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94 对话姚璐:我看到的中东女性,没有放弃日常生活
“你们那边的女人竟然可以不做饭吗?” 作为一名行走在中东的异国女性,姚璐常常被问这个问题。去中东之前,她在新闻里读到的大多是持续多年的战火、令人心惊的死亡数字、振臂一呼式的反抗。“我特别想要知道动荡之下的个体,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维持一种日常生活。” 在中东,姚璐作为沙发客住进了三十几个陌生的家庭,非常少见地进入了中东人(尤其是中东女性)衣食住行的日常场景。她看着她们熟练地做饭,兴奋地打扮黑袍之下的自己,悄悄地为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且对姚璐在上海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这一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请来新书《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的作者姚璐,了解一位成长在时代上升期的大城市女性,如何对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的日常生活产生兴趣,并带着充足的信心与准备踏上了常人认为危险万分的旅程。 “写这本书会让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所谓自由这回事吗?” “我会发现人是很渺小的,但是人不是什么都不可以做的。” 不论是在中东女性的“秘密生活”里,还是在作者姚璐无畏的讲述里,这期播客最终力图发现的,也许是某种在时代的动荡里保持心气的日常之法——这是矛盾的,却是不多的希望所在。 1:30 旅途的起点:想看见新闻之外的中东 12:30 中东之行的准备: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15:24 在中东,想交流比能交流更重要 19:25 吴琦:周围会有人劝说你不要去中东吗 姚璐:没有人强力地劝说我,因为知道劝说也没用 23:01“进入沙发主的家庭内部,你会更多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他自己的,这是我觉得当沙发客不一样的地方” 29:35 新闻里中东女性的遭遇,与书中更有希望的女性的故事,是一件事的两面吗? 39:45“你们那边的女人竟然可以不做饭吗?” 43:38“选择性无视”是人在极端状况下的求生本能 51:10 当宏大的东西无法改变,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吗?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姚璐著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Ya Rayah(亚拉亚),achid Taha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天漪
- Vol.93 对话淡豹:为什么我们需要民族志的眼光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生活在写作之中”无疑是一个很美的题目。当围绕着鲍德温做翻译工作的主播吴琦,发现自己的朋友兼同行淡豹翻译了一本围绕契诃夫讲民族志写作的书,且这本书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书名时,一期「螺丝在拧紧」便开张了。 在这期意外地严肃的节目里,淡豹从翻译《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的冲动说起,联系起对詹姆斯·伍德、乔治·佩雷克、安妮·艾尔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等作家的阅读(当然还有契诃夫),不仅表明了一位多线程文本生产者的志趣,也潜在地团结起多种文本的读者,描摹出某一种社科与文学之间的通道——《生活在写作之中》的作者纳拉扬称其为“具有民族志风格的写作”。 淡豹说,“我觉得深入生活的细节,还是为了发展人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文学读者会批评我,但我是这么追求的吧”。 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论你是听完这期节目还是读完这本书,你都不会再对契诃夫毫无兴趣,如果你在开始时是这样的话。在节目开始时,吴琦问,“真的有人可以生活在写作之中吗?”在节目结尾时,淡豹感叹,“要严肃地生活,很费力的,逆水行舟”。但契诃夫与他所实践的那种民族志式的写作,不论作为一份职业,还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本里,也许都能成为我们共同的向导,指向一种不放弃寻求意义的生活。 02:58 淡豹:翻译《生活在写作之中》,并没有让我“成为一名译者” 04:53 ——真的有人可以生活在写作之中吗? ——人类学、民族志与写作是什么关系? 11:49 社科写作背后的普世愿望:解开今日生活的难题 13:45“读契诃夫让我对生活的面貌产生了更多感情,同时莫名其妙地有了更多忍耐” 19:16“故事”与“处境”之分:对有民族志风格的写作者来说,个人生活在共享的经验模式之中 34:01 为什么安妮·埃尔诺坚称自己是“非虚构”? “因为这些是真的,所以我要求你作为读者,也像我一样重视阶层关系的紧迫性” 44:24 吴琦:翻译鲍德温的时候,我在想那些溢出了单一文体的写作,是不是更能搅动阅读的世界? 淡豹:外部世界不重要,但我们应该非常有意识地去使用词语来定义自己,并主动地给词语含义 50:08 我们在不自觉地渴望具有民族志风格的作品吗?(以及,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为什么是一本民族志?) 1:03:11 反对纯净,欢迎杂糅:“去掉一个标签,怎么可能呢?多加一点,一团混战” 1:06:48 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写作对你来说有多必要?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与文章 《单读 28·明亮的时刻》,吴琦(主编)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 [美] 基伦·纳拉扬 《我的奋斗》, [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被遗弃的日子》,[意] 埃莱娜·费兰特 《漫游在雨中池塘》,[美] 乔治·桑德斯 《萨哈林旅行记》, [俄] 契诃夫 《忧郁的热带》,[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W 或童年回忆》,[法] 乔治·佩雷克 《物》,[法] 乔治·佩雷克 《人生拼图版》,[法] 乔治·佩雷克 《女儿》,淡豹,收录于《美满》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南非] J.M. 库切 《拉维尔斯坦》, [美] 索尔·贝娄 《蒙田随笔》, [法] 蒙田 《回归故里》, [法] 迪迪埃·埃里蓬 《四合如意》 ,张怡微 《去海拉尔》,王咸 《姚内奇》, [俄] 契诃夫 《海鸥》, [俄] 契诃夫 《三姐妹》, [俄] 契诃夫 《亲爱的》, [俄] 契诃夫 《什么是契诃夫所说的生活》,[英] 詹姆斯·伍德,收录于《真看》 《吻》, [俄] 契诃夫 《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美]休·莱佛士 《石头记:一位人类学家关于沉积、断裂和失落的遐想》,[美]休·莱佛士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淡豹@静静的顿猴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Talk Show Host (Explicit), Radiohead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92 对话黄骥:不想生产蛊惑性的话语
