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时间](https://bts-image.xyzcdn.net/aHR0cHM6Ly9mZGZzLnhtY2RuLmNvbS9zdG9yYWdlcy9lY2RlLWF1ZGlvZnJlZWhpZ2hxcHMvRkMvRkEvR0t3UklKRUo5UGdoQUFPVkZ3TEhPV19qLmpwZWc=.jpeg@small)
![莫de名堂](https://image.xyzcdn.net/Fqi76MlvQ2eGSQfEQzzd4OlXHnXG.jpg@small)
- 67. 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兴趣?
不止一个朋友问过我:每天疲于奔命,好像做了很多事,但为什么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要找到兴趣为什么这么难? 问题很普遍,但也许是我们对「兴趣」本来就有一些误解。 于是和吕帆师兄聊了聊我们对兴趣的认识:它一定是被「找到」的吗?你愿意为它付出什么?它必然带来快乐和轻松吗?怎样长久地维持它?以及如果有孩子,如何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兴趣? 共勉。 01:24 大学室友对于教育的担忧: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兴趣? 02:59 看电影、旅行、读书……这些真的是你的兴趣爱好吗? 07:26 我可能不是完全没有兴趣,但仍然感到不满/空虚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10:16 兴趣是行尸走肉之外的出路吗? 11:35 ”终身事业“ 16:07 ”上台上了20年,我突然感受到了现场的呼吸声“ 24:19 最大的幻想:”兴趣能打通任督二脉,只要找到它就能免除受苦“ 32:46 达尔文是如何变成达尔文的 45:57 一个阴错阳差又皆大欢喜的故事 56:09 人的双眼为什么面朝前方? 59:53 你的孩子兴趣多着呢,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64:20 当孩子被系统裹挟,你如何提供支持? 71:07 有没有兴趣爱好,其实也不是个大事 开场音乐: TieYann 鐵陽 - 又见他 结尾音乐: 杨千嬅,炎明熹 - 勇 (Live)
- 66. 和一个人相爱20年,是什么体验?
灰小灰是和我当年住同层宿舍楼的本科校友。除了甜美的外形、飒爽的性格、干练的风格之外,灰小灰留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她和她的初恋、也就是她的老公,即将一起走过第20个年头。 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她的情感生活,听她讲述如何与伴侣相爱相知,如何一起跨过异地、异国的障碍,如何处理理念差异、矛盾冲突,如何在面对现实琐碎时保持共同成长、互相支撑,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把对方视为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坚守“我们”作为整体的稳固。 在我心目中,灰小灰的故事是亲密关系范畴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好样本:它是双方都心甘情愿付出真心的一场深度交互,有困扰有豁达,有紧绷有宽容,有暴走有拥抱,有泪水有温度。 一次聊出心流的体验,我一定会常常回味。 03:28 爱情长跑,从05年开始 07:11 「共同成长」从一开始就是关键词 09:19 我们两人都相信持久的稳定性 12:01 在你看来,他做对了什么? 19:18 「我不是要解决你,而是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24:00 当期待和回应不匹配,怎么办? 28:19 争吵时的克制 33:18 生完孩子的第一年,我觉得过不下去了 41:11 他曾经带着老大自驾环游中国 46:15 关系的持续中,长期内嵌着互相的支撑 54:46 「我们」被放置于「我」之前 61:38 关于家庭关系的理念分歧 72:16 我的婚礼誓词,依然适用于今天 77:48 爱情+友情+亲情的组合,我非常受用 79:45 如何为沟通创造条件? 83:38 保持沟通意愿的浓度 87:58 最近,一场治愈我的深度对话 100:40 他让我开始联系从向外求到向内求 开场音乐: 羊毛とおはな - 雨にぬれても 结尾音乐: 陈婧霏 - 亲密爱人
- 65. 懂得人情世故,就一定很油腻吗?
