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 海边的卡夫卡:无处可逃的宿命与虚无的自由意志
第17期 《海边的卡夫卡》是由两条故事线组成的故事,一条是15岁的少年离家出走,用倒叙的方式一层层揭开他出走的原因;另一条故事线是正序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时期的 一次意外导致中田君可以通灵跟猫讲话。而两条故事线最终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交汇。 故事读罢,会让人感觉到无处可逃的宿命感的压迫。而现实生活中,大抵也是如此。宿命感牵引我们做选择并生活下去,宿命论下的人们似乎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意志。那面对生活,我们能做什么呢?或许就是找到自己的逃离的开关,进入属于自己的世界。 正如电影《完美的日子》的主题:这个世界由许多世界组成,看起来大家都彼此相连,也有人的世界并无联系。 >聊天的人 Rheya < 原本无感,但读到结尾发现这本书对自己来说恰逢其时 孙伟 < 时隔十多年,第一次重读村上作品后怅然若失 豆瓣:柯伊伯带 https://m.douban.com/people/83703163/ >相关阅读 《在路上》 Jack Kerouac 《完美的日子》维姆·文德斯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 《驾驶我的车》村上春树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村上春树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村上春树 《1Q84》村上春树 《白钻石 the white diamond》沃纳·赫尔佐格 >音乐 Norwegian Wood © The Beatles >Highlights 01:23 与一位深受村上春树影响的朋友聊《海边的卡夫卡》 02:59 因为喜欢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翻开了村上的书 05:15 对新认识的人不抱期望反而容易被微小的联系打动 07:30 不抱期待地打开这本书却与当下的心境不谋而合 11:06 读村上,模仿村上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会觉得自己别具一格 14:04 小红书如果邀请村上入驻,他一定是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生活方式博主,跑步博主 17:20 在欧洲的生活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自律 20:05 小说的开放性结局是接受还是不舒服? 21:13 村上故事中的宿命感让我反思生活中的每一段关系 24:10 西语的指示性描述与东亚语言的模糊性表达 28:42 人的意识会影响行为 32:19 给自己规律的生活撕开一个口子 35:57 小说里的人物需要跟自己和解吗? 37:36 我不知道宿命是什么,但我不相信自由意志 43:50 《完美的日子》主人公的生活方式 46:29 把有限的精力分配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 48:35 佐伯这个角色很玄妙,充满神秘感 52:40 村上笔下主人公的相似性让人很容易带入不同年龄的角色 57:02 短暂地逃离生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6 | 那不勒斯四部曲:酒神莉拉与太阳神埃莱娜的双面人生
第16期 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混乱、感性、自由与本能。充满了无法被束缚的能量。莉拉如酒神一样,她天才横溢,她反叛,充满了不确定和自毁倾向;她选择不循规蹈矩,拒绝传统的社会规范、婚姻模式和教育路径,生活在一种持续的内部冲突和混乱中。选择了一条异化之路。 太阳神阿波罗则代表理性、秩序、光明与和谐。埃莱娜追求理性与秩序,光明与清晰,她很好得约束自我,走上了一条外人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道路,即便内心有时候会崩塌,但仍然可以快速重建。选择了一条归化之路。 费兰特说:在今天,不管在地球的那里,我们女性从出生开始就被男性文化包裹了。语言是男性的,家庭是男性的,宗教是男性的,法律是男性的,政府机关是男性的,文学是男性的,艺术是男性的,科学是男性的,教育——男女都是——也是男性的。今日每一个女性的抗争都具有一个无可避免的内核:在任何领域,如果我们只能从根本上是男性(权)的生活内部发声的话,我们永远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那些压迫我们、建造邪恶神权整体、否定我们的权利的人,他们是什么性别? 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选择酒神精神还是太阳神精神的女性,或者在不同的层面上两者兼而有之的女性,都应该走自己的路。我们可以横冲直闯,可以不被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冲破边界,但没有任何人可以规定:女性应该有的样貌。 >聊天的人 Rheya < 读这部小说惊讶于女生复杂心理活动 呆呆 < 只看了这部剧以及最新的一季还没有跟上的伪粉 >相关阅读 《形影不离》 《碎片》 《暗处的女儿》 >音乐 she was running © Max Richter >Highlights 01:04 Lila和Lenu是太阳神和酒神的化身 02:44 天生喜欢拧巴复杂的情感故事 04:14 女生之间的较劲和竞争会让两个女生一直向前 06:19 高中时候为了抓住一段关系都做了什么 09:39 作者费兰特在《碎片》中对自己的描述 11:55 故事的起点是一个年老的女人打算消失的故事 13:12 酒神精神的Lila 14:25 完美主义会导致自毁倾向,产生想要消失的念头 17:10《形影不离》中波伏娃的好友扎扎的自毁 21:02 去看海的途中为什么要折返? 24:00 度假海边学游泳的不同态度 25:49 火车与海所代表的远方是迷人的 28:12 Lenu读高中的时候被老师邀请去家里的一个聚会 34:38 聚会结束后,她们的关系第一次破裂了 37:30 Lila真的是酒神精神的人吗?还是酒神与太阳神此消彼长? 41:12 她们对自己的期待是酒神与太阳神 44:11 Lenu并不是目的明确的,她总是被命运推着向前走 48:30 费兰特说,Lila和Lenu走向了异化和归化的道路 51:43 Lila和Lenu关系维护的重要纽带是Nino 56:18 女性没有应该要长成的样子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5 | 日常的深处:对待物品的态度即是待人的心境
第15期 《日常的深处》主要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与人们生活之间的深层联系。这本书通过回顾中国70后、80后和90后的集体记忆,分析了过去几十年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产品及其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王小伟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日常物品(如柴火灶、自行车、电视机、手机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结。他强调,在过去的岁月中,物品常常承载着超越使用价值的情感,如家庭成员一般。而现代社会中的物品逐渐被商品化,失去了原有的亲密感和情感价值。 这是一次围绕着一本书的信马由缰得聊天。由物品为起点,聊到了生活中真正的问题。我们在探讨过去与现在与物品的关系,也在聊自己对于人的心境的变化。 有朋友评价《纯真博物馆》的男主人公凯尔末是有着恋物癖的中年老男人,读完这本书我突然发现,凯末尔对芙颂的怀念全部都寄托到了物品上。物品本身可以给我们提供的情感价值很有限,而当物品关联到人,关联到记忆,才会有更丰厚的意义。就像有时候,记忆是会骗人的,我以为热切的聊天对话,再回看不过是日常的闲聊;而记忆中冷漠又冷静的对话,回看会发现聊得很深入;其实前者是跟喜欢的人,满怀欣喜,后者是跟还不够熟悉的人,心情冷静。 在非洲读完这本书跟朋友聊起来,我想到了本期的主题,对待物品的态度其实就是待人的心境。有人恋旧,有人转身就可以大步向前。 >聊天的人 Rheya < 有旧物收集癖 文输小宝 < 家有猫猫猫猫猫狗 >相关阅读 《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罗伯特•M.波西格 《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 《把自己作为方法》项彪 《我们从未现代过》[法]布鲁诺·拉图尔 《旅行的艺术》[英] 阿兰·德波顿 《现代死亡》[巴基斯坦] 海德·瓦莱奇 《纯真博物馆》[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音乐 Age Of Anxiety II © Rabbit Hole >Highlights 00:58 伴着雨滴吧嗒吧嗒打在帐篷上的白噪音读完了本书 02:36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历史 03:30 收到一本王菲寄来的血书经书 08:45 在思想的深处,在生活的浅处 11:56 会希望跟我建立过联系的朋友都会比较长时间待在我生命中 14:10 尼采说,我跟人交往越久,我越喜欢狗 17:35 屯东西对父母来说,是把自己看作了一个有未来的人 18:44 项彪说,要寻找生活中的附近,回到乡绅生活 21:55 研究技术哲学的人,其实并不能真正了解技术 24:23 鲍德里亚批判消费社会,个人作为消费者是自由的,但只能作为消费者是不自由的 28:15 生活在共享的年代,如何跟物建立更好的关系?我们与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 31:14 我比所有人都过早地进入了消费降级里 34:30 当你跟物的关系变成了拼多多的关系后,会不会觉得生活品质受到了过分地压缩 36:08 瑞士这个国家是不需要设计的 39:25 食物不仅是卡路里和营养价值,还包含着爱与情感 42:52 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没有好作品吗? 49:48 观众的审美决定了作品的品质,好的导演可以塑造观众的审美 53:59 斯蒂芬 肖尔愤然离席,激起得对于艺术作品是否被过誉的讨论很有意义 58:44 所有大师都需要被祛魅 01:02:55 酒店的送货机器人会让觉得很悲凉 01:05:11 当实用主义的物品变成了行为艺术 01:11:24 高技术的环境让人的道德感变低,交友软件宣言:no replay is a replay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4|我的天才女友:被彼此的光芒照耀着走完一生
