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浪E21 春天里的居家隔离(附精神科配药及心理援助信息汇总)
【主播按】 吉林、苏州、杭州、深圳、上海...接连承受着2022年奥密克戎新变异株的冲击。各地的朋友也部分感受到了来自于物资,抗原和核酸检测,以及两地往返等方面的紧张态势。两年间,疫情的反复和整体国际社会环境的相应变化,多少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和与外界的相处模式。 本期节目中,海浪的伙伴们在线上相聚,谈起自己自2020年初开始,在不同城市、不同时段所经历的疫情生活,这其中有湖北、北京、西藏、上海、异国他乡。本期的分享不能代表普遍体验,我们结合自己的个人体会聊了聊自己对照2020年的体悟,并发问:''此时的我们可以为彼此做些什么?" 这一期节目或许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最佳途径,本推文末尾附上了一些近期上海疫情阶段与精神心理健康相关的讯息,包括:医疗资讯、就诊配药、居家实用急救手册、心理自助资源等信息汇总。 这些资源来自于各官方平台和个人,以下均有标注,尽可能全面地覆盖了求助和自救的多种途径,多数来源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具体平台的每日更新。 最后,在茫茫的表格、链接、二维码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信息过载以及求助无门的艰辛和焦虑,身边以及线上亲友的社会支持或许不算专业,但也是我们最宝贵、及时、便捷的心理援助。 【本期中的精神科配药及心理援助信息汇总,详情请见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 mind-china】 【本期配乐】 逃跑计划《伟大的友谊》 【本期分工】 策划 | 海浪团队 音频 |泡馍、Ivy 文字 | Ivy 排版 | Angie、Ivy 【海浪社群】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20 世界孤独症日特辑:阿斯伯格星球漫游指南
【主播按】 自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自闭症)日。“孤独症”这一词条近几年内在国内渐渐为人熟知,在临床分类上,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其中也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AS)。针对孤独症谱系,大众有各色各样的想象,我们不难看到类似于“古怪天才”或“孤僻冷漠”这样的刻板印象。对于孤独症谱系人士而言,非同寻常的认知带来的社交挫败感和不解,以及身体感官的负荷都会引发长期的社会错位感,让他们感到与外界格格不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亲历者和自倡导者在公共平台上发声,谱系人士不再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其实都是与谱系症状共存的普通人。而即使是带着同一种病症生活,每一个人的经历和临床表现都各不相同,不同之下,每一份经历都为这一个体带来同等的不安,挣扎,和困惑,每一则独白都应当被了解,这不仅是我们做亲历者访谈的初衷,也是阿星人成为公共平台发声者的希冀。 阿星人在患重度抑郁症一年后,在2020年10月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她在B站开启自己的账号:「阿星球的阿星人」,分享自身经验,传播专业知识,破除偏见。 作为一位神经多元人士、一位心境障碍亲历者、一位给少数群体发声者的视频制作者,阿星人独特的视角来源于ta的多重身份。我们有幸能结识阿星人,更有幸在本期节目中更深入地了解这三重身份下的故事和观察。 【本期人员】 主播:Ivy & 舒坦 嘉宾:阿星球的阿星人:B站UP主 孤独症谱系人士(阿斯伯格综合征) 【你将听到】 1.在公共平台上发声的意义 [5:33] 阿星人新栏目 “Diversity in Life”的开辟契机 [8:05] 成为UP主的动机:分享自己的心声 2.“我一直与外界隔着一层纱,游离在外,格格不入” [11:15] 自幼儿园到大学,阿星人确诊前的生活感受 [15:50] 出国后成为“神秘的东方人”反而弱化了与外界的差异感 [16:35] 高敏感的感官带来的困扰 3.信任、理解、尊重:爱人也是我生活中的战友 [17:05] 艰难时期爱人的陪伴与照护 [19:25] 对于阿星人来说亲密关系和爱是什么? 4.成年期的确诊是一个迟来的答案 [20:34] 阿斯伯格作为重度焦虑抑郁的共病诊断 [26:46] 确诊时的“喜忧”参半 [30:15] 阿斯伯格症与“内向”性格、高敏感的不同 [39:08] 像写代码一样地社交与感知 [40:45] 不会“读空气”所带来的风险 5.三重身份带来的挑战 [41:35] 做视频时崩溃的瞬间:难以控制的互联网反馈和暴力 [46:30] 亲历者无打码地暴露自己:精力、经济、身份的消耗 6.结合现有资源,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识别、筛查、干预方面我们能做什么? [47:35] 家庭、学校、企业中等不同场景的专业科普是基础 [59:30] 父母是保护孩子免受校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 [61:20] 阿星人的推荐:《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 【号外号外!】 海浪入驻爱发电啦! https://afdian.net/@mind-hlfm 我们节目的持续更新和不断进步,都来源于志愿者们的热情与创意灵感。我们相信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值得反馈和激励。你们的每一份“电力”,都在为我们蓄力,给予我们持久的动力,也在拉近我们的距离。如果你也认为我们的创作是有意义的,那就为我们发电吧~ 我们在爱发电平台收到的任何赞助都会被用于海浪团队的基本运营支出以及志愿者奖励。 【延伸阅读】 阿星人的b站空间 https://space.bilibili.com/702674830? 