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对人情世故嗤之以鼻,「离我远点」就是最省事儿的应对方式。长大一些后,当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开始拓展边界,我们才慢慢明白:「世故」是维系关系、粘合「人情」的重要纽带。能收获怎样的情感流动,其实取决于我们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它。 当然,功利性的人情世故永远存在,但我们永远有选择的权力和空间。 00:36 我的反思与羞愧 01:51 你如何理解人情世故? 04:54 小时候的我们为什么讨厌人情世故? 07:53 爱拍马屁的人,其实也在帮助我们 10:35 被人评价很懂人情世故的竹子,如何看待这件事? 14:36 受人恩惠时,你如何表达? 18:48 人情世故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吗? 24:56 那些让我感到温暖的鸡毛蒜皮 26:57 各种文化中的礼尚往来 28:43 人情世故的功利性和情感性 35:33 那些并不让人恶心的功利心 43:18 让我为你放一场烟花 47:22 中国人的热闹,开始温暖我 51:37 我把收到的温暖,又传递给了别人 60:17 不要想着去「以小搏大」 62:11 知世故,而择世故 开场音乐: Jasing Rye - Santorini(圣托里尼) 结尾音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我认识两个你 (原声版)
- 64. 欢迎再次来到我的音乐FM
假期临近,轻盈的心态就该配一点轻松的内容,于是临时决定加更一期音乐节目。这期讲了和9首歌有关的个人故事,录制过程还蛮幸福的。浅浅回顾生活,重重留下痕迹。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提前出游,反正就早一天发布啦,预祝假期愉快! 01:03 中学住校时期的室歌 08:46 剑走偏锋的参赛歌曲 13:34 经典老歌,跑调了 18:52 勇敢行动的重要插曲 25:35 复杂而黏腻的探索中,模糊又清晰的BGM 32:48 重生,踏着歌声支棱起来吧! 37:21 我们在梦幻的暑假里跟着音乐翩翩起舞 42:46 深度关系里,我们共同的热泪盈眶 开场音乐: The Chordettes - Never on a Sunday 结尾音乐: 韩红,黄绮珊,王心凌 - New Boy (live)
- 63. 发展一段关系:建立信任咋就这么难?
人际关系中有一大障碍,就是信任感的建立和维护:初识的双方常常都怀有防备心,难以向彼此敞开,怎么破?和慢慢熟悉的对象虽有一定的交往基础,但仍会在特定时刻面临信任感的破裂甚至崩塌,要修复还是破罐子破摔?面对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对象,该拿出怎样的回应态度?…… 和竹子、太浪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聊到我们各自对于信任的交付意愿、面对信任危机的处理方式、在关系中的不断修炼和成长……总之,付出信任、被人信任,都是独特且美妙的体验。我们仍然呼吁引入理性的彼此信任——为了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了更幸福的个体生活。 01:15 你是一个天生愿意信任他人的人吗? 14:10 暴露太多,有点两难 17:50 已经建立基础信任的关系中,你遭遇过什么辜负? 23:15 “ta每次来找我,是因为「我好用」,而不是因为「我好」” 28:28 就算受伤,我还是我 32:33 一些偏「功利性」的信任评估 36:56 我一开始就是不信任太浪! 40:30 你谁啊,你把我的善意当什么? 42:42 共同的兴趣、和讨论兴趣背后的「为什么」,让我们逐渐建立信任 50:18 在既有的关系里,如何维持信任感? 64:39 一段建立了信任感的关系,有什么特征? 开场音乐音乐: Jasing Rye - Le Mou(散漫人) 结尾音乐: 孟凡明 - 星期四之歌
- 62. 进入一段关系吧:爱他人,见自己
一个人拥有的关系质量和生活幸福的正相关性,是我最近思考很多的课题。于是约了老朋友@老柴 一起探讨我们在关系中的成长、对关系所抱持的认知和一些开启/维系关系的心法。 虽然非常相信「独善其身可以过得很好」,但一个变化也在我身上悄然发生,我开始越来越坚信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哪怕环境萧条、情绪低迷、物质条件暂时不丰裕,但只要拥有良好的关系,人就能获得源源不绝的能量,去对抗困难、抵御风险、收获幸福,去更充盈地爱他人、更深刻地见自己。 建立关系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从生活中最亲密的家人、爱人、朋友,到工作中可以展开交流的潜在对象,只要我们有意愿,就一定可以习得某种技能,去发起并维持一段良性关系。 