的正确打开方式:不看内容,看音律,无脑地跟着语调走。 而如何在汉语写作的文脉浸淫中,获得属于自己风格的文采,又是另一个话题。苏轼以及他的作品,也是我以后想要重点聊一聊的。一个人先后被两股不相容的势力排挤,但他的精神如此地自给自足,这让我有段时间很疑惑,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总让大量可以做事的人向内寻求呢?当时我们研究文化史的老师给到一个答案,她大概是说:“汉文化是先天不足的亚文化,是专为失败者和边缘人量身定做的。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希伯来阿拉伯民族的起源,他们的文化主体是做命运的主人,去探索世界,去搏击豪强。而浸淫在汉文化里的人,没有行动指南与决策能力,更没有社会支持。所以,向内求是具备抽象能力的人的必然选择。”最后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但真的只能是这样吗?我不知道。 最后想说说欧阳修的“天真”。他是一个发誓不写痛苦的作家,他甚至悠然到把每一次贬谪当作度假。我们中国文化常常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是忧患它不是没有坏处的,忧患会带来问题,会带来对于人的本身的生命冲动的压抑。所以欧阳修写“一生未损是天真”——其实从整体的人生机遇看,欧阳修与其它的诗人很不同。如果说愁苦之言易好,欢愉之词难工,似乎只有不幸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但对欧阳修并不是这样。他官至副宰相,仕途相对平顺,有完满的友情与功名,过着优渥的生活的同时,又写出了杰出的作品。这对于一个热爱世俗生活的人来说,是多么理想的状态啊,所以我好奇,他会有压抑、会有遗憾吗?只想写到这儿了,这些另外的内容,就放在播客里讲吧。感谢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