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6 / 经前综合征(PMS):People Make me Sick! Pass Me the Shotgun!
这两天我(小孙)又感到能量非常低,一查日历果不其然到了我的黄体期,迎来了12月份的经前综合症。每到这个瞬间,我都会松一口气。这个归因似乎能让我更坦然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情绪,从而带来一丝丝平和。认知到作为女性会经历经前综合征,难免会有怨言,但这一事实也让我有新的契机去了解自己。或许在激素波动的点燃下,我才能得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攻击性。如果你也是受到经前综合征困扰的女性,或日常有不解的周期性情绪/生理波动的话,欢迎你来听听这一期节目,也可以来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讨论~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2:00 PMS的成因和部分症状 * 04:45 主播二人的PMS症状 * 17:52 月经的四个周期 * 26:50 我们要如何应对PMS? * 35:30 女性之间建立的“月经/经期大团结” * 42:00 为什么看《黑白厨师》会嚎啕大哭? * 48:00 PMS或许是真我释放的时期吗? * 55:00 了解女性身体也是为了理解自己 * BGM 郭静 《每一天都不同》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 065 / 我们的妈妈:迪士尼公主&甘蔗侠女
每一位有小孩的女人,都是“妈妈”,但正如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位妈妈也都不一样。小孙说她的妈妈好像迪士尼公主,喜欢小动物,细心、敏锐又充满生活智慧。小马则无法忘记小时候在水果店,看到妈妈拿着甘蔗作为武器,惩戒有旧怨的邻居的往事。 通过本期讨论,我们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性格,用什么样的方式养育孩子,妈妈这个身份好像都是能够把这许多特质包容下来,汇成一句“我妈妈的方式就是这样的,一个猴一个栓法”,或是“这就是我的妈妈”。被妈妈爱过的孩子,总有能力笑着或者释怀着地谈论起那些我们和妈妈的故事。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56 产房故事 * 02:44 被喊作“儿子”的独生女们 * 09:26 挨打故事之“乌龙情书逃学事件” * 15:43 挨打故事之“我的妈妈是作为儿媳妇或后妈来打我的” * 19:42 因为妹妹鞋子太多,我初中时只有一双鞋穿 * 25:25 取名的故事之“缺啥补啥” * 30:05 母女购物故事之“妈妈觉得你缺啥给你补啥” * 36:57 理解妈妈和承认我曾经的伤心和委屈不矛盾 * 39:35 上学故事 * 44:01除了是我们的妈妈之外,妈妈她自己是怎么样的人呢? * 45:51 女侠许女士“先礼后兵”的英勇往事 * 52:09 孙女士具有生活智慧和街头智慧的故事 * 66:44 女儿面对妈妈的娱乐生活时的复杂心态 * 72:30 如果以我们的妈妈作为参照,我们愿意做妈妈吗?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064 / 被纯爱和喜剧文化烙印的我们|非典型书影音季度报告
本季度的书影音报告更像是暴露了主播二人有一些特定的文化消费习惯,比如小孙热爱看喜剧综艺,而小马则乐意看“谈恋爱”,也就是“纯爱”的内容。这些习惯虽由来已久,但在被我们重新审视之后又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它们可能是不深刻或没有意义的,也可能是充满激情和治愈能量的。我们为什么喜欢观看这样特定的文化内容呢?在理解自己的这些行为时,我们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55 小马非常推荐的《父权制应激障碍:女性最根深蒂固的创伤疗愈指南》 * 14:00 喜剧教会我面对负面事件和平等地尊重他人 * 25:10 “害怕”说出想要成功,“害怕”成为妈妈的脱口秀演员小鹿 * 39:15 “纯爱”的夏天让我重新看待爱看谈恋爱的自己 * 50:17 观影读书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在发生变化 * 54:15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韩女对自身大众文化的反思 * 69:00 