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心理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两个来访者对话心理咨询师)
本期是浓度 100%的个人体验分享噢!(为了避免分享过于个人化,也请了咨询师给专业reaction👏)祝听友们身心健康! 👭 聊天的人 * Fiona(1号来访):儿童教育、家庭养育工作者 | 持续心理咨询1.5 年 * Christina(2号来访):前公关人、现内容创作、创业者 | 开启家庭养育咨询(偏心理咨询方向)5个月(🍠反盒科技antiobx Fun Tech) * Luna(咨询师):从业8年的心理咨询师、家长教练督导(🍠 Luna 的小红书) Hi👋 大家好!今天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两位老朋友:Luna & Christina,今天我们都因为「心理咨询」这个话题聚在一起啦🍻 节目起因是我跟Christina先前都因为工作和养育上的困扰开启了职场咨询和养育咨询,但慢慢的我俩都发现这些具体的困扰其实都是表象问题,还有很多冰山下的深层问题需要被解构。 于是我们就开启了心理咨询,慢慢也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比较长程的心理咨询中,各自也都感受到了咨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 本来想从两个来访者的视角切入聊聊心理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但我们聊着聊着发现就咱俩聊还是缺了一些专业视角,所以又拉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Luna 一起来共创这期节目,之前我也请 Luna录过一期《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心理咨询师》,收到了挺多不错的反馈,今天也欢迎Luna返场给我们一些专业视角的补充。 🎧 你会听到 03:05 心理咨询从非刚需变成了刚需的契机:光靠自救好像不行了 22:33 咨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关键词:攻击性、情绪自由、愤怒、权威、自我认知、身心脑的统一、整合、重塑神经回路 53:39 如何不让自我觉察演变为反刍或是内耗? 01:01:30 改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探索、领悟、行动三阶段 01:09:30 如何识别自己的向内探索是有效的,而不是“灵性逃避”? 01:21:28 向内探索的尽头在哪:我还要做多久的心理咨询呢? p.s. 可以结合《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心理咨询师》 一起收听噢!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Fiona 剪辑:Kari, Fiona BGM: * Radiohead - Creep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 22 为什么“无聊”很重要?(附自由职业失败教训)
大家好,好久不见呀!自从上一期播客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过去8个月了。这个期间还是有伙伴关注、留言和互动,十分感谢❤️ 在过去这8个月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熟悉我的听友们都知道我从22年开始探索自由职业,今年3月我重新回职场上班啦!这期间其实一只有想在节目里聊一聊,但好像一直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去表达,有很多经历和体悟需要沉淀和整合,所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断更了。 直到上个月,林安来找我录了一期自由职业的复盘,经过和她的对话,我感觉可以重新出发了!这期节目的机缘也很奇妙,专注于早期创业者投资的机构REAPRA找到我希望可以为他们做个招募,他们有一个 Founder Internship (实习创始人项目)的机会,会开放给未来 1~3 年有独立创业计划的伙伴(全年5个名额,免费,线上)。 在正式录制前,我和投资人Jessie也深入聊了聊,了解了他们投资、社创支持项目背后的假设和设计,感觉对我过去的这段”自由职业的弯路“提供了一些解读的视角和新思路。 如果没有经历过自由职业期间的过山车体验,可能Jessie 说的很多假设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正是自己碰壁过、经历过,所以听她的讲述才更能感同身受。 我一直觉得成功的经验很多时候是无法复制的,因为存在机遇带来的“幸存者偏差”。但是失败是大多数,对于失败的复盘或许会更具有借鉴意义。 所以,在今天这期节目里,想从我自由职业的教训出发,结合Jessie的投资人视角,一起聊一聊。希望无论是对想要创业的、还是在职业探索/转型中的伙伴,都能带去一点点🤏收获。 🎧 你会听到 03:42 REAPRA介绍 06:52 “无聊”带来的确定感,可能恰恰给了我们发展心理韧性的机会;安全感不足的前提下,强行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很可能会唤醒很多创伤,陷入过去的“自动驾驶模式”而无法专注未来 39:47 “follow your passion”是一句奢侈的slogan吗?如何定义passion?什么样的passion是值得follow的? 46:23 适度与过度的完美主义,临界点在哪里?我们需要的可能不是临界点,而是弹性 50:24 面对与现实的张力,忍一时不一定就风平浪静,逃离也可能只是一时之快,除了顺从和反抗,还有第三条路吗? 📃 提到的内容 *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早期创业容易死在哪里,听听这些投资人怎么说 * 关于完美主义的研究:How perfect is (too) perfect? Illuminating why the perfectionism-performance-relationship is (non-)linear ⬆️ 研究发现:完美主义与个人绩效不完全成正比,而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完美主义对任务绩效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会导致绩效下降。 🎙️ 节目制作 策划、访谈、文案:Fiona 剪辑:Kari,Fiona BGM:Volta (by Boogie Belgique) 📢 寻找未来1~3年有创业计划的伙伴参与实习创始人项目(5位,免费,线上) 点击这里查看招募详情与报名链接 9月5日(周四)晚7点30~9点也有一场项目说明会,大家可以戳⬇️
- 21 真的有人可以完全摆脱他人评价吗?
Hiiii朋友们!这是一期两周前的串台,三个年龄相仿但成长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女生,坐在一起聊了聊“面对他人评价”这件事儿。正如标题所写的那样,我们对评价依然带着“有时讨厌,有时喜欢”的心情,时而觉得自己摆脱了,时而又觉得没完全摆脱😅 这期节目显然没什么答案,只是一些各自探索之路上的觉察和分享,谢谢你来听我们的girls talk! 🙌一起聊天: 林安:性格安静,内心动荡不安。6年不上班,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采访着采访着出了书,拍了视频访谈栏目,做了播客主播,还顺便创了个业,折腾自由职业社区。人生理想是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作品,靠创造力赚钱,做喜欢的事,爱有爱的人。 丸子里里:性格开朗,内心极度敞开。7年不上班,毕业即游荡,从背着尤克里里周游世界,到带着音乐去旅行,在街头找陌生人唱歌,拍摄沙发客旅行纪录片,创立尤克里里品牌,正在努力成为一名独立音乐人。人生理想是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Fiona:播客《feacher非老师》和《CoChildren FM》主理人,关注儿童发展/终身成长/身心健康的教育工作者一枚,可动可静的ENFPer~ 🎧 你会听到 Part1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在意他人评价? 04:03 Fiona:过早的发育带来的他人评价:“你好可怜啊” 06:15 林安:从小学时期的“多动症”,到中学时期的“性格内向”,一直被打压否定 09:45 Fiona:高压的外部环境和严苛的评价体系,如何影响学生时代的自信和成绩 17:28 丸子:从小就是人人都喜欢的老好人,也有不被人喜欢的苦恼? Part 2 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他人评价? 20:13 林安:为了自我证明而努力向上,到了一定阶段会自我反噬 25:25 Fiona:如影随形的不配得感:身边人都觉得我可以,只有我觉得“我不配” Part 3 为什么有些人完全不在意他人评价? 31:57 丸子:放弃国企工作去流浪,稳定的内在评价体系,让他完全不在意他人看法 35:31 Fiona:从三本到中科院到直博耶鲁,不care他人看法来自坚定的目标 40:21 林安:从小做任何决定父母都100%支持,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她活得潇洒又自信 Part 4 如何才能不在意他人评价? 44:01 丸子&林安:30岁的年纪,我开始学会拒绝他人 50:05 Fiona:不在意他人看法是一生的课题,要带着对他人看法的恐惧继续前行 53:23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轻易评价你 56:16 林安:那些让你十分在意的评价,也许戳中了你正在逃避的痛点 57:54 作为博主,如何区分可以吸纳的评价和不用在意的评价? 🎙节目制作 credit to《动静皆宜FM》