青衫Aspie :“迟来的答案—成人确诊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a71b0tebJ2LVdY2EI8BBYA Dr.Tony Attwood《阿斯伯格综合症完全指南》 刺鸟栖息地:“你好,我是简中互联网第一个出镜做阿斯伯格科普的up主” https://mp.weixin.qq.com/s/T9FF06r8L0-k_ehyBPm8EA 确诊阿斯伯格后,我原谅了我的格格不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53903 朱莉 · 达什《孤独患者》 【本期配乐】 红白色乐队《海浪》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雨真 音频 |泡馍、Ivy 文字 | 雨真、Ivy 排版 | Angie、Ivy 【海浪社群】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19 公共精神卫生101
【主播按】 谈到“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我们会不会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为“私人”问题和疾病?实际上,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通常都来自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 “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与社会之完全康健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40年代对于健康的定义就已经由身体机能扩展到了精神心理、社会功能的范畴。这样的视角融合了微观与宏观的健康决定因素,同时也将精神心理健康纳入公共卫生建设中。 就在最近3月第一周以来,全国的疫情又出现了严峻态势。疫情使得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在我们的生活中被放大了。两年以来,疫情作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的持续蔓延更是严重冲击了世界各地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并造成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在此期间,公共卫生为精神健康的体系建设带来什么影响?社区在精神健康服务方面又发挥着什么作用? 本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梁笛老师,从“什么是公共精神卫生”开始,联系我国现实,梳理历史脉络,由点及面地为大家带来一节公共精神卫生入门课101:) 【本期人员】 主播:Ivy & 吉清 嘉宾:梁笛老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的青年副研究员 【你将听到】 1. 与社会和历史脉络交织的公共精神健康:公共卫生何以谓 “公共”? 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二者如何关联? [1:28] 梁笛老师的求学研究之路 [7:50] 从历史出发:什么是公共精神卫生? [14:45] 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将精神健康纳入公共卫生的过程 2. 金字塔式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我们离一个完备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还有多远? [22:43] 以上海为例,谈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实行 [23:50] 理想状态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应该呈现一个“金字塔”形态 [28:44] 全国范围内的地域资源差异、医保政策、财政投入等宏观因素是如何影响服务体系的? [35:23] 建设完备服务体系的最大障碍或来自于专业人员缺口,以及对于精神心理问题的污名化 3. 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张力和价值判断:解决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社会因素,而非通过心理病理化的途径 [41:44] 针对特殊人群(譬如流动人口、老年人群)的精神健康服务 [49:24] “686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项目” 中的争议:精神病患的登记、管理、隐私、公共安全、障碍程度划分 【号外号外!】 海浪入驻爱发电啦! https://afdian.net/@mind-hlfm 我们节目的持续更新和不断进步,都来源于志愿者们的热情与创意灵感。我们相信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值得反馈和激励。你们的每一份“电力”,都在为我们蓄力,给予我们持久的动力,也在拉近我们的距离。如果你也认为我们的创作是有意义的,那就为我们发电吧~ 我们在爱发电平台收到的任何赞助都会被用于海浪团队的基本运营支出以及志愿者奖励。 【延伸阅读】 梁永安教授,复旦大学“爱情课”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68624 【本期配乐】 红白色乐队《海浪》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吉清 音频 |泡馍、Ivy 文字 | 吉清、Ivy 排版 | Ivy 【海浪社群】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8 爱人的模样:亲密关系的多样性
