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34 安乐死与残障权利 Euthanasia and Disability Rights (2025.1.22)
《催稿拉黑》的听众朋友们好,今年1月22日,我和播客《残言片语》(typlog、小宇宙)的主持人、残障议题研究者谢仁慈连线,聊了聊安乐死与残障权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期节目已经在《残言片语》上线(typlog、小宇宙),我在这里做个备份。《残言片语》是一档从残障视角观察和探讨社会话题的播客,在当代中文公共讨论中极为稀缺,强烈推荐大家关注收听。 以下是《残言片语》为本期节目制作的中文文案: 【聊了什么】 当我们热烈讨论“有尊严地死去”的权利时,是否曾停下来思考,有多少人尚未获得“有尊严地活着”的条件?在当代政治与伦理的激辩场上,安乐死权利被包装为自由与选择的象征,但在一个对残障理解不足的社会里,这种自由选择是否真的如表面般简单? 仁慈与林三土展开了一场关于安乐死的深度对话,试图穿透这个议题表面的浪漫色彩,直面其背后的复杂张力。从纳粹德国的T4计划到现代医疗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从残障者的日常挣扎到生命尊严的多元解读,这场对话展现了安乐死辩论中常被忽视的残障视角。 【时间轴】 00:39 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从残障视角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 06:17 安乐死的不同形式:主动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分 * 07:37 痛苦与自主选择:安乐死权益的基本诉求 26:10 早期安乐死运动中的偏见:对残障生活的误解 32:41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等:如何做出真正知情的选择? 38:27 现有安乐死法案中缺失的残障视角 48:32 家庭压力下的“自主”选择 53:01 照护责任应由社会承担而非个人 79:03 追求“尊严死”与确保“尊严活” 【我们是谁】 残言片语是一档用残障视角看主流问题的中文播客。残障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脆弱性问题,我们致力于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中搜寻被忽视的残障视角,期待和观众一起挑战刻板印象,打击健全中心主义(ableism),从而真诚地感知、理解、创造自己与世界。 【支持我们】 如果喜欢这期节目并愿意支持我们: * 海外用户:patreon.com/disabledtalks * 海内用户:afdian.com/a/disabledtalks * 商务合作邮箱:disabled.talks.pod@gmail.com
- E.33 中国语境下的种族话语和种族主义 Race and Racism in the Chinese Context (2020.6.18)
今天上传一份来自2020年6月的“怀旧”音频:《时差 in-betweenness》(Buzzsprout主站、小宇宙镜像)播客的第一次录音(原本分为上、下两期节目发出);当时我的设备出了点问题,所以每当轮到我说话时音质就比较炸裂,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时差》成立于2020年,是我和张晨晨、郭婷、李瀚伦共同主持的一档播客,旨在向中文听众介绍海外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这些领域中的年轻华人学者的研究。《时差》的主站在Buzzsprout,国内朋友可以在“小宇宙”上收听;但从去年开始,在小宇宙上无法直接搜索《时差》(搜到的都是别的同名播客),只能通过点击播客的链接地址间接进入节目(其中有几期节目只能在外服上收听;我在下面的文案中会分别列出迄今各期节目的国内外收听链接以及文字整理稿——如果有的话)。 需要在“小宇宙”上收听《时差》的国内朋友,在通过小宇宙链接地址进入播客后,请一定记得点击“订阅”按钮,这样后续才能收到节目更新的通知。 【本期时间轴】 音乐:Smash the statue by SMZB 5:41 欧洲人种论的发明 8:31 人种论对中国革命和国族建构的影响 13:06 功能性的基于表征的歧视 vs. 与西方现代性结合在一起的种族主义 17:21 清末革命的语境与“中华民族”的建构 21:21 种族主义世界秩序基于“文明 vs. 野蛮”、“human vs. less-than-human”的二元论 23:51 法农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批判 27:51 二元对立对后进国家追求现代性的影响 30:51 “素质”是一个种族化的概念吗? 