金马奖出炉的前夕,「螺丝在拧紧」请来了去年以电影《石门》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剪辑两项大奖的导演黄骥。当主播吴琦问起拿奖之后的想法,黄骥的回答是:审慎。 “我每天都希望自己不要生产有蛊惑性的、有煽动性的,或者充满希望的、有哲思性的话语去影响别人。” 《石门》由黄骥和丈夫大塚龙治共同执导,这部电影与《笨鸟》和她先前导演的《鸡蛋和石头》一起,构成了“中国女性三部曲”序列。她选择影像作为创作媒介,并且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阻力为切入点,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文字的审慎使用。她的电影因此聚焦于未经总结的日常生活,透过文字的迷雾来描写社会运转的真相。 吴琦说,“看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我常常有一种强烈的失真感”。黄骥的电影是一种异类,它在主流的电影产业之外,甚至也在艺术片的类型逻辑之外。但对于导演和观众个人而言,这样的电影留存了我们熟悉但对其失言的真实;对今天的媒体环境而言,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是为数不多的接近“真问题”的方法。 02:30 《石门》很难被看到,但它是很重要的文本 09:02 “中国女性三部曲”:对女性和留守儿童的压迫是日常的 11:12 黄骥:金马之后,我不想成为某种代言人 16:15 “我每天都希望自己不要生产有蛊惑性的、有煽动性的,或者充满希望的、有哲思性的话语去影响别人” 19:35黄骥:文字容易为人所用,影像更能具体地流传吴琦:语言的脉络中都有前提和代价,都有某种程度的规训 33:14“我也不能贩卖我的反叛……你不知道别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40:43 ——为什么对自然教育、影像教育有热情? ——因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 45:15 “公共媒介上流传的东西,一定被总结、筛选和包装过” 48:20 如何接近真实?观察、咀嚼、校准 55:52 ——与伴侣一起创作,可以更好地面对伤痛的经验吗? ——那些经验不是一人的创伤,而是群体性的遭遇 1:11:01 后疫情时代,更大的困境是心理困境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单读 28·明亮的时刻》,吴琦(主编),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石门》(2022),导演:黄骥、大塚龙治 《笨鸟》(2017),导演:黄骥、大塚龙治 《鸡蛋和石头》(2012),导演:黄骥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1922),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黄骥Filmmaker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ずっと ずっと ずっと(永远的永远),羊毛とおはな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91 对话声东击西:美国精英的做事与作秀之辩
“你不要用这些抽象的话语来绑架我,我想做事情。” 主播吴琦在新一期节目里这样感叹。我们已经走出那个进步主义的纯真年代,在今天谈做事情,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层层的包装、重重的条件。什么样的主体还有充足的金钱、人力与空间,推动那些所谓“好”的改变? 基金会也许是答案之一。播客「声东击西」的主播徐涛最近在美国先后参加了盖茨基金会与克林顿基金会的活动,这两场由前世界首富与前美国总统组织的慈善大会,给她带来了不少冲击。 富豪的慈善,是在作秀吗?在这一期「螺丝在拧紧」里,主播吴琦与徐涛从这两场大会说起,走进慈善与公益机构注意力的争夺、企业化的运作、抽象的话语背后,做事情的目的与逻辑。 徐涛说,“我们总想实现超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即便只是做出微小的努力。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总会有人在做事;同样地,只要我们足够关心,在名利场千里之外,也有足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人的参与。 04:40慈善大会就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 13:35大型会议究竟为了什么:解决问题、堆积问题,还是满足看名人的愿望? 19:17徐涛:名人作秀,大家才会关注遥远的事情 24:16基金会如何超越政治的边界,施加影响? 31:20“精英的游戏”“富豪避税”……慈善家如何看待批评? 43:22徐涛:盖茨基金会分配钱的逻辑,类似于投资人逻辑 吴琦:皮村文学小组的维系不靠善心,而靠相互成就 50:30“你不要用抽象的话语绑架我,我想做事情” 1:01:21“一定要做一些超出自我的东西,才能得到满足” 1:06:31媒体都是拿钱办事? 1:06:31吴琦:希望做事的人可以相遇在一块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The Foundation: A Great American Secret,[美] Joel L. Fleishman,PublicAffairs 《活出生命的意义》,[奥] 维克多·弗兰克,华夏出版社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剧 《初创玩家》(WeCrashed,2022),导演:约翰·里夸(John Requal)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乔希·夏皮罗(Josh Shapiro,1973-), 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现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马特·达蒙(Matt Damon,1970-),演员,编剧,制片人 卡玛拉·黛维·哈里斯 (Kamala Devi Harris,1964-),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现任美国副总统、美国参议院议长 乔恩·巴蒂斯特(Jon Batiste,1986-),美国歌手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924-),美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第 39 任美国总统 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苏格兰裔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1967-),硅谷天使投资者,Linkedln、Inflection AI 联合创始人 埃隆·里夫·马斯克(Elon Reeve Musk,1971-),企业家,慈善家,SpaceX 创始人,X 公司董事长,Tesla 首席执行官 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1922-1995),以色列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 袁凌,作家,媒体人 范雨素,作家 袁越(土摩托),科普作家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纽约布赖恩公园(New York Bryant Park),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中心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美国最大的市立公共图书馆 戴维营,又称瑟蒙特海军支援设施(The Naval Support Facility Thurmont),是美国总统的专属休假地,位于美国马里兰州 -谈话中提到的社会组织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是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资助的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比尔、希拉里和切尔西·克林顿基金会,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第二任期结束时成立的基金会 水组织(water.org),由马特·达蒙创立的关注水保护的公益组织 皮村文学小组,成立于 2014 年,是爱好文学的工友与文化志愿者共同交流、分享文学、艺术的兴趣小组,出版有作品集《劳动者的星辰》 云山保护,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长臂猿保护的保护机构,关注天行长臂猿的栖息地恢复以及食性和取食行为,致力于通过野外调查、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保护行动,抢救性地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 猫盟(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CFCA),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共同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以科学保护中国 12 种本土野生猫科动物为目标,是国内猫科动物调查和保护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之一 阿拉善SEE,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Society)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生态(Ecology)为目标的环保公益机构 让候鸟飞, 