- 20 当销冠辞职回家做全职儿女:把父母当作VIP客户,用搞定客户的思路重建跟父母的关系
P.S. 本期播客适合想要跟父母重构关系的朋友来听,重构关系不是一个必选项,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境况也不同,毕竟《不原谅,也没关系》 今年是我30岁的第一年,年初的时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些雄心壮志的东西,似乎不得不大干一场才算是“三十而立”,然而事实是这一年就在起起伏伏伏伏伏中度过了。前几天我参加了丸子里里发起的“去他的三十而立”活动,发现很多29-30岁的同龄人都在经历类似的身份动荡与转变。有意思的是,30岁之前,经常会忘记自己今年几岁,但是在30岁边缘的时候,这种焦虑和彷徨在各种社会声音的裹挟之下却是如此的真实。 在这个阶段,有一个最肉眼可见的改变是,父母开始老了。作为一个在非常传统的东亚家庭里成长的小孩,时常会想:当我们成年之后,还有机会跟原生家庭重构更好的关系吗? 一个很偶然的契机,跟今天的嘉宾阿水聊起来发现竟然是同龄人,彼此都有一些对于当下生活的共同困惑。他前八九年专心研究搞钱,却在29岁的时候停下来了,辞职在家做了将近半年的“全职儿女”。我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他的很多探索,更重要的是看见他跟原生家庭关系的突破。听说他最近已经蓄满了回职场的电,也有了一些对于工作的新思考,所以特别想找他来聊一聊。 🙌 Guest Speaker 阿水/水子哥: * 爱生活,爱猫狗,热忱的不二「新杭州青年」 * 软件SaaS领域6年「搬砖冠军」🏆 * 餐厅招牌菜「搬运工」 * 探索自我边界/探寻亲密关系,迭代中的「体验玩家」 02:11 阿水来Say Hi 👋 03:14 成为”全职儿女”的契机:前八九年不断给自己提供正反馈的工作突然提供不动了,每天工作14小时却依然停滞,或许该换一个关注点了 05:05 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棍棒底下出孝子” / 沟通仅停留在表面的事务性沟通 07:41 “全职儿女”这半年的尝试:用搞定客户的“有效工作经验”搞定爸妈 * ①放下执念:发起每一次沟通的目的从来不是改变对方,只是希望同步彼此需求 * ②行动说话:一切的改变都始于自己的改变 * ③持续投放:把家庭群名改成“xx滋养群“,持续学习且高频投放家庭养育类推文 * ④撬动关键决策人:既然生性固执的老爸难以搞定,那就先从攻下老妈开始 * ⑤减少评判:不管老妈在抖音上学什么修心修身的课程,不管导师怎样,都是老妈觉得受益就支持! 13:18 铺垫了大半年,家庭版3人深聊的时机到了:从尴尬地沉默了三分钟没说话到最后“爸,我们像兄弟拥抱一下吧” 16:59 深聊中印象最深刻的瞬间: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爸爸“服老”了 21:44 改变会发生的两种情况:很深的痛或是全然的爱,选择后者也需要自己有足够自爱的能量 24:48 Gap之后准备重回职场,此时此刻对工作的新思考:不会在工作中去找100%的意义了,意义是行动中长出来的,对寻找的旅程保持好奇和期待可能才是常态 31:14 面对现实也是一种能力:当生存出现危机的时候,所有的目标都会为之摇摆从而产生新的内耗 32:44 ⑥透明原则:像在公司里做工作述职一样对老爸进行“恋爱述职”,催婚也没有了,彼此都安心 35:58 ⑦重设游戏体验:为老妈开设“付费咨询”之后,对话变成了give-and-take的模式,就再也没有情绪内耗了 41:55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重塑跟父母的关系,决定要不要重塑是自己的权利:先确认清楚要,再拆解行动步骤,并做好打持久战且最终无法解决的准备,毕竟世上也没有完美家庭,会不会解决或许也不重要,但这个一直向好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48:17 ⑧赞美父母:夸你十次可能为一次沟通做下了铺垫,就像跟客户聊了十次跟工作无关的事最后才拿下了一单 50:25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沟通的术和器,只是想不想的问题: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在维护上疏忽 🎙节目制作: 封面图:阿水和父母完成了29年来第一次家庭深聊的纪念 BGM: * Going Home - Sophie Zelmani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全流程制作:Fiona
- 19 不自洽,不松弛……那要不就算了?继续行动吧!
今天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一位身边行动力爆棚的女生Ash来聊聊天,她原来在大厂做市场运营,后来裸辞跨行做独立摄影师。 差不多一年前,我在一个自由职业者的线下聚会第一次见到她本人,那会儿我以为她原先就有摄影基础或者怎么也是个做相关工作的吧,结果她说自己学了1个月摄影课就开始接单了!而且半年之后稳定月入过万。 之后这一年,我也看到她有很多行动力爆棚的时刻,她就是我之前往期节目中提到的老是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的人之一。 跟Ash聊完这一期的感受是:不自洽,松弛不了,没与自我和解,很在意他人的评价……那就不追求这些了,承认还做不到,但不影响还可以继续行动!💪 🙌 Guest Speaker Ash:前互联网市场运营,现在是一名独立摄影师和活动策划人。过去做ted策展,从志愿者到项目团队核心负责人,1人独立负责过500人场的活动统筹,带过近百人志愿者团队,统筹执行活动近50场,现在也是自由职业社区自由会客厅的杭州主理人。是一枚典型的ENFJ,在社交媒体活跃,线下更活跃,想唠嗑咨询或者想一起玩儿的,都随时热烈欢迎,永远会沉迷于线下的魔力,有机会能认识到更多好玩的小伙伴,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就是我的热衷目标啦。 小红书/微博/即刻(@猫猫ASH) P.S. 封面图上就是她的四只猫猫 🎧 你会听到 02:12 Ash 来Say Hi 👋 03:12 行动力强的人是无所畏惧的吗?Nope. 从来都没有准备好这回事儿,只是更快速上场,然后一边颤抖一边战斗—— “就算差也不会差到哪去,那假如好了呢?” 12:18 支撑着自己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持续上场和战斗的东西是什么?是勇气吗?是爱吗?Nope. 是害怕,害怕没钱 —— 钱让我安全,让我舒服,让我有掌控感,让我有选择权这件事还得从“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净身出户”开始说。 27:13 和那个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的内在小孩和解了吗?尚不可和解。放不下,日子也要继续过。有些东西就是在心里留了个印记,那就让它留着呗。 38:38 如何做到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让它们限制自己行动的步伐?在意啊!怎么能不在意别人的声音?取决于对方是谁而已。只是筛选出关键人物需要行动来验证,你不走,所有声音都是假的。 45:12 因为父母离异的事儿从小对婚姻是恐惧的,现在却通过做“领证摄影师”体验到了超多爱情里的疗愈时刻。 47:15 好像没啥限制性信念,也能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建议,一直行动力都很强,但还是会有想放弃的、走不下去的时刻。这个时候……我就让自己原地躺下,努力不让自己困在情绪里。 🎙节目制作: 行动力也在持续up up up的Fiona ヾ(◍°∇°◍)ノ゙ BGM: * Nujabes,Shing02 - Luv(sic.), Pt. 3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剪辑:Kari
- 18 人生使命:它像是自身苦难中开出的花,无法由外部世界定义
“就在我以为我的使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时候,它又变了” 我时常会收到读者/听友的留言:我真的好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别人好像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天命,而我没有,我好焦虑,焦虑到没办法专注到当下做该做的事。 我非常非常理解这样的迷茫和焦虑,似乎也会时隔几年就经历一次“意义危机”。 自然的,我便会不由自主地羡慕那些一直笃定且平静地走在自己被使命驱动的路上的人。当然,也正是因为“使命感”这事儿似乎不容易拥有,所以每当有人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的使命就是xxx”的时候,我反而会打个问号:哦?真的吗? 今天的嘉宾小黑似乎就是我身边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我观察到小黑一直以一种平静的状态持续走在生命教育(死亡/性/自然)这条路上,这种平静状态会让人愿意更相信几分:嗯,不是打鸡血。所以,这一期就邀请小黑来聊聊“人生使命”这个话题。 🙌 Guest Speaker:小黑/Yoang * 法医学毕业生 * 六年公益人(乡村美育) * 接触即兴舞者 * 舞踏舞者 * 一人一故事演员 * 唱诵疗愈师 * 图瓦萨满传承人 * 南美传统民俗医药研习者 * 祭祀舞蹈与巫文化研习者 公众号:别处BeChance / 小红书:一颗叫做小黑的树 🎧 你会听到 00:11 Intro:这期播客的起因 & 小黑Say Hi👋 03:41 如何定义使命感? 