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06.留学与转型:尝试过后的我们在想什么?选对了吗,后悔了吗?
欢迎来到《SOUL NUMBER心灵号码》。上一期我们探讨了在尝试职业转型还有活出自己的过程中,选择如何接受自己,给自己更多一些时间去探索。实际上,我们也做出了各自的尝试。Xiangling选择暂停去追随内心热爱,辞职去意大利留学,而Meichen在工作之余学习人生教练(coaching),探索自由职业的转型。 这一期我们更具体地探讨了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之后,所经历的成长和困惑,还有新的人生体验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变化。在职业转型和活出自己的这条路上,我们并不是互联网上那些尝试即“上岸”,裸辞即月入六位数的转型成功人士。我们也相信大多数人也和我们一样。投入热爱带来的精神满足、纵身一跃需要的勇气和代价、经济支撑带来的心理安全感,人生选择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又怎么能简化成一个标准公式呢? 我们的探索和尝试仍在继续,以更加缓慢的速度,以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希望我们的对话,对于那些想要活出自己或者已经走在转型路上的同路人有一些启发、帮助和共鸣。 ■本期你将听到(2024年11月录制) 【开场与背景分享】 01:10 硕士毕业面临职业选择 03:00 三大考量:成就感,财务稳定性,技能积累 06:38 个人经历:在日本工作十年后辞职赴意留学 【热爱与现实的困境】 07:41 以热爱为业的理想与现实 13:48 追求热爱可能需要放弃的东西 18:30 思考:愿意为热爱付出多大代价 20:25 把内容创作这个热爱作为长期积累项目 【职业转型的挑战】 26:20 擅长的不喜欢,喜欢的不擅长,如何取舍 30:37 行业的游戏规则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如何调整心态 32:43 两年尝试职业转型经历中的挫折与思考 【现实与理想的调和】 34:11 内心困惑:似乎缺乏直接变现的技能 37:17 自由职业不止ToC,还有ToB 38:33 平台依托vs独立发展 44:09 经济安全感与创作理想的平衡 【总结与转变】 46:31 没有“坚持到底”出结果不等同于失败,尝试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 54:37 从急于转型到踏实工作的心路历程,看清了现实与自己的局限 57:10 转念来的积极影响,从现有的环境中寻找助自己成长的“资源” ■本期提到的作品 - 《月亮与六便士》([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Host - Meichen:时而感到迷茫,却始终坚定地走在职业转型路上的追梦者 - Xiangling:拥抱悬而未决,相信脚下的路会引领我抵达最适合我的地方的准毕业生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
- EP05. 职业转型,活出自己,我愿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欢迎来到《SOUL NUMBER心灵号码》。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过去十个月中的变化和成长。我们探讨了找到自己想走的路需要更多时间和探索,转型为自由职业不是逃避,而是自我选择。 我们通过持续的内在探索,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不再依赖他人的成功经验,而是向内看,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期你将听到(2024年5月录制) 00:34 断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两人都经历了许多变化。 Xiangling:2024年3月辞职离开东京,前往意大利留学;跟自己的相处变得融洽。 Meichen: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动,并花了近50小时进行教练对话,以应对工作变化带来的情绪和探索职业转型的方向。 【看清了自己并不适合、也不想追求晋升企业高管的职业路径】 08:00 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是件小概率事件,但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或周围人的成功经历往往让我们误以为这很容易实现,应该快速行动并快速拿结果。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09:08 从迷茫到确定:想要转型为自由职业并不是一种逃避。 15:40 有机会选择主流之外的职业路径其实是一种“奢侈”。“勇敢追求自己的道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无法做到也不代表“不勇敢”。 【持续的内在探索带来了心态的转变】 21:00 从迫不及待地想辞职,到愿意一边踏踏实实工作,一边探索职业转型的实现路径。 27:49 为了活出完整和真实的自己,我们除了接受积极阳光的一面,也要拥抱阴影面。 36:57 关于“快速拿结果”的两点体会:放下与他人的比较,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允许自己慢下来,当没有答案时,不妨先放一放。 41:18 现在不会想要依赖他人的成功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迟早都会遇到无法从外界获得答案的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向内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找到答案。 51:56 为了开启探索的一小步,不让行动背负太重要的意义 ■Host - Meichen: 正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东京职场人 - Xiangling: 在意大利学习美食的特务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