过往沉溺言情小说大回忆 * 76:00 《东京八平米》:频繁移动的年轻人如何压缩自己的生活体积和面积 * 92:00 《暮然回首》:充满哲思且精妙的漫画 本期所提及文本: 📚 书籍 * 《父权制应激障碍:女性最根深蒂固的创伤疗愈指南》 * 《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 * 《东京八平米》 * 《骄阳似我》 * 《海上繁花》 * 《今生今世》 * 《暮然回首》 * 《大漠谣》 * 《东方朔》 📹 电视剧 * 《爱过之后来临的》 * 《墨雨云间》 * 《请回答1988》 * 《浪漫医生金师傅》 * 《黑暗荣耀》 🎬 电影 * 《四月物语》 * 《最后一封信》 * 《明日的我和昨日的你的约会》 * 《前路漫漫》 * 《哈利波特之阿兹卡班的囚徒》 📺 综艺 * 《喜人奇妙夜》 * 《喜剧之王单口季》 * 《脱口秀和它的朋友们》 *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 * 《一年一度喜剧大会》2 bgm:程璧-恋恋风尘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 063 / 生活在别处:当我消失在朋友圈…
这是一期互联网考古自我挖掘的音频现场。回顾本年度微信朋友圈发布情况,主播二人发觉自己已经从曾经的“一天八回”变成了“一年八回(甚至四回)”。为什么曾经十分活跃在熟人微信朋友圈的我们越来越少分享自己的生活?从互联网的这块地方又迁移到了哪里呢?这一期聊下来,我们意外地或是合理地发现,自己成长的步调与方向和社交媒体的使用甚至环境变化是一致的。当所依赖的社交网络环境开始坍缩时,我们学会在自己“小社群”获得滋养,也渐渐戒掉了需要回音来肯认自己的惯习。同时,我们也十分好奇,听友们如今使用朋友圈或社交媒体的习惯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和自己生活的关系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接下来,你将听到: * · 00:40 小孙“旧朋友圈”大赏 * · 06:20 为什么我们不爱发/看朋友圈了? * · 15:00 不爱分组的我们选择直接信任的个体 * · 24:00 作为竞技场的朋友圈,有人选择了退赛 * · 27:30 小马曾经活跃的平台——与微博的爱恨情仇 * · 37:00 小马现在活跃的平台——与小红书的荒诞互动 * · 43:00 互联网形象对比:有智识的疯婆子&喜欢爱做饭的可云;文艺喜剧之王&肤浅地发照片 * · 53:00 互联网记录着我们从抽象严肃到具体戏谑 * · 59:00 社交媒体使用的变化与自我成长步调的一致 *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 节目策划/主播/文案/封面:小马@Marsa ❤️ * · bgm:陈婧霏-生活在别处
- 062 / 为什么是韩江获得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本月初,韩国作家韩江获得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能看到身边很多声音不仅是表示惊讶,而且还表示不解,或许是因为韩国文学尚未出现在部分朋友的阅读视线中,或许是因为1970年出生的韩江在文学的视线里还“太过年轻”,或许是因为她是一位以韩文母语写作的亚洲女性,或许是因为同样是诺奖有力竞争者的其他作家名声更盛。但结合我们去年对韩江作品的“追踪性”阅读,我们知道她是一个具备获得世界大奖的实力、创作野心和文学视野的作者,她关注的历史创伤和私人疼痛也是诺奖持续在文学方面关注和支持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诺奖为她写的颁奖词是“以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因此,我们决定推出一期加更 ,跟大家细细聊一下韩江,分享一下我们觉得她能够得到本届诺奖的原因。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1:38 事实上,韩江在诺奖之前其实已经颇受瞩目了 * 04:18 韩江是一个很勇敢的写作者 * 11:20 我们推测韩江拿到诺奖的两个主要原因分别是艺术的理由和结构的理由 * 19:38 人类是这么擅长遗忘的动物吗? * 24:19 正面书写死亡的创作姿态 * 25:43 以历史事件为主题要做非常大量的前期工作 * 35:32 诗人身份对韩江小说创作的影响 * 42:40 韩江小说和诗集中译本的基本情况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061 / 一切起源于“卧室诗会”:青年诗人小炀和他的《漂浮之夜何如》