06:02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使命 * 五六岁:守护自己所生长的土地和森林 * 七岁:突然有一天意识到“生来就是为了死去” * 初中:为了更透彻地去了解死亡,想要去成为法医 * 大学之后:想要死亡教育和性教育分享给更多人,但做着做着却感受到“割裂” △小黑设计的死亡教育工作坊 09:57 为了进一步探索使命,大家众筹没什么钱的自己去参加“创造有意义工作”的工作坊(¥5000+) 20:43 做性教育的初衷和探索:女性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想用自己所学反哺女性 27:34 在有灵且美用艺术疗愈为乡村女孩做性教育:一开始女孩们觉得我是男性,对我是有距离的,渐渐的性别变得越来越模糊 13:06 就在我以为我的使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时候,我又发现它变化了 现在:带更多人回归自然,向自然学习,向自然借用力量 13:20 从小就跟做巫术的父亲在森林里学会了如何跟自然合作 17:04 会跟树和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18:35 真正摆脱抑郁症的瞬间:在冥想中看到了小时候生活的森林,感受到灵魂的生长 19:01 在大理跨年时,伸出手对一棵树说“嗨,新年快乐”,结果树枝紧紧缠绕了自己,那一刻泪流满面 30:54 聊聊最近在做的《唤醒自然之心》工作坊 * 唤醒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和馈赠:进攻的力量 * 语言死亡之后是什么呢:用吟唱去和自然沟通 * 用古老部落的仪式完成大地典礼:寻找神圣的感受 * 24节气变化的能量如何引导我们的生活 37:40 我们从到大都在和自然表达,但如果我们放不下作为人类的自大的“我”,我们便听不到自然的回应 39:39 回望这一路使命的变化:像是苦难中开出的一朵花❀ 43:14 今年小黑遇到的很多咨询案例分享(关于天赋和使命的咨询明显多了起来!) 46:00 使命不由外部社会定义,一定要非常非常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深挖内心纯粹的想法和意愿 48:28 回听友问:因为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导致自己无法回到当下,该怎么办? 听友@S:最近因为是毕业季,尽了最大的努力,却还是避免不了要和他人分离,有一些事情也留下了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深深地陷入了一种“遗憾”的情绪当中。前一秒觉得还是没关系过去已经过去,下一秒又开始纠结和emo起来。我想这是我对过去的纠结。又因为面临毕业,所有工作、学业上的问题劈头盖脸地袭来,让我总是对未来很焦虑,却迟迟无法行动做一件具体的事情。这是我对未来的担忧。以上两件事情,都让我发现我似乎把当下的自己忽略了,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找回当下的我。 58:01 因为一直在和自然共处,所以从来没有感受到过没有力量行动的感觉:人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为何不能谦卑一点,向它“借用”一些力量呢? 1:03:37 Final Words:生命的本质(对于死亡的困惑、性的压抑、孤独与匮乏……)最终都回归于你与自然的关系 🎙节目制作 走在向内探索之路上的Fiona BGM: * A Day at a Time(by Ellie Goulding)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剪辑:Kari 图片:由小黑提供
- 17 “在情绪漩涡🌀里绕来绕去的你就像得了一种心理脚气”
Hi 👋 大家七月快乐~ 录这期播客的时候我正在粤北大山里一所希望小学参访,放学之后跟孩子们到山头逛了一圈(↑),给你听大自然和小朋友在山头奔跑的声音⛰ 01:34 晚上坐下来盘点了一下自己的6月,发现做了很多事情,可见能量回归之后的行动力还是可以的 ✌️ 这一期是我毛遂自荐要给心理咨询App“阁楼Glowe”做的推荐和分享,我自己也是4月份无意中看到这个平台的广告,在上面找到了契合的咨询师,体验了两周之后决定持续下去,目前已经做了将近三个月的咨询(每周1次)。 今天这一期我会主要把重点放在“我的线上心理咨询过程和使用贴士”上。此外,我也会跟你聊聊攻击性这个话题,这也是在这段时间的咨询里看到的一个我自己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 本期播客对应的图文内容也会发布在我的个人豆瓣上,欢迎移步阅读。 P.S. 上一期,我(as a 花了5位数的来访者)对谈了一位从业 7 年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出了一期心理咨询避坑指南,你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心理咨询小科普。 🎧 你会听到 ⚠️ 本期内容是一位关注身心健康10年+的非专业人士个人向的心理咨询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大家综合着多听听看看~ 为何开启这次心理咨询? 03:37 我也不是个总憋着的人,情绪上来的时候也是……打开微信列表,点击好友头像,一顿输出,这个朋友看样子不想聊了那就下一个😅 —— 但是这方法这回儿不行了! 06:21 家属说我在情绪漩涡🌀里绕圈圈的情况听起来像是“脚气”🦶🏻一样的慢性顽疾😅,什么吃好喝好这些方法就像“皮炎平”的激素一样表面快速去除了一下,但是没有根治,也许我可以换个人聊聊,去根治一下这个“心理脚气”(慢性顽疾)。 选择咨询师时的考虑因素? 11:27 💻 线上 or 线下? 12:09 🏄🏻 平台 or 个人? 14:03 💰 花多少钱做心理咨询?(原则:不超过月收入20-30%) 16:09 🐻 流派:我个人比较无所谓,更在意其他几点: ① 资质和受训背景是否正规 ② 擅长主诉问题是否和我的诉求契合度 ③ 是否有长期、持续性的督导/受训经验 ④ 自我介绍中是否有共同经历/更能感同身受的部分 ⑤ 主观感受:照片和声音 咨询过程中我做了些什么? 19:37 首次咨询:确认化学反应OK,两张拼图可以拼到一起! 21:06 正式开始之后:不种下“怀疑”的种子,毫无保留地倾诉 22:19 案例分享 🌰 咨询师帮助我从走不出的情绪怪圈里看到新课题:关于“攻击性” —— 在自我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未经妥善处理的对他者的愤怒可能会指向自己 35:26 每次咨询之后写来访者手记:保持觉察 Final Words 41:56 本来想跟大家总结一下阶段性收获的,但我发现还是为时过早,很多我以为的可能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每一次聊天可能都会推翻原来的“我以为” 44:00 求助不是弱者的表现,善于借力也很了不起喔! 🔖 关于Glowe阁楼 Glowe阁楼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的App,平台咨询师100%持证或心理科班毕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模拟个案等5层筛选,通过率不足3%,专业可靠。 Glowe阁楼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次咨询包含50分钟视频/语音+5天留言,性价比超高,适合长期咨询。50分钟作为正式咨询的部分,5天的留言作为咨询师收集来访信息的工具,帮助来访和咨询师更好的建立信任,提高咨询效率。 Glowe阁楼App已上线各大应用商城,欢迎下载使用;如果对咨询有疑问,可以询问App首页的咨询助理,希望阁楼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心理休息区。 💖 听友福利 1. 赠送3位听友200元的优惠券(*仅限双周方案使用) * 抽奖方式:在评论区留下你听完本集播客后的感受/想法/疑问, 获赞最高的3位自动获得~ * 截止时间:7月15日正午12点(北京时间) * 领取方式:下载Glowe阁楼App,在首页找到咨询助理,报暗号【非老师】即可领取 2. 下载Glowe 阁楼App,注册时使用我的播客专属邀请码【fi23】,可以享受50元优惠券 🎙节目制作 在重建自我上持续努力的Fiona BGM: * BEGIN - 島人ぬ宝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 封面图 我最近每天早起去这棵树底下正念冥想 给你隔空投送一点自然的力量
- 16 心理咨询避坑指南: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对谈专业心理咨询师
在第13期“生命力”的节目发出之后,有不少听友留言,也有不少朋友私信我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类似于怎么低成本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啊?如何判断心理咨询到底有没有用啊?等等等等。(🥂你们的问题这一期都会被回应到!) 我自己一直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平时比较关注心理健康的内容,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也和心理学背景的从业者一起共事过。最重要的是,我确实这些年也在心理咨询啊,教练啊等各种身心灵相关的事上砸了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有幸成为了“花了五位数的来访者”😅 但爱好毕竟是爱好,科普的话……门外汉还是不太敢造次,毕竟入行门槛高!所以,我就请了一位从业7年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来跟我一起聊天,希望结合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双重视角来呈现一期不太一样的“心理咨询的避坑指南”! 🙌 Guest Speaker Luna: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毕业于浙大+港科大,做过七年心理学主编 🍠 Luna的小红书 以前发过一条动态,当时提到的L姐姐就是Luna,今天邀请她来现身啦! 