以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主题的专项基金,旨在保护中国野生鸟类栖息地的安全和完整,通过搭建中国护鸟网络和公众护鸟响应中心,对正在发生的伤害问题进行调查与干预,协助促进修订立法,完善执法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5 年,专注于中国家政工群体赋能服务与创新就业支持的专业型公益组织 -谈话中提到的媒体/频道节目 NPR(National Public Radi),成立于 1970 年,美国一家获公众赞助及部分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非商业性媒体机构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国主要的公共媒体机构,其营运资金主要来自于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知识点 WWDC(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西南偏南( South By Southwest,SXSW),30 年前为美国德州奥斯汀当地举办的先锋小众音乐节,1995 年前后,SXSW 团队将逐渐兴起的互联网、电影艺术加入到议程当中,成为以交互技术为核心的北美科技盛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每年举行的会议,汇集了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讨论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99 公益日,是腾讯公益自 2015 年起联合公益慈善类组织、企业、名人、媒体和用户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 🎁螺丝听友限时福利 由「声动活泼」出品的全新付费播客 「跳进兔子洞第三季」现已上线。原价 79 元,10 月 31 日前订阅「螺丝在拧紧」的听友可以以 68 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优惠限时两周。正片节目已全部上线,欢迎收听!点击链接即可了解,你可以在节目主页查看节目简介、预告和第一集正片免费试听。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Ain't Got No, Nina Simone v Groovefinder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赛德 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90 与王笛谈公共生活:成都人活在茶馆里,正如年轻人住在互联网上
“看到巴黎,我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成都。” 它们都是古代的城市,都保留了过去的城市景观,也都以“松弛感”著称。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王笛回忆,成都人的慢节奏在二十年前还是不受待见的,但在今天的成都,喝茶、打麻将不再是“盆地意识”的罪证,而是大城市人学不来的松弛日常。 “一旦走进城市内部,你会发现过去城市的性格,还存在城市的居民中间。”王笛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美国读书、任教,又去澳门教书,但还讲着一口川普,无辣不欢。他师从汉学家罗威廉,反对韦伯“中国无城市”的论断,用成都茶馆的经验重新诠释公共领域与公共生活的活力。 茶馆式的公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是否有了新的据点?茶馆是成都人的“半个家”,那对自称“住在互联网”上的新人类们来说,他们的社区在哪里? 在这一期「螺丝在拧紧」里,主播吴琦与王笛一起,聊了聊社区与公共生活的传承与转变。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小红书联合推出。希望我们能在线上和线下的社区之中,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 04:40 老成都人王笛:看到巴黎,我不自觉地想到成都 13:35“成都人真的不像北京人、上海人那么守时” 19:17 从“盆地意识”到最宜居城市:慢生活的潜力 24:16 费正清、科文、孔飞力、韦伯、罗威廉……中国人有城市意识吗? 31:20 中国有公共领域,正如西方酒吧有“喊茶钱” 43:22 吴琦:公共生活从现实到网络社区,有很多很多层次 王笛:宏大叙事不能取代一切,日常才是普通人思考的基准 50:30“互联网的记录在我看来都是珍贵的,我们一定不要轻视它” 1:01:21“茶馆里的公共生活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每一个在茶馆里的人都有相对平等的表达权利和被看见的机会” 1:06:31 线上线下,我们在哪里发现社区生活?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跨出封闭的世界》,王笛,北京大学出版社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 ,王笛,人民文学出版社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王笛,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中国发现历史》 ,[美] 柯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汉口》,[美] 罗威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门口的陌生人》,[美] 魏斐德,新星出版社 《北京的人力车夫》,[美] 史谦徳,江苏人民出版社 《历史的微声》,王笛,人民文学出版社 《显微镜下的成都》,王笛,上海人民出版社 -谈话中提到的网站 天涯社区,创立于 1999 年,全球华人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的社交平台 凯迪社区,于 2000 年正式上线,主要板块有《猫眼看人》,曾为文化与政治评论论坛 21 世纪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下属的专业财经新闻网站,2015 年因新闻敲诈风波被责令停办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法学家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问题观察家 柯文(Paul A. Cohen),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及历史荣休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罗威廉(William T. 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 孔飞利(Philip Alden Kuhn, 1933—2016),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 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 1937—2006),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谈话中提到的社会组织 同乡会,以地域观念和同乡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 善堂,传统的民间慈善组织,为城市社区提供救生、丧葬、消防、施粥、医疗卫生等公益服务,按罗威廉记载,1823 年汉阳县建起了第一个“善堂” 渠社,灌溉渠道受益农户(渠人)的集体组织 护青会,保护庄稼不被偷盗或破坏的民间组织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学者哈贝马斯于 1962 年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术语,指介于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自主性社会领域 士绅社会(Gentry Society), 处于地方行政官代表的公共事务领域与个人及其家族的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实体,通常由传统社会中享有功名的读书人组成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是国家行政权力之外的具有自身联系的社会实体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 来小宇宙前排评论留言吧!我们会选择幸运观众,随机送出《显微镜下的成都》《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修订本)》《消失的古城(增订本)》其中一本 👇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张静茜 贾舟洲
