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P36 |别忍了!聊聊如何优雅地发脾气,让愤怒为你服务
你还记得上次发脾气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我们在生气时常常有人劝我们“别生气”,却没有人教我们怎么生气?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6期节目,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探讨了愤怒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将分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绪,了解为什么我们会发脾气,并探讨不同类型的愤怒。我们讨论了如何识别和管理愤怒,避免让它控制自己。最后,我们分享了一些思路和技巧,帮助你更加优雅的方式表达愤怒,从而把它转化为推动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希望大家在生活里有气就发,优雅表达,别让情绪伤了身体!💌 [Timestamps] (0:16) - 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想发脾气的瞬间:在海外受到不公平对待、和父母沟通、不愉悦的餐厅用餐体验 (5:03) - 我们为什么发脾气? (7:43) - Ryan Martin 提出的 引发愤怒的三大相互作用因素 * 刺激事件(provocation) 是引发愤怒的触发点。 * 解释(interpretation) 是指我们如何理解这个刺激事件。 * 情绪状态(pre-anger state) 指我们在遭遇刺激事件前的心理状态。 (10:56) - 长期压抑情绪的后果,为什么我们需要好好发脾气?朋友迟到你会发脾气吗? (13:47) - 不健康/无效发脾气的表达方式:攻击型,压抑型,被动攻击型 * 情侣们吵架吵到“半夜离家出走”、“已经忘了在吵什么” * 日剧《轮到你了》:阴阳怪气的婆婆和忍气吞声的媳妇;遇到人前人后挑破离间怎么处理? (24:40) - 《穿Prada的女王》女魔头们都是如何优雅的发脾气 (30:50) - 评论互动:如何看待女生在暧昧期忽冷忽热、欲擒故纵、刻意少回消息。评论互动“太作死” [相关文献资料] 愤怒的三大因素 Podcast《Psychology and Stuff》by UW-Green Bay Psychology Department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我们应该如何生气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 EP35|“全世界都该爱我”,别让善意成为猎物,聊聊生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PD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缺乏同理心、过度关注自己,甚至操控他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办?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5期节目,我们会探讨 NPD 的核心特征、可能成因,以及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职场。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难以察觉,却可能在生活中带来极大影响。如果你曾在职场或亲密关系中遇到类似的人,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 NPD 的知识,欢迎和我们一起聊聊“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Timestamps] (5:22) - 生活中的典型自恋人格障碍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症状 控制欲超强的老师:语言暴力体罚学生、故意拖堂占用其他时间 职场中常见NPD行为:拉踩抢credit第一名、偶尔用小礼物的小恩小惠,实则暗中破坏 亲密关系中的NPD常见伎俩:“高富帅”完美人设、爆发型情绪失控、“受害者”博同情、情绪绑架 (16:31) - 自恋人格障碍NPD到底是什么?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生对自恋人格障碍NPD的标准和症状:自大、需要钦佩、缺乏同理心 (20:43) - 显性自恋(Overt Narcissism) vs 隐性自恋(Convert Narcissism) (24:22) - 健康自信/普通自恋 vs 自恋人格障碍 (26:35) - 自恋系数小测试,自恋人格障碍NPD的形成原因 (29:49) - 生活中遇到NPD怎么办? 亲密关系里(爱情,亲情,etc.)遇到NPD如何自救: 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避免被操控,找到自己的“逃生圈” 职场中那些无法避免的NPD如何面对:保持“专业距离”,提供有限反馈,专注自己的目标 (36:55) - 评论互动:“新的工作还在摸索中,不敢问问题,还被群攻指责.... 