🎧 你会听到 Intro 01:50 Luna来say hi 👋 Section 1 | 眼花缭乱的身心灵支持服务:如何判断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第一层:什么时候可以选择去求助更专业的人呢? “天助自助者”:东亚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在一开始感受到痛苦时,可能不会求助专业人士,而是看书、学习甚至考个研来自助 * 05:30 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比较强烈的痛苦当中,或是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处境,而且你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或是你已经尝试了一些方法但好像还是在一个圈子里绕来绕去无法破解的时候。 * 06:07 当你的痛苦已经盖过求助羞耻感的时候 (P.S. 对于求助的羞耻感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在一些高学历群体,尤其是男性群体上更为明显) * 06:45 扫盲时间:一定得有医院的病理诊断才要去做心理咨询吗?NO‼️ * 07:53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3个简单的判断标准 ① 出现幻觉/妄想(别多想,赶紧去) ②生理和心理痛苦的程度(以自我感觉为为准)、影响生活的程度 ③ 持续的时间:超过2周,甚至长达几个月、几年、数十年 第二层:不同的approach(心理咨询/生命教练/职业发展教练等等)背后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对于“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这个机制的假设不同 * 12:52 生命教练和心理咨询的异同点 * 14:06 职业发展教练/父母养育教练的特点和挑战 特点:特定领域的行为干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 挑战:可能很快会故态复萌 * 16:04 🌰 案例1:Fiona自己一开始意识到自己有情绪问题时先对自己进行了简单的行为干预,无效后寻求了生命教练的支持,继续无效后做了很贵的职场咨询,结果还是无效,最后意识到:自己需要心理状态上结构性的改变。 * 18:52 🌰 案例2:一个在团体中扮演严重抑郁的来访每天都起不来床,模拟咨询师让推荐ta用“晨间四部曲”起床:做一段冥想、听一段音乐、第一时间叠被子、出去走一走。来访os:你这是在搞笑吗?我连起床都做不到,还让我做晨间四部曲? * 20:22 关注即强化:非常想在行为上改变,甚至强迫改变时,可能会变成一种阻碍改变的力量 * 22:16 心理咨询背后所认为的假设是如何发生的呢?(三阶段模型@《助人技术》) 第一阶段:探索 第二阶段:领悟 第三阶段:行动 Section 2 | 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听友@卡杰尼:🙋🏻♂️咨询到底是怎么起效的,我现在已经咨询了30几次,但是总感觉咨询的治疗效果很“玄乎”,因为是动力学咨询,所以整个咨询过程东扯西扯,我知道这是非结构化的特点,但是很混乱不是吗?好像自己困扰的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我还是很完美主义,还是很爱自责,等等,我的缺点list并没有减少,我在质疑咨询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助人 听友@Ran:在咨询中无法突破ego, 表现为还是不能全盘托出,不经意地隐藏/美化自己的经历,完事后又很后悔,但还是做不到坦诚,这样的性格适合做咨询吗? * 25:22 治愈的根本在于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心理咨询大辩论》) * 27:39 心理咨询和其他关系(友情/亲情等)的不同:心理咨询创造了“接近完全安全”的空间,所以对咨询师的困惑、失望、愤怒或许都可以拿去和ta讨论,你的攻击有可能会让咨访关系更亲密,也更能帮你获得矫正性体验 * Luna自己作为来访者的案例分享(咨询次数150+): 29:55 不擅长表达不满的人,如何跟自己的咨询师表达不满? 34:29 终于体验了一把在咨询室脱鞋盘腿坐在沙发上! * 38:25 咨询师的某句话/某件事可能会激起你对其他人的强烈情绪(移情),但这是矫正性体验发生的时刻,因为ta能稳稳接住,而一次次矫正性体验是促进我们人格改变的过程 * 40:49 来访者案例:父母总是最晚来接的那个小朋友长大后因为咨询师的意外迟到而愤怒哭泣 Section 3 | 如何用更低的成本选择合适的咨询师? * 46:21 如果不想跟咨询师继续这段关系,切断去找下一个也没有问题 咨询开始前筛选策略▼ * 50:59 看:①受训背景 ②工作经历(小时数)—— 都只是参考标准,不是黄金标准 研究证明:并不一定资深的咨询师比新手咨询师效果就更好 为什么新手咨询师也可以是不错的选择? * 54:31 看:③看照片/听声音 —— 有眼缘对于真实关系很重要! * 57:40 流派重要吗?各种各样的流派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有效性上没有本质差异,而且最重要的治愈因子是咨访关系 * 1:01:15 个人执业咨询师 vs 平台挂靠咨询师 —— 各有各的优劣势 避坑1:咨询绝对不可以疗程式收费、允诺你几次之后会有好转 避坑2:咨询师晒来访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是违反保密协议的,打码都不行 * 1:06:22 如何投诉不靠谱咨询师?(🔗有时间请看《来访者须知的16个咨询伦理问题》这个免费录播课,链接在后面!) 咨询过程中筛选策略▼ * 1:08:52 如果突破伦理,请一定要pass掉! * 1:09:26 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的感受:是否接纳了你?是否无条件积极关注了你?是否悬置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Section 4 | 咨询师 x 来访者视角:我们如何配合以促进改变更好地发生? 咨询师视角 * 1:14:29 克服咨询师自己的“成功欲”:咨询师想要的改变,是来访想要的吗? * 1:19:25 不用想太多,来访已经付出了勇气、时间和金钱,来咨询室里体验此时此刻就好 来访视角 * 1:20:59 Fiona读了《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之后去咨询:完成了最基础的“心理教育工作”,有了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更合理的期待 Final Words * 1:24:20 你不是一定要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改变的 * 1:25:09 反思一不小心变反刍?向内看累了,就向外探索! * 1:28:55 没有对不对,只要对你有用的,就是好方法 📦 节目中提到的书影汇总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心理咨询大辩论》 《助人技术》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美剧:扪心问诊 🔗 来访者版免费录播伦理课:《来访者须知的16个咨询伦理问题 | 帮助你辨别靠谱的心理咨询师》 🎙节目制作 在重建自我上持续努力的Fiona BGM: * 日が落ちるまで(直到日落时)by ハンバート ハンバート * Lakewavebeatz - "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剪辑:Kari 📷 封面图 Luna说这是她很多年保存的特别能够诠释她心目中“心理咨询的样子”的一张图
- 15 新人面试必听:答不上来的面试难题,职场人干货大全(半英)
🥂 内含专业面试导师的英文面经buff! 从校园时期开始,我就开始积累了大大小小的面试经验。工作以来(2016年起),也积累了差不多几十场面试的经验,主要focus在外企、民企、国际组织等,总的来说,面试通过率还是很OK的✌️ 2018年之后开始积累面试候选人的经验,站在一个面试者的角度又让我对“如何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有了更深的感受(对,就是那种「知己知彼」的感受)! 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些年我在不同组织、不同场域里的面试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可迁移经验」,不管你上不上班,不管你去哪个场域里工作,这期节目或许都会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毕竟只要你想进入一个组织,或者说与人开展合作,面试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P.S. 因为我的工作环境基本都是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所以今天的节目里也有不少全英内容出现(但是后面附上了一个词汇表供参考) 为了让视角更多元化,本期节目中,我也邀请了有丰富面试指导经验的三位外教来回答那些年我经历过的面试难题,以及分享他们心中的personal interview golden rules! 🙌 Speakers 🎧 你会听到 🔴 更便于中文阅读的图文精华稿发布在了我的个人豆瓣上,可以移步阅读:) Section 1 那些年我经历的面试难题大赏 💥💥💥🤯🤯🤯 00:06:07 难题1:你在近几个月内有生育计划吗? Clara🇬🇧: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在欧洲、美国和英国,实际上询问这些问题是不合法的。因此,我们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但如果有人确实问了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会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合适,它与我在这个职位上所带来的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你处于哪种文化中,我认为这都是一个公正的回答,因为你最终是在面试一个职位,而不是在谈论你的个人生活。