32:01 种族与优生学 38:51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对“黄种人”身份的认同与再制造 42:51 美国主流社会关于黑人的“身体素质”的叙事的历史变迁 45:51 当代中国公共空间中缺乏对人种理论和生物决定论的批判和反思 48:51 科学与政治:生物学和考古学讨论如何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56:51 东亚社会的白人特权 59:51 香港的种族问题 1:15:11 西方主流文化对东亚社会的影响:加强种族差序的内化 1:16:21 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先进”毁灭“落后”是正当的 1:16:59 种族与性别,对跨种族/跨国婚姻的态度和叙述 1:27:09 从“愿嫁汉家郎”(台湾电影〈水摆夷之恋〉插曲)到流行音乐中的华夷秩序想象 1:28:29 “灯塔主义”自由派;及其与右翼民族主义者在种族文明秩序观上的相似与不同 1:40:09 汉族中心主义的叙事中对“少数民族”的他者化和非人化 1:42:29 福建如何在华夷秩序中从“蛮夷”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1:46:29 美国“泛亚裔(pan-Asian)”身份的形成;“亚裔”群体内部的差序与歧视 1:55:59 总结 【《时差》节目列表(截至2025年3月15日;倒序)】 #17 新书访谈 | 作为政治话语的「爱」与情感政治 主播:张晨晨、林垚、郭婷 郭婷的新书:Religion, Secularism, and Love as a Political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收听: Buzzsprout、小宇宙 #16 离散华人社群,性/别,中国与卢旺达 主播:张晨晨 嘉宾:夏楠、流嘉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15 边境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流动 主播:张晨晨、林垚 嘉宾:张娟、游天龙 收听:Buzzsprout #14 育儿劳动,性别,社会政策 主播:张晨晨 嘉宾:Kailing Xie、焦霖、Ting Guo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13 谁的城?城市化,城市空间,人与城 主播:张晨晨、林垚 嘉宾:赵益民、战洋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12 宗教学:信仰,魔法,身份,权力 主播:郭婷 嘉宾:程晓文、李纪、倪湛舸、郑利昕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文字整理 #11 民族建构,文化身份,他者想象 主播:张晨晨、林垚 嘉宾:王菁、罗钰 收听:Buzzsprout #10 疫情之下的科技与社会研究 主播:郭婷、林垚 嘉宾:洪广冀、吴易叡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9 「华语语系」:华语世界的权力、多元和流变 主播:郭婷 嘉宾:姜学豪、谢琼、岑学敏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8 日常中非关系 主播:张晨晨、李瀚伦 嘉宾:林丹、李杭蔚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7 酷儿,跨性别,情感理论 主播:郭婷、林垚 嘉宾:刘文、马景超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文字整理 #06 数字中国:从网络舆论空间到平台经济 主播:张晨晨、李瀚伦 嘉宾:吴晓、张琳 收听:Buzzsprout #05 两极化时代的异乡人 主播: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瀚伦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4 知识的公共生态 主播:郭婷、林垚 嘉宾:涂丰恩、淡豹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文字整理 #03 女权主义,性别,与城乡迁移 主播:张晨晨、郭婷 嘉宾:董一格、沈洋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2 中国语境下的种族话语和种族主义(下) 主播: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瀚伦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01 中国语境下的种族话语和种族主义(上) 主播:张晨晨、郭婷、林垚、李瀚伦 收听:Buzzsprout、小宇宙
- E.32 回顾金斯伯格大法官 Revisiting Justice Ginsburg (2020.9.19)