工作中到底应该多问问题吗?” [相关文献资料] 自恋型人格的定义-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自恋型人格的诊断与治疗-哈佛医学院 显性与隐性自恋型人格的区别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诊断-测试题 Mayo clinics NPD (症状,诊断,形成原因、风险以及预防)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 EP34|你的早安是我的晚安,如何正确打开异地恋 feat.蓝老师
有人觉得异地是检验真爱的试金石,也有人觉得它是甜蜜与煎熬并存的旅程。我们为什么会进入异地恋?异地恋到底是甜还是虐?异地恋会带来哪些挑战和惊喜?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4期节目,和我们一起聊聊“异地恋”。我们分享了一些维系感情的小技巧:如何在不同的时区里同步彼此的生活,如何用仪式感拉近距离,如何在思念时找到慰藉、减少内耗。如果你也在一段异地恋中,或者即将进入异地的状态,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愿所有异地的情侣都能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方式。🎧💖 [Timestamps] (00:41) - 因为不能接受异地,我拒绝了情人节收到的表白! (03:27) - 有的人会主动选择异地恋,然而有的人是被迫接受的,现在的你会怎么选? (10:45) - 异地恋的优点vs缺点:异地恋让我们学习表达爱,但也让不在同一频率上的我们受委屈 - 知识点:异地时你会double-texting吗? - 异地恋时的沟通问题:你能接受对方隔多久回你的消息? - 异地恋会更容易遇到诱惑吗?吃瓜预警:两个人的异地,四个人的开心 (34:12) - 异地恋需要双向奔赴才值得坚持 (39:58) - 维持好异地恋的小建议:建立两人之间的异地恋小习惯,持续保持两人的生活方向,改掉内耗平衡好心态... - 知识点:异地恋时设置情侣手机屏保 (44:43) - 评论互动:“异地恋是真爱的试金石”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蓝老师的小红书@蓝老师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 EP33|Burnout:我们为何越努力越疲惫?
高强度工作量、担心被裁员、下班时间需要回复工作消息、长时间待机、对工作缺乏动力感到孤立无援...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流不断轰炸的时代,你是否也曾感到筋疲力尽?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3期节目,我们聊聊“Burnout”——从职场到生活,我们为什么时常感到身心透支?如何识别自己已经处于过劳状态?面对情绪枯竭、工作倦怠、社交疲惫,我们又该如何调整,重新找回平衡?如果你也在经历Burnout,别忘了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来听听这期节目,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 [Timestamps] (3:06) - 不同行业职场人的典型burnout经历 * 互联网技术工作者:高强度workload,长时间oncall待机、职场感到孤立无援,甚至逐渐出现生理的躯体化症状... * 设计工作者:高强度的工作量,多个项目重叠,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缺乏对工作的掌控感、担心被裁员 * 医生/服务行业/需要人际沟通的职场人:工作内容重复缺乏挑战,消耗很多情绪能力,感到身心被掏空、对工作感到麻木冷漠 (10:10) - 4种不同类型的burnout,你属于哪一种? (13:17) - Burnout 到底是什么?Burnout的学术、心理学定义以及常见的3大特征 * WHO:Burnout不属于医疗状况 * 心理学MBI提出burnout的3大特征:情绪衰竭(Exhaustion)、去人格化(Cynicism)、成就感丧失(Professional Efficacy) (16:07) - Burnout的5个阶段 * 蜜月期(Honeymoon Phase) * 压力初现(Stress Onset) * 长期压力(Chronic Stress) * 疲惫爆发(Burnout) * 习惯性疲倦(Habitual Burnout) (20:12) - burnout和压力、抑郁的区别 (25:34) -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职场疲惫(burnout)? * 明明工作的责任压力更大,为什么老板们不容易burnout? * 工作成就感缺失,缺乏反馈,产生工具人心态 * “只是完成被分配的任务,没有身份认同” * “生活与工作的边界模糊,非工作时间回复工作消息变成常态” * … (33:14) - 