所以我个人会避免回答这个问题。你不必激烈反驳或无礼。你甚至可以轻松一笑置之,说自己都不知道答案之类的。回答并不一定要那么严肃。但是,我会避免回答这种问题,因为我认为这会让对方以为我许可ta提出这类私人问题,从而‘得寸进尺’。 00:11:26 难题2:你能接受加班吗? Clara🇬🇧:当回答这类问题时,你必须非常谨慎。你肯定不想否定自己的灵活性,让自己看起来很顽固。但也不希望雇主觉得他们可以完全掌控着你的空闲时间。因为最终你的工作时间是有限制的,超过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是可选的。 Craig🇨🇦:如果在面试中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会诚实地回答:‘我没有加班的问题,但我希望你是那种会认可我的付出并给予回报的老板。 你作为老板,你会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重要。也许我有五个面试,你的回答是最糟糕的。不是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绝望的’雇员或者面试者,而是表现出‘我会为你的公司带来价值,你会回报我吗’这样的姿态。 00:18:40 难题3: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你和你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Clara🇬🇧:如果在面试中有人问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以及你和你的父母的关系如何,我会建议你回到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要么一笑置之,要么因为这个问题过于侵入个人隐私而回答:‘抱歉,我不认为这与我在这里面试或应聘这个职位有任何关联。这也绝对不会影响我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00:22:34 难题4:为什么你的简历里显示了漫长的空档期?这几个月你去干嘛了? Craig🇨🇦:我会关注的是在这个空档期间,你是否去参加了志愿服务,是否为其他人做了一些事情?在这个空档期间,你是否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个人成长?是否去学习了一些东西?这些都是我关注的方向,即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如何成长,或者是如何帮助其他人成长的。当有人说:‘我去旅行了世界’, 好,那很棒,但这都是关于你的。你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00:26:44 难题5: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Clara🇬🇧: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你的雇主或未来雇主并不期望你是完美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识别出你的弱点。这就是为什么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要确定你的弱点是什么,但你又在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改进。你必须证明你正在采取行动。回答弱点问题的关键是要告诉他们你的弱点是什么,你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像直接回答‘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或‘我总是加班太晚’这样的回答会不免让人失望。 00:30:45 难题6: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Tristan🇺🇸:我的calling就是让这个世界,在我离开的时候,比我刚来的时候,更好一点点。 Craig🇨🇦:我都60了我还在探索呢,calling可以是暂时的呀,今天会有今天的calling,明天会有明天的calling,这都是很正常的嘛…… Section 2 面试中最重要的是?🤔(每人分享一条自己的personal golden rule!) 00:42:58 Golden Rule 1:好好准备很重要,但也不要机械式背答案 Clara🇬🇧: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他们真的可以毫无准备就来面试了。有的可能是因为已经有好几个offer在手,信誓旦旦了,有的可能是低估了面试的难度,觉得面试不过是问一些非常直接的、张口就能答的问题等等等等。 但,作为一个雇主,我不希望雇佣一个我认为不能相处的人,或者一个我不觉得很有意思的人,或者一个我认为很难管理、很难给予困难任务的人。因此,你需要确保你的个性在面试中能展现出来。如果你只是机械地背诵,没有任何语调或表情,你的面试官会脑补自己每天上班都要见到这样的你,会无法忍受。 00:55:47 Golden Rule 2:如何回答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Craig🇨🇦:我会在面试里故意叫错对方的名字,刻意制造不舒适的感觉,然后看对方如何应对。有的人就会全程忍着一直到面试结束,有的人会生气,也有的人会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都是不同的应对机制。特别的,他会很留意一个人的身体语言,比如眼神。 1:03:04 Golden Rule 3:绝对绝对绝对不要说“我是来学习的” Ana🇺🇸:有一次我在面试时,公司想要招聘会说英语的人,有一个女孩非常紧张,然后她变得很安静,一直说:“不知道,不知道”。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之一,因为这给我留下了一个毫无安全感的印象。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困难的情况。而其他候选人虽然也很紧张,但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我认为在面试中,面试官会非常关注这一点,即你如何处理压力和挑战。面试本身就是一种有压力的情境,所以你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非常重要。 1:07:17 Golden Rule 4:面对“你还有什么想问我们的吗?”这个问题,抓住机会,问! Tristan🇺🇸:就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要提问。至少在美国,在面试结束时,他们通常会问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他们不希望你回答“没有问题”。他们希望你提问,因为这表明你对他们的公司感兴趣,并且愿意并且有兴趣了解更多。询问他们的公司、价值观、公司内部生活是怎样的,以及你的个人技能如何有益于公司。 Glossary(*按首字母排序) * carte blanche 自由行使权 You don't want your employer to feel that they have carte blanche that they have 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ir free time. 你不想让你的老板感受到他们对你的自由时间拥有完全的自由行使权。 *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业社会责任 * confrontational 对抗的 * get agitated about 对xxx感到焦虑 * Guatemala [地名] 危地马拉 * It has no bearing on ……与xxx无关 It has no bearing on the skills that I'm bringing to this role. 这个(问题)跟我在这个职位所需要的技能没有关系。 * laugh it off 一笑置之 It doesn't have to be confrontational or rude. You can even kind of laugh it off . 你的语气不需要非常对抗性,或是很凶的。你可以就是一笑置之。 * legitimately合理地/正当地 * negate 否定 You don't want to negate your flexibility.You don't want to seem inflexible. 你不想否定自己的灵活性,让自己看起来很顽固。 * perfectionist 完美主义者 * play great defense 防守 * rebound the ball 把球传回来 * security clearance 安全许可调查 * STAR原则: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Clara推荐的工作经历的整理框架) 🎁 《feacher非老师》听友专属福利——新老用户都有份! 本期节目是和Cambly的第二次联合企划啦!(第一次戳这里👉全英文访谈 | 4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聊了聊Gap Year的A面和B面) 👉 仅限新用户的福利: 1. 下载Cambly APP或者登陆Cambly官网,注册登陆后输入这期最新鲜的听友专属推荐码【fiona2023】即可获得20分钟一对一外教免费课时! 2.领取后可直接搜索关键词presentation/business/pitch/interview等找到有相关面试/路演等指导经验的外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关键词,比如movie/mental health等找到心仪的外教聊天: 👉 新老用户都有的福利: * 月度套餐8折优惠! * 年度套餐5折优惠:需再输入折扣码【lingo50】,可享年度5折🔥最大折扣(一年一次,截止到6/30) 🌍 本期播客出现的外教们 👩🏻 主播:Fiona 职场第7年:只工作不上班探索中 「feacher非老师」「CoChildren FM」主理人 CELTA认证国际英语教师、中外EFL教师培训、Watson Institute中国校友 本科英专(翻译方向)、硕士儿童早期教育 👀 往期相关节目 * 09 全英文访谈 | 4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聊了聊Gap Year的A面和B面 * 01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文原版书阅读初期? * 02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上) * 03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下) 🎙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Fiona 视觉设计:Malcolm BGM:Sisyphus(by Andrew Bird) 过渡音效:"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by Lakewavebeatz)