【主播按】 各位好!我们好久没有见面,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今天的节目是真.留着过年的一期节目,情人节这天,我们来聊一聊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是一面镜子,我们经由它的反馈,拼凑出自我的形态,看见自己的创伤与进步;亲密关系也是一座围城,无论单身与否,我们都需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与困顿、孤独与离别。 这期节目的制作灵感来自于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在2021年9月份开设的“爱请课”。本期节目中,让我们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聊聊亲密关系可以是什么样子?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真正找寻的是什么?社会发展中的亲密关系是否也在变革? 一个人发展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与其他关系交互,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双方各自关系、文化的综合。或许最终,我们想要传达的是:亲密关系本身是多元的,当我们在关系中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余地探索自我、成就自身、爱护他人。 享受单身,或者认真去爱。祝各位度过玫瑰般美好的一天。 【本期人员】 主播:Ivy & 舒坦 嘉宾:二坤 精神卫生社工、心声公益主创 & 毛毛 肿瘤医学转精神科医生、心声志愿者 【你将听到】 1. 从梁永安《恋爱课》谈起,如何理解“恋爱课”三个字? [3:40] 亲密关系有完美标准吗? [5:00] 亲密关系的技巧性与自然状态 [6:07] 通过恋爱去学习婚姻 2. 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先后次序,有单身信念的人更可能遇到灵魂伴侣吗? [6:53] 不婚主义的毛毛: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 [7:45] 为何成为“不婚主义” [8:52] 自我完善与亲密关系的建立 [13:00] 回溯弗洛伊德,谈我们的“春心萌动”和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3. 从不婚主义者到“英年早婚”,改变我的是良性亲密关系中的无条件接纳 [15:05] 二坤:被对方真实地看见 [17:43] 作为碎片的我们看不见真实的人 [22:50] 良好的亲密关系具有疗愈作用 4. 无论单身主义还是婚姻,孤独、生老病死、自我完善是永恒的课题 [31:55] 如何面对他人的催婚和年龄焦虑:主动保持与他人的合理边界 [37:00] 丁克一族面临的家庭压力:真诚沟通分享有可能带来父母本身的成长 [43:00] 文化 v.s. 个体性:中国的儒家文化与孝道 [45:28]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寻找的核心是什么? 【号外号外!】 海浪入驻爱发电啦! https://afdian.net/@mind-hlfm 我们节目的持续更新和不断进步,都来源于志愿者们的热情与创意灵感。我们相信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值得反馈和激励。你们的每一份“电力”,都在为我们蓄力,给予我们持久的动力,也在拉近我们的距离。如果你也认为我们的创作是有意义的,那就为我们发电吧~ 我们在爱发电平台收到的任何赞助都会被用于海浪团队的基本运营支出以及志愿者奖励。 【延伸阅读】 梁永安教授,复旦大学“爱情课”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68624 【本期配乐】 红白色乐队《海浪》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毛毛、二坤、Rik 音频 |泡馍、Ivy 文字 | 雨真、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7 读了心理科普书也无法减压,这不科学
【主播按】 “行行行,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这句话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当我们被要求反思当下的处境,并做出改变的情况下。在压力山大的今天,各种围绕着压力和解压方式的科普书籍、自助书籍、泛心理类文本层出不穷,在为我们提供参考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迷惑:为啥我读都读了,压力还是只增不减呢? 比起压力是什么,大众更加关心的是面对压力该怎么办。然而现实是,我们明明知道缓解压力的方式是完成这个报告书,身体却诚实地摊在床上喝汽水。确实,不论是在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还是在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建议时,知识与行动之间的鸿沟都会浮现出来,甚至让我们更不清楚自己该怎么办,衍生出一种无奈自责的情绪。 本期节目里,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的李世佳老师与我们一探关于压力那些“残酷”的真相,以及我们对于心理类科普书的认识和期待。 【本期人员】 主播:Ivy 嘉宾:JY 心理学专业 李世佳老师 “不喜欢撸铁的心理学副教授不是好的铲屎官” 【你将听到】 [3:17] 同学们眼中的世佳老师 [5:18] 其实应对压力的方式因人而异,因为大家都是压力下的幸存者 [9:10] 我们对于压力的理解是什么? [11:34] 压力本身是中性的,只不过环境的变化戳动了我们的舒适区 [12:30] 压力就是一种适应力,压力感的产生是为给我们一种警醒 [14:20] 是个人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适应个人? [16:30] 因为内卷就停滞不前,这或许是一个错觉 [17:24] 高校导师该不该push学生? [20:45] 不被导师push,就被“别人家的孩子”push, 不同人生阶段都有什么样的朋辈压力? [22:10] 抗压能力很强的人或许只是更能够聚焦在自我身上 [26:45] 寻求社会支持并不只是找到一个倾诉的树洞 [29:45] ok, 那我就算知道这些科学应对压力的方式,但还是做不到,还是想边葛优瘫边刷剧、吃零食怎么办? [30:25] 三类减压方式 [34:10] 我们对于对科普书的期待是否有问题,真正的科普应该是什么? [38:10] “科普书让我觉得有说教意味” [41:24] 为什么“做不到”?