- Vol.89 对话蒯乐昊:消除精神疼痛,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单读编辑部里,流传着一位作者的许多传说: 她写的故事让人念念不忘……她不怕说话,对事情的看法掷地有声,但在网络上又找不到踪迹……她一边工作一边创作,高效产出的同时,还有无数养小孩的心得…… 她就是《疼痛之子》《时间的仆人》的作者——还曾是主播吴琦的面试官,将他从互联网世界带回新闻业的人——蒯乐昊。在这一期「螺丝在拧紧」里,她继续为普遍心力不足的人们带来一些震撼: “育儿有很多乐趣,有些男的不参与,那很 sorry,他们错过了”; “一个读者,只要他花钱买了我的书,他有权骂我”; “精神上的疼痛你一旦处理好,肉体的疼痛会奇迹般地消失”…… 连对被听众称为“丧文化播客”主播的吴琦来说,蒯乐昊也是个让他免于生活中的某些痛感的人。她是第一个告诉他疼痛可以管理、止痛药该吃就吃的人,同时,也是让他觉得工作没那么虚无的人。 “像这样的人和他们的作品,也扮演着某种止痛药的功能”,那么,让止痛的效用抵达更多人,岂不已经是一件很有生产力的事情了? 02:09“蒯乐昊竟然是个女的。” “吴琦竟然是个男的。” 03:40 一个有小孩的作家与史上最长的暑假 12:30 怎么会有人过着零内耗的生活? 18:00 当《疼痛之子》出生在市场寒冬 19:38 大家不买书了,因为人的心气不如以前了? 22:41“我尤其喜欢看(书的)批评,因为批评比赞美更有针对性” 35:18 核心的问题,是你如何应对外部世界 55:27 ——你创作有任何计划吗? ——没有。(但我今年还写了一本书你知道吗?) 1:05:06 吴琦:我们每个人都是疼痛之子,但人生的展开恰恰是处理疼痛、超越疼痛,这才是生命的过程 蒯乐昊:以前我是每天都要哭鼻子的人,而在精神上消除疼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1:19:15“历史的垃圾时间”?你不知道历史有多垃圾 -谈话中提到的杂志与书籍 《南方人物周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综合类人物周刊 《ACROSS 穿越》,《南方人物周刊》旗下的人文旅行杂志 《小说界》,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文学刊物《疼痛之子》 ,蒯乐昊,收录了《Farewell》 《即食眼泪》等作品 《时间的仆人》 ,蒯乐昊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董宇辉,“与辉同行”的直播销售主播,今年 7 月从东方甄选离职 宿白,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 🔊 特别消息 单读代理蒯乐昊《时间的仆人》和《疼痛之子》所有作品的影视版权销售,欢迎感兴趣的平台、影视公司联系我们:dandu@owspace.com |本期音乐|道道道,张学友 |本期封面|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五七,与主播互动。 「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 88 对话巴布尔:一个文字博主的自我屠宰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中文互联网,文字博主们杀出了一条血路。在几十字到几百字的空间里,他们谈社会议题,谈原生家庭,或是嬉笑怒骂,讲黑色笑话,把最当下也最个人的观点一键发送给全世界。 今天「螺丝在拧紧」请来的嘉宾,是在编辑部拥有众多关注者的博主,也是主播吴琦的老乡和学弟,@诨名唤作巴布尔。在整个录音的过程中,巴布尔不负众望,金句与概念齐飞:你知道什么是“元事件”吗?什么是“在大脑里生活的人”,什么又是“在皮肤里生活的人”?什么是你的“智力资源”? 很奇怪,他的种种说法总能像玄学、MBTI 和精神分析等解读自我的工具一样,在人群中引发认同与差异的讨论。这可能不仅是一位文字博主的自我修养,还来源于巴布尔“自我屠宰”的习惯。 用他的话来说,“我相信网上这些批评我的人,任何一个人对我的批评都没有我自我批评那么深”。短短一期节目,他从自己的“乡下人”坐标聊到对自恋的反思,现在,他是一个从精英幻梦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准备在欧洲给上班这个东西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可能的话,不再那么频繁地搬家。 03:06 两个冷水江人的怀旧,从童年开始 12:26 和父母谈论政治,“我们的元坐标是很不一样的” 16:34 人在欧洲,骨子里依旧是乡下人 23:02 上班上得想死,竟是荷兰人请假的理由? 31:25 疫情前想过美式精英生活,疫情后随便活活好了 46:44 金句一:“我是一个在大脑里生活的人,不是在皮肤里生活的人” 1:00:02 金句二:“网上任何一个人对我的批评,都没有我自我批评那么深” 1:02:05 吴琦:你什么时候建立起这么坚固的自尊? 巴布尔:最近这五六个月吧…… 1:07:39 文科人用不着太聪明,理科人不会笑? 1:16:21 巴布尔:我会给上班最后一次机会 吴琦:代表上班世界感谢你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burn-out(倦怠)假:荷兰的工作倦怠假,经过医生诊断,政府会每月支付劳动者 7—8 成月薪,最长可达两年 比干:商朝君主文丁之子,冒死劝谏纣王后,被纣王挖心而死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霸王别姬》(1993),导演:陈凯歌 《阮玲玉》(1991),导演:关锦鹏 |本期音乐| Stars (Live at Montreux), Nina Simone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诨名唤作巴布尔,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87 奥运结束了,谁还在巴黎做牛马
奥运会闭幕了,对于巴黎这个第三次举办奥运的城市来说,一切都显得那么轻盈:大多数赛事都在现有的场馆、城市地标旁的临时场地举办,开幕式之后,塞纳河畔又成为市民闲坐聚会的空间,好似巴黎不会为谁改变,却对所有人敞开。 这样的轻盈却是遥远的,巴黎作为一个文学或哲学的场域,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都与我们保持着想象的距离。但在欧洲访学期间,主播吴琦在陌生的巴黎街道发现了一家中文书店,让他倍有“家”的感觉——与中国人对谐音的热爱一脉相承,它被起名为“八梨空间”。 吴琦很好奇:怎么敢在巴黎开一个简体中文书为主的书店?巴黎,不论是其精神还是其在地的生活,真的是对所有人敞开的吗?所以这期「螺丝在拧紧」,我们邀请八梨空间两位非常年轻的创始人田歌(也是单读的前实习生)和东东,谈谈身处奥运之中的第一手见闻和“头脑一热”的创业史。 一方面,她们带来了围绕巴黎奥运的争议、独立经营书店的困难;另一方面,她们谈到邻居免费给书店送来的法语书,来往顾客口中法国文化界的八卦,还有导演朋友留下用来运书的自行车。(勘误:后来确认,是罗兰·巴特经常找克洛索夫斯基的夫人四手联弹,而不是相反。) 东东和田歌在自行车上写,“我是知识的牛马”。而八梨空间开业时引用的一句茨威格的话,她们还在辛苦又富有希望地实践着,“恰恰是流离失所的人才能够获得一种新含义的自由”。 🔥 ⬇️奥运圣火与卢浮宫(图源:东东 & 田歌) 05:30 田歌 & 东东:从读书到工作,由浅至深的巴黎情 08:38 旧地铁、面包、香水......巴黎是什么味道? 12:45 中文书店在巴黎,“奥运是我们发财的契机”? 15:22 法式冷漠三连:奥运是什么?不看电视直播、不去现场观赛 21:06 法国左右翼的奥运之争:“为了招待所有国家,必须驱逐所有已经在这里的人” 34:57 东东:巴黎人给我一种特别拧巴(又自洽)的感觉 41:20 吴琦:怎么敢在巴黎开一个简体中文书为主的书店? 田歌:一时冲动吧。 46:03 书店“往来无白丁”,开口都是知识分子的八卦 59:38 巴黎私人线路大放送! 