- 14 毕竟不是谁都能金榜题名:我们「三本」之后的人生
希望也有希望的无能,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 又是一年高考季,随处都可以见到金榜提名的祝福,但金榜终究塞不下所有人,总有人落榜有人失意。 今天这期节目,我会和「美剧狂人」的主播Christina,两位曾经失意的三本生,一起来聊聊我们三本之后的人生。面对学习、高考、三本这些事儿,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我们有特别不一样的态度 —— 比如,在高考分数出来那天,我哭了一整天,而Christina还在为了体验生活打工。我觉得“人生要完蛋了”,她觉得“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这样了”。 尽管初入三本时的心境完全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经历了想隐藏和挣脱自己“三本”这个身份的过程。 十几年过去了,完全和解了吗?好像也不见得。 但,可能对于什么才是“和解”的状态,我们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只是回头看,若没有“三本”这个身份,彼此的人生故事一定会是另一个版本。 🙌 两位曾经的三本生 🟪 Fiona:播客「feacher非老师」「CoChildren FM」主理人,儿童x英语教育从业者,人类幼崽观察员 🔵 Christina:播客「美剧狂人」主理人,品牌出海营销人,内容创作者,科技产品爱好者,4岁娃妈 *以下均用 🟪 和 🔵 来代替二人名字 🎧 你会听到 02:10 Intro: 聊这个主题是因为似乎「三本」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 06:24 高考分数出来那天在干嘛? * 🟪 雨一直下(😭😭😭) * 🔵 体验生活(打工) 09:46 咱俩高中的氛围有啥差别? * 🟪 从小接受的唯一叙事:成绩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 🔵 大家分数都不高😁 学术性不高,但社会性强啊! 12:51 高考前我们在干嘛? * 🟪 所有的情绪好像都是错的:一连串狗血事件带来猛烈的内心风暴和价值观冲击,实在顾不上高考这件“最重要的事” * 🔵 玩儿。就是玩儿。谈恋爱老师说:“孩子你要上大学,不能现在这个样子,你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办呢?” 一开始面对三本这件事,F说她想极力摆脱和隐藏,C倒是挺平和的,毕竟“高考只是人生的一站嘛” * 21:32 🟪 “高考失败了,就来新加坡读酒店管理,开启你的第二人生” —— 就离谱!我连酒店管理是什么都不知道!还真差点就去了。 * 23:49 🔵 三本倒是没啥冲击,学不喜欢的专业(会计)这件事儿冲击更大! * 27:28 🔵 暑假去好朋友一本的学校逛了一圈之后幡然醒悟:“妈妈,我后悔没有进一本,我一定要去更好的学校!” * 29:37 🟪 希望有希望的无能,绝望也有绝望的力量:大二再次无缘985,二次信仰坍塌后开始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 33:04 🔵 一个三本同窗的故事:大学四年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考研、改变自己的现状,两次失利后放弃,然后……去结婚了 * 38:53 面对考试的“平常心”、“松弛感”这种超能力是如何练就的?反正我俩都做不到┓( ´∀` )┏ 三本这个身份可能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当它被一遍遍被赋予负面意义时,它给人的「羞耻感」会越来越强烈 * 42:24 🔵从小没被家长鸡过,却因为留学申请连连遭拒信被老爹连环打击 * 49:55 🟪 感受到自己在三本的环境中被老师放弃的时刻:“你们学校生源好差,远远不如985的学生有自驱力” 与三本开始逐渐和解的力量源泉 🟪 * 50:58 以身践行“社会逆时钟”的文学老师:29岁高考、40岁+读完博士,她说“每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时区” * 51:46 大学里特立独行的学长:找到你的subculture,find your people 🔵 * 53:12 不管怎么样,妈妈支持你 * 55:29 后来我发现“三本”成为了自己“英雄之旅”故事中特别主要的元素 我们俩的故事算是「幸存者偏差」吗?不确定。是在reinforce主流精英叙事吗?好像是的。但确实体会到过“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 * 59:20 是不是只有成功了以后才可以与“三本”身份去和解?但成功又是什么呢? * 1:02:02 亲身体会到三本学校中教育资源的局限:学校打开的窗口太小了,为数不多的讲座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找到并坚持自己的subculture是一个需要勇气来面对孤独的过程,而在孤独中我们才更能够面对自己、向内探索 * 1:05:31 🟪 我也想着融入那个我不喜欢的环境,因为不想落单 —— 为了自己的目标好好学习的时候别人说“这人读书读傻了” * 1:08:02 🔵 出国留学之路上没有一个跟自己同行的人 —— 室友说“你起太早去背单词,太影响我们了” 985、211的学生也面临着“好学生”偏见,而打破偏见是从和具体的人对话开始的 * 1:11:34 🔵 和名校学生在一起学习的经历让我发现:他们才不是“高分低能”,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有时间搞各种其他的,非常有趣! * 1:13:30 🟪 “读书好有什么用”对于三本生而言可能是一句出于好意但危险的安慰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小勇气积攒起来的 * 1:15:09 有时候自己的价值,可能不是自己找到的,而是别人告诉你的,那我们就紧紧抓住那个时刻 只要能argue,就意味着还有机会;打破规则的人似乎是获益更多的人 —— 在是和否之间,找到可能性的故事 * 56:00 🔵 我也不是一次性被纽大录取的,从拒信到Offer,中间还有一次argue赢来的面试 * 1:19:04 🔵 那个说我严重抄袭但被我一边哭一边argue的老师后来说“你是我见过最坚韧的学生” * 1:21:15 🟪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成功改掉已经“板上钉钉”的不合理挂科成绩 * 1:25:09 🟪 我不想接受JD上的薪酬区间,于是尝试了一下“打破规则”,结果真的拿到了超预算的薪酬 🎙节目制作 策划&剪辑&文案:Fiona BGM:明日へ向かって(by 長渕剛) 封面图:绘本《勇敢做自己/You Be You》(琳达·克兰兹)
- 13 先在生命力上下功夫,其他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这大半年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经历了漫长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持续交错的状态。进入3月份,状态开始有所好转,4月过去,我终于可以说:总算走出来啦! 在我情绪低谷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建议我: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尽管内心完全认同,但一次一次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根本动弹不起来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句话是有前提的,行动的前提是:生命力。 当我彻底停止了“一定要做出些什么东西”“一定要快点改变现状”的念头,重新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里找到秩序,让自己的生命力回归之后,一切都慢慢好了起来。 作为一个在自我关怀上不算太合格、重建自我上也一直在努力的人,录这期节目只是单纯想记录自己这一小段路上曲折的探索和阶段性思考。如果你也在经历着一些跟我一样的困扰,或许能从我这大半年的故事里,找到一些安慰,给你开启下一步微小的行动一点勇气和方向 🙌 🎧 你会听到: 00:30 Intro:当探索欲、创作欲和社交欲都逐渐消失 * 有强烈的情绪(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至少意味着有能量做事 * 没有能量就像1%的手机,滑动页面都是卡顿的 03:16 展示脆弱是在向世界发出信号:“我需要你,因为我一个人做不到” * 跟朋友说“我的生活已经两个月止步不前了”,她说:你想不想去法喜寺看500岁的玉兰花? * 瑜伽老师说“去感受一切的感受,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你去感受就好” * “你的这些故事听起来都是痛苦且糟糕的经历,可是你一直在微笑着讲述它们,其实你可以不用笑的” ▲在法喜寺遇见的双重幸运:锦鲤 + 彩虹 11:16 想要结构性的改变,朋友和伴侣所能提供的心理支持是有有限的 * 跟亲密的朋友倾诉 vs 跟心理咨询师倾诉的区别是什么? 