- EP04. 允许意外光临|不计划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险
进入2023年以来两位主播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收获了内心的成长。录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相较之前更从容的自己。 ■本期你将听到(2023年7月录制) 00:23 这一期的录制做了跟前三期不一样的尝试:不提前规划播客的主题或素材,而是即兴录制 02:49 触发我们录制第四期播客的重要契机:一位听友的留言 07:02 回顾过去半年有哪些变化或心态上的转变 07:22【Joy】 - 开始学教练(Life Coaching)课程 - 通过教练对话体会到了“被看见”和“被接纳”的感受 - 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从忽视到变得更加关注了 10:33【李特务】 - 经历了很大的情绪过山车,感觉身体不受自己的控制,有些消极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 - 受朋友的启发意识到脑海中严苛的声音并非自己真正的想法,而是受过往经历的影响,将假想中的他人的批评内化成了自己的声音 - 曾经习惯通过改变外在环境排解负面情绪。过去半年在向内探索的过程中,看到越来越多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试着用改变或回避以外的方式跟自己的情绪相处 - 做各类尝试(准备留学、学设计)的过程中,试着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对自己说谎 17:53 OMG意外降临,聊了近90分钟后,发现只录上了分前30分钟 18:45 发生意外之后我们的反应很淡定并没有气馁,与没有录上的一小时内聊到的“允许事情不如我愿”,“允许一切发生”等话题很契合 ■BGM -《心墙》by 郭静 -《OMG》by NewJeans -《Let It Be》by the Beatles ■Host - Joy: 正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东京职场人 - 李特务:越来越能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的可爱的人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
- EP03.高敏感是种天赋 × Epiphany|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没有人能做得比你更好
在成为自己这个方面,没人能比你做得更好。ー《纳瓦尔宝典》 接纳自己,并且活成自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终生议题。接着上期自我接纳的主题,本期我们从《繊細さんの本》(台湾译版:高敏人的职场放松课)出发,进一步探索了高敏感人群的性格特质,以及如何发挥这些天然优势。 相信大多数的90后,都是在“外界的声音”里长大的。努力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在职场上成为优秀的人,生活里成为自律的人......太长时间以来,我们把外界的声音内化成了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抛开这些”应该”,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本期你将听到(2022年9月录制) 00:18 断更的这一年我们都做了啥 07:00 繊細さんの本 07:40 潜能最大化,需要顺应自己的本性 09:07 把外界的声音,内化成了自己的声音 13:53 高敏感不是性格上的问题,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17:06 另外一个特质,能够在脑内模拟预想到最好的方案,所以很难行动 18:42 对于完美主义,阻止行动的原因是心理负担 21:03 对于内心细腻敏感的完美主义,最好的治疗方案是“先做再说” 26:10 在与人的互动中倾向于优先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32:06 积极地视而不见,有选择地去回应 33:54 职业选择的启发1:选择你认同的,你觉得好的东西 39:49 职业选择的启发2: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 39:58 职业选择的启发3:选择你认同的,你觉得好的东西友好的职场环境和工作条件 46:33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基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47:55 这本书给了我们新的方向,让我们接纳自己,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发挥自己的长处上 ■本期提到的作品 - 《繊細さんの本》(武田友紀)日文原版 - 《高敏人的职场放松课》([日]武田友纪)台湾版 - 《纳瓦尔宝典》([美] 埃里克·乔根森) ■BGM 开场结尾曲 - 《Epiphany》by Jin of BTS ■Host - Joy:正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高敏感INFJ - 李特务:正在经历自我重组的INFJ东京互联网打工人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