《催稿拉黑》的听众朋友们对美国最高法院前大法官露丝·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想必都不陌生。2020年9月18日金斯伯格去世,第二天我参与录制了《小声喧哗》(Loud Murmurs)纪念她的播客节目。《小声喧哗》如今已经停播,网上也找不到原先的节目录音,所以我想借今天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机会,重发一下这期节目。播客中谈论的许多内容,尤其是金斯伯格的功绩成就,大家在其它许多地方也都能读到听到;但除此之外,我还讨论了一些别人在聊金斯伯格时不太涉及的话题,比如我对比了金斯伯格与另一位女性自由派大法官索托马约尔之间微妙的观念差异,并讨论了当代泛自由派文化圈为何只把金斯伯格作为偶像符号,却对其实观念更加进步的索托马约尔没有那么热衷;由此衍生出我对当代泛自由派文化圈的一些观察与批评。虽然这些观察与批评作于2020年,但和我最近在特朗普赢得第二任期之后的一系列讲座与对谈中,对泛自由派阵营或者说泛进步主义阵营的反思,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相信,即便金斯伯格已经被很多人聊过写过了,这期播客还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信息、思考和启发。 附: 《空谈》(豆瓣页面) 《林垚×游天龙:进步主义破产了吗?》(录音、文字整理) 《林垚×赵蒙旸:特朗普重掌白宫,属于进步派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文字整理) 《林垚×贾敏:信息茧房时代的公共说理》(录音) 《林垚×以读攻读:特朗普卷土重来,左翼运动走到终点了吗?》(《以读攻读》) 《刘擎×林垚×晴总:“枪杀医保巨头”案背后的思考》(《蜜獾吃书》·上、《蜜獾吃书》·下、《东腔西调》) 《林垚×谢仁慈:死的自主与活的尊严:残障视角下的安乐死》(《残言片语》) 《不合时宜×詹青云×林垚:堕胎权失守之后,美国走向何方》(《不合时宜》)
- E.31 进步主义破产了吗 Is Progressivism Falling Apart? (2025.1.3)
2025年1月3日,我和云南大学的游天龙老师在昆明璞玉书店进行了一场题为“进步主义破产了吗?”的对谈,暨拙著《空谈》的线下分享会。这里是对谈的现场录音,文字整理稿见《林垚×游天龙:进步主义破产了吗?》。 附: 2024年8月7日北京《空谈》分享会录音:《林垚×淡豹:人工智能时代,读文科还有什么用?》 2024年12月7日上海《空谈》分享会录音:《林垚×贾敏:信息茧房时代的公共说理》 2025年1月21日《端传媒》对谈文字稿:《林垚×赵蒙旸:特朗普重掌白宫,属于进步派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
- E.30 信息茧房时代的公共说理 Public Reasoning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Cocoon (2024.12.7)
2024年12月7日《空谈》上海分享会『林垚×贾敏:信息茧房时代,跨越立场的真正交流能否实现?』现场录音(8月7日北京分享会『林垚×淡豹:人工智能时代,读文科还有什么用?』有录音及文字稿;8月12-14日成都分享会未录音)。 【主办】中信书店·上海江湾里店 【主持】贾敏,历史学博士,密涅瓦人文思想系列主理人,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主讲】林垚,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实践助理教授,《空谈》作者
- E.29 当代美国的移民政治 Immigration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U.S. (2020.12.2)
在对2024年美国大选的诸多复盘分析中,通胀与移民是最常被提起的两个议题,我在此前参与的两场对谈(许子东×周轶君×林垚《特朗普与民主》、林垚×王浩岚×赵修业×宋珂嘉《特朗普何以再次当选》)中也有所涉及,但受时间及形式所限均未能充分展开(另参:林垚×忽左忽右《民主党又输给特朗普了》)。不过其实早在四年前,2020年美国大选结束后不久,我和夕岸、钟思骋就已经在播客《唯理对谈》中专门聊了一期当代美国的移民政治,基本上把今年大选中的相关议题(比如拉美裔选民的政治转向、华裔川粉的意识形态构成、极右翼信息生态圈的打造、“非法移民”问题的来龙去脉等等)全都涵盖到了,直接套用到当下也绝不过时。那期播客的收听量较低,所以我在此重发,供感兴趣的听众朋友们参考。 【以下为《唯理对谈》原节目的文案及时间轴】 * 2020年12月14日,美国各州的选举人团将正式选出第59届美国总统,标志着本次美国大选正式落下帷幕。新一季的首期唯理对谈,我们将与林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法学院在读)及夕岸(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两位广泛关注公共议题并且在华语世界积极发声的嘉宾,探讨大选中的种族和移民问题。 * 选前预测中,人们普遍认为拉丁裔人口和投票率的上升有助于拜登拿下关键摇摆州。选后数据表明,尽管佛罗里达州内的多个拉丁裔聚集区的选民对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不及上届大选,但却成功帮助拜登赢得多年来支持共和党的亚利桑那州。 * 另一方面,华裔选民中的分歧丝毫不亚于拉丁裔。华语世界自特朗普2015年宣布竞选以来便有强烈的“挺川”群体,而民主党在年轻华裔群体中亦不乏激进支持者,他们往往走在BLM(Black Lives Matter)等种族平权运动的前线。 * 在美国政治中有重要影响的“拉丁裔”身份是如何被建构的?拉丁裔内部有怎样的分歧?这种分歧又如何影响到拉丁裔以外更广泛的政治讨论?为何部分华裔移民选择力挺特朗普?为何年轻华裔比他们的父辈更为激进?跨代际的沟通何以可能?关于移民的讨论是否可以取得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共情? * 移民问题与种族问题紧密相关,亦是两党关注的焦点。林垚老师通过自己参与的一场移民官司解释“合法移民”这一身份是如何被构建的,夕岸老师则分析了移民问题中跨族裔沟通的困难和出路。 * 本期您将听到: * 4:20 奥巴马对本次大选中拉丁裔“跑票”现象的解读正确吗? * 10:00 肤色对于拉丁裔的身份认同的影响 * 13:45 拉丁裔内部的肤色问题如何影响到非拉丁裔的政治立场 * 16:40 地方媒体的衰落如何给了假新闻空间 * 20:40 目前社交媒体应对假新闻方法的局限 * 21:55 前共产主义国家移民的心理分析 * 27:34 进步派在人权问题上的窘迫 * 36:20 移民和BLM运动之间的关系 * 43:45 亚裔二代移民的左转以及跨代际沟通 * 50:10 拉丁裔和黑裔之间有相似的经历,但是否存在政治上的团结? * 57:40 共和党的种族政策变迁 * 1:04:00 如何评价民主党移民政策 * 1:11:50 “合法移民”身份是如何被建构的 * 1:21:50 面向反移民群体的说服策略 * 1:25:50 媒体的移民想象的局限 * 编辑:赵胤光,钟思骋 * 主持:钟思骋 * 嘉宾:林垚,夕岸 * 剪辑:陈诞喆
- E.28 特朗普何以再次当选 Why Was Trump Reelected? (2024.11.8)
2024年11月8日,林垚×王浩岚×赵修业×宋珂嘉,清华大学“青年学衡沙龙”对谈美国大选(原标题:《乡下人的悲歌:美国大选与美国社会》)。 【时间轴】 00:08 主持人 02:24 林垚 14:22 主持人 14:52 林垚 18:06 主持人 19:04 王浩岚 31:26 主持人 31:48 王浩岚 41:02 主持人 41:18 王浩岚 45:00 林垚 52:04 主持人 52:33 赵修业 76:03 主持人 76:58 宋珂嘉 84:36 主持人 85:00 林垚 93:00 赵修业 97:07 宋珂嘉 98:55 赵修业 100:42 听众提问 101:10 王浩岚 107:10 林垚 109:42 王浩岚 113:06 听众提问 113:25 赵修业 115:58 听众提问 116:19 林垚 118:30 王浩岚 120:25 听众提问 120:42 林垚 126:16 听众提问 126:46 王浩岚 131:00 林垚 132:40 听众提问 133:17 赵修业 137:18 宋珂嘉 141:08 王浩岚 145:24 林垚 146:22 主持人
- E.27 特朗普与民主 Trump and Democracy (2024.11.7)
2024年11月7日,许子东×周轶君×林垚,“今夜三人行”对谈美国大选(原标题:《78岁,富可敌国,特朗普卷土重来到底图什么?》;视频回放:《特朗普为何胜选?将对中国有何影响?》) 【时间轴】 00:08 许子东 00:53 林垚 01:13 许子东 02:24 周轶君 03:18 林垚 05:16 许子东 07:00 林垚 08:27 周轶君 12:08 许子东 12:43 林垚 17:40 许子东 20:42 周轶君 22:43 林垚 29:37 许子东 34:55 林垚 36:47 许子东 39:30 周轶君 41:05 林垚 48:10 周轶君 49:22 林垚 53:52 许子东 61:06 林垚 67:20 周轶君 69:24 许子东 70:32 林垚 72:57 周轶君 76:13 林垚 79:25 许子东 84:32 周轶君 85:08 许子东 86:24 周轶君 86:33 林垚 90:25 许子东 91:47 周轶君 93:32 许子东 94:30 周轶君 95:57 林垚 96:26 许子东 97:58 林垚 102:40 周轶君 103:18 林垚 104:10 许子东 105:55 林垚 106:26 许子东 107:16 周轶君 107:30 许子东 108:17 周轶君
- E.26 民主党又输给特朗普了 Democrats Lost to Trump, Again (2024.7.3)