我的Burnout转折点:当发现陷入burnout时如何帮助自己走出来? (36:25) - “怕麻烦别人,问题多了怕被同事嫌弃”,职场中应该多去问问题吗? (42:58) - 评论互动:“走出burnout的教训,允许自己让一部分事情烂掉” [讨论中参考的一些学术定义和资料]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职业疲惫测试)-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 - Assessments, Tests | Mind Garden Burnout: Symptoms, Treatment, and Coping Strategy Tips WEBMED Burnout Symptoms and Signs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 EP32|💓情人节生存指南:约会套路深,真心才加分 feat.多多
欲情故纵、故意延迟回复、ins限时动态的“无心展示” 、忽冷忽热... 有哪些公认的恋爱小心机?哪些是“被玩烂了”的套路,让人一听就想翻白眼?如何从男生朋友圈判断感情状态?反套路选手们如何接招拆招?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2期节目-情人节特辑,今天我们迎来纽约第一深情 多多 返场,聊聊那些约会中的千层套路!希望大家这个情人节都能享受收获甜甜的约会💗 [Timestamps] (00:50) - 约会的千层套路,有哪有有效和“玩烂了”的恋爱小心机? * (1:14) - 经典的欲情故纵,故意延迟回复消息;约会期间女生故意回复冷淡?聊天频率如何把控? * (5:45) - 朋友圈、ins限时动态,精心修图的“无心展示” ;遇到被养鱼了怎么办?? * (8:17) - 在社交平台留下“线索”,让对方觉得你们有相似的兴趣点;在线分析朋友圈忽开忽关、频繁更新是什么情况 * (11:02) - 故意制造危机感,“突然变忙了“or”突然要和朋友出去玩“ * (13:02) - 制造刺激体验,比如鬼屋/音乐节/游乐场/蹦迪;约会让男生一秒闪现无数想法的肢体互动 * (20:07) - 适度的“嫉妒”,稍微表现出一点占有欲;异性朋友太多应该让对方知道吗? * (24:53) - 当对方开始上头时,突然冷淡 * (26:57) - 让对方觉得“你需要ta”,比如:“我最近有点累,想听听你的建议” * (29:56) - 提前记住ta喜欢的东西,约会时提前准备;约会地点如何选? * (32:07) - 男生约会提出“来我家里坐坐,看看我养的宠物/我家风景很好/…”应该去吗? * (36:13) - 制造约会契机,比如“最近新开了一家很火的店”;男生视角如何看待女生约会中很主动 (38:36) - 如何判断对方是在真诚互动还是“走流程”?你会在约会过程中加入套路吗? (45:19) - 评论互动环节:“不想和对方做普通朋友,可以直接挽他的胳膊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31|和Deepseek聊聊为什么要结婚 feat.Daisy
结婚到底是人生必选项,还是时代的制度?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1期节目,这一期我们拉上了一位已婚朋友Daisy,通过deepseak制作的大纲,一起拆解结婚的意义。从社会认同到个体自由,从情感需求到法律保障,我们想要探索在被催婚的年纪,如何保持清醒的答案。我们想要尝试拆解婚姻的多重价值,也想反思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当大数据遇上终身大事,来听听我们的AI朋友会有怎么样的独特视角吧! [Timestamps] (3:19) - 没有结婚也可以相爱,那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10:32) - 结婚就像一场赌博,生育决策、婚内出轨、离婚经济纠纷……结婚的好处和风险有哪些? (19:02) - 婚姻里避不开的家庭问题、婆媳矛盾。你能接受和对方的父母一起住吗? (29:50) - 结婚可能中年崩溃,不结婚晚年凄凉。“中年崩溃”和“晚年凄凉”怎么选? (33:32) - “彩礼/嫁妆/婚前协议”你认为是:a(诚意检测器)b(风险对冲工具)c(封建糟粕文艺复兴) (37:04) - 结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30|Late 20s的社交,让大家都舒服的社交距离真的存在吗 feat. Jojo