第14期 在今天,天才的概念通常会被混淆。 优秀的人往往具有特定的模板:成长环境优渥、接受良好的教育、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网,而天才一定是孤例。如果说优秀的人是沿着固定轨道平稳前进的滚球,那么天才就是一颗颗横冲直撞的子弹,无论生于何种环境,都无可阻挡地冲向目标。 从这种意义上讲,莱农和莉拉都是天才。她们饱受那不勒斯贫穷与恶劣的困扰,却能从中汲取一种野蛮的力量,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不得不说的是,莉拉显然是那个看上去更像天才的人。尤其是因作为主视角人物丧失的神秘感,会让读者怀疑,如果没有莉拉给的灵感与支持,莱农能否从成长的泥潭中脱身。然而读完全书会发现,莱农在为心中的目标而行动的时候的决绝和贪婪是其他任何人物无法比拟的。城区那么多的伙伴里,只有她能在故乡肮脏的街道里找到一种原始的美感。她在心里理解这种微妙的感受,从而与那不勒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当灵感枯竭,她又可以从故乡汲取新的养分。这样的天分,让她成为了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这里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身边有那么一两个天才,甚至有人会将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但是真正意义的天才非常少。所以莱农和莉拉是幸运的,因为她们能被彼此的光芒照耀着走完一生。从布娃娃开始,到布娃娃结束,这样的陪伴可能不完美,却是彼此最需要的灯塔。 >聊天的人 Rheya < 生命中有过很多位天才女友 一横 < 正在学习写小说的自习生 >相关阅读 《偶然的创造》 《碎片》 《烦人的爱》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暗处的女儿》 >音乐 Whispers © Max Richter In Remembrance of You © Max Richter >Highlights 02:47 男生之间的友谊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03:58 男生的情绪感知都是滞后的 04:37 Lenu一直把Lila当成自己的假想敌,她有没有想过把Lila当成一生的朋友呢 07:21 Lenu说,她用所有时间去追随Lila,到头来却发现是Lila在跟着她 08:07 Lila是风筝,牵着她的是Enzo,而Lenu是带着她的风 08:42 共鸣的男性角色有两种:喜欢的和坚决抵制的 12:11 渣男会精准得察觉到对方的弱点,给对方信心以获取信任 14:06 不要过分解读Lenu的不顾一切追寻目标 15:05 作为女生,希望生命中有一个Enzo 15:43 欣赏反派角色米凯莱的对Lila的赏识 18:24 作者塑造的人物会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20:50 处在混乱时期的那不勒斯是故事发展的催化剂 24:00 Lila在一次街区的新年庆典第一次意识到阶级的边界 25:40 小说故事的影视化 31:50 《我的天才女友》片头曲《Whispers》大提琴和小提琴代表了Lila和Lenu 39:30 从布娃娃开始,到布娃娃结束,她们是彼此一生的灯塔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3|我的天才女友:小镇女孩儿的野蛮生长
第13期 《那不勒斯四部曲》讲述了两位女性——埃莱娜Lenu 和莉拉 Lila 从童年到老年,彼此陪伴走过一生,直到如故事的开头所述——Lila消失的故事。 两位女孩儿出生于1944年,故事延续到了21世纪初。她们成长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个贫困的街区,Lenu随着长大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她去那不勒斯城里读高中,去比萨读师范大学,去都灵参加自己新书发布的活动,在都灵与出版商和读者会面,在佛罗伦萨生活,最终又回到那不勒斯生活。而她的好朋友Lila则一生都没有一次走出过那不勒斯,最远只去了玛隆蒂海滩。 她们是挚友,是竞争对手,是彼此前进的动力,也是彼此成长的坐标。 这是一本讲男权社会下女性友谊的故事,小说通过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完整得建立了一个主视角lenu这样性格的女孩自我成长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带着性别的,也是带着凝视的,是反叛的,也是没有挣脱出自己的成长环境的。而主视角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让这本小书也可以称之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也侧面反映了一个贫困街区成长的女孩如何看待阶级,如何意识到阶级,又最终如何利用阶级。 >聊天的人 Rheya < 生命中有过很多位天才女友 一横 < 正在学习写小说的自习生 >相关阅读 《偶然的创造》 《碎片》 《烦人的爱》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暗处的女儿》 >音乐 Whispers © Max Richter In Spite of All © © Max Richter >Highlights 01:47 不打招呼式的思考和共振,像一双大手给我力量 03:37 想看两个天才的故事而打开了这部剧 06:38 为女性提供了完整的性别成长的样本 08:25 作者费兰特写得很放松,也很暴露 11:59 陈英老师说,费兰特的身份信息也可能是编造的 14:35 哪天写完了,发现问题再出修订版 16:23 编辑费里尼一家与费兰特见面聊天,让人无比安心,这不是AI写作出的文字 20:49 对Lenu从不喜欢到看到她的坚定 23:43 Lila形象和性格的确立都透过了Lenu的解读 26:33 Lila很容易在人群中获得关注,被人关注就很容易被喜欢 29:30 作者帮我们把天才祛魅了 35:58 Lenu躲着Lila,或许是不想面对这面镜子,映照出她内心丑恶的部分 41:30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Lila逐渐变得男性化 45:00 按照MBTI, Lila一定是ENTP 46:00 独立女性是指坚定得知道自己要什么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2 | 被讨厌的勇气:我把自己封印在了无形的泡泡中