你不想做,还是你不能做? [44:30] 炸鸡是垃圾食品这一“残酷的真相”让我连吃炸鸡都不再快乐! [46:31] 成长就是件“残酷的真相” [48:30] 接纳和改变并不矛盾,有效的改变要基于对自己的充分了解之上 [52:25]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新知只是工具而已 【延伸阅读】 李世佳《压力心理学:从大脑、个人成长到心理健康》 http://psy.ecnu.edu.cn/a6/ed/c17446a370413/page.htm 澎湃新闻丨【懂点心理学】张晨 余思雨 李世佳: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什么压力让我们更团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00773 《象与骑象人》乔纳森·海特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成为一个人》卡尔·罗杰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Kim, Y. J., & Zhong, C.-B. (2017). Ideas rise from chaos: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creativit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38, 15–27. Timpano, K. R., & Schmidt, N. B. (201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hoarding: A case report.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ractice, 17(4), 439–448. 【本期配乐】 红白色乐队《海浪》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劲寅 音频 | Ivy、泡馍、劲寅 文字 | 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6 和中文比我好的美国人聊聊精神健康
【主播按】 本期节目的由头起始于5月中旬Josh的播客Mandarin Slang Guide与Ivy的一期合作,在那期节目中我们讨论了流行文化和中文俚语中与精神健康相关的词汇——“神经病”、“自闭”、“社恐”—— 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社会寓意。今天我们调换位置,让Josh作为嘉宾,与我们聊聊中美两国跨文化语境下的心理健康。 在这场自由流动的对话当中,Josh从他在中国的生活体验,到自己中英文播客节目的工作,再到自己在中美两国往返行程中发出的灵魂拷问 “我是谁?”,轻松诙谐地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于精神健康的理解,与自己的故事。言语交换间,我们也在思考:“文化差异是可以被跨越的吗?” 确实,不论是作为外国人还是异乡人,我们在某些情境下都会成为“外人”,每一个人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身份不同,也会成为不同的“外人”。而某些情况下,这种不同却被冠以优劣之分,这种作为他者的劣势让我们无法100%地作为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或许这种感受并不仅限于有跨国生活经历的人,更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对于做自己,以及对于归属感的追寻是一生都在探索的课题。 【本期人员】 主播:Ivy 嘉宾:Josh树华,美国自由职业译者和配音员 【你将听到】 [01:18] 回顾Ivy在Josh的节目里谈到的精神健康 [06:58] 政治正确与心理健康在中美的体现 [13:05] Josh的 “中国之旅” [14:45] 为什么把播客比喻为桥梁? [18:13] 必须学好英文的压力其实也是社会压力 [19:10] 跨文化中的“双重人格” [22:30] 作为异乡人,我们都在失去和重获一些标签 [35:45] 为什么做自己这么重要?真实的自我存在吗? [41:45] 无法满足所有环境对自己的各种需求时,我反而更加肯定自己 [44:50] 个人差异比文化差异更大 [46:23] 后疫情时代的跨文化交流更加困难 [47:49] 异乡人与当地的链接总是暂时且表面的? 延伸阅读 Mandarin Slang Guide( MSG) https://www.himalaya.com/album/mandarin-slang-guide-1461088 晚安英语 喜马拉雅 https://www.ximalaya.com/waiyu/32076821/p4/ [美] W·E·B·杜波依斯 (W. E. B.Du Bois ) 《黑水:面纱里的声音》 Du Bois, W. E. B. 1999. “The Souls of Black Folks”. Pp. 9-16 in The Souls of Black folk: Authoritative Text, Contexts, Criticism, edited by H. L. Gates and T. H. Oliver. W.W. Norton & Company. 本期配乐 红白色乐队《海浪》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Rik 音频 | Ivy、泡馍、劲寅 文字 | 雨真、吉清、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15 喂,心理援助热线吗?