本期的嘉宾是小马在四、五年前认识的“同行”小炀,我们不仅研究对象有一定的重叠,还都尝试写诗。当然小炀写得很持续、很坚持,终于拿出了他自己出版的诗集《漂浮之夜何如》。近期他决定三不五时组织一次“卧室诗会”,邀请青年诗人,或者不被主流文学关注的“边缘写作者”,未来也会持续把录制音频更新在他们的微信公众账号“气球馆”上。根据第一期“卧室诗会”,小孙和小马对小炀做了一个简短的访谈,作为本期节目的第一部分,而第二部分则是第一期“卧室诗会”的主要内容。 其实我们都很久没有这么自由且真诚地讨论诗歌了,想和我们的朋友们分享这次对谈: 第一部分-访谈: * 02:24 你是以什么契机在北京生活的,你为什么讨厌北京? * 09:09 在长期的移动状态中,你的生活日常是什么样的?对你的创作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 15:54 你的创作启蒙是什么样的? * 24:33 举办“卧室诗会”的畅想、目的和未来的计划 第二部分-“卧室诗会”: * 34:00 卧室很小也很乱,它是一个私人空间,可以随意地聊很多东西 * 35:41 读诗:《旅夜抒怀2022》《我不得不变成你们的猫》 * 39:00 写作时身处的场景是香港深圳两地间的通勤地铁和卧室,真的要坐在电脑前其实屁都写不出来 * 41:52 前段人生都是漂浮在外的生活状态,这是“漂浮之夜”作为标题的情感来源 * 44:38 “中年的颓唐”与同志诗歌的混合 * 46:12 小炀的诗和某种“缺乏”:缺乏、匮乏、压抑、失败和下坠的节奏感 * 51:47 人称的问题:第一人称让我觉得很私人、很亲密 * 57:26 与“把我当狗相比”,另一种对爱的呼唤是,希望你用公园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我 * 61:05 小马激情推销《漂浮之夜何如》 * 72:45 太沉迷智识,而把诗写得玄而又玄,我不喜欢这种诗 * 74:50 厌倦文学研究到想要颜值回春后成为躺在硬盘里的那种“老师” * 76:08 听众提问时间!(超有点的讨论在此集结) bgm:Adele Easy On Me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嘉宾:小炀、小伊
- 060 / 对自我多一点允许吧,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预期违背
自我这个大课题,是“别去读书”之前的讨论一直围绕着的中轴之一,但我们从未真正地直接讨论我们的自我建立过程,和我们对寻找自我的困惑。 在本期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在与他人的交流、碰撞中,我们逐渐得以看见自己的样子。这有点像照镜子,也有点像借助参照物建立属于自己的坐标轴。如同伊藤比吕美说的“能坚持‘我就是我’的人,也能理解‘他人是他人’。”我们在关系的波动中尝试找到自我的模样,学会坚持“我就是我”和理解“他人是他人”。你看,“自我”从来就不是如它字面所指的那样,仅仅是某个人自己的事情,我们依赖外在的许多人事物为自己定位,并尝试借此找到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受伤、怀疑、猜忌、回避、退缩,甚至是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情况,都不可避免,或许我们可以对自我多一些允许,接纳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面,而不止是期待光明的部分。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57 寻找自我是一个和他人交互的过程 * 02:40 两个案例故事 * 11:03 自我是一个定制产品:如果我们把摸到自我的形状视为一种“贴身剪裁” * 15:33 对世界的理想憧憬影响着我对自我的期待 * 21:28 我们是怎么样发现自己的主体性视角的?释放攻击性! * 27:37 我没有释放出去的负面感受,会堆积在那里,阻碍着我 * 29:50 释放“真我”令我自责 * 33:43 伊藤比吕美老师精准而简练的建议 * 38:37 一个对照组:小孙的自我反思和许女士的外归因逻辑 * 44:45 我此生的课题就是成为我自己 * 57:48 小孙:我照着以前期待的自我走着,但还是觉得有一点点不满足 * 62:18 小马:我高中开始觉得“实在不行我去卖衣服/开美甲店”,但我却搞了纯文学 * 72:36 小孙:我希望我对自己多一点肯认 * 80:28 小马:我会希望我能对自己多一点允许 * 82:01 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预期违背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bgm:Beatles All You Need Is Love