第12期 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数以千计的“规训”,课堂上要端坐听讲,饭桌上要讲究分寸,职场中要谨言慎行,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要体面...我们自由地行走着,却把自己的头脑封锁在了一个泡泡里,而这个泡泡的形状又由无数的声音捏合而成,这本书中提到的内容或许无法被科学验证,但读完这本书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得接纳自己,看似冷漠,实则用冷眼旁观的心态去共情他人,冲开挂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才能更好得尊重他人,与人建立更友善的关系。 这期节目开麦前我们一起准备了几个小时,哈欠翻开了成长日记本去找自己的顿悟时刻。我们聊到了身边的很多人与事,剜起我们的内耗与自我和解,是对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对话。 >聊天的人 Rheya < 在迷茫期读到本书收获力量 哈欠 < 在偷偷内耗又偷偷消化 >相关阅读 《死亡诗社》 《局外人》 [法] 阿尔贝·加缪 《1984》 [英] 乔治·奥威尔 >相关推荐 《秋园》杨本芬 《吉祥纹莲花楼》藤萍 >音乐 My Way © Frank Sinatra >Highlights 02:06 做判断的逻辑:谁承担后果,谁做选择 02:39 疫情期间处在迷茫期读了这本书 05:12 阿德勒心理学是在强假设之下的一个原则 05:56 all models are wrong,but some are useful (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部分是有用的) 07:25 被隐身的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哲学家与编辑 11:59 勇气让人想到不回避 14:09 勇气的四层含义:意识问题,表达问题,直面问题,自我修正 14:41 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17:45 拥有自己笃定的价值排序,终极目标:自由和健康 19:27 说话的时候要预设交流是不会成功的 23:49 真正的自由其实就是被人讨厌 26:22 建立纵向关系,避免自卑情结 27:18 自卑感助力我们变得更好,自卑情结阻碍进步 31:48 人际关系中的回报思想与课题分离相悖 33:33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38:42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40:08 我们跟每个人的连结都是独一无二的 46:45 理想伴侣是满级号的自己 50:20 阿德勒心理学与东亚文化的冲突:自我与集体的冲突 55:01 阿德勒与佛洛伊德对原生家庭的不同态度 59:10 时间是流动的,过去的时间也是过去的当下,当下会决定未来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1 | 以鸟兽之名:在山林中寻一条回归之路
第11期 韩国有金爱烂,爱尔兰有萨利鲁尼,意大利有费兰特,英国有安吉拉凯特,香港有张爱玲,亦舒,东北有萧红,山西有孙频,读这本书之后发现宝藏女作家。 本书由三个中短篇《以鸟兽之名》《骑白马者》《天物墟》组成。三个故事都讲了一个群体“山民”的故事。确立主题寻找之后又翻到了扉页的简介,才发现编辑们早就定义了本书的基调。再次重读、整理的时候,开始思考寻找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其实是确立自己走向何方,建立怎样的自我意识,用老元的话说“重要的是,你愿意把自己看成什么”。 寻找未必是为了回归,或许是为了走向内心的更深处。 借用屈原的《离骚》作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聊天的人 Rheya < 读完孙频的作品开拓了新的阅读领域 一貝 < 读完鸟兽后意外被孙频文字打动 >相关阅读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意] 埃莱娜·费兰特 《房思琪的初恋花园》林奕含 《阴翳礼赞》 [日] 谷崎润一郎 《隐入尘烟》 >相关推荐 《悉达多》 [德|瑞] 赫尔曼·卡尔·黑塞 《回归故里》 [法] 迪迪埃·埃里蓬 >音乐 Blackbird © The Beatles >Highlights 02:30 发现宝藏女作家 05:05 梁文道评孙频的文字相当凶狠猛烈,情节上极度往下深钻 07:30 不喜欢的人称她为“直男癌女作家” 09:26 有些故事的人物比较脸谱化,不够饱满 13:08 本书的三个故事都是跟山民这个群体有关的故事 17:25 