田歌's pick:黑胶唱片店、掠影奥运圣火与卢浮宫的门洞 东东's pick:枫丹白露旁的小森林、市中心的无名公园 吴琦's pick:揣着樱桃,走进雷蒙·阿隆所在的公墓 1:05:48 八梨空间还在生长,“一时冲动”也值得全力以赴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学家 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起人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2021),法国演员 露西·加洛(Lucie Gallo,1984-),法国演员 黄荭,法语翻译家,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 陈丹笛子,中国青年艺术家 菲利普·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1936-2023),法国作家 皮埃尔·克罗索斯基(Pierre Klossowski,1950-2001),法国作家、艺术家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作家、诗人、翻译家 友川和树(友川かずき,1950-),原名及位典司,日本音乐家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爱尔兰、法国作家 赵亮,中国导演 哥斯拉乐队,来自法国翁德尔的重金属乐队,于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一种幸福的宿命》,[法] 菲利普·福雷斯特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精疲力尽》(À bout de souffle,1960),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南法撩妹记》(À l'abordage,2020),导演:吉翁·布贺(Guillaume Brac) 《飞逝的狮子》(Le lion volatil,2003),导演: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 《重庆森林》(1994),导演:王家卫 《花样年华》(2000),导演:王家卫 -谈话中提到的组织 贾科梅蒂基金会(Fondation Giacometti),一家旨在保护和推广瑞士雕塑家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作品的非营利性机构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由品牌卡地亚支持,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机构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93 省:即位于巴黎东北部的塞纳-圣但尼省,其省份编号为 93 蒙帕纳斯:巴黎塞纳河左岸区域,大部分位于 14 区 Balades Sonores:位于巴黎蒙马特高地的一家黑胶唱片店 蒙马特:巴黎市 18 区的一座高 130 米的山丘 枫丹白露:法国中北部市镇 蒙帕纳斯公墓:巴黎市三大公墓之一,位于蒙帕纳斯区 |本期音乐| 少年,Maki Asakawa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也欢迎人在欧洲以及打算前往巴黎的大家去八梨空间玩耍,详细地址为:3 Rue Victor Considérant 75014。 「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张静茜
- Vol.86 对话劳东燕:反脆弱,是互联网时代必须修炼的内功
作为 2020 年诞生于危机之中的播客,「螺丝在拧紧」一直希望成为“地震里的广播”,回应重要的公共议题。而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总有一位更加勇敢、迅速而专业地面对公众提出意见的人,她就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劳东燕教授。 从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风险,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意见,再到近期的人民大学性骚扰事件,我们总是忍不住去寻找参照:劳老师说了些什么? 所以,今天是「螺丝在拧紧」等待许久的一天,意外地,也是劳东燕老师的播客首秀。主播吴琦和编辑部的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让她坚守这个泥沙俱下的舆论场?(她说,“想通过辱骂或围攻让我退场,这不可能”。)什么让她保持着与社会现实和国家机构的互动,是能力、性格还是信念?(她说,‘应该不应该’和‘有没有’风险之间,我大多数时候还是觉得‘应该’更重要”。) 她不仅肯定新闻与法律的专业价值,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相信个人还有行动的余地,社会还有改变的缝隙。这至少带来了一种坚实的、基础的信心——一段时间的抑郁与倦怠,并不简单地指向绝境;一段时间的表达受阻,也不意味着永远的退场。 03:52 劳东燕:去加拿大,是一次攒了 8 年的“学术休假” 07:00 公共讨论中的批评、攻击与羞辱,该如何分辨? 14:33 劳老师重点关注的话题: ——个体或群体权利是否被侵犯? ——对社会性风险的分配是否公平? ——教育、新闻等专业是否还能履行其社会功能? 19:10 从人大性骚扰事件说起,反骚扰机制也许会带来隐性的不公? 35:45 工具性价值之外,法治更重要的内涵是制约公权 41:28 “死刑起步”?谈谈社会价值的排序与制度化 45:06 时隔一年,再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 57:07 法律无用?“我从来都没有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过怀疑” 1:02:21 “我没有雄心去支配别人,但我也特别反感别人支配我” 1:11:25 劳东燕:锻炼自己的反脆弱性,直到成为熊熊大火 1:14:45 如何走出抑郁状态?劳老师的三板斧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单读 33 :多谈谈问题》,吴琦主编 《恐怖的法官——纳粹时期的司法》,[德] 英戈·穆勒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一次审议稿)》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2023 年 9 月 1 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一审稿征集社会意见,其中有关“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第 34 条与其他扩大执法范围与力度的法条,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2024 年 6 月 28 日公开的二审稿中,公众关注的法条均有针对性的修改。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 4.0”的概念最早在 2011 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提出,随后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学者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指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生命科学、量子物理、新能源、新材料、虚拟现实等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引领的范式变革。口袋罪,指代界定不清、外延模糊的罪名,是中国刑法学界对于某些构成要件行为具有极大开放性的罪名的俗称。 |本期音乐| Reflection Eternal,Nujabes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劳东燕2004,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张静茜
- Vol.85 欧行漫记:在垃圾时间里可以不做垃圾吗
在三个月的欧洲访问学习期间,主播吴琦和长期生活在荷兰的王磬有过数次约定,要一起录一期播客。但是……用他们的话来说,在欧洲,“晒太阳比录节目重要 100 倍”。 所以,这期「螺丝在拧紧」与「不合时宜」的串台节目,直到两个人都回到国内时才得以成行。乍一听,这期节目好似吴琦对欧洲短期生活的总结、王磬对欧洲旅居生活的介绍,但其实,他们谈论的是文化从业者普遍发愁的问题:个体在大环境中无意识“吃下”的焦虑感,如何能得到缓解?这份要命的工作,在哪里仍然有它的正当与必要性? 他们也警告说,“这不是一期欧洲移民广告”。即便美国梦正在衰败,移民想象正在变得多元,欧洲也远远不是所有人的乌托邦。它为一小群人提供的,是一种以放弃为前提的可能性;但欧洲生活对于中国现实的启示,也正存在于这种可能性里。 最后,我们也邀请听众们与我们一起庆祝,「螺丝在拧紧」全平台关注人数突破 50 万啦!吴琦说,“我们的专业工作,完全建立在无数次真实的相遇的基础上”,这其中当然包括与听众的相遇。更多感谢与鼓励的话,来节目里听吧 💓 01:01 吴琦:从欧洲回来,没想到首先是感到恐惧 03:43 王磬:欧洲的生活,是一种有“偷感”的生活 06:11 承认自己遇到了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10:19 如何消化焦虑、痛苦、愤怒的情绪?(主播的访学感悟 notes) 1.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你的罪在其中 2. 我是一个有限的自我,只能做有限的工作 19:45 王磬:过去几年,我在欧洲没有那么孤独了 32:13 对移民生活的想象正在多元化:新型签证的出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与“chosen family”共度的春节…… 34:12 文化工作是正当的吗?“我们原本就该为这样的可能性而工作” 42:52 创作者需要一种远离中心、无所事事的自由 47:53 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放心当穷人吗? 