16:04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可是连做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办?在你的生命力上下功夫。 * 生命力提升的三个维度:Body / People / Body * 我做的四件小事:①早起☀️ ②10分钟早餐🥪🥛🥬 ③10分钟正念+5分钟情绪日记✍️ ④每周见一个可以说废话的朋友☕️ * 如何坚持做小事:①借助外部激励促进内在动机的形成 ②摸鱼划水完成也行 ③启动程序最简化 35:15 在生命能量上来之后,的确感受到了: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 踏实做完了手头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事,生命之河带给我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 37:55 当不再执着于一定要快速改变现状时,改变才真正开始发生 41:03 自由职业1年,脱离一切外部评价体系之后,更加体会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无广,自用) * 产品:暂停实验室情绪EBP * 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 * 书:《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 节目制作 在重建自我上持续努力的Fiona BGM: * 좋은날이 올거야(by PSY/全仁权) * Lakewavebeatz - 【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 📷 封面图 这个月在自然中积攒的能量,很多都在清晨早起时定格❤️
- 12 清明时节:聊聊死亡带给我的生命「觉醒时刻」
“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欧文·亚隆) 又是一年清明时,虽然很清楚死亡教育并不该成为清明节的临时补课,但到了这个节日,大脑中关于死亡的记忆总会更加强烈。欧文·亚隆说,每个人都会在自己人生进程中经历死亡带来的生命「觉醒体验」,那些时刻会让自己开始真正地审视生命。这些年里,我有很多这样的「觉醒时刻」,前些年不太愿意写出来,但如今或许是觉得timing到了,文字随着思绪自然流淌而出,遂把它们沉淀,分享与你,愿和你一起共勉共修。 🎧 你会听到 01:54 高一那年外公的突然离世 对于死亡,似乎是有预感的 外公去世后,真正大哭的那一刻是回过神来发现“物是人非” 06:34 大学毕业时,ex罹患癌症 网抑云说:那一年,你听了1568遍全仁权的《你不用担心》 痛苦之中意识到人终究是自私的:真正恐惧的其实是“没有你,我怎么办” 11:35 妈妈相继罹患癌症 不敢找朋友,没钱做心理咨询,于是我迷上了“贤二机器僧” 把微信名改成了Anicca,提醒自己“接受无常” 14:26 敬畏生命无常之后,有了哪些改变? 面对小虫子,我选择了放生,而不是拍死 如果可以,会好好面对每一次离别 小红书上的那些悼念,看到了,都忍不住点赞 17:15 什么是善终呢?好好活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有更多“发生” 《活下去的理由》清单 by Matt Heig 🎙 节目制作 录制&文案&剪辑:Fiona BGM: * 林有三 - 四つ葉のクローバー * 全仁权 - 걱정말아요 그대 * Je reviens plus fort (Inspiré par "Soul") 封面照片:前些天遇见的在鸟语花香下悠闲散步,活在当下的小猫咪 ✍️ 本期节目文字稿
- 11 25岁,从哑巴英语到流利输出还有希望吗?太有了!
在接触越来越多的成人英语学习者之后,我发现成年人学英语啊,尽管痛苦的原因是如此的不同,但相似的是都挺痛苦,尤其是在英语口语这件事上 —— 有些可能是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是哑巴英语,或者是Chinglish不敢开口,有些是工作之后不知道怎么给自己找合适的老师啊,有些可能是看了听了好多方法觉得眼花缭乱行动不起来,又或者是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努力但又看不太到什么效果等等…… 今天这期节目呢,你将会听到一位大龄英语学习者阿夏桑的现身说法,以上提到的种种这些卡点,她多少都遇到过。那她是如何用5年的时间,从哑巴英语迈向流利输出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 Guest Speaker 阿夏桑:科普作家,播客《人类学家的下午茶》制作人/主播,运动康复行业创业者,大龄英语口语学习者 🎧 你会听到 03:59 和大多数人都差不多的英语学习经历:读书阶段完全做不到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使用,四六级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差不多擦边过😅 07:37 工作之后要从头开始学英语的契机:不想自己的余生在陕西南部小城市度过,想出国读书 —— 逃不过躲不过,得考托福! 18:59 口语提升初期外教选择的经验分享:最重要的是选择“让你觉得被支持”的老师,TA可能就像是小朋友的英语启蒙老师一样重要 26:23 英语学习中自我怀疑、不敢开口、怕人笑话、不敢寻求他人帮助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你不解决这个事情,没有任何人帮你解决,嘴是长在你自己脸上的 32:22 鹦鹉学舌(影子练习)阶段的神秘武器(㊙️)竟然是?(反正不是TED VOA BBC,这些都是一开始就放弃的) 38:49 口语学习后期:不断应用 —— 天天跟外教girls talk 47:50 工作场景的变化->英语学习的进阶转变:从1v1私教转向1vn口语小班课,还要开始重新补语法! 52:30 外语学习就是一件漫长的、必须要反效率的事情!哪能5周不见效果就放弃? 54:03 英语是我最省钱的一笔投资,5年两三万,但收获的是更大的世界啊! 58:38 英语学习的停滞期or瓶颈期?从来都不存在的,我一直在进步! 👀更多阿夏桑的英语学习故事 《工作后学口语7年,我遇到的那些有趣外教》 P.S. 此文虽然是恰饭文,但真的是长期亲测用户的真实体验+故事集锦了,毕竟她是真的花过几千大洋和外教侃大山的人😅 📚节目中提到的英语学习资料/平台 3档播客: * EnglishPod: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播客是基于Web的英语学习播客。它是互联网上第一个也是运行时间最长的英语学习播客。它是由加州洛杉矶教育发展中心的两位前大学教授Jeff McQuillan博士和Lucy Tse博士于2005年7月启动的。(节选自: 维基百科) * 空中英语教室:《空中英语教室》为中/中高级,内容以文章为主,对话为辅。《空中英语教室》杂志当前主要以收录世界最新时尚资讯、热点话题、人物、故事、文化、社会现象等为主。由于该杂志并非专业学术杂志,且课文难度适中,因此对于所关注问题的讨论并不十分深入,仅以令人了解为主。(节选自:维基百科) * Round Table China:"Round Table" is the premier discussion show that debates the hottest topics making headline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As the most popular English language podcast from China, it covers everything from pressing social issues to the latest consumption trends. It not only keeps you informed, but goes deeper into the factors shaping the behavior of 1.4 billion people. Check it out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minds of Chinese youth and feel the pulse of contemporary China.(CGTN官网) 影子练习材料:马云的英语演讲 每日英语听力APP 外教口语平台:Cambly(Web/APP) 💁🏻♀️Fiona CELTA认证国际英语教师 & 中外EFL教师培训师 英专跨学前的人类幼崽研究员 社会创新教育探索者(Watson Institute中国校友) 👀往期相关内容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文原版书阅读初期?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上)?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下)? 🎙节目制作 录制&文案:Fiona 剪辑:Kari BGM:New Light(by John Mayer) 过渡音效:【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by Lakewavebeatz)
- 10 不遵循“社会时钟”的人生:一不小心竟然Gap4次了