我们尊重人的独立性,同时也希望重视人的情感本能。不管社交媒体上更容易流行的浪潮是什么,真实的生活和复杂的人性永远值得反复观察和探索。 02:13 你曾经也觉得「独善其身就很好」吗? 05:01 很小的伤口,结起了厚厚的痂 08:20 从什么时候起,「关系」对你来说开始变得重要? 11:30 工作中的关系是建立在功利性之上吗? 13:00 开启一段新关系,会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 22:52 自然流动的关系开始变少了吗? 29:18 建立关系的对象,也可以不是人 32:40 如何消解对建立关系的恐惧? 36:08 如何理解真诚或真诚的行为? 37:54 关系中的「利他性」,尊重人的复杂性 45:58 在长期关系中遇到暂时过不去的坎,怎么办? 56:02 「爱的五种语言」的其中一种 58:41 吵架时出口伤了人,怎么办? 61:47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考虑结束一段长期关系? 64:29 面对不同的对象,如何拥有平稳且良好的沟通能力? 开场音乐: kidult. -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结尾音乐: James Taylor - You've Got A Friend
- 61. 在沟通中掉的坑,我们一起爬
听过许多道理,但依然做不好的一件重要大事,就是沟通。于是和竹子、太浪一起聊了聊我们在沟通中犯过的错、踩过的坑,我们如何突破沟通障碍,以及和那些自己依然没能解决的沟通问题如何耐心共存。 本期节目分两部分:前一半关于工作,后一半关于亲密关系。有意思的是,两部分的探讨气氛迥然,一些在工作中铿锵有力、屡试不爽的方法,到了亲密关系里却哑然失色,难以站稳脚跟。但这也是我们真实的人生——矛盾无处不在,路途漫长迂回。 愿我们都能好好说话,好好用语言促成目标的达成。这是一门必修课。 01:30 会沟通的人,拥有什么特质? 13:15 不会沟通的人,如何让你抓狂? 18:15 不合作的人,要找出ta不合作的原因 21:34 当在意的核心利益被动摇,不合作的人也会改变 25:20 雷区:心中没有对方,只有自己 31:40 在职场里应该真心换真心吗? 33:56 当误解产生,你会怎么办? 41:54 职场沟通小tips 52:07 亲密关系中的沟通,遭遇过什么危机? 54:14 父母反复催婚,吵起来了 60:02 太浪悬而未决的沟通障碍,哎 76:05 良性亲密关系,有可能达成吗? 开场音乐: MOCCA - Let Me Go 片尾曲: 孟慧圆 - 没名字
- 60. 我们和书的关系:互为伴侣,双向奔赴
和饱读诗书的吕帆师兄一起聊了聊我们和阅读的亲密关系,探讨了这些问题: 为什么不建议向他人索取书单? 童年时的阅读如何影响后来的人生? 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更好的阅读引导方式? 阅读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出问题、找到方向? 把书当作亲密的伴侣之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 找回或保持阅读习惯,是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想努力做到、但总是屡屡败下阵来的痛点。问题的核心也许在于:越是想功利化地从阅读中获取效率,越会让我们和书本的关系变得脆弱不堪——「我不熟悉书,书也不帮我。」 和能「为我所用」之书的交互过程,其实像一场寻找人生挚友的旅程。请务必相信:只要跟书本保持对话,我们就能和书共同生长出翅膀和灵魂。 01:14 当我和书本的关系变得脆弱 03:07 人的书柜中藏着秘密 03:54 大学之前,你的书柜长什么样? 08:37 偷偷看的书反而影响最深 11:15 和婆婆一起看武侠的日子 15:14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3:56 广泛地看杂书是什么体验? 33:01 泛娱乐时代,缺乏表达的土壤 36:54 从前拜读人类智慧精华,现在喝粥啃树皮 37:52 教育危机:知道了,但没懂 45:04 我从不因为“卡住”而“找书”,但书会来找我 49:28 书不在我们的生命之外 50:18 在有限的时间里怕选错书,怎么办? 56:03 一个用毛笔写阅读批注的朋友,改变了我 59:49 读书如何让我学会更好地提出问题 67:57 未来的卷,是比一比谁过得更幸福 开场音乐: Graham Reynolds - Still There, Still There 结尾音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夏天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呢
- 59. 对话吕东 x Birdie:跨行后的继续追问——路在哪,我是谁?