55:50 从巴黎左岸、瑞士乡村到伊斯坦布尔,重走鲍德温“流亡”路 01:21:19 欧洲经验的本土适用:紧紧拥抱那些自在的时刻 01:23:37 现在是历史的“垃圾时间”? 王磐:不能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来逃避自己认知的责任 吴琦:我们需要捍卫个人的快乐,才能在专业中推进自我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1987),美国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 王梆,旅英作家,记者,自由撰稿人,螺丝在拧紧 #039 期嘉宾 卢昌婷,创意制作人,作家,第三届“水手计划”入选者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那不勒斯四部曲,包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意] 埃琳娜·费兰特 《文化罢工》,[美] 劳拉·莱科维奇 《村子里的陌生人》,[美] 詹姆斯·鲍德温 《乔瓦尼的房间》,[美] 詹姆斯·鲍德温 《单读 38·第三次启程》,吴琦主编 -谈话中提到的机构与品牌 Freitag:来自瑞士的环保袋包品牌,以“循环、回收、再利用”为核心理念 She Said:一家面向女性与酷儿作家的书店,也是一家位于德国柏林的特色咖啡店 蓝书屋:一家位于德国汉诺威的公益基金会兼中文社区图书馆,致力于推广华语教育与中文阅读,同时支持不同地区的文化工作人士,推进不同文化与社会的接触、体验和人文交流 |本期音乐| Brahms: Intermezzi, Op.117-1. In E Flat Major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王磬,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张静茜
- Vol.84 在欧洲的边缘,从东亚文化中短暂解脱
本期声音|屠思齐,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者 段志鹏,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设计师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螺丝在拧紧」被散养了几个月后,主播吴琦终于要结束欧洲之行了! 在德国内陆城市哈勒的访学即将结束,离开前的倒数第二天,他回望在哈勒——这个前东德的工业重镇,萨勒河畔的宁静小城度过的时间,决心录一期“日记”般闲适与私人的播客。 于是“小地方”与“愉悦清单”两个专题临时合并,他找来了在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访学期间,亦同事亦朋友的两位研究员,思齐和志鹏,一起聊聊在哈勒的日常愉悦(不意外地,也有很长一段关于德国文化与作风的吐槽)。 聊天的最后,吴琦忍不住感叹,从东亚文化的出厂设置中出走,发现在欧洲的边缘也够建立自己的生活的可能性,“给我们这样的人非常大的喘息”。他发来了一张照片,雨后天晴,天空中挂着两道彩虹。“想要把从这两道彩虹中得到的好的信号,带给螺丝的听众。” 01:01 在德国哈勒的倒数第二天,回望这次“出差” 03:43 思齐:从上海来到哈勒,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06:11 志鹏:从奥斯陆来到哈勒,怎么还是这么静! 10:19 日常就是散步与坐火车,落日与风吹麦浪 19:45 吴琦’s pick:不把古玩当古董卖的二手商店 思齐’s pick:为夜晚的“黑天使”们开的酒吧 志鹏’s pick:堆垒了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群 32:13 吐槽时间到…… 34:12“对于以哈问题,对于大屠杀的记忆,德国有一个非常官方的叙事” 42:52 官僚感之重,“马克思·韦伯诚不欺我” 47:53 表面理性,实则把规则变成暴力 55:50 推荐哈勒周边的好去处(并忍不住吐槽) 01:21:19“需要反思的人没有反思,过上了一点自己的理想生活的人却要不断反思,我觉得这不公平” 01:23:37 在欧洲的边缘,从东亚文化中短暂解脱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弗朗西斯柯·德·苏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1598-1664),西班牙画家 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罗(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1617-1682),西班牙画家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粗野主义(Brutalism,又称蛮横主义或粗犷主义),上世纪 50 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种建筑风格,特色为外露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工程。 挪威语的两套书写形式,挪威语长期包括新挪威语(Nynorsk,民间挪威语)以及书面挪威语(Bokmål,丹麦统治下的挪威语)。从 20 世纪早期,挪威政府就一直致力于将两种挪威语融合为共同挪威语,并进行数次改革使两者差异缩小。但这些改革激发了双方支持者的强烈反抗。直到 1980 年代,挪威政府放弃了融合政策,并且允许两套挪威语同时存在且被平等承认。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卡塞尔,德国黑森州北部城市 埃尔福特,德国图林根州首府 德绍,德国东部城市 魏玛,德国图林根州的小城市 德雷斯顿,德国萨克森州首府 瑙姆堡,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南部的著名古城 维滕贝格,全称“路德城维滕贝格”,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东部维滕贝格县的县城,马丁路德的故乡 奥斯陆,挪威首都,第一大城市 莱比锡,德国东部第二大城市 安达卢西亚,西班牙最南部的历史地理区 卑尔根,挪威霍达兰郡的首府,第二大城市,挪威西海岸最大的港都 弗洛姆,挪威的峡湾小镇 科尔多瓦,西班牙南部城市,科尔多瓦省首府 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Mosque-Cathedral of Córdoba) 格兰纳达,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内格拉纳达省的省会 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著名故宫 卢瓦尔河谷,法国中部最大的旅游景区 塞维利亚,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的首府,第四大城市 |本期音乐| Blue Bag (Inside Paper),CAN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蒋雪妍
- Vol.83 声援巴勒斯坦,学生为何又走在了最前列
五一前后,美国大学发生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学生们扎营、占领草坪和大楼、演讲游行,声浪从美国东岸传到西岸。在大洋彼岸的我们,也无法不关注这群“精英”的、“养尊处优”的年轻人的努力——他们正在为千里之外饱受战乱的巴勒斯坦人寻求公正。 身处德国的主播吴琦,更感觉自己来到了某种世界的现场。他在街头看见许多支持巴勒斯坦的标语,在笔记里写下:世界的变化不是在你我之外,而是在你我之中。 所以,在「螺丝在拧紧」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紧急开张,请来了主播的老朋友、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王炎,请他谈谈这一次学生运动与以往的异同、学生们同情巴勒斯坦的原因,以及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着什么样的政治现实。 “在这样重要的政治议题上,我们再一次看到,是学生、是年轻人走到了所有人前面。我很迫切地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和许久未见(听)的主播一起,走入世界的变化。 04:20 巴以问题上,学生再一次走到了所有人前面 12:31 在什么意义上,这是一次“迷你六八”? 30:27 为什么这一次,学校迅速地动用国家机器来镇压学生? 38:09 吴琦:在西方语境里,打击“反犹”几乎是一种教条 49:18 王炎:犹太人具有道德免责?