在上一期节目和4位外教聊完他们的gap year之后,我发现每个人对gap year都有自己的定义,似乎就算在西方的主流叙事下,大家对于gap year的理解也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假设把模糊的gap year定义成社会时钟之外的间隔与空档,我突然发现:啊,原来已经是经历过四次gap的人了。 所以,也借此机会和你分享这四段小故事。其实,当我回头看这四次“偏航”的经历时,才发觉彼时更多的是迷惘和失控,但正是这些让我在自己的defining decade*可以遇见意外的风景。 *defining decade: 这个词由心理学博士Meg Jay提出,指的是20-30这个人生阶段。她在自己的TED演讲《Why 30 is not the new 20?》中提到,这个10年是最有可能对人生产生变革意义的10年。 🔴 本文对应的文字稿请移步阅读 🎧 你会听到 第一次Gap :还真的是抑郁休学 02:32 在彻底无所事事的无聊里,我却第一次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不为考试等任何外部评价系统,学习本身就可以是快乐而满足的。 第二次Gap: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就去西藏? 15:43 为了探寻人生意义“去西藏,去感受心灵之旅”。但,旅行,尤其是所谓的“圣地之旅”就真的能让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了吗?Not Really。 第三次Gap:毫无准备和规划,匆忙开启的毕业第一年 20:53 如果我可以更早一些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就好了!实习不仅仅是为了求职,更重要的是:在象牙塔之外,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探索,对不同人生状态与人生样本的观察。 第四次Gap:职场4年Back to School ,疫情下的“留学生” 27:58 计划之外的新探索让自己重构身份标签,给自己增加了抗风险筹码、也看见“只工作不上班”的可能性。 ✍️ 播客中提到的两篇个人文章: 《职场第6年:我决定试试“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 《只会用PPT做设计的业余设计爱好者的平面设计指南》 ———————————————— 💁🏻♀️主播:Fiona 教过2-70岁男女老师的英语老师 CELTA认证国际英语教师 & 中外EFL教师培训师 本科英专(文学与翻译)、硕士儿童早期教育 🎙节目制作 录制&剪辑:Fiona 片头曲:Beautiful Journey (by 平井 大) 片尾曲:Midnight (별 헤는 밤)(by Beast) 过渡音效:【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by Lakewavebeatz)
- 09 全英文访谈 | 4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聊了聊Gap Year的A面和B面
在与4位不同国家的同龄人交流之后,我发现似乎就算在西方的语境下,大家对于gap year的理解也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不局限于主流叙事中所限定的“旅行”和“义工”。在面对gap的选择和经历gap时,也有错综复杂的情绪与因素在碰撞交织。 从去年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我读到不少关于gap year(间隔年)的文章。有意思的是,这个舶来词原本在主流的西方语境下,指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通常可能是用于旅行或打工。但在国内,这个词衍生出了新的含义。正如前几周很火的那篇《为什么国内没有真正的gap year?》中所描述的,在国内“gap并不应该是无用的假期——它需要有用,需要合理,必须是在为‘更好的自己’蓄力”。在小红书和微博上,有很多网友也戏谑道,“东亚人的gap year就是休学和考研二战”。 综合不同语境下的概念解读,我很好奇:从个体视角出发,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是如何定义gap year、如何看待自己脱离“社会时钟”的惯性之后的偏航或是叛逆的呢? 在Cambly的赞助下,我在云空间里采访了来自南非、美国、英国、爱尔兰的4名外教,收集了他们gap year的个体故事,你会看到gap year对他们同样充满挑战,也并不只有旅行和义工,在做出gap的选择时也同样伴随着压力与阵痛。 那么,在今天的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来听听4位不同国家的年轻人聊聊gap year的A面和B面,同时你也会听到面对所谓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或是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他们是如何感受与应对的。 🎧 你会听到 🔴 更便于中文阅读的图文稿(非逐字稿,而是翻译+二次整合后的文章)会发布在我的个人豆瓣上,可以移步阅读:) 🇿🇦 Ashely的故事:04:09 * “我身边没什么人会为了旅行而gap” *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轨道上” 来自南非的Ashely在gap了3年之后又回校开始重新学习。当被问到自己gap year的理由时,她给出了跟许多跟主流西方叙事不同的答案,主要是出于经济原因,并且她也表示:“我目前都还没遇到过谁是为了旅行而gap的,主要都是为了工作”。 出于“没钱继续学习”,“帮助妈妈、想要给家里经济支持”的原因,Ashely先是gap了1年,后来又延长到3年。在gap year期间,Ashely尝试了很多事情,但都离不开工作和赚钱。 🇬🇧Daniel的故事:20:50 * “我也不是很确定自己的状态是不是gap” * “对自己诚实一些,是我应对同侪压力的方式” 第二位聊的外教是来自英国的Daniel,今年他边旅行边工作的第5年,目前他在埃及旅居。提起gap year,他有一丝困惑,因为他也不是特别确定自己的状态是不是gap year ——他说:“在我们国家,gap year一般指的是一些年轻人在读书和工作两种身份转换之间做些不用承担太多责任的事情,通常大家可能是去背包旅行(backpacking)之类的。我们国家还是挺鼓励年轻人去gap year的,只要你负担得起。所以呢,我也不太确定自己现在的状况是不是gap year。 我一直在工作,我已经一边旅行一边工作5年了,先后待过越南、日本、奥地利、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巴西、突尼斯,目前在埃及。我还没准备安定下来(settle down),所以我想这样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gap?” 🇺🇸 Tristan的故事:37:11 * “我第一次有时间慢下来进行自我反思” * “如果要逼自己赶上同龄人,可能会精疲力尽” Tristan目前是Cambly的“超级外教”,但在Cambly教英语、甚至成为“超级外教”其实都在他的计划之外。他是我第一个锚定的目标采访对象,因为他自己在个人介绍里就明确标注自己正在gap year中。 他说自己选择gap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活和他预期的差距比较大,上完大一之后,他就一度计划转学,可没想到碰上了疫情,转学计划泡汤遂不得不继续读书。但是网课的学习让怎么都觉得不值,所以考虑不如gap一年。 🇮🇪 Rebekah的故事:47:11 * “16岁经历了很像gap的一年,那一年知道自己很想成为老师” *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Rebekah是目前身在西班牙的爱尔兰姑娘。她开玩笑说自己是半退休(semi-retired)的状态,1周工作30个小时,其他时间可能都在享受人生。沙滩,朋友,放松,体验……是我们聊天过程中的高频词。 她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并没有gap year,但却在16岁那年经历过很像gap的一年,而这一年对她来说可以用“eye-opening”(大开眼界)来形容,也是这一年让她意识到两件事儿: 第一:绝对不在办公室里工作! 第二:以后想当老师:) 🎁 听友福利 —— 专属推荐码,获免费外教聊天体验课时! 本期节目是和Cambly的联合企划。 【Cambly口袋英文】(可直接点击👈)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提供用户通过Cambly官网/APP自由选择45000+外教 1on1的英语学习服务。致力于为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最便捷、沉浸式的英语学习体验。 手把手操作跟我来👇 1. 下载Cambly APP或者登陆Cambly官网网页,注册登陆后输入听友专属推荐码【fi233】即可获得20分钟外教体验课时!(*仅限新用户使用) 2. 领取后可直接筛选有空时间并且搜索关键词:IELTS\BUSINESS\MOVIE等感兴趣话题匹配外教进行预约对话~ 也可以采用Cambly的新功能【即时通话】寻找在线外教进行对话练习。 这次文中提到的几位外教,我是根据关键词gap year+综合评分(4.9以上)找的,也很推荐!我把他们的介绍也放在这里啦,可以搜他们的名字去预约聊天试试看哦👇 —————————————— 💁🏻♀️主播:Fiona 教过2-70岁男女老少的英语老师 CELTA认证国际英语教师&中外EFL教师培训师 本科英专(文学与翻译)、硕士儿童早期教育 👀 往期相关内容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文原版书阅读初期?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上)? * 如何度过痛苦的英语口语表达初期(下)? 🎙 节目制作 录制&剪辑:Fiona 视觉设计:Malcolm 片头曲:Cosi tanto(by Federica Camba - Daniele Coro) 片尾曲:Let It Be Me (by Rosie Thomas) 过渡音效:【Free beat】"magic" melody pop type beat(by Lakewavebea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