- 059 / 如果人生没目标,有个朦胧的设想也可以
🔔【别去读书】福利提醒:本期评论区抽取两位幸运儿赠10月【广州场】、【北京场】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剧票各一张! 当有人问你的目标是什么时,你是否会有点不知所措?目标,尤其是人生目标,似乎应该是被深思熟虑之后,让人斩荆截铁地说出来。它是一个棱角分明的词语。目标、计划、行动以及实现链条式地推进,让人生似工厂流水线一般直观且高效。 其实,目标也可以是柔软的,并非一点瞬间的实现,而是长久地拥有某种美好的状态。目标可以是关于理想自我的,而非仅仅被外部评价体系所赋予。甚至,目标可以是一种背离,找到不愿前往的方向也是前进。 如果你正处在思考目标的迷茫期,来听听这期节目吧!说不定,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早已有了目标,甚至已经实现了呢!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1:35 雀跃的瞬间不是在目标实现的那一刻 * 07:45 由我的标准所制定的目标 * 11:40 小孙今年目标:沉浸地过在每一个瞬间里 * 16:30 人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 * 17:40 小目标也要基于目标的自我 * 23:00 目标实现不能只盯着目标 * 27:15 人生需要(重复的)体验和经历 * 32:30 目标未必是很硬的外在标签 * 40:30 小马:“我是一个愿望导向的人。” * 43:20 小孙:“我追求的是一种状态。” * 51:30 外在评价体系的目标也许会遁入虚无 * 60:00 相信且不惧怕目标能够实现——可能的躯体化表现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节目策划/主播/文案/封面:小马@Marsa ❤️ * bgm: ハンバート ハンバート - さがしもの (寻找的东西)
- 058 / 健身如炒菜,做身体的厨子不愁炒不出满意的“身菜”
这个夏天,随着巴黎奥运会的热浪,主播二人“已约而同”地认真运动减重,小孙选择了跳舞,小马继续跑步。坏消息是,运动是运动了,重似乎没减多少。好消息是,透过持续的运动,我们一点点地和身体重建关系。但是似乎任何和“重(chong)”、“re-”组词的状况都会这样,引起情绪波动的新形态,诱发我们深入梳理自己此前的认知,最后迎来某种“推翻”。 我们好像总是在某些日常生活里,找到一个奇奇怪怪的点,对自己发起“革命”。此番体重大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定位,那就是做自己身体的厨子。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42 重演体重秤上的数字带来的崩溃时刻: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会这样? * 18:10 为了稳固坚持减重的精神,写日记是我的心理疗法 * 19:57 最开始进入舞室,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是我的窘迫感 * 26:14 重新学会看自己的身体:要求我们的身体一直像青春期时那样发展,果真是追求更好的身体吗? * 29:41 你也有生长纹吗? * 32:50 魔性的体重变化,你也爱称体重吗? * 39:39 在坚持运动的过程中,我要勇敢地休息,尤其是月经的时候更是要休息 * 41:30 你也经常想要放弃吗? * 45:32 让我们感到高兴的是运动的过程 * 48:08 主动去感知身体这个物理性的存在,让人可以重获对生活的“主角感” * 54:53 减重目标实现后会怎么样? * 60:01 健身带来的饮食结构调整和口味变化 * 64:49 我们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 * 74:20 浅浅做个无氧,把人整“废”了 * 80:28 运动像炒菜,有的人“身菜”色香味俱全,有的人……炒成啥样你都得吃下去 最后埋一个小惊喜: 在本期节目制作完成并更新的此刻,小马已经基本完成假期的减重目标(5斤)🎉🎉🎉 预祝各位听众朋友都能炒出自己想要的“身菜”!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封面/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bgm:庾澄庆《蛋炒饭》
- 057 / 雌竞,这TM谁给我报的名?