你有特定的社交面具吗?进入20代后期,随着在成年的社交中探索,我们对于人情世故、社交距离、networking逐渐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0期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在纽约投行工作的好朋友Jojo,一起聊了聊在二十岁后期,我们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的。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社交距离让彼此感觉舒服,以及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多元化的城市里,我们的社交体验和感想。从朋友聚会到职场人际Networking,从亲密连接到独处的边界,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Timestamps] (2:40) - 20代后期交友现状,”一起瞎玩“的时光好像已经过去了 (7:40) - 你有一种特定的社交面具(“社交模式”)吗? (16:05) - 如何找到让自己和对方都舒服的社交距离? (19:21) - 边界感测试,哪些是拉近关系的信号 (25:51) - Networking - 对西方职场中networking文化的理解和struggle (28:32) - 聊聊Networking心得,学习释放自己的目的性和配得感 (35:37) - 评论互动:“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还是两个人的事?”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29|上东区贵妇的社交规则:“我需要一个铂金包?” 聊聊对物欲与精致生活的理解
铂金包、老钱风、上东区私校、极致严格的身材管理… 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29期节目,本期播客我们聊了聊Wednesday Martin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这本书带我们走进纽约上东区的名媛生活,我们一边吐槽一边反思自己对奢侈品和虚荣心的态度,从社交规则到包包战争,再到虚荣心背后的快乐与不安,我们探讨了物质追求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和个人幸福感。奢侈与欲望,究竟是枷锁还是自由?来和我们一起来聊聊你对“铂金包”的看法吧! [Timestamps] (01:33) - 为了送孩子上学,从中下城搬到上东区。《Primates of Park Avenue》(“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深度观察纽约上东区的贵妇生活和社交规则 (04:06) - 女性对自己身材容貌管理的极致要求,lululemon、普拉提、0码不仅仅是种生活方式 (13:13) - 买一个爱马仕birkin包到底有多难;淋着雨排着队买香奈儿、被SA打量评价“这个耳环不适合你”,奢侈品店购物体验 (22:26) - 灵长类动物的生存本能 - 流产而意外引发其他女性的慈悲心,为了生存做出的社交“努力” (28:39) - 身材管理、冬天Aspen滑雪、夏天Hampton度假、新款一定要最先买到……现实中对消费行为与灵长类动物社会行为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优秀的女生都这么卷? (31:13) - 阶段性物欲:“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讨论和热衷于这件事,我肯定会被影响。” 回顾那些年跟风买的“时代的眼泪们” (34:24) - 买奢侈品像开了一局游戏:一直很想买的包包,但当买到它的时候,那个快乐就消失了? (36:02) - 物欲是如何自然消失的:平时卫衣短裤帆布袋,买的漂亮衣服包包都在家落灰。 (43:20) - 评论互动环节:大家都怎么看待买奢侈品、高消费的生活?如何看待买假货? *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28|都市放松指南,一起户外徒步吧!如何哄自己开心,城市人压力来源和幸福感的四大元素 feat. Leo & 圈圈
适合都市人的放松方式 – 户外徒步篇。城市生活的持续性刺激带给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更多情绪性问题,保持和大自然的接触和自我调节都是很好的放松方法。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28期!本期节目我们将和在上海工作的Leo和圈圈,一起聊聊关于“户外徒步”的爱好,适合都市人的户外路线、如何准备一次徒步旅行、徒步旅行发生的故事,一起讨论面对工作压力、社交压力的放松方式以及他们在上海外企工作的体验等等。 [Timestamps] (2:10) - 第一次接触户外溯溪旅行,从种草到入坑 (4:13) - 户外101 - 关于户外徒步的一切:季节、地点、同行人、装备... (6:14) - 乌孙古道、丘陵、citywalk, 城市人的户外路线 (8:48) - 轻装 vs 重装、极简户外和精致露营 ;户外新手如何准备一次户外活动? (16:04) - 户外徒步会遇到哪些危险状况?越野比赛失温事件、野外徒步遇到熊超可怕经历。 (25:03) - 为什么我们喜欢户外 & 这个爱好到底烧钱吗?? (29:46) - 幸福的四大元素 – 多巴胺奖赏、内啡肽镇痛、血清素安抚、催产素亲密 (31:29) - 都市人的放松方法,“从自然中得到能量时,工作的那些糟心都不是事了” (36:00) - 别人的生活太丰富了,面对社交压力我就想躲掉 (40:51) - 互动环节:“在上海外企工作是什么体验”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嘉宾圈圈的小红书@拜拜甜甜圈🍩 嘉宾Leo的小红书@Leonine.