【主播按】 助人者的职责,如19世纪美国医生E. L. Trudeau医生所说: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或套用孟子的话:抚为贵,相之次之,医为轻。类似任何一种助人行业,接线员是一个非常需要人文关怀的职业,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接听痛苦的人,他们给予的安慰与救济由一条电话线串联起来,纤细而又坚定。 如果你尝试在百度、知乎、b站等各大平台上输入 “自杀” 二字,你会看到所在地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跳出来。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国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发展,各地的相关热线电话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 事实上,大众对于对于心理援助热线依然存在很多疑问以及不信任。同时,热线也是心理援助体系里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内部建设以及对外普及都还需要提高,相关批评也有迹可循。在这一串串数字后面,在电话另一头的声音是谁?他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真实的热线接线工作,希望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认识到自己该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倾听者。 【本期人员】 主播:Ivy,舒坦 嘉宾:张英诚,精神科医生,心声羽翼计划志愿者 【你将听到】 [9:10] 心理咨询 v.s. 热线援助 [18:50] 从培训、督导、到上岗的过程 [21:10] 热线中长时间的沉默该如何处理? [23:00] 如何应对大众对于接线员的批评 [24:30] “投入进去”是接线沟通时的黄金准则 [26:50] 接线员应该做什么? [32:33] 接线员通话时有什么 “雷区”? [35:50] 影视作品中对接线工作的刻画 [40:57] 如何判断来电者的自杀倾向程度? [44:46] 如何应对恶意来电,以及保密协定的艺术 [51:07]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是接线员 [53:30] 接线员如何避免 “过于投入”? 延伸阅读 《心理咨询中的危机干预操作手册》:https://cread.jd.com/read/startRead.action?bookId=30615742&readType=1 《更新:全国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列表》: https://mp.weixin.qq.com/s/ivB3_w3ERlEBaFu8njeaUQ 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网站:http://www.12320-5.org.cn/ 烧脑英剧《九号秘事》第二季第四集《冰冷的安慰(Cold Comfort)》 《心灵热线》心理救助热线接线员的故事 | CCTV纪录 获奖英国短片《The Phone Call》 本期配乐 Robert John Ardiff《People talking》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 音频 | Ivy、泡馍 文字 | 雨真、Angie、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4 走出灰色象牙塔: 高校学生的焦虑,理想与现实
【主播按】 “等我考上了大学,就可以...” 如果让小学或者初中时候的你来填空,你会写下什么?如果让现在的你来填写呢? 正值毕业季,从象牙塔里走出的你我即将从一个高压仓,钻到另一个更大的高压仓中去。近十年来,高校逐渐成为抑郁、焦虑的重灾区。可以说,高校真是个矛盾的存在。它既是享受知识、丰富人格的地方,又是某种消磨意志、磨练个性的地方;它既是理想主义的泡泡,又是走向 “险恶社会” 的踏板。 长大的途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幻灭,于兴趣、于理想、于现实。文凭的通货膨胀与社会阶级固化,一方面消减了我们对于知识和学习本身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变成无稽之谈。 尤其是对于九十年代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不被理解的年轻人被冠上了“娇生惯养”“不能吃苦”“无法换位思考”等等标签,被边缘化,也由此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和无意义感。“卷”字当头,我们被一只名副其实的“看不见的手”推搡着前进。我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往哪里走,只是不敢停下来。 或许我们的讨论依然离不开内卷和无奈,但在我们与焦虑和迷茫日夜为伴的今天,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还有选择权,我还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理解焦虑背后自己的期待和需要是什么,并尝试去了解和实践对于 “优秀” 和“价值” 不同的定义。 【本期人员】 主播:Ivy,舒坦,Rik, 池子 Rik: 想要爱人和被爱的柔软女权主义者 池子:国内心理学在读研究生 【你将听到】 [4:30] 焦虑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13:20] “不健康”的学术环境 [16:40] 面对不负责任的导师和困难的研究课题,我们能做到换位思考吗 [18:25] 被量化、单一标准化的科研评判标准 [21:10] 拖延与焦虑相伴而生 [25:39] 我们如何定义 “优秀” [28:10] 能做个好学生不等于能做好科研 [36:17] 当你的研究课题不被大环境赏识,如何 “曲线救国” [39:00] 学院中的同辈压力 [46:30] 来自从小教养方式、文化资本的同辈压力 [53:30] 如何与焦虑相处,并尝试和解? [54:50] 通过重写游戏规则、为他人发声、人际支持等方式从焦虑中解放自我 [61:50] 在内卷叙事中被忽视的二本、三本、技术院校的学生 延伸阅读 中国首次从制度层面关注高校抑郁群体,他们因何不快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083038.html 陈祉妍 et al.,《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美] 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法] 迪迪埃. 