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主义的我与“乱消费”的TA:消费观不同还能愉快相处吗?
00:53 从一把密码锁说开去:消费观差异中的辩与不辩 21:18 伴侣的奇葩消费观①:怎么NB怎么来 27:38 伴侣的奇葩消费观②:物品的价值就在于“无用” 36:02 父母令人无语的消费行为 49:00 消费差异带给我们的正面收获
- 当一个研究者决定进入田野:从尴尬、反思到自洽
每年暑期都是田野调查的最佳时节,大红现在就在村子里忙于田野,无暇上线新节目T-T 恰好,去年暑假田野之后,大红与Alice聊了聊田野的感受,趁着现在放出来啦~ 01:22 官方渠道VS民间渠道:进入田野的不同方式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09:10 3个月的田野被老师称赞,1年的田野被质疑为什么没有学当地语言——令人迷惑的田野时长 13:00 进入田野之后,变成一个格格不入的提问者 24:18 作为外来者,如何才能被当地人接纳 38:02 学术夏令营——一种新的尝试 44:34 在夏令营中刷新的认知:1.孩子的内向和沉默可以被允许和接纳;2.农村孩子沉迷手机的症结不在网络本身 52:06 对教育的矛盾态度,意外地在田野中得到自洽
- 「串门」我们如何靠近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
非科班出身却有极高的哲学造诣,自己否定自己前期的哲学思想,家境优渥却在写出有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后去乡村当小学教员,说出传世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告诉他们,我度过了很好的一生”……汇聚着如此之多戏剧元素的维特根斯坦其人,似乎总让人有多聊两句的欲望和深入挖掘的兴趣。 这期节目,和我哲学小组的伙伴们一起回顾了过去共读过的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也对他这个人展开了一些有意思的探讨。 06:20 我们需要先读《逻辑哲学论》再读《哲学研究》吗? 32:25 什么是“不可说”和“哲学病”? 54:20 一个脑洞:哈贝马斯与维特根斯坦有相通之处吗? 78:35 维特根斯坦是天才吗?
- 一周年总结monologue
恍然发现做这个播客已经一整年啦,那就来一期monologue随便唠唠吧
- “反高潮”的电影结局:更高级还是另一种套路?
前两天和老肖一起看了《周处除三害》,看到有网友讨论电影结尾如何处理会更好,不由想到春节档看的《飞驰人生2》,虽然是套路化的HE,却让我产生了久违的观影爽感。 现如今,电影结尾似乎都开始追求反套路,但讽刺的是,这样的刻意追求反而成了另一种套路,也让老掉牙的HE结局变成反套路了。 HE的高潮结局一定是俗套的吗?带点遗憾的反高潮结局会更高级吗?什么样的故事结局才是好的呢?这期节目,和老肖一起漫谈这些问题。 内容提要: 1. 万万没想到,春节档的G点是《飞驰人生2》给的 2. BE结局并不是反高潮,恰恰是另一种高潮,仍在套路之中 3. 如何跳出套路:讲述打败大魔王之后的故事 4. 大红喜欢的电影结尾:回光返照、发人深思 e.g.《盗梦空间》《燃烧女子的画像》《奥本海默》 5. 结尾没处理好,五星直接变四星 e.g.《宇宙探索编辑部》《周处除三害》 6. 老肖喜欢的结尾:塔可夫斯基《乡愁》,马尔克斯《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 《人间游戏》:洞察人性的暗黑心理学
有道是“人生如戏”,你掌握游戏规则了吗?为什么人们会阴阳怪气、正话反说、表里不一、逢场作戏、装聋作哑? 这期节目,我和Alice一起聊聊一本心理学“奇书”——《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学习洞察人性“黑暗面”。 Alice的个人播客:固体的风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1466522fd34eb48e51448aa 欢迎订阅! 1:47 为什么《人间游戏》是本“奇书”——鸡汤书名+暗黑实质+沟通分析学派(TA)开山之作 3:57 解析三个核心概念:儿童自我、成人自我、父母自我 12:46 理解“游戏”:一种双重沟通(隐蔽沟通),含有不真诚的部分 17:55 看完书之后,我们开始听懂他人的阴阳怪气 21:24 游戏案例:冷淡的女人&窘境——人会如何无所不用其极地挑起矛盾和避免X行为 27:10 为什么我们会“怀念”吵架,用激怒对方的方式求证TA是否还爱自己? 32:02 游戏案例:笨手笨脚的人——通过不断制造混乱又不断被原谅来获得快乐,证明自己是对的 35:47 游戏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但也不是最坏的 39:58 游戏案例:“你为什么不...”“听起来不错,但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45:37 脑洞联想:“人间游戏”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50:36 TA(Transactional Analysis)的翻译问题:相较于“沟通分析”,翻译成“交易分析”或许更对味? 52:39 懂得很多游戏,依然选择相信真诚
- 省钱的风,能吹走消费主义吗?