- EP27|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人非得要长大吗,成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聊聊Adulting Struggle
新年快乐!随着2025年的到来,你或许会问自己:过去的一年我真的长大了吗?或许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长大吗?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二十七期,在这一期节目中,抹茶和瓜瓜聊了聊各自对成长的理解,以及我们眼中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试图剖析“成长”背后的意义:它是否是环境变化后的必然,还是一场我们赋予自己的使命?从成长的阶段与心态的变化,到那些难以言说的挣扎与突破,我们试图去探讨每一步脚印背后的重量与价值。从“成长是否与年龄挂钩”到“人是否一定要长大”,我们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经历,或许成长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旅程,又或许它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选择,希望这期内容能为你对成长的理解提供一些启发。最后祝我们在新的一年都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Timestamps] (02:20) - 对于“长大成熟”的理解 (05:46) - Adulting Stages - 长大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15:38) - 年龄对于长大成熟重要吗? (19:00) - “长大的过程让我对奢侈品祛魅” (23:25) - 主动成长 vs 被动成长,“外部环境让我不得不长大了” (25:26) - 人生的钟摆周期,每一个低谷都是被迫长大 (27:02) - 成长就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重新建立新的自己的过程 (28:58) - Adulting Struggles - 长大成熟经历的课题 (33:13) - 社交媒体分享欲变低是在保护自己,大家会加同事的社交媒体账号吗? (36:55) - 人一定要长大吗? (43:21) - 评论互动:年末到底要给公寓工作人员多少小费?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26|年度餐厅测评,和爸妈一起旅行、波士顿两天一夜;一起回顾今年感恩的三件事,圣诞快乐!
冬日的温暖食物,笨拙又可爱的服务员、纽约小费文化、带爸妈一起旅行的碎片、波士顿的2天1夜…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二十六期,也是2024年的最后一期节目啦,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第一年!来和我们一起回顾今年特别的用餐体验、旅行碎片以及今年想感恩的三件事吧!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 [2025话题征集啦📣] 我们正在筹备2025年的播客主题和社交媒体系列内容,如果你有想听的话题、或社交媒体系列,欢迎邮件我们(fm.thegirls@gmail.com)或者直接通过留言告诉我们哦! [Timestamps] (0:20) - 圣诞快乐,《纽约女孩》的第一年,感谢大家的陪伴,一些播客牵线的缘分~ (4:50) - 开箱纽约用餐体验,餐厅测评 (5:45) - 纽约在哪里拍到人生四宫格? (10:01) - 日式寿喜锅、小火锅、日式烤肉,那些冬日的温暖食物! (13:04) - 阁楼speakeasy,遇到笨拙又可爱的服务员怎么办 (15:28) - 纽约tipping文化 – 20%起的餐厅小费,年末到底要包公寓doorman多少小费? (22:02) - 带爸妈一起旅行的体验:长大后变成我来照顾爸爸妈妈了 (25:42) - 波士顿两天一夜:“身边走过去的这些人看着都像哈佛、MIT高材生” (29:28) - 一起回顾今年最想感恩的三件事吧 (42:05) - 评论互动:““纽约生活成本高,别说吃饭了,为了住好的aparment当厅长的都有”、“国服那套技能和美服不兼容抓耳挠腮了”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COVER credit to instagram (new_york_365)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EP25|聊聊“依恋类型”,回避与焦虑的命中注定与激情博弈!音量预警!feat希希
“我们都带着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而这些亲密的关系在心理学上又称作依恋”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预设模式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依恋类型,它既是人内在的旁白也是我们对外的期待。你了解过自己的依恋类型吗?你会被什么依恋类型的人吸引?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5期。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抹茶的好朋友希希和我们一起,从“依恋类型”的测试出发,并且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我们对“依恋”模式的理解以及对亲密关系里各种各样的相处方式的解构。无论是哪一种依恋类型,都祝愿我们能在亲密关系中能做更好的自己并收获快乐的记忆! 