山西吕梁山地区的山民下山,脱贫致富是有政治任务的 19:28 第一个故事《以鸟兽之名》探讨的是山民下山如何适应环境 23:59 故事中游小龙努力从最贫贱的根子上长出一个更理想的人 27:00 一貝小时候经历的悬疑故事 30:16 第二个故事《骑白马者》寻找一个传奇人物 32:40 马赛部落的生活现状 36:00 山民的陋习:拉偏套 37:35 三个故事会让人想到《红楼梦》的太虚幻境 41:50 本书中有大量的动植物的描写 43:00 第三个故事《天物墟》讲中年人寻找自我 49:34 你愿意把自己看成什么,决定了你以后成为什么样子 52:22 像老元一样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一种方式 53:00 三个故事给人一种荒诞主义的感觉 53:32 让人想到了致郁的电影《隐入尘烟》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10 | 始于极限:很难过,女性笔下的自我觉醒总源于性别困境
第10期 2024年7月7日,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去世53天后,她的小女儿安德莉亚公开发文,在自己9岁的时候被继父性侵,而当她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视女儿为自己感情的插足者。而在门罗得知女儿被性侵后发表的小说《破坏者》中,读者们看到了真实事件的影子。这无疑刺伤了全球无数门罗的读者们。这个事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文字的巧言令色的背后,有多少是基于真实的疼痛,而又有多少来自于虚构呢? 除此之外,有多少擅于书写“女性主义”的文字工作者,真正践行了自己所言呢? 而本期的嘉宾——主播Rheya大学时期广播站的徒弟——蘑菇恰好推荐了《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这本书,两位通过书信对谈的写作者,也都是身体力行的女性主义的实践者。 本期我们聊到了书中讨论的12个话题中涉及到的母女关系、女性对性的认知和女性的表达,试图通过相互提问的方式来梳理自己对于这些内容的思考。 书中的两位对谈者铃木凉美和上野千鹤子可以敏锐地感知到身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痛苦境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与此同时,她们仍然认为可以在这种糟糕的性别境遇中过好自己的生活。 >聊天的人 Rheya < 读完本书有了更多困惑的问题 蘑菇 < 读完本书感到有些惊喜 >相关阅读 《房思琪的初恋花园》林奕含 《玫瑰的故事》亦舒 《我的天才女友》 [意] 费兰特 《盐》孙频 《满江红》张艺谋 >相关推荐 《第二性》 [法] 西蒙·德·波伏娃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日] 上野千鹤子 >音乐 她和她和她 © 于贞 Wake Up Juliet © Madilyn Bailey >Highlights 01:06 非常期待的一次录制,弥10年遗憾 03:58 本书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呈现出了思考和犹疑 06:47 两位不同代际的女性主义者用平等的态度交流所思所想 10:07 两位普通读者交流心得:门罗事件的看法 12:41 作为女性主义书写者的门罗,却在女性受害事件中选择视而不见 16:47 影视编剧把继父性侵作为书写女性成长史的套路 20:18 文学作品的虚构程度到底有多少呢?不要相信写作者的道德 25:38 为什么本次书信对谈合集的题目叫“始于极限”呢? 27:14 我们如何解读母亲的行为,其实来自于父亲的凝视 37:12 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反叛者,你想要有人可以剜起自己心中的模棱两可吗? 40:55 曾在色情行业工作的铃木凉美对性是很消极的态度,很意外她在2024年结婚了 45:41 男性笔下的男性觉醒是关于人的,而女性首先是与性别有关的困境 48:42 历史总是需要革新者不断地迭代才会滚滚向前 52:13 上野千鹤子与北大三位女生的对谈,鸡同鸭讲的一次聊天 54:36 每一位中国女性都想做女超人呀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9 | 当我们爬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第09期 “你跑步时在想什么,提这种问题的人,大多没有长时间跑步的经历。遇到这样的提问,我便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在跑步时,究竟思量了些什么?老实说,在跑步时思考过什么,我压根儿想不起来”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6月,我们走威士忌路线用5天时间登顶了乞力马扎罗山。 一路上从热带雨林的景观,高耸的树枝间蓝猴们追随着轨迹跳跃;到荒凉的石壁、陡峭的岩石墙,经过全程最危险的“kiss stone”无保护亲吻着石头跨过一条狭窄的小径;再走到希拉高原;走过荒凉的戈壁、荒芜之地;第五天扎营在海拔4600m处。 第五天傍晚11点半出发登顶,漫漫长路、昏昏长夜,伴着漫天的星光,和着此起彼伏的歌声,忍受着高原反应和凛冽的寒风,一条又一条的队伍们徐徐向上。直到视线穿越地平线以上,直到东方的天际出现一条橙红色的线,俯视着太阳缓缓得上升,身披晨光到达海拔5895m——非洲之巅。 