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一 02 浓缩与台风斗争的几天
浓缩与台风斗争的几天 调出一杯浓缩费半舱豆子的人就是我吧! 浓缩的对照组比我想象中困难 请看 研磨度 C40 8# 使用同样的预设曲线萃取,在假设同一只豆子的状态下,少粉量应该会有更快的时间和更高的萃取率,但实际的结果却相反。 L线作为实际的高膨胀率其萃取的能力更强,在十秒之后的萃取中可以明显看出L线的注水量更大,那么说明粉层吸收的水更多,也就意味着此时更多的水参与了萃取,同时又很快的萃取出物质,并迅速的离开粉碗,因此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更高的萃取率,说明这一支烘焙曲线下的豆子可以做到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高效的萃取。 由于膨胀率更低,透水性相比较差,萃取物质转换较慢 所以当H线进入10秒时有更多的咖啡液停留在粉碗中不能有效的稀出,造成注水量减少,造成时间拉长,同时由于咖啡液的萃取效率小于水,所以萃取率较低。 加油!已经发现很多之前没看到的变量了!
- 实验一 01 从假设失败开始
从假设失败开始 豆子横切面图片 左为H线 右为L线 手冲方式对比两条烘焙曲线 目标萃取率和浓度 20%/1.3 C40 22格 水温92° 得出结论,更慢的节奏,给予豆子的能量更加缓和,压力更小膨胀率相对较低 从杯测表现和冲煮反馈两只豆子风味种类接近(乌梅、精品巧克力、奶油) H线:更加醇厚,酸更低,但口感较好,存在尘土、木质感 醇厚和低酸可能来自于T2-FC的时间以及更长的发展时间 尘土和木质可能来自于发展时间过长,节奏慢 L线:风味种类更多、但会酸涩感 酸涩可能来自于较短的T0-T1时 两条线均有喝到豆类的味道、同时水果方向的酸甜较少 总结:ROR可以直观反应能量供给的变化,所以在豆子玻璃转化时通过控制ROR的变化是不是来的更直接一些呢? 明天继续找答案。
- 实验一 前言
实验一 高低膨胀率与萃取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找寻影响咖啡豆膨胀率的变量。 2、膨胀率是如何影响萃取的。 3、不同膨胀率会带来怎么样的感官感受。 实验条件 咖啡豆 kenya kieni 用水130ppm 磨豆机 c40 萃取方式 杯测/手冲/意式 烘焙机 Probat p5 III 实验过程 第一次实验 2024/09/13 烘焙日 2024/09/16-30杯测/手冲/意式 ……… 烘焙参数 假设高膨胀率组 (H线)豆粉值 71/81 失重比 13% 发展率10.0% 假设低膨胀率组 (L线) 豆粉值 77/88 失重比 12% 发展率 10.7% TO:豆子开始变软 T1: 豆子完全变软 T2:豆子开始变硬 FC: 一爆开始 (可参考全息烘焙法的解释) H曲线 L曲线 欢迎有兴趣的伙伴下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