当身在一个并不健康的性别文化中,处在弱势地位的女性往往有更多不得已。雌竞这个貌似专属女性内部的概念,实则伴随着男性凝视,以及对人和关系的物化。这是一场即便我们不想要,也会被推上擂台的比赛。如何跳脱这一逻辑,又如何避免被扯进不必要的竞争,需要个体、群体以及整个文化环境都先意识到且认定这是一个问题。而具体的答案,则需要在这一前提下才得以被践行。 那么,你有遇到过被拉入雌竞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应对雌竞的呢?而对于越来越被鼓励出现的雄竞,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欢迎来评论区告诉我们! 接下来,你将会听到: · 02:00 女性之间的竞争就是雌竞吗? · 09:45 我们无法避免被雌竞笼罩 · 15:30 男女有意识的“避嫌”来自人和关系的脆弱 · 20:45 跳出竞争,不要把彼此当作性资源 · 27:15 越能赢的人越爱参赛,但关系不是比赛 · 30:50 当雌竞发生在母女关系中…… · 37:50 害怕被误认为想要竞争 · 43:00 竞争意味着被简化的关系及人 · 50:54 被男性眼光所规驯/影响的女性选择 · 61:20 雄竞与雌竞的差异 · 69:25 袁湘琴告诉我们,爱并不受用雌竞逻辑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 bgm:大粉乐队 《献给永远的》
- 056 / 一不小心确诊多重意义上的大馋丫头 | 非典型书影音季度报告
重新回顾上一季度的观影和阅读情况,我们(并无惊讶地)发现饮食和情爱这两大支柱,成为贯穿其中的关键词。 人欲之所以为人欲,可能就在于不言自明的某种“共鸣”、“共情”,某种相视一笑就能明白对方此刻与我感受一致的内在亲密感。每当这种时刻出现,大馋丫头们就接上了电波,这种内在于碳基生物的某种“史前科技”,仿佛蓝牙、无线电,或是雷达。 围绕这类“史前科技”,我们可以写出很多对词组,例如饮食&情爱,食欲&性欲,做饭&做爱……发现了吗?人最重要的两种欲望简直就是一对双子。 接下来你将听到: 00:36 本季度观影关键词:食欲和性欲 01:15-25:51 第一个关键词:饭!!!! 《法式火锅》《澄沙之味》《料理鼠王》《饮食男女》《千与千寻》 * 鲁花花生油是我人生最早的PPL体验 * 食物/吃饭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功能 * 本季度饮食题材片单 * 中国厨师的阶层问题(扶霞《君幸食》) * 中国读者问扶霞:你的父母把你送到剑桥就是让你最后做个厨子吗? * 以食物为业是不够“高级”的吗? * 重新思考我与食物的关系: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家 * 金珉奎的食物态度:享受性进食 * 情绪性进食或放纵日vs口腹之欲之下的审美提升 * 以食物联系情欲的电影表达:香梨🍐和桃子🍑 25:52-63:00第二个关键词:“爱”!!! 《罗曼史》《教室别恋》《钢琴教师》《我想聊聊杜拉斯》 * 大馋丫头们,属于女孩子的片单来了~ (此处受限删减) 63:00-77:34 音乐!!! * 摇滚乐队演唱会(八三夭、RADWIMPS) * 王羽佳音乐会 77:35-92:58 本季度书影音评分列表 书籍: 五星: * 黄晓丹《诗人十四个》 * [美] 詹姆斯·C·斯科特《支配与抵抗艺术》 * [奥]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 * [美] 匡灵秀《巴别塔》 四星: * 巫鸿《废墟的故事》 * 余华《兄弟》 * 班宇《冬泳》《逍遥游》《缓步》(均分四点五星) * [美] 杰西·艾森伯格《吃鲷鱼让我打嗝》 *更推荐他的话剧剧本《恃宠而骄》 电影: 五星 * 《塔洛》 * 《色戒》 * 《利益区域》 * 《法式火锅》 * 《哈尔的移动城堡》 * 《晒后假日》 * 《罗曼史》 * 《四月物语》 四星 * 《何以为家》 * 《热辣滚烫》 * 《头脑特工队》 * 《我想聊聊杜拉斯》 * 《教室别恋》 * 《wonderland》 * 《头脑特工队2》 三星 * 《朱莉与朱丽娅》 * 《美食总动员》 * 《澄沙之味》 * 《美国小说》 * 《飞驰人生2》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 《烈火情人》 * 《一树梨花压海棠》 * 《对你的想象》 电视剧: * 《漫长的季节》(五星) * 《背着善宰跑》(五星) * 《浪漫的体质》(四点五星) * 《不够善良的我们》(三星) * 《英文系主任》(二星) * 《眼泪女王》(二星) 综艺: * 《恋爱兄妹》(小马:四星;小孙:三点五星) 纪录片: * 《他乡的童年》(五星)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封面/主播/终审:小马@Marsa❤️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bgm:李夏怡《ONLY》
- 055 / 面对意外,是“大不了我就不活了”还是“保住狗命”?