- EP02. 非暴力沟通 × To My Youth│致我的内在小孩:所有的情绪及需求都值得被看见
曾经的伤口可以被治愈。童年错过的爱可以学着现在自己赠予自己。ー《高敏感是种天赋》 ■本期你将听到(2021年9月录制) 00:26 过去的2个多月我们经历了些啥 06:16 内心的纠结: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消极情绪,不懂得如何去消化或适当地表达出来 15:54 本期节目的素材之一:在视频平台偶遇的一档亲子类访谈节目(금쪽수업/ 金子般的课程/ Nowadays Family Golden Class 第二期) 18:03 有代入感的嘉宾1:把他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前面,不懂得拒绝他人的请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21:17 《非暴力沟通》中的事例:不敢直接表达需求的背后是从小缺少需求被满足的经历,会形成“我的需求肯定会被拒绝”的习得性无助心态 25:36 有代入感的嘉宾2:儿时在大人眼中懂事的乖孩子,在不得不察言观色的过程中形成了压抑自身需求的模式 41:04 通过这期节目我们的内在小孩也得到了安慰:你其实只是一个孩子,你多么想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要什么;而你作为一个孩子不得不懂事察言观色,当时的你一定很辛苦很累吧 43:00 人的特质是Nature (天性)及 Nurture (后天培养)的结合 44:16 读了《高敏感是种天赋》后了解并接纳了自己的高敏感特质(“你越是接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越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让自己适应,你也会越来越强大。”) 52:40 人的特质没有绝对的好坏,在某些情境下会成为优势,在某些情境下也可能成为相对的劣势 57:00 自我认知/自我觉察从不带评判的观察开始,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多向自己提问 59:46 《非暴力沟通》:区分是想法还是感受 65:10 以同理心倾听:教练(coaching),通过倾听与提问引导客户自己找到内心的答案 67:14 通过内在探索逐渐观察到了人际互动中自动行驶的程序(模式),并做到阿德勒提出的“课题分离”(不用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75:35 将潜意识意识化,看清内在自动行驶的程序,清除内在的隐患 ■本期提到的作品 - 《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尓·卢森堡) - 《高敏感是种天赋》([丹]伊尔斯·桑德) ■BGM 开场结尾曲 - 《To My Youth》by 脸红的思春期(볼빨간 사춘기) ■Host - Joy: 正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东京职场人 - 李特务:决定去实现未完成的愿望的东京厂妹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
- EP01. 被讨厌的勇气 × Reflection│什么是自我接纳,什么让我们真正的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一本被鸡汤式书名耽误了的好书。 Reflection,一首非常不K-POP的直面内心的音乐随笔。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作品,都在探讨着一个共通的主题-自我接纳和自由。 ■本期你将听到(2021年6月录制) 00:41 开始博客的契机 03:01 为什么选择《被讨厌的勇气》与Reflection作为第一期的素材 08:43 Reflection里触动我们的歌词:“其实大部分时候我非常讨厌我自己”,“I wish I could love myself” 12:37 自我厌恶的缘由:寻求他人的认可,活在他人赋予生活的意义里; 害怕被别人讨厌,把被人讨厌转为向内攻击 41:11 自我接纳是看见自己但不做评判,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59:05 真正的自由是不再向外寻求认可,在人际关系中不害怕被讨厌,做真实的自己 61:51 伟大的事情是由细小的东西组合而成的(梵高),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 63:36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原因论与目的论,向后看与向前看 69:15 活在当下,人生就像是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本期探讨的作品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朗,古贺史健) -《Reflection》 By RM of BTS (2018) ■Host - Joy: 一个正在探索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的东京职场人 - 李特务:一个明天开始又要靠咖啡续命的东京厂妹 ■邮箱 soulnumber.toky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