谐聊制作人吕东、心理学领域从业者Birdie和我,三个从事着非「本专业」工作的跨行人士,一起聊了聊对当初所学专业的认知及毕业之后的跨行路径。 许多仍在求学的年轻人正在焦虑专业和未来方向的选择,许多对手头工作不太满意的求索者,也正在困惑是否要顺应内心、去往一个更能激发自身热情的领域。然而这是一场不提供确切答案的讨论,也是我们三人对目前心中困惑的诚实袒露。 曾经做出的决定都是当时当刻的最优解,而选择转弯、转向眼下所相信的「正确」后,我们仍在持续发问。总之,生活中不存在免于困扰的一顺百顺,人生在每个阶段还会有新的问题,但所有思考都有价值,所有经历都是财富。 愿同路者都能拥有足够丰富的向内体察,不断悸动的主动好奇,和步步积累的探索体验。 01:52 大学时学的专业是什么,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 19:29 支线话题:当双向情感障碍发作的时候,我经历了什么? 22:34 选择跨行之前,我察觉到了什么问题? 27:27 跨行过程中,我很难说出克服过什么明确的内部障碍,但外部障碍是可以识别的 31:46 我的父母啥都不同意,而我致力于摆脱控制 37:04 时代性的紧张:怕选错 38:56 我喜欢我的专业,但不喜欢和它相关的工作 40:58 关于安全感 45:26 很多理性分析其实都是「事后想来」 48:37 「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我不知道 51:45 因果关系并非是显性的,一切都是随机发生 55:23 有人也许并不想获得什么高成就,过好日子就挺棒。比如我就很想当一只海鸥 56:58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播客?如果有理由的话 60:16 在现在的工作里,我排查过什么问题? 66:55 喜欢的可能不擅长,擅长的可能不喜欢 71:57 正在做的事情,还在产生什么新问题? 84:22 「有问题」永远是常态 92:29 如果有可以分享的方法论,它们是什么 音乐: Los Índios Tabajaras - More Brandy, Please Los Índios Tabajaras - Always in My Heart
- 【Q&A】向世界发问之前,先问问自己
第二期问答播客,探讨的问题涉及亲密关系、情绪动荡、目标感缺失、城市选择和学历困扰。 虽然我的想法非常有限、能力也多有不足,但在尝试拆解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个明确的感受:在向外界寻求答案之前,或许我们都应该好好退回到表面的疑惑之下,先向内心发问。 「我到底有什么需求和欲望,我能为它们付出怎样的努力?」 「我当下的感受是真实的吗?还是为了欺骗自己而进行了严重美化?」 「我恐惧的事情有多少真实发生过,有多少很大可能会发生,又有多少是纯粹的想象?」 「我的需求和欲望有多少是来自外界的挤压,又有多少是来自于心底真实的声音?」 …… 当不断地抽丝剥茧、进入内心更深处,或许我们才会发现,表面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要努力挖出来的,是可能将轮船撞沉的巨大海底礁石。 共勉。 00:52 当身处一段不健康的关系,应该享受当下还是及时止损? - 让我大声地先叫醒你 - 明确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自己诚实 - 不同的感情观,导向不同的需求 12:28 人在焦虑的时候会不断回想不好的事情,该怎样免于重复遭受这样的折磨? - 焦虑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 回想不好的事情,能带来积极作用吗? - 不被焦虑过度影响,有具体的方法论 - 推荐《头脑特工队2》! 24:02 我对大部分事情都没有兴趣,找不到目标和动力,该怎么办? - 没有目标和动力,对你来说为什么是个问题? - 你为目标和动力付出过什么具体的努力? - 拥抱世界,世界才会回你以温暖 37:13 郑州和成都,我该怎么选? - 5年后的事情,5年后再说 - 人生的变化,经常超出你的想象 - 对自己的价值排序保持敏感,跟随它的指引 42:37 学历比较低的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成就吗? - 学历比较高的人,依然是苦逼的打工人 - 有的行业有学历门槛,有的则没那么严格 - 你如何定义成就和价值? - 不管在什么领域,一技之长,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 也许大家不用卷在同一条赛道 插曲: Racoon Racoon - Dawn Chorus 结尾音乐: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