以色列年轻人其实不认同 59:58 “这块土地事实上能容下两个民族共同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生活?” 01:11:08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悬殊,是民族意识与现代化的差距 01:15:05 “抗议让缺席已久的基本的国际正义有了实际的形态” 01:26:06 受平等教育的年轻人,会找到参与历史的形式 01:36:19 21 世纪的青年运动,更多给人一种“情动” 01:39:18 从“落后就要挨打”,到“进步但不要打人”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 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1949-),以色列总理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1987),美国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社会活动家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1962),纳粹德国高官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以色列化学家、犹太复国运动政治家,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的组织会长、首任以色列总统(1949-1952) 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2004),曾任首任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1922-1995),以色列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曾任以色列总理(1974-1977,1992-1995) 乔治·哈巴什(George Habash,1926-2008),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创始人 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1918-1970),埃及政治家,曾任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6-1970)、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首任总统(1958-1970) 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1925-1961),法国马提尼克作家、心理分析学家、反殖民主义活动家 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巴勒斯坦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穿越时间的纵深》,王炎 《现代巴勒斯坦史》,[以] 艾兰·佩普 《虚构的犹太民族》,[以] 施罗默·桑德 -谈话中提到的机构与组织 “抵制、撤资和制裁”(Boycott,Divestmentand Sanctions,BDS),非暴力的、国际性的运动,旨在通过社会压力迫使以色列放弃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以及其他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利库德集团(Likud),以色列右翼政党,成立于 1973 年,由赫鲁党(Gahal)和以色列民主党合并而成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巴解组织(PLO),是一个由多个巴勒斯坦政治和武装组织组成的联盟,目的是通过武装斗争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 法塔赫(Fatah),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Palestine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的简称,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的成员组织 人阵(Popular Front),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opular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Palestine)的简称,由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复仇青年组织、归国英雄组织合并而成,后几经分裂 哈马斯(Hamas),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Resistance Movement)的简称“哈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伊斯兰运动组织和政党 -谈话中提到的知识点 锡安主义(Zionism),也称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号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复兴犹太民族 《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是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 《联合国 181 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并在两个月后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两个国家 《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是埃及和以色列达成的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性协议 -谈话中提到的事件 1968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运动,指反对越战、支持民权运动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占领汉密尔顿楼长达一个星期,在纽约警察实施清场时爆发激烈斗殴的历史事件 亚伦·布什内尔(Aaron Bushnell)自焚事件,指隶属于美国空军现役军人的亚伦·布什内尔于以色列驻美使馆门前引火自焚,并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以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 20 世纪 80 年代抗议南非种族隔离浪潮中的学生运动,指由哥伦比亚大学抗议学生推动学校成为第一所从南非撤资的常春藤盟校,并引发其他高校进入抗议浪潮的历史事件 1970 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Kent State shootings),指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学生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国民警卫队在冲突过程中造成学生四死九伤的历史事件 导演乔纳森·格雷泽(Jonathan Glazer)奥斯卡发言争议,指犹太裔导演乔纳森·格雷泽在奥斯卡获奖致辞中谈巴以冲突,反对利用犹太身份和大屠杀历史作为道德绑架的手段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开战》(En guerre, 2018),导演: 史蒂芬·布塞(StéphaneBrizé) 《利益区域》(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导演:乔纳森·格雷泽(Jonathan Glazer) |本期音乐| Hush (From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Geek Music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螺丝在拧紧」将不定期更新,期待下次再一起拧螺丝!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翁毓璐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蒋雪妍
- Vol.82 独白时刻:离散是为了重新在场
在疫情时期启程的播客「螺丝在拧紧」,在疫情后的现在决定开启一段(非永久的)睡眠。过去几年里被迫健谈的主播吴琦,最近也去往德国中部萨勒河畔的哈雷(Halle),在新的“小地方”开启访学与工作。 吴琦从德国发来“明信片”:他正在重新认识一个城市,过上一种与《单读 37·离散与在场》相当应景的生活。其余的话,就留在这一期独白式的「螺丝在拧紧」里讲吧。 *可移步“单读”公众号查看更多“明信片” 本期节目已经上线,听众朋友们可以在 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马拉雅、Spotify、网易云音乐或单读 App 里搜索“螺丝在拧紧”进行收听。 欢迎大家在各个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想听什么,也许下一期节目就是你贡献的选题。在这个新阶段,我们也继续开放与热爱对话的伙伴们一起创作的可能性,欢迎联系:dandu@owspace.com。 这里是「螺丝在拧紧」,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音乐| Adieu, 17 Hippies Chrome, The Vision/Robert Hood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翁毓璐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81 新年加更:礼物就是我纯粹想要你快乐的心