埃里蓬【回归故里】 [美] 保罗·蒂利希《存在的勇气》 [美] 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mTrKzFEG_mz7dSMixwt_zw 本期配乐 Talking Heads《Dream Operator》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 音频 | Ivy、泡馍 文字 | 雨真、Angie、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13 原来我们都是 “野生艺术家”
【主播按】 艺术能否说出我们没有说出的话? 老生常谈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随着各色各样的文娱活动深入公众视野,我们与艺术的距离似乎被拉近了——听音乐、看话剧、跳舞、做陶艺、在日记本上涂鸦等等活动都是我们从忙碌的工作学习中抽离、滋养身心的方式。这些艺术尝试散落在我们的日常中,描绘着我们的情绪、欲望和梦想。 作为一种“身、心、灵”三位一体的形式,艺术具备的疗愈潜质已经成为一种有着实证研究作为的心理治疗方式——包括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症。如果药物治疗的是身体,可以说艺术治疗的是人性。正是因为艺术本身带有很强的沟通性和互动性,能够打破不同阶级、国家、种族边界,让我们感叹“艺术无国界”。这一特点更为边缘、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发声渠道和可能性,将其很自然地应用到疗愈和教育场景中。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会将艺术从高雅圣殿上请下来,从更加接地气的角度来听听艺术是如何介入日常生活、为个人带来更好的身心体验、同时也让不同的社群互相连接。通过天天和方雨的实践经历和故事,我们将一起去了解什么是“有用的艺术”,我们在日常活动中又该如何“用”艺术。或许听到最后,大家对于艺术的定义也会产生新的认识。 【本期人员】 主播:Ivy,舒坦 嘉宾: 天天,社会工作者,主要围绕“身心健康+表达+联结”设计工作坊和活动。自2014年起从事公众艺术教育工作,与监狱、难民组织、大学/企业等机构的人员共同创建跨社群工作坊、展览、论坛等活动。 方雨,纯艺和艺术教育背景,研究生学习中接触了社会参与式艺术,想要让参与式艺术更好得服务于社会边缘群体。九月要去伦敦继续学习应用戏剧。 【你将听到】 [4:20] 用戏剧的方式说出我们没有说出的话 [6:10] 画画是一种自我总结,让情绪得到凝固和释放 [8:20] 看似不接地气的艺术为何、如何解决现实世界的需求? [11:10] 艺术就是要去建立你我之间的联系 [13:40] 天天与监狱艺术项目的结缘 [17:35] 通过艺术让自己感到与另一个毫不相关群体的链接 [20:45] 共同、深入的艺术参与滋养了自己与他人 [24:50] “罪犯” 怎么变成 “艺术家”? [26:45] 其实 “他们” 即是 “我们”,每个人都在困境中 [37:00] 方雨的画像项目让参与者发现群体中的自我 [43:30] 监狱中的父亲依然是爸爸(英国监狱戏剧的项目,TED演讲《Can theatre change the world?》) [45:18] 你也会为“某一个观众”写自己的私密日记吗? [51:06] 天天:表演即是真实 [56:05] 觉察自己和评价自己是两回事儿 [59:45] 谁制定了艺术活动的标准和规则?伦理和权利问题 [69:37] 方雨:日常生活中的小练习 [70:57] 天天:忘掉艺术这个词,动起来去玩艺术 延伸阅读 -《“不是治疗疾病,而是治疗人性”:艺术如何真实疗愈病痛?》:https://mp.weixin.qq.com/s/xT5kjqM9rhYDM5RYkMjYEg -Huss, E., & Sela-Amit, M. (2019). Art in Social Work: Do We Really Need It?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9, 721 - 726. -密歇根大学PCAP项目:https://lsa.umich.edu/pcap/about.html -皮埃尔·勒马奎斯,《治愈的艺术》 -汪单:San Quentin监狱艺术项目——作为争取公共利益还是教化的艺术?:https://www.sohu.com/a/165273851_99976459 -Selina Busby TED演讲《Can theatre change the world?》:https://www.ted.com/talks/selina_busby_can_theatre_change_the_world 本期配乐 Gustaf Spetz 《Cykler》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12 我们要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主播按】 纳博科夫在《说吧,记忆》中写下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两个永恒黑暗之间的短暂火花。”这两个永恒黑暗是完全相同的,但奇怪的是——我们看待他们的方式却全然不同。 人类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未知,死后的黑暗让我们恐惧和战栗。当我们谈论死亡的时候,对这团黑暗的恐惧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对死亡过程的躯体痛苦和被大量负性情绪淹没的痛苦,譬如失控感、未知恐慌、空虚感、被抛弃感、无价值感、无力感、空虚感等等。二是来自存在焦虑。我们无法接受自我彻底灭亡、消失以及被遗忘的命运。但关于死亡的焦虑不仅会在我们与其直接接触时被激发,且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在接下来的讲述中,我们将结合生活经历、影视作品,还有在聊天中迸发的灵感,一起来解读围绕着死亡的种种迷思和意义。让我们一起透过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认识死亡和死亡焦虑,以及它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存在,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本期人员】 主播:吉清, Ivy 嘉宾:三七,心声公益项目官员,泛性恋者,心理咨询师,曾任醒来死亡体验馆馆长,TEDx演讲嘉宾,临终关怀志愿者,主要关注生死教育、性别议题、精神健康相关社会服务 延伸阅读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阿瑟·克莱曼《疾痛的故事》 电影《别告诉她》《我的姐姐》 本期配乐 Death Cab for Cuties《I W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1 飞越荧幕上的疯人院 Part 2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10 飞跃荧幕上的疯人院