一个美好的夏日上午,本期负责人小孙点开剪辑软件,发现其中一条音轨充满了鬼畜之音。鬼畜之神意外降临,原本录制好以沟通为话题的新节目被放弃。这样的变数生活里常常出现,于是我们决定借此聊一聊面对意外和不确定性,我们应当怎么办?不管是赶不上飞机,外卖被偷这样的小烦恼,还是改变整个人生的大意外,当这些被确定打上“坏”标签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时,选择如何看待它们实际也是为我们的生活定调。 无常的“坏”公平地降临在每个人身上。我们会聊到历史上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及苏轼,会谈起史铁生和桑兰,还有更近一点的小红书博主@Jessicadu2.0。这些人在无常生命里的创造力极其闪耀,我们得以从这些光芒中获取一点信念和能量。无常会来到也会过去,会意外地“坏”,也会乍现地“好”。生命的趣味便在于,我们脆弱也坚强,渺小也伟大。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33 编辑部的故事——塌天大祸!我们完了! * 07:10 面对意外不要焦虑恐慌,“大不了我就不活了” * 15:10 讨厌不确定/意外是不太健康的思路 * 19:3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转化能力 * 24:00 积极理解命运——我不是弱小的受害者 * 31:30 对生活的控制力与适应力是此消彼长的 * 36:30 通过每一次意外/不确定获取经验、技能和成长 * 49:00 大意外得以看见自己的底色 * 51:35 碰到人生巨大的不确定性,参照史铁生和苏东坡 * 57:00 生命如此脆弱也坚强 ,活着本身就很伟大了 * 65:00 让生命充满创造力,让闪耀的人来照亮自己 * BGM: 五条人《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马@Marsa❤️
- 054 / 猛闯学术“围城”的申博指南:🇬🇧🇰🇷🇨🇳三国人文学科博士申请见闻录 | 毕业季
今年的毕业季,别去读书为你带来跳出学术“牢笼”(第52期)和走进学术“围城”的双面策划。 接下来向我们走来的是“进围城代表队”的🇰🇷小文🇬🇧小孙🇨🇳小马,她们大步前进,她们狂笑不止,在博士申请关键的暑期之前,尝试比较各个地区的博士申请体系,分享了申请经验和选择一位好导师的tips,探讨了读博作为一种选择应当如何被考量等话题。 其实谁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才是“适合”的道路,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最想做、最擅长的事,但我们有走进围城的经验,如果你也是体验派,想试试看,或者你已经确信读博是你想要实现的事,那我们能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00:38-02:55 三人组读博基本情况介绍 03:02-16:52 欧美申请体系梳理 * 美国委员会制 * 香港/新加坡委员会制 * 欧陆岗位制 * 欧陆联系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CSC) * 英国/牛津大学申请流程 * 附:各国家地区博士的特点及优劣势、需要准备的材料 17:05-22:16 韩国电影专业情况 * 韩国高校普遍对每届招收博士生没有名额限制 * 汉阳大学&东国大学的电影系面试情况 * 韩国高校的奖学金现状和评定、发放逻辑 * 校外-三星等企业奖学金) * 校内-成绩达到某种标准即可获得的奖学金&助教工资奖学金 * 例子:汉阳大学等奖学金评定标准和名目 22:17-28:01 国内读博的优缺点和基本要求 * 最大优点:廉价 * 奖学金情况 * 考试&申请审核的区别 * 划重点:无c刊的同学可以选择考试 * 国内高校毕业资格论文要求之不同 * 考试&申请审核之准备材料 28:02-34:52 申请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经验和反思) 35:01-64:12 手把手教你选择一个“人生BOSS” * 韩国:先入学再选导师 * 选好导师的两则故事:纯考运气(bushi * 挑选/避雷导师的几个硬性标准 * 已经碰上了确实不怎么样的导师怎么办? 