最后借用《始于极限》里的一段话:“恋爱绝不是死死捍卫自我界限的游戏,而是通过狠狠品味与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应,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 [Timestamps] (01:09) - 依恋类型定义与判断方式 (02:21)- 快速测试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quiz(详细测试题目以及判断标准在shownotes下方啦!已经测过的朋友可以跳过~) (07:45)- 不同依恋类型cp – 回避x焦虑:一个躲一个追;焦虑x焦虑:“你爱我吗?我不信“;回避x回避:我们都比原来的自己更主动一点 (10:56)- 亲密关系中的述情障碍:有一团情绪堵在胸口,很难清晰分辨我的需求 (11:39) - 焦虑依恋类型的人是如何转为安全的 (13:20) - 回避和焦虑的相爱相杀,我们都有自己的课题:学习将需求和情绪抽离,放下改变对方/减分制理想化的执念 (26:03) - 回避的独白:断崖式分手时的心理活动,因为包裹自己错过一段感情会后悔吗? (37:34) - 安全型也会被带偏吗,如何理解“做自己” (41:39) - 评论互动:“喜欢的人有npy怎么办?” 依恋类型的简单测试ECR-12 ECR-12 是一份评估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依恋风格的问卷,最终得出的结果将会是 (1) 焦虑依恋 (2) 回避依恋 (3) 安全依恋和 (4) 矛盾依恋四种依恋类型中的其中一种。下面一共有12道题。请设想一个亲密关系对象(e.g. 恋人,前任,暧昧对象等),或者单纯是你在一段感情中一般会呈现的样子。在这个假设之上,请判断你究竟有多符合这些题目的描述,并在量表上选择1至7其中一个数字(1 = 非常不同意;2 = 不同意;3 = 有些不同意;4 = 没想法;5 = 有些同意;6 = 同意;7 = 非常同意)来表示各自的符合程度。 1. 1. 当我有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寻求他的协助 2. 2. 我需要常常向他寻求“被爱”的保证 3. 3. 我想靠近他,但我一直退缩 4. 4. 我发现他不想要跟我有那种我想要的亲近感 5. 5. 我向他寻求许多帮助,包括安抚和支持 6. 6. 我渴望与他非常亲近,这样的我有时使他害怕 7. 7. 我尽量避免靠他太近 8. 8. 我经常担心被抛弃 9. 9. 我通常会与他讨论我的问题和疑虑 10. 10. 如果我需要他但他不在我身边时,我会感到沮丧 11. 11. 当他离我太近时,我会感到紧张 12. 12. 我担心他不会像我在乎他那样在乎我 ** 此量表版本出自海苔熊(程威銓)的书籍《对爱,一直以来你都想错了》;原量表出自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Wei et al., 2007) 计算依恋分数 我们将 ECR-12 的计算分成两个部分 —— 步骤(1) 计算的是焦虑依恋的倾向,步骤(2) 计算的是回避依恋的倾向: 步骤(1):将第 2,4,6,8,10,12 题的分数加起来,你会获得你的焦虑倾向总分(*所得分数会在6至42分之间) 步骤(2):先将第 3,7,11 题的分数加起来;再用 24 减去第 1,5,9 题的总分;最后将 (1) 和 (2) 的分数加起来,你会获得你的回避倾向总分(*所得分数会在6至42分之间) 判断依恋类型 * 焦虑和回避依恋倾向都小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安全型依恋 * 只有焦虑依恋倾向大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焦虑型依恋 * 只有回避依恋倾向大于24分 – 代表你偏向回避型依恋 * 焦虑和回避依恋倾向都大于24 – 代表你偏向矛盾型依恋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嘉宾希希的instagram @teresaaa_lu
- EP24|喜欢vs合适 你会怎么选?门当户对还是遇到喜欢的人不留遗憾? feat. 最燃闺蜜尧尧
遇到喜欢的人实在太难得了,既然遇到就要不留遗憾。然而当家庭差距太大时又该怎么办,父母说的“门当户对”究竟对不对?合适和喜欢,你又会怎么选?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4期。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瓜瓜最好的朋友也是最燃嘉宾yaoyao作客纽约女孩,一起聊聊我们对于“喜欢”和“合适”的理解,以及我们各自对于寻找伴侣的看法。祝愿我们都能收获美好的亲密关系~ [Timestamps] (2:05) - 每个人对“合适“定义也许不同,你对“合适”的定义是什么 (7:04) -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结婚就是看你能不能接受他/她最不好的点” (10:51) - 生理性喜欢和心理性喜欢真的能够区分吗?生理性喜欢是连接的开始 (13:44) - 好感和喜欢之间的变换;不确定是不是喜欢,但身体会诚实地告诉我“生理性不喜欢”! (15:02) - 喜欢和合适,你会怎么选? (15:50) - 如果发现喜欢的人不合适(在我的雷点蹦迪),我很难和Ta继续相处下去(下头了) (16:50) - 喜欢和合适,这个选择可能随着年龄状态改变 (18:28) - “和我合适的人很多,喜欢的人很难得” – 遇到了喜欢的就不留遗憾 (20:11) - 太喜欢了就得不到,就算再喜欢一个人,也要保留神秘感 (24:57) - 合适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吗?