前几年鼓吹的消费升级热风,今年忽然冷了下来,好多人都转向消费降级和省钱,我们也不例外。 这期节目就一起聊聊:从大手大脚到省钱达人,我们都经历些什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又该如何察觉、躲避,并无痛攒下钱? 01:55 聊聊各自的消费观,以及变化过程 (01:55)内内:从前出门必住五星级酒店,现在“急转弯”到点外卖必先抢券 (08:14)小禾:天天吃食堂的省钱族,不知不觉落入了消费陷阱 (20:39)Stella:从大手大脚、名牌攀比切换至多年的低欲望低碳生活 26:20 两个理念,让存钱变得更快乐:1.存钱=先支付给自己;2.滚动存钱 34:50 当消费成为一种负担 40:32 所谓“投资自己”“为爱好买单”,可能也是一种消费陷阱 46:18 “面子消费”,隐形的存钱障碍 54:50 花式存钱tips 1:16:32 这些快乐体验,都不用花钱! BGM:Get Together;I'm Into Something Good;Lazy Afternoon;一个精神分裂症者的自白;I never change;Your Sunday
- 可以讨厌父母吗?Hmm...怎么不能呢?
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自己爱父母,却甚少有人底气十足地说自己喜欢父母,吐槽父母更是永恒的社交话题。 如果“讨厌父母”是一种如此真实的感受,那为什么不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口呢? 本期嘉宾:Stella,小禾,花茶 02:11 共同现状:疏离的亲子关系 18:54 花茶:父母有条件的“爱”与控制,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34:40 小禾:曾经以为父母是自己坚实的后盾,后来才明白他们或许并不想、也没有能力给予我情感的支撑 56:11 放弃相互理解与相互改变,也许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72:25 亲情或许总是自上而下的纵向关系,但爱不应当充斥苦难和表演 BGM: 我的身旁是一扇亮了又暗的窗, Under Pressure, Love the Loveless, I Don't Live in a Dream, Que Sera Sera, Looking Back
- 成为“人生赢家”之后,我丧失了生活的意义感
大厂、高薪、落户北上广; 上岸、有编,父母健在、儿女双全…… 进入30+的年纪,身边一些朋友终于过上了别人眼中体面、稳定的好生活,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的“人生赢家”,却纷纷陷入“无意义”的漩涡,找不到今后的人生方向。 与此同时,另一些“大器晚成”的人,刚刚才开始找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觉得未来有无限探索的可能。 为什么起点相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我们的“意义感”是如何丧失、又如何获得的? 这期节目,我邀请“无意义组”代表Stella和“有意义组”代表内内,共同探讨“人生意义”这一宏大却日常的话题。 03:30 工作:无意义感的万恶之源? 18:29 接受了“人生本无意义”之后,反而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感;意义不在结果,在过程之中。 27:42 产生无意义感的关键节点:“社会任务”的完成 36:04 名校毕业,放弃高薪工作机会选择gap;从发达地区“逆流”到西部...... “人往低处走”是一种什么体验? 63:57 如何寻回人生的意义:找到非工具性的“infinite game”
- 表面听话好用,情绪内耗严重:怕丢饭碗的打工人该何去何从?