我们或许什么都没有想,但经过这趟旅行,我们又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真正结束这趟行程,才明白为什么宣传语会写:这将会是你的一次人生之旅。 >聊天的人 Rheya < 把这本书作为首半马训练精神养料 Kaku < 曾经痛恨跑步 Qiming < 跑个全马试试 >音乐 Kilimanjaro Song Daydream © Lily Meola >Highlights 01:33 登顶乞力马扎罗山的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 04:38 Rheya专注于脚下的路,但Kaku内心上演了精彩的小剧场 06:18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尿意打败了困意 07:25 Every step counts 10:43 Qiming 全程都在搜集环境周围的信息 13:44 我们抬头看到了非常亮的Qiming 的星 17:42 拿到登顶证书的位置——Stella Point,登顶的小高潮,热泪盈眶 20:02 专注脚下的Rheya 因为太冷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25:03 登顶之后的心情是什么呢? 31:03 在山顶看到太阳的瞬间,这趟行程对Qiming来说已经结束了 32:28 下山的过程中,又困又饿的我们都经历了人生的暴躁时刻 38:05 乞力马扎罗山不同寻常的画面有什么呢? 40:03 旱厕和Wifi,光鲜亮丽的游客和穿着运动鞋登山的背夫 42:15 最后一天的歌舞,跟每一位背夫产生了某种连结 45:06 这是一群极致单纯的人们 47:50 这趟行程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呢? 50:17 有人遗憾没有独处的时间,有人享受了很多的沉浸时刻 54:00 抓住头脑中冒出的想法,莫追问意义,尽管去做就好了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8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用孤绝确立自我
第08期 在为乞力马扎罗山徒步做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跟运动搭子聊到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重读这本书之后,我们都发现自己其实是跟村上一样享受孤绝的人,我们都在试图通过自己在做的每件事来确立自我。 老实说,当我们在跑步或者徒步的时候,头脑中什么都没有想,用五官捕捉周身闪过的一切声音、画面、自我身体的变化。 但当我们在谈跑步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声音、画面、拍手叫绝的共鸣。 >聊天的人 Rheya < 把这本书作为首半马训练精神养料 Kaku < 曾经痛恨跑步 Qiming < 跑个全马试试 >音乐 Show Me Your Soul © Red Hot Chili Peppers >Highlights 03:57 本节目第一本实体原版书在场 05:01 自称跑步小说家的作者村上春树 08:35 50岁的作者对待衰老的态度让我们也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现状 10:01 很多微小事情 堆积塑造了自我 11:58 这是一本反高潮的书,最后讨论到了意义 14:03 我们运动习惯的养成和对待运动的态度 17:08 做不同运动的期待不尽相同 21:44 我们喜欢追寻孤绝的运动 31:15 不预设做事的动因,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33:46 别去想意义,只管穿上跑鞋,开跑 40:34 “我可不是为了走路前来参加这场赛事的,我不能走” 44:15 登顶非洲之巅后,我们进入“徒步蓝调”了嘛?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7 |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细微之处的日常,巷弄深处的人生
第07期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故事。 这里可以得到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磁场共振。 故事的主人公贵子因为很稚嫩的、很私人的情感问题把自己,也把读者带到了森崎书店。初入社会,却被动得卷入了自己也很难定义到底是不是“第三者”的关系中,从一开始就让读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每个人或许都有类似的成长时刻可以共鸣。 以森崎书店为活动场所,作者讲述了书店及其周围生活着的人们的故事。 在书店狭小的空间里,反而有了跟他人深度的交流,比如书店的继承者舅舅和桃子舅妈。