生理性的喜欢可以培养出来吗 (31:09) - 明知道不合适,还是选择了喜欢得牙痒痒的人,会因为喜欢而变得更合适吗 (32:32) - 年轻的时候大都是因为“喜欢”进入亲密关系,磨合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35:05) - 磨合也分”小不合适“和”大不合适“ ,长大逐渐理解父母说的“门当户对” (35:45) - 家庭差距太大很难work out,三星公主和保安前夫有感,婚姻能够改变阶级吗 (38:11) - “合适”的需求也是动态的,关系里的需求越简单可能越容易长久 (39:35) - 如果陷入“合适”和“喜欢” 的纠结时怎么办 (42:27) - 如何在感情中了解自己的需求,“当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时,我会去倾听对方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47:14) - 评论互动环节 - “喜欢和合适你会怎么选“,超用心评论💗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EP23|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健康的友谊带来的价值,幸福的四大要素;回忆friendsgiving故事,感恩节快乐!🧡
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是上帝交给我们的礼物。你有多久没和最好的朋友们见面了?你们上次在一起好好地吃饭聊天是在哪家餐厅?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3期。在迎接北美的感恩节假期前,我们聊起了以前和朋友们度过friendsgiving的一些故事。借着这次感恩节的机会,来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和朋友们相处时体验幸福的瞬间吧!无论此时收听节目的你生活在哪个城市,祝愿我们都能拥有值得感恩的友谊!❤️ [Timestamps] (01:43) - 感恩节快到啦,我们对thanksgiving的印象, (02:17) - 感恩节来历, 纽约人工作后的感恩节体验 (05:57) - 在外地生活友谊显得格外重要,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回忆friendsgiving小故事 (12:51) - 感到幸福的四大要素,生病躺在床上的时候,朋友是唯一的依靠 (15:37) - 和家人视频总是“报喜不报忧”,重要的家人朋友都在异地,“物理接触”在亲密关系比重重要吗 (17:26) - 健康的亲密关系中不需要一直坚强,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软弱/委屈 (19:04) - 进入陌生的新城市/环境,如何交新朋友?交朋友也可以“网恋”+“面基”。 (23:17) - 想要联系好久不见的朋友却有点尴尬,不知如何开口,如何维系一段友情 (25:00) - 友情也像谈恋爱,需要不断提醒彼此曾经的美好回忆 (27:31) - 良好健康的友情带给我们的成长和意义,和真正的朋友呆在一起的状态 (33:54) - 评论互动:男人约会为什么总想AA - "因为纽约女生喜欢一周七天约会蹭饭";"纽约现实到这种程度最后只会害了自己,一辈子在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中徘徊"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 EP22|聊聊WFH居家办公体验,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在纽约“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班”,你能接受几天RTO?
越来越多公司取消WFH,要求员工返回办公室,RTO=变相裁员?居家办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吗,理想的工作状态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居家/Office办公平衡。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正式内容的第22期。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一起聊了聊居家办公(WFH)和返回办公室(RTO)的体验,以及我们对于WFH的思考还有如何提升居家办公的状态、同时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Timestamps] (0:25) - 亚马逊要求员工返回公司5天,RTO = 变相裁员?北美居家办公(WFH)和返回公司(RTO)情况 (4:38) - 居家办公WFH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吗? (7:38) - 在家工作时长比在公司要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 (11:26) - 买的衣服在家落灰,整个WFH的夏天电费double,居家办公后💰都花在哪去了 (13:47) - 通勤的精神成本,已经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班了 (16:27) - 对于WFH 和 RTO 的感受,更喜欢WFH vs RTO? (18:40) - 在公司每天都见的同事,我们会变得更亲近吗? (21:16) - Wfh作为“口罩”留下的产物,它是否应该被长久的应用在公司制度里 (22:02) - 实体经济影响、劳动力竞争力下降、失业问题... WFH的可延续性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25:13) - 雪季到啦,remote work福利之整个冬天都在雪场办公;大家都是如何提高WFH的体验 (32:30) - 评论互动环节:北京出差印象,“北京总给人感觉灰调,唯一有亮色的是秋天,司马台野长城红色的柿子树,红红黄黄的枫叶🍁有历史的沉淀感。但是就是感觉没有活力…”,在北美生活的异乡人冬天记忆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