这期节目,我与“资深社畜”小禾、HR Stella一起聊聊职场生存之道。 小禾工作多年,先后就职于省级媒体、500强企业、县级融媒体、创业公司、建筑设计公司,中途也Gap做过自由职业,但始终学不会良好的向上管理和情绪管理,总是一边兢兢业业地完成各种不合理的工作任务,一边在内心痛骂领导,最后往往等情绪积累到顶峰直接辞职。 小禾为什么一直处于“在两极横跳”的状态?这种状态该如何调整?当代社畜怎样能够既保住饭碗,又不被工作“鞭笞”?希望这期讨论能对万万千千打工人有所启示。 01:14 小禾的职场困扰:表面听话好用,但情绪内耗严重 09:06 从学校里的好学生变成撕扯的打工人 11:39 根植于内心的饭碗焦虑 24:26 对师长、领导等“权威”的天然畏惧 32:35 强迫自己职场情绪稳定——当代打工人的自我PUA? 43:03 如何找到松弛的职场心态? 59:00 不会谈判,不如试试动态“摆烂”
- 「串门」“缺爱”三十年,我如何最终学会“爱自己”?x 固体的风
这是我去年和@AliceWaft 一起录制的节目,也是我参与录制的第一期播客。 伴着爱丁堡的风声, 我向Alice讲述了自己从小“缺爱”、被同学否定、在爱情中寻找补偿、又因为父亲一句话开启爱自己的蜕变的一系列亲身经历。如果你也在摸索着如何更好地爱自己、减少内耗、更加积极生活,希望这期节目可以给你实在的启发。 Alice的个人播客:固体的风 , 欢迎订阅! 时间线 开头-10:00 从缺爱到讨好全世界,在爱自己之前走过的“弯路” 10:00-22:50 重视他人的反馈,与爱自己矛盾吗? 22:50-48:00 开始蜕变的转折性事件:酒后吐真言 48:00-52:20 究竟什么是爱自己? 52:20-1:01:30 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1:01:30-1:06:20 爱自己与自恋的区别,爱自己带来的自由和力量 1:06:20--结尾 用二八法则爱自己
- 始于对谈:撕扯的独立女性
这期节目始于《始于极限》这本书。 它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和日本畅销书作家铃木凉美的往来书信构成,是豆瓣2022年排名第一的年度书籍,又因今年2月“北大女生对话上野千鹤子”的事件再度引发热议。 抛开那些喧闹的争议,我与大学时期的好朋友Stella和内内重新回到书籍本身,探讨其中给我们带来启发或者困惑的内容。我们围绕独立人格、原生家庭、女性主义、友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也尝试去做出回应和解答。 独立女性在这个“过渡时代”无疑是撕扯的,但这同时也是从“极限”出发的一种方式。 02:57 既想在工作中“碾压”男人,又在爱情里期待男人的垂青,矛盾吗? 08:46 “自我决定”的独立人格从何而来?源于“棍棒之下”的家庭教育吗? 15:39 自我决定为何会让结构免责?如何判断何时自我问责、何时向结构问责? 20:41 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开启一场从未有过的深度对话? 27:09 我们为什么想要这样一场对话?从父母那里能获得自我和解的解药吗? 35:37 女性主义鄙视链:不婚不育>已婚不育>已婚已育? 47:30 因生育而“分离”的女性会再团结回来吗? BGM:《玩具》《夏日漱石》《惠化洞》《你不要担心》《Monday Morning》
- x资深HR:"反功绩人格"如何在功绩社会求职与自处
对于我这样“反功绩”的人来说,每一次求职都宛若受刑。如何通过一份只承载功绩的简历,让素不相识的人知晓我实际的能力与素质?在当下这个功绩社会,反功绩的人又能有什么样的位置?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我。 Stella是从业八年、待过外企也卷过互联网大厂的资深HR,在功绩赛道上一路高歌。我很好奇,她会如何评价我的履历和我每一次“反功绩”的选择… 01:30 大红的简历与Stella的评价 06:22 简历未能反映的:每一次选择背后的取舍和动机 12:17 反功绩的“中材”,在功绩社会能有什么样的位置? 19:36 “脱不下的长衫”不止是学历 23:25 只有反功绩的“纯粹”才值得歌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