从年长者的经验中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 >聊天的人 Rheya < 读完这本书有在认真思考人生选择 何幸好 < 梦想开一家书店,但总是被老公张彪制止 张彪 < 最近一年重新开始学着读书,《释卷》的小粉丝 >相关阅读 《生活大爆炸》 《解忧杂货铺》 《李安自传》 《失乐园》 [日] 渡边淳一 《查令十字街84号》 [美] 海莲·汉芙 >音乐 森崎書店の日々 © Minami Nozaki >Highlights 01:40 非洲之行心灵得到了洗涤 02:39 欢迎粉丝来当嘉宾 05:41 书中有趣的表达:高情商的人像一条滑溜的鳗鱼 09:13 看过了世界的风景,学习享受稀松平常的日子 13:03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故事 17:30 作者八木泽里志,日本作家兼编剧 19:05 最有共鸣的人物——小朋:学会面对人内心的阴暗面 28:14 与主人公贵子共鸣:消极逃避型人格的人需要被身边的亲友拉着才不至沉溺 32:28 桃子舅妈是一个明媚的大E人,全部的爱化作感谢 42:19 神宝町的旧书店:我们跟书店的故事 49:43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53:25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记得偶尔给自己找一座码头停靠一下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6 | 看不见的女性:是谁给我们穿了隐身衣?
第06期 即使生活中我并没有承担看不见的工作,但我仍是看不见的女性。 在别人眼中的独立的我,是真的有独立的意识吗?还是扮演着“男性”的角色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女性呢?很多人视独立女性为褒义词,那这些褒奖源自何处呢? 这本书用大量的数据事实,让我们意识到,女性时常以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参与到为男性设计的世界中去,也要完成女性的职责。我成为了“披着男性外衣”的女性,我是消失的女性。 杨绛先生的“隐身衣”是为了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用含忍获得自由。可是,当社会给性别的二分之一穿上隐身衣,又怎么能做到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呢?每个人都要练习从各个方面看到别人披在自己身上的“隐身衣”,努力脱去这席爬满虱子的袍子。 >聊天的人 Rheya < 读完这本书反复检讨自己在设计中有没有考虑到女性使用者的建筑师 三土 < 读完本书反观自己有没有成为看不见的女性的独立建筑师 三土📕:王三土 >相关阅读 《82年生的金智英》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日] 上野千鹤子 铃木凉美 《厌女》 [日] 上野千鹤子 >音乐 Anatomy of a Fall © Bacao Rhythm & Steel Band >Highlights 12:08 用事实和数据告诉我们什么是女性主义 13:00 作者黛安娜·泰米娜是掌握数据的波伏娃 13:55 眼前天经地义的事情背后女性被理所当然得忽视了 16:02 亚里士多德《动物之生殖》:雌性是偏离类型 21:04 对女性性别的无意识和标签化:提到天才、科学家和博士等词语首先联想到男性 27:10 女人真的不会像男人那样轻易忘记女人的存在吗? 30:02 过去的时代女性必须专横、好斗才能达成更高的成就 32:40 文字中用男性词汇代替全人类,导致了更广泛的数据缺失 38:59 ”例假“是女性每月会有的休息日 42:32 设计中被忽视的女性数据:孕妇停车位,女性厕所数量,公共活动区域的设计 47:52 汽车行业的设计师们:小脚的女生真的踩不到油门! 55:30 隐身在各类无偿劳动中的女性 01:01:05 请男性们都去读这本书吧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5 | 破土:规划师在联合国的造梦之旅
第05期 著名的建筑大师丹尼尔·李伯斯金(原文李布斯金)生活的城市总是随着项目所在地点而搬迁。50岁大器晚成的他因为一栋建筑 -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而被大家所熟知。这本书讲述了他与妻子尼娜为这个项目的落地而奔波、斡旋的经过。 读完这本书会被李伯斯金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读到一个好人成功的故事,会让我们相信:善良不只是善良者的墓志铭,它也可以是善良者的通行证。 而推荐这本书的嘉宾是目前正在联合国人居署冒险的规划师。联合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哪些专业的人可以申请联合国的工作机会呢?本期节目的嘉宾分享了她心里的一颗小种子在很多年后发芽的经历。如同本书作者李伯斯金一样,带着坚定的信念,哪怕要等几十年,你也可以靠多年的积累而被大家看到。 >聊天的人 Rheya < 读李伯斯金重燃建筑热情的建筑师 Lila < 从破土开始了解建筑和社会的INFJ规划师 Lila的小红书 < 蜗牛_喵 Lila 的B站账号 < 蜗牛_喵 联合国人居署搭建的网站 < UN-Habitat Youth >相关推荐 《建筑学概论》 《西方正典》 [美] 哈罗德·布鲁姆 《建筑的七盏明灯》 [英] 约翰·罗斯金 >音乐 The Wall © Pink Floyd >Highlights 03:27 过来人分享建筑学学生真正的入门读物 08:47 联合国实习申请的故事 15:29 规划师在联合国实习的工作内容 21:17 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外界的态度上 37:14 “我们都是在黑暗中不断前行,摸索点点星光” 42:42 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热爱的信念感 49:40 我一直都是把男性打败的那个 52:55 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是陌生感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4 | 我的阿勒泰:不上班真的会变年轻吗?