【Ivy按】 新春档电影你光顾了哪几部?作为一门反映人类生存活动的综合艺术,影视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互动并不为奇。影视需要精神疾病作为其情节的底色和工具注入新鲜蓝本,开拓市场。而对观众,影视作品带来的不仅是视听冲击。可以说,我们其实一直在用心理学的角度观察故事情节,分析角色动机,更侧面塑造着我们的认知和想象力。 自20世纪初以来,刻画心理精神问题的作品类型繁多。这其中,客观平和又细致入微的描写显得颇为奢侈,部分作品为了迎合市场通常是以激烈,甚至猎奇的手法来呈现精神疾病本身,患者,以及医疗场所及治疗方式。上世纪30至40年代,弗洛伊德学派落在好莱坞影视的沃土上,在多数作品中植入精神分析的影子,例如我们熟悉的【沉默的羔羊】、【本能】、【爱德华大夫】;在80年代后,“疯狂” 一词,一直作为“危险”、“邪恶”的代名词,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这个群体的恐惧和排斥;90年代至今,精神心理问题更是踏入了流行文化。近些年,随着公众意识对于心理精神健康的逐步提升,相关影视作品的描述也层出不穷。 什么样的作品算是“好作品”?我们又该如何清醒地看待影片中的“疯子”?对于疾病与康复的理解是单一的吗?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借助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与大家聊聊作品关于诊断与治疗,社会因素以及患者主观决策,等等一系列细节。 【本期人员】 主播:XZ, Ivy 嘉宾: 三七,Choose Psychiatry项目负责人 毛毛,肿瘤医学转精神科医生,心声志愿者 井味,临床大五医学生,Choose Psychiatry社群管理员 【你将听到】 [04:55] 井味聊《飞越疯人院》和《美丽心灵》 [06:04] 《飞越疯人院》的时代背景 [09:58] 电影中对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刻画 [12:13] 全面地罗列了精神科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曲解 [13:39] 延伸话题:强迫治疗与被精神病 [20:55] 我们,作为人,对于失控的恐惧 [22:29] 毛毛:作为医生,我会鼓励患者去了解自己的疾病,去掌握主动权 [23:38] 家属与亲密的陪伴者在亲历者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27:26] 毛毛:从精神科医生的角度看待《禁闭岛》 [28:34] 《禁闭岛》的时代背景与剧情 [30:47] 《禁闭岛》中出现的精神治疗方法 [32:08] 跳出生物模式,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做有温度的医生 [40:03]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我们希望改善的动力来自于患者/来访者本身 【本期资源】 背景乐: Pink Floyd - Wish you were here Blur - Jets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 E09 我在办公桌上放了彩虹旗,然后...
主播按 “能成为密友大概总带着爱。” 生活中的情感连接——亲情、友情、爱情——是我们生活的基石。随着年岁的增长,个体逐渐脱离于家庭这一核心单位,我们对于和朋友及亲密伴侣之间关系的探求和维系显得更为突出。在建立关系的途中,我们对爱情的追随反而有可能作为媒介,对自我的探索才是核心。 这一变化在青春期开始提速,让许多同学困扰于身份认知和性别认同这两个充满现代哲学性的问题。有的同学会发出灵魂拷问:“我怎么觉得我喜欢同性?”,当亲密友谊带来一种心灵相通的快乐时,友情与爱情之间的界限在青春期与校园社交压力的催化下变得更加模糊。同性依恋和同性恋该怎么区分?被叫做“娘娘腔”会被讨厌吗?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腐女和耽美文化对LGBTQ群体的影响?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提醒着我们校园暴力、网络亚文化、以及教职工和同辈扮演的角色。 本期人员 主播:Ivy,西子 嘉宾:涵舒 上海某高中心理老师,心声星云计划志愿者 文字编辑:吉清 音频剪辑:西子 搭配指南 本期内容比较发散,所以我们任性地没有总结时间线。 适合搭配 散步、做家务、上班摸鱼 等活动 延伸阅读 McNeill, T., 2013. Sex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heteronormativity. Sexualities 16, 826–846. https://doi.org/10.1177/1363460713497216 Toomey, R.B., McGuire, J.K., Russell, S.T., 2012. Heteronormativity, school climates, and perceived safety for gender nonconforming peers. J Adolesc 35, 187–196.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1.03.001 Risman, B.J., 2004. Gender as a Social Structure: Theory Wrestling with Activism. Gender and Society 18, 429–450. Carrera-Fernández, M.V., Lameiras-Fernández, M., Rodríguez-Castro, Y., 2018. Performing intelligible genders through violence: bullying as gender practice and heteronormative control. Gender and Education 30, 341–359. https://doi.org/10.1080/09540253.2016.1203884 本期配乐 Zu Zu by Bonnevilles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08 | 我一路行走,企图甩掉这条黑狗