一把奢华但无用的指甲刀,一盒用剩的牙线,给失意朋友的幸运刀叉,小姐妹们众包叠的 1000 只千纸鹤…… 送礼这件小事,却能衍生出那么多或搞笑或温情的故事。春节、情人节接踵而至,应广大听众强烈的送礼需求,「螺丝在拧紧」特别加更! 主播吴琦连线他的“礼物老师”,远在荷兰读书的老朋友刘宽(Kiva),从她发明并形成传统的“交换礼物大会”聊起,追问礼物的意义。他们发现,谈及过往的礼物时,与老友度过的“所有你可以想象的美好回忆”会不断复现;是对具体的人的了解,让他们学会挑礼物、收礼物,以及赞美礼物。 那么好礼物究竟是什么样?它最好有闪亮夺目的包装,能修复亲密关系中的伤疤,能指向共同度过的时光……但归根结底,好礼物关乎时间,关乎尊重——“放下教导的姿态”,关乎爱。 爱是流动的,是需要不断确认的。怎样将内心里的爱意,变成一种行动,变成一种策划,用一定的时间、巧思和金钱去建立一个爱的具体场景,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操练和学习。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与赫莲娜共同创作。 03:49 好久不见,重回学生时代的 Kiva 08:54 年关将至,回到由爱支持的系统中休整自我 10:55 什么最让你感到被爱? 13:58 礼物代表彼此分离时,我曾想到过你 21:36 吴琦:沿着对具体的人的了解去挑选礼物 23:32 送的是礼物,也是附着其上的情感和运气 26:46 “花心思”送的指甲刀,却正中雷点? 31:55 Kiva:礼物背后,是你在对方身上付出的时间 46:15 爱是一种方向,而非状态 47:25 亲密关系中的礼物,帮助确认共同的未来? 54:51 “礼物就该有礼物的样子” 1:01:07 1000 只千纸鹤,是青春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肖海鸥,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工作室出版总监,螺丝在拧紧#080 期嘉宾 Alex,《绝对是个妞》频道主理人、创作者 STOLEN 秘密行动,乐队 孙一钿,艺术家,螺丝在拧紧#066 期嘉宾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犹太人、法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余幼幼,诗人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在期待之中》,[法] 西蒙娜·薇依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戏剧/影视作品 繁花(2023),导演:王家卫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刘宽@Kiva--,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陈梓芸 剪辑:昂 视觉设计:李政坷 翁毓璐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 Vol.80 2023 年终总结:我们如此勤奋,只为一个正常的世界
疫后第一年,这个世界仍保持着它的惯性——生活的复苏浮于表面,过往的经验仍然失效;具体到单读所处的出版行业,卖书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如何穿透迷雾,应对寒冬?也许首先要认清,2023 年是一个周期的开始,我们已经身处其中。“大家都要为这个周期做好准备,都要开始全面的调整。” 第三季「螺丝在拧紧」的最后一期,主播吴琦请来上海艺文志出版总监肖海鸥,她作为编辑一路陪伴着横跨整个疫情的单读出版工作。她这样总结 2023 年的关键词:“勤恳”,“平淡”,同时思考“如何健康地工作”。 当外部标准变得虚弱,他们重新思考以什么来评判工作的价值。比如让书到达它真正的读者手中,追求心底的爱惜之情,“想明白做书挣不了钱后,你会意识到其他价值的浮现”。 对海鸥来说,编辑刘天昭的诗集《竟然是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仅仅通过工作,就接近了自己那么欣赏的人,而且是接近她的内核”。而徐泓教授的非虚构作品《燕东园左邻右舍》下厂前,她作为一个“铁石心肠”的老编辑,还在为书中对记忆的挽救“无声而羞涩地流泪”。同时,单读 MOOK 做到了三十多本,《单读 33·多谈谈问题》也悄悄迎来了创纪录的第七次加印。 她也在节目里引用雅斯贝尔斯的《论韦伯》,一本她决定今年要“快点把它出了”的书:“难道他(韦伯)象征渐趋式微,但仍然徒然照亮人们精神的光明?既然徒劳无功,他为什么还要兀自汲汲营营地散布这些光亮?” 雅斯贝尔斯对韦伯的评述看似是疑问,实则也是对一群同样以韦伯为榜样的人们的鼓舞。在扭曲的大环境中,个人做的事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它依然是对正常的争夺,依然值得持续,值得肯定。 06:33 2023 年重要课题:如何健康地工作 21:26 海鸥:相信所做之事值得,并向全宇宙散发这一意念 25:54 “冬天已经来了,怎么办?” ——给书足够的时间,对书抱以正常的期待…… 39:41 吴琦:正常人做做正常事,朴素的道理也变成了鸡汤? 47:00 编辑的恶习,就是把最心爱的书留到最后去做 56:43 “我们必须要肯定自己,我们多么辛勤地工作” 59:51 “单读的每一本书就是与世界近身肉搏” 1:03:01 哪一本书销量虽不起眼,但在编辑心中极有分量? 1:14:14 “我们如此勤奋,无非是争取一个正常的世界” 1:17:40 可预见的艰难面前,更要为自己搭好挡风遮雨的房子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张吉人,上海译文出版社社科编辑室主任 陈嘉映,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江绪林(1975-2016),政治哲学学者 马雁,诗人、散文作家 丸山真男(1914-1996),政治思想史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杨晓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总编辑 涂涂,乐府文化创始人、总编辑 周昀,惊奇创始人 老王,诚与真书店主理人 罗丹妮,编辑,螺丝在拧紧#000、011、023 期嘉宾 赵磊,明室副主编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精神病学家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法学家 陈直,哲学爱好者,农民工,《海德格尔导论》(待出版)译者 王梆,作家,螺丝在拧紧#039 期嘉宾 谢希德(1921-2000),物理学家、教育学家,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为新中国第一任女大学校长 曾昭抡(1899-1967),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费孝通(1910-2005),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项飙/吴琦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杨潇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 《本雅明传》,[美] 霍华德·艾兰 / 迈克尔·詹宁斯 《T.S.艾略特传》,[英] 林德尔·戈登 《生命的厚度:江绪林文集》,江绪林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美] 保罗·斯塔尔 《同窗:妈妈女儿共读书》,林桂芝/杨京京 《论韦伯:思与意志》,[德]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导论》,[德] 彼得·特拉夫尼 《单读 26·全球真实故事集》,吴琦主编 《单读 33·多谈谈问题》,吴琦主编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王梆 《单读 PLUS·漫象集:小地方》,吴琦主编 《竟然是真的》,刘天昭 《出神》,刘天昭 《毫无必要的热情》,刘天昭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 |本期音乐| Comfortably Numb,Pink Floyd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陈梓芸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翁毓璐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