- 【Q&A】在不确定中,养出确定的自己
第一次做问答播客,难度比自己想象中大很多,但在自己对于问题的梳理和跟朋友的讨论中,有些一直盘旋于脑中的思路竟慢慢被成体系地梳理出来,于是,一次对我们自身经历和困惑的回答也慢慢成型。还真是应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陈述问题和探索过程本身,就是其中一种获取答案的方式——当然,最核心的解答方式,仍然是行动本身。 因为问题数量比较多,所以第一次选了一些内在关联性比较大的先讨论一下。这次没有讨论到的问题,我们还会在后续的节目中展开讨论,也欢迎大家继续提出不同的疑问,我们继续一起探索。 感谢。 00:15 说在前面 04:04 如何确定对方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而非荷尔蒙作用下的滤镜人? · 不要妖魔化滤镜和滤镜 · 什么是盲目的滤镜,什么是基于真实的滤镜 · 荷尔蒙就等于冲动上头吗 · 怎么理解「适合」 16:39 做事前有没有犹豫和不确定的时候?如何去增加行动前的确信? · 老天对每个人不同的分配方式 · 确定大方向,有相对明确的人生基本态度 · 确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形成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 两个具体的例子:关于我的行动和按兵不动 36:14 我们遇到过的最大的挑战,解决过的最棘手、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 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担心,我仍在担心中 · 找不到工作的崩溃,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让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痛苦和探索 · 面对重大变故,我开始怀疑以前的决定是不是都做错了 50:54 怎样克服内心的恐惧,克服舒适圈,去挑战新的领域? · 怎样定义舒适圈? · 怎样承认问题与重建自信 · 看到了可能性,但我如何确认我的能力能不能够到它? · 找到具体的榜样,而非幻想中的偶像 · 每个人的舒适圈都不同,而我从来没想过要突破 · 长期舒适和短期舒适 64:25 每一次有勇气放弃上一次工作/城市,最核心的支撑点是什么,是对自我的信心吗?那如何保证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 · 换城市的成本问题 · 面对新机会,除了幻想中的恐惧,还有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做 · 犯错了又怎么样呢?早犯错比晚犯错值得多了 · 所有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我在过程中走了4年 78:03 如何通过一些小事,锻炼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染力? · 不放过创作的机会 · 多用yes, and的思维 · 缩小ego, 多去理解他人 · 朝自己大声喊话,要喊出来的那种! 87:13 从猎头的视角看,好的销售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怎么才能做好一名销售?有些业绩不如自己男同事因为能喝酒所以被领导认为是好的销售,竹子怎么看? · 好的销售,看一个标准就够了 · 你的核心目标到底是什么? 音乐: 以莉.高露 - 休息 Scott Bradlee’s Postmodern Jukebox - We Can't Stop 葱香科学家(王悠然) - 在水一方
- 56. 什么是好的选择?