64:23-89:52 “套瓷”或与教授交往 * 我曾拒绝我现在的boss * 国内:线上线下多面结合向意向导师出击 * 海外:在会议上自我推荐或约着聊天 * 如何在所谓的“学术社交”中自处? 90:02-117:28 问答环节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校? * 博士生涯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 * 读博期间对自我认知和未来规划有无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 对想申请博士的学生有哪些建议? * 嘉宾:小文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 节目策划/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053 /《恋爱兄妹》:揭底爱的能力与自我暴露的关系
前阵子,上半年现象级韩国恋综《恋爱兄妹》完成终放,看到很多朋友把看完最后一集的感受总结成“仿佛吃了屎”,就可以知道参演嘉宾之间关系的进展和选择,让大部分观众感到非常不满。 小马在看节目的时候,总是用尽方法去理解每个人的行动,尝试分析行动背后的原因,因此,总有一种共进退的“同盟”或“战友”感。可能这就是建立关系的秘籍吧?我们尝试彼此理解和接纳,这基于恰当的自我暴露。如果没有足以呈现真实内心的暴露,沟通和理解都不可能顺利达成。因此,本期节目借助分析《恋爱兄妹》的参演嘉宾,尝试解释自我暴露与爱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你将听到: 01:36 前提:自我暴露是什么? 06:00 参演嘉宾自我暴露程度由高到低排序: * 第一梯队:朴世承、李珠妍 * 第二梯队:允荷、允在、哲贤 * 第三梯队:正燮、宰亨、初雅、智媛 * 最后一名:李龙宇 part 1 回避沟通和表达受阻的参演嘉宾 * 06:43 李龙宇 超强表达受阻、几乎无自我暴露 * 10:56 智媛 不擅长表达真实的负面情绪 * 14:15 初雅 与其说她高度关注、理解他人,不如说她习惯于在关系中定位自己 * 18:09 宰亨 难以在他人的关注下表达其内在深度的情感 * 23:19 正燮 过于服从理智,在关系中做题并追求正确答案 part 2 自我暴露程度较高或较成熟的参演嘉宾 * 30:05 世承 一款真实的小爱神 * 38:56 珠妍 高度尊重自己的情感、缺乏边界的自我暴露 * 45:09 允荷 无条件尊从自身需要的酷姐 * 48:11 允在 简单直观,想得少做得多 * 49:45 哲贤 推进动力不足 53:05 结语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马@Marsa❤️ 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052 / 东亚女儿狂想:我选择不进入任何体系 |毕业季
我与小王只见过三面。第一面时知道她是个履历极其典型且优秀的女生,参加山东高考、出身清华本科并拿到了牛津硕士项目全奖。拥有这样优秀背景的她,告诉我她决定离开任何体系,可以去挪威打渔,又或者是在南极科考船上当船员。硕士毕业,那个未来的答案还不具体或清晰,但她坚定地说,她不会去工作,也绝不再勉强自己做不舒服的事情。 与她的第二面,往我这个没意识到被体系“温水煮青蛙”的人身上,泼了一桶冷水。人开始慢慢清醒起来。小王是四月底离开英国的。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开始疯狂重听后海大鲨鱼,并决定用《Bling Bling Bling》作为这期节目配乐。她身上打算破除一切,去做自己的力量,和我在街头听后鲨的感受几乎一样。我想,如果这首音乐能响起在生活里的每一个瞬间,人们或许能勇敢更多。如果像小王这样的人能在这世界上坦荡做自己,世界应该是非常可爱的。 接下来,你将听到: * 00:55 初见场景——东亚女儿的人生狂想 * 12:59 他们还是会闻着味道把我揪出来 * 18:20 每次治愈自己之后再去被挫磨 * 21:00 那个光明的坦途不比黑洞给我的更安全 * 31:30 名校推崇的“阶层”评价体系 * 44:00 如果不考虑任何事情,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 51:20 与父母沟通的方式转变——多了份体谅 * 54:40 打破身上的枷锁 ,迸发过大的能量 * 61:00 为什么要等那么久再随心所欲? * 65:10 除了顺应或对抗,与体系的关系还有其他…… * 67:00 跳脱传统男女互动模式的亲密关系 * 76:29 并不对仗的“不体面”的逃离——“我真的在生活了” BGM * 后海大鲨鱼《Bling Bling Bling》 * 嘉宾:小王(化名) * 节目策划/音频剪辑/文案/主播/终审:小孙@存放处处长 * 终审:小马@Mar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