2024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击败贺锦丽,二度入主白宫;不仅如此,共和党目测将在国会两院均获得多数席位。接下来对这次选举结果肯定会有铺天盖地的分析,我自己也会在今后两天参加相关的直播讨论。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发一份今年7月3日我在“忽左忽右”为宣传《空谈》而录制的一期访谈,当时首场总统辩论刚刚结束不久,我在访谈中针对拜登在辩论中的老态尽显,提到了民主党这些年在年轻化方面的失败、拜登违背此前承诺坚持竞选连任所造成的党内困局、贺锦丽并非能够服众的候选人等等;但是节目还在排期时,连续发生了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贺锦丽接班等大事,“忽左忽右”方面认为围绕拜登年龄所展开的讨论已经错过了新闻周期,所以最终没有将节目发出。回头看来,我当时对民主党整体状况的担忧还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这并非要往自己脸上贴金,毕竟人不在美国,再怎么分析都是基于二手信息,无论猜对还是猜错选举结果,本质上都是在瞎猜。 除了这些内容之外,我还谈到了美国在制度设计上的种种问题、日益恶化的信息生态、如何理解普通选民在经济上对民主党的不信任感、特朗普的支持率为何依旧坚挺、共和党内的反特朗普派为何日益边缘化、美国极右的内部派别及其与欧洲极右的异同、当代美国为何无法出现成功的第三党、美国与英国在大众民主发展上的阶段差异、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神话构建及其破灭、特朗普再次上任将会造成的影响等等。我自己觉得这些内容其实比分析选情更有意思。
- E.25 超级英雄政治学 Superhero Politics (2018.8.4)
这是我做客《小声喧哗》(已停办)的一期节目,录制于2018年8月4日,聊的是2018年上映的皮克斯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Incredibles 2)及其贴片动画《包宝宝》(Bao)。我参加《小声喧哗》的节目共有七次,其中《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与《千钧一发》(Gattaca)两期均已有文字整理稿(未收入《空谈》);剩下几期录音,等将来有空时再发。 【以下是原节目的文字介绍】 《超人总动员2》在相隔十四年以后回归。在第一部“合家欢”的结尾之后,第二部的剧情几乎无缝衔接了第一部,重燃了观众的怀旧之情,有观众说,“就好像中间十四年的时光,只不过是插播了一个广告”。 这部皮克斯动画在2018年面对的,已经是女性主义普及、与相对自觉的现代媒体熏陶下的观众,因而,它的剧情和结构也随之进化。在第二部,妈妈“弹力女侠”成了正面抗击坏人的英雄,而爸爸鲍勃则承担起了照顾孩子们情绪、辅导作业、给婴儿喂奶换尿布的居家工作。这样的性别角色调换是如何在电影中被呈现出来的呢?这部儿童电影,在家庭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教育中,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本期嘉宾是政治学与哲学学者林三土。他在身为学者之外,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聊了: 1. 这两部相隔十四年的电影对于“男子气概”的定义有怎样的进化? 2. 爸爸鲍勃在应对家庭责任时候笨拙吃力、屡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在电影的世界观下,超人们的超能力对现代政治体制有怎样的挑战?【补注:我后来借着另一部动画连续剧《降世神通》(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的由头,将这一主题拓展成文,收录于Wiley-Blackwell出版社的“哲学与流行文化”系列文集之中,可在SSRN或PhilPapers免费下载阅读。】 4. 《超人总动员2》的贴片《包宝宝》是一部不超过八分钟的短篇动画,讲了一个另外一个家庭(移民华裔家庭)的形态。为什么这个短片这么催泪?为什么有一些非华裔观众无法体会到这部短片中的微妙情绪? 5. 回到电影正片:反派Screenslaver如何批判现代人“被屏幕所控制”的现象?当代青年真的被屏幕控制了吗? 6. 主播与嘉宾荐书环节: * 维多利亚·格拉齐亚(Victoria de Grazia),《不可抗拒的帝国:美国在20世纪欧洲的扩展》(Irresistible Empire: America's Advance through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 厄苏拉·提德(Ursula Tidd),《导读波伏瓦》,马景超译 * 布莱恩·斯蒂芬森(Bryan Stevenson),《正义的慈悲》(Just Mercy) * 柳原汉雅(Hanya Yanagihara),《渺小一生》(A Little Life)
- E.24 《美轮美换》“看理想”专题系列推荐语 The American Roulette, Vistopia Series: A Recommendation (2024.8.13)