【你将会听到】 07:39 高校新生心理测评 vs 抑郁症筛查 13:52 走出隐匿期:艰难的第一步 18:00 标签与求助的资格 27:10 摆脱形式主义,在有针对性的宣传倡导活动中建立体验感 32:40 高校心理支持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51:00 是包容,还是特殊照顾?是关系,还是加强管理? 53:43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多学科视角 完整的文字内容将会呈现在我们的主页上:https://mind.typlog.io/ 【本期人员】 嘉宾:严云鹤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曾在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和云南大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支持工作。 主播:西子、Ivy 文字编辑:吉清、Ivy 音频剪辑:西子 【参考资料】 姚灏《抑郁症筛查能给学生带来的获益是否大于伤害,我们其实还并不笃定》 https://mp.weixin.qq.com/s/WCdbKNxcAMlacVA-KSvOtg 戈夫曼《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 【本期音乐】 Toe - グッドバイ Goodbye Album Version feat. Toki Asako 土岐麻子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 海浪E07 到田野里去!
【主播按】 郊野,踏青,野餐.....踩着秋天的尾巴,我们跑出去亲近大自然,找寻一隅自由呼吸的空间,维系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结。 年初的疫情按下了社会的暂停键,停工停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停止了人类对自然无休止地侵占。我们也貌似终于有机会深度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许多人开始在阳台上种花,甚至直接撸起袖子在院子里开辟菜园。当你触碰到新叶的嫩滑,观察一株绿萝日益变长的藤蔓,看着一枚种子由坠入泥土到结出果实,一种治愈感包裹了你的全身。 为什么简单的园艺能够带来这样的感觉呢?说到自然,“自” 即从自身开始,“然” 在文言文中即是 “......的样子”,我们为人,其实就是自然本身。同样,大自然的象征意义通常是 “母亲”,一位包容,安全的他者。而城市的钢铁丛林将我们与自然隔开,这种分裂与将婴孩从母亲身边夺走几乎无异。现代高度工业化社会带给我们特有的风险感——我们接受的所有东西都是终端产品,我们无从得知他们的来历,生产经过,太多的事物都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以外,于是我们生活中细微的怀疑和不信任感与日俱增,累积成焦虑。 这么来看,都市人民对于田园牧歌生活的浪漫向往并非一时兴起。由于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园艺和绿植也能够作为一种治疗。今天,我们邀请到二坤与我们一起讨论园艺治疗和绿色生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二坤是一名社工,正在参与崇明园艺治疗的项目。在节目中,二坤会与我们分享学员们打理绿植和农作物,制作手工和食物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的疗愈性是如何渗透进他们日常点滴的吧~ 完整版的文字内容会在我们的主页博客中呈现 https://mind.typlog.io/2020/gardening 延伸阅读 一本书 《园艺之心:在现代世界中重新发现自然》 The Well Gardened Mind. Sue Stuart-Smith. 2020 一篇文章 The Therapeutic Power of Gardening. Rebecca Mead. August 17, 2020. 一篇文献: Poulsen, Dorthe Varning, Ulrika K Stigsdotter, Dorthe Djernis, and Ulrik Sidenius. “‘Everything Just Seems Much More Right in Nature’: How Veteran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Experience Nature-Based Activities in a Forest Therapy Garden.” Health Psychology Open, (January 2016). https://doi.org/10.1177/2055102916637090. 其他: 社会处方:园艺治疗在基础医疗中的作用 https://www.rhs.org.uk/advice/health-and-wellbeing/articles/social-prescribing 社区中的疗愈园丁 https://www.rhs.org.uk/advice/health-and-wellbeing/real-life-stories/the-therapeutic-gardener 【本期团队】 主播:西子,Ivy 嘉宾:二坤 剪辑:西子 文字编辑:吉清,Ivy 【配乐】 Shizukana Umi - 松田光由 发行于 2009-09-15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mind.hlfm@protonmail.com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iTunes, 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