吕帆师兄再次返场,和我一起探讨了一个看似老生常谈,却又时时让人困顿其中的话题——选择。 话题的灵感来自前不久我收到的一封网友私信。这位朋友谈及自己正面临的几难选择,希望获得一些建议。其实我的建议不重要,任何人的建议都不重要,但在彼时彼刻,她是如此渴望听到更多的声音。最终,很欣然地,这位朋友做出了在当下能够完全自洽的选择,算是暂时摆脱了这个难题。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大到如何选工作、选伴侣、选定居城市、选生活方式,小到如何选当天的行动方向、要见的人、要聊的话题、要吃的口味……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选择和自由,却越来越感到莫大的束缚和深沉的迷茫。 那,究竟有没有一个方式,能够帮我们认清什么是好的选择?又或者,选择本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它的背后,是否有更多我们无暇顾及的底层逻辑,比「做选择」这个动作更为重要? 现在,大家一起来踏上这条寻觅之路吧。 02:11 为什么人们觉得做出选择如此困难? 06:22 人生的可能性是目前这条路上的可能性,不是没走的那条路上的可能性 08:57 高考考分越高,选择面反而越窄? 12:15 我们从小的教育里,缺失了「学会选择」的练习和环境 17:00 选择很多,「抉择」也许只有那么一两次 17:47 培养做「抉择」的意识,并且行动 19:34 「N难选择」的问题原本可以通过沟通提前解决 20:06 你是「大括号人」吗? 24:28 选择的背后,是你如何理解世界的运转,和世界如何对你发生作用 25:51 选择的根本逻辑,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29:15 是做完选择之后走的那条路成就了我们,而非这个选择本身 31:35 选择背后的价值观 33:48 做难事必有所成 34:44 在大是大非之外,价值观如何体现? 38:24 选择不是句号,而是开始 40:30 什么是正确的事,以及做正确的事需要什么条件 41:48 人的欲望=爱+恶,不做什么才决定了你是谁 55:34 选择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选择是一种勇气 57:23 好选择的标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广 62:02 有的选择在短期内一定是充满困难的,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64:02 为你的选择奋斗终身,做一个幸福的人 66:58 人想要过得更好,有这5个前提条件 68:02 TED演讲:如何做艰难选择? 开场音乐: 阿白 Coral - Tuesday 结尾音乐: 刘惜君 - 漫步人生路
- 55. 事事都做对了,为什么感觉不对?
老吐司是比我高几级的学霸师姐,在top的学校做了N年top的好学生,一路从「别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优秀律师,却在以为一切都将顺风顺水时,栽进了「好学生」叙事所带来的苦闷、矛盾和挣扎。 依然是一次非常坦诚的对话,老吐司谈及自己对成长经历的复盘,对思维惯性的反思,对职场瓶颈的纠结,对女性困境的洞察,以及在承认既有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摸索着向边界外迈出一步。 无论过往和当下如何,其实人人都处在频繁的窘况之中。但好消息时,当我们觉察到不对劲,当我们还希望有所改变和突破,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们还有时间。 01:41 「好学生思维」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又引起了什么问题? 13:28 意识到这种思维带来的限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16:08 法学生受到的发展限制也许尤其严重 17:46 在法律的专业领域里是否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19:57 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22:03 孩子厌学是真的厌恶学习吗? 22:57 院长鼓励我们要发现热爱,但我很惭愧,我没有找到 32:22 每一次改变都可以是微小但有意义的 36:45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女性困境 40:19 心里堵住了,学会倾诉很重要 44:08 男同事只有一个KPI, 我感到自己至少有两个 46:32 我所感受到的母职惩罚 47:58 和身边人如何沟通 60:44 当大社会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微小的个体可以做什么 63:11 如何看待所谓的「精英思维」? 开场音乐: Bobby McFerrin,马友友 - Andante 结尾音乐: 陈楚生,胡彦斌 - 再回首 (live)