第04期 新疆 瑞士 1号星球 《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在直播中说到自己年轻的秘密是不上班,而当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活跃在互联网,未来数量庞大的群体不去上班,而是每个人都在构筑属于自己的故事发生器,在这个有着自己logo的容器里酝酿着自己的故事。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迈入技能交换的社会 如果不上班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那不上班的人真的会看起来更年轻吗? 2号星球 书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人与事 3号星球 “新疆”素来有“小瑞士”之称,在瑞士生活多年的我们来告诉你,真的是这样吗? >聊天的人 Rheya < 向往去新疆阿勒泰滑雪度假 图图 < 作者李娟的小粉丝 GG < 疆三代,在瑞士工作的景观设计师 >相关推荐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羊道三部曲》 李娟 《提切诺之歌》黑塞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克拉克森的农场》 《万物有灵且美》[英] 吉米·哈利 >音乐 月光 © 于适 >Highlights 上班对我来说是一个100%积极的事情。 把事情说清楚,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的社会评价和公众形象,为了双方都可以安心。 爱就是常觉亏欠。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
- 03 | 乡村教师: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堂物理课
第03期 《乡村教师》也许是给到老师最高评价的文艺作品。刘慈欣把老师推向了神坛。他们是地球文明能够传承的全部原因,是宇宙上古时代里神话般的人物,在面临宇宙更高级文明的威胁时,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执着信念让地球文明得以继续存在并发展下去。 在中国, 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师范大学也不是最一流的院校。”Those who can, do, and those who can't, teach.” 刘慈欣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碳基文明地球上,老师的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与尊重,他没钱治病,却又庆幸余下的生命可以再带出一届学生;老师被无知愚昧的乡亲们讨厌;想要结婚的对象最后选择了手头更宽裕的工人;最后老师的死更是微不足道,没有人知道他拯救了地球。 老师工作的意义只有高等文明才能赏识。这也反应了我们文明的现状,越是受到好的教育的人越是知道教育的重要。 只有到了种族存亡的关键之际,教师工作的意义才被凸显。 >聊天的人 Rheya< 只能看懂软科幻的假理科生 大师< 偶尔看看科幻充能的物理学工作者 图图< 曾经很喜欢看但现在基本不看科幻的设计师 >相关推荐 《时间足够你爱》[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 《地火》刘慈欣 《你一生的故事》[美] 特德·姜 《超新星纪元》刘慈欣 《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教师休息室》 Das Lehrerzimmer (2023) 欧凯·查塔克 >音乐 Veritas omnia vincula vincit © Marcin Miller >Highlights “硼基文明才是碳基之外最有可能产生的文明” “物理世界的基本假设是信息不能超过光速,但其他的都可以超过“ ”一个微小的坚持,改变的地球的命运“ “乡镇和城市的差距,也是3c和5b文明的差异” “旅行者一号拍到的地球 -《暗淡蓝点》” ”刘慈欣小说中有强烈的‘回乡情结’“ ”乡村教师是我读过的他的科幻小说中最接近完美的人,或者换句话说,最接近神圣、精致、大气和科学的人。“ ”大刘在采访中说,整个人类都应该给我们买份保险,才能迎接他所谓的新人类的到来。“ “everything is made of atoms” ”it from bit“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shijuanrheya@163.com 小红书:Rhe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