2024年8月13日为《美轮美换》(The American Roulette;主页、小宇宙镜像)在“看理想”app上开设的专题系列《美国大选与世界转向》录制的推荐语。录音文字整理、以及节目兑换码抽奖,见我的公众号文章:《身处当地,会有更细微的、难以言表的切身感受》。 P.S.:别忘了买我的新书《空谈》(目录及自序、豆瓣页面)。
- E.23 人工智能时代,读文科还有什么用?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4.8.7)
2024年8月7日,我(林垚、三土)和淡豹在北京“方所”书店进行了一场题为“AI时代,读文科还有什么用?”的对谈,暨拙著《空谈》的新书分享会。这里是对谈的录音,文字整理稿刊于上海译文出版社公众号“非虚构时间”。 【时间轴】 02:15 薛编介绍三土、淡豹、《空谈》(《空谈》目录及自序、《空谈》豆瓣页面) 04:52 为什么会选择读“文科”? 06:08 中国特色的高中“文理分科”制度 09:22 北大生物系“猪象杂交”的黑历史 14:40 在三土眼中,世界是一幅巨大的拼图 16:35 淡豹的求学与自我表达之路 20:57 淡豹点评《空谈》 25:51 淡豹和三土的友谊 27:36 文科和理科,哪个更容易被AI替代? 31:49 “文科/理科”是极度简化的区分 34:23 自主求知的过程本身不可替代 38:07 三土作为高校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用AI写作业 43:43 淡豹作为文学创作者,如何看待AI的创作能力 44:14 AI无法提出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比喻 45:43 淡豹的比喻:AI就像一位能且只能把家里变得整齐而又拥挤的整理师,有三件事做不了 48:17 薛编现场催稿《霍金悖论》的下半篇 50:12 三土谈哲学的独特性(参阅《霍金悖论》、《上帝与罪恶问题》) 56:31 当代科学知识生产机制的潜在问题 1:00:20 心理学的重复实验危机:以“刻板印象威胁”效应为例 1:04:00 一分为二地看待大众对科学的疑惑 1:05:59 淡豹谈如何阅读《空谈》里的长文 1:11:56 听众提问:如何更好地运用AI这个工具? 1:19:56 听众提问:如何平衡求学的广度与深度? 1:22:47 听众提问:佛学与哲学的关系?读文科就业难怎么办?
- E.22 一对伴侣的《坠落的审判》映后谈 A Couple's Anatomy of Anatomy of a Fall (2024.4.8)
2024年4月8日,我和我的爱人袁源,在上海前滩太古里MOViE MOViE影城观看了茹斯汀·特里耶(Justine Triet)导演的《坠落的审判》(Anatomy of a Fall),并在秦以平主持下进行了一场映后对谈。这是对谈的录音。 我和袁源一起参加的其它对谈: * 2021-9-16 @别任性《Vol.98 当四海为家的哲学教授与心系故土的政治学者相爱》 * 2023-7-7 @端传媒《战争与责任对谈(上)》;《战争与责任对谈(下)》 * 2024-3-8 @陆家嘴读书会 《袁源×林垚×筱狸:性别与族裔:东亚女性的困境与书写》(视频) * 2024-3-17 @上海图书馆 《杨素秋×袁源×林垚:我们为什么需要图书馆?》(音频)
- E.21 文化战争与加沙危机中的美国高校 American Universities Amid the Culture War and the Gaza Crisis (2024.1.17)
2024年1月17日接受记者Jing采访的电话录音。
- E.20 对话斋藤幸平 A Conversation with Saito Kohei (2023.11.17)
2023年11月17日,受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我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梁捷老师,在澎湃新闻“翻书党”栏目的杨小舟编辑主持下,与《人类世的“资本论”》一书作者、目前任教于东京大学的斋藤幸平老师进行了一场在线对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凌蓉老师现场翻译。对谈的删节版文字稿及删节版视频将由澎湃新闻发表。 【时间轴】 01:03 开场+各人自我介绍 04:15 梁捷 06:19 林垚 08:07 斋藤幸平/凌蓉 09:25 杨小舟 09:56 林垚 15:04 斋藤幸平/凌蓉 18:35 梁捷 22:08 斋藤幸平/凌蓉 25:57 杨小舟 26:51 斋藤幸平/凌蓉 30:38 杨小舟 31:07 林垚 36:29 斋藤幸平/凌蓉 40:20 梁捷 42:39 斋藤幸平/凌蓉 45:50 杨小舟 46:34 林垚 52:06 斋藤幸平/凌蓉 56:43 梁捷 59:03 斋藤幸平/凌蓉 62:13 林垚 67:26 斋藤幸平/凌蓉 69:40 杨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