- 54. 优势不是奢侈品,它原本就在你手里
前几天听了两期有关发掘自身优势的播客,结合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和思考,竟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悟感。于是趁热打铁,约上竹子展开了这段对话。 也许我们更多地习惯于高看别人、低看自己,也十分擅长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板比较,得出「我没有特别擅长的事情」这种消极结论。但只要细细回想,我们总能找出一些心流涌动的投入时刻、废寝忘食的专注时刻、热血沸腾的兴奋时刻、排除万难的努力时刻……看见它们、观察它们、理解它们,最终,你一定能找到自己也许不是得天独厚,但一定愿意慎重对待、好好珍惜的个人优势。 01:19 你会怎么描述自己已经察觉到的优势? 03:36 这种优势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06:05 我的优势让我遇到了很多贵人 12:43 去法国之前,你是如何发现自己的这种优势? 15:57 充分发挥优势的时候,你如何描述你的感受? 19:06 你的优势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21:09 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用你的优势无法解决的? 25:12 如果离开现在的岗位,你的优势还可以带你去向哪里? 29:38 你是否仍在努力夯实你的优势? 31:57 我打通了过去的若干感受片段,开始越来越靠近自己的优势 38:08 找到优势之后,人就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工作或一个岗位里 44:07 运用优势做热爱的工作,依然需要面对9/10的狗屁时刻 46:17 找到热爱其实是「痛苦」的开始 47:39 寻找优势的过程也容易出现偏差 57:30 找到优势和热爱之后,你是否介意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 开场音乐: Los Índios Tabajaras - Maria Elena 结尾音乐: 苏醒,陆虎,张远 - 你曾是少年
- 53. 新媒体编辑蓓蓓:在城市里当街溜子,我们很专业
蓓蓓是一个生活类新媒体账号的资深编辑,在从业10年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小伙伴们每天都在探索成都本地有关吃喝玩乐的一切。这个账号的slogan我很喜欢:「城市是水,我们负责寻找气泡、糖和酒精」。 他们游走在成都市区和周边的大街小巷,告诉你哪个菜市场的萝卜干好吃,哪个摊位的老板皮肤超好,哪个小店里的大叔正在和自己的孩子对诗;也告诉你在哪家咖啡厅里能听到最多八卦,哪家医院的急诊室又进了卡鱼刺的病人,从哪个地铁站出来能看到「一行白鹭上青天」…… 他们像天生带梗的老朋友一样,永远精力充沛,永远细腻温暖,陪你进入生活的缝隙里,消解日复一日的无聊,感受最微小又充实的快乐。 这是一场轻松愉快、没有什么「大价值」的对话,我却从蓓蓓阳光扑面一般的讲述中,感受到了最值得被反复回味的生活哲学。 01:24 10年了,你们如何保持创作热情? 04:09 如何避开商业化、流量化的影响? 05:31 我们更愿意走近在这个城市里真实生活着的人 07:25 是什么支撑着你的快乐工作? 15:17 这种极其接地气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18:39 面对公众号的跌落,你们如何应对? 20:16 同样的工作做了10年,没有倦怠吗? 22:10 特殊时期,怎么解决选题和创作? 26:07 「成都偷听」系列是什么样的? 30:00 创作的底线是什么? 33:06 和其他账号撞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表达角度? 38:02 一切皆为选题 43:32 来成都20年了,我居然真的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 49:07 在咖啡厅录音,听听叫卖声 开场音乐: The Macarons Project - What A Wonderful World (Live Acoustic) 结尾音乐: 孟慧圆 - 哈哈哈